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知识点

合集下载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 三、 主体功能区及其开发战略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 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 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第三节 区 域 规 划
• 一、 区域规划的概念与特性
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 内规划,区际规划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区内规划是对一定区 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 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要求:战略性、地域性和综合性。
• 二、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布局生产力,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 中人地关系的协调、代内及代际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等。 (二)发达国家政策经验:财政货币政策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福利政策帮助低收入者 ,制定教科和职业培训政策提高人口素质,设立开发机构对落后地区进行经济开发。 (三)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努力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根据区域现实发展条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 在一定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指导思想、方针、重点、步骤及对策。 (二)、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方向定位和发展目标、 战略重点、布局和步骤。
• 5 请用SWOT分析法对你家乡未来一段时间的发 展战略做出 初步分析
思考题
• 1 什么是战略?什么是区域发展战略?请按照情 景分析法的思路,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某些方面的 战略策略。
• 2 什么是区域规划?为什么要制定区域规划?区 域规划与区 域发展战略有何内在联系?
• 3 区域规划包括哪些类型?我国的五年 (计划) 规划与一般 的区域规划之间为何种关系?

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

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

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规划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展开探讨,并阐述区域规划对于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区域规划的概述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城市、乡村、产业、交通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制定出适宜的发展方向和行动计划的一项任务。

它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内各部门和各区域能够有机衔接、相互促进。

二、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区域规划是为了指导和推动区域发展的,而区域发展的规划则是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

区域规划能够为区域发展提供全面的思路和行动指南,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而区域发展则为区域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和验证。

三、区域规划对于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1. 优化资源配置:区域规划能够科学规划和优化资源的配置,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比如,在区域规划中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可以避免资源过度集中或者过度分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提升区域竞争力:区域规划能够根据区域的特点和潜力,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通过规划引导引进优势产业和高端技术,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3. 保护生态环境:区域规划能够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和资源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控制开发强度、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4. 促进公平发展:区域规划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关注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布局、发展公共交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措施,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5. 加强风险防范:区域规划能够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的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控制开发强度、建设防护设施等措施,降低灾害风险,提高区域的安全性和韧性。

综上所述,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密不可分。

项目规划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项目规划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项目规划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一、引言项目规划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以推动该区域的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而区域规划则是对整个区域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本文将探讨项目规划与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及项目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项目规划的重要性项目规划是实施某项具体工程或计划的前提和基础,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实施效果和成果。

一个好的项目规划能够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减少资源浪费和投资风险,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项目规划也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合理的项目规划,可以有效地推动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三、项目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项目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相互关联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项目规划是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对区域规划的细化和实施。

区域规划将整个区域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进行了总体规划,而项目规划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详细规划,包括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等。

其次,项目规划的实施也会对区域规划产生影响。

一个项目的实施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需要与区域规划相协调,以确保项目与整个区域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四、项目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1 促进经济发展项目规划的实施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例如,在一个城市规划中,规划了一个大型商业中心的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吸引大量的商业企业入驻,带动周边地区的商业活动,提高就业率和人均收入水平,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4.2 改善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还包括对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改善区域的交通状况、水电供应等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一个城市规划中规划了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居民出行的便利性。

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与规划知识点

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与规划知识点

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与规划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区域发展与规划。

区域发展与规划涉及到对不同地区的特性、发展趋势和规划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与规划知识点。

一、区域发展的概念与特征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根据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条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区域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空间特征:区域发展是基于具体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2. 综合性:区域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3. 动态性:区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区的发展状况和重点会发生变化。

二、区域规划的目标与内容区域规划是指根据特定地域的需求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和政策,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包括城市建设、农田利用和生态保护等。

2. 产业结构规划:确定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调整方向,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3. 城市规划:制定城市的发展规划,包括城市建设、交通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4. 社会发展规划:关注人口增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问题,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区域发展与规划的影响因素区域发展与规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列举几个主要因素:1. 自然环境因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经济条件:经济基础设施、资本投资、技术创新等经济因素影响着地区的发展。

3. 社会因素:人口结构、教育水平、文化习俗等社会因素对地区的发展和规划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政策与规划:国家政策和地方规划对区域发展和规划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地理知识对于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至关重要。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区域发展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差异。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区域发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区域发展概述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与变化。

它可以是国家对一定区域的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某一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区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理环境、资源条件、人口因素和政府政策等。

二、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对区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山岭地区由于地势陡峭,交通不便,往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2. 资源条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某些区域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如石油、煤炭等,所以发展较快。

3. 人口因素:人口数量和结构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

人口多的地区往往市场规模大,人口结构合理的地区则劳动力市场比较充足。

4. 政府政策: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也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就是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少区域差距。

三、区域发展的类型1. 经济区域发展:经济区域发展是指某一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状况。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地区经济发达,有的地区则相对落后。

2. 社会区域发展:社会区域发展是指某一地区在社会方面的发展状况。

例如,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福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进步程度。

3. 环境区域发展:环境区域发展是指某一地区在环境方面的改变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四、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1. 中国东部地区发展: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产业结构比较完备。

这主要得益于东部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势,交通便捷,资源丰富,还有较高的人口密集度和市场规模。

区域发展知识点

区域发展知识点

区域发展知识点
区域发展是指在特定地理范围内,通过政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合理规划和管理,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区域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区域发展的概念:区域发展是指通过整合和协调地域内的资源和要素,促进地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均衡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 区域发展的目标:区域发展的目标通常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等。

不同地区的发展目标可能会有所不同。

3. 区域发展的策略:为了实现区域发展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

这些策略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

不同地区的策略可能会根据其资源禀赋和特点有所差异。

4. 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区域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口结构、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为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5. 区域发展的实践经验:各地区的区域发展实践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例如,一些地方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交通网络等方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启示。

6. 区域发展的挑战:区域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经济结构调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

了解这些挑战,可以帮助地区制定相应的对策,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区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领域的政策与实践。

了解区域发展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推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

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

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

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划也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而在城市规划中,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也变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原则,因为它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从而实现最优化的城市规划结果。

二、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的概念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地分析区域的优缺点,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发展战略,以最大化地发挥地域优势,最小化地消除发展的不足。

它是针对中国各地的地理、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特点而制定的,有利于推动城市化、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

三、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的重要性1.有利于增加地方就业机会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当地的经济优势,从而扭转当地经济发展不足的局面,增加地方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繁荣。

2.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城市的内外部环境和政策规划,推进城市化发展。

3.有利于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能够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加强城乡联系,实现城乡结合部、城市边缘区域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四、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更好地发挥城市发展的优势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城市发展的优势,比如根据城市历史文化、架构建筑与空间规则,调整城市结构,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补充。

2.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比如通过开发新型经济产业和绿色环保技术,优化能源消耗和生态建设,实现城市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3.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比如因地制宜地制定服务业优惠政策,推进工业企业与科技设计公司的合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五、结论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是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原则,通过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城市的内外部环境和政策规划,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达到优化城市规划的效果。

区域发展战略知识点

区域发展战略知识点

区域发展战略知识点一、区域发展战略概述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在国家、地区、城市等范围内,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政策和措施。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区域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发展战略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通过产业的布局、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措施,可以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吸引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的发展。

2.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区域发展战略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减少发展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3. 保护环境和资源: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发展战略可以通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三、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1. 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是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经济发展规划需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投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2. 产业布局调整:根据区域的产业基础和特点,调整产业布局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通过引导和支持优势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3. 城市建设规划:城市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建设规划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建设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等,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 社会事业发展: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关注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通过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和公共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 生态环境保护: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一、区域发展的概念与内涵1. 区域发展的概念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手段,实现不同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均衡和协调,促进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

2. 区域发展的内涵(1)均衡发展。

促进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均衡,增强各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2)协调发展。

促进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和和谐,避免出现发展差距过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可持续发展。

在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城乡一体发展。

促进城乡间交通、信息、资源、产业等方面的互通互补,实现城乡融合和互利共赢。

二、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各地区发展的基础,对区域内外的交通、贸易、人口迁移等都有影响。

2. 自然资源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影响了地区间的产业分布和发展方向。

3. 政策环境政府发布的政策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比如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

4. 人口因素人口规模、素质、结构等都会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5. 历史文化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地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文化产业、旅游业等。

6.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方向。

7.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不同地区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包括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8. 社会文化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传统也会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比如教育、宗教、价值观念等。

三、区域发展的战略1.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1)明确发展目标。

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

(2)整合资源。

合理布局地区间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布局规划。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规划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

(4)政策扶持。

出台相应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保障人才和市场等。

区域发展规划知识点

区域发展规划知识点

区域发展规划第一章区域发展规划概述第一节几个主要概念一、区域(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特征和范围的地理空间综合体。

特征:是一个区域得以确立的依据。

范围:是一个区域相对封闭的边界所形成的空间规模。

(二)区域的划分划分的目的:对不同区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划分的原则:区内一致性区间差异性划分的方式: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指标和辨别的方式来进行划分。

(三)区域的类型地理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本学科即“区域发展规划”中所说的区域,主要是行政区域。

因为规划的主体是区域的管理者,即政府。

政府的行政权力所管辖的空间范围就是行政区域。

二、区域发展(一)发展是指事物从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

(二)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其组织形式不断优化、活动内容不断扩展、活动效率不断提升、社会系统不断完善、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过程。

(三)现代的区域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是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全局出发全面综合地考虑区域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以政府资源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协调区域关系并促进各种类型区域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动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区域发展的本质区域发展不仅仅是区域经济产出量的增加,更是指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既有经济规模的扩大,又有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还要有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升、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等多方面的要求。

三、规划(一)概念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

(二)规划的特点规划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时间性、指导性、强制性等基本特点。

综合性:系统性:时间性:指导性:强制性:(三)规划的本质规划是区域管理者即政府对区域内经济社会事务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区域发展是指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

区域规划则是对一个地区未来发展方向和布局的规划。

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一、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一个地区实现整体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提升地区综合实力和促进各行业良性互动的过程。

区域发展需要全面考虑该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要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各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提高产业的集群效应和协同效应。

同时,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区域发展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水平,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对一个地区未来发展方向和布局进行的规划。

通过区域规划,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在制定区域规划时,需要考虑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社会需求等多重因素。

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农田、工业、居住等用地的合理划分和布局。

其次,要考虑交通、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以满足人们的出行和生产需求。

此外,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还需要考虑城市化和乡村振兴的规划。

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和人口的分布,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是相互作用的。

区域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区域规划进行引导和规范,而区域规划也需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区域规划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方向和路径,通过对各区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合理安排各地区的功能和发展重点。

同时,区域规划还可以协调各地区的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会对区域规划进行调整。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需求的变化,原有的规划可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世界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世界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世界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区域发展是指在一个特定地理范围内,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

在全球化时代,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发展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区域发展,并采取了相应的区域规划措施。

本文将探讨世界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的相关问题。

一、区域发展的背景在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的发展已经不再只局限于本国境内,而是与周边地区和全球各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高效发展,各个国家都开始注重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

各个国家都希望通过城市的发展来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例如,中国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都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崛起的经济重心。

其次,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分布不均,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

为了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区域发展。

例如,欧洲的北部地区主要依靠工业发展,而南部地区则以旅游和农业为主导。

最后,全球范围内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具有差异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各个国家都开始实施区域发展策略。

例如,东南亚地区的国家积极发展制造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市场需求。

二、区域规划的意义和内容为了促进区域发展,各个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区域规划措施。

区域规划是指制定和实施关于特定地理范围内的空间布局、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的规划。

区域规划的意义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区域规划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合理规划不同地区的发展重点和产业结构,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区域规划,可以避免资源集中在某个地区,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其次,区域规划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合理规划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可以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例如,通过区域规划,可以明确不同地区的产业布局,促进各个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中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中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随着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资源配置、环境保护和社会平衡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区域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区域规划的重要性。

一、中国的区域发展现状中国的区域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距和城乡差距。

东部沿海地区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基础薄弱。

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发展迅速,但农村地区相对欠发达。

二、中国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1.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发展较好,但是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投资和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2.资源配置不合理。

中国的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大部分资源集中在东部地区,但西部地区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3.环境压力增大。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给中国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资源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三、中国区域发展的未来方向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中国需要加强东西部地区的协作与合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投资和政策的引导,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的交通、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加强,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3.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和支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四、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区域规划是指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和资源条件,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区域发展的过程。

区域规划能够有效引导和协调各个地区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区域规划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
“十大平衡”:土地平衡、劳动力平衡、商品粮平衡、水资源平衡、 矿产
资源平衡、工业原材料平衡、运输平衡、电力平衡、 资金
平衡、建材平衡 平均主义的理念——“一大二公”平均主义,“撒胡椒面”式建设, 投资分散、资源利用低下、与市场脱节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是一种对国民经济计划调节体系中的 重要环节。
新城市主义: 承认城市的增长,实行增长管理(growth management); 建立永久性乡村保护区(带); 建立临时性乡村储备区(带),作为未来发展之用; 明确区域性廊道; 以大型交通枢纽为中心的紧凑开发; 注重就业、居住与生活配套的平衡;
区域规划的新 理念
国外区域规划新理念
3E协调发展理念(经济、环境、公平)
地 方 尺 度
基层区域规划
地(市)域、县(市)域规划
Part3:区域 规划内容的调

区域规划的基 本内容
区域资源条件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对区内主要资源的开发规模和产业结构作出规划,论证主要
资源开发的合理规模和开发年限,选取开发规划方案;结合 资源开发,预测个产业发展前景,确定产业结构; 对规划区内的工业建设进行合理布局; 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用地及其空间布局; 预测规划期内区域城市化发展态势,确定主要城镇的规模等 级、性质和基本空间格局,组织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 统一安排区内能源供应、给排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 布局,及其与城乡居民点的布局配合; 搞好区内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对重要水源地、 居民点与风景旅游区环境的污染,对有价值的景观加以保护
系统工程、灰色控制系统、 AHP法、系统动力学(SD) 模型、多目标决策、GIS、
RS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规划新方法

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

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

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区域规划是指在城市、乡村等特定地理范围内,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各种资源和各类建设活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区域发展则是基于区域规划的指导,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和项目实施,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一、区域规划的意义与目标区域规划对于一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区域规划可以合理配置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的高效发展。

其次,区域规划可以有效控制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防止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

再次,区域规划可以提高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最后,区域规划可以实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构建良好的城乡关系。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区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要素,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

在制定区域规划时,需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区域内的资源分布、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情况,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

二、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与原则区域发展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为实现规划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首先,区域发展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升级。

在区域发展中,应注重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转移,推动高质量的跨区域协同发展。

其次,区域发展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合理引导和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再次,区域发展可以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

通过加强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链融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最后,区域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

三、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区域发展知识点

区域发展知识点

区域发展知识点
区域发展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实施措施,促进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区域发展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实现区域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区域内资源分布、经济结构、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发展重点,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2.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内容,包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投资和消费等。

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可以通过引导外来投资、培育本地产业等方式实现,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提高技术水平等手段推动。

3. 区域社会发展:区域社会发展包括提升教育水平、改善医疗条件、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这些因素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4. 区域文化发展:区域文化发展是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促进区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5. 区域合作与交流:区域合作与交流是实现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与其他区域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经济互利共赢等效果,推动区域发展。

总之,区域发展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点,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区域发展。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与环境规划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与环境规划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与环境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自然和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环境规划和区域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任务。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在环境规划和区域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区域发展和环境规划两个方面探讨高中地理如何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区域内的生产、投资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过程。

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了解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 区域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现代区域发展的趋势区域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开发阶段、成熟阶段和后成熟阶段。

其中,开发阶段主要是指通过资源开发和生产、消费方式等方面发展经济的过程;成熟阶段主要是指在已经拥有一定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新的技术和理念等方面推动区域经济再次提升;后成熟阶段则是在成熟阶段的基础上,通过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实力。

现代区域发展的趋势包括城市化、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等。

城市化主要是指城市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和人口趋向聚集;经济转型则是指在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持下,区域经济从传统的自然资源依赖型转向科技、信息、知识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保护。

2. 区域间的比较与联系区域间的比较和联系是指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相关性。

比较主要是指以同一指标来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需要注意使用的指标是否准确;联系则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需要关注地域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3. 区域发展的政策与与环境的关系区域发展政策是指政府组织和推动的各种指导、促进、限制和引导等措施,着力于促进区域发展。

而环境则会受到这些政策的影响,所以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需要考虑保护环境的方面。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知识点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知识点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知识点第⼀章绪论第⼀节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上占有⼀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地区和区域的区别:地区是特指,如华东地区;区域是泛指。

2.区域的划分:(1)均质区域:区域内部间特性的⼀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他区域。

(2)结节区:由区域内的核⼼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3.区域的本质特性: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第⼆节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1.区域发展的概念:在⼀定时空范围内所进⾏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的⼀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区域发展的新趋势:(1)分⼯全球化(2)区域间竞争和合作并⾏不悖(3)可持续发展成为主体3.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更新的区域资源观念(有形的物质资源、⽆形的信息资源)(2)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3)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4)确⽴全⾯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第三节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分析的概念: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然及⼈⽂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条件)(2)区域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向及策略研究第⼆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第⼀节⾃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然资源的概念:⾃然资源是指存在于⾃然界、能被⼈类利⽤并能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然条件。

2.⾃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因此⽽获得绝对地租)、区域性(因此⽽获得级差地租)、整体性、多⽤途性、社会性;绝对地租:⽆论租种任何⼟地都绝对必须缴纳的地租。

绝对地租产⽣的原因是⼟地的所有权。

级差地租:就是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质量上有差别的⼟地,⽽交纳的有等差别的地租。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地质量优劣的差别。

3.⾃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然资源数量多寡影响区域⽣产发展的规模⼤⼩(2)⾃然资源质量及开发利⽤条件影响区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3)⾃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4.⾃然资源的评价⽅法(1)A.⾃然资源质的评价:考察⾃然资源的可利⽤价值和对⼀定⽣产部门的适合程度(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需求上的迫切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地区和区域的区别:地区是特指,如华东地区;区域是泛指。

2.区域的划分:(1)均质区域:区域内部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他区域。

(2)结节区: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3.区域的本质特性: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第二节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1.区域发展的概念: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区域发展的新趋势:(1)分工全球化(2)区域间竞争和合作并行不悖(3)可持续发展成为主体3.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更新的区域资源观念(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的信息资源)(2)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3)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4)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第三节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分析的概念: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条件)(2)区域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第一节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2.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因此而获得绝对地租)、区域性(因此而获得级差地租)、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绝对地租:无论租种任何土地都绝对必须缴纳的地租。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所有权。

级差地租:就是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质量上有差别的土地,而交纳的有等差别的地租。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质量优劣的差别。

3.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2)自然资源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4.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1)A.自然资源质的评价: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需求上的迫切性)。

B.自然资源的质量构成因素:不同的自然资源,其构成质量的因素不同。

(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和其对经济发展与布局的保证程度,常采用绝对和相对指标A.区域内各类资源的绝对数量B.对已开发利用的资源,研究其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C..分析自然资源的相对量D.分析比较区域内主要几类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了解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保证程度(3)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A.明确该资源被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效率B.明确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抓住主要资源或主要矛盾进行分析C.明确对地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搞清主导资源与辅助资源,优势资源与限制资源,分析自然资源组合对一定产业部门结构的适合或保证程度(4)自然资源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以及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前提煤炭资源、水利资源、荒地资源、森林资源(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效应评价(正效应、负效应)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第二节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1.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1)作为生产者A.人口数量: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B.人口素质: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C.人口迁移与分布:资源的开发,生产的发展总是从人口分布稠密的中心区域向外围区域不断扩展的,历史上新的资源的开发,疆土的扩展总是与人口的迁移和人口分布的变化同步进行的。

(2)作为消费者A.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

B.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C.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2.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1)区域人口结构:A.性别构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B.年龄构成特征C.职业构成D.民族构成(2)人口增长分析A.人口的自然增长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即人口再生产是一般区域人口增长的主要形式。

出生率:一个区域一年中新生婴儿数与总人口数的比率死亡率:一个区域一年中死亡人数同总人口数的比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B.人口的机械增长分析:区域人口的机械增长是指区域人口的净迁入。

(机械增长率为负,说明区域人口为净迁出,为正则说明为净迁入。

a.机械增长率的影响因素:经济原因(最主要的)和城市化。

b.人口迁移的作用Ⅰ.直接后果:对迁入和迁出区域人口数量,性别,年龄构成,文化构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Ⅱ.间接社会经济后果:迁出地区人口压力减轻,获得移民汇款收入,但劳动力减少;对迁入地区,人口和劳动力增加,担忧可能带来其他社会问题。

3.人口素质分析(身体素质、技术素质、思想素质)4.劳动力的质和量劳动人口:从量上看,在总人口中,只有一部分人具备从事社会劳动的能力,这部分人才可能称为劳动力人口。

劳动力适龄人口:劳动力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的年龄结构有关,通常按参加劳动人口的年龄情况,对人口的劳动年龄进行划分,将劳动年龄上下限之间的人口称为劳动适龄人口。

劳动力资源率:劳动力人口总量占区域总人口比重的相对数量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实际使用的劳动力资源人数占区域劳动力资源人口总数的相对数量第四章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第一节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1.技术进步的概念:技术进步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神话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2.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技术进步与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A. 扩大了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B. 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2)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A. 新产品层出不穷B. 新技术的涌现是原有产品的功能和效用不断引申与裂变,独立而成为新的产业部门(3)技术进步与区域劳动就业单位产品上劳动投入的节约与社会总体上劳动就业的增加同时并举第五章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第一节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1.单一指标(1)总量指标A.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应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B.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应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收到的实际原始收入总和价值。

C.绿色GDP(GDP核算的缺陷和负效应业已暴露无遗)(2)平均指标(3)相对指标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总产值/资本资料工业总产值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消费支出*100%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1:库兹涅茨理论(1)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不断下降(2)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上升,劳动力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3)服务部门国民收入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劳动力比重上升;2: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美国经济学家)(1)传统社会阶段:农业(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食品,饮料,烟草,水泥(3)起飞阶段:非耐用消费品生产部门(纺织)和铁路运输:A.较高的积累比例B.建立起飞的主导部门C.制度上的改革。

(4)向成熟推进阶段:重化工和制造业(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耐用消费品工业(汽车)(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服务业部门(文教,卫生)3: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传统社会时期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社会阶段、现代化社会阶段4:霍夫曼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第一阶段:霍夫曼比例5 ±1;第二阶段:霍夫曼比例2.5 ±1;第三阶段:霍夫曼比例 1 ±0.5;第四阶段:霍夫曼比例<1第六章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第一节区域优势1.区域发展优势的概念: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它们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

(有利条件≠区域发展优势)。

2.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1)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一致(2)通过对区域内全部生产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第二节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1.劳动地域分工:是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

2.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绝对利益原则;大卫.李嘉图得比较成本说:比较利益原则;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与主导产业分析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1.产业的划分(1)三次产业的划分A.第一产业:直接区自娱自然界的部门:广义的农业B.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在加工的部门,广义的工业C.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广义的服务业(2)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A.主导产业:区域经济的根本优势B.辅助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并服务,配套于主导产业的部门C.基础性产业: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产供应,方便居民生活而建设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3)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2.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1)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社会消费、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原有产业基础与生产传统、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2)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配弟-克拉克定理: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进一步转向第三产业,这种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力是产业之间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的相对收入差异。

(3)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A.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B.区域主导专业化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C.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和周期D.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第二节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和产业结构优化1.主导产业的概念(1)主导产业的定义: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2)主导产业的特征A.较强的创新能力;B.持续的部门增长率;C.很强的关联效应;D.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E.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在不同阶段不断转换.(3)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A.引导、带动国家和区域全部经济发展的产业B.随着国内外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和市场变动而有不同的发展阶段;C.具有当时阶段最高的技术装备,在开发产品、开辟市场方面走在最前头D.一般领先增长2.主导产业的判断标准(1)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对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区域就业的作用、增加价值、出口潜力、环境影响(2)竞争能力技术先进程度/ 产品质量水平、劳动生产率/ 市场占有率、利税效果3.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1)区域比较优势基准(2).产业关联基准(3)筱原两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4.主导产业带动影响分析:回顾影响、前瞻影响、旁侧影响(乘数理论)5.产业结构的先进性(1)站在时代发展最前列的兴旺部门-主体部分(2)在第二线后备部门-面向未来的创新产业部门(3)因老化而退下来的,正在接受改造已取得新生或正在创造条件准备向低梯度区域转移的衰退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