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引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探究加法交换律(1)出示例题:4 5=5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加法交换律,如:6 7=7 6,8 9=9 8等。
(3)总结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3. 探究加法结合律(1)出示例题:(2 3) 4=2 (3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加法结合律,如:(5 6) 7=5 (6 7),(8 9) 10=8 (9 10)等。
(3)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4. 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出示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讲解习题,强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要注意观察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简算方法。
5.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帮助他们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本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两个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定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2.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课件。
2.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例题和练习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操作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上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学生“3个苹果加上2个香蕉等于多少?2个香蕉加上3个苹果等于多少?”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式子的结果是相同的,从而引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和课件,详细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用生动的例题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定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
加法交换律优秀教案篇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_详案《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学生活动场景图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玩一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你们”(生:们你)啊?什么意思?想“蒙”老师呀?那可不行。
开个玩笑,不过学习可千万不能蒙人,对吧?好,接着来,声音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
2、提出问题。
谈话:再过一两周,我们学校就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了,最近,同学们锻炼的热情可高了,我们一起去体育活动场看看吧!体育活动场上有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
提问:根据老师给你们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跳绳的有多少人?(2)女生有多少人?(3)跳绳的比踢毽子的多几人?(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5)跳绳的男生比跳绳的女生多多少人?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和“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三个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能够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3.认识到加法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2.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材、课件、学生练习册;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问加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习交换律(20分钟)2.1 引出主题(5分钟)•将两个互不相同的数相加,观察结果并提问学生。
2.2 交换律的概念(5分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出加法的交换律。
•示例:3 + 5 = 8,5 + 3 = 8。
2.3 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题目并检查答案。
•示例:让学生完成课本 P7 任务3 的题目。
3. 学习结合律(20分钟)3.1 引出主题(5分钟)•给出三个数字,观察不同的加法运算顺序,提问学生。
3.2 结合律的概念(5分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出加法的结合律。
•示例:(2 + 3) + 4 = 2 + (3 + 4) = 9。
3.3 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题目并检查答案。
•示例:让学生完成课本 P8 任务3 的题目。
4. 连接实际问题(10分钟)•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解决问题。
•示例:在超市购物时,小明先买了一件衣服,价钱是 15 元,然后买了一本书,价钱是 12 元,最后买了一个玩具,价钱是 8 元。
请问这三个物品的总价是多少?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中与本课相关的作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加法运算中容易出错,需要加强训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受和理解这两个定律,从而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3.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定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受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小球、积木等,用于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准备一些奖励物品,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讲一个小明和小红的故事,小明和小红一起买水果,他们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是5个水果。
然后,小明和小红把水果的位置换了一下,变成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还是5个水果。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神奇。
2.呈现(10分钟)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并证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时,可能会出现混淆,对这两个律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发现并证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个律。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案
6.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精品教案教学内容: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55—56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交换、不变)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活动1【导入】一、口算抢答练习先进行一组50以内的口算比赛19+17= 26+0=12+18= 23+11=10+35= 15+25=39+4= 21+20=7+37= 28+19=怎么口算28+19=的?活动2【讲授】二、探索加法交换律再来一组比赛,怎样?请看题。
19+72 72+1953+28 28+5346+29 29+4636+45 45+3617+28 28+17展示:A+B=B+A;△+○=○+△;甲+乙=乙+甲……在数学领域,我们常常用字母表示数。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述规律就可以写出a+b=b+a,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发现了加法交换律。
在刚才的探寻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活动3【讲授】三、研究加法结合律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23=45+23=68(人)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28+40=68(人)你认为这两种算法中,哪种更简便?17+23可以凑整。
(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此单元是对前面所学习的加法概念和加数是可以交换、结合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二、教学目标1.知道两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满足交换律;2.能够构造应用两个数的和满足交换律;3.知道三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满足结合律;4.能够构造应用三个数的和满足结合律;5.了解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认识其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应用和实际生活中的体现;2.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应用和实际生活中的体现;3.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 知识的呈现通过数字故事、旁白、视频、实际操作等多种创新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加法中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知识的巩固教师通过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识,使学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使用数学知识。
3. 知识的应用以画图、故事创作、分组合作等形式展开讨论、探究、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亲手体验和应用所学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4. 思维的拓展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扩展思维,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思考、自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方法。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2.问答式教学法;3.对话式教学法;4.合作式学习法;5.实践式学习法。
六、教学评价评价采用多方面的方式:测验成绩、随堂测评、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讨论和教学反思。
七、教学资源1.数字故事;2.交互白板;3.教学视频;4.课堂活动卡片。
八、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初步数学中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提醒学生把握重难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重视小组活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交际和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能够更快乐得学习和探索初等数学中有趣的知识和规律。
《加法运算交换和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加法运算交换和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加法运算中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让我们来看一下教材的章节和内容,我准备的教案主要来自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苏教版,第三章第二节。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然后,我们来谈谈教学难点和重点。
今天的重点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在于大家如何能够理解这两个律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主要包括黑板和粉笔,学具则是大家手中的计算器和纸笔。
例如,我会让大家计算23+37,然后我会提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呢?这个时候,我会引导大家发现,把23和37的位置交换一下,也就是计算37+23,结果还是一样的。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然后,我会再给大家出示一些例子,让大家看到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例如,我会让大家计算23+37+45,然后我会提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呢?这个时候,我会引导大家发现,我们可以先把23和37相加,得到60,然后再加上45,结果还是一样的。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让大家随堂练习,让大家亲自尝试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来简化计算。
对于板书设计,我会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公式写在黑板上,并且附上一些例子,让大家一目了然。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让大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例如,计算23+37+45,或者计算23+3725等等。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过程,看看大家是否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让大家对加法运算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的学习,对加法运算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案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大家特别关注。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理解这两个律的意义和运用是教学的重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的计算,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和理解这两个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计算问题能够独立解决。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的概念性知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的例题,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并用具体的例题进行解释。
让学生在实例中感知和理解这两个律。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互相出题,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不符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判断。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运算律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加法问题能够熟练解决。
但是,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的运用。
2.加法结合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学生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买书”的故事,引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两个运算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加法,其他运算有没有类似的运算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运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一课时[教材简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研究、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研究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研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地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惯。
4、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1、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进程。
2、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称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设计理念]1、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新旧常识的接洽,引导学生在自立、协作、探讨中巩固旧常识,发现新常识,掌握新方法。
2、以学生的“最近开展区”为导游,精心设计课堂讲授策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部就班,预设出合理的讲授流程与思维坡度。
3、本着真实有效的目标,让课堂抖擞生活的活力,让每个孩子在民主、平等的课堂中获得不同的开展。
并注重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在对话中加强情绪交流,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从而让教师与学生都获取丰富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强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设计思绪]1、展示生活题材的数学例题,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而初步感受规律。
2、充分感知,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观察,比较、不断地思考与建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运算定律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的例题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讲一个关于两只小猴子分香蕉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两只小猴子分香蕉的过程是否符合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例题。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实际例题中体会和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运算能力。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数学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辅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他们熟悉的事物和例子来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内容包括教材中的例子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球等,用于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2 + 3 和 3 + 2 是否相等?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 2 + 3 + 4 和 3 + 4 + 2 相等?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2.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加法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加法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二、探究加法交换律1. 出示例子:2 3 = 3 2,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2. 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3. 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加深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4.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探究加法结合律1. 出示例子:(2 3) 4 = 2 (3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2. 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3. 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加深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4.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3. 讨论并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2. 强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总结,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公开课)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5~56 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会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加法算式的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归纳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运算律的理解、掌握与应用。
【教学难点】运算律的探究、概括与归纳。
【教学过程】一、童趣导入师:听张老师说,咱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都特别厉害,是这样吗?口说无凭,咱们来试一试:19+17= 26+0= 12+18=23+11=10+35= 15+25= 39+4=21+20= 7+37=28+19=师:你们觉得谁最厉害?不好说。
这样,咱们这次分男女生来比赛,看谁更厉害,谁先来?男先女后,男生,请:19+7253+2846+2936+4517+2872+19 28+53 29+46 45+36 28+17师:男生觉得不公平?怎么就不公平?你发现了什么?生:女生都是做我们做过的题目?数字大小一样,都是加法,结果当然一样!师:你们觉得接下来也是这样的?那男女生换下顺序,女士优先。
果然。
二、童心探究(一)探索加法交换律1.观察思考师:同学们来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呢?生:数字(加数)大小相同,摆放位置不同。
得数相同。
(既然得数相同,就用等号连接。
)师:怎么位置不同?(交换了位置)2.大胆猜想,列举验证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它们的结果都相同呢?就这几题就可以得出结论?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怎么验证?利用黑板上的磁铁可以吗?(还可以再写一些算式来)好的,照样子看谁写的最多。
师:老师如果不喊停,你们能写得完吗?你写了哪些等式,其他同学判断,如果正确就击掌。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本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练习题。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发现加法交换律的特点,总结规律。
(2)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3)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发现加法结合律的特点,总结规律。
(4)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3.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新知。
(2)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点评。
4. 小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进行自我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点评,确保学生掌握新知。
3. 课后作业要适量,避免加重学生负担。
本节课通过观察、发现、总结,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学生掌握新知。
同时,课后作业要适量,避免加重学生负担。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这是因为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发现规律;通过发现,学生可以理解问题、理解规律;通过总结,学生可以掌握问题、掌握规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2.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2.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2.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如加法的性质、运算定律等;2. 提问:在加法运算中,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可以提高计算速度?二、新课讲解1. 讲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举例说明,如:3 5 = 5 3;2. 讲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举例说明,如:(2 3) 4 = 2 (3 4);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验证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正确性;4. 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和作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 教师巡查,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3. 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巩固提高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解决;2.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 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全班交流分享。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基本的数学运算定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并证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应该能够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符号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时,可能会出现混淆和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发现并证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够解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发现并证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卡片等。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如:小明和小华一起买书,小明买了3本,小华买了5本,他们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例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教材简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内容。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内容有两个:一个是加法的交换律,另一个是加法的结合律。
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一种规律性知识,也是学生具备的一种计算能力,学习加法的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经常用到。
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加法运算律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
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就是“运算定律”,可见,运算定律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数学大厦的基石”,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更是基石中的基石。
所以在设计时,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及比较理解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本课选用了学生生活中熟悉且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为了贴近教材,我选择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为例引入新课,明确教学目标,逐步引出知识点,再用习题巩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认识加法的运算律,感受数学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运算律
科目:数学年级:四年级执教人:
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时安排 1 课时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
学生自由发言。
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题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
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7+28=45(人)
(3)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
师板书:28+17=17+28
(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
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板书: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23
= 45+23
= 68(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 28+40
= 68(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
(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
①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号。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②组织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师板书:(a+b)+c=a+(b+c)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板书:加法结合律)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
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1、2、3题。
(1)第1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第2题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这在过去的计算过程中有学习过,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3)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
比较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