墨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课程考核
答卷纸
题目墨子“兼爱”思想浅析
院、所、中心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或专业领域金融学
考核课程名称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
级别2007级
学年2009-2010
学期2009-2010下学期
姓名与学号朱思琪222007315222002
墨子“兼爱”思想浅析
朱思琪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兼爱”作为墨家学派的核心内容,主张人与人之间无私,无地位和利益差别的爱。本文以“兼爱”为研究对象,从其历史背景入手,先后论述了其社会实践,思想反思及对我们的启示,旨在突出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兼爱”;墨子;鬼神;实践;道德主体
一、墨子思想的历史背景
众所周知,墨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由他创始的墨家学派,自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世代相传,在中国兴盛数百年之久。梳理墨子的思想,可以总结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十大主张,集中体现了他一生关于社会理想的主张。其实,墨学所标纲领,虽有十条,其实只从一个根本观念出来,就是兼爱。因此,《墨经》虽对上述十大主张分而论之,但通篇却以“兼爱”为核心及思想要义,其余的九大主张皆围绕“兼爱”一说展开,是“兼爱”的方法论和实现路径。
墨子明确提出,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何谓之“兼”,“兼即仁矣,义矣。”墨子“兼爱”之理想目标在于实现人类社会中“人人相爱”,是广爱全人类。人与人相爱相利,是无差等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爱。“人人相爱”又强调“兼”。“兼”与“别”相对。“别”是差等、差异、有区别的意思,而“兼”则是无差别差等、一视同仁的意思。因此,要求每一个社会主体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都要施“己爱”于每一个社会客体。同时,“己爱”不应该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而有所差别,强调“爱人如爱己”。墨子的这种思想是光辉的,更是一种高尚的人类道德境界,故为历代圣者贤人所推崇。《墨经》一书历经时空流转而未尝幻灭,大概就是因为“兼爱”一说而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人们还常常讨论之、探索之。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关于“兼爱”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各研究者所见迥异。任继愈在其著作《墨子》中认为,“兼爱”产生的背景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立论——社会历史条件和墨家的阶级属性。同时,其更侧重于从劳动生产工具、社会生产力状况的角度去勾画“兼爱”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总体而言,“兼爱”思想的提出,其历史背景便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动乱的历史时期,是封建社会从奴隶制的夹缝中萌芽脱胎的时期。墨子一生见证了该时期诸侯争霸、战事频繁、黎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历史阵痛。攻城略地导致无数黎民流离失所;招兵买马使得社会劳力奇缺而农工萧条,百姓缺衣乏食而贼寇猖狂;战火连年因而人烟渐稀,无数家庭妻寡子孤,老无所养,幼无所赡。
他很同情下层人民的生活现状,想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现状。他对当时的社会作了总体考察,并把整个社会状况概括为一个字——“乱”。乱从何起?他认为,乱源于人们“自爱”而不相爱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墨子最先看到的是:诸侯之间攻城略地、战火连年,兵灾、火灾、饥荒以及盗贼猖獗;人与人之间也变得冷漠、欺诈、自
私自利;老百姓食不果腹,生活困苦。墨子改易天下人自爱而致敬贼乱,故提倡兼爱。这是有道理的。“兼爱”思想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墨子把导致整个社会混乱不堪,民不聊生的原因归结于人们之间的“不爱”、“自爱”和“别爱”。因此,墨子从处于社会下层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出发,主张整个社会要“兼爱”,从国与国之间到人与人之间都要“兼爱”。
二、墨子“兼爱”思想的社会实践
在先秦诸子中,伟大的思想家在提出各自主张的同时,都少不了社会实践。而墨子更是不例外。《史记》上说,墨子在宋国任过大夫,是鲁国人。出身贫寒,自称下等人,走的完全是草根路线。年轻时,墨子也学习过儒家学说,但很快就觉得这套东西礼节太过繁琐,尤其是厚葬死者的规矩,贫民而害事,浪费得一塌糊涂。于是他放弃了这套把戏,“背周道而用夏政”,创建了墨家学说,开始另立山头。此后,他成立了一个武功高超的团体,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黑社会”,这个组织有着完整的组织体系,政治纲领和行为准则。最高权威的领袖称为“巨子”,墨子就是第一任“巨子”。
与今天为非作歹的黑社会大相径庭的是,这个“黑社会”却是个天使集团。它们的口号是:兼爱,利害,非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博爱,要互助互利,要消灭战争。墨子的这个主张连同组织,在整个战国影响巨大,鼎盛时期有成员上千人。组织成员被统称为“墨者”,也叫短衣帮,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平日里短衣草鞋,闻鸡起舞,大搞武术训练。“串足胼胝,面目黎黑”,以吃苦为乐事。一遇弱国遭难,群众困难,他们立即前往救助,赴汤蹈火,死不还踵。一副敢死队的样子。
他几次出国,虽说所走过渡和出行气派不能和孔孟相比,然而往往收到奇效:每出去一趟,都能挽救不少人命。一回,他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连夜启程,狂奔十天十夜,到达楚国首都。同时又派自己的弟子禽滑厘火速前往宋国援助,帮宋国造好了相当数量的守城器械。他到达楚国后,经过与为楚国打造攻城器械的公输班一番较量,终于劝阻了楚国国君发动战争,避免了一场“国际”冲突。
同时,墨子自力更生,将所有的短衣帮培训成为技术精湛的工人,让大伙打家具、搞建筑、造守城武器。在战国时代,墨子的短衣帮是老百姓最喜欢的廉价木匠,还是各个国家最可靠的军火商。他们生产的连弩车、转射机、藉车,成了战国时期火力最强大最抢手的重型武器。但墨子的武器通常只卖给防守一方,而绝不卖给侵略者。
有趣的是,他还提出了自己的鬼神观。他对鬼神的论述,有其特定的目的。通观《墨子》一书,墨子对鬼神的论述,有其特定的目的。在墨子看来,法律和伦理纲常都是有局限性的。他之所以编造出鬼神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就是为了让世人相信鬼神的存在,是为了证明。“今若使天下人,偕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而且鬼神之赏罚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则此言鬼神之所赏,无小必赏之;鬼神之所罚,无大必罚之”。这就体现了在鬼神面前人也是平等的观念。墨子使人相信鬼神具有赏罚善恶的功能,最终就是为了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目的,其鬼神观也是为他的“兼爱”思想服务的。墨子经常把尊天事鬼和爱人相提并论。“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成得其所欲而顺天、鬼、百姓之利,则知者之道也”。墨子是想借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来促进使社会达到和谐。“尝若鬼神之能赏贤如罚暴也,盖本施之国家,施之万民,实所以治国家、利万民之道也”。可见,鬼神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是有其特定意义的。人不能为所欲为,人类的活动的行为也不能违背天理,否则是要得到报应的,借用鬼神的无形力量,多少也可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