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复习课件(22张PPT)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复习用ppt课件
![醉翁亭记复习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fb8549de80d4d8d15a4ff3.png)
16
【风霜高洁】 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秋高气爽。
【水落石出】 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
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
全显露。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
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
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往来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
络绎不绝。
17
名字由来: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故自号曰“醉翁”也。
写景 山间朝暮: (山水山间四时: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
之乐)滁人游:负者歌于途……往来而不绝者(动作表欢快)
游与宴 太守宴:临溪而渔……杂然而前陈者
(宴酣 之乐)
众宾欢:
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
(食物现富足)乐
秀丽
秀 佳木秀而繁阴
开花,这里指滋长。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以……为乐
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山水之乐
快乐,乐趣 乐趣
心乐之
以……为乐
4
太守自谓也
称、命名
太守谓谁
是
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
谓 秦王谓安陵君曰 对……说(告诉)
不可谓忠
称做,叫做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认为
名之者谁 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命名 说出
并自为其名
(活动现热闹)
太守醉: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神态展醉颜)
归与乐 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
(乐人
之乐) 三种乐: 禽鸟 之乐— 游人 之乐— 太守 之乐 10
五、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 写景 为主,兼以 抒情 ,贯穿全文 的主线是 乐 。文章是如何围绕这条主线层层 展开描述的? 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 乐、太守之乐最后与民同乐 2.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风霜高洁】 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秋高气爽。
【水落石出】 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
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
全显露。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
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
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往来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
络绎不绝。
17
名字由来: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故自号曰“醉翁”也。
写景 山间朝暮: (山水山间四时: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
之乐)滁人游:负者歌于途……往来而不绝者(动作表欢快)
游与宴 太守宴:临溪而渔……杂然而前陈者
(宴酣 之乐)
众宾欢:
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
(食物现富足)乐
秀丽
秀 佳木秀而繁阴
开花,这里指滋长。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以……为乐
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山水之乐
快乐,乐趣 乐趣
心乐之
以……为乐
4
太守自谓也
称、命名
太守谓谁
是
此之谓失其本心 是
谓 秦王谓安陵君曰 对……说(告诉)
不可谓忠
称做,叫做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认为
名之者谁 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命名 说出
并自为其名
(活动现热闹)
太守醉: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神态展醉颜)
归与乐 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
(乐人
之乐) 三种乐: 禽鸟 之乐— 游人 之乐— 太守 之乐 10
五、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 写景 为主,兼以 抒情 ,贯穿全文 的主线是 乐 。文章是如何围绕这条主线层层 展开描述的? 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 乐、太守之乐最后与民同乐 2.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总复习全PPT课件
![醉翁亭记总复习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1e3804e009581b6ad9eb4d.png)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第16页/共50页
8、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的语句。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9、“宴酣之乐’体现在哪呢?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10、从全文看,对作者在第3段话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
B)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
第2页/共50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 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 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
乐其乐(
)
第8页/共50页
三、重点语句
•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了潺潺的水声, (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 泉啊)
•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
第11页/共50页
四、课文理解
• 1、第三段中太守为什么“醉”呢?用自己的话概 括。 不胜酒力,陶醉山水,自得之意,与民同乐
• 2、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请你结合选文第三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 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 可适当发挥想象,合理即可。示例:琅琊山上 人来人往,人们扶老携幼,有说有笑,尽情游玩。 有的引吭高歌,有的游客前呼后拥,一派欢乐热闹 的景象。
《醉翁亭记》课件(共20张PPT)
![《醉翁亭记》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6ff3d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5.png)
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 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 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 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 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 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 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 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 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 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 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 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 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 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山
思考:文章第一段依次写了哪几种景物?
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依次写了:
作用: 从大处落笔,文笔简 约,层层递进,排 遣被贬后的抑郁心 情,为下文写水之 乐、与民同乐做铺 垫。
水
亭
文章开篇写亭名由来有何作用?
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 之间,在与民同乐之中; 为下文主旨的出现张本。
感谢聆听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霏,原指雨、雾 纷飞,此处指雾 气。
消散, 昏暗 散开
聚拢
指天气阴晴昏暗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
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 引申为“花”,名词。
植物开花结实。这里 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第12课《醉翁亭记》复习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复习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7b2a3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8.png)
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
14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 样
面对
❖ 往来而不绝者
断
❖ 绝巘多生怪柏
极
❖ 沿溯阻绝
断
❖ 哀转久绝
断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快乐
❖ 醒能述以文用❖ 虽乘奔御风来自以疾也 认为❖ 何以战?
❖ 必以分人。 ❖ 皆以美于徐公
把 认为
文言词语——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沿着山,名词作状语)
❖2、杂然而前陈者
❖ 7、阅读理解。
❖ 第间二朝段暮写的山句中子景是色_日_和_出_出而__游林__霏之_开,乐,_。云_其_归_中_而_描岩__写穴_瞑_山; 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_野__芳_发__而_幽__香,, _______佳_木__秀_而,繁__阴_,__风_霜__高_,洁,__水_落__而__石_出。
文章评价 ❖ 1、主题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等推 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 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 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 乐的旷达情怀。 ❖ 2、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乐民 之乐”。 ❖ 3、本文在艺术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 语句凝练,语意精警含蓄 ❖ 大量地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 ❖ 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用了 25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 散文的韵味。这样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 又有散文的美感。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 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
14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 样
面对
❖ 往来而不绝者
断
❖ 绝巘多生怪柏
极
❖ 沿溯阻绝
断
❖ 哀转久绝
断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快乐
❖ 醒能述以文用❖ 虽乘奔御风来自以疾也 认为❖ 何以战?
❖ 必以分人。 ❖ 皆以美于徐公
把 认为
文言词语——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沿着山,名词作状语)
❖2、杂然而前陈者
❖ 7、阅读理解。
❖ 第间二朝段暮写的山句中子景是色_日_和_出_出而__游林__霏之_开,乐,_。云_其_归_中_而_描岩__写穴_瞑_山; 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_野__芳_发__而_幽__香,, _______佳_木__秀_而,繁__阴_,__风_霜__高_,洁,__水_落__而__石_出。
文章评价 ❖ 1、主题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等推 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 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 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 乐的旷达情怀。 ❖ 2、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乐民 之乐”。 ❖ 3、本文在艺术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 语句凝练,语意精警含蓄 ❖ 大量地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 ❖ 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用了 25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 散文的韵味。这样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 又有散文的美感。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 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
第12课《醉翁亭记》复习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复习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f03c93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19.png)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倒 装 句: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微斯人,吾谁与归?
重点词语
成语:气象万千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醉翁之意不在酒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 喻真相大白。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有“山 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三.点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
五.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六.描写夕照全景的句子是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拓展迁移:默写
面对烟波浩淼、气象万千的洞庭湖水,
•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 野草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 文章的名句是: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精要练习4
• 7.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 怀?
• 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 们的快乐而快乐。
精要练习3
• 6、阅读理解。
• 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其中描写山间朝暮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四时 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有一座亭子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靠近泉水
醉翁亭记复习 ppt课件
![醉翁亭记复习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7ab2f3a5e9856a5712601f.png)
(指朝暮四时的游玩之乐)
2、第三段中太守为什么“醉”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 世、政治清明。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游人欢乐 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 醉。
3、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请你结合选文第三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 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
丝: 弦乐器
竹: 管乐器
(8)觥筹交错
觥: 酒杯
筹: 酒筹
(9)苍颜白发
苍颜:苍老的容颜
(10)颓然乎其间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
PPT课件
13
2、句子翻译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2)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用泉水酿酒,泉水甜,酒水清。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人)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 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岳阳楼记》四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凄寒之气。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P静PT课祥件 和的理想之风。
28
7、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 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 来表现山水之美?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林茂盛,秋天风高霜洁, 冬天水落石出)或答“野花,树林,风霜,水 石”。
水甜酒水清。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一人)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的坐在人群
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
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9、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
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共32张幻灯片)
![九年级语文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共32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5be2697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c.png)
写早晚风景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出”“云 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照鲜明的两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特殊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 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3.第3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 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 欢”“太守醉”四个场面。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 其他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的。
②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 热闹特殊;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 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 人自醉了。
③为情而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 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 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 境域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 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 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 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水落而石出者
(动词,显露)
出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动词,出来)
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云归而岩穴暝
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者
(动词,回去) (动词,归聚)
(介词,于) (介词,在)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连词,表承接)
而年又最高 而 溪深而鱼肥
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递进)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特殊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 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3.第3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 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 欢”“太守醉”四个场面。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 其他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的。
②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 热闹特殊;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 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 人自醉了。
③为情而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 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 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 境域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 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 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 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水落而石出者
(动词,显露)
出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动词,出来)
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云归而岩穴暝
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者
(动词,回去) (动词,归聚)
(介词,于) (介词,在)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连词,表承接)
而年又最高 而 溪深而鱼肥
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递进)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醉翁亭记》 课件 (共26张PPT)
![《醉翁亭记》 课件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5f7534ed630b1c59eeb5cb.png)
——本段用了分述总收之法,条理清晰。
怡情山水,乐在其中
——游宴之乐
文章第三节是“游人之乐”的具体化。本节一共写了几幅画 面?
——四幅画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四幅图景当中,你认为哪幅是核心?其它图景有何作用?
——一般认为,太守醉是核心,其它图景起陪衬作用。
滁人 众宾 太守
与民同游,乐在开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 滁:滁州,今安徽滁州市。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
琅玡:山名,在滁州市西南。 山:名次作状语,沿着山谷。 于:从。 酿泉: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是古代 一种散文体裁。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 “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景目的往往在 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太守之乐
一、娱情山水 排遣郁闷的欢 乐; 二、看到政 绩——政通人 和的欣慰;
《孟子· 梁惠王下》:“今王四猎于此,百姓 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 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 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 醉翁亭记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1 醉翁亭记 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655c68d5ef7ba0d4b733b2d.png)
醉翁亭记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 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 “中国四大名亭”,居“四大名亭”之首。 醉翁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 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 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 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 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 所忘。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 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望 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 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 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 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 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 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 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 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 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 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 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 里,寄托在喝酒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 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 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 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山 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 守的酒宴啊。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 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 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 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 是太守喝醉了。
背景链接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当时欧阳修 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 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 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 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 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 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 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 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 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 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 “中国四大名亭”,居“四大名亭”之首。 醉翁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 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 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 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 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 所忘。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 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望 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 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 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 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 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 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 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 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 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 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 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 里,寄托在喝酒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 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 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 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山 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 守的酒宴啊。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 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 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 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 是太守喝醉了。
背景链接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当时欧阳修 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 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 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 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 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 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 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 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 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醉翁亭记》课件(共33张PPT)
![《醉翁亭记》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128cb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6.png)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 )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 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 /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醉翁亭话醉翁——探究浸润情怀美
结合背景,探究文章主旨
讨论交流:作者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怎么理解这“醉翁之意”呢? 它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还是一种隐藏在快乐表象背后的悲哀呢? 抑或是暂时的快乐,永久的悲凉呢?
材料一: 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 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 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 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 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 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重点句子翻译
(开放思考) 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 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则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 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翁去八百载 醉乡犹在
问题补充 课后第二题: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 /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醉翁亭话醉翁——探究浸润情怀美
结合背景,探究文章主旨
讨论交流:作者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怎么理解这“醉翁之意”呢? 它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还是一种隐藏在快乐表象背后的悲哀呢? 抑或是暂时的快乐,永久的悲凉呢?
材料一: 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 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 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 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 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 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重点句子翻译
(开放思考) 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 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则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 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翁去八百载 醉乡犹在
问题补充 课后第二题: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
《醉翁亭记》ppt课件22张
![《醉翁亭记》ppt课件22张](https://img.taocdn.com/s3/m/4bb5c44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3.png)
临⑥溪而渔⑦,溪深而鱼肥;酿泉⑧为 酒,泉香而酒洌⑨;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 水甜,酒水清;
7、渔:捕鱼。 8、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 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 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9、洌(liè):清。
【
山肴①野蔌②,杂然③而前陈④者,太守 宴也。
注
野味 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环①滁②、③皆④山也。
注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1、环:环绕。 2、滁(chú):滁州,今安徽 省东部。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 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 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 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
【
醉翁之意①不在酒,在乎②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③之心而寓④之酒也。
1、意:意趣、情趣。 2、乎:相当于“于”。
注 释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 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寄托在酒上。
3、得:领会。 4、寓:寄托。 5、夫(fú):语气助词,无实意。
、
若夫⑤日出而林霏⑥开⑦,云归⑧而岩穴
【
注
释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①,太守也。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c5895d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4.png)
《醉翁亭记》中出现了很多“也”“而”字,是不是太过 重复拖沓?请同学们比较朗读下面文段,感受情感意蕴的 不同。
对比朗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环滁皆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对比朗读
“也”字句运用,使得情景描写层次分明,迥环跌 宕。
也字句的创造性的运用,使文章加强了语调的节 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别有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怀 之乐。
“而、者、之”等虚,赏手法
细读第一段,说说本段是如何引导读者发现 “醉翁亭”的?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 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 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 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 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追问:这样描写有什么效果?
以游踪为线索,自远至近,由外而 内,由大到小。呈现出醉翁亭的地 理环境和空间构图之美空间的金字 塔,层层堆叠。
第二课时 解读文本,探究主旨
任务一 抓文眼,探“醉翁之意”
对比朗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环滁皆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对比朗读
“也”字句运用,使得情景描写层次分明,迥环跌 宕。
也字句的创造性的运用,使文章加强了语调的节 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别有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怀 之乐。
“而、者、之”等虚,赏手法
细读第一段,说说本段是如何引导读者发现 “醉翁亭”的?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 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 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 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 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追问:这样描写有什么效果?
以游踪为线索,自远至近,由外而 内,由大到小。呈现出醉翁亭的地 理环境和空间构图之美空间的金字 塔,层层堆叠。
第二课时 解读文本,探究主旨
任务一 抓文眼,探“醉翁之意”
第12课《醉翁亭记》复习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复习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5ed9a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9.png)
4、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从文中画出相关语 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乐”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 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 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 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 “太守之乐”,故作文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 “与民同乐”。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和与民同乐 的政治理想。
点拨运用二(2分钟) 易错点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 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 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 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 抑郁的复杂感情。
借寄情山水来表达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C、文章的主旨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
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D、全文围绕“醉”和“乐”展开,“乐”是表象, “醉”是实质,写“乐”正是为了写“醉”。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学习目标:(1分钟) 1、背诵、默写全文。
(中考考点: 古文默写) 2、把握重点文言词语与句子的翻译。
(中考考点:词语辨析、句子翻译) 3、把握文章的内容。 4、体会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课堂探究(一) (2分钟) 默背课文,根据课文填空,注意易错点。
1.故自号曰醉翁也。□□□□□□□, □□□□□□□。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3.至于负者歌于途,□□□□□ ,前者呼,后者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成.出语自是本:文醉□,翁□用之□来意□形不□容在□人酒□别。有除意此图之,外言还在有此哪而些意成在语彼的 □峰□回□路□转、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醉翁亭记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 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 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代表作】《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 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 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后人又将其与韩 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乐趣 欢乐 以……为乐太守谓 太守谓谁称谓 为,是
二、成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 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 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字词积累
hè
林壑
yǔ lǚ
伛偻
láng yá
琅琊
yáo
山肴
zhé
辄
gōng
觥筹
1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 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 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 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 (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间飞淌下来的, 是酿泉。
2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 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 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人是 谁呢?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命名亭子的人 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为,是。 庐陵郡,就是吉州(今江西吉安)。
8译文:醉了能和他们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
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
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聚拢,归集 回家
秀丽 茂盛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译文:不久太阳落到西山上,人影散乱一地, 太守回去,宾客跟从。树林枝叶茂密成荫, 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游人离去,禽鸟就欢 乐起来。但是禽鸟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 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 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 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醉”与“乐”的关系是什么?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 “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 全文的主旨。所以山林之乐、宴酣之乐、禽鸟 之乐、游人之乐最后都统一在太守之乐中, “乐”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
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 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
用微笑告诉别人,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强。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孤独是 每个强者必须经历的坎。有时候,坚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会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只有经历人生 的种种磨难,才能悟出人生的价值。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学会坚强,做一只沙漠中永不哭泣的骆驼!一个人没有钱并不一定就穷,但没 有梦想那就穷定了。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炫丽的彩虹,永远都在雨过天晴后。没有人能令你失望,除了你自己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 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 脚也无法到达。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有福之人是那些抱有美好的企盼从而灵魂得到真正满足的人。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 会及时把握机会。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 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 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行动是理想最高贵的表达。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不举步, 越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不知道明天干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不要让安逸盗取我们的生命力。别人只能给 你指路,而不能帮你走路,自己的人生路,还需要自己走。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 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做。 只有那些能耐心把简单事做得完美的人,才能获得做好困难事的本领。生活就像在飙车,越快越刺激,相反,越慢越枯燥无味。人生的含义是什么,是奋 斗。奋斗的动力是什么,是成功。决不能放弃,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放弃。未跌过未识做人,不会哭未算幸运。人生就像赛跑,不在乎你是否第一个到 达终点,而在乎你有没有跑完全程。累了,就要休息,休息好了之后,把所的都忘掉,重新开始!人生苦短,行走在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得失和起落。 人生离不开选择,少不了抉择,但选是累人的,择是费人的。坦然接受生活给你的馈赠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 现其实那都不算事。要先把手放开,才抓得住精彩旳未来。可以爱,可以恨,不可以漫不经心。我比别人知道得多,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你若不想 做,会找一个或无数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想一个或无数个办法。见时间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飞过一片时间海,我们也常在爱情里��
不仅在“山水之间”,还在“与民同乐”。文章通过描 写醉翁亭优美的环境和多姿的自然风光,以及太守与民 同乐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以及借 醉情山水来排遣因被贬而生发的郁闷之情。
山水之乐
禽鸟之乐
乐
游人之乐
宾客之乐
太守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志趣?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 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 得意,以及下笔成文的自负。
3译文: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儿 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别号 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 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里,寄 托在酒上。
4译文: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烟云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明或暗, 变化不一的,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 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 茂而一片浓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 下降,石头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 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 也是无穷无尽的。
分析欧阳修的“为政”值得称道之处:
为政清廉。带领百姓“临溪而渔”、 “酿泉为酒”等自食其力、就地取材的具 体行为中可以看出。 治下百姓和谐。从全城百姓集体出游, “负者歌于途”“伛偻提携”。 追求与民同乐。从“众宾欢”“颓然乎 期间”可以看出。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路线: 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风景: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风俗: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心情: 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
5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 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老少 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 们在游玩。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 泉水来酿酒,泉水香酒水清,山上野味野菜, 杂乱地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6译文: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 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 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宾客们 在尽情地欢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 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醉了的太守。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 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 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代表作】《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 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 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后人又将其与韩 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乐趣 欢乐 以……为乐太守谓 太守谓谁称谓 为,是
二、成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 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 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字词积累
hè
林壑
yǔ lǚ
伛偻
láng yá
琅琊
yáo
山肴
zhé
辄
gōng
觥筹
1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 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 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 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 (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间飞淌下来的, 是酿泉。
2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 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 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人是 谁呢?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命名亭子的人 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为,是。 庐陵郡,就是吉州(今江西吉安)。
8译文:醉了能和他们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
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
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聚拢,归集 回家
秀丽 茂盛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译文:不久太阳落到西山上,人影散乱一地, 太守回去,宾客跟从。树林枝叶茂密成荫, 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游人离去,禽鸟就欢 乐起来。但是禽鸟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 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 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 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醉”与“乐”的关系是什么?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 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 “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 全文的主旨。所以山林之乐、宴酣之乐、禽鸟 之乐、游人之乐最后都统一在太守之乐中, “乐”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
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 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
用微笑告诉别人,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强。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孤独是 每个强者必须经历的坎。有时候,坚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会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只有经历人生 的种种磨难,才能悟出人生的价值。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学会坚强,做一只沙漠中永不哭泣的骆驼!一个人没有钱并不一定就穷,但没 有梦想那就穷定了。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炫丽的彩虹,永远都在雨过天晴后。没有人能令你失望,除了你自己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 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 脚也无法到达。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有福之人是那些抱有美好的企盼从而灵魂得到真正满足的人。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 会及时把握机会。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 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 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行动是理想最高贵的表达。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不举步, 越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不知道明天干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不要让安逸盗取我们的生命力。别人只能给 你指路,而不能帮你走路,自己的人生路,还需要自己走。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 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做。 只有那些能耐心把简单事做得完美的人,才能获得做好困难事的本领。生活就像在飙车,越快越刺激,相反,越慢越枯燥无味。人生的含义是什么,是奋 斗。奋斗的动力是什么,是成功。决不能放弃,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放弃。未跌过未识做人,不会哭未算幸运。人生就像赛跑,不在乎你是否第一个到 达终点,而在乎你有没有跑完全程。累了,就要休息,休息好了之后,把所的都忘掉,重新开始!人生苦短,行走在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得失和起落。 人生离不开选择,少不了抉择,但选是累人的,择是费人的。坦然接受生活给你的馈赠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 现其实那都不算事。要先把手放开,才抓得住精彩旳未来。可以爱,可以恨,不可以漫不经心。我比别人知道得多,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你若不想 做,会找一个或无数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想一个或无数个办法。见时间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飞过一片时间海,我们也常在爱情里��
不仅在“山水之间”,还在“与民同乐”。文章通过描 写醉翁亭优美的环境和多姿的自然风光,以及太守与民 同乐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以及借 醉情山水来排遣因被贬而生发的郁闷之情。
山水之乐
禽鸟之乐
乐
游人之乐
宾客之乐
太守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志趣?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 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 得意,以及下笔成文的自负。
3译文: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儿 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别号 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 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里,寄 托在酒上。
4译文: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烟云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明或暗, 变化不一的,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 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 茂而一片浓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 下降,石头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 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 也是无穷无尽的。
分析欧阳修的“为政”值得称道之处:
为政清廉。带领百姓“临溪而渔”、 “酿泉为酒”等自食其力、就地取材的具 体行为中可以看出。 治下百姓和谐。从全城百姓集体出游, “负者歌于途”“伛偻提携”。 追求与民同乐。从“众宾欢”“颓然乎 期间”可以看出。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路线: 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风景: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风俗: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心情: 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
5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 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老少 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 们在游玩。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 泉水来酿酒,泉水香酒水清,山上野味野菜, 杂乱地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6译文: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 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 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宾客们 在尽情地欢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 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醉了的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