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课例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课例研究报告

内乡县乍曲乡初级中学魏宗旺

内容摘要:牛顿第一定律讲述的是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本节内容既是前面学习力与运动关系的延伸,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教学背景: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都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规律,学习二力平衡之后,学生已有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是怎样的运动状态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讲述的是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本节内容既是前面学习力与运动关系的延伸,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无论是在本章中还是在初中物理中都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每一组都发放一些图片:人推箱子;锤子钉钉子;火车进站;滑冰运动员滑冰,让学生仔细看几幅图,再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想到了什么?

每一小组都进行热烈投入的交流,

几组代表基本观点都是: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

教师总结:也就是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对不对呢?

有几个学生有不同意见举手,

一生说:(边说边演示)让小车在桌面上运动,我用手一拉,它停止运动,这时它受力反而停止运动,怎么能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呢?

另一学生站起来:还有骑自行车,想让车停下来,就要用力捏闸,这时用力了,车停止运动了,也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下面有不少学生点头附和表示赞同。

在建立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已有的认知与所观察的现象产生矛盾冲突时,能激发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看来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目前我们有两种假设: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我们要说服对方就要找到根据,从哪里找到根据?

生:实验,(异口同声)!

教师:请大家利用桌上提供的器材,证明自己的假设,最好是意见一致的同学组成一组。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10分钟)

教师:大家交流一下,证明第一种假设的同学,你们是怎么做的?

一组代表:用绳拉着小车在毛巾上运动,不拉就不动。

另一组代表:我们在光滑的木板上做时就发现不用力时,小车还能运动一段距离,说明第二种假设也对。

第三组代表激动的站起来:对!对!对!我们还发现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当都不用力推时滑行距离不同。所以我们也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教师:你们得到第二个假设是正确的结论,又发现一个现象,是不是因为你们在让小车推到粗糙的表面用力小才导致滑行近呢?那我们怎么解决由于用力不同对实验的影响呢?

生:用手拉、从斜坡滑,

最后不断完善从同一斜面下滑的方案设计。

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实验、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教师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该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的地方,教师启发性的总结很到位,这样学生在探究进程中的障碍能及时扫清,始终指向探究的目标。

教师的设计从引入到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用时多,但是学生在经历了这样一个假设验证探究的过程,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理解要透,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了然于心,她能够关注不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较好的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制定实验计划的环节,设计的教学情景具有开放性,让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验证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及时适时的引导,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探究环节目标指向明确,目标定位恰当,探究活动不浮于形式,真正做到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发扬民主,鼓励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发表的个人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在整堂课中师生情感交流充分,信息反馈及时,学生积极思索,主动探究,争先举手发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

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调动。这堂课的学生实验器材均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仅取材方便,还能废物利用。实验设计有理有节,使整堂课在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和实验探究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