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收课件01 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税制PPT全套ppt课件完整版教学教程
![中国税制PPT全套ppt课件完整版教学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5d62124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6.png)
12
3.税源
34
4.税基
征税对象与税源有一定的联系。税源是指税
税基是源于西方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是指课税
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
对象的数量。由于人们通常在一定的税制条件下
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
讨论相应的税基,因此税基可进一步作下列表述:
中的国民收入。
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量的课税对象的数量。
税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范畴。税收表现为一部分社会 产品价值由社会成员向国家的转移,结果是国家对社会产品价值的 占有由无到有,纳税人对社会产品价值的占有由多到少。
第一章 1.1 税收的内涵
4
1.1.2 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凭借政治权力,并通过颁布法律或法令的形式对社 会产品进行强制性分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 裁。税收的强制性是由它所依据的政治权力的强制性决定的。
的承受能力,做到取之有度。
第一章 1.2 税收的原则
7
1.2.2 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它包含两个层次:税负公平、机会均等。 所谓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这必须考虑以下两点:一是具有
同样纳税条件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额,即横向公平;二是具有不同纳税条件的纳税人 应承担不同的税额,即税收的纵向公平。 所谓机会均等,是指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 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有秩序发展的目标。
第一 1.3 税收制度要素
11
1.3.2 征税对象
1.税目 税目即税法上规定应征税的具体项目,是征税对 象的具体化。税目体现了征税的广度,反映了各 税种具体的征税对象。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八章税收ppt课件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八章税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aba4c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8.png)
先行性原则:税收筹划 应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 进行,不得事后调整。
税收筹划的方法与技巧
• 方法 • 合理利用税率差异:利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税率差异进行税收筹
划。 • 规避税法漏洞:根据税法中的漏洞和空白进行税收筹划。 • 税负转嫁:通过转移税负的方式,将税负转嫁给其他企业或个人。 • 技巧 • 延期纳税:将纳税义务延期,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 提前扣除: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提前扣除应纳税款。 • 转移定价: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转移定价,实现税收筹划。
税收信息化的内容与技术
税收信息化的内容
税收信息化包括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纳税人信息系统 、税收征收信息系统、税收执法信息系统、税收服务 信息系统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税收信息化的技术
税收信息化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 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税务信息的 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应用的全过程。
税收的原则与种类
税收原则
税收应遵循公平、透明、效率、稳定的原则, 确保税收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税收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和政策目的的不同,税收可分为 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等不同类型。
中国主要税种
中国目前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02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要点一
原则
依法治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科学管理、服务社会 。
要点二
方法
实行分类管理、信息化管理、风险管理、社会化管理等 。
税收管理的体制与运行
体制
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各级税务机 关在财政部门的领导下,分别负责征收不同 税种的税收。
运行
第十四章 土地增值税 《国家税收》PPT课件
![第十四章 土地增值税 《国家税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a8719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1.png)
转让项目的性质 转让土地 (卖地)
新建房屋 (卖新房)
存量房屋 (卖旧房)
扣除项目 扣除项目(2项) 房地产开发企业(5项) 非房地产开发企业(4项)
扣除项目(3项)
具体内容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2.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2.房地产开发成本 3.房地产开发费用 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5.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
对于利息支出,分两种情况确定扣除: (1)纳税人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并能提供金
融机构的贷款证明的,其允许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为:利息+ (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5%以内 ◆利息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
(2)纳税人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 融机构贷款证明的,其允许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为:(取得土 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10%以内。
第十四章 土地增值税
(1)出售旧房及建筑物的; (2)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的; (3)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的; (4)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又无正当理由
的(按照评估的市场价确定其实际成交价格)。
◆1.纳税人转让旧房及建筑物,凡不能取得评估价格,但能提供 购房发票的,经当地税务部门确认,可按发票所载金额并从 购买年度起至转让年度止每年加计5%计算扣除。计算扣除项 目时“每年”按购房发票所载日期起至售房发票开具之日止, 每满12个月计一年;超过一年,未满12个月但超过6个月的, 可以视同为一年。
4/5.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指在转让房地产时缴纳的营业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 税,教育费附加也可视同税金扣除(三税一费) 。
税收原理PPT课件
![税收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b1fa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1.png)
掌握税收的种类与征收方式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不同种类的税收及其 征收方式,了解税收征收的具体操作和管理,为将来从事 财政、税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02 税收基本概念
税收定义与特点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 律规定的标准,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 政收入。
税收结构
税收结构是指各种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
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有过大的差异或歧视。
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尽可能地减 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资和经济持续发展。
06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国际税收制度比较
各国税收制度特点
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特点,包括税制结构、 税种设置、税收征管等。
税收制度的差异
分析各国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 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趋同性
研究各国税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同的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的开征 、停征以及各种税收的减免等都必须依照 法律的规定执行。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符合国家的社会政策目 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03 税收制度与政策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定义
税收制度是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规定征收的各种税的制度,以 及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义务和负担,包括经济负 担和心理负担。
税收负担的合理配置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不同种类的税收及其 征收方式,了解税收征收的具体操作和管理,为将来从事 财政、税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02 税收基本概念
税收定义与特点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 律规定的标准,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 政收入。
税收结构
税收结构是指各种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
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有过大的差异或歧视。
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尽可能地减 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资和经济持续发展。
06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国际税收制度比较
各国税收制度特点
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特点,包括税制结构、 税种设置、税收征管等。
税收制度的差异
分析各国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 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趋同性
研究各国税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同的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的开征 、停征以及各种税收的减免等都必须依照 法律的规定执行。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符合国家的社会政策目 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03 税收制度与政策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定义
税收制度是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规定征收的各种税的制度,以 及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义务和负担,包括经济负 担和心理负担。
税收负担的合理配置
税收基础理论ppt课件
![税收基础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41d2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b.png)
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有三种形式。 (1)按期纳税。(2)按次纳税。(3)按年计征, 分期预缴或缴纳。
六、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 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 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我国税法规定的纳税地点主要是机构所在地、 经济业务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等。
税目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两类。
三、税率
(一)税率的含义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课税的深度,也是 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税率是税 收制度的中心要素(核心要素)。
(二)税率的形式
税率的形式有基本形式、其他形式、特殊形式。
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 税率(也称固定税额)。
3、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的共同收入,目前的增值税就属于中央地方共 享税,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管理。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1、价内税:就是商品税金包含在商品价格 中,商品价格由“成本+利润+税金”构成。
2、价外税:是指商品价格中不含商品税金, 商品价格仅由“成本”和“利润”构成,商品税 金只作为商品价格之外的一个附加额。
(3)税额式减免。 就是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实现 税收减免。具体包括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 定减免率以及另定减征额等。
(二)减免税的分类
1、法定减免,凡是由各种税的基本法规定的减 税、免税都称为法定减免。
2、临时减免,又称“困难减免”,是指除法定 减免和特定减免以外的其他临时性减税、免税。
税率的其他形式: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边际 税率与平均税率。
税率的特殊形式:附加与加成、综合负担率。
六、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 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 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我国税法规定的纳税地点主要是机构所在地、 经济业务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等。
税目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两类。
三、税率
(一)税率的含义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课税的深度,也是 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税率是税 收制度的中心要素(核心要素)。
(二)税率的形式
税率的形式有基本形式、其他形式、特殊形式。
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 税率(也称固定税额)。
3、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的共同收入,目前的增值税就属于中央地方共 享税,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管理。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1、价内税:就是商品税金包含在商品价格 中,商品价格由“成本+利润+税金”构成。
2、价外税:是指商品价格中不含商品税金, 商品价格仅由“成本”和“利润”构成,商品税 金只作为商品价格之外的一个附加额。
(3)税额式减免。 就是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实现 税收减免。具体包括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 定减免率以及另定减征额等。
(二)减免税的分类
1、法定减免,凡是由各种税的基本法规定的减 税、免税都称为法定减免。
2、临时减免,又称“困难减免”,是指除法定 减免和特定减免以外的其他临时性减税、免税。
税率的其他形式: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边际 税率与平均税率。
税率的特殊形式:附加与加成、综合负担率。
税收知识课件ppt
![税收知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ad2e9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0.png)
。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对个人取得的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 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 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取得的文化体制改 革中转制的文化企业股权收入,在一定期限内免 征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取得的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 征个人所得税。
税收筹划原则
合法性、预见性、全局性 和谨慎性。
税收筹划的意义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 企业价值最大化。
合法避税的方法与技巧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
关注国家税收政策,充分利用各项税 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方 法,合理规划成本、费用和收入。
合理安排企业组织结构
对每个案例进行详细解析,包括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税前利润的 调整、税收优惠的运用等。
企业所得税概述
介绍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 收对象和税率等基础知识。
05
04
03
02
01
案例总结与启示
对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出企业所 得税合规的关键点,为学习者在 实际工作中提供指导。
案例选择
选取不同行业、规模和经营模式 的企业作为案例,以便学习者更 好地理解企业所得税的实际应用 。
税收负担过重可能会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减税、免税、 税收优惠等方式来吸引投资。
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可以增加企业 的利润,鼓励企业扩大投资。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固定资产 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 方式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对个人取得的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 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 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取得的文化体制改 革中转制的文化企业股权收入,在一定期限内免 征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取得的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 征个人所得税。
税收筹划原则
合法性、预见性、全局性 和谨慎性。
税收筹划的意义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 企业价值最大化。
合法避税的方法与技巧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
关注国家税收政策,充分利用各项税 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方 法,合理规划成本、费用和收入。
合理安排企业组织结构
对每个案例进行详细解析,包括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税前利润的 调整、税收优惠的运用等。
企业所得税概述
介绍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 收对象和税率等基础知识。
05
04
03
02
01
案例总结与启示
对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出企业所 得税合规的关键点,为学习者在 实际工作中提供指导。
案例选择
选取不同行业、规模和经营模式 的企业作为案例,以便学习者更 好地理解企业所得税的实际应用 。
税收负担过重可能会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减税、免税、 税收优惠等方式来吸引投资。
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可以增加企业 的利润,鼓励企业扩大投资。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固定资产 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 方式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
第十章 车辆购置税 《国家税收》PPT课件
![第十章 车辆购置税 《国家税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9ae66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c.png)
在我国境内购买、进口、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 得并自用应税车辆的各类企业、单位和个人为车辆购置税的纳 税人。
四、税率 车辆购置税实行比例税率,税率为10%。
五、减免税
1.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及其外交人员自用的车辆,免税。
2.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列入军队武器装备订货计划的车辆, 免税。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第三节 车辆购置税的申报、缴纳与会计处理
一、纳税环节 车辆购置税的纳税环节选择在应税车辆的最终消费环节,即在应税车辆上牌登记注
册前纳税,实行一车一申报制度。 二、纳税期限 纳税人购买自用的应税车辆,自购买之日起60日内申报纳税;进口自税税率)÷(1-消费税税率)
3.纳税人购买自用或者进口自用应税车辆,申报的计税价格低于同类 型应税车辆的最低计税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计税价格为国家税务 总局核定的最低计税价格。
4.纳税人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的应税车辆的 计税价格,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最低计税价格核定。
5.国家税务总局未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车辆,计税价格为纳税人提供 的有效价格证明注明的价格。
6.进口旧车、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受损的车辆、库存超过3年的 车辆、行驶8万千米以上的试验车辆、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 车辆,计税价格为纳税人提供的有效价格证明注明的价格。
7.免税条件消失的车辆,自初次办理纳税申报之日起,使用年 限未满10年的,计税价格以免税车辆初次办理纳税申报时确定 的计税价格为基准,每满1年扣减10%;未满1年的,计税价格为 免税车辆的原计税价格;使用年限10年(含)以上的,计税价格为0。
第二节 车辆购置税的计算
一、计税依据
四、税率 车辆购置税实行比例税率,税率为10%。
五、减免税
1.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及其外交人员自用的车辆,免税。
2.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列入军队武器装备订货计划的车辆, 免税。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第三节 车辆购置税的申报、缴纳与会计处理
一、纳税环节 车辆购置税的纳税环节选择在应税车辆的最终消费环节,即在应税车辆上牌登记注
册前纳税,实行一车一申报制度。 二、纳税期限 纳税人购买自用的应税车辆,自购买之日起60日内申报纳税;进口自税税率)÷(1-消费税税率)
3.纳税人购买自用或者进口自用应税车辆,申报的计税价格低于同类 型应税车辆的最低计税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计税价格为国家税务 总局核定的最低计税价格。
4.纳税人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的应税车辆的 计税价格,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最低计税价格核定。
5.国家税务总局未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车辆,计税价格为纳税人提供 的有效价格证明注明的价格。
6.进口旧车、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受损的车辆、库存超过3年的 车辆、行驶8万千米以上的试验车辆、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 车辆,计税价格为纳税人提供的有效价格证明注明的价格。
7.免税条件消失的车辆,自初次办理纳税申报之日起,使用年 限未满10年的,计税价格以免税车辆初次办理纳税申报时确定 的计税价格为基准,每满1年扣减10%;未满1年的,计税价格为 免税车辆的原计税价格;使用年限10年(含)以上的,计税价格为0。
第二节 车辆购置税的计算
一、计税依据
第五章 关税 《国家税收》PPT课件
![第五章 关税 《国家税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f3305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3.png)
二、基本会计处理
1.进口关税的会计处理。 2.出口关税的会计处理。 3.易货贸易关税的会计处理。
= 进出口货物数量*单位关税价格*适用税率 2、从量定额 应纳税额= 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适用税额 3、复合计税 三、非贸易性物品进口税额的计算 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合并征收 实行产品差别比例税率
第三节 关税的申报、缴纳与会计处理
◆ 一、申报与缴纳
1.申报时间:进口货物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4日内;出口货物在 运抵海关监管区后装货的24小时以前
第五章 关税
三、纳税义务人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是关 税的纳税人。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是依法取得对外贸易经营 权,并从事进口或者出口货物业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社会团体。进出 境物品的所有人包括该物品的所有人和推定为所有人的人。四、 税率 四、税率
(一)进出口税则 一 布国实政施府的根进据出国口家货关物税 和政 物策 品和 应经 税济 的政 关策 税, 税通 率过 表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公
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滑准税、季节税。 3.按征收有无优惠划分: 普通税和最惠国税 4. 按征税依据划分: (1)正税,指正常关税。 (2)附加税,指在正常关税之外征收的关税。
第五章 关税
◆反补贴税:对直接或间接的接受出口补贴或奖励的外国进口商品 征收的进口附加税。
◆反倾销税:对进行低价倾销的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报复性关税:对本国出口货物收到歧视时,为了报复所征收的一
2.纳税期限:海关填发税款缴纳证之日起15日内向指定银行缴纳,不能
按期缴纳,经过海关总署批准可延期,但不得超过6个月。
第五章 关税
二、纳税地点 关税的缴纳地点,应根据纳税人申报及进出口货物的具体
1.进口关税的会计处理。 2.出口关税的会计处理。 3.易货贸易关税的会计处理。
= 进出口货物数量*单位关税价格*适用税率 2、从量定额 应纳税额= 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适用税额 3、复合计税 三、非贸易性物品进口税额的计算 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合并征收 实行产品差别比例税率
第三节 关税的申报、缴纳与会计处理
◆ 一、申报与缴纳
1.申报时间:进口货物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4日内;出口货物在 运抵海关监管区后装货的24小时以前
第五章 关税
三、纳税义务人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是关 税的纳税人。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是依法取得对外贸易经营 权,并从事进口或者出口货物业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社会团体。进出 境物品的所有人包括该物品的所有人和推定为所有人的人。四、 税率 四、税率
(一)进出口税则 一 布国实政施府的根进据出国口家货关物税 和政 物策 品和 应经 税济 的政 关策 税, 税通 率过 表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公
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滑准税、季节税。 3.按征收有无优惠划分: 普通税和最惠国税 4. 按征税依据划分: (1)正税,指正常关税。 (2)附加税,指在正常关税之外征收的关税。
第五章 关税
◆反补贴税:对直接或间接的接受出口补贴或奖励的外国进口商品 征收的进口附加税。
◆反倾销税:对进行低价倾销的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报复性关税:对本国出口货物收到歧视时,为了报复所征收的一
2.纳税期限:海关填发税款缴纳证之日起15日内向指定银行缴纳,不能
按期缴纳,经过海关总署批准可延期,但不得超过6个月。
第五章 关税
二、纳税地点 关税的缴纳地点,应根据纳税人申报及进出口货物的具体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中国税收》PPT课件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中国税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8bd00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6.png)
• 为降低税收成本,应当提高商品税的比重,降低所 得税的比重。
第一,来源的广泛性。 第二,数额的确定性。 第三,占有的长久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二、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一)调节资源配置的职能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三)调节经济总量的职能 • 1.调节总供给的职能 • 2.调节总需求的职能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 一、税收总量方面的原则:适度原则
• 1.规范分析标准 • 2.实证分析标准
• 三、税收的目的与依据
➢ 1.税收的目的
向经济活动主体取得一部分收入,满足政府 间接占有经济资源的物质需要。
➢2.税收的依据
政府执行职能是为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带来的 一般利益。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四、税收的特征 • 1.一般报偿性 • 2.确定性 • 3.强制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一、税收的收入手段职能
(一)确定原则
• 1.税额确定 • 2.税收收入确定 • 3.税收负担确定 • 4.逃税确定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二)简便原则
• 第一,在政策目标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少赋予税收取得 收入以外的任务。
• 第二,在制度设计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建立宽税基、低 税率的税收制度,尽量减少免税和扣除项目,保持税基 的完整性。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是一种财富转移。 ➢税收是一种强制征收而不是收入或负担
,更符合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二、税收的主体与客体 ➢1.税收的课征主体——政府 ➢2.税收的缴纳主体——经济活动主体 ➢3.税收的客体——国民收入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第三,在法律结构方面,应当尽可能地根据等级结构原 理设计税收制度的章、节、条、款、项、目,使税收的 规定条理化。
第一,来源的广泛性。 第二,数额的确定性。 第三,占有的长久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二、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一)调节资源配置的职能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三)调节经济总量的职能 • 1.调节总供给的职能 • 2.调节总需求的职能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 一、税收总量方面的原则:适度原则
• 1.规范分析标准 • 2.实证分析标准
• 三、税收的目的与依据
➢ 1.税收的目的
向经济活动主体取得一部分收入,满足政府 间接占有经济资源的物质需要。
➢2.税收的依据
政府执行职能是为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带来的 一般利益。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四、税收的特征 • 1.一般报偿性 • 2.确定性 • 3.强制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一、税收的收入手段职能
(一)确定原则
• 1.税额确定 • 2.税收收入确定 • 3.税收负担确定 • 4.逃税确定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二)简便原则
• 第一,在政策目标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少赋予税收取得 收入以外的任务。
• 第二,在制度设计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建立宽税基、低 税率的税收制度,尽量减少免税和扣除项目,保持税基 的完整性。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是一种财富转移。 ➢税收是一种强制征收而不是收入或负担
,更符合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二、税收的主体与客体 ➢1.税收的课征主体——政府 ➢2.税收的缴纳主体——经济活动主体 ➢3.税收的客体——国民收入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第三,在法律结构方面,应当尽可能地根据等级结构原 理设计税收制度的章、节、条、款、项、目,使税收的 规定条理化。
第九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原理》PPT课件
![第九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06e53f50e2524de5187ef8.png)
税收是一个古老的财政范畴,它随国家的产生而 产生,并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得以完善,发挥着日 益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国家征税和公众缴税是社会 成员分摊和负担生产与提供公共商品费用的形式。在 人类社会形成的初期,由于公共活动的规模较小,这 种分摊行动具有偶然性和非规范性。随着人类社会的 发展,公共活动规模的扩大,由社会成员分摊公共费 用成为一种经常性的需要,从而税收就成为以法律形 式体现,由政府专门实施的规范化的筹集公共费用的 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捐税体现着表现在经济 上的国家存在。”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
税收存在的依据说明国家或政府为什么要征税, 社会公众为什么要缴税的问题。科学地说明税收存 在的依据,对于深入把握税收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17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 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学说,较有代表 性的为“公需说”、“交换说”和“经济调节 说”。
“公需说”起源于17世纪德国官房学派的奥布 利支、克洛克和法国的波丹。这种学说认为,国家职 能在于满足公共需要,增进公共福利,为此需要费用 支出,税收就是实现这种职能的物质条件;换言之, 国家及公共团体为充实公共需要,才要求人民纳税。
表9-1
税级(元) 1000以下 1001-5000 5001-10000 10000以上
税率(%) 10 20 30 40
速算扣除数(元) 0 100 600
1600
累进税率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主要适 用于所得税,是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3、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是按课税对象的实物单位直接规定 固定税额,而不采取征收比例的形式。如按吨、 平方米、辆等实物单位规定单位税额。定额税率 的特点是计算方便,且税款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但税负不尽合理,只适用于少数税种或某些税种 中的部分税目。
2024版《税法》中国税制PPT课件
![2024版《税法》中国税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7eb2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7.png)
• 强化绿色税收征管:加强绿色税收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同时,加强与其 他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绿色税收征管合力。
• 推进绿色税收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绿色税收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 验做法,不断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体系。
07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CHAPTER
税务登记与纳税申报
税务登记
01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
税率
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相 结合的方式,根据所得额的不同,
适用不同的税率。
税收优惠与减免政策
企业所得税优惠
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企 业等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如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 税等。
个人所得税优惠 对符合条件的个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如子女教育、继续 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的提高等。
税款征收方式
税款缴纳程序
税务机关根据税法的规定和纳税人的 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征收方式,如 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 期定额征收等。
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和规 定的期限,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税款。 同时,税务机关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其他征收措施,如税收保全措施、 强制执行措施等。
滞纳金与罚款
税收优惠和减免
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房屋,如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宗教寺庙等, 可以享受房产税的优惠或减免。
车船税制度
1 2 3
征税对象和范围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是车辆和船舶,包括机动车辆、 非机动车辆、机动船舶和非机动船舶。
计税依据和税率 车船税的计税依据是车船的吨位或功率。税率则 根据车船的种类和吨位或功率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采用定额税率。
税收法律制度
税收信息化建设
• 推进绿色税收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绿色税收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 验做法,不断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体系。
07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CHAPTER
税务登记与纳税申报
税务登记
01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
税率
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相 结合的方式,根据所得额的不同,
适用不同的税率。
税收优惠与减免政策
企业所得税优惠
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企 业等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如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 税等。
个人所得税优惠 对符合条件的个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如子女教育、继续 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的提高等。
税款征收方式
税款缴纳程序
税务机关根据税法的规定和纳税人的 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征收方式,如 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 期定额征收等。
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和规 定的期限,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税款。 同时,税务机关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其他征收措施,如税收保全措施、 强制执行措施等。
滞纳金与罚款
税收优惠和减免
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房屋,如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宗教寺庙等, 可以享受房产税的优惠或减免。
车船税制度
1 2 3
征税对象和范围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是车辆和船舶,包括机动车辆、 非机动车辆、机动船舶和非机动船舶。
计税依据和税率 车船税的计税依据是车船的吨位或功率。税率则 根据车船的种类和吨位或功率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采用定额税率。
税收法律制度
税收信息化建设
《国家税收课件》课件
![《国家税收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e943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0.png)
公正性。
实施税收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 税收征管效率和纳税服 务水平,实现税收管理
的现代化。
优化纳税服务
提供便捷、高效的纳税 服务,降低纳税成本, 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
遵从度。
THANKS
纳税服务方式
通过税务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 、办税服务厅等多种渠道,为纳税人 提供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
纳税评估与风险管理
纳税评估
对纳税人申报的涉税信息进行审核、比对,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确保 税收征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风险管理
通过对税收数据的分析,识别和评估潜在的税收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和控制,降低税收流失和税收风险。
03
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
税收征管体制与流程
税收征管体制
我国实行分税制,各级税务机关 负责税收征管工作,确保税收及 时、足额入库。
税收征管流程
包括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 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环 节,确保税收征管的规范化和高 效化。
纳税服务的内容与方式
纳税服务内容
提供政策咨询、纳税辅导、办税指南 等服务,帮助纳税人了解税收政策和 纳税流程。
04
税收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
税收法律责任
税收法律责任的定义
是指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因违反税收 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税收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包括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 和主观过错。
税收法律责任的分类
分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又可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刑事 责任主要是指对触犯刑律的涉税犯罪 行为进行刑事处罚。
率的政策。
税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1 2
3
政策制定
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税收政策的过程,包括制定税法、 规定税率等。
实施税收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 税收征管效率和纳税服 务水平,实现税收管理
的现代化。
优化纳税服务
提供便捷、高效的纳税 服务,降低纳税成本, 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
遵从度。
THANKS
纳税服务方式
通过税务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 、办税服务厅等多种渠道,为纳税人 提供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
纳税评估与风险管理
纳税评估
对纳税人申报的涉税信息进行审核、比对,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确保 税收征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风险管理
通过对税收数据的分析,识别和评估潜在的税收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和控制,降低税收流失和税收风险。
03
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
税收征管体制与流程
税收征管体制
我国实行分税制,各级税务机关 负责税收征管工作,确保税收及 时、足额入库。
税收征管流程
包括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 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环 节,确保税收征管的规范化和高 效化。
纳税服务的内容与方式
纳税服务内容
提供政策咨询、纳税辅导、办税指南 等服务,帮助纳税人了解税收政策和 纳税流程。
04
税收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
税收法律责任
税收法律责任的定义
是指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因违反税收 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税收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包括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 和主观过错。
税收法律责任的分类
分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又可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刑事 责任主要是指对触犯刑律的涉税犯罪 行为进行刑事处罚。
率的政策。
税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1 2
3
政策制定
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税收政策的过程,包括制定税法、 规定税率等。
(本科)税法NO1ppt课件
![(本科)税法NO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4ebf8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1.png)
(一)正式渊源
宪法 税法解释 税收法规
税收法律
税收规章
税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国际税收条约或协定
国际惯例
一、税法的渊源
(二)非正式渊源
判例、习惯、税收通告与一般法律原则或法理
二、税法的效力 空间效力
税法效力 时间效力
对人效力
域 内 效 力
域生 外效 效时 力间
失 效 时 间
溯 及 力
属 人 原 则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三)税率——核心要素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之间的 比例,是计算纳税额的尺度,反映征税的深度。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1、单一比 例税率 2、 差别比例 税 3、幅度比 例税率
1、全额累 进税率 2、超额累 进税率 3、超率累 进税率
1、地区差别定 额税率2、等级 差别定额税率; 3、产品差别定 额税率;4、幅 度定额税率5、 混合定额税率
属 地 原 则
属人 与 属地 相结合 原则
一、税法构成要素的含义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一)税法主体
税法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 当事人。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征税主体
税 法 主 体
纳税主体
各级税收机关 财政机关 海关 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二)征税客体
三、税法的性质 1、税法是公法。
2、税法 “私法化”
课税依据 税收法律关系 税法概念范畴 税法制度
四、税法的作用 1.税法能够保障税收职能得以实现 2.税法能够调整税收关系,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
3.税法是维护国家税收主权的法律依据
五、税法的地位 税法与宪法 税法与经济法 税法与民商法 税法与行政法
宪法 税法解释 税收法规
税收法律
税收规章
税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国际税收条约或协定
国际惯例
一、税法的渊源
(二)非正式渊源
判例、习惯、税收通告与一般法律原则或法理
二、税法的效力 空间效力
税法效力 时间效力
对人效力
域 内 效 力
域生 外效 效时 力间
失 效 时 间
溯 及 力
属 人 原 则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三)税率——核心要素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之间的 比例,是计算纳税额的尺度,反映征税的深度。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1、单一比 例税率 2、 差别比例 税 3、幅度比 例税率
1、全额累 进税率 2、超额累 进税率 3、超率累 进税率
1、地区差别定 额税率2、等级 差别定额税率; 3、产品差别定 额税率;4、幅 度定额税率5、 混合定额税率
属 地 原 则
属人 与 属地 相结合 原则
一、税法构成要素的含义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一)税法主体
税法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 当事人。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征税主体
税 法 主 体
纳税主体
各级税收机关 财政机关 海关 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二)征税客体
三、税法的性质 1、税法是公法。
2、税法 “私法化”
课税依据 税收法律关系 税法概念范畴 税法制度
四、税法的作用 1.税法能够保障税收职能得以实现 2.税法能够调整税收关系,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
3.税法是维护国家税收主权的法律依据
五、税法的地位 税法与宪法 税法与经济法 税法与民商法 税法与行政法
第九章 房产税 《国家税收》PPT课件
![第九章 房产税 《国家税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6b9ac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f.png)
关签发房屋权属证书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6.纳税人出租、出借房产,自交付出租、出借房产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7.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用、出租、出借本企业建造的商品房,自房屋使用或交付
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8.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因房产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而依法终止房
产税的的 当月末。 二、纳税期限 房产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期缴纳的征收方法。具体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三、纳税地点 房产税在房产所在地缴纳。房产不在同一地方的纳税人,应按房产的坐落地点 分别向房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缴纳。
第九章 房产税
第一节 房产税概述 一、概念和特征 ◆概念 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
经营人征收的一种税。
◆特征 (1)房产税属于财产税中的个别财产税,其征税对象只是
房屋。(2)征收范围限于城镇的经营性房屋。(3)区别 房屋的经营使用方式规定不同的征税办法,对于自用的按房 产计税余值征收,对于出租、出典的房屋按租金收入征收。 2、房产税针对的是“经营使用行为”,而不是针对“转让 行为”。经营使用行为分为两类:一为将房产用于营业使 用;二为将房产用于出租。
第九章 房产税
四、税率 1、按年计征,税率为1.2% 2、从租计征,税率一般为12%. 对个人出租住房,不区分用途,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对企事业单
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按市场价格向个人出租用于居住的住房,减 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五、减免税 1.公益性用房。 机关、事业单位等公益性单位,若将房产用于生产经营或出租,应照章 纳税,不免征房产税。 2.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免税 3.其它房产
第二节 房产税的计算 一、计税依据 1.从价计征,适用于“将房产用于生产营业使用”的情形,其计税依据
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8.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因房产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而依法终止房
产税的的 当月末。 二、纳税期限 房产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期缴纳的征收方法。具体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三、纳税地点 房产税在房产所在地缴纳。房产不在同一地方的纳税人,应按房产的坐落地点 分别向房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缴纳。
第九章 房产税
第一节 房产税概述 一、概念和特征 ◆概念 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
经营人征收的一种税。
◆特征 (1)房产税属于财产税中的个别财产税,其征税对象只是
房屋。(2)征收范围限于城镇的经营性房屋。(3)区别 房屋的经营使用方式规定不同的征税办法,对于自用的按房 产计税余值征收,对于出租、出典的房屋按租金收入征收。 2、房产税针对的是“经营使用行为”,而不是针对“转让 行为”。经营使用行为分为两类:一为将房产用于营业使 用;二为将房产用于出租。
第九章 房产税
四、税率 1、按年计征,税率为1.2% 2、从租计征,税率一般为12%. 对个人出租住房,不区分用途,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对企事业单
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按市场价格向个人出租用于居住的住房,减 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五、减免税 1.公益性用房。 机关、事业单位等公益性单位,若将房产用于生产经营或出租,应照章 纳税,不免征房产税。 2.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免税 3.其它房产
第二节 房产税的计算 一、计税依据 1.从价计征,适用于“将房产用于生产营业使用”的情形,其计税依据
第十三章 契税 《国家税收》PPT课件
![第十三章 契税 《国家税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9a203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8.png)
* (4)依法继承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 (5)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涉及的契税政策。 *
第十三章 契税
* 第二节 契税的计算 * (一)计税依据的确定 * 契税的计税依据为不动产的价格: * 1.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 * 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其计税依据为成交价格。 * 2.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 * 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其计税依据由征收机关参照土地
第十三章 契税
第一节 契税概述
一、概念 对土地、房屋权属转移时,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二、征税对象
* 境内发生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权属转移的土地和房屋。 * 1. 一般规定 *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 (2)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和交换。 * (3)房屋买卖。 * (4)房屋赠与 * (5)房屋交换 * (6)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或者房屋赠与的行为 * (7)买房拆料或翻建新房 * (8)房屋附属设施有关的契税政策
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核定。
* 3.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 * 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计税依据为所交换的土地使用权、
房屋的价格的差额。对于成交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且无正当理由 的,或者所交换土地使用权、房屋价格的差额明显不合理且无正当 理由的,由征收机关参照市场价格核定。
第十三章 契税
第十三章 契税
五、减免税
* 1.免税规定 *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地、房
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免征契税。
* (2)城镇职工按规定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免征契税。 * (3)承受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使用权,并用于农、林、
牧、渔业生产的,免征契税。
第十三章 契税
第十三章 契税
* 第二节 契税的计算 * (一)计税依据的确定 * 契税的计税依据为不动产的价格: * 1.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 * 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其计税依据为成交价格。 * 2.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 * 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其计税依据由征收机关参照土地
第十三章 契税
第一节 契税概述
一、概念 对土地、房屋权属转移时,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二、征税对象
* 境内发生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权属转移的土地和房屋。 * 1. 一般规定 *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 (2)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和交换。 * (3)房屋买卖。 * (4)房屋赠与 * (5)房屋交换 * (6)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或者房屋赠与的行为 * (7)买房拆料或翻建新房 * (8)房屋附属设施有关的契税政策
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核定。
* 3.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 * 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计税依据为所交换的土地使用权、
房屋的价格的差额。对于成交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且无正当理由 的,或者所交换土地使用权、房屋价格的差额明显不合理且无正当 理由的,由征收机关参照市场价格核定。
第十三章 契税
第十三章 契税
五、减免税
* 1.免税规定 *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地、房
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免征契税。
* (2)城镇职工按规定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免征契税。 * (3)承受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使用权,并用于农、林、
牧、渔业生产的,免征契税。
第十三章 契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是指一个完整的 税种应当由哪些要素构成。 税制构成要素一般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 计税依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税收优惠等。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1. 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税种的征税标的物,可以是商 品、收益、财产、资源、行为 —— 税目 税目:课税对象的具体化 —— 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价格、数量 2. 纳税人 税法规定 纳税人:税法规定 税法规定的负有直接 直接纳税义务的 直接 单位和个人。 扣缴义务人:税法规定负有扣缴税款并向 扣缴义务人 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人。 负税人
三、税收原则
(一)含义:是一个国家在设计税收制度时应遵循 的基本原则,它是判断税收制度是否合理的标准。 (二)西方税收原则 1.古代税收原则,即19世纪以前的税收原则, 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公平、简便、节约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平等、确实、便利、节约 2.近代税收原则,19世纪的税收原则 瓦格纳的四端九项原则: a财政原则-充分原则、弹性原则, b国民经济原则-税源选择原则、税种选择原则, c社会公平原则-普遍原则、平等原则, d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征税费用节 约原则
二、税法的类型
(一)依据税法的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不同,分为: 法律效力 1、税收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 定、公布的税收法律规范。 2、税收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最高权利机 关授权,制定、颁布的税收法律规范。通常采用税收 条例、决定、办法、通知、规定等形式。 3、税收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的 需要,制定、颁布的税收法律规范。 4、税收部门规章是国家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 根据授权,制定的关于解释税收法律、法规的法律文 件。 5、地方税收法规。6、地方税收规章。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4. 纳税环节:对处于运动的课税对象规定 纳税环节: 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 5. 纳税期限:计算、缴纳税款的时限 纳税期限: 6. 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 7. 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特定时期对特定的课税对象 或特定纳税人的鼓励或照顾政策。 形式:减税、免税 起征点、免征额 8. 法律责任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二)税收制度的重要性 1、从立法上解决税种体系设置和征管制度配套 的问题。 2、从法律依据上解决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 如何征税,以及由谁纳税的问题。 3、从操作规范上解决征税机关如何行使职权的 工作规程问题。 4、从税收职能上解决如何筹集财政资金、体现 国家政策和对税收分配关系的保护问题。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的产生、发展 1. 产生:物质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 2. 发展: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二)税收的概念:发展的来认识,非唯一性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 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 无偿征收实物或者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 系。 (三) 税收的形式特征:区别于其他收入形式的特征 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税收的“三性”是税收本质决定的,是不同社会形态 和不同类型国家的税收所共同具有的。
计税依据(收益) 税率 5% 500元以下 500——2000 10% 2000——5000 5000——10000 10000元以上 15% 20% 25%
速算扣除数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率累 级次 1 2 3 4 5 计税依据(销售利润 税率 率) 5%以下 5%——10% 10%——15% 15%——20% 20%以上 5% 10% 15% 20% 25% 速算扣除数 0
三、税收法律关系
征税主体的权利 征税权、税法的解释权、税务检查权、对 违法行为的处理权、受理复议权等 征税主体的义务 对纳税人的请求有作为的义务、依法征税 的义务、为纳税人保密的义务、接受复议、 诉讼的义务等
三、税收法律关系
纳税主体的权力: 纳税主体的权力 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机密权、信息公 告和资料知悉权、税法适用的公正权、争议抗辩 权、委托代理权、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权、请求 赔偿权以及依法可以享有的其他权利等。 纳税主体的义务: 纳税主体的义务 依法进行税务登记、办理纳税申报、按期支付税 款、接受账簿凭证管理、配合检查、提供相关信 息等
三、税收原则
3. 现代西方税收原则,即20世纪以来的税收原则 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和稳定原则 (三)我国税收原则的发展 1. 我国古代的治税思想..\中国历史上的治税原则.doc 2. 改革开放以来 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税收原则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三、税收的分类 四、税制结构
国家税收
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李金荣 电 话:88878219 Email: lijinrong@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税收基础 第二节 税收制度 第三节 税法
第一节 税收基础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税收的产生、 (一)税收的产生、发展 (二)税收的概念 (三)税收的形式特征 二、税收的职能与作用 (一)职能 (二)作用 三、税收原则
(2)累进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随着 累进税率: 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课税对象数额越大,适用税率相应越高。 累进税率的具体形式: 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按计税单位规定固定税额。 )定额税率: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累进税率表
级次 1 2 3 4 5
四、税制结构
(五)我国税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1、建立:1950年1月,恢复经济 2、1953年税制修正,社会主义改造 3、1958年税制改革:统一税制 4、1973年税制改革:简化税制 5、80年代税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1994年税制改革:市场经济 7、当前税制改革:2004增值税转型试点、 2006个人所得税、2007、2008年
四、税制结构
(二)税制结构的类型 单一税制 和 复合税制 (三)复合税制结构的种类、特点 1 1、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2、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3、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结构 组织收入;公平、效率;征管要求
四、税制结构
(四)税制结构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 制度因素:财产制度、经济运行方式 政策因素:效率、公平的权衡 管理因素:征收管理水平 历史文化传统:纳税意识的强弱、法制观念、 人民文化素质等 国际影响:经济全球化,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 动,国家间税制的影响日益深化
第三节 税法
一、税法的概念及特点 二、税法的类型 三、税收法律关系 四、税法的适用原则
一、税法的概念及特点
(一)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 收和缴纳税款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 称。 (二)税法的特点 特点 (1)从立法过程来看,税法属于制定法;(认可法) (2)从法律性质来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授权 性法规) 只表明基本倾向,而不是说一部法律的每一规则都 是授权性的或义务性的。 (3)从内容看,税法具有综合性。
二、税法的类型
(二)依据税法的内容不同,分为: 1、税收实体法 2、税收程序法 (三)依据税法制定的主体不同,分为: 1、国内税法 2、国际税法 (四)依据税法的形式不同,分为: 1、单行税法 2、综合税法是将一国全部或部分税种的征 税内容,或是将各种税收应当遵循的某些共同规 范,集中在一个法典或法律内,成为普遍适用的 税法规范。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3. 税率: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的比率 税率: 种类: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 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 特点:等比负担 分类: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 (产品、行业、地区)、幅度比例税率。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率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税率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1、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税收体系及各项征收管理制度; 2、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各税种的税制要素的总和,即国家设 置的某一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 3、从税收结构分析,税收制度是指一国各种税收及其要素的构 成体系。 4、从法的角度分析,税收制度是一国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 统称。 以法律规范形式出现的制度体系,也称为“税收法律制度”,是 政府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我们认为,税收制度即税收法律制度,简称税制,是调整国家与 纳税人之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国家通过法律程序确定 的征税依据和工作规程。它包括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 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等。
三、税收的分类
(二)按计税标准不同,可以将税种划分为: 1、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值量为计税依据计算应 纳税款的一种税,如增值税、营业税等; 2、从量税:是以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为计税依据计算 应纳税款的一种税,如资源税等。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以将税种分为: 1、价内税是指税金是价格的组成部分的税种; 2、价外税是指税金不包括在价格之内,而是独立于价 格之外的税种。 (四)按照税收负担是否转嫁为标准,税种可以分为: 1、直接税 2、间接税
三、税收法律关系
(三)特点 1、主体中一方始终是国家及其征税机关。 2、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3、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以纳税人发生 了税法规定的行为或事件为前提,而不以 主体双方的意志为转移。 4、 税收法律关系具有财产所有权单向转 移的性质
三、税收的分类
(一)以课税对象为标准,税种可分为: 1、商品劳务税:是指以商品、劳作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2、所得税:是以纳税人的纯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财产税:是以各种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包括房产税、契税、车船税等。 4、资源税:以资源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包括: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 5、行为目的税:是以纳税人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 的税收。包括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