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共情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荷叶母亲》:以荷叶比喻母亲的爱的伟大和无私。

3. 《珍珠鸟》:讲述珍珠鸟与人的故事,传递友谊与爱的主题。

生字词1. 生僻字:例如“渡、洲、晓、豫、洲、派的”。

2. 近义词、反义词:例如“安静-喧闹、温暖-寒冷”。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学生预课文,自主生字词。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问题、情景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2. 学生分享预成果,交流生字词心得。

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情感、道德观念。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知识。

课堂互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展示自己的成果。

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题。

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反馈。

四、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进度。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终结性评价1. 教师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学生参加评价,展示自己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相关背景资料:网络搜索、图书馆查阅等。

3. 生字词卡片:自制或购买。

4. 课堂互动素材:问题列表、讨论话题等。

第二单元《小河淌水》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小河淌水》教学设计

《小河淌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学唱《小河淌水》,同学们能从情感上喜爱这首民歌,感受音乐情绪、歌曲的内容及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热情;2.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通过感受、欣赏、演唱和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体会云南音乐的风格特点与韵味;3.知识与技能:能够用优美动听的歌声唱出弥渡山歌《小河淌水》婉转悠扬的韵味。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倚音、换头合尾等音乐知识。

二、教材分析《小河淌水》是一首经典的云南民歌,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

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感情真挚、内在,音区较高,音域较宽;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

三、学情分析1.通过一年的初中音乐学习,八年级学生感受音乐、分析音乐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大多数同学都很热爱中国民歌,对音乐的学习充满乐趣,积极性较高;2.在唱歌、视唱乐谱等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有少数同学基础较弱,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鼓励他们热爱民族音乐。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小河淌水》,感受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云南民歌韵味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1.导入一阵清风吹来,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的七彩云南。

2.教师范唱和竹笛伴奏《小河淌水》3.聆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老师:同学们,听了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你们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回答)4.介绍创作背景1947年尹宜公在云南弥渡民歌《月亮出来亮汪汪》和《放羊歌》的基础上,经过改编和填词创作出了这首歌曲。

5.视唱乐谱和模唱(1)准确演唱歌曲中出现的装饰音——倚音。

(2)了解“变换拍子”。

6.加入歌词跟音乐演唱歌曲7.介绍民歌等音乐知识《小河淌水》是云南弥渡山歌,旋律婉转、悠扬,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东方小夜曲”。

8.跟音乐再次演唱歌曲9.演唱力度的把握p、mp、mf、f、>整首歌曲的力度是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创造一种歌声由远及近,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分析第二单元以“美丽的大自然”为主题,安排了《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秋天的雨》、《黄山奇松》、《葡萄沟》5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办法”、“奇妙”等词语造句。

(3)了解课文描述的自然现象和景观,认识自然界的事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想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学会通过课文的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办法”、“奇妙”等词语造句。

(3)了解课文描述的自然现象和景观,认识自然界的事物。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单元。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景观。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景观,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事物。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数的进位和借位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进位和借位运算。

3. 能够灵活运用进位和借位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正确进行进位和借位运算。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数的进位和借位概念的引入。

2. 进位运算的基本步骤和规则。

3. 借位运算的基本步骤和规则。

4. 进位和借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进位和借位运算的步骤和规则,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实践体验: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进位和借位运算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进位和借位现象,激发他们对这一概念的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简单例子,向学生介绍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并讲解基本步骤和规则。

3. 练巩固: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练,巩固他们对进位和借位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进位和借位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灵活应用能力。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与学生共同归纳进位和借位运算的规律。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对进位和借位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评价:针对练题的正确率和解题过程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进位和借位运算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评价: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进位和借位的能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 课件或板书。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巩固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加深对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知识点和短语。

2.掌握阅读理解文章的技巧和方法。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本单元的核心课文:《舌尖上的中国》。

2.重点词汇:品尝、融汇、独具、精髓等。

3.阅读理解文章:《中国美食的魅力》、《广东美食》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阅读理解文章,了解中国美食的魅力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有关中国美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中国美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预测。

2.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们自读《舌尖上的中国》。

–分组讨论并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

–教师组织全班共同对课文进行解读,重点讲解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子结构。

3.拓展学习(20分钟)–学生们阅读《中国美食的魅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并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们完成相关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提问学生对广东美食有什么了解。

2.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们自读《广东美食》。

–分组讨论并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

–教师组织全班共同对课文进行解读,重点讲解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子结构。

3.创作写作(20分钟)–学生们根据自己对广东美食的了解和课文的启发,撰写一篇关于广东美食的短文。

–教师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助。

4.分享交流(10分钟)–学生们相互交换自己所写的短文,并进行评价和指导。

–部分学生代表进行分享。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二单元空气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二单元空气单元教学设计
1.空气的组成:学习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基本概念。
2.空气的性质:学习空气的密度、溶解性等基本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
3.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用途。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等。在空气这一单元,学生将通过已有的化学知识,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常见气体的用途。同时,本单元的学习将为后续的气体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情感升华:
结合空气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空气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空气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空气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1.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2.实践操作环节的必要性。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4.课堂互动的重要性。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题3:
题目: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气体传感器及其应用。
解答:
三种常见的气体传感器及其应用如下:
1.氧气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排放的氧气含量,以优化燃油燃烧。
2.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空气质量,控制通风系统,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舒适。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

1. 单元主题。

2. 单元内容结构。

3. 单元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生字,掌握生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 了解数量词的用法,学会运用数量词描述事物;积累与树木、动物、农事活动等相关的词语。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背诵、观察、想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和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热爱劳动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基础,但对于数量词的准确运用、不同事物特点的细致观察以及对农家生活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单元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识字、写字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 让学生正确使用数量词,理解课文中描述的事物特点。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2. 教学难点。

- 体会不同树木、动物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

- 理解田家四季农事活动的顺序和意义,感受农民劳动的辛苦。

四、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

运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手段,直观地展示课文中的场景、树木、动物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学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语感。

3.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4. 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人教版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分析本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延续了去年的优质课评选活动的整体要求,采取“团队赛”形式,每个地市抽调选手组成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负责一整个单元的教学,旨在集中省市的优势教学力量探索新教材、新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力争能够为新课程教学改革作出课堂示范,从而促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方位落实。

另外,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的教学一定要真实的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

经过高一整个学年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均有所进步。

但是,面对先秦诸子散文时,学生仍需要进行基本的文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在理解先贤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比较,锻炼思辨思维。

面对多重学习任务,在教学设计时应立足学生的认知现实,情境设置亦应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

二、单元基本信息本单元分为 3 课,第一课是《<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第二课是《<老子>四章》《五石之瓠》;第三课是单篇课文《兼爱》。

单元选文聚焦于先秦诸子的思想阐发,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各家哲思义理并思考经典对当下的指导意义,这是对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任务的落实。

同时儒家、道家和墨家对时代、社会、人生的思考,还体现出深刻的思辨性,指导学生在比较中辩证思考、理性分析,则是“思辨性阅读”任务的要求。

三、单元学习任务1.学情分析部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隶属于两个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辨性阅读”,既体现了传统文化、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对弘扬中华文明的自觉追求。

同时,选择性必修还承载着编写者的期许:面对国家的复兴道路,需要青年学生认识、理解、认同、热爱、传承并且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高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了孔孟的一些文章,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还学习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1 / 5文之事》和《庖丁解牛》。

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儒道思想有了初步了解,但由于本单元选择的篇目和内容都比较陌生,思想艰深,思辨性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这个单元教学的难度系数,要落实文言学习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追问文章的思想意义和价值。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2.能够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拼音。

难点1.正确把握语调和停顿位置。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师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课文。

2.学习: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词语。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

4.巩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展示自己的理解。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自主朗读上节课的课文,教师进行评价。

2.导入: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新课文内容,提出学习目标。

3.学习: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表演,互相合作完成。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本节课的课文,并模仿课文进行创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但部分学生在语调和停顿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下节课计划增加口语练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可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2.能朗读课文,流畅、准确;3.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4.能正确书写生字词、理解和领会课文内容;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关心老人,尊重长辈的情感态度;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准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包括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理解课文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课文《谁最争气》2.生词:争气、可好3.核心知识点:理解课文情节,认识主要人物二、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观看相关视频,引出“争气”的概念。

2.课文学习: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生词学习:介绍新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能够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课堂表现:请学生表演《谁最争气》片段,展示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理解2.写作活动:小结《谁最争气》故事情节二、教学过程1.复习与引入:复习前一节课学习内容,并引入写作活动。

2.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写作小结,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互相交流: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写作内容,讨论不同观点。

4.总结与展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并展示学生写作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理解故事情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下一步可以加强对于故事情节的引导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同时,要多加强生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文素养。

第二单元《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
-语法结构:强调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用法,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正确形式。
-发音规则:复习和巩固元音、辅音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提高学生拼读和记忆单词的能力。
-阅读理解: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主旨:指导学生学会快速捕捉文章的主旨大意,提炼关键信息。
-事实细节:训练学生从文章中寻找支持主旨的细节信息,提高答题准确率。
-举例:在句子中正确区分并使用“big, bigger, biggest”等比较级和最高级词汇。
-语法填空:语法填空题对学生的语法知识和语境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难点:根据句子语境选择正确的语法形式。
-举例:在语法填空题中,正确使用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等时态。
-阅读策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以提高理解力。
-知识点回顾
-学习方法总结
-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包括词汇、语法、发音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
-熟练运用所学词汇、句型进行日常交流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能抓住文章主旨,分析作者观点
2.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难点:快速准确地进行信息定位和推理判断。
-举例:在阅读文章时,如何根据问题快速找到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理。
-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提高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难点:如何有效分配任务、组织讨论以及整合小组意见。
-举例:在小组讨论中,每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确保团队成果的质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梳理与探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情况?”(如购物、问路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英语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02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上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上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整体分析主备人:一、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已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如下:解决有关分数除除混合运算的问题,体会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在分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分数混合运算(一));解决有关“增加几分之几”和“减少几分之儿”的问题,体会整数法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分数混合运算(二));用方程解决与分数混合运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分数混合运算(三))。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解决分数混合运算的相关问题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科书注重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在本单元的各节内容中,第一个问题都是通过学生间的对话,展现读题、审题的一般思考过程,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这样编写强调了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进行独立思考,经历探索性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加强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2.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注重发展学生对分数乘法和除法意义的理解本单元有关分数混合运算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拓展,不同之处在于对分数乘、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科书注重呈现直观图发展学生对分数乘、除法意义的理解,例如,“分数混合运算(一)”呈现的两个图示中的圆圈图:首先用圆圈图表示出12人的三分之一是4人,再表示4人的四分之三,使学生体会分数乘法的意义。

3.用不同的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分数混合运算(一)”中教科书呈现了两种图示,第一种是圆片图,第二种是线段图;在“分数混合运算(二)”中教科书也呈现了两种图示,第一种是方格图,第二种是线段图。

这样的呈现方式反映了从低到高的抽象程度,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发展数学抽象能力。

教科书用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2023-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2023-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单元解读(一)单元主题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

其中,《七律·长征》以诗歌的形式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狼牙山五壮士》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壮士保家卫国的壮举;《开国大典》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庆典中的宏大场面;《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奋战的往事;《我的战友邱少云》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胜利,无畏牺牲的英雄事迹。

整个单元通过不同革命时期的场面再现,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英雄的坚贞不屈,革命领袖的伟人风采,以及革命先辈在艰苦斗争中所展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针对这一要素,教师需要厘清两个概念:一是“场面”,它在本单元中可以理解为是发生在一定场合下的,是可知可感的有人物活动的画面。

这是五上第六单元中“场景描写”的承接;二是“点面结合”,“点“就是局部细节的刻画,“面”就是整体面貌的勾勒,两者有机结合。

细看单元,“点面结合”这一要素在本单元中多元渗透,逐层推进。

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这与前一个语文要素一脉相承,体现了由学到用的内化过程。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练习过写活动,掌握了把活动过程写清楚的方法,本单元又有所发展,强调要写出印象深刻的重点部分,并且在关注整体场面的同时,突出对个体的描写。

关于革命传统文化的课文编排,教材秉承“整体推进,有机渗透”的思路,依循学段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了缜密的布局,在不同年级中专门编排了主题单元。

这是教材力图帮助学生亲近革命传统文化,获得爱国熏陶。

对标学习任务群:在了解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上来看这个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

语文新教材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新教材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玩拼音——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1. 以“玩拼音”为主题,认读 6 个单韵母、8 个声母。

在游戏中学会音节的拼读规则,正确拼读音节。

2. 借助拼音,认识“爸”“妈”等 14 个生字,将识字与拼音的学习融为一体。

诵读儿歌《小白兔》,在儿歌与游戏情境中感受拼读与识字的乐趣。

3.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区别、归类、实践、口语表达等语文综合能力。

【大单元情境】一年级学生更乐于在情境化、趣味化、游戏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因此本书将本单元的拼音学习置于“玩拼音”的大情境中,通过“池塘边找一找”“山坡上玩一玩”两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以及若干个活动,开启拼音学习之旅,借助活动、游戏、儿歌、绘本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单元设计】本单元,教师将带着学生们开启拼音之旅。

教材在每课都安排了情境图,提示了拼音的形和音,同时,把识字融进拼音教学之中,既巩固了拼音的学习,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基于拼音教学的独特性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在进行单元设计时,在尊重教材编写顺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情境图的资源,创设玩拼音的学习情境,通过“池塘边找一找”“山坡上玩一玩”两个具体的学习任务,玩中学,在学中玩,凸显拼音学习的情境性、趣味性、活动性。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情境,本书在单元设计中增加了儿歌、游戏、绘本推荐内容,尽可能让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相连接,帮助学生在与生活相融合的情境中学拼音、识汉字、诵儿歌、读绘本,受到人文和语言的熏陶。

【任务群说明】本单元设计创设了两个任务,分别是“池塘边找一找”“山坡上玩一玩”,与主题情境“玩拼音”相契合。

两个任务是基于对教材情境图的充分应用,例如第 1 课的情境是乡村小河边,第 2 课的情境是乡村生活,其中也有小河边的情境,因此我们把这个情境创设为“池塘边找一找”。

这个任务强调“找一找”,让学生去发现单韵母的读音、书写的特点。

另外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实现对拼音学习的自主建构。

每个学习任务下还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活动。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上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制作秋日纪念册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的别样风景。

《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

《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式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套教材在低年级安排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

其中,《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安排了实践运用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

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选材灵活,写法自由,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记录自己的生活。

本单元的习作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单元教学目标经过以上的梳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表述如下:学生将知道:1.词语在句子中有具体的含义。

2.什么是日记,日记可以记录哪些内容?学生将理解:1.词语在句子段落中表达特定的意思和情感。

2.日记记录生活,促进成长。

学生将能够:1.运用借助插图,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难懂词语,读懂课文。

2.掌握日记的写作格式,用日记记录观察所得和生活故事,表达情感。

三、单元教学设计思路经过上面的解读和分析,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聚焦的核心问题:人们如何用文学的方式表达秋日的体验。

七年级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大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大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基本信息1.主题名称:成长的时空2.主题概述:本单元是基于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着力处理青春期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他们的老师和父母。

第六课从家的意味切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家是什么。

通过对“家”及“家”有关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探讨与分享,认识中国人的“家”是怎样的。

由浅入深,由初识“家的意味”到更深入探讨“爱在家人间”,紧紧围绕亲情、碰撞、沟通,直面“家”最核心的内容——“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从而将“爱”推向深入。

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培养学生在亲子之间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表达爱,使“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与父母共创美好家庭。

第七课基于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当代教师职业的新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教师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恰当处理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

同时,本课需要帮助学生从双向互动的角度认识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应该彼此尊重,携手共进;在接受老师的关心和帮助的同时,学会主动关心、帮助老师,与老师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度教育好时光。

3.主题学情分析: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承认并积极接纳不同风格的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达成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初中学生逐步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培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写的趣事以及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2、能够记叙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能结合所写文章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3、能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促成自己的成长意识,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苦与乐、得与失,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4、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感受的能力。

5、修改文章能删繁就简,使文章自然流畅。

6、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

7、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是“童年趣事”,这与七年级教科书(上册)的第二单元“金色年华”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

对于这样的主题,学生会感觉到跟自己的生活比较接近,有话可讲。

因而本单元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并可进一步将之写作成文,做到条理清楚、生动形象。

但本单元教学的关注点不能仅仅局限于“趣”上,事实上课文编写的时候,就已经蕴含道理:《柳叶儿》中的“我”在那个年代受到了家人的呵护,也尝到了各种酸甜苦辣的滋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当时社会的印记;《我们家的男子汉》中的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三颗枸杞豆》中三叔的一事无成与“我”后来的成功说明了应当把握今天,珍惜现在的金色年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
2、能学会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和重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生动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2、能说出文中捕鸟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和重点:
能说出文中捕鸟动词的准确性是难点也是重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用简约的语言来概括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片断
2、 能针对三味书屋中的学习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和重点:
能针对三味书屋中的学习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月迹》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 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2、 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三颗枸杞豆》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概括作者转变的原因
2、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3、学会细腻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们家的男子汉》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章说出“男子汉”的性格特征。

2、学习按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按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
《柳叶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作者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乐”的内涵
2、能说出文中部分词句所蕴含的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文中部分词句所蕴含的作者感情
诵读欣赏一课时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能识记常用古汉语字词句解释
2、体会人无完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黄纱巾》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教学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劝告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在说话中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或正面引导,或直话曲说,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

教学重点难点:
写作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写人记事性的文章中把握文章线索组织材料写作
教学重点难点:
写作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