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研究

合集下载

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热裂解特性研究_仲峰泉

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热裂解特性研究_仲峰泉

第一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 CSTAM-2008-00342008年12月 云南丽江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热裂解特性研究仲峰泉, 范学军, 王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LHD,北京 100190)摘要 本文介绍了大庆3号煤油在超临界条件下热裂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通过改进的煤油二级加热系统以及裂解产物收集和分析系统,研究了煤油在温度700-1100K ,压力 3.5-4.5MPa ,以及驻留时间0.6/1/2.5s 时的热裂解吸热特性。

同时实验测量了裂解产物的成分以及裂解混合物的流量随温度、压力、驻留时间的变化。

研究发现:裂解特性,如裂解度、化学热沉、裂解产物成分均随裂解温度、驻留时间显著变化,而受压力的影响不大。

当裂解度大约45%时,裂解反应的化学热沉达到最大值,该值随着驻留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气相产物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和驻留时间的增大,产物中饱和烃的比重增加,因此反应的吸热能力明显减小。

在目前的裂解条件下,可获得的最大化学热沉为0.5MJ/kg ,小于美国JP-7燃料的最大热沉0.7 MJ/kg (裂解度60%)。

关键词 航空煤油,热裂解 ,超临界,化学热沉,驻留时间引 言以吸热型碳氢燃料作为冷却剂的再生冷却技术是高超声速飞行热防护的主要方式之一。

碳氢燃料(煤油)在喷注到燃烧室之前,流经飞行器部件的冷却通道,通过对流换热和吸热反应吸收壁面热流,使壁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吸热升温后的燃料以超临界态或裂解态进入燃烧室燃烧,将吸收的热量回收利用。

随着飞行马赫数提高(M ≥6),燃料的显热()将不足以满足冷却需要,额外的热沉需要从燃料在高温下发生的吸热裂解反应中获得。

T C p Δ有关碳氢燃料热裂解反应的研究在国外开展的较早,如Edwards 等人(1993)针对JP-7航空煤油热裂解产物分析[1],Stewart 等(1998)对正癸烷、十氢化萘等碳氢化合物热裂解反应机理的研究[2]。

吸热型碳氢燃料的自氧化反应研究

吸热型碳氢燃料的自氧化反应研究

吸热型碳氢燃料的自氧化反应研究李丹;方文军;邢燕;郭永胜;林瑞森【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07(023)006【摘要】采用加速热氧化的方法,于100~180℃,测定了2种吸热型碳氢燃料(ZH-100和JP-10)自氧化过程中生成氢过氧化物的浓度,考察了氢过氧化物的浓度随温度、氧化时间的变化.并考察了在100、120和140℃下,Cu对吸热型碳氢燃料自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自氧化反应和氢过氧化物的生成影响很大,温度越高,自氧化反应速率越快,燃料中氢过氧化物的浓度极大值出现越早,但相对数值越小.Cu具有催化自由基链引发反应和催化氧化沉积生成的作用.在氧化后的燃料试样及其胶状沉积物的FT-IR谱图中,明显地观察到了-OH、C=O和C-O等含氧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羰基化合物是吸热型碳氢燃料自氧化反应的主要产物.依据烃类燃料自氧化的自由基反应机理,探讨了实验现象和规律,为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研究及燃料开发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总页数】8页(P36-43)【作者】李丹;方文军;邢燕;郭永胜;林瑞森【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4【相关文献】1.吸热型碳氢燃料中氢过氧化物的抑制 [J], 李丹;方文军;郭永胜;林瑞森2.超临界条件下吸热型碳氢燃料氧化安定性研究 [J], 郭永胜;何龙3.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研究 [J], 余金花;李丹;郭永胜;方文军;林瑞森4.氧清除剂用于增强吸热型碳氢燃料热氧化安定性 [J], 陈冉; 刘洁; 张香文5.吸热型碳氢燃料高温结焦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J], 姬亚军;杨鸿辉;刘朝晖;毕勤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油机油烟炱化学性质研究进展

柴油机油烟炱化学性质研究进展

柴油机油烟炱化学性质研究进展刘琼;武志强;钟锦声【摘要】烟炱是柴油发动机燃料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产物,减少烟炱的生成和危害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综述了烟炱的微观结构、生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实验室和计算机技术模拟烟炱进行研究的进展情况,希望为进一步研究烟炱对润滑油使用性能的影响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发动机的设计和高性能的润滑油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帮助.【期刊名称】《润滑油》【年(卷),期】2017(032)002【总页数】7页(P13-19)【关键词】烟炱;多环芳香烃;炭黑【作者】刘琼;武志强;钟锦声【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6.32为了满足环保及节能要求,大部分重负荷柴油发动机都采用了延迟喷射、颗粒物捕集器和废气循环系统。

这些新技术的采用大大增加了柴油机机油中烟炱的含量。

机油中烟炱的大量存在可造成发动机的磨损,引起润滑油黏度过快增长,较大的烟炱颗粒甚至会造成滤网堵塞,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

而不断升级的柴油机规格,对柴油机油的烟炱分散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API重负荷柴油机油性能规格CF-4、CG-4、CH-4、CI-4和CJ-4中,允许的烟炱含量从2.0%增加到了6%,增加了发动机台架试验Mack T-9、Mack T-10、Mack T-12、Cummins M11等来评价烟炱造成发动机磨损,Mack T-8A、Mack T-8、Mack T-8E、Mack T-11来评价烟炱引起的发动机黏度增长。

由于烟炱的不可避免及严重危害,人们对烟炱展开了大量的研究[1-10]。

其中减少烟炱的生成和危害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深入研究烟炱的结构及生成对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综述了烟炱结构、生成机理及烟炱模拟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希望为进一步研究烟炱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发动机的设计和高性能的润滑油研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帮助。

JP-10燃料燃爆特性及无约束爆炸状态场参数试验研究

JP-10燃料燃爆特性及无约束爆炸状态场参数试验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 ̄8352.2020.03.009JP ̄10燃料燃爆特性及无约束爆炸状态场参数试验研究❋尤祖明①㊀王永旭①㊀张㊀莹②㊀贾晓亮②㊀解立峰①㊀李㊀斌①①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ꎬ210094)②辽宁锦华机电有限公司(辽宁兴城ꎬ125125)[摘㊀要]㊀以云爆武器的液态燃料组分筛选为应用背景ꎬ基于JP ̄10燃料密度高㊁综合性能佳以及成本低等特点ꎬ开展了爆轰管内JP ̄10燃料的燃爆特性试验研究以及外场无约束空间下JP ̄10燃料的分散效果及爆炸状态场研究ꎮ研究发现:在强起爆作用下ꎬJP ̄10燃料爆轰管内的爆炸超压约为0.6MPaꎻ在无约束条件下ꎬJP ̄10燃料抛撒爆炸过程中ꎬ其云雾区内超压峰值要高于同体积的乙醚燃料ꎬ且爆炸温度峰值达到1366.9ħꎬ1000ħ以上高温持续时间是乙醚燃料的2倍ꎬ说明JP ̄10燃料的高热值特性有利于提高云爆武器的热毁伤效果ꎮ[关键词]㊀JP ̄10燃料ꎻ爆轰管ꎻ无约束ꎻ爆炸状态场[分类号]㊀TQ560.7ꎻTJ014ExperimentalStudyonExplosionCharacteristicsandUnconfinedBlastParametersofJP ̄10FuelYOUZuming①ꎬWANGYongxu①ꎬZHANGYing②ꎬJIAXiaoliang②ꎬXIELifeng①ꎬLIBin①①SchoolofChemicalEngineeringꎬ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JiangsuNanjingꎬ210094)②LiaoningJinhuaMechanicalandElectricalCo.ꎬLtd.(LiaoningXingchengꎬ125125)[ABSTRACT]㊀JP ̄10hasfeaturesofhighfueldensityꎬgoodcomprehensiveperformanceandlowcost.BasedonthebackgroundofFAEweaponsꎬespeciallyonthescreeningofliquidfuelsꎬexperimentswerecarriedouttostudytheexplosioncharacteristicsofJP ̄10fuelinself ̄designeddetonationtubeꎬaswellastheblastparametersinunconfinedspace.Experi ̄mentalresultsshowthatthepeakvalueofblastoverpressureforJP ̄10fuelinshocktubeis0.6MPa.InunconfinedspaceꎬtheblastoverpressureincloudzoneforJP ̄10fuelishigherthandiethyletherꎬmeanwhilethehightemperatureduration(over1000ħ)istwiceofdiethyletherwithapeakvalueof1366.9ħ.ThedataobtainedindicatesthatJP ̄10fuelꎬwithitshighcolorificvalueꎬwillenhancethethermaldamageeffectofFAEweapons.[KEYWORDS]㊀JP ̄10fuelꎻdetonationtubeꎻunconfinedꎻblastfield引言低沸点㊁高热值的液态燃料常和高能金属粉末一起构成了固液复合云爆燃料的主体成分ꎮ作为一类常见且成本低廉的液态燃料ꎬ碳氢燃料倍受推崇ꎬ用于国内外多种云爆武器的燃料配方中[1 ̄4]ꎮ目前ꎬ在云爆燃料配方设计过程中ꎬ低沸点㊁易挥发燃料是液态燃料组分的首选[5]ꎬ常见的如环氧乙烷㊁环氧丙烷㊁乙醚等碳氢化合物ꎮ但由于碳氢燃料的热值相对较低ꎬ常采用一些热值高的液态燃料作为组分添加剂ꎬ以提高云爆燃料的威力ꎮ硝基甲烷㊁硝酸异丙酯等硝基化合物常用于云爆燃料配方[6]ꎮ㊀㊀油料(如柴油㊁汽油㊁航空煤油等)作为一类常用燃料都具有高热值的特点ꎬ是一类潜在的可用于云爆药剂配方设计中的组分ꎮJP ̄10燃料是航空煤油或航空燃料的一种ꎬ目前广泛用于各种导弹(特别是巡航导弹)中ꎬ为最成功的高密度烃燃料之一[7 ̄10]ꎮ由于其高密度㊁高能量㊁高安定性的特点ꎬ将JP ̄10燃料添加到现有云爆药剂的液相体系中可第49卷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爆㊀破㊀器㊀材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49㊀No.3㊀2020年6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ExplosiveMaterials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un.2020❋收稿日期:2019 ̄10 ̄09第一作者:尤祖明(1985-)ꎬ男ꎬ博士ꎬ主要从事云爆武器方向的研究ꎮE ̄mail:316986821@qq.com通信作者:李斌(1984-)ꎬ男ꎬ博士ꎬ副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安全技术和多相爆轰方向的研究ꎮE ̄mail:libin@njust.edu.cn能会起到提高现有云爆药剂爆轰威力的功效ꎮ㊀㊀本文中ꎬ以JP ̄10燃料为研究对象ꎬ利用自行设计的立式爆轰管进行炸药直接起爆条件下JP ̄10燃料的燃爆特性参数研究ꎻ同时通过外场试验的方式获得其无约束爆炸状态场参数ꎮ所得结果能够为云爆燃料液相组分配方设计提供参考ꎮ1㊀试验部分1.1㊀试验样品JP ̄10燃料和乙醚(某类云爆药剂配方中常用的液相组分)的基本物理性质参数见表1ꎮ表1㊀试验样品的物理性质参数Tab.1㊀Physicalparametersofexperimentalsamples燃料密度(20ħ)/(g cm-3)沸点/ħ闪点/ħ净热值/(mJ kg-1)JP ̄100.91185.05642.1乙醚0.7134.6-4537.21.2㊀试验方法和装置针对JP ̄10燃料燃爆性能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ꎬ在实验室内通过自制的立式爆轰管研究JP ̄10燃料的燃爆特性ꎻ以此为基础ꎬ在外场试验中对无约束条件下JP ̄10燃料的爆炸状态场进行测试ꎬ综合评估其用于云爆药剂配方设计中的可能性ꎮ1.2.1㊀立式爆轰管试验利用南京理工大学汤山科研试验中心的立式爆轰管系统[11](图1)开展JP ̄10燃料燃爆性能试验研究ꎮ此系统主要由立式爆轰管主体㊁燃料雾化系统㊁㊀㊀㊀㊀(a)结构图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实物图1-激波管ꎻ2-真空泵ꎻ3-测量孔ꎻ4-预混气进气口ꎻ5-真空表ꎻ6-高压储气罐ꎻ7-防爆电磁阀ꎻ8- U 形管ꎻ9-空气压缩机ꎮ图1㊀立式爆轰管Fig.1㊀Verticaldetonationtube点火系统和测试系统组成ꎮ其中ꎬ爆轰管的长度为5400mm㊁内径为200mmꎬ沿长度轴线方向每隔350mm对称布置两套燃料雾化装置ꎬ共计28套ꎬ形成一整套燃料雾化系统ꎮ1.2.2㊀外场无约束燃料抛撒点爆试验为模拟云爆药剂抛撒及云雾爆轰时的真实效果ꎬ在外场条件下开展无约束条件下燃料抛撒点爆试验ꎬ试验布置如图2所示ꎮ将云爆弹弹体放置在架子上ꎬ中心离地面1.25mꎬ架子固定在地面上ꎮ以壳体中心位置为爆心ꎬ炸高为1.25mꎬ二次起爆药柱距离爆心1.50mꎬ二次起爆药柱为160gTNT药柱ꎮ在爆心沿直线位置布置压力传感器ꎬ距爆心20.00m处布置高速录像机和红外热成像仪ꎬ分别记录燃料抛撒爆轰全过程以及燃料爆炸温度场ꎮ㊀㊀(a)外场场地布置㊀㊀㊀㊀(b)云爆弹装药结构1-燃料ꎻ2-中心分散装药ꎻ3-雷管和传爆药柱ꎻ4-云爆弹壳体ꎮ图2㊀外场试验Fig.2㊀Fieldexperiment2㊀结果与讨论2.1㊀立式爆轰管试验利用立式爆轰管开展JP ̄10燃料的燃爆性能试验研究ꎮ起爆能量固定为1个雷管加5gC4塑性炸药ꎮ在这个起爆能量的条件下ꎬ轻质碳氢燃料(C5㊁C6以下)都能直接达到爆轰状态ꎻ但对于传统油料(柴油㊁煤油等)来说ꎬ根据之前的研究结果ꎬ由于油料组分中重组分相对较多ꎬ其燃爆压力和燃爆速度趋于稳定后与轻质碳氢燃料相比仍有较大差距ꎬ说明传统油料很难直接达到爆轰状态ꎮ试验在不同当量比的JP ̄10燃料与空气混合物的条件下进行ꎬ当量比φ分别为0.7㊁0.9㊁1.0㊁1.1和1.3ꎮ燃爆性能通过燃爆压力和燃爆速度两个参数进行表征ꎮ不同当量比条件下的燃爆压力和燃爆速度随爆轰管上测点距离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ꎮ由图3可以看出ꎬ在JP ̄10燃料与空气的当量比处于1.0~1.1区间时ꎬJP ̄10燃料的燃爆压力和燃爆速 05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爆㊀破㊀器㊀材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9卷第3期㊀㊀(a)燃爆压力㊀㊀(b)燃爆速度图3㊀燃爆压力和速度随测试距离的变化Fig.3㊀Explosionpressureandvelocitychangingwithtestdistance度要比当量比小于1.0或者大于1.1时明显提高ꎬ最大超压约0.6MPaꎬ最大增量能超过最低值的50%ꎮ说明与其他液相燃料试验结果一致ꎬ当量比对燃料的燃爆压力和燃爆速度影响明显ꎮ随着测试点距离(即测试点与爆源的间距)的增加ꎬ在不同当量比的工况下ꎬJP ̄10燃料与空气混合体系的燃爆压力和燃爆速度变化都不明显ꎬ相比之下更趋于稳态ꎮ这说明在强起爆条件下ꎬJP ̄10燃料与空气混合体系已达到最佳的燃爆效果ꎬ虽然燃料仍能自持发生反应ꎬ但燃爆参数已变化不明显ꎬ尚未达到爆轰的状态ꎮ这也印证了试验前对试验结果的预测ꎮ2.2㊀无约束燃料抛撒点爆试验为模拟实际装弹条件下JP ̄10燃料的无约束爆轰特性ꎬ在外场试验条件下对JP ̄10燃料与乙醚在等容条件下的抛撒及点爆过程进行了研究ꎮ通过对燃料云雾参数的测试㊁燃料云雾爆轰超压场测试和温度场测试对两种燃料的爆轰特性进行研究ꎮ采用内容积为1L的弹体ꎬ试验时JP ̄10燃料的平均装填量为910.5gꎬ乙醚的平均装填量为708.6gꎬ装填密度分别为0.91g/cm3和0.71g/cm3ꎮ按照步骤对两者的无约束爆轰性能进行测试ꎬ燃料成雾效果如图4所示ꎮ㊀㊀㊀㊀(a)乙醚燃料㊀㊀㊀㊀㊀㊀(b)JP ̄10燃料图4㊀起爆时刻前两种燃料的成雾效果Fig.4㊀AtomizationeffectsofdiethyletherandJP ̄10fuelbeforeinitiation㊀㊀由图4可以看出ꎬ在爆炸力驱动下ꎬ乙醚燃料云雾直径约为4.1mꎬ厚度约为2.2mꎻJP ̄10燃料云雾直径约为3.1mꎬ厚度约为0.8mꎻ二者的体积差异较为明显ꎮ乙醚作为一种低沸点燃料ꎬ在爆炸过程中部分发生相变ꎬ但主体形态仍保持完整ꎬ形成的液相云雾效果较好ꎻ而JP ̄10燃料虽然沸点比乙醚高ꎬ但作为一种吸热型燃料ꎬ在爆炸力作用下能够大幅吸收炸药爆炸的能量ꎬ使其迅速相变成为气态ꎬ致使其形成的云雾相比乙醚效果较差ꎮ2.2.1㊀超压测试针对每种样品做了3次平行试验ꎬ超压测试结果见表2ꎮ表2㊀超压峰值测试结果Tab.2㊀Testresultsofpeakoverpressure燃料超压峰值/kPa2m3m4m5m6mJP ̄10103.650.6637.0023.7018.09乙醚95.1058.1347.8724.0221.10㊀㊀由超压测试结果可以看出ꎬ在两种燃料云雾区(3m)之外ꎬ一直到对人员有轻伤的毁伤范围(6m)之内ꎬJP ̄10燃料燃爆的超压峰值都要小于乙醚燃爆的超压峰值ꎮ这主要是由于在爆炸分散形成云雾的过程中ꎬ部分乙醚燃料发生相变ꎬ变成气态ꎬ乙醚云雾为气液混合体系ꎬ气相乙醚组分的存在提高了云雾体系的爆轰敏感性ꎬ而液相乙醚组分的存在又保持了整个体系足够的爆轰能量ꎻ而JP ̄10燃料作为一种典型的吸热型高密度烃燃料ꎬ在爆炸驱动力雾化过程中相变明显ꎬ致使其液相组分较少ꎬ威力降低ꎬ不易于达到完全爆轰的状态ꎬ这同样证明了爆轰管里试验的结论ꎮ2.2.2㊀温度场测试㊀㊀对两种燃料的爆炸温度场进行了测试ꎬ以对比两种燃料的热释放效果ꎮ温度场测试结果见图5和表3ꎮ由图5和表3可以看出ꎬ在无约束条件下ꎬJP ̄10152020年6月㊀㊀㊀㊀㊀㊀㊀JP-10燃料燃爆特性及无约束爆炸状态场参数试验研究㊀尤祖明ꎬ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a)乙醚燃料㊀㊀㊀㊀㊀㊀(b)JP ̄10燃料图5㊀两种燃料的爆炸温度场Fig.5㊀Blasttemperaturefieldofthetwokindsoffuels表3㊀无约束条件下燃料爆炸温度场参数Tab.3㊀Blasttemperaturefieldparametersoffuelsinunconfinedcondition燃料火球最大直径/cm火球最高温度/ħ高温(大于1000ħ)持续时间/msJP ̄10828.51366.9240乙醚812.71111.3120燃料/空气云雾和乙醚/空气云雾的爆炸火球直径相近ꎮ表明虽然JP ̄10燃料的相变明显ꎬ但气相组分的存在同样保证了JP ̄10燃料具有足够的爆炸毁伤范围ꎬ这点可以从表2的超压测试结果中二者超压数据相差不大得到验证ꎮ但是ꎬJP ̄10燃料的爆炸最高温度比乙醚提高23%ꎬ且1000ħ以上的高温持续时间要提高1倍ꎬ说明在外场无约束条件下JP ̄10燃料能够比乙醚释放出更多的热能ꎬ有利于提高云爆药剂的热毁伤能力ꎮ3 结论以改进云爆武器配方为背景ꎬ分别在实验室和外场条件下对JP ̄10燃料和乙醚进行了对比试验ꎬ获得结论如下:1)在爆轰管试验中ꎬ针对不同当量比的JP ̄10燃料与空气混合物进行系统研究ꎬ试验结果表明ꎬ在强起爆条件下ꎬJP ̄10燃料很难达到爆轰状态ꎬ最大爆炸压力在0.6MPa左右ꎬ说明其较难单独作为云爆药剂的配方组分ꎮ2)在外场无约束条件下的点爆试验中ꎬ在云雾区范围内ꎬJP ̄10燃料的爆炸超压要高于乙醚ꎻ但在云雾区外ꎬ乙醚的爆炸超压都要高于JP ̄10燃料ꎻ这是由于JP ̄10燃料是吸热型燃料ꎬ在爆炸力驱动下更易吸能发生相变ꎬ致使其爆轰威力降低所致ꎮ3)在温度场测试结果中ꎬJP ̄10燃料的爆炸最高温度和高温持续时间要明显好于乙醚ꎬ说明其可以增加云爆药剂的热毁伤威力ꎮ参考文献[1]㊀刘庆明ꎬ白春华ꎬ李建平.多相燃料空气炸药爆炸压力场研究[J].实验力学ꎬ2008ꎬ23(4):360 ̄370.LIUQMꎬBAICHꎬLIJP.Studyonblastfieldcharac ̄teristicsofmultiphasefuelairexplosive[J].JournalofExperimentalMechanicsꎬ2008ꎬ23(4):360 ̄370.[2]㊀LIUGꎬHOUFꎬCAOBꎬetal.Experimentalstudyoffuel ̄airexplosive[J].CombustionꎬExplosionꎬandShockWavesꎬ2008ꎬ44(2):213 ̄217.[3]㊀LIYHꎬSONGZDꎬLIYZꎬetal.Theoreticalanalysisandnumericalsimulationforthespillprocedureofliquidfueloffuelairexplosivewithshell[J].InternationalJournalofNon ̄LinearMechanicsꎬ2010ꎬ45(7):699 ̄703.[4]㊀史远通ꎬ张奇.爆炸驱动燃料抛散的非理想化特征[J].含能材料ꎬ2015ꎬ23(4):330 ̄335.SHIYTꎬZHANGQ.Non ̄idealcharacteristicsoffueldispersaldrivenbyexplosive[J].ChineseJournalofEnergeticMaterialsꎬ2015ꎬ23(4):330 ̄335.[5]㊀白春华ꎬ粱慧敏ꎬ李建平ꎬ等.云雾爆轰[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12.[6]㊀YANGMꎬCHENXFꎬWANGYJꎬetal.Comparativeevaluationofthermaldecompositionbehaviorandthermalstabilityofpowderedammoniumnitrateunderdifferentatmosphereconditions[J].JournalofHazardousMate ̄rialsꎬ2017ꎬ337:10 ̄19.[7]㊀GOHHꎬGEIPELPꎬHAMPPFꎬetal.RegimetransitionfrompremixedtoflamelessoxidationinturbulentJP ̄10flames[J].ProceedingsoftheCombustionInstituteꎬ2013ꎬ34(2):3311 ̄3318.[8]㊀PEELANRꎬKUNZRUD.ThermalcrackingofJP ̄10:kineticsandproductdistribution[J].JournalofAnalyti ̄calandAppliedPyrolysisꎬ2006ꎬ76(1/2):154 ̄160.[9]㊀BURDETTEGWꎬLANDERHRꎬMCCOYJR.High ̄energyfuelsforcruisemissiles[J].JournalofEnergyꎬ1978ꎬ2(5):289 ̄292.[10]㊀HUDZIKJMꎬASATRYANRꎬBOZZELLIJW.Ther ̄mochemicalpropertiesofexo ̄tricyclo[5.2.1.0(2ꎬ6)]decane(JP ̄10jetfuel)andderivedtricyclodecylradicals[J].The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Aꎬ2010ꎬ114(35):9545 ̄9553.[11]㊀尤祖明ꎬ祝逢春ꎬ王永旭ꎬ等.模拟高原环境条件下C5 ̄C6燃料的爆轰特性研究[J].爆炸与冲击ꎬ2018ꎬ38(6):1303 ̄1309.YOUZMꎬZHUFCꎬWANGYXꎬetal.DetonationcharacteristicsofC5 ̄C6fuelsundersimulatedplateau ̄condition[J].ExplosionandShockWavesꎬ2018ꎬ38(6):1303 ̄1309.25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爆㊀破㊀器㊀材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9卷第3期。

新型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新型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新型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崔钟辉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
【年(卷),期】2024(53)2
【摘要】水煤气变换反应是氢气提纯的重要过程,是燃料电池供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述了近年来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反应机理、可选择的催化剂体系及提升催化反应性能策略等。

反应机理主要包括联合机理、氧化还原机理及重整机理,其中联合机理主要包括甲酸盐和羧酸路径。

催化剂体系主要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及过渡金属催化剂。

此外,通过掺杂助剂及优化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等手段可实现高效的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的设计开发。

【总页数】11页(P216-226)
【作者】崔钟辉
【作者单位】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28.31
【相关文献】
1.低汽气比LB型中温变换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2.新型
CuO/Zn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应用3.逆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4.Au负载催化剂应用于水煤气变换制氢反应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层状金属氧化物用于二氧化碳吸附及其催化加氢转化的研究进展

层状金属氧化物用于二氧化碳吸附及其催化加氢转化的研究进展
王君雅等㈤、Sidek等㈣以石墨烯为碳材料,对不同复
合方式合成的材料进行了研究,其中,静电自组装 法合成的LDO/氧化石墨烯(LDO-NS/GO )复合材料, 方镁石中的Mg被Al替代或者八面体水镁石中A1原 子的空缺导致活性物质M g-O键出现,从而展现出优 于纯类水滑石材料的CO?吸附性能。通过对其合成 条件、吸附条件、CO?吸附性能、热稳定性、再生循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layered metal oxide (LDO) in CO2 adsorption and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was reviewed, and its advantages and possibl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LDO has abundant pore structure and adjustable alkaline sites on the surface, which enhance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2. Meanwhile, its special layered structure can promote the uniform dispersion and interaction of active metals, which improve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2 hydrogenation. Based on its precursor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s) with adjustable chemical composition, intercalated anion exchangeabil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and by selecting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controlling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catalytic materials with stronger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higher hydrogenation activity can be obtained. However,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are limited to the adsorption of CO2 by LDO, and the hydrogenation products are also relatively single. In the future work, LDO materials can be further studied in order to combine the adsorption, activation and hydrogenation of CO2 to obtain more abundant target products.

浅析影响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浅析影响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浅析影响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准确性的因素摘要喷气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不好,易造成发动机滤网和喷油嘴压力降升高,甚至堵塞油路,造成供油中断。

因此准确测量喷气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方法、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及遇到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方法;1 前言油品在较高温度下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特性称为油品的热氧化安定性。

喷气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是指油品在喷气式发动机燃料系统中,受到温度、溶解氧、金属催化剂的作用时抵抗氧化沉渣生成的能力,喷气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不好,易造成发动机滤网和喷油嘴压力降升高,甚至堵塞油路,造成供油中断。

这种燃料在高空使用时产生的危害极大,易造成严重的飞行事故。

当飞行超过一定速度后,由于空气摩擦加热作用,使飞机邮箱内燃料温度上升,飞行速度愈大,温度上升也愈高。

在这种高温使用条件下,喷气燃料中各组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火车,那些最不安定的烃类以及含有硫、氮、氧的非烃化合物,生成可溶及不可溶性胶质,这些胶质沉积在热交换器表面上,导致冷却效率降低,沉淀在燃料支管、过滤器和喷嘴上,导致过滤器和喷嘴堵塞,并使喷射的燃料分配不均,引起燃烧不完全,发动机导向叶片产生斑点。

因此,热氧化安定性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测定方法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是根据方法定义的,GB/T 9169-2010 是按照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D3241-2008a《航空涡轮燃料热氧化安定性标准试验方法(JFTOT)》起草制定的,技术内容与ASTM D3241-2008a基本没有差异。

3.影响热氧化安定性测定准确性的因素3.1样品的准备采取的样品要有代表性,用单层普通吸水定性滤纸过滤约700mL试样,然后通过一个12mm的粗孔硼硅玻璃扩散管给试样充空气6min,以得到空气饱和试样。

样品过滤完毕其温度应该在15℃-32℃之间。

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将盛有过滤好的试验燃料的储罐放在冷的或热的水浴中,使燃料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范围。

质量提示(航煤热氧化安定性)

质量提示(航煤热氧化安定性)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的意义
飞机飞行时,与空气摩擦生热,表面温度上升,油箱内燃
管壁评级
热氧化安定性试验期间,燃料油中的沉积物富集在加热
料温度升高;在现代飞机上,喷气燃料还担负冷却剂和推进剂 管的最热部分,即 30~50mm 之间,管壁呈现颜色变化,
的任务。燃料油置身于极高的工作温度和经受更长的工作时间, 试验结束后,通过与标准色板比较,确定管壁评级等级。
因此喷气燃料有必须有良好的热安定性。
测定方法
五个颜色级别:0、1、2、3、4,数值越大,颜色越深, 若处于从 1 开始的任一数字中间水平,则用小于下一个
热氧化安定性是评价喷气燃料在发动机燃料油系统中,产
来表示。全部 10 个评级为:0、<1、1、<2、2、<3、
生沉积物倾向的指标。专用测定仪器(JFTOT)模拟航空涡轮喷 气发动机燃料油系统的工作状况,试验燃料在 3.45MPa 下,通
3、<4、4、>4。
压力降
过计量泵,以 3.0ml/min 流量送至 260℃的铝质加热管,流经一 试验期间,记录到的过滤器前后最大压力差,即为压力降。
个孔径为 17μ m 的不锈钢精密
控制指标
过滤器,试验结果以 150min 时
FREP 执行 3 号喷气燃料 GB 6537-2006 的规定,热氧化
间内加热管壁沉积物的数量 安定性(260℃,2.5h)指标如下:
(管壁评级)以及过滤网的堵 a) 管壁评级小于 3,且无孔雀蓝色或异常沉淀物;
塞程度(压力降)表示。
b) 压力降不大于 3.3KPa。

文献题录——精选推荐

文献题录——精选推荐

文献题录2008年第6卷第3期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ChemicalPropellants&PolymericMaterials67文献题录?聚氨酯文献题录(三十--)MDI型聚氨酯塑胶跑道铺装材料的研制.聚氨酯工业, 2007,22(2):36-38.蓖麻油聚氨酯互穿网络型聚合物性能的研究.聚氨酯工业,2007,22(2):8一l1.DMBA的合成及在水性聚氨酯中的应用研究.聚氨酯工业,2007,22(2):12—16.木质素网状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初步应用.聚氨酯工业, 2007,22(2):l7—20.对苯二异氰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聚氨酯工业,2007,22(2):21—24.NDI型聚氨酯弹性体动态生热性能研究.聚氨酯工业, 2007,22(2):25-27.1,4一丁二醇生产中的中间物料分析.山西化工,2007,27(4): 35—36.JH一4548芳胺型聚醚多元醇的研制.聚氨酯工业,2007,22 f2):32-34.影晌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合成反应进程的因素探讨.聚氨酯工业,2007,22(2):39—42.低游离TDI三聚体的合成及性能.聚氨酯工业,2007,22 (2):43—45.E—l00扩链的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研究.聚氨酯工业, 2007,22(2):28-31.异氰酸酯改性与应用.涂料工业,2007,37(8):63—66.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表征.精细石油化工,2007,24(4):67—70.脂肪族阴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结构及表征.涂料工业,2007,37(7):57—60.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一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涂料工业,2007,37(7):36—38.车用双组分快速固化聚氨酯密封胶.粘接,2007,28(4):47—48.PVC手套用水性聚氨酯涂饰剂.聚氨酯工业,2007,22(2):5-7.聚醚多元醇GK一350D的应用.高桥石化,2007,22(4):19—21.聚氨酯在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应用进展.聚氨酯工业,2007, 22(2):1-4.接枝聚醚对聚氨酯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塑料助剂,2007 (4):47—49.PEG对聚氨酯防水透湿涂层织物性能影响的研究.辽宁化工,2007,36(8):5l5—5l8.低温柔韧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复合分散体的合成与性能. 广东化工,2007,34(5):5—9.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研究进展.粘接,2007,28(4):36—39.耐高温聚氨酯弹性体.高分子通报,2007(9):45—51.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合成与性能研究.化工生产与技术,2007,l4(5):l8—21.过氧化氢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工艺塔设备的模拟计算.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7,23(5):39—42.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粘接,2007,28 (5):32-35.水性含氟聚氨酯的合成及其膜性能的研究.印染助剂, 2007,24(10):24-27.CO/环氧丙烷共聚合成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29(5):33—36.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安徽化工,2007,33 (5):38—41.聚氨酯预聚体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及其弹性体, 2007(5):27—36.活化温度对单组分水性聚氨酯结构和性能的影晌.高分子学报,2007(9):892—896.环氧丙烷废水处理技术探讨.大沽化工,2007(3):3l一33. 聚醚多元醇生产技术概况.大沽化工,2007(3):8—10.生物医用蓖麻油基聚氨酯及其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19(8):849—853.烯烃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化工科技,2007,15(4):48—53.医用可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弹性体,2007,l7(4): 63-68.聚氨酯的研究进展.江西化工,2007(3):46—48.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研制.化学建材,2007,23(5):40—41.羟基树脂接枝TDI改性微米SiO及其在PU漆中的消光性能.涂料工业,2007,37(9):29—31.聚丁二烯二醇改性水性聚氨酯膜材料结构及性能研究.涂料工业,2007,37(9):l一5.聚醚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化学与黏合,2007,29(5):332-334.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密封胶预聚体的合成研究.化学与黏合,2007,29(5):309—3l1..可常规喷涂聚脲防腐蚀涂料在混凝土结构上的应用.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10(9):46—51.聚氨酯油罐导电涂料.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l0(9):36—39.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合成的研究进展.中国皮革,2007,36(19):1l-16.组分对聚碳酸酯二醇基水性聚氨酯分散剂的影晌.聚氨酯及其弹性体,2007(5):21—26.二异丙醇胺改性酚醛树酯多元醇及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制备.化学建材,2007,23(5):35—37.推广水性木器漆亟需合力造势.上海涂料,2007,46(8):41—42.水性木器漆消泡工艺的优化.上海涂料.2007.46(8):32—33.高装饰性丙烯酸聚氨酯汽车面漆的研制.上海涂料,2007,46(8):1-4.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复合材料的防腐性能研究.应用化工,2007,36(9):851-854.反应型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及性能.石油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68?ChemicalPropellants&PolymericMaterials2008年第6卷第3期化工,2007,36(8):839—845.含氟聚合物FPA—R及其共混改性PU涂饰剂的疏水性研究,中国皮革,2007,36(19):28—33.正烷烃分子在二醇扩链的Pu薄膜上的迁移.聚氨酯译丛,2007(3):11-23.聚氨酯一环氧树脂复合乳液的合成与性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4):60—63.喷涂聚脲弹性体用端氨基聚醚的合成与表征.’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4):67—70.由天然多元醇微乳液技术合成的纳米聚氨酯.聚氨酯译丛,2007(3):24—34.聚醚一酯嵌段共聚物提高聚氨酯弹性体水解稳定性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4):105—109.聚环氧乙烷的合成及催化剂体系.石化技术,2007,14(3):44—48.由天然多元醇微乳液技术合成的纳米聚氨酯.聚氨酯译丛,2007(3):24—34.环氧丙烷聚合反应过程的动态模拟.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24(9):1257-1259.聚酯型氨基甲酸酯(HP—MDI)和聚酯三聚氰胺(HP—HMMM)涂料的降解热性能研究.聚氨酯译丛,2007(3):1—10. 湿度对形状记忆聚氨酯热力学性能的影晌.聚氨酯及其弹性体,2007(4):33—43.新型废工业纤维/聚氨酯弹性体材料.聚氨酯及其弹性体,2o07(4):28—32.BESIII内聚氨酯冷却液导管的耐辐照性能研究.聚氨酯及其弹性体,2007(4):22—27.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中国胶粘剂,2007,16(8): 52—55.添加型阻燃剂对聚氨酯硬泡阻燃l陛能的影晌.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4):167—169.纳米ZnO/聚氨酯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上海涂料,2007,46(9):8—12.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信息记录材料,2007,8(5):4—6.双组分复合薄膜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化工新型材料,2007,35(9):63—64.水,乙醇和丙醛对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反应的影晌.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4):32~35.国内外MDI生产技术发展概况化工科技市场,2007,30 (10):17-19.过氧化氢环氧丙烯制环氧丙烷的研究新进展.现代化工, 2007,27(9):17-21.丙烯酸改性聚氨酯微乳液的合成工艺条件探讨.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10(10):19—21.水性光固化聚氨酯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研究.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10(10):8-9.PA6/TPU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塑料工业,2007,35(10):39~41.PVC与聚氨酯发泡模具设计.橡塑技术与装备,2007,33r10):43—47.新型聚氨酯泡沫体隔热降噪材料的研究.橡塑技术与装备,2007,33(10):27—30.自洁功能聚氨酯材料.化工时刊,2007,21(9):1—4.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发展概况.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07,5(4):1-5.四氢呋喃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增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4):313—317.聚氨酯固化剂中游离TDI测定方法的研究.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24(7):76—78.含桥式硫原子双酚盐配体的有机铋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CO:和环氧丙烷加成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分子催化,2007,21 (3):264—267.浅谈聚氨酯弹性体密封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5(4):60—62.低密度高硬度高回弹泡沫组合料的开发,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5(4):45—47.聚氨酯材料的化学降解机理.辽宁化工,2007,36(8):535—539.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研究进展.河南化工,2007,24(7):4—8.纳米碳酸钙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应用前景.化工科技市场,2007,30(7):12—14.环氧乙烷的技术进展与市场分析.化工科技市场,2007,30 (7):1-7.一种新型含氯的磷一膦酸酯阻燃聚氨酯的阻燃性能.阻燃材料与技术,2007(4):9—11.氨纶废丝的醇解.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7,20(2): 212—215.耐光性聚氨酯复鞣填充剂MC—PUR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皮革科学与工程,2007,17(3):39—42.一种新型水性聚氨酯光油的制备及其性能探讨.中国皮革,2007.36(11:15—17.PP/TPU/纳米SiO: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化工新型材料,2007,35(7):78—80.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精馏过程节能工艺研究.化学工程,2007.35(7):67—70.水性聚氨酯合成工艺及其改性研究.化学与黏合,2007,29 (4):293—295.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10(7):24—26.影响水性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因素.中国皮革,2007,36(15):46—50.窄分子量分布端羟基环氧乙烷一四氢呋喃共聚醚的合成及表征.中国胶粘剂,2007,16(7):6—9. CPE—g—HENTDI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橡胶工业,2007,54(6):341—344,.y一辐射对HDPE/PUR—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晌.工程塑料应用,2007,35(7):39—42.木质素聚氨酯薄膜合成条件及性能的研究.生物化学工程,2007,41(4):27—30.交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合成研究.化工生产与技术,2007.14(3):17—20.文献题录,,化学推进剂及其原材料文献题录(十七)溶胶一凝胶法制备RDX/SiO: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含能材料,2007,l5(1):l6一l8.PET/N100粘合剂体系固化过程FTIR研究(II):TIR的动力学研究.固体火箭技术,2006,29(6):439—442.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性.含能材料,2006,l4(6): 457—462.用抛射弹撞击法(Steven试验)研究PBX一2炸药加速老化前后反应能力.含能材料,2006,14(6):453—456.高能炸药TEX的研究进展.含能材料,2006,l4(6):467—470.金刚烷的结构,溶解.胜及热力学性质.含能材料,2006,14(6):485—490.氮杂环含能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含能材料,2006,l4(6): 475—484.5一氨基一3一硝基一l,2,4一三唑(ANTA)的合成工艺改进.含能材料,2006,14(6):439—440.7一氨基一6一硝基苯并二氧化呋咱合成新方法.含能材料, 2006,14(6):436-438.六元氮杂环取代四嗪化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含能材料,2006,l4(6):430—435.FOX一7热分解起始机理及NO2对其催化效应的理论研究含能材料,2006,14(6):425—428.3,4一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Ilfi(DNTF)的研究进展.含能材料,2006,l4(6):463—466.四乙酰基二甲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的硝解杂质与硝解机理.兵工学报,2007,28(1):20—22.美国普惠公司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技术发展综述.飞航导弹,2007(11:55—58.偏二甲肼纯度分析方法的改进.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06,l2(4):243-245.大孑L树脂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行为及其应用研尧离子交换与吸附,2006,22(6):503—5l1.肼分解用块状AI2O载体的研制.工业催化,2007,l5(1): 63—66.含纳米金属粉高能推进剂热分解?胜能和燃烧火焰结构分析.飞航导弹,2006(12):47—49.室温条件下硝酸羟胺的催化分解.催化学报,2007,28(1):l一2.液体碳氢燃料云雾爆轰特性的实验研究.爆炸与击,2006,26(6):543-549.均四嗪热分解机理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密度泛涵理论研究.含能材料,2006,14(6):421—424.硝酸肼及硝酸肼基推进剂的研究进展.飞航导弹,2007(2):5l一55.NEPE类推进剂的寿命预估.推进技术,2006,27(6):572—576.光辐照固体推进剂材料的冲量耦合机制分析.高能量密度物理,2006(4):139—141..固体酒精的制备工艺研究.化工技术与开发,2006,35(12): 36—38.非叠氮燃气发生剂配方研制进展.宇航材料工艺,2007,37 (1):l1一l5.FOX一7热分解动力学和机理研究.爆炸与冲击,2006,26 (6):528-531.激光一感应复合加热法制备碳包覆纳米铝粉.推进技术, 2007,28(3):333-336.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降解废水中的TNT.火炸药学报, 2007,30(3):34—36.固体推进剂用金属燃烧剂的研究及应用.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5(4):6—12.推进剂组分相容.胜研究方法.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06,5(4):30-36.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羟值测定.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5(4):53—56.国内外复合固体推进剂燃速催化剂研究进展.固体火箭技术,2007,30(1):44—47.新型高燃速推进剂在固体发动机内燃烧特?胜研究.固体火箭技术,2007,30(1):48—51.固液火箭发动机燃~LDPE热解产物分布研究.固体火箭技术,2007,30(1):57—59.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江西化工,2007(2): 8一l1.NEPE推进剂力学性能与化学安定性关联老化行为及机理.推进技术,2007,28(3):327—332.富氮高能物质BTA Tz的热分解动力学和分解机理.推进技术,2007,28(3):322—326.NGu对含RDX硝胺发射药燃烧性能的影响.火炸药学报, 2007,30(3):72-74.含硼富燃推进剂压强指数的影响因素.火炸药学报,2007, 30(3):62-64.包覆层可靠性对高燃速火药燃速测试的影响及改进.火炸药学报,2007,30(3):59—61.适应高压强的HTPB推进剂的燃烧性能.火炸药学报, 2007,30(3):55-58.湿式氧化法处理TNT红水火炸药学报,2007,30(3):48—51.重结晶降低RDX感度研究火炸药学报,2007,30(3):45—47.PYX的热分解特性.火炸药学报,2007,30(2):36—40.纳米NiCu复合粉对AP及AP/HTPB推进剂热分解的催化作用.固体火箭技术,2007,30(1):52—56.粘合剂对钨系延期药燃速的影响.含能材料,2007,15(2):I44一I47.P(E—CO—T)-N100预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改性双基推进剂粘合剂体系中的应用.精细化工,2007.24(5):42】一424.2-(2一硝基苯基)吡咯烷f34:1,2】f60】富勒烯的合成.火炸药学报,2007,30(2):29~32..含ACP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燃烧转爆轰实验研究.火炸药字报,2007,30(2):17—20.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70.ChemicalPropellants&PolymericMaterials2008年第6卷第3期无定形硼粉的溶剂法提纯.火炸药学报,2007,30(2):8—12.RDX/PEG悬浮液的流变性能.火炸药学报,2007,30(2):5—7.含能复合催化剂对微烟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火炸药学报,2007,3O(2):1_4.硝胺类炸药颗粒表面包覆的研究进展.含能材料,2007,15(2):188-192.废水溶液中金属离子对O,/HO氧化TNT能力的影响.含能材料,2007,l5(2):18l一184.不同碳纳米材料的微波衰减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15(2):148-150.纯度标准物质HMX的制备及均匀性检验.火炸药学报,2007,30(3):26-29.低压下硝胺发射药燃烧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l5(2):l25一l27.离子液体催化甲苯绿色硝化反应研究.含能材料,2007,15(2):122-124.黑火药的防潮包覆技术研究.含能材料,2007,l5(2):l14一l17.一段反应时间对HMx制备的影响.含能材料,2007,l5(2):l12一l13.硝酸脲与黑索今混合炸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l5(2):109-1l1.DSC—FTIR联用研究HTPB/AP和HTPB/AP/AI体系的热分解.含能材料,2007,l5(2):105一l08.多羟基聚丁二烯的合成研究.广州化工,2007,35(3):29—31.含RDX的炸药废水0,氧化处理试验研究.含能材料,2007,l5(2):l78一l80.废水中偏二甲肼在Ni/Fe催化剂上的催化分解研究.分子催化,2007,2l(2):104—108.固体推进剂危险源的定量评估方法.火炸药学报,2007,30 (3):41-44.笼形j~(--硝基苯基)硅倍半氧烷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15(3):201—204.超细PYX的制备和性能测试.含能材料,2007,l5(3):198—200.N一甲基一2一(3一硝基苯基)utt咯烷【34:1,2][601富勒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l5(3):196—197.非线性等转化率的微,积分法及其在含能材料物理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含能材料,2007,l5(3):l93一l95.丁酮连氮水解制肼的工艺研究.广东化工,2007,34(7):19—21.3,3一二硝基一4,4一氧化偶氮呋咱(DNOAF)的热分解特性.推进技术,2007,28(4):445—448.硼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展望.飞航导弹,2007(8):49—53. KNO3/C6H5NO3/NC点火药研究.含能材料,2007,l5(3): 209—213.工业废水中三硝基化合物的测定.山西化工,2007,27(4): 37—39.BNCP超细粒子的制备和表征.含能材料,2007,l5(3):214—216.废水中偏二甲肼在Ni/Fe催化剂上的催化分解研究.分子催化,2007,21(2):l04—108.有机含能二硝酸盐的研究进展.合成化学,2007,l5(4): 395—399.含SrCO,低燃速HTPB推进剂燃烧压强温度敏感特性研究.湖北航天科技,2007(3):4—10.四硝基并哌嗪的研究进展及在推进剂中的应用前景.飞航导弹,2007(9):52—55.声化学胺化法合成TA TB.精细化工,2007,24(10):94l一943.国外含能材料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化学通报,2007,70(8):5.82-586.超临界水氧化处理TNT炸药废水的研究.含能材料,2007,l5(3):285-288.2一(3一硝基苯基)utt咯烷[34:l,2】【60】富勒烯的合成与理论分析.火炸药学报,2007,30(3):22—25.利用ANN法预估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的密度.火炸药学报,2007,30(3):9一l5.丁三醇三硝酸酯与高分子黏合剂的相互作用.火炸药学报,2007,30(3):1-4.热分析一红外联用对PDADN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固体火箭技术,2007,30(3):233—237.高氮含能化合物偶氮四唑三氨基胍盐的热分解研究.固体火箭技术,2007,30(3):238—242.纳米NiO/CNTs和Co3OdCNTs对AP及HTPB/AP推进剂热分解的影响.固体火箭技术,2007,30(3):243—247.双四唑盐的合成及表征.固体火箭技术,2007,30(3):248—252.二硝基吡唑并吡唑(DNPP)合成工艺研究.含能材料,2007,l5(3):205-208.钝感高能材料.v一脒基脲二硝酰胺盐的研究进展.含能材料,2007,l5(3):289—293.硝酸脲与RDX共晶炸药研究.火炸药学报,2007,30(2): 49—51.旋转填料床中O,,卜IO法处理TNT红水.含能材料,2007,l5(3):281-284.Washburn薄层毛细渗透法测定e晶型CL一20的表面能及其分量.含能材料,2007,l5(3):269—272.JMZ发射药力学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l5(3):235—239.硼氢化钠(NaBF~)在燃烧剂中的应用研究.含能材料,2007,2(31):234.碳酰肼的溶解度,溶解焓及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反应.含能材料,2007,l5(3):224—227.RDX粒度对改性双基推进剂性能影响.含能材料,2007,l5 (3):220—223.BNCP粒度对固体激光起爆感度和延期时间的影响.含能材料,2007,l5(3):2l7—2l9.含能粘合~IJPAMMO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l5(1):53-55.HMX,CL一20和DNTF自由基的光照检测.火炸药学报, 2007,30(2):33—3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

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设想研究方向:高温碳氢燃料冷却系统的不稳定性研究申请人:XXX报考导师:XXX 教授2013年9月28日目录一、前言 (1)1、自我介绍 (1)2、个人能力 (1)3、缺点局限 (1)二、数值研究 (2)1、数值研究背景 (2)2、数值研究设想 (3)三、实验研究 (4)1、实验研究背景 (4)2、实验研究设想 (4)四、总结 (5)参考文献 (6)一、前言1、自我介绍我是XX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XXX,申请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温碳氢燃料冷却系统的不稳定性研究。

我于2007年进入XX大学攻读XX专业学士学位,在本科毕业后因对航空航天方面的兴趣,2011年继续在XX大学攻读XX硕士学位。

首先,考虑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所在高超热防护主动冷却方向具有国内一流的硬件及软件条件,其次,考虑到自身条件及个人兴趣,有进一步深造的需求,再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现提供了申请的平台,因此向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攻读博士研究生的申请。

2、个人能力本人在硕士学习期间,在课程学习和参与科研项目期间,在某些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现介绍如下。

(1)外文文献翻译能力、表达能力、编程能力:研究生期间的“高超音速推进系统”课程中,要求学生翻译外文教材并在课上讲述教材内容;“计算流体力学”课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程序调试工作;“火箭发动机燃烧与流动”课程中,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完成固体火箭发动内弹道计算程序的编写。

本人在这些课程当中表现优异,在完成课程任务期间,外文文献翻译能力、表达能力、编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ANSYS Workbench工程设计、装配体结构设计能力:本人在研一期间参与863项目“大尺寸复杂组件的连接与热匹配技术”,主动承担了该项目热防护方面计算任务,掌握了对ANSYS相关软件的使用,并独立设计完成新型热防护结构层连接方式的CAD设计和热匹配计算。

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

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

研究报告、 科研样品、 技术规范
研究目的:提升部队雨雪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被装保障水平。研究内容:1.服装结构设计;2.功能材料研究; 3.品种配套设置研究;4.系列防风、防雨、防雪服装(含鞋靴)品种研制。主要性能指标:透湿型膜复合材 3 防雨雪服装研究 料:静水压≥200kPa,洗涤 50 次≥100kPa,透湿量≥6000g/m2d;透气型膜复合材料:静水压≥200kPa,洗涤 科研样品、
50 次≥100kPa, 透气率≥1mm/s,透湿量≥8000g/m2d;服装结构具有防风雨倒灌功能; 防水胶靴具有保暖功能, 技术规范 气密性测试不漏水;防水鞋套气密性测试不漏水。研究要求:使用保质期服装类 5 年,胶靴类 8 年;与现行 被装协调一致,采用国产化材料。2020 年底前完成。
研究目的:用于野战条件下分队通信、生活、携行装备等供电保障。 超轻型电站关键技 术研究 研究内容:超轻型发动机选型研究,稀土永磁发电机设计和高效逆变器开发。 主要性能指标:1.额定功率≥0.5kW;2.额定电压:AC230V、DC25.2V;3.额定电流:AC2.17A,DC5A;4.电气 性能达到国军标Ⅱ指标;5.重量≤10kg;6.其余指标满足 GJB235A-1997 军用交流移动电站通用规范的要求。 研究要求:1.适应多种规格负载;2.具有多台交流并联功能。2019 年底前完成。 研究报告、 科研样机
序号
项目名称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要求 研究目的:解决新一代作战防护服装体系完善性和品种配套性等问题。 研究内容:1.作战防护服装配套需求研究;2.防护眼镜系列、手部防护系列、足部防护系列、头面部防护系
成果形式
2
新一代作战防护服 装配套品种研究
列、体能训练防护被装、具有急救功能的被装等配套品种研制。 主要性能指标:1.完善现有体系品种不能满足实战化要求的部分性能指标;2.研制的防护眼镜、手部、足部、 头面部防护、体能训练及急救被装达到或超过个体防护装备国家标准要求;3.新一代作战防护被装体系科学、 合理。 研究要求:与现有体系融合,品种功能配套;用于项目鉴定的科研样品、技术资料一套。2020 年底前完成。

高密度高热安定烷基金刚烃燃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进展

高密度高热安定烷基金刚烃燃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进展

高密度高热安定烷基金刚烃燃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进展谢嘉维,王晓宇,潘伦,史成香,邹吉军,张香文(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先进燃料与化学推进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摘要:烷基金刚烃具有高密度和高热安定性等特点,可为航空航天飞行器提供充足的推进能量和冷却能力。

综述了烷基金刚烃燃料的合成进展,包括多环烷烃重排反应和金刚烷基化合物烷基化反应。

分析了重排反应受热力学控制的特性,结合量子化学计算与实验产物分布推测重排反应路径;讨论了以金刚烷基化合物为原料烷基化反应具有区域选择性,能够实现定向合成指定烷基结构(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的金刚烃。

同时,总结了烷基金刚烃燃料性质,归纳了针对烷基金刚烃燃料热安定性的评价方法和结果,分析了构效关系。

其中,烷基金刚烃的密度和分子结构的紧凑程度有关,取代烷基链越长,密度越低,黏度越大;烷基金刚烃碳环数越多,密度越大。

燃料的冰点和分子结构对称性有关,对称度越低,冰点越低。

碳氢燃料热安定性主要由分子结构中包含的碳原子的种类及数量决定,其中各种碳原子稳定性顺序为季碳原子>伯碳原子>仲碳原子>叔碳原子。

因此,未来有望采用具有区域选择性的高效合成方法,将烷基定向取代于金刚烃母体的叔碳原子上,实现从叔碳原子到季碳原子的转变,提升热安定性的同时保持烷基金刚烃较高的密度,这为未来定向高通量合成高密度、高热安定烷基金刚烃燃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烷基金刚烃;高密度燃料;航天燃料;热安定性中图分类号:TJ5;TQ03文献标志码:ADOI :10.11943/CJEM20200231引言液体碳氢燃料是重要的航空航天燃料,可应用于涡喷、涡扇和冲压发动机等,为飞行器提供推进能量。

燃料的能量是决定飞行器性能的关键因素,在油箱体积一定的条件下,提高燃料的能量可以增加航程和载荷。

同时,为满足严寒天气和高空低温的工作环境,燃料需具有很好的低温流动性能,即较低的冰点和黏度[1-7]。

瞬态光谱法研究碳氢燃料的点火及燃烧特性

瞬态光谱法研究碳氢燃料的点火及燃烧特性

第40卷,第10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40,No.10,pp265-2662 0 2 0年1 0月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October,2020 瞬态光谱法研究碳氢燃料的点火及燃烧特性李 萍*,张昌华,郑祖俊,万中军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5摘 要 碳氢燃料的燃烧是航空发动机的动力来源。

采用ICCD瞬态光谱探测系统和激波管平台,在点火压力1.0~20.0atm,点火温度650~1 700K,燃料摩尔浓度0.1%~2.0%和当量比0.2-2.0实验条件下,研究了碳氢燃料的点火和燃烧特性。

研究结果对了解碳氢燃料的燃烧性质,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设计和对验证燃料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 碳氢燃料;瞬态发射光谱;燃烧特性;点火延迟时间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93(2020)10-0265-02 收稿日期:2020-03-30,修订日期:2020-07-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741201)资助 作者简介:李 萍,女,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教授 *通讯联系人 e-mail:lpscun@scu.edu.cn 航空发动机被视作“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它作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科技创新重大科技项目,位列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之首。

碳氢燃料燃烧是航空发动机的动力来源,研究碳氢燃料的点火及燃烧特性,对航空发动机的研究和发展非常必要。

本文采用由ICCD瞬态光谱探测器、光谱单色仪和激波管等组成的实验平台,研究了碳氢燃料的点火特性及燃烧反应动态过程。

实验条件为点火压力1.0~20.0atm,点火温度650~1 700K,燃料摩尔浓度0.1%~2.0%,当量比0.2~2.0。

实验实时测得了燃料燃烧过程的微秒量级瞬态发射光谱,分析和确认出在200~900nm波段的主要发射光谱带归属于自由基OH,CH和C2,说明这三个小自由基是碳氢燃料燃烧反应过程的重要中间产物,结果之一见图1;测得Fig.1 Emission spectra of n-decane/O2Ar in the combustionreaction(gate width=6μs)Fig.2 Emission from intermediate radical OH in the combus-tion reaction of MCH/O2Ar(XMCH=1.0%,Φ=1.0,P=1.06~2.23atm)了燃烧反应中间自由基OH,CH和C2光辐射随时间的连续变化,得到了燃料点火后自由基出现的时刻和燃烧过程中自由基相对浓度的时间历程,如图2;利用测得的自由基高分辨发射光谱,拟合得到了燃料燃烧温度[1],如图3所示。

聚阿尔法烯烃合成基础油

聚阿尔法烯烃合成基础油

工业润滑油分类锭子油Spindle oil 液压油Hydraulic oil 食品级液压油l for the food industry 涡轮油Turbine oil 循环油Circulation oil传输油Transmission oil 食品级传输油Transmission oil 压缩机油Compressor oil 冰箱压缩机油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oil碳氢气体压缩机油Hydrocarbon compressor oil 过程油Process oil 变压器油Transformer oil 白油White oil 传热油Heat transfer oil成型油Form oil 防锈油Rust preventive oil 气动工具油Air tool oil 导轨油Way oil 主轴油Cylinder oil 链条油Chain oil食品级链条油Chain oil for the food industry 锯条油Saw band oil 各种工业油Various industrial oils润滑油的作用和分类一、什么是润滑?润滑油的作用是什么?润滑:是在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表面之间加入润滑剂,从而使两磨擦面之间形成润滑膜,将直接接触的表面分隔开来,变干磨擦为润滑剂分子间的内磨擦,达到减少磨擦,降低磨损,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即谓之润滑。

润滑油的作用在于:1.降低磨擦:在磨擦面加入润滑剂,能使磨擦系数降低,从而减少了磨擦阻力,节约了能源消耗。

2.减少磨损:润滑剂在磨擦面间可以减少磨粒磨损、表面疲劳、粘着磨损等所造成的摩损。

3.冷却作用:润滑剂可以吸热、传热和散热,因而能降低磨擦热造成的温度上升。

4.防锈作用:磨擦面上有润滑剂存在,就可以防止因空气,水滴、水蒸汽、腐蚀性气体及液体、尘埃、氧化物引起的锈蚀。

5.传递动力:在许多情况下润滑剂具有传递动力的功能,如液压传动等。

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研究

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研究
维普资讯
第 3 4卷 第 2期 20 0 7年 3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学版 ) 理 J u n l f h j n nvri (ce c dt n o r a o ei gU i s y S i eE i o ) Z a e t n i

要 : 用静 态法 测 定 了 自行 研 制 的吸 热 型碳 氢 燃 料 Z 10在 加 强 氧化 条件 下 的 热 氧 化 安 定 性 能 , 红 外 光谱 采 H—0 用
检 测 Z 10热氧 化 前 后 官 能 团的 变 化 . 果表 明 , 1 O℃ 下 加 强 氧 化 5h后 燃 料 组 分 中除 了原 有 的一 c H一0 结 在 6 H。和一
f 1 fe t e he m a— r a m e t t O ℃ ue a t r h t r lt e t n a 1 6 f h or 5 our . Pe ox d s ce wa d t r i d s r i e pe i s s e e m ne wih c orm e r . The t ol i t y
中 图分 类 号 : E 2 . ; 4 . T 6 4 4 06 2 4
YU i— u ,L n,GUO n — h n Jn h a IDa Yo g s e g,F ANG nj n,L N i e De a t n f e sr We -u I Ru— n( p rme t Ch mity,Z, ya g U — s o l in e
理 , 价 了 3种 抗 氧 化 剂 的 效 果 . 果 显 示合 适 的 抗 氧 化 剂 可 以使 燃 料 的 热氧 化 安 定性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提热 氧 化 安 定 性 ;抗 氧 化 剂 吸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8 4 7 20 ) 2 1 5 4 1 0 —9 9 ( 0 7 O — 8 —0

气氛及添加剂对燃料热氧化作用的影响

气氛及添加剂对燃料热氧化作用的影响
并评 价其 复配效 果 。为深 入 了解碳 氢燃 料 的热 氧化 安 定 性提 供 实 验基 础 , 究 结 果对 燃 料 的储 存 和应 用 研
具有 重要 意义 。 1 实 验 部 分 1 1 仪 器 与 试 剂 .
自制静 态恒 温热 氧 化 装 置 ; D一 1 0型 压 力 溶 弹 ( 压 4 6 a 北 京 石 油 化 工 研 究 院 ) DHG一 R 0 耐 . MP , ;
头市西 陇化 工厂 ) 冰 醋酸 ( , AR, 杭州 化学 试剂 有 限公 司 ) 三 氯 甲烷 ( , AR, 国药 集 团化 学试 剂 有 限公 司) ,
可溶性 淀粉 ( AR, 菱湖 食 品化工 厂 ) 。 1 2 实验 步骤 .
* 收 稿 日期 : 0 0 9 1 2 1 —0 — 6
度下, 溶解 氧 的量对 燃料 自氧 化反 应影 响很 大 , 和 溶 解 氧 时 , 饱 燃料 中氢 过 氧化 物Βιβλιοθήκη 可 以 累积 的 量远 远 大 于
限氧 条件 下 的。评价 了主抗氧 剂 B HT 与 辅 抗 氧 剂 1 8 亚 磷 酸 酯 类 ) 燃 料 a中复 配 后 的 抗 氧 能 力 。 6( 在
第1 O卷 第 6期
21 0 0年 1 2月
潍 坊 学 院 学报
J u n l fW ef n ie st o r a i g Un v r i o a y
V o .1 1 O NO. 6
NOV O1 .2 O
气氛及添加剂对燃料热氧化作用的影响
李 丹
( 坊 学 院 ,山 东 潍 坊 潍
外 一可见 光谱分 析 氧化燃 料颜 色 的变化 , 考察 环 境气 氛对燃 料 自氧化 反应 的影 响差 异 。此 外 , 从抗 氧 剂 的 应用 角度 出发 , 抗 氧剂 B 将 HT与辅 抗氧 剂 1 8 亚磷 酸 酯类 ) 6( 复配 , 研究 其对 燃料 热 氧 化 的抑 制作 用 , 考察

2018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

2018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一览表
研究内容:1。作战防护服装配套需求研究;2.防护眼镜系列、手部防护系列、足部防护系列、头面部防护系列、体能训练防护被装、具有急救功能的被装等配套品种研制。
主要性能指标:1。完善现有体系品种不能满足实战化要求的部分性能指标;2.研制的防护眼镜、手部、足部、头面部防护、体能训练及急救被装达到或超过个体防护装备国家标准要求;3.新一代作战防护被装体系科学、合理。
研究内容:1.优化煤制烯烃及其合成PAO基础油的工艺参数,确定生产工艺; 2。合成PAO2、PAO4、PAO6、PAO8、PAO10、PAO20、PAO40基础油,与对应黏度级别的进口基础油进行性能比对分析;3.煤基合成PAO基础油在军品润滑剂中的适应性研究;4.编制产品规范。
研究内容:1、空天动力用高密度高热安定性碳氢燃料主体化合物分子设计和性能模拟计算;2、主体化合物合成技术研究,确定其催化剂体系与合成工艺条件;3、高热安定性添加剂技术研究,确定能大幅提高燃料热氧化安定性的添加剂体系;4、空天动力用高密度高热安定性碳氢燃料产品配方体系与主要性能评价研究;5、空天动力用高密度高热安定性碳氢燃料燃烧机理研究;6、高密度碳氢燃料的吸热型应用方式研究;7、高温条件下物性测试研究。
主要性能指标:1.建设规划包括:岛礁自然环境因子调查评估、规划原则及思路、建设内容(含分区规划)、实施方案、保障措施等;2。提出实现吹填岛礁近自然生态系统快速构建及其可持续维持理论;3。突破在吹填岛礁上的植被改造及功能优化技术、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近自然生态系统快速构建技术、种苗快速繁育技术;4.在吹填岛礁上实地构建或改造植被实验/示范区10000m2以上,其中生物种类不少于35种,植物不少于30种,动物、微生物各2种以上。2年简单维护情况下,植物存活率达70%以上,植被覆盖率半年达70%、1年达85%,植物长势茂盛,实现植被自然繁衍更替。

高能碳氢燃料绿色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高能碳氢燃料绿色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高能碳氢燃料绿色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余锐;刘显龙;史成香;潘伦;张香文;邹吉军
【期刊名称】《含能材料》
【年(卷),期】2022(30)11
【摘要】高能量密度碳氢燃料是重要的航天航空动力源,其主要发展方向是高能化和绿色化,尤其是在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发展高能碳氢燃料的绿色合成工艺已成为必然。

本文总结了高能碳氢燃料合成技术绿色化的研究进展,包括:通过改进合成路线或者使用固体酸、离子液体等绿色催化剂,对经典高能燃料JP‑10(挂式四氢双环戊二烯)、金刚烷传统合成工艺进行绿色化改进;从合成原料绿色化的角度,以萜烯和木质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生物基高能绿色燃料,研发生物基RJ‑4(桥式和挂式四氢二甲基双环戊二烯混合物)和JP‑10等替代燃料;从合成工艺绿色化的角度,采用光催化技术实现张力结构燃料和多环结构燃料的绿色合成。

最后对国内外该领域阶段性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高能碳氢燃料绿色合成工艺的发展方向和面临挑战。

【总页数】10页(P1167-1176)
【作者】余锐;刘显龙;史成香;潘伦;张香文;邹吉军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先进燃料与化学推进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55
【相关文献】
1.高能碳氢燃料的热氧化动力学研究
2.密度大于1的高密度液体碳氢燃料合成及复配研究
3.高密度液体碳氢燃料的合成研究进展
4.高能量密度燃料的合成及研究进展
5.高能量密度碳氢燃料JP-10的热裂解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2期2007年3月浙 江 大 学 学 报(理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Edition )http ://www .j ournals .zju .edu .cn /sci V ol .34N o .2M ar .2007收稿日期:2005‐10‐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403015).作者简介:郭永胜(1975-),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吸热型碳氢燃料超临界性质研究.超临界条件下吸热型碳氢燃料氧化安定性研究郭永胜1,何 龙2(1.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2.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摘 要:采用超临界反应装置测定了吸热型碳氢燃料HDF ‐1的氧化安定性能.结合吸光度分析结果、红外谱图以及氧化沉积量的测定结果,考察了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 T )对燃料氧化安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反应时间为3h ,BH T 能够将燃料的氧化沉积量降低64%,有效地提高燃料的氧化安定性能,但BH T 对缓解燃料颜色变化并无明显效果.关 键 词:吸热型碳氢燃料;热安定性;抗氧剂;超临界中图分类号:TE 624.4;O 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497(2007)02-201-04GUO Yong ‐sheng 1,HE Long 2(1.De p artment o f Chemistr y ,Zhe j iang Universit y ,Han g zhou 310027,China ;2.Colle g e o 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Zhe j iang Universit y o f Technolo gy ,Han g zhou 310014,China )Supercritical thermal stability of endothermic hydrocarbon fue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Edition ),2007,34(2):201~204Abstract :The endothermic hydrocarbon fuel HDF ‐1is of a kerosene type .As the fuel is heated ,the dissolved oxy ‐g en in the fuel begins to react with the fuel .To study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HDF ‐1,a static state method undersupercritical condition was set up .The oxidation products of the fuel were analyzed by using UV ‐2800and infrared spectromet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me oxides appear in the fuel after thermal ‐treatment .To avoid peroxidep roduction ,a specific antioxidant additive BH T was added on the fuel in a concentration 24μg /m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H T can reduce the quantity of oxidant deposits by 64%,an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endothermic hydrocarbon fuel HDF ‐1can be improved by suitable antioxidants .Key words :endothermic hydrocarbon fuel ;thermal stability ;antioxidant ;supercritical 21世纪,航空航天领域已经步入高超音速飞行时代,随着飞机发动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飞行器在以多倍音速巡航时面临巨大的热管理问题.这就要求燃料在提供飞行动力的同时完成非动力方面的任务———及时冷却飞行器的高温部件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吸热型碳氢燃料就是为了解决飞行器的热管理问题而提出的.所谓吸热型碳氢燃料,就是指大分子的碳氢燃料在进入燃烧室燃烧之前,先吸收由飞行系统产生的大量热量,进行裂解反应后,生成燃烧性能优良的小分子产物,吸收的热量最后通过生成的小分子产物在燃烧室燃烧后重新释放出来,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也减少了天地往返运载系统的负载,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飞行器高温部件的冷却问题[1~4].吸热型碳氢燃料在对高温部件进行冷却时,自身温度会急剧升高.有关研究表明,当飞行器飞行速度达到2.2马赫(声速)时,油箱中的燃料温度达到85℃,喷嘴前的燃料温度约为150℃.美国的SR ‐71“黑鸟”高空侦察机飞行速度高达3.1马赫,而燃料温度可达到343℃.飞行器以高超声速(5马赫数以上)飞行时,燃料温度将更高.吸热型碳氢燃料本身作为一种烃类燃料,在高温以及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发生自氧化反应,从而导致不溶物的产生,这些不溶物将沉积在油路管壁上,会对飞行器造成不利影响.这就是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安定性问题.它一直是燃料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由于吸热型碳氢燃料实际工作环境处在超临界条件下[5,6],该条件下的燃料热稳定性能研究非常重要,但相关报道不多.本文建立了一套超临界热稳定性能研究装置,以研究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氧化安定性,并考察了抗氧剂BH T 对燃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1 试验部分1.1 试验样品选用优质石化产品进行配伍和改性,制得代号为HDF ‐1吸热型碳氢燃料作为实验样品,其基本物性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该燃料的闪点为49℃,与美国空军所用燃料JP ‐8的闪点(46℃)相近,具备作为喷气燃料的储存稳定性及点火性能.该燃料还具有相对较高的密度,有利于提高燃料的体积性质如体积热值和体积热沉值(单位体积的吸热能力),从而可以降低飞行器的负载以及设计体积,减小飞行器巡航时的空气阻力以及受空气动力学加热面积,从而可以有效缓解飞行器热管理问题的压力.同时,该燃料具有较高的氢体积分数(JP ‐8为13.4%),不饱和烃(热沉积母体)体积分数相应较低,可以有效地提高燃料的氧化安定性.表1 吸热型碳氢燃料HDF ‐1基本物性Table 1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dothermic fuel HDF ‐1Density 15.6/(g ·cm -3)Viscosity υ20/(mm 2·s -1)T c/℃P c/MPa Aromatic /%Flash point T f /℃Hydrogen content/%0.80681.253902.32.14914.481.2 仪器装置为了研究吸热型碳氢燃料在超临界条件下的热稳定性能,自行建立了超临界氧化安定性测定装置,见图1.图1 氧化安定性测定装置Fig .1 Equipment for thermal stability tests1:加热炉;2:反应釜;3:测温套管;4:液相管;5:釜盖;6:针形阀;7:压力表;8:热电偶;9:安全阀;10:螺栓反应釜为不锈钢材料,体积200mL ,最高使用温度550℃,最大使用压力30Mpa .开始试验时,将一定量燃料样品加入反应釜,升温到设定试验温度,利用高压空气将反应釜内压力调节到试验设定压力,以此使体系达到超临界条件,同时空气还可以提供燃料加强氧化反应的氧.燃料在设定温度下反应,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吸光度随热处理时间延长而发生的变化趋势,同时利用称量法考察氧化沉积量,探索燃料氧化程度.2 结果与讨论2.1 超临界条件下燃料的氧化安定性评价取100mL 吸热型碳氢燃料HDF ‐1注入反应釜,将反应釜升温至390℃,调节反应釜内压力至2.3Mpa 进行反应,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热处理时间燃料样品在360nm 处的吸光度变化,结果见图2.图2 燃料HDF ‐1吸光度随热处理时间的变化Fig .2 Absorbency changes of HDF ‐1从图2可以看出,HDF ‐1在高温、高压、加强氧化条件下发生了显著的氧化反应,并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颜色也显著加深.烃类燃料的自氧化反应是一个连锁反应,起始于烃自由基,结合溶解氧生成中间产物过氧化物基,经历链增长过程,最终生成氧化202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第34卷 沉积物.在整个反应历程中,过氧化物基是重要的中间产物,它可以同外来分子的C —H 键撞击,也可以经过自身的异构化、分解生成各种氧化物.对燃料氧化前后的红外光谱研究显示(见图3),燃料经过氧化作用后生成的沉积物在3440cm -1处有羟基的特征峰,在1740cm -1处存在羰基的特征峰,另外在1100~1050cm-1处有C —O 基的吸收峰,进一步证实了燃料的自氧化反应.图3 燃料氧化前后的红外光谱图Fig .3 Infrared spectrometers of endothermic fuel HDF ‐12.2 抗氧剂BHT 对燃料颜色变化的影响在烃类燃料液相氧化动力学中,过氧化物基RO 2·作为一种活性中间体占有中心的位置.BH T 主要是通过捕捉燃料中的过氧化物基从而达到抑制氧化反应的目的.本文采用UV ‐280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对比研究了燃料在添加BH T (24mg /L )前后,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后产物的吸光度变化(以HDF ‐1为参比),结果见图4、5.图4 氧化前后HDF ‐1的吸收光谱图Fig .4 Absorbency changes of HDF ‐1图5 氧化前后HDF ‐1+BH T 的吸收光谱图Fig .5 Absorbency changes of HDF ‐1+BH T从图中可以看出,燃料无论添加BHT 与否,氧化后的燃料均表现出明显的吸光度增加,将图4与图5相比较,发现添加BHT 在330~380nm 处对燃料的吸光度具有正贡献,原因是BHT 作用于过氧化物自由基后会生成新的生色、助色基团,其机理如下:2.3 BHT 对燃料氧化沉积量的影响各种碳氢燃料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发生颜色变化,变化程度取决于生色、助色基团的生成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燃料氧化程度.但是,燃料颜色的变化程度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燃料质量的变化,还必须考察在试验条件下燃料的氧化沉积情况,本文还研究了BH T 对燃料氧化沉积量的影响,试验条件同上,结果见图6.由图可见,抗氧剂BH T 可以有效地抑制碳氢燃料的自氧化反应,大大降低燃料在超临界条件下的氧化沉积量,图中还显示,在2h 以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燃料的氧化沉积增长率有所降低,这302 第2期郭永胜,等:超临界条件下吸热型碳氢燃料氧化安定性研究图6 BH T对燃料氧化沉积量的影响Fig.6 Effects of BHT on thermal stability of HDF‐1主要是在超临界条件下燃料对中间产物、胶质的溶解能力高于通常条件下的结果[7].3 结 论本文研究了临界条件下吸热型碳氢燃料HDF‐1的氧化安定性能,结合燃料吸光度变化分析、红外谱图以及氧化沉积量的测定结果评价了抗氧剂BH T对燃料自氧化反应的抑制效果,发现BH T可以有效地降低燃料氧化沉积量,大大改善了燃料的热稳定性能,但对燃料颜色变化没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参考文献(References):[1] DREITSER G A,MYAKOCHIN A S,JANOVSKI I V,et al.Investigation of hydrocarbon fuels as coolantsof spacecraft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es[C].Pro‐ceedings of the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Heat Exchanger Technology.Amsterdam: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1993:31‐43.[2] EDWARDS T,ANDERSON S D,PEARCE J A,et al.High Temperature Thermally Stable JP Fuels‐an O‐verview[R].AIAA92‐0683,American Institute of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1992:1‐13.[3] PETLEY D,JONES S.Thermal Management for a Mach5Cruise Aircraft Using Endothermic Fuel[R].AIAA90‐3284,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Astronautics,1990:1‐12.[4] KORABELNIKOV A V,KURANOV A L.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of Hydrocarbon Fuel for the AJAXConcept[R].AIAA99‐3537,American Institute of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1999:1‐9.[5] 方文军,雷群芳,林瑞森.碳氢燃料的蒸气压与气液平衡测定[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30(5):539‐544.FANG Wen‐j un,LEI Qun‐fang,LIN Rui‐sen.Meas‐urement of vapor pressure and vapor liquid equilibria ofhydrocarbon fuel[J].J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Edition,2003,30(5):539‐544.[6] 孙海云,郭永胜,方文军,等.吸热型碳氢燃料热安定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1(2):167‐170.SUN Hai‐y un,GUO Yong‐sheng,FANG Wen‐j un,etal.Study on thermal stability of endothermic hydro‐carbon fuel[J].J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2004,31(2):167‐170.[7] 王占卫,张香文,米镇涛,等.超临界状态下正癸烷的催化裂解[J].石油化工,2005,34(6):518‐522.WANG Zhan‐wei,ZH ANG Xiang‐wen,MI Zhen‐tao,et al.Supercritical catalytic cracking of n‐decane[J].Petrochemical Technology,2005,34(6):518‐522.(责任编辑 涂 红)402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第34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