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检测试题 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检测试题  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2月检测试题历史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

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辉煌。

下列图片反映的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3.《文心雕龙•辨骚》认为“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

这一评论反映的作品A.展现了大一统时代文化气度.. B.句式灵活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C.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D.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4.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人才培养脱节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

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6.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

安徽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阶段考试试卷C卷

安徽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阶段考试试卷C卷

安徽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阶段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共20题;共60分)1. (3分) (2020高三上·郁南月考)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 .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B . 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 .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D .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2. (3分) (2020高二下·成都开学考) 晚唐诗人杜荀鹤,诗名远播却屡试不中,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的感慨,并写下“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的诗句。

这反映了唐代科举()A . 忽视对文化内容的考察B . 受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影响C . 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D . 推动了古代文化繁荣发展3. (3分) (2019高二上·宾阳月考) 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A . 文人画B . 元杂剧C . 京剧D . 小说4. (3分) (2019高一下·河北月考)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 . 均田制已无法继续实施C .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 . 自耕农经济占主要地位5. (3分) (2018高二上·大连期末)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时期教育系统的形象说明。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第1至第4页,第II卷第4至第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王位传承以“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倾向,如纣是帝乙嫡子,启是庶子,尽管启年长,帝乙还是立纣为法定继承人,由此可知,商代后期A.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C.王位继承具有随意性D.宗法制度渐趋形成2.以下两幅汉代画像砖的主题分别是“舂米”“庖厨”。

这两幅画像砖A.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B.体现了建筑材料艺术化趋势C.不符合汉代的历史事实D.表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

宋仁宗此举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4.明清时期,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早期的“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棉花种植超过了传统的稻米种植,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

这一现象A.助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B.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C.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D.是劳动力市场化的直接体现5.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试题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近年来,常听到对历史研究“碎片化”的批评。

这种批评应当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只研究历史碎片,缺乏宏观的视野与认识,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记得早些年,一位漫画家画过一幅漫画,上面一位红学家正在细数曹雪芹有多少根白头发,似乎这就能解决红学上的大问题。

这幅漫画讽刺的是繁琐考证,用来讽刺“碎片化”的历史研究倒也合适。

的确,过于沉溺于“碎片化”的研究无益于历史研究的发展,无益于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不过,历史研究又常常是从某些碎片开始的,这就犹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局部也就无所谓整体。

人们研究历史常常会从局部开始,这符合认识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历史研究不应走向“碎片化”,但研究历史碎片不可避免,如何研究历史碎片确实值得深入思考。

选择的历史碎片应是经过漫长时间筛选而存留下来的吉光片羽,是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

通过对这种历史碎片的研究、对个案的探讨,可以找到阐释历史的新角度。

比如长期关注我国中古时代佛教寺院经济的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就整理研究了向来不为世人所重的寺院账簿、僧尼私产记录这些可谓历史碎片中的碎片,揭示出我国中古时代遍布南北方的佛教寺院不单单是一个宗教组织,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实体”。

通过对这些历史碎片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寺院经济及封建关系,了解寺院经团与官府的关系,是研究魏晋社会形态问题的一个重要参考。

可见,一些历史碎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捕捉这些信息,认真研究它,就会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研究历史碎片虽然必须,但不能只作繁琐考据,只关注琐细的小问题,却忽略了对大问题的研究。

看待一个个的小碎片、小问题,需要从大处着眼。

安徽省2020版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

安徽省2020版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

安徽省2020版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周公东征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封建”是指()A . 建立封建制度B . 分封诸侯国C . 委任官职D . 实行宗法制2. (2分)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A . 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 . 紧缩货币出新招C . 减税减支零通胀D . 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3. (2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期末) 隋唐时期,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

682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

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

这种现象客观上()A . 导致了唐朝社会经济由盛转衰B . 使政府加强了对黄河下游的管理C . 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中心东移D . 加速了经济重心向南转移的过程4. (2分) (2017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 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

由此可知,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A . 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B . 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C . 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 . 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5. (2分)“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该观点认为()A . 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B . 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 . 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D . 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6. (2分) (2017高二下·南京会考) 《十二铜表法》中的“私犯”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第1至第4页,第II卷第4至第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王位传承以“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倾向,如纣是帝乙嫡子,启是庶子,尽管启年长,帝乙还是立纣为法定继承人,由此可知,商代后期A.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C.王位继承具有随意性D.宗法制度渐趋形成2.以下两幅汉代画像砖的主题分别是“舂米”“庖厨”。

这两幅画像砖A.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B.体现了建筑材料艺术化趋势C.不符合汉代的历史事实D.表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

宋仁宗此举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4.明清时期,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早期的“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棉花种植超过了传统的稻米种植,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

这一现象A.助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B.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C.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D.是劳动力市场化的直接体现5.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

安徽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D卷

安徽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D卷

安徽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 (共24题;共48分)1. (2分)《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A . 考证历史事实B . 把握历史规律C . 分析历史原因D . 描述历史现象2. (2分) (2019高一上·利辛期中) 汉承秦制,是指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虽略有所改,但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

下列制度中属于秦朝开创的是()A . 世卿世禄制B . 三公九卿制C . 刺史监察制D . 郡县制3. (2分) (2019高二上·遂宁期末)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思想家们奉《周易》、《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之为“三玄”。

同时期的范缜在《神灭论》中说:“浮图(佛教)害政,桑门(僧侣)蠹俗。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以此来斥佛。

这些现象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A . 老庄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 . 儒家思想丧失正统地位C . 思想领域的冲突与融合D . 排斥外来文化现象突出4. (2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在教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A . 佛教文化渐趋中国本土化B . 中外文化具有交融性C . 壁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 . 壁画的内容具有时代性5. (2分)明朝出现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海瑞谏嘉靖,几近痛骂,嘉靖帝碍于舆论,无可奈何;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在君主屈尊求情下仍决不让步。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l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

这反映出类型特点纵横拌闽之策士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著书立说之学士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鸡鸣狗盗之食客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B.蓉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2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

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如《后汉书》记载,酒泉郡女子赵娥,其父为恶稻李寿所杀。

赵娥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夜夜磨刀,千都亭前手刃仇敌。

两汉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

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根源于A.两汉尚武的社会风气B.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C.儒学影响立法观念D.官员法律意识淡漠3.下表是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的相关数据(实际操作上“官员荫客以千记”)。

这一实际操作情况导致【“皖八“高三二联·历史第1页(共6页)】官员等级占田限制荫食客(官员的下人)荫佃客(给官员耕地的百姓)1品5000亩3个50户2品4500亩3个50户3品1000亩3个10户4品3500亩3个7户5品3000亩3个6户6品2500亩3个3户7品2000亩2个2户8品1500亩2个l户9品1000亩l个l户A门阀士族崛起B.土地兼并严重C.中央集权削弱D.庄园经济发达4.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滑商旅,往来不绝”。

2024届安徽省县中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届安徽省县中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安徽县中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七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周礼·冬官考工记》载:“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表明A.政府垄断了手工业的生产B.工匠人身依附关系明显加强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D.生产技术传承注重世代相袭2.下表是秦朝实行的两种土地制度的概况。

这两种土地制度的推行A.有利于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B.促使国家统一的实现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势力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3.东晋王谧说:“囊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与之不接。

”到南北朝时期,西域僧人通过与帝王、士大夫、文人、平民的交往等社会活动宣扬佛学,并受当时玄学思潮的影响,僧人也开始参与清谈,佛学在核心理论上与玄学趋于一致。

这一变化反映了A.儒佛思想在当时争斗激烈B.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宗教存续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D.佛学迎合了中国政治统治需要4.宋代科举考试不仅有进士科,还有制举、词科和武举考试。

制举旨在选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词科则是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士;武举主要考察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才兼文武之儒将。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姓名 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历 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在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始社会晚期,人们制造和使用磨光石斧、石铲、木铲、骨耜、双齿木耒、石锄、石刀、陶刀、骨镰、蚌镰等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牲畜饲养业也迅速而普遍地发展起来,且牲畜的饲养由原来氏族成员共同劳动逐渐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

材料所述状况A.密切了氏族之间的联系B.造成社会矛盾错综复杂C.促进了早期国家的出现D.易导致贫富分化的出现2.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全国性漕运体系被打破。

曹魏在河北平原上修凿了白沟、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等运河,在黄淮平原上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广漕渠等运河,先后建立起以邺城、洛阳为中心的北方漕运体系。

东吴开凿破岗渎,挖娄湖,凿横塘,辟航道,建立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

据此推知,当时A.北方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B.动荡时局影响经济交流C.东吴财政明显落后于曹魏D.北方水利建设优于南方3.唐初,中书省有草拟诏书之权,于是政事堂的权力逐渐偏重于主拟诏书的中书令身上,后政事堂也迁到了中书省,其地位已在尚书、门下之上。

从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中书令和侍中开始兼任尚书省的长官。

材料所述变化从本质上说明当时A.君相关系的紧张B.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C.君主集权的强化D.国家行政权力的分散4.据记载,宋代,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学者们对科举考试试卷选本中优秀诗文进行圈点与品评蔚然成风,诗文评点也成为文学评论中的一种全新体裁,并涌现出了吕祖谦、谢枋得、刘辰翁等一些评点名家。

安徽省2020版高三12月联考历史(I)卷

安徽省2020版高三12月联考历史(I)卷

安徽省2020版高三12月联考历史(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

下列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是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次能养。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②③D . ③④2. (2分) (2017高二上·佳木斯开学考)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辑。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该材料思想的核心来源于()A . 道家B . 儒家C . 法家D . 墨家3. (2分) (2017高一下·河北期中) 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A .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 .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 . 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4. (2分) (2020高二下·绥德期末) 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禁令,但仍规定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

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办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

嘉庆年间又在透过行商卖给外国人的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A . 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 . 海禁松驰但有诸多限制C . 官府仍然垄断外贸D . 正缓慢地走向对外开放5. (2分)为适应外国客户的需要而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是在()A . 唐朝B . 宋朝C . 元朝D . 明朝6. (2分) (2017高二上·合肥开学考)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皖江联盟2020届高三12月份联考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第1至第4页,第II卷第4至第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王位传承以“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倾向,如纣是帝乙嫡子,启是庶子,尽管启年长,帝乙还是立纣为法定继承人,由此可知,商代后期A.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C.王位继承具有随意性D.宗法制度渐趋形成2.以下两幅汉代画像砖的主题分别是“舂米”“庖厨”。

这两幅画像砖A.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B.体现了建筑材料艺术化趋势C.不符合汉代的历史事实D.表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

宋仁宗此举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4.明清时期,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早期的“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棉花种植超过了传统的稻米种植,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

这一现象A.助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B.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C.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D.是劳动力市场化的直接体现5.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

该观点意在说明A.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B.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6.1852年当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失意举人左宗棠前往谒见太平天国领导人,进献攻守建国之策,但未受重视;容闳(中国第一个留美人士)曾向太平天国领导人提出过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建议或良策,但都未受重视。

这说明当时太平天国领导人A.重视革命的农民阶级本性B.对进步思想持排斥态度C.不能接受先进理论的指导D.严防清政府的文化围攻7.据统计,19世纪前期中国茶叶出口占中国贸易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但到了19世纪后期,茶叶出口却出现萎缩甚至滞销的情况。

这是因为A.茶叶生产日趋萎缩B.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列强放缓了对华经济侵略步伐8.右边为1894年《申报》广告中宜传的“新开鸟利文”金银链表图片。

这折射出,当时中国A.民众普遍受农耕文明影响B.社会生活受到工业文明冲击C.民众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D.购买洋货的现象较为流行9.下图反映了1932年~1934年间我国棉花总产量的变化情况。

据此可推知,这一状况A.促使自然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的结果C.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10.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一切地主的土地无代价的没收,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成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1930年10月中共湘鄂西特委规定:中农土地不动,对富农只没收“所余出佃的土地”。

这说明当时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群众基础得到扩大B.“工农武装割据”成为全党共识C.中共在探索符合革命实际的土地政策D.“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得到巩固11.全国抗战爆发后,华北抗日根据地在实施“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同时,在财政政策上实施了“统一累进税”,即将各种税种合并征收且减少征收次数,整齐而不乱。

据此可知,“统一累进税”的征收A.推动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B.有利于为抗战胜利提供物质支撑C.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D.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准备了条件12.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

1949年8月,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

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这反映出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13.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

“三自”即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一包”即农民承包政府规定的农业生产指标,要求保证完成。

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旨在A.改变人民公社体制B.促成经济体制改革C.全面纠正右倾错误D.调整国民经济结构14.下表为1978年至1990年中国城市化发展情况。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已经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计划经济体制优势明显C.城乡二元结构基本消失D.改革开放助推经济发展15.下图为1960~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的平均版次数统计。

据此可推知,中国的“对外援助”A.与国内形势的变化相关B.凸显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数量以及规模持续走低D.彰显了独立自主和不结盟外交政策16.在古代罗马,担任法官的官员一般都不是专业的法学家,不熟悉法律,而早期的罗马法又简略晦涩,私人法学家的意见便在案件的裁决中备受重视,不仅被采用,甚至还编入法典成为法律。

这反映出古代罗马A.立法过程主观随意性强B.法律体系日趋完备C.法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D.司法范围不断拓展17.美国总统的角色具有多元性,既有宪法明文规定的国家元首、总司令等,也有宪法未予列举,而是从国会立法中延伸出的角色以及依据往届总统先例而定的角色,包括政党领袖、舆论领袖以及国家经济的管理者等,这些所承担的职责常常是彼此关联、相互交融的。

据此可知,美国总统的“角色”变化A.背离了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B.破坏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体现了行政权力的扩张趋势D.有效制约了国会与最高法院18.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但它们的地位随后却被荷兰取代,17世纪被称为“荷兰世纪”,但荷兰的地位后来被英国取代,这说明A.经济体制是衡量国家是否先进的基本依据B.军事实力是国家国际地位的根本C.英国的经济代表了世界经济整体发展趋势D.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其国际地位19.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选民无财产限制”,选举中央委员时实行“每二万居民或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

巴黎公社此举A.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B.完善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C.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D.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20.从1850~1911年,世界上有影响的报纸相继创刊,如英国的《泰晤士报》、日本的《读卖新闻》等,1883年创刊的美国《妇女家庭杂志》在1900年发行量即达100万份之众。

这可以说明A.大众传媒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B.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平等的实现C.经济体制变革推动消费观念革新D.工业革命助推社会生活方式更新21.1925年5月24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关于交换》中规定:居民完成实物税以后剩余的农产品可以自由交换、买卖。

交换和买卖法也适用于手工业和小工业制品。

但这种交换主要由政府组织或监督,最初只限于“地方流转”。

这些举措A.旨在利用计划向社会主义过渡B.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平稳过渡C.打击了农民和小生产者积极性D.保障工业化对农产品的需求22.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段关于赤字的名言:“每月两亿美元赤字,将再把美国推向萧条深渊;3亿美元赤字将使萧条维持在现有水平;4亿美元赤字将带来复兴”。

据此可知,该经济学家意在强调,美国应A.发挥重商主义的优势B.展拓对外贸易空间C.扩大干预经济的力度D.严控货币发行总量23.某学者指出,古巴导弹危机之所以最终能够和平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苏领导人秘密达成了所谓“导弹交易”,即双方同意撤走各自部署在土耳其和古巴的导弹,并不是美国军事优势促使苏联做出让步。

由此可见,当时A.苏联政府率先进行了妥协退让B.美国政府采取了强硬立场C.美苏处于势均力敌的战略态势D.美苏双方均可以威胁对方24.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5年欧盟有510万人出生,520万人死亡,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同期欧盟总人口却从5.08亿上升到5.1亿,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

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平衡C.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材料一中国的县制,“渊源于周、雏形于春秋、确立于秦”。

两千多年来,世事沧桑,王朝更迭,治乱循环,地方制度屡经变化,而县制基本保持稳定,历行而不废,长期担负着基层政权的职能。

从秦汉到明清,在历史的长河中,县级政府的权力呈逐渐被削弱的趋势,并且非个性化色彩越来越浓厚。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指出了当时县制存在的三点弊端:州县官员缺乏充分的施政权力,官员行政效能低下;吏胥把持州县行政,“官治”变为“吏治”;乡村社会散弱,缺乏健康的社会机体。

——摘编自武君婷《中国县制的历史演进及社会功能》材料二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时州县行政进行整体性改造,基本思路一是“官治”,即国家派官设治,包括扩充和健全州县国家行政,建立乡镇一级国家政权,以将地方社会各种经济、社会、文化事务的兴办和管理纳入国家行政的轨道;一是“自治”,即在国家行政之外,或在国家行政的基本框架内另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以本地人、本地财办本地事”的行政系统。

这些蕴含着近代县制萌芽的措施拉开了中国县制近代化的帷幕。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县制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县制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