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语言赏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完整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1)木棉花开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

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

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 ,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

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

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

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

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 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

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

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附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附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附答案)第一篇: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附答案)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知识导学】哲理散文是通过对社会、人生、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哲理的散文。

那么,我们如何阅读和鉴赏哲理散文呢?一、整体阅读,明确主旨哲理散文往往通过一两件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深刻的哲理。

阅读时,应先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阐述人生哲理?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旨。

哲理散文一般采用卒章显志的结构方式,所以,如果我们认真研读文章的结尾部分,大多能明确文章的主旨。

二、理清思路,把握结构一般来说,散文总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哲理散文也不例外。

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错,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

找准文章线索的办法是抓文章的关键词句。

作者写作时,往往会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段落中安排一些起统摄、提挈、凸现作用的词语或句子。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准文章的线索,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鉴赏技巧,品悟效果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自己的阅读品位。

所以,阅读哲理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2.结构安排: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

4.表达方式: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肖像、心理、语言、动作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和议论等。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4 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4 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4 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记叙文材料来自散文和小说,其中散文占了一大半。

从选材看,内容广泛,涉及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文本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亲情友情、人与社会、自然风景等,注重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引导学生对生存、生活、人文的关怀和思考。

从题型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百分之七十是主观题,选择题占比不多、填空题更少。

开放性试题增多,赋分相对较高。

2024年的散文命题,除了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外,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题型,如赏析题、微写作等。

从命题角度看,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写法揣摩、感悟体验为考查着力点,考查考生对文章的主旨、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全方位理解。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在5个左右,赋分15-20分,个别地方甚至更高。

考点一、散文的标题【设题形式】1.如何理解标题的深刻含义?2.赏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3.给文章拟个合适的标题。

4.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替换?为什么?【答题要点】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3)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1)内容上: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或性格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2)结构上:贯穿全文线索。

(3)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4)主旨上:点明文章的主题;寄托……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5)情感上: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6)手法上: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7)效果上: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营造氛围,富有诗情画意等。

3. 拟写标题的方法(1)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拟写;(2)抓住文章的核心事物拟写;(3)抓住文章的核心事件拟写;(4)抓住作者的情感拟写;(5)抓住文章的线索拟写;(6)抓住作品反复出现的内容拟写。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语言赏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语言赏析

基本题型2:品评修辞手法。
课文回望:
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下面句子。 (3分)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仓,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一个忍 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紫藤萝瀑 布》)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 写紫藤萝花开时的状态,(1分)表现了它的生机 勃勃和美好可爱,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分)
“战法”小结
1、赏析语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 ②句式——骈散结合、长短相间,特殊句式等。 ③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④词语——色彩词、动作词、形容词、叠音词等。 2、以“改、删、换”的形式来提问时,答题时 不要忽视“前加”和“后缀”。(判断的结论)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真题再现: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
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 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
——09年安徽中考题《枫叶礼赞》
答题思路: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解题方法:
形式 + 内容 + 作用(效果)
形式包括词语的特色、句子的修辞、句式运用、
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
内容就是指句子本身的意思和它隐藏的含义; 作用是指这个句子(这段话)对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作用。
基本题型1:揣摩具体词语妙用。
课文回望:
请说说句中划线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2分)
变化题型1:
基本题型2之最新变化
——品析可否增删词句和改换表达。
课文回望: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语言赏析精选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语言赏析精选题(附答案)
散文、小说语言赏析题 答题步骤和技巧
①选择角度(修辞、描写方法、炼字 等); ②简单表述; ③一般作用(修辞、描写本身作用); ④具体作用(结合上下文分析); ⑤表达的情感或品质。
1、《露水早市》
情节:老太太在卖菜之余还硬给了我两个 西红柿;老太太帮我挖来蒲公英却分文不收。
⑦阳光洒下,在地上印上斑驳的树影,几 只小虫子嗡嗡地飞走又飞回来,早市上的摊位 渐渐稀少,这条路正在从拥挤嘈杂变回宽敞, 空气里有静谧安详的味道。那一刻,我一下子 觉得,这个早市,让我留恋的不光是新鲜的瓜 果菜蔬,更有这里浓浓的人情味儿,以前遇到 的缺斤短两、买到的劣质东西在这人情味儿面 前都可以忽略不计。
2、《少年走过的路》 ②月亮升起来了,少年快步走着,惨白的月光
洒在地上,也把少年单薄的身影印在地上,那么渺 小,孤单。村里的孩子考上中学的有三个人,那两 个因为有亲戚在镇上,就住在亲戚家了。只有他, 在镇里无亲无故,只好每天往返。少年来到了芦苇 荡,清风吹过,芦苇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少年的 身上,鸡皮疙瘩一下子起来了,冷汗“嗖”的一下 在后背上钻出来。少年差点害怕地叫出了声。少年 走在芦苇荡的小径上,总觉得后面有人跟着。为了 给自己壮胆,少年大声地唱起歌来。少年唱得声嘶 力竭,想喊出胸腔里的勇敢来。
赏析⑦段中的划线句。(3分)
阳光洒下,在地上印上斑驳的树影,几 只小虫子嗡嗡地飞走又飞回来,早市上的摊 位渐渐稀少,这条路正在从拥挤嘈杂变回宽 敞,空气里有静谧安详的味道。
本句运用了环境描写(1分), 写出 了早市静谧安详的气氛,烘托了我的因为 老太太的善良和热心而感受了人世温暖美 好的心情(2分)。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 分)
(2)此时少年的委屈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 一个来回二十多里的路,几乎是小跑着,才 跟上父亲的脚步啊。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散文阅读----- 语言赏析(一)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散文阅读----- 语言赏析(一)

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一) 考点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近几年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型特点。

•2、学会从修辞和用词的角度答题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正确答题。

一、链接中考1.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

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2010《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水微波荡漾的动态美和阳光的明媚,突出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请你从用词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盛满”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浓郁,“掠过”一词突出了花香随风飘散的情态,“一次次”则突出了香气之浓,花期之长,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开花的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请你从散文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2012《凝望一棵开花的树》“像盛满香料的杯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浓郁,(1分)“掠过”一词突出了花香随风飘散的情态,“一次次”则突出了香气之浓,花期之长,(1分)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开花的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分)二、学以致用1.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上的课文中精彩语句的品味赏析题。

要求:1.抓住要点,仔细分析,准确表达。

2.独立完成。

3.时间:5分钟。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A句。

(3分)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

3.请从用词的角度对B句作简要分析。

(3分)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

三、教师寄语:•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散文阅读散文是中考语文阅读部分常见的文体之一,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散文阅读的考点和解题技巧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对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考点进行一番梳理。

一、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

而“神不散”则是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

二、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通过叙述具体的事件和人物的活动,反映社会生活。

例如《背影》《藤野先生》等。

2、抒情散文注重抒发作者的情感,通过对景物、事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如《春》《济南的冬天》等。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揭示人生哲理。

三、中考散文阅读的考点1、整体感知要求考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解题技巧:(1)仔细阅读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每段的首句和尾句,这些地方往往能揭示文章的主旨。

(2)梳理文章的线索,如人物、事件、情感等,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2、词句理解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含义的理解。

词语理解技巧:(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分析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结合语境判断其特定含义。

句子理解技巧:(1)从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分析其表达效果和含义。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3、语言赏析要求对散文的语言特色进行赏析,如词语的运用、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赏析技巧:(1)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等。

4、写作手法常见的写作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伏笔、照应、欲扬先抑等。

解题方法:(1)明确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该手法的作用,如突出了……,使文章更有感染力等。

散文阅读句子赏析的二种角度(描写和用词)++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散文阅读句子赏析的二种角度(描写和用词)++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第二讲:初中散文阅读——句子赏析题(二)教学目标:1.巩固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2.掌握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3.学会分析各种词语的表达效果本课精讲:1.人物描写赏析的答题技巧2.各类词语的特点及运用词语的答题思路相关知识点一.描写手法角度1.人物描写外貌(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具体分析:(1)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作用:表现人物...身体、生活或精神状况;塑造人物...的性格或形象;(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身份职业特质);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3)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及表情变化的描写作用:表现人物因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而怎样的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

(4)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揭示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反映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情感;(语言经常和其他描写搭配,一般不单独考)(5)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注意:心理可能是多种)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3.答题技巧判断描写手法→明确人物→表层理解→深层挖掘4.答题格式运用了_______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谁)的_______(内容:样子、情态、心理等),表现了_______(心情、性格、精神、情感等)。

二、词语运用角度1.哪些词语值得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等2.各类词特点(1)动词:准确传神写出事物动态(动作、状态)(2)形容词:生动传神的刻画描写事物的性质或状态(3)副词:强调描写事物的特点(4)拟声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事物特征(5)叠词:形象性、确切性、音乐性片段练习1.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理清脉络抓中心,赏析语言悟感情——中考散文阅读解析

理清脉络抓中心,赏析语言悟感情——中考散文阅读解析
N 0. 1
青春岁月 ・ 学 术版
Y o u t h i f l l Ye a r s ・ A c a d e mi c V e r s i o n
J a n. 20ຫໍສະໝຸດ 3 第 1期 2 01 3 年 1 月

教学研 究 ・
理清脉络抓中心 , 赏析语言悟感情
— —
中考 散 文 阅读 解 析
3 . 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 使 自 己平 时 的运 算 技 能
想。 有 了数 学 思 想 以 后 , 还 要 掌 握 具 体 的方 法 , 比如 : 换元 、 待 定 系 达 到 自动 化 或半 自动化 的熟 练 程 度 经 常 对 知 识 结 构 进 行 梳 理 , 数、 数学归纳法 、 分析法 、 综合法 、 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 中, 形成板 块结构 , 实行 “ 整体集装 ” , 如表格 化 , 使 知 识 结 构 一 目了 常用 的有 : 观察与实验 , 联想与类 比, 比较 与分 类 , 分 析 与 综合 , 归 然 ; 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 , 由一 例 到 一 类 , 由一类到多类 , 由 多类 纳与演绎 , 一般与特殊 , 有限与无限 , 抽 象 与概 括 等 。
特之处就在 于 : 能 够 让 我 们 通 过 一个 十分 精 粹 、 亲切的形式 , 读 到 索 , 讲述 了一个动人 的故事 。请依据提示 , 在方框 中补全①~ 殴
作 者 对 于 人 生 或 自然 的感 悟 。 所以 , 近年来 , 散 文 阅 读一 直是 中考 的 主 要 情 节 。 语 文 阅读 考 查 的重 点 。 综观 2 0 l 2年 全 国各 地 中考 语 文 试 题 . 选取 = = 塞 : : 望 些 竺H 散 文 作 为 现 代 文 阅读 材 料 的考 区 占相 当大 的 比例 。 H H 苎 童 堡 曼 堕 竺H l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 附参考答案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  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常见问法:①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②请问文中画线句好在什么地方?③请问文中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技巧点拨:完成此类题目,可从修辞、写作手法、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动词的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1、修辞手法①比喻,可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②拟人,可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感情(把……写活了,或把……人格话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态”的句式回答。

③夸张,可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讽刺/喜爱之情,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的句式回答。

④排比,可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上去朗朗上口,增强文章语势。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渲染了……的感情/使文章条理分明”的句式回答。

⑤反复,可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 强烈表达了……之情”的句式回答。

⑥对偶,可用“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的内容,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

读上去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的句式回答。

⑦设问,可用“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句式回答。

⑧反问,可用“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为陈述句),强烈表达……之情。

”的句式回答。

⑨反语,可用“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的本义是……,这样写增强了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有力度”的句式回答。

2、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对比、衬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前后呼应、托物寓意、象征、卒章显志、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借古讽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①对比,可用“此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和……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②象征,可用“此句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和……的相似点,通过对……的准确的精细描写,更好地达到了……的目的”的句式回答。

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技巧

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技巧

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技巧当今的教学对散文的考察越来越重视,我们在复习阶段要适当训练散文的解题能力。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技巧,供大家欣赏。

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技巧(一)信息链接抒情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1、结合语境,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

3、理解文章内容。

4、体会作者情感。

5、分析写法特点,赏析文章写作技巧。

6、表达自我感悟和阅读启示。

注意:抒情散文的考点与叙事散文的考点在大的板块上基本一致,但具体的题型上,解答方法却不完全相同,这体现在文体特征上表现出的不同。

基础信息:关于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往往借助具体的景或物,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几类。

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抒情散文不易读懂。

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技巧(二)解题程序抒情散文的阅读步骤:(1)从整体理解文章阅读抒情散文,要辨其类型,分辨文章表层是写景还是状物,深层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还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挖掘作者表达的情感。

(2)抓线索理思路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聚,这一点在抒情散文中表现尤其明显。

因此,读懂抒情散文,首要的就是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从表面看来散乱的材料中弄清作者写了什么,找到内容的共同点,把握文章的表层含义。

(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①从整篇文章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抒情散文往往是借景抒情、措物抒情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这往往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这集中在文章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结尾的抒情议论句可能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也有一些文章用意思含蓄,内涵丰富的句子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这须要细细品味。

现代文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方法

现代文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方法

现代文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方法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揣摩品味、评价文本的语言,继续做好重点词句段的批注圈点,来准确理解文本的主旨内涵,做好语言赏析类的题目,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圈点勾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来品析散文语言,准确理解文本主旨内涵,做好语言赏析类的题目。

一.导入,纵观中考试题2011年江西中考《方寸田园》20.琦君的散文语文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

试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其特色。

(4分)(1)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

(2)山水使人明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

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共享。

(2010江西)《黄蜂筑巢》19.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4分)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

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

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

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2009江西)《闲读梧桐》19.大量运用短句、修辞是这篇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突出特点,试选取其一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2008江西)《年的召唤》16.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

(4分)(1)匆匆的脚步像一支支箭簇,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

(2)一直以来,我都把故乡当作自己的圣母,当作灵魂的佛门。

2007年《看山老爹》16.结合语境,品味语言。

(4分)⑴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

⑵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

二、新授精彩语句的赏析。

如:对《春》中以下句子作简要赏析。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一 考点3 理解、鉴赏散文语言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一 考点3  理解、鉴赏散文语言

创新设问看趋势
教材创新设问 【句子理解】 1.(七下《紫藤萝瀑布》“思考探究”)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 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 句话的理解。(中心句) 【参考答案】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 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 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 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2)柳树,不仅是成都的一大景致,更是深入这座城市的骨髓,浸润着生 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词语的含义及 赏析】 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分)“浸润”的意思是“(液体)渐渐渗入;滋润”,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柳树对成都人生活的影响之深。
1 考向1 词语的含义及赏析 2 考向2 句子的理解及赏析 3 考点针对练3
考向1 词语的含义及赏析
北京、湖南常德等省(区)考查
创新设问看趋势
教材创新设问 【词语含义】 1.(七下《老山界》“思考探究”节选)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的 意思?) 【参考答案】“笨重”一词,表明翻越老山界的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 队伍里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装备等,由此更突出了红军的坚强意志 和英勇精神。
新考法解读 做批注 1.命题角度:从做批注的阅读方法入手,品析描写的作用、分析加点词 语的表达效果。 2.对接2022课标: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 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 情感、主题的理解。 3.2023全国考查情况:浙江台州9题通过批注考查段落内容概括;湖南益 阳19题通过批注考查加点字等。

【帮课堂】《散文二篇》(解析版)

【帮课堂】《散文二篇》(解析版)

散文二篇学习目标 中考导航 1.了解作者作品,明确文章阐述的道理。

2.理清文章思路,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3. 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1.“洗涤”“蔓延”“凋谢”“遏制”“濒临”等是中考易考词语。

2.中考对分析重点词句的作用的考查比较常见。

知识点01 议论性散文概念及特点议论性散文是以说理为主的散文,也被称为“哲理散文”“哲学散文”。

它或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

它以说理为目的,议论是其主干。

它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但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直接议论说理,也不像议论文那样讲究论证方法,强调逻辑推理的严密性,而往往将议论与记叙、描写、抒情结合在一起,以求让读者领悟哲理。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微点拨】把握议论性散文的特点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知识点02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1、作者简介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作家。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2、背景链接《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略有改动。

本文是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理深邃,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有改动。

罗素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主义者。

浅谈中考散文语言赏析题的解答技巧

浅谈中考散文语言赏析题的解答技巧

浅谈中考散文语言赏析题的解答技巧作者:王香发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年第09期随着改革的深入,散文越来越成为命题者青睐的文体,我省每年都要考一篇散文阅读。

2007年《看山老爹》;2008年《年的召唤》;2009年《闲读梧桐》;2010年《黄蜂筑巢》。

而语言赏析题是中考阅读题必有的题型之一,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言感悟、理解、组织等语文能力。

什么是“赏析”?“赏”就是品赏体现描写对象特点的重点字词,“析”就是分析其特点作用。

在考试中,许多学生都不能够做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主要是对这种题型缺少解题思路。

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看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语言赏析题常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表达作用及其含义的理解。

这就要我们熟知各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才能答好此类题目。

那么我们首先要对语段(语句)判断出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回答出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例201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第19题,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4 分)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

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

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

参考答案:A处:(1)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平静。

(2分)(2)语段抓住秋日阳光鲜明美丽的特点,写出了黄蜂临死前环境的优美(2分),突出了黄蜂的优雅与凄美(2分)。

B处: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蜂身上黄黑相间的色彩比作套色版画(2分)纯金之黄与无月之黑融合在一起,色彩鲜明,突出了黄蜂外形之美(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题原则
•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把握文章 主旨的基础上赏析语言。
实战演练
• 洁净之莲
赏析句子,品味其特色。(6分)
• 1、红莲穿破碧波,擎着炽烈的火焰,逼出明丽的色调。 • 2、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着四周的
露水的月光,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 • 3、那水的绿哟,绿得蓬勃,绿得纯正,绿得深湛,绿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怯生生”一 词 赋予莲以人的感情(1分),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莲花 初绽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1分)。
答题步骤: ①抓角度(词语、修辞、句式、其他) ②扣内容(事物特征、人物品质等) ③析作用(表达效果、情感、品质等) 推荐答题模式: 词语角度:运用了 词,(解词), ____地写出了 内容 , 作用 。 修辞角度:运用了 修辞手法, 解说 , ___地写出了 内容 , 作 用。 句式角度:运用了 句式, 解说 , ____地写出了 内容 , 作用 。 其它角度
(1)词语角度: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 叠词、拟声词等。 (2)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 复、对偶等。 (3)其它角度: ①特殊句式:长短句、整散句、变式句、反问句、排比句、双 重否定句等。 ②语言风格:朴实自然类、生动优美类、意蕴深刻类 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④描写角度:正面、侧面、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 ⑤表现手法:象征、讽刺、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等。
推荐答题模式: 词语角度:运用了 词,(解词), ____地写出了 内容 , 作用 。 修辞角度:运用了 修辞手法, 解说 , ___地写出了 内容 , 作 用。 句式角度:运用了 句式, 解说 , ____地写出了 内容 , 作用 。 其它角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着四周 的露水的月光,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
• 赏析2:这句话运用了句式整齐的对偶句,简洁有 力,富有音韵美(1分),写出了莲的精魂对灵魂 的启发和荡涤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莲的洁净和慧 心的赞美(1分)。
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 答题步骤: • ①抓角度(词语、修辞、句式、其他) • ②扣内容(事物特征、人物品质等) • ③析作用(表达效果、情感、品质等) • 推荐答题模式: • 词语角度:运用了 词,(解词), ____地写出了 内容 ,
例句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词语角度:这句话 运用“偷偷地”和“钻”这两个富有表现力的 准确、具体、生动地 写词出语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 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惊喜的感觉。 修辞角度:这句话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和“钻” 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将地 写出了初春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 表达了 作者对春天的浓浓情意。
•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盛开之莲比作美丽音符(1分),生动形象地展示 了莲破泥而出的姿态,表现出莲勇于超脱黑暗、 摆脱烦恼的慧心(1分)。
• (赏3)析它1似:晨钟这暮句鼓,话击运出清用风了竹韵比;喻它似、圣对洁偶之水的,手涤净法尘,间的将污莲浊。的 精魂比作晨钟暮鼓和圣洁之水(1分),生动形象 地表现了莲的精魂对灵魂的启发和荡涤作用,表 达了作者对莲的洁净和慧心的赞美(1分)。
• 修辞角度: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偷偷地”和“钻”将小 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初春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对春天的浓浓情意。
• 句式角度:这句话将“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形容词放在句末,突 出小草嫩、绿的特点,起强调作用 ;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 动活泼,富有生气。
赏析角度
涤净尘间的污浊。
(1)绿锦缎似的水面之上,洁净的莲亭亭如盖。
•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水比作锦缎, 把莲比作大伞(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的碧 绿和莲绽放时的优美姿态,表达了作者对莲的由 衷喜爱(1分)。
(2)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 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泥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 符。
句式角度:运用了 句式, 解说 , ____地写出了 内容 , 作用 。
其它角度
赏析以下语句,说说其表达效果。(6分)
• (1)绿锦缎似的水面之上,洁净的莲亭亭如盖。 • (2)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破浓浓
的黑夜,从污泥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 • (3)它似晨钟暮鼓,击出清风竹韵;他似圣洁之水,
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中考散文语言的考查要求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 中的意义和作用。 (2)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 要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例句赏析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词语角度:这句话运用“偷偷地”和“钻”这两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准确、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 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惊喜的感觉。
3、那水的绿哟,绿得蓬勃,绿得纯正,绿得深湛, 绿得温柔,绿得恬雅,绿得醉人。
• 赏析:这句话运用排比句式,使句式整齐,增强了 语言气势(1分),突出了绿水的特点,表达了作 者由衷的喜爱和赞叹(1分)。
答题步骤: ①抓角度(词语、修辞、句式、其他) ②扣内容(事物特征、人物品质等) ③析作用(表达效果、情感、品质等) 推荐答题模式: 词语角度:运用了 词,(解词), ____地写出了 内容 , 作用 。 修辞角度:运用了 修辞手法, 解说 , ___地写出了 内容 , 作 用。
句式角度:这句话 将“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形容词放在句 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末,,起强调作用 ;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
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推荐答题模式:
词语答角题度步:骤运:用了 词,(解词), ____地写出了 内容 , 作用 。 修辞①角抓度角:度运(用了词语修、辞修手法辞,、解句说式,、_其__它地)写出了 内容 , 作用 。 句其式 它②③角角扣析度度内作(:容用略运)用((了事表物达句特效式征果,、、解人情说物感,品、_质品__等质_地)等写)出了 内容 , 作用 。
作用 。 • 修辞角度:运用了 修辞手法, 解说 , ___地写出了 内
容 , 作用 。 • 句式角度:运用了 句式, 解说 , ____地写出了 内容 ,
作用 。 • 其它角度
得温柔,绿得恬雅,绿得醉人。
1、红莲穿破碧波,擎着炽烈的火焰,逼出明丽的色调。
• 赏析: 这句话运用“穿破、擎着、逼出”等一系列动词(1分) ,
准确生动地描写了红莲明丽奔放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1分)。
答题步骤: ①抓角度(词语、修辞、句式、其他) ②扣内容(事物特征、人物品质等) ③析作用(表达效果、情感、品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