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仙北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有苏局仙北有孙墨佛

苏局仙(1882.1.1-1991.12.30),字裕国,上海市南汇县周浦镇人,出生于东湖山庄一个破落的门第。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第28世孙。1892年在乡镇读私塾,15岁于江苏松江府考中前清末期秀才。在小学任教40多年,1948年退职养老。经历了清朝、民国、日伪统治、国民党统治和新中国五个历史时期。早年自学书法,写柳、颜楷书,后专攻王羲之《兰亭序》,80多年临池不懈。书法之外,喜爱作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

早年父亲在叔父开的一家杂货店打杂,养家糊口;母亲勤俭持家,忙于农活,并育有三子,其排行第二。9岁进私塾(今南汇县下沙、召楼等地),寒窗10年。四书五经、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0岁时与小二岁的本乡赵氏结成连理。婚后育有三子一女。

1906年8月由廪生朱岂孙、优贡朱子浩联保,经县试、府试、道试,考中末科秀才,是中国晚清最后一个秀才。9月有人拿了大红报单一路吆喝前来报喜,上书“贵府少爷苏局仙第十六名中试,谨此致贺”字样。那时题名中式实在是一件极光彩的事,乡邻亲族接踵而至,家里着实热闹了一阵子。1907年跨进朱家祠堂任教,从此传道授业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从私塾转教公堂。除日军占领时期回乡念佛外,终身未离教鞭,桃李满天下。期间两个兄弟患病不治而死。抗日战争时期,抗战爆发,国土沦陷,痛恨日伪的奴化教育而弃教务农,回到老家牛桥。但是敌伪却硬逼苏老充当汉奸乡长。为避开日伪诱迫,买了一尊观音,在家念经拜佛装傻,并将书斋起名为“水石居”,寓意自己像水一样清白,像石一般坚强。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国事依旧,民不聊生,苏老躬耕薄田,藉以糊口。其时除次子健侯幸存外,二子一女相继病死。

1949年10月年近古稀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由于年事已高,苏老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教书生涯,但人民政府和人民依然历年选其为南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讨论县里大事。擅诗词,精书法,尤以诗联书法饮誉中外,因孙墨佛有“南仙北佛”之称。联作辞显意新,主张“雅俗并存作对语”。数十年写成近1万首诗稿,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1979年5月作了幅行书《兰亭序》参加上海《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竞赛,由于笔力稳健、点画扎实、气势连贯,人书俱老,以97岁高龄荣获一等奖。日本摄影师为拍纪录片《话说长江》,一路赶来,在“水石居”折腾了3天3夜,拼命摄取镜头。1980年被市长聘为上海市文史馆员,按月领取生活和营养费。1981年在上海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上被推举为名誉理事。1982年上海人民政府参事室和市文史馆联合为其举办百岁大庆书画展览,展出作品50多件。被誉为“百岁诗人,史前未载”。上海市长汪道涵、著名书画家朱屺瞻等纷纷前往为苏老祝寿并合影留念。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宋日昌还即兴作了一首七绝:“年逾百岁今世稀,精神矍烁尤为奇,勤奋挥豪传书法,豪情壮志共学习。”近20年又日积月累,写下1万余首,汇成《蓼莪居诗集》、《水石居杂缀》等几十本。1985年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是中国最长寿的书法家,与北京的孙墨佛书法家均为年逾期颐,享有“南仙北佛”之称。在110岁生日祝寿会上,上海市文史馆长王国忠无限感慨地说:“当年毛主席创办文史馆时,全国有八个翰林、一个进士、二十一个秀才,如今只剩一个苏局仙了!故而,苏局仙是不是周浦乡的一个苏局仙?不是。是不是南汇县一个苏局仙?也不是。是不是上海市的一个苏局仙?也不是。可以自豪地说,全世界只有一个苏局仙!”

1991年12月30日无疾而终,享年109岁。著有《咏史千首》和《蓼莪诗稿》10余卷、《蓼莪居联话》2卷,《怀旧录》2卷、《水石居诗抄》等。

苏局仙的书艺传至五湖四海,计有海内外30多个学术机构聘其为顾问,众多墨迹被纪念馆、博物馆珍藏,有的还刻石留史。《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等都

将其事迹收录入典。在书法界,•与孙墨佛齐名,享有“南仙北佛”之称。苏老仙逝后,按照他生前的遗愿,遗体捐献给二军大病理解剖室。如此洒脱的襟怀,不愧是“上海第一老人”!

苏局仙一生酷爱书法,对书法具有不凡的认识,虽眼睛高度近视,但仍坚持每天早餐后写一个多小时的字,从不间断。1979年,他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横幅荣获全国群众书法比赛一等奖,《文汇报》曾以《雪霜已过沐春风》为题刊载这一喜讯,并评价他的书法“用笔苍劲沉着,用墨浓枯相杂,点画扎实稳健,结体生动有姿。整篇一气呵成,落花流水落大方,有自然天成之趣,苍劲中有俊秀气,质朴中有雅俊美”。称其“人书俱老”,难能可贵,但苏局仙自谦年岁大,笔力差,并说平日练字更是一种健身方法。

苏局仙幼年起就酷爱唐诗,经常边读边写,每天都要写一首甚至几首。“文化大革命”中,他所著《咏史千首》和《蓼莪诗稿》十余卷,《蓼莪居联话》2卷,《怀旧录》2卷计六千多首诗,都被焚之一炬。苏局仙热爱祖国和家乡,面对祖国的进步,创作了不少诗作。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我国合法席位,捷报传来,苏老挥毫写下了《走向世界为国争光》的诗篇,抒发了他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1981年,在中日合拍的电视片《长江》中,中国春节风俗的镜头在苏老家里拍摄,苏老向日本朋友赠诗数首作为纪念。其中一首为:“一衣带水接芳邻,唇齿相依友谊亲;更是河山两地壮,东风暖日万年春。”当上海市文史馆在锦江饭店为其庆祝百岁寿辰时,他又写道:“既喜须眉古,还欣腰脚轻。艺林诸老将,挥手出奇兵。”从中可见苏老诗情敏捷,构思奇特。1982年,他应民革上海市委邀请,为国际老人年题词:“举世老人同心祝愿,和平共处尽享遐龄。”

苏局仙坚持勤读勤写,除“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去的大量文稿、杂记、随笔外,共积累了记载有上下古今、天南海北极为广泛内容的文稿约30多卷,计30多万字。

与苏老的文采同样知名的是他的寿龄,百岁时的他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饮食起居相当有规律。探究其长寿的奥秘,苏老自己认为做人要心胸豁达、开朗,平时多活动。他坚信“持之乐观,生死度外”是长寿不可缺少的精神因素,一个人胸中要长存一团正气,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沮丧,要相信真理,相信正能克邪,这样才能保持乐观,减少忧愁。“动静结合”是有效的养生方法。“动”即指适当地体育锻炼,人到老年,剧烈运动不能做,就坚持走路,每天上、下午各走上几千步。日常劳动也可视为锻炼,尽管年过百岁,苏老也常常动手擦桌、扫地,生活尽量自理,这对身体非常有利。“静”是指苏老自创的“吐纳术”,每天早晨在空气新鲜的庭院里,坐在椅子上进行深呼吸,呼吸柔细匀长,呼气时“长啸”有声;另外就是每天的书法活动,写字时要动眼、手、腕、臂,可以舒筋活血,还要配合呼吸,一身之力运于毫端,全身各部位均处于理想的运动状态,还能陶冶人的性格、情操,磨炼人的意志,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动静合一”健身法。苏老还把自己的长寿归功于社会制度好,在他百岁寿辰时,曾写道:“盛世人难老,奚须九转丹;镜中无白发,永久驻童颜。”

1991年冬天,苏局仙老人因肺部感染引起并发症去世,享年110岁。他的精神境界和生活信念以及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是永远值得学习和深思的。

孙墨佛(1884~1987)原名孙鹏南,字云斋,曾用名孙巍,字尧天,号眉园、别号天舌山人,又名剑门老人。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书法家。辛亥革命老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