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环境与环境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环境问题

烟台市芝罘区福安中学7年级5班周洁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主要指人类的生存环境。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所研究的环境问题主要不是自然灾害问题,而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这种人为环境问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二是人口增加,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破坏。总之,环境问题是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

的关系不协调所引起的问题。

从人类诞生开始就存在着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就出现

了环境问题。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在发

展,大体经历了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环境问

题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环境问题

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60年代)、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后)四个阶段。从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可知:人为的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表面上看,工农业的高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局部虽有所改善,但总的趋势仍在恶化。因而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提出了“反增长”的错误观点。诚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生产、高消费的政策,过多地浪费资源、能源,应该进行控制;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贫穷落后、发展不足和发展中缺少妥善的环境规划和正确的环境政策造成的。所以只能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既要

保证环境,又要促进经济发展。只有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人类的总资源进行最佳利

用的管理工作。当资源以已知的最佳方法来利用,以求达到社

会为其本身所树立的目标时,考虑到已知的或预计的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优化开发利用资源的规划方案,那么资源的利用是合理的。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由于对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没有谨慎地选择利用的方法和目的,因而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消费资源的两种结果是:一是资源枯竭,二是资源的破坏,对不可更新或再生的资源来说更为明显,这里也包括野生动植物种类的灭绝。因此,我们应做到:合理利用资源,尽力采取对环境产生最小有害影响的技术,并进一步研究如何根据长期的、综合性的计划并根据水、大气、土壤三种资源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来设计一个低消耗、高效益的社会经济系统,这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人类要学会预料自己行为的长远后果,正确处理生产与生态环境、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认识生态环境对发展生产的制约作用,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基本要求,又要不超出环境的允许极限,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得以不断的提高要广泛的、彻底地通晓环境质量的变化过程。

流程图在“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示意图通常借助线段(特别是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地理要素组合成图。这类图能简明、概括的从宏观的角度表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尤其是因果联系)。用关联图表现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治理措施,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沙漠化、酸雨等,这种关联图突出了全球性。还可以用关联图表现某一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具体治理措施等,如黄河中下游泥沙的治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土地的退化等,这种关联图突出了区域性。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例1:图1表示某些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现象。下列各项是其中的一些中间环节,按因果关系将图中表示这些现象的有关字母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生存条件恶化

B.人均收入减少

C.土地生产力下降

D.人均资源减少

E.教育落后,环境意识薄弱

F.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

G.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

H.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I.当前的生存要求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

J.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育子女以保证老有所养

【解析】贫困会引起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还使得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育子女以保证老有所养,因此,贫困意味着人口的增加;人口增加使人均资源减少,人均收入减少,导致愈加贫困,为满足其最基本的需求,不得不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产量,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必然造成环境恶化;受贫困困扰的人们,当前的生存需要压倒了长远的环境保护,同时,由于贫困导致教育落后和环境意识薄弱,并最终导致环境恶化;环境的退化,使得人们的生存条件恶化,土地的生产力也随之下降。

【答案】从上到下依次为I或j、a或b、e或f、j或I、c或d、g或h、b或a、d或c、h或g、f或e。

例2: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是指东北、黄淮农区的草原牧区的过渡地带,广义范围是指

年降水量在250~500m m的地区,这里是生态环境最不稳定而且脆弱、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的地带。读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图2),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陡坡开荒

B.过度放牧

C.生态环境脆弱

D.不因时制宜

E.沙丘开垦

F.施肥少或不施肥

G.大风季节开垦

H.风蚀、水蚀加剧

【解析】粗放经营主要是指少施肥或者不施肥,直接导致地力下降。无农田防护会导致水蚀、水蚀加剧;由于过渡放牧导致自然植被难以更新。不因地制宜主要是陡坡开荒和沙地开垦;少雨年份加大农田比例和大风季节开垦是不因时制宜。各个环节之间有因果的关联。

【答案】从上到下依次为:C、F、H、B、A、E、G、D。

二、全球性(某区域)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

例3:读图3,水污染的产生和治理,分析其因果关系,将图中字母填在对应栏目前的括号内。

( )1需水量大大增加( )2河水直接补给地下水( )3摸清地质构造( )4

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5严禁过量开采地下水( )6地下水体受污染( )7工农业生产( )8水井因水质污染超标而报废( )9防治水污染( )10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导致地下水过渡开采和水污染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