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探讨(doc 13页)
对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表现方式。 如果把这类表现方式作为企业文化, 无疑会使企业
进入文化建设 的误 区。实际上 , 企业文化就是具体企业在创业 和发 展过程 中的基 本价值观 ,它通过整合而形成该企业 发展 的独特 的价值体系 , 并影 响着企业发展策略 的制定 。这其中渗 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 化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 ,也凝结 了企
因此 , 不能脱离企业 管理空谈企业 文化 。 三是将企业文化仅仅视为传 统文化。如有些企业 家认为
早在 2 0世纪 5 年 代 , 0 在我 国的一些 大型国有 企业 中, 就
有 了 自己独具特 色的经营理念 ,如鞍钢宪法 、大庆铁人精 神
等, 当时虽未冠之 以企业文化 的名称 , 但其实 际上发挥着企业 文化的价值 功能和整合功能 。到了 8 0年代末 9 0年代初 , 随着
维普资讯
’
.唧 . .
l 瞄
— l
1 I E GA l Q Y U N L
,
.
■
▲
h
- — - --
-
■ -
1
.
-
■
- -I
● — _.
●
-
工 厂 , 山西
f 摘 要]
太原
00 2 ) 3 0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4 1 7 (0 8 0 — 0 1 0 1 7 — 6 6 2 0 )4 0 4 - 2 ’
[ 中图分类号] 2 0 F 7
企业 文化 ,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 在 自身发展过程 中形
成 的以价值为核心 的独特 的管 理模 式 ,也是为全体成员遵循 的共同意识 、 观念 、 价值 职业道德 、 行为规范和准则 的总和 。因 此, 企业文化 是社会 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 的产物 , 是西 方管理理论在经 历 了 “ 济人 ” “ 经 、社会 人 ” “ 、 自我 实现人 ” 与 “ 复杂人 ” 假设之 后 , 对组织 的文化价值 、 营理念 、 理过程 经 管 诸 因素 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
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一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 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进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专门的文化治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治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进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要紧生产方式的时期,企业经营者要紧关怀的咨询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治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治理实践,然而,它们差不多上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确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得到经济的酬劳。
科学治理理论对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阻碍。
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阻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因此导致了一系列鼓舞理论的显现。
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治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
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进展导致了西方组织治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治理转向战略治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和谐与适应能力(徐联仓,1993)。
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治理的阻碍,进而发觉了社会文化与组织治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进展到一定时期,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职员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治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进展。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治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治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治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凝视。
我国企业文化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与对策(毕业论文doc)
摘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
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
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本文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阐述过程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我国企业当前现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例如企业管理和控制经销商难度加大、企业渠道结构陈旧、企业的渠道通路普遍存在着渠道金字塔现象等,这些都导致了我国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自主性弱、比较被动等一系列现象。
第二部分则是透过这些问题寻找成因,成因就是因为行业的发展还属短暂,经营者的运作思路还不够成熟。
第三部分是通过对企业现状的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现存问题的具体方法和健全我国企业文化战略方面等方面的对策。
本文所运用的具体方法: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国家、企业的未来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企业整理出现存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意见,创新其渠道,发展其营销。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企业文化创新要以对传统企业文化的批判为前提,对构成企业文化诸要素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弘扬、重建或重新表述,使之与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创新;企业潜力AbstractNowadays, the market economy develops rapid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rporate marketing is evident.Enterprise culture, as the big social culture of a subsystem, objective consist in every enterprise in.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conversely will weaken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function. Enterprise culture always with enterprises and social culture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of the enterprise is eternal theme.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core enterprise values.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enterprise general staffs in long-term production and operating activities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course, and pass by entrepreneurs conscious generalization, summarize and refining and established the ide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spiritual strength, it is the enterprise fine tradition crystallization, to sustain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the enterpris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enterprise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our country enterprise's corporate culture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system analysis research. Based on elaborating process CPC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 enterprise current situation fou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distributors increased difficulties, enterprise channel structure obsolete, the enterprise channel access widespread pyramid phenomenon, these channels have led to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appeared autonomy weak, passively and so on a series of phenomenon. The second part is through these seeking causes, causes is because the industry's development is short, operator of operation ideas aren't mature enough. The third part 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enterprise,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specific methods and perfec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cultural strategy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innovative countermeasures.This paper innovation i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nnovation to traditional enterprise culture as the premise, and a critical of enterprise culture elements for all-round systematic carry forward, reconstruction or to paraphrase, to that of the enterprise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pace and adapt to changing external environment.Methods include: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rends and culture progressive, combined with the state, enterprises future goals and tasks considered cultural model, 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 external objective environment and inner reality conditions, forms the enterprise the commonness of culture and individuality of ancient culture,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existing enterprise culture adopts criticizing and inheriting attitude, its essence and discard the dregs, adopting a dialectical analysis method, cannot simply confirm or deny. This paper through a series of analysis and research for our country enterprise consolidation appear save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erabl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its channel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its marketing.Key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Development; Innovation; Market potential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V 第1章引言 .. (1)1.1 课题的目的 (1)1.2 课题的意义 (1)1.3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第2章企业文化相关理论 (5)2.1 企业文化的概念 (5)2.2 企业文化的功能 (6)2.3 企业文化相关的理论 (7)第3章我国企业文化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3.1 我国企业文化现状 (9)3.2 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0)3.2.1 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和重视程度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不同步 (10)3.2.2 企业内部母文化与子文化建设不同步 (10)3.2.3 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与内涵不同步 (11)3.2.4 企业领导者的倡导与员工的参与不同步 (12)第4章解决企业文化问题的对策 (13)4.1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3)4.2 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3)4.3 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14)4.4 组建高素质的企业队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15)第5章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第1章引言1.1 课题的目的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
最新-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 精品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目录第一篇:企业文化发展思考第二篇:从企业文化看中国的发展第三篇:基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第四篇:关于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思考第五篇:关于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思考正文第一篇:企业文化发展思考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文化因素的作用不断凸现,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趋突出。
同时文化多元化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独特性、丰富性、完整性和消化变通能力,在广袤的土地上原生、历经至少5000年而不衰,并不断发展壮大,这是任何其他文化所无法取代的。
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开放的环境和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为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要通过对外文化工作,向世人展示我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和当代文化建设成就,使他们通过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来了解和热爱中国。
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出现以下六种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齐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
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
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
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
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
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
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
对中 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备受关注。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企业更多地关注于生产和销售,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企业开始意识到文化对于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性,纷纷开始探索和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比如,一些知名企业通过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凝聚了员工的力量,提升了品牌形象,实现了快速发展。
这些成功的企业文化通常具有明确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能够激励员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同时,它们注重创新和变革,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不断推动企业前进。
然而,也有不少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只是停留在口号和标语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落地措施。
这些企业虽然提出了一系列看似美好的价值观和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员工并未能真正感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导致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脱节。
其次,部分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盲目模仿其他成功企业,而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这样的企业文化往往缺乏个性和独特性,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行业特点和员工构成,因此企业文化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再者,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企业在经历了领导层的更替或者重大变革后,企业文化出现了断层或者变异。
新的领导团队可能会带来新的理念和价值观,但如果不能与原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和传承,就会导致员工的困惑和不适应,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另外,在一些企业中,企业文化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
比如,频繁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没有真正达到促进员工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的目的。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
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
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
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徐联仓,1993)。
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反思企业文化
反思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思一、引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一套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它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文化也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对企业文化进行反思,探讨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企业文化现状分析1.价值观和信念当前,我们企业的价值观和信念主要集中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上,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和社会责任。
这种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已经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也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
2.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在企业文化中,我们过于强调结果导向,忽视了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
员工普遍存在竞争激烈、缺乏合作精神的问题,导致团队合作效果不佳。
此外,我们也缺乏创新意识和适应变化的能力,无法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
三、问题分析1.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当前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缺乏共识,导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不高。
这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2.缺乏员工发展机会企业文化应该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成长,但我们现有的文化忽视了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
缺乏培训和晋升机会,导致员工的职业发展受限,影响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和长期发展的投入。
3.缺乏创新和适应能力当前企业文化过于保守,不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
这导致我们无法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错失了许多发展机会。
四、改进措施1.明确共同的价值观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明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以人为本、追求卓越、诚信守法等价值观可以作为参考。
同时,通过内部沟通和讨论,形成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共识,增强员工的认同感。
2.关注员工发展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能力。
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建立导师制度,提供个人发展指导和支持。
3.鼓励创新和适应能力建立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总结报告模板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一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
科学管理理论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
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
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徐联仓,1993)。
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文化,它是发展到一定阶段,领导人用其在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的长期发展。
由此可见,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 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文化因素的作用不断凸现,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趋突出。
同时文化多元化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独特性、丰富性、完整性和消化变通能力,在广袤的土地上原生、历经至少5000年而不衰,并不断发展壮大,这是任何其他文化所无法取代的。
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开放的环境和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为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要通过对外文化工作,向世人展示我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和当代文化建设成就,使他们通过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来了解和热爱中国。
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出现以下六种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齐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
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
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
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
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
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
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
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现象。
所以,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_百度文库.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误区与思考黑龙江北方工具有限公司吴彦峰【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之后,企业领导人利用其个性化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全体员工,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重新整合。
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它适用的条件,都有其利与弊。
其有效性不可能脱离与之相匹配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所以,要正确看待国外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应将其放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结合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能把握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
因此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不难看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误区主要有注重噱头和形式、忽略内涵个性混同于企业精神、脱离企业管理混同为传统文化,用于企业管理。
为了加强企业文化的学以致用,中国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正确地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文化误区思考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之后,企业领导人利用其个性化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全体员工,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的文化管理模式。
简言之即是力图以大概念的“文化”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重新整合。
反观我国,早在五十年代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也产生了某些独具特色的企业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
可这些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以至于后来这些“企业文化”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衰落了。
关于企业文化的反思报告
关于企业文化的反思报告引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组织文化的综合体现。
过去一年,在公司的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然而,也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好地推动公司的发展,我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反思,并总结了以下几点问题和改进方案。
问题分析1. 价值观的模糊性公司的价值观应该是明确的,在每一位员工心中都产生共鸣。
然而,在我们公司,由于缺乏及时的沟通和培训,很多员工对公司的价值观存在模糊的认知。
这导致了工作中的冲突和不和谐,也影响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 行为准则的执行不力公司有一套明确的行为准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员工并没有严格遵守,特别是在与同事和客户的交往中。
这种情况给公司形象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 组织文化的缺失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应该有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创新和尝试。
然而,在我们公司,很多员工仍然存在传统的工作观念,对新鲜事物和变化持保守态度。
这限制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影响了公司的竞争力。
改进方案1. 明确价值观,加强培训为了解决价值观模糊的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这样可以提升员工对公司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 强化行为准则执行为了改进行为准则执行不力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培训。
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对违反行为准则的员工进行惩罚,并及时进行合适的培训和辅导,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
3. 建立创新文化要解决组织文化缺失的问题,我们应该鼓励员工创新和尝试。
设置奖励机制,以表彰和激励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行动的员工。
另外,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让员工可以自由地表达意见和建议,鼓励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促进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结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公司的发展中,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实践报告】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一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
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
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
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徐联仓,1993)。
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正文第一篇:企业文化发展思考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文化因素的作用不断凸现,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趋突出。
同时文化多元化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独特性、丰富性、完整性和消化变通能力,在广袤的土地上原生、历经至少5000年而不衰,并不断发展壮大,这是任何其他文化所无法取代的。
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开放的环境和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为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要通过对外文化工作,向世人展示我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和当代文化建设成就,使他们通过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来了解和热爱中国。
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出现以下六种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齐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
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
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
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
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
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
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
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现象。
所以,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企业文化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文档资源★★★一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
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
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
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徐联仓,1993)。
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思考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之后,企业领导人利用其个性化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全体员工,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重新整合。
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它适用的条件,都有其利与弊。
其有效性不可能脱离与之相匹配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所以,要正确看待国外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应将其放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结合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能把握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
因此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不难看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误区主要有注重噱头和形式、忽略内涵个性混同于企业精神、脱离企业管理混同为传统文化,用于企业管理。
为了加强企业文化的学以致用,中国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正确地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文化误区一、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过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之后,企业领导人利用其个性化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全体员工,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的文化管理模式。
简言之即是力图以大概念的“文化”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重新整合。
反观我国,早在五十年代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也产生了某些独具特色的企业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
可这些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以至于后来这些“企业文化”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衰落了。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一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
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
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
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徐联仓,1993)。
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首先,凝聚力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员工数量也越来越多。
如何保持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使企业形成一个有活力的整体,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情感归属感,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励机制和培养企业核心价值观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其次,创新力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关键。
当今世界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科技进步、信息社会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中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创新能力。
如何在企业文化中培养和积极鼓励员工的创新精神,成为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新观点、新想法,激励员工追求卓越,提供创新平台和培训机会,打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再次,社会责任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企业不仅仅只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中国企业应该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中,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社会公益等方面,推动可持续发展。
企业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回馈社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公民意识。
此外,中国企业发展的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中国企业文化发展还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企业应该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引导员工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与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推动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之,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深入思考和不断完善。
通过凝聚力、创新力、社会责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中国企业文化将更好地适应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探讨(doc 13页)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
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
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
有学者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
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 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
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许多具体的联系。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对人性的超越,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应该说突出了中国特色。
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充满了哲理与思辩,可谓左右逢源,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中时,需要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因素,如知足长乐、枪打出头鸟等,这些都是抑制企业创新的隐型杀手。
另外,人情交往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许多企业家长期依赖于由人情交往所编织的社会关系网即社会资本,而不把重点放在企业创新上,认为这样也能赚到钱,这样下去会逐渐形成对关系的依赖,而削弱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这种现象的盛行固然有其社会的原因,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资本伸展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加入世贸后,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越来越规范,那些津津乐道于依赖社会资本的企业被打垮、被击败就在所难免。
所以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能简单而为之。
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4 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
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
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
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
这说明,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三中国的企业文化发展之所以走入以上四个误区,其原因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首先,从经济基础来看,中国的企业发展规模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企业文化现象之所以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和日本迅速发展,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的阶段有关。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
很难想象小作坊和路边快餐店能塑造出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也没有必要。
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有一定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中,因为这些企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
而且,这些企业有高素质的管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所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因此,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企业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而不要盲目追求建设企业文化的形式。
另一方面,也有其社会原因。
企业文化、企业创新表面上看起来是企业自身的问题,然而,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就涉及到社会引导、社会支持、社会评价和社会激励等许多社会的因素。
政府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做何判断,对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做何预期,又如何实施,中国企业文化具体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政府、社会、企业和研究机构分别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究竟起何种作用,这几方面又如何协调,共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不是靠简单地舆论引导和喊空口号能够解决的。
其中,首先,政府的一方面要加强体制改革,为企业文化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伸展空间,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和舆论导方面引导企业首先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赶时髦。
其次,社会应当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对企业文化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再次,研究机构和企业咨询机构应当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使企业文化更能反映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在表现形式上更具个性化。
再者,走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反映出我们对企业文化的实质和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理解得还不够深入,这是由于在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直接引进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而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等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致使人们对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与企业文化的实质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与国外八十年代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到九十年代应用研究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显得十分薄弱,这表现在:首先,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虽然也有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但是大多数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其次,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主要是企业内部自己探讨,有些有专家学者的介入和参与研讨的企业文化,就明显地好于没有专家指导者。
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该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该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文化的变革等问题缺少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许多企业文化实践缺少真正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缺少个性,因此,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文化的推动力。
四综观国外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和中国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企业和企业管理也面临着与国际化接轨的严峻课题,既要面临同行业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同时又面临着全球化经济和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科学理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适应于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具体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从国外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研究二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
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二,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在此过程中,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三,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对企业文化进行追踪研究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通过其新技术、新产品所倡导的理念引导市场潮流、引领社会时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
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将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
这是社会文化渗透于市场经济运作过程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种开放的、适应性强、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很明显是多数成功企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源泉和基础,而这样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家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来源于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深刻理解,来源于企业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观念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