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_岳邦瑞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案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案第一部分 part 1科技写作1 讨论:科技论文与非科技论文的差别是什么?(NO.1 11/12)1.1 科学性………成为科技论文的首要条件是其内容必须隶属于科学研究领域,而非此领域的文章,如新闻报道、小说、杂文、散文等,不能称为科技论文。
①内容的科学性:研究客体事实;②表达的科学性:专业术语,逻辑性强;③格式的标准化:遵循一套成熟的规范与程序。
1.2 学术性………学术是指专深而系统的学问,学术性可理解为理论性和专业性。
科研的目的就是要认识与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其最终成果乃是超越感性认识的理性认识,即理论性认识。
因此,科技论文必须进行说理、必须建构专业理论体系。
讨论:理论是什么?有何用?1.3 创新性………创新性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重要指标,毫无创新的论文不应称作科技论文,只能称作科技报告;①创新性:乃是指前人没有过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②科研有三个层次:阐释前人智慧,完善前人智慧,创造新的智慧。
创新两大类:改进创新vs源头创新;或渐进性创新vs颠覆性创新。
2 论文标题Title2.1 标题的作用 General function2.1.1 概括主题Generalizing the Text………论文如盒装商品,题目如盒上商标,读者决定打开否。
2.1.2 吸引读者Attracting the Reader………新闻标题:京沪穗深齐掉头三个观望一个愁。
2.1.3 方便检索Facilitating the Retrieval……题目蕴含重要检索词。
2.2 写作标题的要求2.2.1 准确具体………题目要准确反映文章内容,不能太笼统或太具体。
举例:“华山风景名胜区研究”太笼统,如何具体化?2.2.2 简约精炼………不超过20字。
举例:“关于中国公园前一千年至今城市建设变迁的初步探索研究”(25字)如何精简到15字内?2.2.3 重心前置………①重要索引词前置;②尽量包含多个重要索引词。
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与控制研究
内容摘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系统梳理了风景名胜区 规划分区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其中,文献综述主要从学术论文、 政策文件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评价与整合;案例分析选取了国内外典型的风景 名胜区规划案例,分析了规划分区的实践效果;问卷调查则针对景区管理人员、 规划师和游客等群体,收集了他们对规划分区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看法和建议。
2、控制措施与方法
(3)行政管理监督:加强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 权力。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机制,对不合规的土地利用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同时, 加强社会监督力度,鼓励媒体和公众参与土地利用的监督和管理。
四、案例分析与应用实践
四、案例分析与应用实践
通过分析国内外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与控制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 教训,为其他地区的实践提供借鉴。例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在土地利用方面采 取了严格的规划和控制措施,实现了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国张家 界国家森林公园则通过实施生态旅游理念,实现了自然景观与旅游经济的和谐发 展。这些案例都为其他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与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4)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参与,广泛征求意见,确保规划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三、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控制研 究
1、控制目标与手段
1、控制目标与手段
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防止过 度开发和破坏性活动。控制手段包括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手段。
2、控制措施与方法
2、控制措施与方法
内容摘要
总之,风景名胜区规划分区与土地利用规划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 促进。通过深入探讨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提高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水 平,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实证研究领域,通过 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比较,为风景名胜区规划分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提供更 多有益的参考。
浅谈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一)
浅谈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一)论文关键词: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指标体系论文摘要: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保护旅游资源,统筹土地使用,控制和引导开发建设,完善旅游区管理等方面内容。
本文以丽江宝山石头城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以旅游开发为目的的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规划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为其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1.问题的提出1.1.旅游区控规编制方法缺失我国现阶段旅游区控规的基本依据《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该通则对旅游区控规的规定过于参考城市控制,对旅游区的控制过于笼统、模糊,未对规划编制提出明确要求,未制订相应的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对旅游区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建设特征缺乏针对性的思考,对旅游区的要素控制不够。
1.2.旅游区控规缺乏明确控制内容和合理的指标体系《旅游规划通则》(2003)中旅游区控规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控制内容完全效仿城市控规2]。
目前少量的旅游区控规及其相关研究大多都是停留在对旅游区单个因素进行研究控制,没有落到具体的空间或者仅对旅游区单个片区进行规划控制,难以指导整个旅游区控规的编制。
1.3.旅游区开发和管理混乱旅游区开发之所以杂乱无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旅游区管理的乏力,缺少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控制旅游开发的一系列措施,缺乏明确的管理尺度。
编制合理有效地旅游区控规,引导旅游区合理的开发建设,是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开发和高效管理的关键。
2.旅游区控规的重点旅游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
旅游区控规的控制重点主要围绕旅游及相关因素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保护旅游资源随着旅游区开发建设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破坏的现象也日趋严重。
本文认为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自然就成为旅游区控规的首要问题。
基于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思考与探索
对于位于城市建设范围内的度假区,控规编制中的用地分类应满足度假区的休闲旅游功 能,结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对“水域和其他用地”进行细分。如千 岛湖某些度假区控规对林地(E4)进行细分,既贯彻了保护为先的理念,又兼顾了对规划区 内休闲、旅游项目的引导和控制。同时,考虑到度假用地的综合性,根据项目安排,对大部 分用地可划分至中类,以方便对规划的理解和实施管理。如果度假区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外,或在风景区范围内,也可采用风景区用地分类标准,并根据需要对用地分类进行细分。 具体见下页表。
3.1 控规对作为调控经济利益的公共政策属性认识不足
城市控规产生于改革开放后,是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由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迅速转轨的产物。目前控规的内容过于细致繁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完善,控规在 保证公共利益的同时,应留给市场一定的空间。尤其是针对度假区,控规作为一种公共政策, 只需制定游戏规则,积极引导市场、鼓励开发建设。即以保护自然生态和公共利益为前提, 提出开发控制要求,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做出规划方案。
规划师的职责就在于引导相关诸方达成最佳的解决方案,并且尽最大努力协助保证项目 成功。在确定或明确开发主体的情况下,度假区控规中的经济性因素受到更为切实的关注。 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建立设计方、主管部门、开发主体三方协同的沟通机制,从功能、景观 等专业的角度进行规划的同时,通过详细的经济预测,才能有效的协调开发主体对经济利益 的强烈诉求与保障公众利益之间的矛盾。
3.3 控制指标的定量分析不足,刚性与弹性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控制指标的确定多是根据当地城市规划技术规定及规划师的自身经验而定,忽略了 用地类型的区别,难以具有针对性。度假区处于卓越的自然环境中,加之完全迥异的地形地 貌特征,使得度假区控规的制定无法套用其他经验指标。同时,传统控规指标体系中的内容 多停留在二维空间,而缺乏对整体建筑形体和与周边环境协调的控制。另外,在传统控规的 指标体系中还缺乏对生态调控功能和实现公共利益的有效控制。
国家森林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探——以南澳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panc l onsssofd i t i ndco r nd,a it el at mi on a ntol l of a lnds ap onsr c i en r c ec tu t on, vi onmen al ap i editonan on r t c act pr ci d c tol y
ll l蛐 U 咖 T erg lt r lno t n l oe t aksrs e eln ae o z t na dui ainc nr1I s o ste h uaoypa f e Nai a rs r t s s h dc tg d ai n ti t o t o F P e t a o l o z o t h w h
.
c a a t r fo r m e eo me t n t s e n i n n a p o e t n Hu n h a Mo na n N t n l a kr g lt r h r c e u i d v l p n d sr s se vr me t l r t ci . a g u u t i a i a r ua o ot s a e o o o P e y
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
国 内外关于景 区控 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国外 的旅游规划最早起源于 2 世纪 3 年代中 O O
“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二级学科综述:发展历程、内涵界定与体系建构
“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二级学科综述:发展历程、内涵界定与体系建构岳邦瑞; 王敬儒; 兰泽青【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9(037)010【总页数】5页(P27-31)【关键词】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 二级学科方向; 综述【作者】岳邦瑞; 王敬儒; 兰泽青【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风景园林学解决的问题也不同。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绿色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十三五”规划中也出现了许多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热词,如生态基础设施,海绵城市,生态红线,生态产品供给等。
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十三五”规划,不仅对风景园林学提出了任务和要求,也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良好环境。
“地景规划与生态恢复”作为风景园林学的分支,被时代赋予了重要的使命,其学科体系构建也愈发重要。
1 “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的发展历程1.1 “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的国内发展历程中国学者对“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二级学科方向的中文名称最早出现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园林学”部分。
这一部分是由我国风景园林学先驱汪菊渊院士所撰写,他将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1]。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由吴良镛先生撰写的“城市规划”部分也提及了“大地景观(Earthscape)”这一概念[2](图1)。
风景园林学教育家孙筱祥先生在《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一文中,对Landscape Planning的译名进行了详细解释,并将其翻译为“大地规划”[3]。
李嘉乐先生在《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一文中,对“大地景物规划”作了进一步阐释。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3.1 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的需要,可编制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3.2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7.3.3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7.3.3.1 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7.3.3.2 规划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质增加其它必要的控制指标。
7.3.3.3 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等要求。
7.3.3.4 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7.3.3.5 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
7.3.4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7.3.4.1 规划文本。
7.3.4.2 图件,包括旅游区综合现状图,各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等。
7.3.4.3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
7.3.4.4 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
‘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方面内容?旅游业基础设施是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基础支撑之一,根据对旅游目的地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旅游交通运输设施旅游交通运输是最重要的内容。
并非一切旅游交通都应该有政府来投资。
一般来说,景区以外的交通,应该由政府投资,是公共工程。
景区内部的交通,应该由景区的投资商进行自主投资开发。
实际的情况是,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往往会把景区内部的主要交通设施完成,以便达到基本可进入目标,使招商引资更有吸引力。
有时,政府会以景区经营权转让为砝码,要求社会投资商建设景区以外的旅游公路。
2、旅游接待宾馆旅游接待宾馆的床位数量,是目的地接待容量的关键门槛。
旅游接待宾馆,一般是由社会投资商进行投资的。
旅游景区控制性指标及控制方法
1、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旅游景区控规的核心。
以系统论为指导,从资源、活动、环境、设施等四方面构建旅游景区控规系统,并结合旅游景区控规实践的指标统计分析,提出由景物保护、用地使用、环境质量、建筑建造、设施配套等五大主题构成的指标体系。
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调整,将其分为基本控制要素和选择控制要素两大类。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可分为:(1)用地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相容性;(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建筑规定(4)交通控制内容:外来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内部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5)具体设计引导及控制:对旅游区内重点地块内的建筑形式、色彩、体量、风格提出设计要求;(6)配套设施体制:旅游区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和管理要求。
表1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注:1、景观分区:景观分区建立在景观美景度和景观敏感度评价的基础上,分为一级、二级及三级景观区2、建筑组群空间组合形式,一般运用具体的图示方式进行示意表达3、交通通行方式:选择车行还是步行方式4、红色标注的为基本控制要素(适用于所有景区控规或景区内每一地块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余为选择控制要素(可以根据景区特色和实际需要选择采用的要素)说明:1、针对不同用地不同的保护和开发过程,应采用多手段的控制方式,包括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及景观设计引导四种控制方式。
(1)指标量化的控制方式是指通过一系列控制指标对景区建设用地进行定量控制,如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
该控制方式主要适用于景区内接待服务设施集中地用地控制。
(2)条文规定的控制方式是指通过一系列控制要素和实施细则对景区用地进行定性控制,如保护级别、用地性质、景观分区及一些规划要求说明等,该控制方式的适用范围是:当对规划地块作保护级别、使用性质等规定或提出其他特殊要求时采用。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探讨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探讨摘要:以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夏富片区为例,研究和探讨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内容控制体系六大控制类别要素及刚性控制和弹性控制相结合,空间形态、景观风貌导控与环境相协调,村庄保护与开发相促进的特点,以期对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Abstract:Danxia Mountain Scenic Area, Area summer rich, for example, the form of study and explore the scenic area controlled detailed planning of the core content control system six control categories of elements and rigid control and flexibility, control the combination of space, landscape style guidance and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phasecoordination, promotion of villag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controlling detailed planning of the scenic spo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Key words: scenic areas;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control system 背景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最主要的法定依据,对风景名胜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旅游景区控制性指标及控制方法
1、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旅游景区控规的核心。
以系统论为指导,从资源、活动、环境、设施等四方面构建旅游景区控规系统,并结合旅游景区控规实践的指标统计分析,提出由景物保护、用地使用、环境质量、建筑建造、设施配套等五大主题构成的指标体系。
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调整,将其分为基本控制要素和选择控制要素两大类.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可分为:(1)用地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相容性;(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建筑规定(4)交通控制内容:外来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内部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5)具体设计引导及控制:对旅游区内重点地块内的建筑形式、色彩、体量、风格提出设计要求;(6)配套设施体制:旅游区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和管理要求。
注:级及三级景观区2、建筑组群空间组合形式,一般运用具体的图示方式进行示意表达3、交通通行方式:选择车行还是步行方式4、红色标注的为基本控制要素(适用于所有景区控规或景区内每一地块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余为选择控制要素(可以根据景区特色和实际需要选择采用的要素)说明:1、针对不同用地不同的保护和开发过程,应采用多手段的控制方式,包括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及景观设计引导四种控制方式。
(1)指标量化的控制方式是指通过一系列控制指标对景区建设用地进行定量控制,如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
该控制方式主要适用于景区内接待服务设施集中地用地控制。
(2)条文规定的控制方式是指通过一系列控制要素和实施细则对景区用地进行定性控制,如保护级别、用地性质、景观分区及一些规划要求说明等,该控制方式的适用范围是:当对规划地块作保护级别、使用性质等规定或提出其他特殊要求时采用. (3)图则标定的控制方式是指用一系列控制线和控制点对用地和设施进行定位控制,如地块边界、焦点景观、建筑后退线、解说牌等.该控制方式适用于对需要对规划地块的划分和建筑及设施的布置作出标示时采用.(4)景观设计引导控制方式是指通过一系列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甚至具体的形体空间设计示意,为景区实施保护性开发提供管理准则和设计框架。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体系及内容探讨——以丽江宝山石头城旅游区为例
E 5 l n e
旅 游 区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编 制 体 系及 内容 探 讨
以丽江 宝山石头城旅游区为例
口 段 德 罡 ,刘 恋
[ 摘 要]当前,旅游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法规 层面尚无明确 的规定,在实践层面也还处 于探 索阶段,
没 有 形 成 统 一 的 编 制 标 准 。旅 游 区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需要 解 决 多方 面 的 问 题 , 包括 保 护 旅 游 资 源 、统 筹 土地 使 用 、控 制 和 引 导 开 发 建设 、 完善 旅 游 区管 理 等 。 丽 江 宝 山石 头 城 旅 游 区控 制性 详 细 规 划 对 编 制 体 系和 控 制 内容 进 行 了探 讨 , 提 出 划分 四大 类 、九 中类 用 地 , 并针 对 各 类 用 地特 征 提 出相 应 的 控 制 内
R g loy l ro rmAe :i n tn i ui r x m lD a e a g e u trPa f us r Li g o e tT rmAe E a p /u n g n , a no T i a j S a cy o s a e D
LuLa i in
游 利 益 未 确 保 良好 的规 划 实 施 环 境 , 力求 实 现 旅 游 区 的持 续 、健
康发展。
[ 关键词] 旅游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体系;控制 内容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1 0 — 0 8 0 [ 1 0 — 0 2 2 1) 6 0 4 — 6 中图分类号] U 8 1 1 [ T 94.8 文献标识码] B
pa kn t n a d i n e e ie p a nn r cie I s o l cu e t u s r s u c r s r a in ln ma ig sa d r e d d t gud ln ig p a t .t h u d i l d r m o r e p e e v t , s o c n o i e o
旅游景区控制性指标及控制方法精品名师资料
1、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旅游景区控规的核心。
以系统论为指导,从资源、活动、环境、设施等四方面构建旅游景区控规系统,并结合旅游景区控规实践的指标统计分析,提出由景物保护、用地使用、环境质量、建筑建造、设施配套等五大主题构成的指标体系。
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调整,将其分为基本控制要素和选择控制要素两大类。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可分为:(1)用地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相容性;(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建筑规定(4)交通控制内容:外来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内部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5)具体设计引导及控制:对旅游区内重点地块内的建筑形式、色彩、体量、风格提出设计要求;(6)配套设施体制:旅游区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和管理要求。
表1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注:1、景观分区:景观分区建立在景观美景度和景观敏感度评价的基础上,分为一级、二级及三级景观区2、建筑组群空间组合形式,一般运用具体的图示方式进行示意表达3、交通通行方式:选择车行还是步行方式4、红色标注的为基本控制要素(适用于所有景区控规或景区内每一地块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余为选择控制要素(可以根据景区特色和实际需要选择采用的要素)说明:1、针对不同用地不同的保护和开发过程,应采用多手段的控制方式,包括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及景观设计引导四种控制方式。
(1)指标量化的控制方式是指通过一系列控制指标对景区建设用地进行定量控制,如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
该控制方式主要适用于景区内接待服务设施集中地用地控制。
(2)条文规定的控制方式是指通过一系列控制要素和实施细则对景区用地进行定性控制,如保护级别、用地性质、景观分区及一些规划要求说明等,该控制方式的适用范围是:当对规划地块作保护级别、使用性质等规定或提出其他特殊要求时采用。
《浅谈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
《浅谈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实例:3.宝山石头城控制性详细规划3.1.宝山石头城旅游区概况宝山石头城旅游区距丽江市区132km,交通极不发达。
整个旅游区以宝山石头城为核心景点,集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一体,旅游价值极高的综合旅游区。
宝山石头城包括内城和外城,内城建于金沙江边一块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三面均是悬崖绝壁,一面紧临金沙江,整个石头城只有南门和东门可供出入。
宝山石头城是纳西族发展的重要节点,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旅游区土地利用规划宝山石头城旅游区用地分类主要从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建设、旅游活动开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四方面进行思考,以河流、山谷、山脊线、陡坎等自然特征为地块分隔线对旅游区的全部土地进行划分。
共分为四大类、九中类用地,详见图1:3.1.1.旅游资源保护用地宝山石头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整个旅游区的核心景点。
为切实保护石头城及控制其旅游开发建设,划定石头城为核心保护区,其中又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①一级保护用地。
包括石头城内城及其城墙外延50m范围内环境协调用地。
②二级保护用地。
包括石头城外城及其外延50m的环境协调用地。
3.1.2.旅游设施建设用地根据未来旅游发展的需求,旅游设施建设用地除了现状村落外,还包括新建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
①旅游村落用地。
包括现状村落用地和现状村落周围的非耕地、坡度在25%以下,与现状村落呈自然生长的合理规模用地。
②旅游新建用地。
根据旅游开发需求而修建的旅游开发建设用地。
③道路广场用地:为满足旅游开发需要的停车场、广场、码头等用地。
3.1.3.旅游活动开展用地旅游活动开展用地是游客开展旅游活动的场所,包括一些供游客参观体验的旅游景点及游线周围的用地。
①旅游景点用地。
包括古岩画、元革囊渡江遗址、旅游参观体验用地。
②旅游观光体验用地。
包括旅游线路及旅游活动周围50m的区域,同时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貌特征,灵活调整旅游活动开展用地的边界。
浅议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浅议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在风景区总体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体系中,要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为了推动风景名胜区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在借鉴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同时,提高专项治理能力。
本文对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集中阐释了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议,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标签: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特征;建议现行规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在解决风景区宏观控制问题,还是在土地使用以及资源管理方面,都落实了协同性的管理机制。
只有积极践行风景区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才能在风景区规划的基础上,建构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
1、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在分析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特征的过程中,要将其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比较。
第一,两者的相似点。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控制详细规划的产生背景相同,其中,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从完全计划模式转变为市场模式,整体管理结构不仅要和规划一致,也要顺应土地投标出让管理和技术要求,基于投资渠道的变化,而形成了控规结构。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产物,不仅是实现风景区开发和管理市场化的路径,也是促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生态系统以及风景资源进行整合的基本方式。
另外,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控制详细规划的作用相同。
两者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仅强调规划的连续性,也要和管理结合,衔接开发项目,以此作为重要的管理依据,能在建立整体控制的基础上,确保局部要求得以满足[1]。
最重要的是,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控制详细规划的规划层次较为一致,都是为了满足实际需求,在总体规划纲要建立和应用过程中,实现景点规划和编制层次升级的目的。
第二,两者的不同点,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控制详细规划的目标不同,前者着重关注土地的使用控制,借助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和开发强度,对特色化城市空间进行综合性管理,从而提升城市人居空间环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更加幸福且适宜居住的城市环境。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以丽江宝山石头城为例
32旅游 区土地利用 规划 ..
素 进行 研究控 制 ,没有落 到具 体 的空 间或者 仅 对旅游 区单 个片 区进
行规划 控制 ,难 以指 导整个旅游 区控规 的编 制。 1 .旅 游区开发和管 理混 乱 . 3
针对性 的思考 ,对旅游 区的要素控 制不够 。
的 利益 ,特别 是要 关注 当地 居 民的 利益 ,提 高 当地 居 民的旅游 参与
程度 。为旅游 区控规 实施提供 保障 。
3宝 山石头城控制性详 细规 划 .
31 山石 头城旅 游区概况 .宝 . 宝 山石头 城旅游 区距 丽江 市区 12 m,交 通极不发达 。整个旅 游 3k 区以宝 山石头 城为 核心 景点 ,集 自然和人 文旅 游资 源为一 体 ,旅 游 价值极 高的综合旅游 区 。
控 制性 详 细规 划 的 编制 提 供 借 鉴 。
关键 词 :旅 游 区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控 制 内容 ;指 标 体 系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 ei i a y S u y o g lt r ln i g o u ita e s T ket et u im fS o eCi , ePr l n r t d fRe u a o P a n n fTo rs r a — a h o rs o t n t m y 、
宝 山石 头 城 旅 游 区用 地 分 类 主 要 从旅 游 资 源保 护 、旅游 开 发 建设 、旅 游活 动开 展和 旅游 环境 保 护 四方面进 行思 考 。以河流 、山
1 .旅 游区控规缺乏 明确 控制 内容 和合理 的指标体 系 . 2
基于“格局-功能”_关系的秦岭北麓城市水源地空间管控
关键词: 城市水源地ꎬ 空间格局ꎬ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ꎬ 空间管控ꎬ 秦岭北麓
DOI: 10.12169 / zgcsly.2022.05.12.0001
Spatial Control of Urban Water Source in the Northern Piedmont of
第一作者: 兰泽青 (1989- ) ꎬ 男ꎬ 博士生ꎬ 研究方向为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ꎮ E-mail: lanzeqing@ 126 com
通信作者: 岳邦瑞 (1973- ) ꎬ 男ꎬ 博士ꎬ 教授、 博士生导师ꎬ 研究方向为西北脆弱生态区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 西部
乡土景观生态智慧、 大秦岭生态保护ꎮ E-mail: bangruiyue@ 126 com
2 1 数据来源
鲜有基于时空异质性的动态指标分析 “ 格局 - 功
缺乏多功能与全要素的考虑 [11] ꎮ
本研究以 “ 格局 - 功能” 关系的相互作用机
制为重点ꎬ 充分考虑水源地多功能全要素因子的
动态分析ꎬ 引入 “ 空间机制” 概念ꎬ 将 “ 格局 -
参照 GB / T21010 - 2017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第 20 卷 第 4 期
中 国 城 市 林 业
2022 年 8 月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Vol 20 No 4
Aug 2022
基于 “ 格局 - 功能” 关系的秦岭北麓城市
水源地空间管控 ∗
兰泽青1 岳邦瑞1ꎬ2 王敬儒1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西安 710055
ecosystem services present the decline ̄rise ̄fall changesꎬ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ervice volume in southern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岳邦瑞
【期刊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37)004
【摘要】目前,中国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领域存在着研究空白性、实践盲目性、潜力巨大性三大特点,而对于规划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内涵研究这一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的理论探讨.针对当前中国风景名胜区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根据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比较与借鉴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与控制方法,从土地使用控制、环境容量控制、设施配套控制、建筑建造控制、景观环境控制、行为活动控制、保护游赏控制这七方面建构了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各项指标的具体内涵和选取方法.【总页数】4页(P522-525)
【作者】岳邦瑞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5
【相关文献】
1.浅析山岳型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神仙居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J], 华芳;孙凯旋
2.GIS技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控制体系中的运用——以《崇义县过埠镇镇区控
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J], 袁勇;朱荣强;王涛
3.三维模型技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制定中的应用——以南宁AJ-05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为例 [J], 江梓杉;梁雪君
4.乡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 [J], 郭思佳;翟辉
5.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J], 薛争争;刘贺;沈昕;刘文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五龙宫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20年)
景区性质
五龙宫景区作为武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以道教文化为核心,以人文与自然高度统一的环境、历
史悠久的古建筑群遗址为主要景观特色,以观光游览、文 化探源、休闲体验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综合型景区。
总体布局
规划将五龙宫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配置分 风景资源类型、 为“旅游村、旅游点、服务部”三个级别。设 立蒿口入口服务区(景区外)、袁家院 VIP入口 景点属性、 服务区、林场窑上服务区3个旅游村。设置虎山 景点分布、 垭、余家窝子、混账坡、吴家院、自然庵、偃 塘、八步坎等 7处旅游点;结合景点和游线需要 游赏体系、 设服务部,五龙宫、五龙池、仁威观、八步坎 道路交通组织、 等重要景点设置服务部,步行游览路每隔 1000 米设置服务部。未来视自助游的情况,在鲁家 旅游服务设施和布局 寨游览区规划设置帐篷营地。
布局
1、对《总体规划(修编)》中较为分散的 旅游服务设施布局做适当集中调整,取消其
确定的房车营地。综合多方因素,将总体规
划(修编)》中所确定的1550张床位核减为 850个床位,集中安置于林场窑上区域,形成 大集中小分散的模式。
《总体规划 (修编)》旅游设 施配置及基础工程 规划图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
风景资源分布图
2、由面到点
景点类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景观名称 五龙宫 隐仙岩 仁威观 灵虚岩 华阳岩 灵应岩 长生岩 云母岩 朱砂岩 诵经台 姥姆祠 将军庙 李素希墓 榔梅台 起圣台 会仙岩 晋福桥 父母桥 驸马桥 回心石 自然庵 炼丹池 民歌、故事、道教文化 七星峰 系马峰 五龙顶 五龙池 大青羊涧 磨针涧 紫炁峰 白龙潭 大 类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探索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探索
刘小钊;孔孝云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10()S2
【摘要】目前,我国尚未对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明确的编制要求和编制方法。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编制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针对其编制特征,借鉴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以景源调查与分析评价、用地适建性分析和规划控制体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为重点进行编制,以满足风景区保护和利用的双重需求。
【总页数】4页(P80-83)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景源;用地适建性;规划控制体系
【作者】刘小钊;孔孝云
【作者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市政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8
【相关文献】
1.浅析山岳型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神仙居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J], 华芳;孙凯旋
2.基于游憩行为与空间管制的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探索——以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陇景区为例 [J], 唐军
3.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初探 [J], 许仁华
4.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探讨--以浮戏山-雪花洞景区为例 [J], 时朝君
5.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分析 [J], 陈浩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 第4期2005年12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Xi’an Univ.of Arch.&T ech.(N atur al Science Editio n)V ol.37 N o.4Dec.2005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岳邦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摘 要:目前,中国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领域存在着研究空白性、实践盲目性、潜力巨大性三大特点,而对于规划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内涵研究这一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的理论探讨.针对当前中国风景名胜区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根据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比较与借鉴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体系与控制方法,从土地使用控制、环境容量控制、设施配套控制、建筑建造控制、景观环境控制、行为活动控制、保护游赏控制这七方面建构了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各项指标的具体内涵和选取方法.关键词: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T 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30(2005)04-0522-04 XStudy on the regulation system for spotsdetailed panning of the scenic spotsYUE B ang-rui(Scho ol of A rch.,Xi'an U niv.of A rch.&T ech.,Xi'an710055,China)Abstract:Blankness in r esenr ch,blindness in practice and potentiality fo r development ar e the thr ee pr om inent features character istic o f the detailed planning of the scenic spots r eg ulat or y.I n this period,the r esear ch o f reg ulato r y system is the fir st and for emo st w or k that r equir es imm ediat e studies.Fo cusing o n the no ticeable questio ns of China's scenic area, and o n the basis of reaso nabl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fo r t he city's r egulator y deta iled pla nning,t he reg ulato r y system o f t he scenic spo ts reg ulato ry det ailed planning w as pro po sed.I t consists of seven aspects:land-use r egulator y, envir onmental capacity reg ulato ry,co nst ructio n reg ulato ry,landscape reg ulat or y,behav io r&activit y r egulator y, pro tectio n&to urism reg ulato ry.Ea ch o f these has been deeply discussed and the co nno tatio n and t he selectio n method ar e pr esent ed as a r esult.Key words:scenic ar ea r eg ulatory detailed p lanning;city r egulatory detailed p lanning;r eg ulatory sy stem近年来,我国的风景区建设、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日益激烈,迫切需要深化风景区总规在管理层面的“可操作性”以协调各种矛盾,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风景区控规”)应运而生.目前,风景区控规领域存在着“研究空白性、实践盲目性、潜力巨大性”三大特点,初步的学术研究提出了风景区控规的方法构架应包括阶段任务、控制对象、控制内容、指标体系、用地划分五方面内容[1].其中,指标体系是控规研究中的核心问题,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规划控制体系的内在构成是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来看,当前风景区控规就是要通过“控制建设、旅游容量、突出保护”来协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最终解决这一控规研X收稿日期:2004-12-17作者简介:岳邦瑞(1973-),男,陕西西安人,讲师,硕士,从事景观规划,遗产保护研究.究的核心问题.一方面,风景区内的任何建设活动,不管是综合开发还是个体建设,其内在构成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土地使用、设施配套、建筑建造及行为活动,都需要从这四方面着手控制[2];另一方面,为了突出风景资源开发特点,强化保护要求,还应该溶入风景保护、游赏控制的内容,应从如下七个方面建构指标体系.1 土地使用控制土地使用控制即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作出规定.其具体控制内容包括土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相容性和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土地使用相容性通过土地使用宽容范围的规定或适建要求,给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土地使用性质按用地分类标准规定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它是土地使用控制的重点内容.风景区的用地性质,是按照土地使用的主导性质功能进行划分.风景区的用地按其功能来分,可以分为四大类[3],第一类用地是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对应下文中提到的“风景区用地分类表”中包括的“游览设施用地”;第二类用地是旅游媒介物,对应“交通与工程用地”;第三类用地是间接为旅游服务的,对应“居民社会用地”;第四类用地对应“风景游赏用地”,是风景区主要的保护对象和游赏对象.当前适用范围较广的土地使用分类方式是《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提供的“风景区用地分类表”.风景区用地分类,应依照土地的主导用途进行划分和归类.在规划的不同阶段,可依据工作性质、内容、深度的要求,图1 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概念体系[4]Fig.1 T he con ceptive s ystem of environm ental capacity of the s cenic area 采用“风景区用地分类表”中的全部或部分类型.2 环境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即是为了保证良好的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做出合理规定.其控制指标一般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绿地率和空地率等.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分别从空间和平面上规定了建设用地的建设量;人口密度规定了建设用地上的人口聚集量;绿地率和空地率表示出公共绿地和开发空间在建设用地里所占的比例.这几项控制指标分别从建筑、环境、人三方面综合、全面地控制了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具体指标的确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对风景区而言,其环境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风景区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某一段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强度、速度上各极限值的最小值(如图1).为避免开发过度的破坏,风景区规划必须严格将它作为开发强度的上限控制值.传统的风景区环境容量估算仅仅考虑到空间环境容量的523第4期岳邦瑞: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限制,主要计算方法有“面积容量法”、“线路容量法”、“卡口(瓶劲)容量法”和“综合平衡法”,未能全面反映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游憩承载能力,对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容易产生误导,从而造成一系列不可挽回的后果.科学的风景区环境容量应在全面估算各因子量后取其中最小数值.在规划中,环境容量具体指标的确定最终应落实到全区环境容量和分区环境容量两个层面,并反映为具体用地指标,明确规定各分区或游憩点所允许的游人总量、游人密度、设施容量、设施密度等,作为规划游憩开发强度控制的首要依据.3 设施配套控制设施配套是风景区游赏及相关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设施配套控制是对风景区内风景游赏、居民社会等用地上的游览设施和基础工程设施建设提出定量配置要求.游览设施控制一般包括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等设施的配套要求.其指标选取的依据是旅游设施系统规划所确定的游人数量.因此,旅游设施系统规划的基本内容要从游人与设施现状分析入手,然后分析预测客源市场,并由此选择和确定游人发展规模,进而配备相应旅游设施和服务人口.各项旅游设施在分布上的相对集中,出现了各种旅游基地组织与相关的基础工程配建问题.最后,对整个旅游设施系统进行分析补充并加以完善处理.对于控规而言,最为关心各种设施的种类、数量及在空间的分布方式.游览设施配备应包括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和其他等八项相关设施.应根据风景区、景区、景点的性质与功能,游人规模与结构,以及用地、淡水、环境等条件,配备相应种类、级别、规模的设施项目.旅宿床位应是游览设施的调控指标,应严格限定其规模和标准,做到定性、定量、定位、定用地范围.游览设施配备的原则,要与需求相对应.既满足游人的多层次需求,也适应设施自身管理的要求,并考虑必要的弹性或利用系数,合理协调地配备相应类型、相应级别、相应规模的游览设施.依风景区的性质、布局和条件不同,各项游览设施既可配置在各级旅游基地中,也可以配置在所依托的各级居民点中,其总量和级配关系应符合风景区规划的要求.在旅游设施规划基础上编制完成的基础工程规划是控规基础设施指标控制的依据,它包括交通道路、邮电通讯、给水排水和供电能源等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进行防洪、防火、抗灾、环保、环卫等工程规划.在进行规划时,除应遵守各自专业的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外,还应遵守以下三项原则:一是规划项目选择要适合风景区的实际需求;二是各项规划的内容和深度及技术标准要适合控制性规划的阶段要求相适应,对需要安排的各项工程设施选址和布局提出控制性建设要求;三是各项规划之间应在风景区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中协调起来[5].4 建筑建造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即是为了达到良好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作出必要的技术规定.其主要控制内容有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等,同时还包括消防、抗震、卫生防疫、安全防护、防洪、环保、环卫以及其他专业的规定(如机场净空、微波通道等).5 景观环境控制景观环境控制依照空间艺术处理和美学原则,从风景区环境对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乃至用具体的详细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引导.它多用于风景区的重要景区、景点和古迹保护地带,一般包括建筑风格、形式、色彩、高度体量、建筑轮廓线示意、空间组合模式以及绿化布置要求等控制引导内容.6 行为活动控制行为活动的控制即是从外部环境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就交通活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提出控制要求.交通活动的控制在于维护交通秩序,其规定一般包括出入口方位及数量、交通方式、装卸场地规定等;环境保护的控制则通过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来防治在游人游览过程中或者旅游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以及噪音、震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这方面由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来管理.524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37卷7 保护游赏控制[5]风景保护游赏控制即是针对风景名胜资源在景观特征的可游览、可欣赏、且易破坏等特点,对风景游赏活动和保护培育要求两方面提出控制要求.风景游赏活动就是从游人容量、观览欣赏方式、游赏项目控制、欣赏点选择、风景单元组织、典型景观控制要点等方面进行控制规定;保护培育要求则是通过划定保护培育范围、从分类和分级两方面进行保护培育区划,明确规定各类各级区划范围及保护规定,来从总体上限定各种建设活动和游赏活动.图2归纳出以上七个方面控制所包含的具体控制内容,它们共同形成规划控制体系的内在构成.由于控制内容的选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每一规划用地不一定都需要从这七个方面来控制,而应视用地的具体情况,选取其中部分或全部内容来进行控制.图2 风景区控规控制体系的内在构成Fig.2 The intrinsic construction of th e regu latory sys tem参考文献:[1] 岳邦瑞.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探[J].规划师,2005,(5):19-21.[2] 阳建强.城市规划控制体系研究初探[J].城市规划,1993,(4):5-11.[3] 丁文魁.风景科学导论[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3.[4] 吴承照.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M ].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5] G B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S].525第4期岳邦瑞: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