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2—6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2—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本单元教学要求
1、利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2、阅读图片知道几种主要的地形特点。
3、利用图文资料直观理解气候的多样性。
4、树立种族平等,国家平等的思想。
5、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国际合作或地区合作的重要性。
6、具备一定的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本单元教材整体框架结构
《大洲和大洋》
—是怎么样的《自然环境》
《世界大家庭》
—怎么认识(认识工具)——《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四)教材结构分析
本单元将要学习的是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概况。是在第一单元了解社区的基础上,编者按同心圆扩展的形式,把学生的视线从社区这个小“家”扩展到地球这个大“家”(从小区域到大区域)。本单元涉及内容有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山川、气候、动物、植物等自然环境,还有60亿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口及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文环境等等,在编排上本单元分4课。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材分析
本课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述。涉及到基本概念有:大洲、大洋(大陆、岛屿、半岛、
海、海峡等)。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这些内容的选择一是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有一个大致了解,也为学习第二课和第三课打下基础。二也是落实《课标二》中“内容标准”的需要。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分布。它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海洋与人类关系”是与以往教材(浙江版《社会》)不同的:它突出了以“人”和“以人生活”为中心认识世界。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文性。
第二课:《自然环境》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大洲和大洋学习的基础上,对世界的自然环境作进一步探究。本课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有:自然环境、自然景观、地形(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气候(天气、气象)。教材主要是从地形、气候、景观等宏观方面,让学生对世界的自然环境有一个总体认识。自然环境是了解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重要内容,也是造成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本课重点内容是认识和了解几种地形的主要特点(采用点与面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及不同区域气候的千差万别(呈现方式既有点面结合、又有典型案例),理解由此造成的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五个地区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感悟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教材分析
我们是在探究世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再对世界的人文环境作进一步探究。世界大家庭的主角是“人”,因此本课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有:人口、人种、国家和地区(领土、领空、领陆、领水、领海等)。主要内容是认识世界上三大人种的分布,清楚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国家之间发展是不平衡的,能列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国家关系角度讲,国际社会的各个成员(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又共同面临着各种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问题。从而理解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意义。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材分析
使用地球仪是我们认识社会、认识地球的重要工具。本课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有: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等。既然是探究活动,重要的不是识记几个概念,而是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把原有头脑中的平面地图,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其次是运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来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二、教学建议
1、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
本单元是关于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学习。教材有大量的插图,图是有关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空间和理解教材有关重要内容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特别是乡镇学校),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利用这些插图,通过使用有关图片、图像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如:第二课教材利用各种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对世界的地形和气候是怎么样的作了形象、直观、生动的呈现,但对比较抽象的气象知识,教学时应特别注重图文的配合,引导学生去发现差异、总结规律,降低难度。
2、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
本单元涉及到的概念很多,教学时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借助于地图及其他图像,让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来理解概念,不需要出示概念的具体文字说明,更无需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如:第一课“人类的栖息地”中,对大陆、岛屿、半岛等地理事物教材没有对它们进行严格定义,只是用图对这几个地理事物进行直观解释,学生会认,会描述即可。教师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
3、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我们老师应了解学生有些什么样的相关旧知识?比如:大洲和大洋,在小学的常识课(第九册)中曾学习过,因此教学设计时是否就可让学生先说一说,在这基础上重点探究海洋对人类的影响,这样一方面学生有兴趣,另一方面也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又如:综合探究二学习地球仪,学生已接触过地图,地图上出现过些什么?有没有见过经纬线?教师如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合理联系,探究活动就可从地图上的横线竖线说起,学生是否会更有兴趣?
4、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本单元教学建议采用的教法:边讲边问(传统的教法也需要)、多媒体辅助、问题探究(或讨论式)、调查(访问)式等。如:第二课教学时,可以将调查与访问引入学习中,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去感知,密切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一次社会调查:(1)参观考察本地的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民居等方面的特点;(2)调查访问本地的气象部门,收集2002年本地的气象资料,从中了解本地区的气候特点。用学生的调查资料来分析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之间关系。因此教师就要恰当地使用投影、填充图、图表等教学手段或教具,运用“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然后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汇总分析相关信息,最后利用已有信息解决问题。
5、重视活动的设计和引导
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如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小组间的互相提问等,我们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注意引导,培养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如:第三课教学时,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世界人种及国家的的资料,学生收集到的有关世界人种和国家的一些图片或资料相当宽泛的,如何进行筛选、使用,须教师引导。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附:教学案例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1、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三大人种的特点,在地图上指出其主要的分布地区。
(2)知道世界上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知道大致的分布状况。
(3)树立正确的种族观;懂得任何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树立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念。
(4)能举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或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2、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