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新课改的“四处不足” 任何改革,都有不足之处,都有不尽人 意之处,新课改也不例外,其不足之处表 现在四个方面,即对传统教学的忽视、缺 乏“有效教学”意识、课程容量大和忽视 教师作用。
1、对传统教学的忽视 大家知道,传统教学有其不得不改的地方,如: 教材过多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忽视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育与生活严重脱节;在教 学方法上注重“满堂灌”而忽视引导,压抑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注重单纯的 记忆,忽视学生本身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目标 上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对学生技能的培 养,导致高分低能儿的出现;等等。
2、缺乏有效教学意识,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理 解上的偏差,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和热 闹,偏离了新课改的本质精神,缺乏有效 教学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表现在片面强调“教学生活化”。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贴 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点,一味地求 新求变,只注重形式的花哨,将所有与生 活相关的内容轻拉硬扯进课堂,忽视所选 内容的科学合理性,以致教学内容与所要 学习的知识不吻合。
二是表现在片面强调“主动探究”。探究 性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受 到不少教师和学生的青睐,然而其在实践 中的过分宠爱,也导致课堂中很多教师过 分、片面地强调“学生主动探究”。
这种片面强调“主动探究”表现在具体的教学 实践中,就是很多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是针对 接受式学习而言的,是对接受式学习的彻底否定。 两种学习方式水火不容,只对立不统一,由此造 成教学中片面强调“探究”,忽视了知识传授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既 然是自主探究,那么学习就纯粹是学生的事,教 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就可以撒手少管,撒 手不管。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标修订?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试行),并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稿),正式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 程改革。为什么要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稿)?从2001—2010年,为什么这一修订需要 长达9年的时间?为什么教育部对课程标准修订 如此重视?这需要我们客观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实验稿),全面了解课程标准修订的深刻意 义。
二是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课标 理论具有前瞻性,课标的具体落实要具有 可操作性。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不能 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结合各 种教育研究成果,融合新课程理念,解决 实际操作性问题。在教学中,要在新课程 理念的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 逐步把新理念转化为个人教学行为习惯。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修订的依据,比如 说像学生的发展,各学科的发展,以及时 代发展需求对各学科课程提出的要求等等, 这些都是这次修改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
三、课标修订的原则和重点是什么? 新课标提出了五方面的修订原则和重点:一是 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在各学科课程标准 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增强社 会责任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打好基础。
对实验稿课程标准的修订,有时代背景 和社会因素,但重要的还是来自教育系统 内部的推动,是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的需 要。修订的基本准则是继承以往的亮点, 修正出现的不足。
(1)新课改的“六大亮点” 十多年的课程改革有着怎样的亮点呢?我想, 至少有这样几个亮点: ①在课程目标上,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 成,强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健康的情 感态度。 ②在学习方式上,提出“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学生乐学和要学的场所。
第二,是国际比较,也就是比较一下对相应的 课程,国际上的相关教材、教学以及课程设计是 怎样的。比如说像对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 的一些国家做了比较。我们发现这些国家都非常 强调科学探究,因为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不仅 仅是学到方法、养成能力,而且它也会强化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培养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等 等。所以,我们通过比较,发现这些国家的物理 课程注重实验、注重探究,这是一个国际发展大 趋势。而且实践证明,在做中学,在探究中学, 不仅使概念的建构更加深入,同时它也会在这个 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养成一些能力。
二是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精选对学生全面发 展、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整体统 筹安排德、智、体、美的内容,体现学科的基本 结构,精选重要内容。三是坚持能力为重,注重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科课程标准 要体现本学科最重要的知识与技能,关注教与学 的过程和方法,重点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培养,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潜能,增强学生关注社 会、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更多地关注了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对知识与 能力的目标达成有所忽视,忽略了对具体知识的 传授。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少讲或不讲知识,或 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这样 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 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但实 际情况是,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活动 难于深入,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
四是表现在片面强调“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是针对过去学生“机械式学 习”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动手实践”有 它自身的优势和闪光点,然而教学中片面 强调“动手实践”,不仅弱化了这种新颖 学习方式的魅力,还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
片面强调“动手实践”的表现就是“为 动手而动手”,并仅仅停留在“动手”层 面,而不能通过动手提升学生的能力。而 真正意义上的动手实践应注重通过外在的 动引发内在的动——思维,动手实践应具 有思维含量。
第一,对已有课程的继承。这次的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替代了教学大纲,更明确地提出对学生 的全面要求,这是教学规则、评价规则的一些变 化,就是我们怎样培养一名学生。从文本上有了 变化,从实质的内容上也有了变化。在这次课程 改革中,由于有了变化的课程,也就有了变化的 教材。而且这个变化也与以前的课程改革密切相 关。另外,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比如关于教材的 一纲多本的决策,是就以前这样一个决策的进一 步推进。由于这样的一种多样化、丰富性以及竞 争带来的一些发展,使我们的教材建设,达到了 一个新的水平。
③在课程内容上,改变课程内容的“繁、 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 学生经验的弊端,使课程内容和生活实践 接轨,和时代接轨,和学生的经验接轨。 ④在学科关系上,克服学科本位的束缚, 强调学科渗透,强调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 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得到加强。
Biblioteka Baidu
⑤在教育评价上,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 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 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 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⑥在课程管理上,实行国家、地方和学 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需要明确的是,探究性学习需要以接受 式学习为基础。强调让学生主动探究,并 不是不要教师,不是忽视教师的引领和指 导作用,如果教师以此为借口而让学生自 由探索、不管不问,那不仅是对“主动探 究”的误读,也是对教师职业和学生前途 的忽视。
三是表现在片面推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 的作用不言而喻。而现在很多的所谓合作学习多 是教师强制下的行为,表面热闹,不求实质。要 么个别学生“一言谈”、多数学生当听众;要么 大家各说各的,谁也不听谁的;要么互相推辞, 谁也不发言;要么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干别的 事。小组汇报时,常常说“我觉得……”而不是 “我们觉得……”。这些现象都是走进合作学习 误区的表现,也是片面推崇“合作学习”的结果。
其实,合作学习不只是外在形式,而有 其内在规律和特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 学习,教师要把握好契机,选择好有合作 学习必要和价值的问题,精心设计合作学 习的要求、呈现方式等,组织好合作学习。 一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 1至2次为佳。
另外,该教师讲的内容教师必须认真讲, 万不可拘泥、就范于新模式的限制。无论 合作学习也好,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也好, 都要以课堂的实效性为准则,不能停留在 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的表面现象,而要让学 生学到东西,实现能力的提升。
4、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和传统教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 教学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 彰显,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得到了重视和 强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学生主 体”被一些教师表面化和片面化,有的教 师甚至以一节课中学生发言的时间来衡量 是否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事实上,学生为主体是早已在教育界取 得共识的一项教学原则。这项原则指出,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矛盾的统一体。教 师主导,是学生主体之下的主导,没有学 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就没有存在 的价值和意义;学生主体,也应当是教师 主导之下的主体,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会大打折扣。
3、课程容量大,操作难度大 这一点主要集中反映在中学。表现在在必修课 的基础上,新课改增设了选修课,而学校教育时 间却没有增加,无疑减少了必修课的课时,这样 就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教学知识的容量和密度。再 加上一些教材的难度有所加大,学校在课程教学 的操作上难度较大,影响了课改的进一步推进, 也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成效。新课标的修订,目的 之一就是改变这种现状。
片面地强调教学生活化是不可取的。片面追求 “生活味”,会削弱“学科味”。过于注重教学 的生活化,会使学生的探索停留在生活阶段,缺 少抽象化、学科化的提炼。一般而言,越是低级 的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越紧密;越是高级的学 科知识越远离生活实际。因此,低年级的教学 “生活味”比较浓一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知识储备的增加、思维能力的提高,应逐步用 “学科味”淡化“生活味”。
这次修改课程标准,还有其他的一些依 据。 2003 年、 2007 年,教育部委托专 门的课题组,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 而这个问卷调查里即有对实验稿的肯定, 但同时也有诸多问题。封闭型问卷里,我 们可以看出一些数据。而在开放式问卷里, 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提出的一些修改建议。 这些也成为了修改课标很重要的依据。
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标修订? 二、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 三、课标修订的原则和重点是什么? 四、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哪 些主要变化?
五、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细微变化? 六、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 七、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 生观? 八、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学习 方式的转变?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传统教学曾 经在教育舞台上独领风骚,能流行那么多 年,自然有其经典之处。“传统教育”并 不是教育发展中“落后”的代名词。课程 改革与传统教学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更 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我们不能从一个极 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新课改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 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做 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 本身。相反,改革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 识。
实践中那种片面强调“学生主体”的教 学,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对新课改精 神实质的误读,也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 更是此次新课程标准修订需要纠正的偏差。
二、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 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从新中国成 立以来到 2000 年,总共经历了八次课程 改革。在修改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修改 依据有很多方面,主要侧重于两大方面:
推进新课改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新课程背景 下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 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传统教学中那些经过实 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做法 需要继承,同时结合社会需要和时代要求加以改 进、发展和创新。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 上,割断“历史”、新起炉灶那是行不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