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貌
第二章构造地貌
第二章构造地貌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内动力地貌一、全球构造地貌---全球或大陆与海洋地球自转、公转以及星体引力、气候变化引起的轮廓分布,面积、高差、形状的变迁二、大地构造地貌---大陆或海洋地貌单元内部岩浆活动、褶皱、升降、平移构造运动陆地:山地高原平原盆地海洋:海盆洋中脊三、地质构造地貌---褶皱形式、断裂形式、水平或垂直移动、岩浆活动局部单体的山峰、谷地,山岭,洼地(湖泊)构造与构造地貌•地形面与构造面•地形线与构造线的一致性•地壳运动后,主要受各种外力作用发展地貌,未受内力作用破坏与干扰地质构造以及其地貌表现地质作用概述:•地球自形成以来,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引起这种变化的动因就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根据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寂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旋转能重力能热能: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蜕变产生的热量是地热的主要来源,目前认为: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火山、地震、板块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1)构造运动(又称地壳运动)•定义: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促使岩石圈发生变位和变形以及大洋底增生和消亡的地质作用。
•构造地貌:•第一级:星体地貌,如大陆和海洋;•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如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等;•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由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差别抗蚀能力而表现出来的地貌。
根据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岩石圈物质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运动。
•作用形式:水平挤压或引张力•作用结果:使地表产生巨大的起伏,并形成大型的褶皱和断裂,又叫造山运动褶皱和断层垂直运动:岩石圈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作用结果:地壳大面积的上升和下降,形成大型的隆起和凹陷产生海侵和海退现象,又称为造陆运动•(2)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
2、全球大地构造地貌11
(一)平原与高原
是大陆上构造最稳定的地区,形成年代十分古老,一般为古
地台或地盾。
构造运动以垂直升降为主,幅度小,一般在0~0.1m/ka; 断层活动以正断层为主,断距不大。 平面上一般表现为多边形。 下沉表现为平原,上升表现为高原。
美国中部大平原
南非高原
(二)构造山系
在平面上多呈长条形,地形上表现为巨大的山系。
(3)整个平移断层线上都有地震的发生,而转换断层线上 地震一般只局限于洋中脊之间。
(二) 大洋盆地:深海平原、海山与海岭
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的两侧,向外与大陆边缘相接,
大洋盆地是洋壳从洋脊向外迁移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比较宁
静。大洋盆地内部由海山、海岭和深海平原组成。
1、深海平原——通常被认为是很少受到干扰的大洋区域。其 原始状态呈现约有300m起伏的丘陵地带(特别是太平洋),
但大部分是平坦的,其水下平均深度为5000-6000m。
大洋盆地分布
大洋盆地年龄
2、海山、海岭
海山——把洋底的山峰叫海山。 • 大多为死火山。形状各异。
• 如果它们达到海面,就上升发展为珊瑚环礁。
• 有些海山顶部平秃,称为平顶海山。(海蚀作用)
海岭——洋底的山脉叫海岭。
• 不包括大洋中脊。 • 类型:火山海岭、断裂海岭、陆壳海岭。
圈层名称
地壳
深度(km)
0~70 0~65 5~70 35(70)~120 120~250 250~670 670~2900 2900
性质
固态(2.7~2.8g/cm3) 固态(3.0g/cm3)
岩 石 圈
固态-刚性 流体-塑性(3.3g/cm3) 固态~刚性 固态-弹性
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许多巨大的地貌单元,如大陆、海洋、山地、平原、高原和盆地等,都是地壳变动形成的。
反映内力作用的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的地貌,都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主要是研究构造运动、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构造类型与现代地貌形态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根据构造来解释地貌现象,另一方面根据目前的地貌表现来分析地壳的构造。
构造地貌可划分为三个主要等级:第一级是大陆与海洋,第二级是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第三级是方山和单面山。
第一级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是在宇宙性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因此称为星体地貌。
第二级是在内力为主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动态构造(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积极表现者,称为大地构造地貌。
第三级是迭加在第二级之上的,主要是地质构造被外力剥蚀的结果,是静态构造(岩性、产状、地质构造)的消极反映者,称为地质构造地貌。
第一节地质构造地貌地质构造是指地层遭受构造运动以后所产生的变形、变位的形式。
即岩层的产状等。
由于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差别抗蚀力而表现出来的地貌,称为地质构造地貌。
一、水平岩层构造地貌在水平岩层地区,如果岩层是软硬相间交互出现,并且顶部是一层硬岩层(如灰岩,胶结紧密的砂岩或砾岩等),经受侵蚀剥露后则水平岩层构造地貌表现明显。
如在广州北部第三纪钙质胶结的红色砂砾岩组成的水平岩层,在侵蚀、溶蚀和重力崩塌综合作用下形成陡崖和深谷。
峡谷之间是平坦的分水高地,这种地形以韶关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丹霞地形。
当由水平岩层顶部覆盖较硬的岩层所组成的分水岭地区则形成平坦的高原,受到强烈切割后,就会形成桌状台地和方山。
二、单斜构造地貌单斜构造可以出现在大的构造盆地边缘或舒缓的穹隆、背斜和向斜构造的两翼、或单斜构造地区。
当岩层软硬交互成层时,经过剥蚀就会形成单面山和猪背脊这样的地貌形态。
(一)单斜岩层正地形1.单面山:又称单斜山,在单斜构造地区,岩层倾角较缓,软硬相间,受侵蚀切割后,软岩层被侵蚀成谷地,硬岩层突出成山岭,即单面山。
构造地貌
大地构造地貌
固体地球表面随高度的分布
陆地
高出海平面的地球表面部分,起伏很大。 最高为:喜马拉雅山:8844.43米; 最低为:死海— --399米; 高差:9243.43米。
死海
东非大裂谷的北端, 低于海平面约416米。
死 海 的 盐
海拔 -416 m 面积 1050 km2
洋脊裂谷是地慢物质上涌地方,是地球上规模 最大的新生代玄武岩岩浆喷发溢流活动带,是新 洋壳形成地带,伴有频繁的浅源地震。当地幔物 质上涌时,洋脊顶部受拉张而形成纵向的洋脊裂 谷。同时,岩浆溢出,新洋壳不断地在中脊顶部 形成,并不断向两侧扩展,因而离洋脊越远,洋 底年龄越老。洋脊上缺乏深海沉积物,保存了熔 岩溢流、火山喷发及转换断层所造成的原始地形。
三、全球构造地貌的形成 (一)特点 根据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特点,可将地球表面分
为带状分布的构造活动带和位于构造活动带之间 的相对稳定区。 1.构造活动带 全球有三条规模巨大的构造活动地貌带: ①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 ③洋脊裂谷带 共同特点是地形高差起伏悬殊,新生代岩层发 生显著形变错位,火山与岩浆活动强烈,岩层显 著变质以及频繁的地震活动等。
第二节 海底构造地貌
一、洋底构造地貌 (一)大洋中脊(洋脊) 大洋中脊是洋底的重要地形,是地球上
最长的海底山脉,全长约80000公里。在大 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均有分布,并相互 连通。其上水深约3000~4000米。
洋脊的地形较为复杂,由两列平行脊峰和中间的 洋脊裂谷构成,并被一系列横向转换断层切断成 不连续的段落。
(二)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向外与大 陆边缘相接。它是洋壳从洋脊向外迁移过 程中形成的。这里构造运动相对平静,岩 浆活动微弱,缺少地震活动。其中主要地 貌类型有:
高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六种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中的六种地貌类型主要包括构造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1. 构造地貌是由地壳运动内力作用形成的,包括因为地壳运动产生的地表形态,以及因为板块运动导致的海陆分布、海底地貌等。
2. 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塑造的地貌,分为河谷地貌和河流阶地地貌。
3. 海岸地貌是在海浪、潮汐和河流的作用下,由各种动力因素和地质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貌。
4.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
5. 黄土地貌是由黄土的特性所形成的独特的地貌,包括黄土高原等。
6.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以溶蚀作用为主,侵蚀、冲蚀作用为辅形成的地貌,包括石林、溶洞、地下河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地理书籍或咨询地理老师。
构造地貌
2)海底扩张学说 基本观点:高热流的地幔物质沿大洋中脊的裂谷上升,不断形成新洋壳;同时,以大洋脊为界,背道而驰的地幔流带动洋壳逐渐向两侧扩张;地幔流在大洋边缘海沟下沉,带动洋壳潜入地幔,被消化吸收.( H.H.赫斯于1960年首先提出海底扩张说)
(1)普拉特(2)艾里
三 全球构造地貌的形成
特征:呈带状分布构造活动带和位于活动带的之间稳定区
构造活动带:1、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3、洋脊裂谷带
相对稳定区
稳定区内最稳定的是洋底深海平原区和大陆上由古老地盾构成的高原和平原区。
成因:板块构造
1)大 陆漂移学说 提出人:魏格纳(德国)。
2、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向外与大陆边缘相接。
(1)深海平原:大洋盆地中被海岭分隔的低地。沉积厚度数百米至一公里。靠近大陆边缘有较后的陆源碎屑沉积。
(2)海岭:大洋盆地内大型正地形的总称。类型:火山海岭、断裂海岭、陆壳海岭
(3)海沟-岛弧-边缘海: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海底沟槽。海沟主要分布在活动的大陆边缘。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沟,几乎都聚集在太平洋。主海沟底部有较小陡壁谷地。一般认为海洋板块与大陆板板块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进入地幔后逐渐溶化而消亡。在发生碰撞的地方会形成海沟,在靠近大陆一侧常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两半球海陆面积比较:
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由于海洋和陆地面积相差悬殊,因此不论在哪个半球,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海洋分布是不均匀。
洋底——水深一般超过3000m的大洋底部。占地球总面积的55%。洋底地壳厚度薄,是玄武岩质,上覆薄层深海沉积物或缺乏。
第二章构造地貌
尖山
构造上升
沉积盆地
2.构造阶地
构造 平原 构造 阶地 河流
方山
尖山
构造阶地的特点: (1)岩层水平。 (2)坚硬岩层构成阶地面或阶地陡坎的上部,软弱岩层构成 阶地陡坎的下部。 (3)阶地面倾向受岩层倾向控制(河流阶地倾向河床)。 (4)只反映岩性的差异,不反映构造运动的阶段性。 构造阶地形成过程——节理,侵蚀,小沟槽,切入软岩层,坍塌
长白山天池火山
火山弹
五大连池火烧山巨大火山弹
2. 火山盾
中心式喷发的玄武岩流,形成一种平缓、高凸的 盾形丘陵,称火山盾。
火山盾
3.熔岩平原(高原)
大规模裂隙式喷发,或多中心喷发的玄武岩流,形成大面积平 坦地形,称熔岩平原。 平原 高原 0~200m 1000~3300m
例如,长白山主体就是一个巨大的玄武岩高原。
由被剥露出来的构造面(如侵入岩体表面)构成地表面。
构造地貌
瑞士侏罗山地的背斜山和向斜谷
原始构造地貌
地垒 地堑 地堑 地垒 地堑
岩株山
次成构造地貌
二、水平岩层构造地貌
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o。 1.构造高原/平原
构造 平原 构造 阶地 河流
低平原(海拔0~200m)
构造平原 高平原(海拔200~600m) 高原(海拔600m以上)
猪背脊——Hogback
猪 背 岭
猪背脊
4.穹隆地貌
穹隆是一种没有明显走向的背斜隆起,平面轮廓呈圆形或椭圆 形,长宽比小于3:1,组成穹隆构造的地层向四周倾斜。 当地壳下部的岩盐呈 塑性状态侵入到上部 的沉积岩中,或岩浆 侵入到上部的地层中, 都能使地壳上部岩层 上拱,形成穹隆构造。 塑性岩盐侵入到地层 中形成的穹隆,又称 盐丘。
构造地貌的基本类型
构造地貌的基本类型构造地貌是指通过各种地质、气候和地表过程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地形景观。
地球上的构造地貌种类繁多,包括山脉、高原、盆地、丘陵、河流、湖泊、沙漠等。
下面将对这些基本类型的构造地貌进行介绍。
一、山脉:山脉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地形。
山脉通常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山峰和山谷组成,形成于地壳板块碰撞、隆升和抬升过程中。
山脉通常具有高耸陡峭的特点,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二、高原:高原是相对平坦且海拔较高的地表地形。
高原通常是由地壳隆起或侵蚀作用形成的。
高原地势相对平坦,具有较为广阔的面积,常常被河流切割成峡谷。
高原地区气候多样,有的高原地区寒冷而干燥,如青藏高原;有的高原地区气候温和,如亚马逊高原。
三、盆地:盆地是地表地形上呈近似圆形的洼地,通常由地壳隆起或下陷形成。
盆地周围通常由山脉环绕,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盆地地势相对较低,容易积水,形成湖泊或草原。
典型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亚洲内陆盆地等。
四、丘陵:丘陵是由地壳隆起或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地形。
丘陵地势较低,呈连续起伏的形态,丘陵之间通常有河流或山脉贯穿。
丘陵地区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丘陵地区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各异,如英格兰丘陵地带、黄土丘陵地带等。
五、河流:河流是地表地貌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们是水流在地表上切割而成的,通常由源头、支流和河口组成。
河流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冲积平原、峡谷、三角洲等。
河流是地表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地球的水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六、湖泊:湖泊是由地壳隆起、火山喷发或冰川侵蚀形成的水体。
湖泊通常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大小,有的湖泊形成于断层陷落,有的湖泊形成于火山口。
湖泊对周围环境有重要影响,可以调节气候、供应水资源和维持生态平衡。
七、沙漠:沙漠是干旱地区的典型地貌类型。
沙漠通常由于地表水循环不足而导致降水量极低。
沙漠地区地表裸露,缺乏植被覆盖,沙丘和盐碱地广泛分布。
沙漠气候干燥,温差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地球上的构造地貌类型繁多,每一种地貌都有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地理特征。
构造地貌
是全部沉积在大陆架上,很大一部分越过大陆架,
沉积在大陆坡上和大陆坡的基部,甚至沉积在大洋
的底部。
38
大陆架
大陆坡
Passive Margin of the Northeastern North America. Note the continuity from shelf to slope to abyssal plain (contrast with active margins). The raised (yellow and pink) features in the middle constitute the mid-Atlantic ridge
-5000m处,厚达10 千米,宽达600 千米。它的一
部分覆盖在大陆坡的基部,另一部分覆盖在大洋盆
上,故亦称大陆裙或大陆隆。
41
大陆基在大西洋两侧最发育,印度洋次之,太平 洋最差。此外,它在各大河口外也发育得很好,因为 这里的物质来源丰富,如亚马孙河、刚果河、密西西 比河、恒河等口外的大陆基。 与大陆架不同的是大陆坡和大陆基上的水动力很
39
大陆坡地貌形态种类多:如由断层作用而成的阶梯型斜坡; 由地堑地垒系组成的断块型斜坡;由堆积物组成的堆积型斜坡; 由堆积物受压弯曲的挠折型斜坡;以及由生物堆积而成的珊瑚 礁型斜坡等。
40
(三)大陆基
当沉积物堆积在大陆坡的基部时,往往堆起一
个位于大陆坡与洋盆之间的坡度较缓的部分,称为
大陆基。大陆基的沉积物呈扇形分布,水深在2000
19
(3)裂谷区地热值高 达到2.0μcal/cm2。 (1μcal=4.1868×10-6J下同),比全球热平均值 1.5μcal/cm2要大,这与高温的地幔物质上涌有关。
构造地貌3
逆地貌
向斜山 背 斜 谷
褶皱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化
(三)多褶曲的山地地貌
二、单斜构造地貌
单斜构造地貌: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
单斜构造地貌有二种:
单面山:倾角<25°,山坡前短后长。
猪背山:倾角较大,前后坡较对称,山脊平滑。
后坡——由构造面控制。 前坡——由侵蚀作用造成。
单面山,台湾宜兰海岸
庐山的五老峰
单面山
顺向坡
逆 向 坡
庐 山 含 鄱 口
单斜构造地貌
庐山的五老峰
三、穹窿构造地貌
穹窿构造地貌: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平面大体
为浑圆形。
(一)岩浆侵入穹窿山 成因:花岗岩侵入,把上覆地层拱起而成 结构:上外部沉积岩、 南岭 核心为花岗岩 盐丘 西大明山(广西)
次成谷内。
第五节
断层构造地貌
一、断层崖 断层崖—— 由断层活动造成的陡崖
华山北坡 衡山东坡断层崖顶祝融峰观日台 庐山虎背岭、五老峰下断层崖达1000米 有的断层面经平行剥蚀后退,形成陡坡。
华山
断层崖1
华 山 长 空 栈 道
二、断层线崖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 表的出露线。 断层崖——断层线崖(逆向断层崖) 断层崖。
(二)构造拱曲穹窿山
成因:由分没有花岗岩侵入。
穹窿判断
四、褶皱构造的河谷发育
次成河:沿着岩层走向流动,并切入软弱岩层
的河流。
1.顺向谷——顺岩层倾向发育的河谷。 2.次成谷——沿岩层走向发育的河谷。
3.逆向谷——反岩层倾向发育的河谷。
4.再顺向谷——河谷与岩层倾向相同,流水流入
构造地貌
露断层崖是一种受断层构造控制的主要由侵蚀作用所形
成的
③断层谷(fault valley)
③ 断层谷
剖面特征
断层线通常是一构造破碎带,容易被风化侵蚀,在断
层线上发育的谷地称为断层谷。形态上一般为深窄的峡谷。
如果它出现在上、下盘间的断层线上时,谷地的两坡不但
的两坡组成的单面山只有从单斜崖一侧看上去才像山形,
故名单面山。单面山被河流切开后,往往成多个山峰,
如庐山的五老峰单面山。
②
猪背山
当单斜层的倾角较大,形成两坡
对称的山体时,称为猪背山(脊),它
多发生在已被破坏的背斜陡翼上。
猪背山
4.穹隆褶曲构造地貌
4、穹隆褶曲构造地貌
穹隆构造主要由岩浆侵入地壳使得上覆的沉积岩层隆起或者
4、穹隆褶曲构造地貌
5、 断层构造地貌
① 断层崖(fault scarp) 当岩层遭受构造作用力超过其塑性限度时,就会发
生断层,在断层面两侧的上、下盘位移时所出露的陡崖,
即为断层崖。断层崖走向挺直,可以贯穿不同的古老地 形,崖下可能出现串珠状洼地、涌泉或温泉,崖壁上的 地层往往在另一侧谷底出现。断层崖的高度和坡度分别 取决于断距的大小和断层面的倾角。
3. 火 山 类 型
4.活火山和死火山
第四纪以来已有较长时间没有活动的较古老的火山
死火山(extinct volcano);近期经常活动的火山
叫活火山(active volcano) ;那些在有史以来有活 动,近期没有活动,将来可能还会活动的火山叫休 眠火山(dormant volcano)。
老河谷相异。
当断层穿过软、硬相间的岩层时,在易 蚀的软岩层上发育出宽谷,难蚀的硬岩层上 发育出峡谷,从而出现宽狭相间的串珠状谷 地。 断层谷支流往往不依地势倾斜而成反向 河流。
地貌学第四章
➢ 海沟多分布在主动大陆边 缘。比如,太平洋边缘, 海沟就比较发育,也比较 典型。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是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 为11034m。
马里亚纳海沟
第一节 大地构造地貌
二、海沟、岛弧和边缘海
岛弧:当大洋板块俯冲到地幔一定 深度时,板块就会脱落、熔融,熔 融的物质上涌,从而导致靠近海沟 的大陆边缘岩石圈的拉张,拉张使 得大陆边缘与大陆主体分离,形成 弧状的岛屿——岛弧。大洋岩石圈 的褶皱或者隆起也可形成岛弧。岛 弧与大陆主体之间陷落形成盆地— —弧后盆地,如果弧后盆地与海洋 连通就形成边缘海,日本海即是极 其典型的边缘海。
➢ 发育在单向倾斜岩层上的地貌,叫做单斜地貌。倾斜岩层倾角一般 在5°~80°,大于80°的为直立岩层,单斜地貌包括单面山(单斜 山)和猪背脊(猪背山)。
➢ 单面山又称单斜山(Monoclinal mountain/cuesta),组成山体的岩 层倾角一般大于5°并在25°以下,沿岩层走向延伸,顺岩层发育 的山坡比较和缓,而另一坡短而陡,两坡不对称,这样的山地叫做 单斜山或者单面山。
➢ 依据表面形态特征,平原又可分为熔岩平原、倾斜平原、凹 形平原和起伏平原等类型。
➢ 依据外动力差别,平原还可以分为熔岩平原、喀斯特平原、 冲积平原和海成平原等类型。
第二节 区域构造地貌
二、平原
➢ 高平原的地貌分异非常复杂,通常可分为切割高原与波状高 原两类。当高原上有山地相间分布时,一般以山原相称。
第三节 局部构造地貌
背斜
向斜
第三节 局部构造地貌
三、褶皱构造地貌
1、褶皱要素
组成褶皱的某些特定部 位及其几何上的点、线、面 等要素,统称为褶皱要素。
构造地貌的形成知识点
构造地貌的形成知识点构造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构造控制形成的地貌。
了解构造地貌的形成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演化、地质过程以及地理环境的演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大地构造地貌,如大陆、海洋、山脉、平原等;另一类是由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地貌,如褶皱山、断块山、地堑、地垒等。
地壳运动是构造地貌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地壳运动主要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水平运动使得地壳板块相互挤压、拉伸或平移,从而形成山脉、裂谷等地貌。
比如,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使得地壳抬升而形成的。
而垂直运动则表现为地壳的上升或下降,形成高原、盆地等地貌。
例如,东非大裂谷就是由于地壳的断裂下陷形成的。
褶皱是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它也是构造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褶皱是岩层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而形成的。
当褶皱的规模较大时,就会形成褶皱山。
比如,阿尔卑斯山脉就是由一系列褶皱山脉组成的。
在褶皱的形成过程中,岩层的弯曲程度和形态会影响地貌的特征。
背斜和向斜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
一般来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山岭;但有时候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形成谷地;但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会形成山岭。
断层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构造。
断层是指地壳岩石在受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
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两种类型。
地垒是指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形成块状山地。
比如,我国的华山、庐山等就是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
地堑则是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汾渭谷地等。
板块构造学说对于解释全球的构造地貌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岩石圈被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之间相互运动。
在板块的交界处,由于地壳运动活跃,往往会形成壮观的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structural landform地质构造的简称。
包括褶皱,节理和断层等最基本的地质元素,它们是岩石圈中构造运动的产物。
各种地质构造具有相应的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学上岩石的构造,为专用名词,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空间分布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征。
与岩石的结构概念完全不同。
由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地貌。
包括地质时期的构造和新第三纪以来形成的新构造。
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有:板块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和岩石构造地貌。
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构造受外力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地貌。
如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断层崖、断层线崖等。
由新构造运动形成的褶曲、断层等遗迹,称为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地貌,如上升的山地、丘陵、台地;下降的平原、盆地;间歇上升的阶地等。
大范围的地壳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挤压或拉张,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大陆褶皱山系高原、大陆裂谷、断陷盆地;大陆边缘的岛弧、海沟、大陆波;洋底中脊、火山等地貌类型。
构造尺度按地质构造空间范围大小所划分的级别。
一般分为大、小、微等的尺度级别。
大尺度构造是远远超出露头范围的区域性构造和板块构造;小尺度构造是在露头范围或手标本上能观察到整体形态的小型构造;微尺度构造指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认识的矿物地质构造之间或矿物晶粒内部表现出的显微构造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的超显微构造。
小尺度的构造是观察研究地质构造的基础,通过小型构造的观察、对比与综合分析才能获得大尺度构造(如区域构造)的整体概念,微尺度构造的研究则是小型构造研究的深化。
由于任何一次构造运动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产生的地质构造都是由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构造组成的,因此,为了揭示地质构造的发育规律,常常在侧重于某种尺度构造研究的同时,还要综合研究其他各种尺度的构造。
应该指出,在同一构造作用中形成的不同尺度的构造虽具成因上的联系性,但并不能等同。
构造地貌
• 4.盆地:低于周围山地的相对负地形。是和周围山 地形成的差异性升降的产物。 • 成因: • (1)差异性升降,并接受沉积;如四川盆地。 • (2)断裂形成地堑,并接受沉积。
•
第四节
地质构造地貌
• 地质构造地貌:由于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
差异抗蚀力而表现出来的地貌。即岩层产状的变化 所形成的地貌。
• 洋脊裂谷带:
• 世界各大洋洋脊及其轴顶的裂谷带是地 球上绵延最长、宽度极大和构造运动活跃的样 地山脉。洋底火山和岩浆彭发频率高,伴有浅 源地震。
•
根据新生代 构造活动带的格局,可把全球化 分为若干板块,勒比雄( x.LePichon 1968)将 全球化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版板 块。洋脊裂谷带反应了两侧洋壳板块的分离,环 太平洋边缘反应洋壳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汇聚,地 中海—喜马拉雅山边界突出两侧陆壳板块的碰撞。
• 地质构造地貌第三级构造地貌。
•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造、褶皱构造、断
裂构造等,对具体岩层而言。
• 一、断层地貌:岩石受力发生断裂并发生错位而形 成的地貌。 • 1.断层崖;断层一侧的地盘抬升后沿断层线延伸的 陡崖(图14、华山)。 • 2.断层线崖 :断层稳定相当一段时间时,由于断 层两盘抗侵蚀能力的差异,造成上盘低下盘高的倒 置地貌,称为断层线崖(图15)。 • 3.断层谷:沿断层破碎带发育的河谷,一般谷坡两 侧高低不对称(图16)。 • 4.掀斜山:指断层上升盘翘起所形成的山体。
第二节 海底构造地貌
• 一、洋底构造地貌 • 1.大洋中脊(洋脊) • 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是地球上最大的海底
山系(图6) 。大洋中脊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 洋都有分布,并且相互连通(图8),仅在冰岛露出 海面出露。扩张速度1-2cm/a。洋脊是最新的海底。 • 大洋中脊有一系列的裂谷叫洋脊裂谷。洋脊 裂谷由不连续的转换断层组成(图7)
第二章 构造地貌(修)
• 2、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 地貌特征: 在太平洋周围最为典型。由海沟
与岛弧或边缘山地组成,是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板 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 成因:这里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冲撞挤压的
地带,当大洋板块自洋脊向两侧移动时,由于洋 壳板块的岩石密度大,位臵较低,遇到大陆板块 时,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俯冲带上形成深 海沟以及与其平行的山脉或岛链。
–
– –
– 2、事实:动态均衡理论——地壳厚度是不一的,密度也是
不均一的(根据W.汉斯克的意见,实际地壳均衡63%是艾里模式 来成,而37%由普拉特模式进行)。 任何部分发生比重上或体积 上的改变,则会造成地壳均衡的调整,既地壳均衡异常。地壳由 老的均衡向新的均衡不断发展。这种均衡运动的根本动因是地球 内部的物质运动,它就是大洋与大陆形成的根本原因。
北、中、南,中间有吐鲁番、哈密,艾比湖等盆地
• 山体断裂升降活动剧烈。如天山升降幅度达11000-15000米。
2.断块山与断陷谷
• A、成因:在古生代的板块内部稳定区,由于新生代强烈 的断块运动,岩层断裂上升而形成的山地称为断块山,相 对下降的称为断陷谷,二者往往伴生。
• B、地貌特点: • 断块山山坡一般为急陡的断层崖,山形呈地垒式或掀斜 式。P20 图。如我国的太行山、吕梁山、恒山、贺兰山、 庐山、泰山 • 断陷谷横剖面呈地堑形或簸箕形,有很厚的堆积层。如
我国的汾河和渭河谷地
(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 • 该区长期以来构造宁静,新生代构造运动 大多表现为大面积的拱起和拗陷。 • 1、高原 • 2、盆地 • 3、平原
• 1、高原:
• A、成因:是板块内部大面积的拱起区后受外力微弱侵蚀 切割的结果。如非洲、巴西、青藏、蒙古等高原。 • B、地貌特点: • 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相对高度500m以上,形态单一, 起伏不大的广大地面; • 边缘为受到强烈侵蚀的陡坡或起伏显著的山地; • 坡麓往往有来自高原边缘的粗大碎屑物
构 造 地 貌
地貌
地貌
地貌
地貌
地貌
3、中国大陆地貌特征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形成明显 的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为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海拔 平均在4000m以上,其东界在东经100º附近。 第二级阶梯由青藏高原以东的高原和盆地 构成,其东界在东经110º附近。 第三级阶梯为太行山至雪峰山一线以东至 黄海之间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
>25 ° 10~25 5~10
地区
喜山 大别山 华蓥山
沿海 黄土 成都 华北 吐鲁番
地貌
( 2 ) 平原。陆地上起伏很小、与高地 毗连或由高地围限的广阔平地,称为平原。
平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冲积平原,主 要由河流冲积而成,多分布在大江、大河的 中下游两岸地区。世界著名的冲积平原有我 国的华北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美国的中 央大平原等。另一类是侵蚀平原,主要由外 动力地质作用剥蚀、切割而成。
地貌
地貌
地貌
大陆地貌形态
山地 平原
高山 中山 低山 丘陵 高原 高平原 低平原 洼地
大陆地貌形态类型
绝对高度/m
>3500 3500~1000 1000~500
<500 >600 >200 0~200 - 154
相对高度/m
>1000 1000~500 500~200
<200 >200
平均坡度/ (°)
地貌
地貌
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
地貌类型
山地 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
占全国陆地面积/% 33 26 19 12 10
地貌
三、地质构造地貌 由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差异抗蚀力 而表现出来的地貌称为地质构造地貌。常见 的地质构造地貌有褶皱山、单斜山、断块山、 桌状山等。 ( 1 )褶皱山。是指由褶皱构造形成的山 地。其特点是背斜为山,向斜为谷。但在长 期剥蚀作用下,可出现背斜成为谷地,向斜 成为山地的地形倒置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平原
低平原(海拔0~200m)
高平原(海拔200~600m) 高原(海拔600m 以上)
第二章 构 造 地 貌
一、基本概念 1.构造地貌
主要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
识别标志——构造地貌的识别标志是构造面(如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
如果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
2.原始构造地貌
由未经改造的构造面(如新露出水面的海底、湖底,火山表面,未经改造的断层面,褶皱表面等)构成地表面。
3.次成构造地貌
由被剥露出来的构造面(如侵入岩体表面)构成地表面。
二、水平岩层构造地貌 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度。
1.构造平原
2.构造阶地
构造阶地的特点: (1)岩层水平。
(2)坚硬岩层构成阶地面或阶地陡坎的上部,软弱岩层构成阶地陡坎的下部。
(3)阶地面倾向受岩层倾向控制(河流阶地倾向河床)。
(4)只反映岩性的差异,不反映构造运动的阶段性。
3.方山、尖山
4.丹霞地貌
是一种特殊的水平岩层构造地貌。
以广东韶关丹霞山最为典型。
丹霞山由第三纪红色砂砾岩组成。
一些中新生代的红色盆地堆积,经构造上升和流水切割,由水平岩层构成一种顶平、坡陡、麓缓的地形,称为丹霞地貌。
5.剥露构造平原
地壳上升以后,如果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则构造阶地、方山、尖山等全部被破坏掉,由被挖
构造平原
构造阶地
河流方山
尖山
方山——由水平岩层构成的孤立的平顶山。
尖山——方山进一步发展,顶部呈锥形,称为尖山。
(a)
掘出来的坚硬岩层组成新的地表面,称为剥露构造平原(次成构造地形)
剥露构造平原一般比原始构造平原复杂,常常带有微起伏,并可有少量堆积。
三、褶曲构造地貌
岩石受力发生弯曲,便形成褶曲。
(一)原生褶曲构造地貌 1.活动褶曲构造山地
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强烈的水平挤压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山地。
新生代的构造褶皱带,大多数属于活动褶曲构造山地。
例如我国西部的阿尔金山、祁连山、宁夏南部弧形山地等,都属于活动褶曲构造山地。
2.挤压构造盆地
在水平挤压下,地表拗陷或沿边缘的逆断层不断收缩,便形成挤压构造盆地。
例如:西北的吐鲁番—哈密盆地,酒泉盆地。
有时盆地与山系相间排列,形成典型的盆岭构造。
例如新疆的觉罗塔格山—吐哈盆地—博格达山。
3.拱曲上升与阶地变形 图11-5永定河附永定河起源及走向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内蒙古、河北,经北京转入河北,在天津汇于海河至塘沽注入渤海。
?
4.背斜山和向斜谷
褶曲构造地貌
原生褶曲构造地貌(由新构造运动造成) 次生褶曲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受到剥蚀所形成)
0102040m
凉水河河谷横剖面图
(二)次生褶曲构造地貌 1.向斜山和背斜谷
地形倒置——逆地貌
2.单面山和猪背脊(岭)
背斜或向斜构造受到剥蚀,其一翼便成为单斜构
造。
如果岩层软硬相间,常形成单面山或猪背脊。
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短而陡,另一坡长而缓。
岩层倾角一般小于35o 。
与岩层倾向一致的坡,称后坡;与岩层倾向相反的坡,称前坡。
猪背脊Hogback ——岩层倾角较大的单斜构造地貌。
岩层倾角一般大于35o 。
3.受褶曲构造控制的河谷发育
顺向河——顺着岩层倾向发育的河流(右图中C )。
次成河——地表岩层遭受侵蚀,软弱岩层形成负地形,这种沿软弱岩层发育的河流,称次成河(S )。
次成河一般为顺向河的支流。
逆向河——次成河下切侵蚀后,逆着岩层倾向发育的河流,流向与岩层倾向相反,称逆向河(O )。
再顺向河——原始构造被破坏后,沿着新露出的坚硬岩层层面发育的河流,称再顺向河(R )。
(三)穹隆构造地貌
穹隆是一种没有明显走向的背斜隆起,平面轮廓呈圆形或椭圆形,长宽比小于3:1,组成穹隆构造的地层向四周倾斜。
当地壳下部的岩盐呈塑性状态侵入到上部的沉积岩中,或岩浆侵入到上部的地层中,都能使地壳上部岩层上拱,形成穹隆构造。
塑性岩盐侵入到地层中形成的穹隆,又称盐丘。
四、断层构造地貌 1.断块山地
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山地。
2.断陷盆地(地堑盆地)
受正断层控制的陷落盆地,称断陷盆地。
断块山地
地垒式山地
掀斜式山地
外
露猪背岭
图12-7 断陷盆地剖面特征
(a)地堑断陷盆地; (b)簸萁式半地堑断陷盆地; (c)复式半地堑断陷盆地; (d)复式地堑式断陷盆地 3.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
断层活动形成的陡崖,称断层崖。
1.断层崖刚发生,形成高大的断层崖;
2.断块山地被剥蚀 降低,断层崖被侵蚀成断层三角面;
3.三角面进一步降低、
后退,形成圆浑的山嘴,山嘴已距断层一定距离; 4.断块
山地被夷平,断层三角面消失.
如图断层崖的演化(据 Davis)
4.断层线崖
断层上盘受到强烈剥蚀,当上盘出露软弱岩层,下盘出露坚硬岩层时,上盘剥蚀速度较快,结果上升盘比下降盘还低,这种断层崖称断层线崖,又叫逆向断层线崖(图12-19C )。
顺向断层线崖
5.断层谷
沿断裂破碎带发育的河谷, 称断裂谷。
五、火山和熔岩地貌
火山是由地下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一种地貌形态。
火山喷发类型: 中心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
(a)
再顺向断层线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