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彦忠-工艺验证和持续工艺确认

合集下载

供应商的风险管理ppt课件

供应商的风险管理ppt课件

供应商的管理方法
3. 质量协议
供应商必须按照完善的质量系统管理产品的整 个流程;
供应商物料的运输必须符合公司要求; 供应商有义务协助进行偏差调查; 供应商发生的任何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偏 差必须及时通知; 供应商起始物料的来源必须符合协议要求。
供应商的管理方法
4. 供应商的变更
供应商按照质量协议将变更及时通知企业 相关人员,质量部会同相关部分对供应商 的变更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反馈给 供应商,批准或拒绝其变更。
供应商的管理方法
6. 供应商的资质管理
对出现下述情况的合格供应商需要考虑取消其合 格供应商的资质: 出现严重影响公司正常运行质量事故的〔导致召回、 退货); 连续出现混品种/异物等严重质量问题的; 供应商严重违反合同条款包括技术协议的;
对于该情况需要及时从合格供应商目录中去除。
四、供应商的审计流程
法规要求
第二百五十七条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人负 责物料供应商质量评估和现场质量审计,分发经批知识,具有足够的质量评估和现场质量审计 的实践经验。
第二百五十八条 现场质量审计应当核实供应商资 质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的真实性,核实是否具备检验 条件。应当对其人员机构、厂房设施和设备、物料管 理、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实验室的设 备、仪器、文件管理等进行检查,以全面评估其质量 保证系统。现场质量审计应当有报告。
为什么要对供应商进行风险管理?
原料晶形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原料晶形二:
为什么要对供应商进行风险管理?
原料晶形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两种晶形对应的溶出结果:
为什么要对供应商进行风险管理?
原料粒径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为什么要对供应商进行风险管理?
原料粒径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王彦忠-工艺验证和持续工艺确认

2-王彦忠-工艺验证和持续工艺确认

非关键工艺步骤: 如果当某个工艺阶段的任何工艺参数在操作过程中 超出规定的范围时,不会对所有的关键产品质量标准 产生潜在或实际的影响,该工艺阶段就被定义为非关 键的。在工艺性能确认时不是必须对非关键工艺阶段 进行监控。 关键但可控的工艺步骤: 如果当某个工艺阶段可以通过质量系统来控制和管 理,该工艺阶段就可以定义为关键但可控的。例如: 原辅料的化验、确认及物料平衡。在工艺性能确认时 不是必须对关键但可控的工艺阶段进行监控。
工艺验证包括产品及工艺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一系 列行动,该指南将工艺验证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艺设计 第二阶段– 工艺验证/确认
第三阶段—持续的工艺验证
第一阶段—工艺设计
The commerc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is defined during this stage based on knowledge gained through development and scale-up
定义:回顾性验证系指以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 的旨在证实生产工艺条件适用性的验证。
适用条件(WHO): WHO不鼓励企业进行回顾性验证并且回顾性验证不 适用于无菌产品。 适用条件(新版GMP和欧盟GMP): 如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因原料、设备、系统、设施或生 产工艺改变而对质量有影响的重大变更时,可例外进 行回顾性验证。
在该阶段,主要目的在于基于开发和放大试验获 得知识来确定商业化生产的工艺。 Process design may be generally described as “process understanding” and “pre-qualification”. 通常称工艺设计为“理解工艺”和“预确认”。
第三阶段—持续的工艺验证

持续工艺确认方案修订稿

持续工艺确认方案修订稿

持续工艺确认方案修订稿1.引言持续工艺确认是一种用于验证和验证制造过程稳定性的方法。

该过程通过监测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并运用统计方法,以确定生产过程是否在允许的控制界限内有效运行。

持续工艺确认旨在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以满足客户需求和监管要求。

本修订稿旨在对现有持续工艺确认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目的本修订稿的目的是修订和优化现有的持续工艺确认方案,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修订后的方案将帮助工程团队更好地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并确保产品在规定的质量标准内生产。

修订后的方案还将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以便快速识别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异常行为。

3.方法本修订稿建议以下列步骤进行持续工艺确认:3.1确定关键参数首先,需要确定影响产品质量和过程稳定性的关键参数。

这些参数通常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性能和规格的因素。

这些参数可以是温度、时间、压力、湿度等。

3.2数据收集对于每个关键参数,需要建立数据收集计划,并确定数据收集频率。

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仪表和其他可用工具进行收集。

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数据收集应根据既定的采样频率进行,并记录于数据表中。

3.3数据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以检测生产过程中的异常行为或趋势。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正态分布检验等。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行为或趋势,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校正。

3.4动态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应设立控制界限,既确定上限也确定下限,以确保过程在规定的控制界限内运行。

如果过程超出界限,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不合格产出。

3.5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持续工艺确认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数据和评估生产过程,可以发现潜在的改进点。

工程团队应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稳定性。

4.文件管理为了确保方案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建议建立文件管理系统来管理持续工艺确认方案相关文件。

工艺验证PV(SFDA高研院)

工艺验证PV(SFDA高研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
第二阶段—工艺确认/验证
During this stage, the process design is evaluated to determine if the process is capable of reproducible commercial manufacturing. 在该阶段,主要目的在于判断第一阶段中设计的工艺 能否持续的进行商业化生产。 Process qualification may be described as “validation performance” and “manufacturing qualification”. 通常称工艺确认/验证为“验证性能”和“生产确认”。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
变更?
监控 生产 报告
验证计划
设备规格 关键参数
IQ/OQ草案
工艺验证 Process Validation
王彦忠 18622232157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工艺验证进行介绍: 1. 法规对工艺验证的要求; 2. 工艺方法的开发和设计; 3. 工艺验证方法和实际案例分析; 4. 持续工艺验证的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
一、法规对工艺验证的要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
靠什么确定产品的关键工艺参数?
•1.生物化学特性 •2.生物机理特性 •3.水合、溶剂化状态 •4.结晶形态 •5.亲水性 •6.亲油性
7.稳定性 8.溶解性和pH 9.物理性质 10.毒性 11.临床功效 12.杂质特性 13.其他特性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
第一百六十三条 确认和验证不应视为一次性的行为,首次 确认和验证后应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验证。

持续工艺确认杂谈

持续工艺确认杂谈

持续工艺确认杂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出了新附录,其中一个《确认与验证》,新附录不好好看看怎么能行,今天抓紧时间把这个附录看完了,在工艺验证部分有了一个新的确认:“持续工艺确认”。

附录中对于持续工艺确认给了4条:第二十七条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应当进行持续工艺确认,对商业化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趋势分析,以确保工艺和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第二十八条在产品生命周期中,考虑到对工艺的理解和工艺性能控制水平的变化,应当对持续工艺确认的范围和频率进行周期性的审核和调整。

第二十九条持续工艺确认应当按照批准的文件进行,并根据获得的结果形成相应的报告。

必要时,应当使用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以确认工艺处于受控状态。

第三十条持续工艺确认的结果可以用来支持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确认工艺验证处于受控状态。

当趋势出现渐进性变化时,应当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到这些,就有了疑问:什么是持续工艺确认?我是不明白的,不过对我大论坛来说,什么能容没有,就使用了神通广大的搜索功能,关于“持续工艺确认”的帖子有4个:1、持续工艺确认与回顾性工艺验证的异同;2、请教一下“持续工艺确认”;3、什么是持续工艺确认4、“持续工艺确认”该如何操作?;其中最后一个帖子是对愚公和知恩图报两位的提问贴,两位最后都没有给出结果。

从这几个帖子里面找到了一个关键词,就是PDA TR60,都推荐去详细的去读一读这个上面关于持续工艺确认的内容。

看到这个想起来淑女前段时间发的另外一个帖子原创:欧盟中持续性确认和回顾性验证的疑惑,这个帖子里面提到了两个名词:FDA的continued process verification,欧盟的ongoing process verification,这两者都涉及的到了生命周期的事情,并且都被划分到了验证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说到的“持续工艺确认”。

这个阶段的划分就将我们日常做的验证给区分了开来,这个确认是个连续的过程,是没有间断的,涉及到了每个生产批次了吧,估计。

12-王彦忠-校验与预防维修管理

12-王彦忠-校验与预防维修管理

相关数据信息,以确定其是否符合FDA相关要求。 在顺利通过评审之后,NSF将发布一个唯一的产品注 册号,并将该产品公布在其网站上。评估通过之后, 该润滑油产品即可在其包装及标签上使用NSF声明和 标志。完成NSF H1等级登记即表明该润滑油“适用于 润滑油和食品之间偶然会发生接触的场合”。 有不少企业提到必要时会用猪油、花生油和色拉油 来润滑机械,以满足他们认为的无污染要求。这是一 种观念上的错误,也许和国内目前没有明确的法规有 关系。且不说其润滑性能远远比不上专业润滑油,这 些动植物油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使用,很快就会长细菌、 发霉变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从而污染产品。
首先将待评估的设备按 照流程图分为:“直接影响 的设备” “间接影响的设备” 和“无影响的设备”。

满足以下任何条件的设备部件称为关键部件:
a) 产生已注册工艺法规符合性的参数; b) 部件的正常运行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 c) 部件的失败或报警会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d) 部件产生的数据将作为批记录、批放行数据或其
二、预防维护的方法和流程
通常,设备的关键部件是预防维修和校验关注的 重点。因此所有的设备都要按照系统影响评估,确 定设备的关键部件。所谓关键部件是指当该部件出 现故障时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设备的生产能力 和运行安全等的设备性能。 因此如何确认设备的关键部件是进行设备预防维 护和校验的基础。 通常,我们可以采用影响评估来确认设备的关键 部件。
他GMP相关文件的一部分; e) 与产品直接接触的部件。
预防维修计划(包括:预防维修的工作内容、相 关性测试及周期)可以以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维 护保养手册、日常维修记录中设备频繁出现故障的 部件、 设备的使用频率、失败模式分析、设备变更 及偏差作为依据来制定,由相关维修人员准备维修 计划,部门主管审核签字后质量部批准。预防维护 计划员将批准后的预防维修计划加入预防维修主计 划。 非GMP系统设备的预防维护计划须经过用户经 理及工程部经理批准,GMP系统设备的预防维护计 划变更须经过用户经理及质量部经理的批准。

如何做持续工艺确认

如何做持续工艺确认

如何做持续工艺确认持续工艺确认是在今年(2015年)初发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附录:确认与验证,工艺验证部分出现的。

就是大家还在折腾说回顾性验证,老外似乎已经不承认的时候(其实GMP条款里面似乎没有提到关于回顾性验证名词),在这次的附录里面直接弄出来了一个持续工艺确认。

一、持续工艺确认的数据来源持续工艺确认,其实就是对商业化生产产品质量进行连续的监控和对质量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确认,是证明生产状态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的一个东西。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持续工艺确认针对的对象其实就是“产品的质量数据”,也许我们可以将这些质量数据具化成:含量、释放度、微生物水平……等等指标,对这些数据要做的就是对它们的趋势进行监控,防止有不良趋势的产生(附录里面的原话是:当趋势出现渐变性变化时,应当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这里我更喜欢称作“不良趋势”,因为有些时候出现的“渐变性的变化是”可能是好的变化趋势,你不允许变的更坏,也不能不允许变的更好吧,对不对。

好了,数据来源有了以后,我们开始说,如何来做这个确认。

二、如何做持续确认其实在相关的条款里面,已经告诉了我们基本的做法,来看看关内容。

2.1 “持续工艺确认的结果可以用来支持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确认工艺验证处于受控状态”。

这句话告诉我们,可以参考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方法:质量控制图、警戒线和行动限。

2.2"在生命周期中,应该进行持续工艺确认,对商业化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趋势分析"。

这句告诉我们,将收集到的产品质量数据,在制作的控制图、有警戒限和行动限的图里面描点,做趋势分析。

到这里是不是有了点六西格玛里面说到的控制用质量控制图的味道,就是给定一个带有中心值、控制限的带有坐标的控制图纸,每批生产结束把相应的产量这些数据在上进行描点。

和这个要求有点像吧,这个似乎叫带控制限的一般控制图。

2.3 控制限度的确定看到上面的估计又有问题了吧,关于持续工艺确认控制限的问题,对不对。

14-王彦忠-计算机系统的验证

14-王彦忠-计算机系统的验证


编码审查人 ◦ 使用Excel开发和了解电子表格� 部门经理 ◦ 确认符合当地所有法规� QA/Validation ◦ 在法规符合性和验证活动方面提供指导�


电子表格通常分为9个部分� ◦ 电子表格的应用 ◦ 变更历史 ◦ 需求 ◦ 设计 ◦ 测试 (包含:需求追溯矩阵(RTM)) ◦ 系统访问 ◦ 安装 ◦ 验证报告 ◦ 文件管理�
计算机化的系统的验证
ised System Computer Computerised n Validatio Validation
2013.03.27 王彦忠 18622232157 主办单位: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网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对计算机验证进行介绍:
1. 法规对计算机验证的要求; 2. 基本术语; 3. 实验室电子公式验证方法; 4. 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方法。
为什么需要变更历史?
� � � � �
需要说明电子表格是如何被修改的 � 可以记录异常情况及其解决方法 � 可以记录测试中出现的问题 � 记录版本历史� 根据应用要求附加变更历史 �
变更历史需记录内容:
� �
� � �

版本号 - 每一版本的编号,包括最终版� 异常情况编号 – 如果变更是由测试或者使用中 出现的问题引起的� 修订日期 – 每次变更的日期� 作者 – 编写或者修订电子表格的人� 异常情况或者版本描述 – 每一版本中有哪些变 化,以及为什么� 异常情况解决方法的描述�
S1 S2 S3 S4


包括高级设计方面的考虑——使用的工作表的数 量、配置和相互作用� 作者应该检查提供的默认内容,并根据个别的电 子表格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改�
1. 应该默认标准页眉、页脚,文字取向一致。 2. 那些格的内容需要进行保护,如输入密码才能进行修改,

持续工艺确认报告

持续工艺确认报告

持续工艺确认报告XXXX药业公司V-GY00? 1. 产品概述醋酸泼尼松片是固体制剂车间生产的口服片剂,其规格为5mg,包装规格为100片/瓶/盒×10盒/热缩×90热缩/纸箱;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3020588;贮存条件为遮光,密封保存;有效期36个月。

醋酸泼尼松片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

适用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多肌炎,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肌炎,血管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2. 生产工艺分析关键工艺参数的确认关键工序关键设备关键工艺参数干混合设定频率干混合时间制粒湿混合设定频率湿混合时间制粒筛网目数进风设定温度干燥物料达到温度整粒频率整粒整粒筛网孔径总混频率正转时间总混间隔时间反转时间总混时间生产速度压片设定压力供料速度参数范围关键工艺参数数据统计趋势分析目的: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持续的工艺确认。

程序: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结果,详见“附件1”关键工艺参数统计表。

第 1 页共 1 页XXXX药业公司V-GY00?对关键工序物料平衡及成品率进行统计汇总结果,详见“附件2”关键工艺参数统计表。

可接受标准:关键工艺参数单值符合设定的标准要求。

关键工序工艺参数稳定可控,工序能力满足要求。

结论:关键工艺参数单值均符合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设定的标准要求,结论评定详见“附件1、附件2、附件3”。

3. 关键工序的物料平衡及成品率统计分析如下制粒工序结果分析:本次统计的所有批次制粒工序物料平衡呈随机分布,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单值均在工艺控制范围内,说明该过程稳定可控能保证产品质量。

压片工序第 2 页共 2 页XXXX药业公司V-GY00?结果分析:本次统计的所有批次压片工序物料平衡呈随机分布,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单值均在工艺控制范围内,说明该过程稳定可控能保证产品质量。

成品率结果分析:本次统计的所有批次成品率呈随机分布,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单值均在工艺控制范围内,说明整个生产过程稳定可控能。

持续工艺确认方案

持续工艺确认方案

持续工艺确认方案1、概述2、目的:3、适用范围:4、确认小组及分工职责:5、确认周期: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6、持续工艺确认的产品生产使用的主要文件×××生产工艺规程(文件编号:);《×××生产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设备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中间体质量标准(文件编号:);×××中间体检验操作规程(文件编号:);×××质量标准(文件编号:);×××检验操作规程(文件编号:);《中国药典》2015年版等7、确认条件;用于生产、检测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的检定合格,并贴有检定合格证。

物料及介质条件:物料购自经质管部批准的合格供应商,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的合格,并经质管部、质量受权人审核批准放行;纯化水系统经验证符合要求;压缩空气系统经验证符合要求。

环境条件:空调净化系统经验证符合要求,洁净区为D万级。

设备条件:主要设备经验证符合要求。

人员条件:人员经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

8、产品处方及生产批量:9、工艺的简短描述(包括批量等);10、工艺流程图<11、关键质量属性的概述及可接受限度;12、关键工艺参数的概述及其范围;13、应当进行确认的其他质量属性和工艺参数的概述;14、所有使用的主要的设备、设施清单以及它们的确认校准状态;15、成品放行的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检验方法清单;16、中间产品及相应的检验方法清单;17、中间控制参数及其范围;【(四十二)中间控制:也称过程控制,指为确保产品符合有关标准,生产中对工艺过程加以监控,以便在必要时进行调节而做的各项检查。

可将对环境或设备控制视作中间控制的一部分。

)】18、持续工艺确认的内容/各工序操作人员的变更确认对确认周期内生产操作人员是否发生变更,变更的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确认周期内是否发生人为差错导致的偏差并得到纠正和预防等情况进行统计确认,并根据统计确认结果进行评价做出结论。

化学分析方法验证

化学分析方法验证

ICH Q2(R1):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Text and Methodology;

ICH Q2A: Text on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parent guideline);

ICH Q2B: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Methodology (Developed to complement the parent guideline);
(一)需要验证的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是为控制药品质量,保证安全有效而设 定的测试项目。根据检测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 内容的不同要求,通常将需验证的检测项目分为 鉴别、杂质检查(限度试验、定量试验)、定量 测定(含量测定、溶出度、释放度等)、其他特 定检测项目等四类。
(二)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是为完成上述各检测项目而设定和建立 的测试方法,一般包括分析方法原理、仪器及仪 器参数、试剂、系统适用性试验、供试品溶液制 备、对照品溶液制备、测定、计算及测试结果的 报告等。 (三)验证内容 验证内容通常包括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 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定量限和耐用性。
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 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为定量测定的必要条件,因此涉及到定量 测定的检测项目均需要验证其准确度,如杂质定 量检查、含量和溶出方法,分析方法的准确度能 够确保: ① 样品中的待测物全部溶解; ② 待测物全部从检测器中检出。
准确度:
专属性:
3、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目的是得到供试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或效 价的准确结果。 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主成分含量测定可在 供试品中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 扰,并与未加杂质和辅料的供试品比较测定结果。 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采用另一 个经验证了的或药典方法进行比较,对比两种方法 测定的结果。也可采用破坏性试验(强光照射,高 温,高湿,酸、碱水解及氧化),得到含有杂质或 降解产物的试样,用两种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比较 测定结果。必要时进行色谱峰纯度检查,证明含量 测定成份的色谱峰中不包含其他成份。

清洁验证-王彦忠ppt课件

清洁验证-王彦忠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33
清洁剂的选择(续)
根据这些标准,对于水溶性残留物,水是首选的清 洁剂。不同批号的清洁剂应当有足够的质量稳定性。 因此不宜采用一般家用清洁剂,因其成分复杂、质 量波动较大且供应商不公布详细组份。使用这类清 洁剂后,还会引起新的问题,即如何证明清洁剂的 残留达到了标准? 因此,应尽量选择组份简单、成分确切的清洁剂。 根据残留物和设备的性质,企业还可自行配制成分 简单效果确切的清洁剂,如一定浓度的酸、碱溶液 等。企业应有足够灵敏的方法检测清洁剂的残留情 况,并有能力回收或对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
➢ 时间、温度和频次、流速、压力; ➢ 消毒(消毒剂浓度、消毒方法、消毒剂用量); ➢ 装配:按说明书、示意图要求装配; ➢ 干燥:明确干燥的方式和参速; ➢ 检查:符合预定的标准。
整理版课件
36
清洁方法的开发和设计的要点
1. 湍流的清洁速率大大大于层流的清洁速率; 2. 盲管和垂直管道中的清洁液的速率要大于湍
流所需的速率,通常要求大于1.52米/秒 (5 英尺/秒); 3. 在设备设计时需要考虑盲管的清洁问题,通 常要求L/D<2.0; 4. 喷林球的覆盖率检查; 5. CIP清洗中避免设备底部的积水; 6. 有效、可靠和反复的清洁要求湍流。
整理版课件
37
三、 清洁分析方法的验证
整理版课件
38
棉签取样方法的验证:
整理版课件
34
制定清洁规程:
制定SOP是清洁验证的先决条件; 通常参照设备的说明书制定详细的规程, 规定每一台设备的清洁程序,保证每个操 作人员都能以可重复的方式对其清洗,并 获得相同的清洁效果。 清洁规程的要点: ➢系统的拆卸; ➢预清洁; ➢清洁剂、浓度、溶液量,水质量;

FDA最新工艺验证指南(2011.1版)(中文版)

FDA最新工艺验证指南(2011.1版)(中文版)

Guidance for Industry 行业指南Process Validation: Gener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工艺验证:一般原则与规范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BER)Center for Veterinary Medicine (CVM)January 2011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CGMP)Revision 1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食品药品管理局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BER)兽药中心(CVM)2011年1月现行药品质量生产管理规范(CGMP)修订版1包含不具约束力的建议中文译稿:北京大学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 Guidance for Industry 行业指南Process Validation: Gener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工艺验证:一般原则与规范Additional copies are available from:Office of CommunicationsDivision of Drug Information, WO51, Room 220110903 New Hampshire Ave.Silver Spring, MD 20993Phone: 301-796-3400; Fax: 301-847-8714****************.gov/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default.htmand/orOffice of Communication, Outreach and Development, HFM-40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1401 Rockville Pike, Rockville, MD 20852-1448(Tel) 800-835-4709 or 301-827-1800/BiologicsBloodVaccine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default.htm and/orCommunications Staff, HFV-12Center for Veterinary Medicine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7519 Standish Place,Rockville, MD 20855(Tel) 240-276-9300/AnimalVeterinary/GuidanceComplianceEnforcement/GuidanceforIndustry/default.htm包含不具约束力的建议中文译稿:北京大学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另外的副本可从以下部门得到:马里兰州银泉市新罕布什尔大道10193号2201室药品信息处,对外信息办公室,邮政编码:20993电话:301-796-3400; 传真:301-847-8714****************.gov/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default.htm和/或马里兰州洛克维尔市洛克维尔大道1401号HFM-40 FDA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对外信息、外联与发展办公室邮政编码:20852-1448电话:800-835-4709 或301-827-1800/BiologicsBloodVaccine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default.htm和/或马里兰州洛克维尔市Standish Place 7519号食品药品管理局兽药中心HFV-12通讯处,邮政编码:20885电话:240-276-9300/AnimalVeterinary/GuidanceComplianceEnforcement/GuidanceforIndustry/default.htm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DER)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BER)Center for Veterinary Medicine (CVM)January 2011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CGMP)Revision 1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食品药品管理局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CDER)生物制品评估和研究中心(CBER)兽药中心(CVM)2011年1月现行药品质量生产管理规范(CGMP)修订版 1包含不具约束力的建议中文译稿:北京大学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Table of Contents目录I. INTRODUCTION (1)一. 简介 (1)II. BACKGROUND (3)二. 背景 (3)A. Process Validation and Drug Quality (4)A. 工艺验证与药品质量 (4)B. Approach to Process Validation (5)B. 工艺验证方法 (5)III. STATUTORY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PROCESS VALIDATION (7)三. 对工艺验证的法规和监管要求 (7)IV. RECOMMENDATIONS (9)四. 建议 (9)A. General Considerations for Process Validation (9)A. 对工艺验证的总体考虑 (9)B. Stage 1 - Process Design (10)B. 第一阶段- 工艺设计 (10)1. Building and Capturing Proces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11)1. 建立和捕获工艺知识与理解 (11)2. Establishing a Strategy for Process Control (12)2. 建立工艺控制策略 (12)C. Stage 2 - Process Qualification (14)C. 第二阶段- 工艺确认 (14)1. Design of a Facility and Qualification of Utilities and Equipment (14)1. 厂房设施设计以及公用设施与设备确认 (14)2. Process 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 (16)2. 工艺性能确认 (16)3. PPQ Protocol (17)3. 工艺性能确认方案 (17)4. PPQ Protocol Execution and Report (19)4. 工艺性能确认执行与报告 (19)D. Stage 3 - Continued Process Verification (20)D. 第三阶段- 持续工艺验证 (20)V. CONCURRENT RELEASE OF PPQ BATCHES (22)五. 工艺性能确认批次的同时放行 (22)VI. DOCUMENTATION (24)六. 文件记录 (24)VII. ANALYTICAL METHODOLOGY (24)七. 分析方法 (24)GLOSSARY (26)术语表 (26)REFERENCES (28)参考资料 (28)包含不具约束力的建议中文译稿:北京大学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1Guidance for Industry1行业指南1Process Validation: Gener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工艺验证:一般原则与实施This guidance represents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 (FDA’s) current thin king on this topic. It does not create or confer any rights for or on any person and does not operate to bind FDA or the public. You can us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f the approach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cable statutes and regulations. If you want to discus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contact the FDA staff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ing this guidance. If you cannot identify the appropriate FDA staff, call the appropriate number listed on the title page of this guidance.本指南体现了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关于这一主题的最新见解。

药品GMP认证缺陷问题分析王彦忠

药品GMP认证缺陷问题分析王彦忠
1
第一页,共38页。
(二)机构与人员
• 本章节共有条款16条,现场检查发现缺陷项目所涉及的条 款有109条,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缺陷项目内容涉及条款为 第27条;严重缺陷项目为第27条;主要缺陷项目涉及的条 款分别为第18、25、27条。主要存在问题有: 1.培训不 到位。主要表现在未结合岗位要求进行培训;培训记录不 全;未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或评估内容不全。 2.企业配 备人员不足。部分岗位工作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完成,造 成个别人员承担职责过多,不能完全履行职责。
• 1.物料标签管理不规范:如缺少物料标识、物料标签内容 不全或不规范;中间产品标签名称填写不正确、未标明贮 存条件及效期。
14
第十四页,共38页。
(五)物料和产品
• 2.物料存放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未按品种;批号分开贮存 和周转;标签、说明书未按要求存放。
• 3.物料传递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无自净/消毒时间规定或 记录。
21
第二十一页,共38页。
(六)确认与验证
• 无菌药品认证举例5: • 企业个别验证方法参数有待完善,如设备清洁残留用总有
机碳检测法检测,用有机物的残留量代表药液残留状态; 验证方案与报告未写明装载量、装载捧列方式,也未对灭 菌柜布水方案和热传导的实验进行研究及验证;未对制塑 瓶后待用暂存时间进行验。
2
第二页,共38页。
(二)机构与人员Βιβλιοθήκη • 举例l:未设置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现有的质量管理部门 经理不具备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的相应职责。(第23条) (主 要缺陷)
• 举例2:多个岗位人员培训不到位,如(1)仓库人员没有按规 定进行通风,物料标识品名填写不规范;(2)温湿度记录没 有按照SOP执行; (3)记录表中有修改没有签字; (4)QC 微生物检验人员佩戴项链、戒指进入微生物实验室(C级), 从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出来未关紧门接着进入无菌检查室。 (第27条) (主要缺陷)

制药设备与工艺验证

制药设备与工艺验证

制药设备与工艺验证制药工艺验证是实施药品GMP的重要基础,也是制药企业贯彻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別是近些年来,我国制药行业快速发展,各种制药相关法规、指南相继发布,国内的验证标准逐渐和国际接轨,呈现趋同化。

为了提高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水平,满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的需求,本书编者团队基于多年从事验证工作的丰富经验,为帮助普通高等院校和国内制药企业快速而高效地培养一批验证工程技术人员,秉承“推动行业进步”的发展使命,依据中国、欧盟、WHO和美国等国家和组织的GMP和监管要求,参考ICH、ISO、ISPE、PIC/S等有关实践指南,基于以下重要原则编写本书:•强调“生命周期”概念;•强调“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强调对产品和工艺需求的理解;•强调产品保护;•强调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CQA)和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CPP)的重要性;•采用基于风险评估的方法;•综合国际现行GMP法规对确认与验证的要求;•包含良好工程管理规范(Good Engineering Practice,GEP)概念;•贯穿全书的最新验证案例分析。

本书内容涉及制药行业中原料药、固体制剂、无菌制剂、生物制剂和中药生产的工艺设备、公用设施、辅助设备、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工作;同吋涵盖了风险管理、实验室系统、数据可靠性、清洁验证及工艺验证等国内制药行业重点关注的主题。

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以验证对象特性和验证原理作为起始,将前沿的验证理念与具体的验证实践相结合,归纳总结为以下7章内容:验证概述;设备/设施/系统确认与验证;计算机化系统验证与数据可靠性;QC实验室确认与验证;工艺程序验证;制药工艺验证;制药工艺验证支持活动。

xxx年持续工艺确认方案(模板)

xxx年持续工艺确认方案(模板)

XXX制药有限公司XXXX2017年持续工艺确认方案(编号:V F P/YL/B005-00)目录1 产品概述 (4)2 确认目的 (4)3 确认范围 (4)4 确认依据 (4)5 确认部门及分工职责 (4)6 确认前提条件 (5)7 产品工艺描述(包括产品处方及批量、工艺描述及工艺流程图) (5)7.1产品处方及批量 (5)7.2工艺概述 (6)7.3工艺流程图 (6)8 XXXX产品质量标准及关键质量指标 (6)8.1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6)8.2XXXX成品质量标准 (7)8.3关键质量指标 (7)9 XXXX工艺参数及关键工艺参数 (7)9.1关键工艺参数选择标准: (7)9.2工艺参数概述和控制范围及控制质量指标及范围 (7)9.3关键工艺参数概述和控制范围及控制质量指标及范围 (9)10 本次确认内容 (10)10.1各工序操作人员的变化确认 (10)10.2生产厂房设施的变化确认 (11)10.3各工序生产设备的变化确认 (11)10.4原辅料购入质量及供应商变更确认 (12)10.5注册标准、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包括批量、包装规格等变化确认 (13)10.6环境监测确认 (14)10.7工艺参数的执行、控制及变更确认 (15)10.8生产过程工艺控制确认 (16)10.9生产偏差情况确认 (16)10.10产品质量控制情况确认 (17)11 持续工艺确认采用的方法 (20)12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20)13 确认的批次 (20)14 产品使用物料及执行标准和检验方法 (20)15 设施设备列表 (21)16 持续工艺确认所需生产、设备相关文件 (22)17 确认的周期及频率 (23)18 阶段性总结报告 (23)1 产品概述XXXX是非无菌原料药产品,药物类别属于消化类,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53202,执行标准为《部颁药品标准二部第六册》(生化药品第一分册),本品为淡黄色粉末,有特臭和酸味,无酸败的臭味;采用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袋包装,25kg/袋,贮存在密封,在凉暗处(避光,不超过20℃),产品有效期48个月。

工艺验证中的持续工艺确认特点与执行方法

工艺验证中的持续工艺确认特点与执行方法

法规验证与装备!Fagui Yanzheng yu Zhuangbei工艺验证中的持续工艺确认特点与执行方法王璐王晓马辉高永宝(辽宁省药品认证中心,辽宁沈阳110016)摘要: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指南和法规对持续工艺确认的相关要求,为药企进行持续工艺确认、提升产 品质量提供建议和参考。

方法:通过研究美国FDA、PDA、欧盟以及国内法规、指南对持续工艺确认的相关要求,结合国内制药企业现状,对实施持续工艺确认的方法提出建议。

结论:企业应结合质量风险管理理念,建立有效的数据 ,合理运用质量趋势分析的控制策略,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持续控制工艺变量。

关键词:持续工艺确认;生命周期;质量监控;趋势分析;质量风险管理0引言验证工作是实施GMP的基础,而工艺验证又是 验证工作中的关键内容,可以确保药品生产企业能够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标准的高品质产品。

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发布的《确认与验证》附录中引入了“持续工艺确认,,的概念!1"。

截至目前为止,虽然该附录已经正式实施两年,但是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对持续工艺确认的认识仍比较模糊。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指南,结合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实际情况,就如何有效实施持续工艺确认提出建议和参考。

1工艺验证的发展历史在1987年5月11日的联邦公报(52FR17368)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Administration,以下简称“FDA”)发布了 一则通告,宣布了《工艺验证的一般指导原则》(Guideline on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ocess Validation)(后称为1987年指南)的问世。

2008年11月,FDA对1987年指 南进行了修订,并于2011年1月发布了修订的最终版本,S卩《工艺验证:一般原则与规范》(Process Validation:Gener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2],将工 艺验证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工艺设计;第二 阶段:工艺确认“第三阶段9持续工艺确认。

【解析】持续工艺确认执行要点简析

【解析】持续工艺确认执行要点简析

【解析】持续工艺确认执行要点简析前言工艺验证被定义为从工艺设计阶段到商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收集和评价,建立能够使工艺能够始终如一地传递到优质产品中的科学证据。

工艺验证涉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中发生的一系列活动。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工业指南《工艺验证:一般原则与规范》(2011年01月)将生命周期方法的工艺验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工艺设计•第二阶段:工艺确认•第三阶段:持续工艺确认经工艺生产出任何批次产品经过商业流通给患者使用之前,制药企业应在生产工艺性能方面取得高度保证,以始终如一地生产出满足与鉴别、含量、质量、纯度和效价相关的属性。

在任何阶段信息和数据应显示,商业化生产阶段的工艺应能在商业化生产条件下始终如一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欧盟GMP附录15《确认与验证》(2015年10月)已经明确说明不接受使用回顾性验证的方法,工艺验证、清洁验证等验证活动均应采用持续确认的方法来进行。

中国GMP附录《确认与验证》(2015年12月)中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持续工艺确认进行了要求,重点关注“确保工艺和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一生命周期方法工艺验证特点美国注射剂协会(PDA)第60号技术报告《工艺验证:生命周期方法》中对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和关注点进行了说明,总结如下表所示:工艺设计阶段进行开发工艺和产品知识,识别产品质量的关键属性,关键物料属性和工艺的关键参数,经过合适的设计空间的研究和开发,建立适当的控制策略。

制药开发过程可集中使用质量风险管理(QRM),通过使用系统的,前瞻性的风险评估,有效的风险控制,后期可进行周期性的风险审核。

工艺确认阶段标志着将制药开发与临床生产转移到日常商业化生产中。

其证明了商业生产规模中工艺设计的有效性及工艺控制策略的适用性。

同时使日常生产中的系统监控及规程能够探测并修复产品生命周期中潜在的工艺变异源头。

持续工艺确认阶段是工艺验证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阶段—持续的工艺验证
Ongoing assurance is gained during routine production that the process remains in a state of control.
在该阶段,主要目的在于持续地确保正常生产过 程中生产工艺能够持续的维持在受控的状态。 Continued process verification may be simply described as “maintaining validation” or “life cycle qualification”. 通常简称持续地工艺验证为“维护验证”或“生 命周期地确认”。
第二十五条
(四)应当进行验证的其他质量属性和工艺参数的
(五)所要使用的主要的设备、设施清单以及它们
第二十五条 (九)拟进行的额外试验,以及测试项目的可接受
(十一)记录和评估结果的方法(包括偏差处理)
第二十六条 如企业从生产经验和历史数据中已获得充 分的产品和工艺知识并有深刻理解,工艺变更后或持续 工艺确认等验证方式,经风险评估后可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一百五十三条 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定 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第一百五十四条 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 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 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及其它 因素发生变更时,应进行确认或验证,必要时,还 应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第一百六十三条 确认和验证不应视为一次性的行 为,首次确认和验证后应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 况进行再验证。
第二阶段—工艺确认/验证
During this stage, the process design is evaluated to determine if the process is capable of reproducible commercial manufacturing. 在该阶段,主要目的在于判断第一阶段中设计的 工艺能否持续的进行商业化生产。 Process qualification may be described as “validation performance” and “manufacturing qualification”. 通常称工艺确认/验证为“验证性能”和“生产确 认”。
关键工艺步骤/关键工艺参数
参数: 一个可以通过测量来确定某一系统的因素,例 如:温度和压力等。 关键工艺步骤: 如果当某个工艺步骤的任何工艺参数在操作过 程中超出规定的范围时,会对一个或多个关键产 品质量属性产生潜在或实际的影响,该工艺步骤 就被定义为关键的。在工艺验证时需要对关键工 艺步骤进行监控。
工艺验证包括产品及工艺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一系 列行动,该指南将工艺验证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艺设计 第二阶段– 工艺验证/确认
第三阶段—持续的工艺验证
第一阶段—工艺设计
The commerc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is defined during this stage based on knowledge gained through development and scale-up activities.
工艺设计 开发/ 放大 再验证 前验证
持续工 艺确认
变更 回顾验证 验证状态 同步验证
工艺 确认
工艺验证流程图:
工艺验证需求
确定预先条件
准备验证方案 否
修改验证方案
批准验证方案
是 在选定的批中执行工艺 验证 验证方案
评估关键参数,分析数 据和偏差报告
准备/批准验证报告 否 验证成功 是 工艺被验证
第六章 工艺验证 第一节 第十九条 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 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 品。工艺验证应当包括首次验证、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 变更后的验证、必要的再验证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 持续工艺确认,以确保工艺始终处于验证状态。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有书面文件确定产品的关键质量属 性、关键工艺参数、常规生产和工艺控制中的关键工艺 参数范围,并根据对产品和工艺知识的理解进行更新。
第二十一条 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进行首次工 艺验证应当涵盖该产品的所有规格。企业可根据风险评 估的结果采用简略的方式进行后续的工艺验证,如选取 有代表性的产品规格或包装规格、最差工艺条件进行验 第二十二条 工艺验证批的批量应当与预定的商业批的 批量一致。 第二十三条 (一)厂房、设施、设备经过确认并符合要求,分析方 法经过验证或确认。
第三节 同步验证
第三十一条 在极个别情况下,允许进行同步验证。如 因药物短缺可能增加患者健康风险、因产品的市场需求
第三十二条 对进行同步验证的决定必须证明其合理性 第三十三条 因同步验证批次产品的工艺和质量评价尚 未全部完成产品即已上市,企业应当增加对验证批次产 品的监控。
FDA工艺验证指南
有效的工艺验证为保证产品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质 量保证的基本原则是药物生产应符合其预期使用目的; 这一原则整合了对下列情况的理解: • 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系由设计而得; • 仅仅对中控和成品进行监控或检测,质量是不能得到 充分的保证 • 对每一步的生产工艺进行控制,以确保成品符合所有 设计特性与质量属性。
统(包括计算机系统的验证)。09年曾先后为各地. 工艺验证方法;
3. 法规对持续工艺确认的要求
4. 持续工艺确认的方法;
一、法规对工艺验证的要求
第七章 确认与验证 第一百五十一条 应建立确认和验证的文件和记录,并能 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定的目标: (五) 工艺验证(PV)应证明一个生产工艺在规定的工艺参 数下能持续有效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的用途、符合药品注册 批准或规定的要求和质量标准的产品。 第一百五十二条 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前,应验 证其对常规生产的适用性。生产工艺在使用规定的原辅料 和设备条件下,应能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的用途、符合药 品注册批准或规定的要求和质量标准的产品。
验证报告
工艺验证的关键要素
1.关键质量属性
2.关键工艺参数
3.工艺耐用性
关键质量属性(CQA) 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特性或属性; 应该在一个合适限度和范围内; 确保期望的产品质量。
关键工艺参数(CPP) 对产品质量有已知影响的测量的变量;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必须确保将工艺参数控制在一 定范围内。
关键质量属性: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需要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产品 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的性质或特点。即 使某一属性与患者的用药安全或产品的有效性之间尚 未最终建立一种直接的科学的关系,但是基于对药品 的普遍认识,该属性应该被认为是关键质量性能。
例如:外观、鉴别、干燥失重、炽灼残渣、含量、 含量均匀度、重金属、微生物、有关物质、粒径分布 、pH值、收率和物料平衡等。
制定取样策略 在工艺验证方案中明确, 基于统计方法 基于知识可能取样方法略有改变 通常工艺验证过程中的样品数多于正常生产 统计工具,例如: ISO 21247:2005, ASTM E2709-11, GB/T2828.1
工艺验证方案通常包括:
清晰描述此工艺验证的目的、范围及背景;
前验证:
定义:前验证系指在任一工艺、设备或物料等在 正式使用前按照预定验证方案进行的验证。 适用条件: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任何工艺、过程 、设备或物料必须进行前验证。
同步验证:
定义:同步验证系指在正常的工艺运行的同时进行 的验证,允许产品逐批放行。由于这种验证的风险 较大,通常仅适用于生产工艺成熟的非无菌药品。
工艺验证的预先要求:
所有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设备和相关公用系 统的确认已经完成; 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已经生效; 质量关键工艺参数必须明确和证实; 质量关键工艺步骤必须明确和证实; 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必须经过验证; 在工艺验证中使用的关键仪器和控制设备必须经 过校验 验证用生产批档案和生产指导已批准;
适用条件(新版GMP和欧盟GMP):参见《确认 与验证》第三十一条
同步验证:
适用条件:
“尽量少使用同步验证。同步验证可能适合于那些 由于产品的需求量极少(如罕用药、孤儿药)而不经 常使用的工艺,每批必须是很小批量的工艺(例如 放射性药物、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药物),以 及生产医学上必需的药物来缓解供应短缺的工艺, 并且应该事先与官方协调”
回顾性验证:
定义:回顾性验证系指以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 的旨在证实生产工艺条件适用性的验证。
适用条件(WHO): WHO不鼓励企业进行回顾性验证并且回顾性验证不 适用于无菌产品。 适用条件(新版GMP和欧盟GMP): 如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因原料、设备、系统、设施或生 产工艺改变而对质量有影响的重大变更时,可例外进 行回顾性验证。
(二)日常生产操作人员应当参与工艺验证批次生产, (三)用于工艺验证批次生产的关键物料应当由批准的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质量风险管理原则确定工艺 验证批次数和取样计划,以获得充分的数据来评价工艺 和产品质量。 企业通常应当至少进行连续三批成功的工艺验证。对产 品生命周期中后续商业生产批次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 行持续的工艺确认。
在该阶段,主要目的在于基于开发和放大试验获 得知识来确定商业化生产的工艺。 Process design may be generally described as “process understanding” and “pre-qualification”. 通常称工艺设计为“理解工艺”和“预确认”。
工艺验证和持续工艺确认
主讲人:王彦忠
王彦忠: 《中食药监管信息网专家顾问团》特约讲师 嘉和天下(北京)国际医学科技研究院 CEO/技术总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客座讲师、总监、工程师。 曾任职中美史克,参加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药品质量受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