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1
【直接打印】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第五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分布和发展一、农业的分布1.2.3.分布:(1)东西差异:以(24.东部地区(1(2(3(45.西部地区(1(2(3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1(2等。
全面考虑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牲畜种类养殖,才能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3.4.第二节工业的分布和发展一、工业的根本概念1.工业的定义:生活资料的过程。
2.工业的地位: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工业的分布1.2.传统工业分布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定义:开发和技术服务的产业。
2.3.4.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铁道运输和铁路干线的分布(1(2 (3 (4(5(6)分布:二、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1.2.3.航空是最快捷的运输方式,但受天气和机场条件限制。
4.目前各油田、石油化工企业和港口都有管道连通。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2.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第六章中国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第一节地方文化特色一、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1.民居2.服饰(1)服饰成为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重要的文化标志。
(2)分类及特点3.饮食(1(2(3二、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1.民居影响因素(1(2)地形:在山区盖房时,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如贵州和湘西的吊脚楼。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如北京的四合院。
(32.相互联系第二节 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名山秀水、奇峰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森林景观等。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园林艺术、著名工程和建筑群、革命纪念地、民族风情、风味佳肴和购物娱乐等。
我国众多旅游资源中,有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发展有潜在的推动的作用。
能充分体现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都有一定第七章 地域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综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和文化特色等不同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地--淮河一线。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矿产资源)2.淡水资源:存在形式:江河、淡水湖泊、积雪、冰川、地下水。
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3.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不平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1)最严重地区:华北——地多谁少,人口城市密集,需水量大(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南水北调:将长江水调往华北、西北。
(目标)P7图E(1)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至天津和北京。
(可调水量最大)(2)中线: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自流供水至北京和天津(3)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至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水质最好)节水措施:农业用水:喷灌,滴灌,工业用水:循环使用,污水达标排放,生活用水:一水多用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比重最大)、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五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一、水资源与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2.淡水资源:存在形式:江河、淡水湖泊、积雪、冰川、地下水。
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3.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不平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二、中国的土地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陆地区)。
●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后备耕地资源缺乏而且总要分布在、等边远省区。
●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400等降水量线:●东南部:种植业区:南方——水田——水稻北方——旱地——棉花、小麦●西北部:草地——畜牧业●森林分布: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三、工业: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矿产资源与工业:●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和)作用:工业的“粮食”●石油: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作用: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工业的“血液”●铁矿:分布:分布广泛,以、、储量最大作用: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特点:贫矿多,富矿少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马、。
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主要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
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主要考点复习提纲第四章地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r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自然资源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分类定义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育非可再生资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珍惜和节约使用。
然资源。
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使用环保购物袋。
不喟桌夕周管卡二、水资源1.概念: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2.组成: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
3.来源:大气降水4.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l.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时空分布特点南丰北缺,东多西少(或从东地区分布不均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第1页共19页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1时间分配不均1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I兴建水库(如三峡、小浪底)2.我国缺水砐严重的的是华北和西北地区。
3.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属千温带季风气候。
春季降水量较少,蒸发矗大,所以春旱特别严重。
社会经济原因: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生产生活衙水量大。
4.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及各方案优缺点。
(P77-78内容及图3.16)方案优点缺点西线输水线路最短。
地形复杂,起伏大,工程难度大。
中线@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
@水CD需要挖输水渠道,工程域大。
源地水质好。
@可调水品小东线O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CD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耗能大,小,工期短。
@可调水量大。
运营费高。
@水质较差。
4.缓解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5.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措施(1)农业节水:G)改变灌溉方式:改漫灌、自流灌溉为喷灌、滴灌。
Q)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节水的作物。
§)减少衣药、化肥的使用--减少污染(2)工业节水:G)工业用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1)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一、水资源与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2.淡水资源:存在形式:江河、淡水湖泊、积雪、冰川、地下水。
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3.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不平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二、中国的土地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后备耕地资源缺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400等降水量线:●东南部:种植业区:南方——水田——水稻北方——旱地——棉花、小麦●西北部:草地——畜牧业●森林分布: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三、工业: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矿产资源与工业:●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作用:工业的“粮食”●石油: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作用: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工业的“血液”●铁矿:分布:分布广泛,以河北、辽宁、四川储量最大作用: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特点:贫矿多,富矿少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2020年整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1.pdf
学海无涯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产业部门:电子信息类、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等
4、分布特点:大分散,小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附近。
第四节 交通运输
一、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
? 我国现在和将来的主要运输方式。
? 我国铁路干线可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即五纵三横:五纵,京广线、
铁路
最大 居中 居中 居中
公路
居中 居中 居中 最好
水路
最大 最小 最慢 最差
航空
最小 最高 最快 居中
三、 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 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管道) 2、 铁路 分布格局:纵贯南北、横穿东西。 3、 公路 发展比较快,成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高速公路, 在省际交通运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复习提纲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和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少一些)两大类。
2、我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世界环境日:6月5日地球日:4月22日3、地球上水量的%为咸水,淡水只占%.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由于人口多,人均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①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5、解决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状况,首先要合理利用和fi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跨流域调水(最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修建水库(最大工程:长江三峡)。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6、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②山地多,平地少③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且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7、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常见的: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
9、在我国东南部,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10、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东南林区)11、我国上地利用的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上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工业12、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我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最多。
13、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14、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以河北、辽宁、四川三省最多。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1
第一课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人类直接从()获得,用于()和()的物质和能量,叫做()。
它主要包括()()()()()和海洋资源。
2.有的自然资源能够(),利用后还能够循环再生,也许不断(),这些自然资源称为()。
比方()()()等。
3.我们平时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它是由()及()中的水,顶峰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一部分浸透地下,形成()。
5.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的() .6.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主要受()的影响,表现出()分配不均匀,()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7.在时间上,我国()季节降水丰沛,()季节水量减少。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8.在空间上,水资源的分布从()向()递减,整体表现(),()的状态。
要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你的状况,人们推行了()。
9.近来几年来水资源又出现了()和()现象。
要解决水资源紧张的状况,第一要()和()用水。
10.我国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和()。
第二节土地资源及农业1.土地是人类()和()的主要场所,是一种重要的()。
2.林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在(),大部分草地和难以利用土地如荒漠,石山,高寒荒漠等集中分布在()地区。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①总量(),人均()。
②()多,()少。
③农耕历史悠久,()不足。
4.在土地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包括()()()和()。
5.我国平时以()年降水量线为界,将全国划分为()部和()部两部分。
在东南部,以()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南方湿热多雨,集中了我国93% 的(),主要种植()等作物。
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是()的主要分布区,主要种植(),()等作物。
6.我国的三大林区为()林区,()林区,()林区。
7.西北部的广大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主要的()基地。
8.我国的土地政策是()。
中图版初一(下)地理复习提纲
第4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1课时水资源、土地资源与农业一、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如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水能等。
2、分类:(1)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
如土地、森林、水、水能和生物等。
(2)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更新,也不能再生,如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3、与人类的关系: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生产的物质条件和基础,人类对于可再生资源应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促进更新,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寻找新的替代品等。
(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地球总水量构成:咸水97.5%;淡水2.5%。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⑴水资源短缺⑵时空分布不均。
(3)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位之后。
3、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1)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
例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2)跨流域调水,用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例如:南水北调工程。
(3)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4、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江都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山东和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北达北京。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二、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2)利用类型多种多样,但山地多、平地少。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第五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分布和发展一、农业的分布1.2.3.分布:(1)东西差异:以(24.东部地区(1(2(3(45.西部地区(1(2(3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1(2等。
全面考虑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牲畜种类养殖,才能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3.4.第二节工业的分布和发展一、工业的根本概念1.工业的定义:生活资料的过程。
2.工业的地位: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工业的分布1.2.传统工业分布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定义:开发和技术服务的产业。
2.3.4.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铁道运输和铁路干线的分布(1(2 (3 (4(5(6)分布:二、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1.2.3.航空是最快捷的运输方式,但受天气和机场条件限制。
4.目前各油田、石油化工企业和港口都有管道连通。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2.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第六章中国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第一节地方文化特色一、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1.民居2.服饰(1)服饰成为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重要的文化标志。
(2)分类及特点3.饮食(1(2(3二、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1.民居影响因素(1(2)地形:在山区盖房时,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如贵州和湘西的吊脚楼。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如北京的四合院。
(32.相互联系第二节 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名山秀水、奇峰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森林景观等。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园林艺术、著名工程和建筑群、革命纪念地、民族风情、风味佳肴和购物娱乐等。
我国众多旅游资源中,有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发展有潜在的推动的作用。
能充分体现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都有一定第七章 地域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综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和文化特色等不同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地--淮河一线。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球及其与宇宙的关系1.地球的形状及特点-地球的形状:近乎球形-地球特点:自转、公转、倾斜、地壳构造2.地球的东西南北-地理坐标系3.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天体望远镜的使用-人造卫星的运行二、地球的自转与地球的公转1.地球的自转-反映:日出日落和太阳的高度角变化-影响:昼夜交替、地球自转椭圆(赤道和极圈气候差异)2.地球的公转-时间: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反映: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三、地球的倾斜与四季变化1.地球的倾斜-反映: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地球倾斜与四季的关系-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变化-四季变化的原因四、地球的地理坐标1.地球的经度和纬度-反映:地球表面的点的位置2.通过经纬度确定位置-经度(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全球划分-纬度(纬线):北纬、南纬3.地球上的地方时-反映:地方时和标准时间五、地球的地貌1.地球表层的变化-山、丘、盆地、高原、平原、海岸2.地理标志-地理标志的含义和作用-河流、湖泊、山脉、大洲等六、地理信息系统(GIS)1.GIS的概念和功能-收集、整理、处理、分析地理数据2.GIS的应用领域-地图制图、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七、地球表层的气候1.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反映:温度、降水、气压、风向、湿度2.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北极地带、寒带、温带、副热带、热带气候带-草原气候、雨林气候、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八、地球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农业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2.自然资源的好与坏-持续利用、合理开发和保护九、人类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1.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发展等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反映: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其中,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2.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包括江河、淡水湖泊、积雪、冰川、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不平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可以通过调水工程来解决。
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华北和西北地区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
南水北调将长江水调往华北、西北,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至天津和北京,可调水量最大;中线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自流供水至北京和天津;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至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水质最好。
3.节水措施包括:农业用水采用喷灌、滴灌;工业用水采用循环使用,污水达标排放;生活用水采用一水多用。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比重最大)、沙漠、戈壁等。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五位。
山地多,平地少。
后备耕地资源匮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东部季风区的种植业区南方适宜水田种植水稻,北方适宜旱地种植小麦。
西部非季风区的草地适宜畜牧业。
东部山地的林地分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自然资源:1、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比如阳光、空气、水和生物。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等。
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
(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和永久积雪的形式存在)3、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4、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5、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6、我国水资源总量很大,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表现出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2、分布特点:在时间上,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一样我国河流的径流量夏秋季节大(多),冬春季节小(少)。
3、空间分布不平衡:在空间上,水资源的分布总体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状态。
(南多北少)4、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跨流域调水)。
如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水系的水引入华北和西北地区。
引黄济青,把黄河水引入青岛;引滦入津,把滦河水调到海河水系,供应天津用水。
5、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2、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
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3、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①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五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而且可开垦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业)等。
2、在农业生产中,各地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宜它发展的地区,称为“因地制宜”。
3、东部:种植业区:南方——水田——水稻;北方——旱地——棉花、小麦4、西部:草地——畜牧业;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5、森林分布:东部的山地地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三、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节工业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工业:对自然物质资源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生产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一、矿产资源与工业:1、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最为丰富)作用:被称为“工业的粮食”2、石油: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
主要油田有大庆油田(黑龙江省)、胜利油田(山东省)、塔里木油田(新疆省)。
作用: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被称为“工业的血液”3、西气东输: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4、铁矿:分布:分布广泛,以河北(冀)、辽宁(辽)、四川(川或蜀)储量最大。
作用: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特点:贫矿多,富矿少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1、分布特点: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表现出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2、四大工业基地:从北到南(1)辽中南工业基地(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三大工业地带:(1)东部沿海工业地带(2)长江沿岸工业地带(3)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它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产业部门:电子信息类、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等4、分布特点:大分散,小集中。
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附近。
第四节交通运输一、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铁路:●我国现在和将来的主要运输方式。
●我国铁路干线可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
即五纵三横:五纵,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2)公路和航空:●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乡道。
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二位。
●主要的航空港都是主要公路的枢纽城市。
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一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1、自然环境是由大气、水、动植物、岩石、土壤、太阳光的组成。
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3、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民居及时满足这种需求的建筑。
4、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二、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1、服饰是人们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
服饰成为区别我国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2、服饰主要包括衣、裤、裙、鞋和袜等,也包括头、颈、胸和手等部位佩戴的各种饰物。
3、服饰的基本功能是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美化自身等。
4、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服饰也各具特色。
(1)傣族妇女:窄袖短衣和统裙,乔其纱、丝绸等缝制男子: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肥大的长裤聚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2)藏族传统藏袍,长袖、宽腰、大襟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
由于气温日较差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甚至在同一天内也不一样。
三、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1、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线着各地农作物的种类,从而影响到饮食的材料和做法。
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重火候。
(烹调技法如煮、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种方法。
)②八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浙菜、粤菜、闽菜、湘菜、徽菜。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
(防湿作用)川菜名肴,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等。
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1、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3、地方文化特色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4、到2011年6月,中国已有41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5、泰山是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二、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1、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2、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2、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
3、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二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1、怎样确定旅游目的地?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闲暇时间来确定。
2、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答: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旅行社,甚至亲戚朋友,都是搜集旅游信息和资料的源地。
3、选择旅游路线的基本出发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4、设计旅游线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①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或多边形),尽量避免往返线路的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④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
⑤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5、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必需的东西?答:①必要的衣物。
②地图。
③照相机(有条件的还可以带上摄像机、望远镜、指南针等)。
④足够的钱(信用卡)。
⑤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常用的必备药品。
⑥小小针线包。
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二、四大地理区域1、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的确定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从自然环境分异上看,中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3、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特征的差异,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方面;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饮食、交通运输工具和民居等方面,其中民居最能够直接地体现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第七章:认识区域特征第一节:北京1.北京发展历史: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为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在此建都。
2.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保留着世界上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和园林,荟萃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京味儿”文化。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显存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园林;北京烤鸭;琉璃厂。
)3.地理位置是认识城市自然条件的起点。
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也叫区位)。
4.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纬度位置: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适合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②海陆位置: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③相对位置(区位)交通发达,是东北、西北、南方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在华北的交汇处。
5.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了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6.北京的城市职能:职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