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检测

合集下载

脂肪酸的检测方法

脂肪酸的检测方法

脂肪酸的检测方法
脂肪酸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CGC):通过气相色谱仪分离和定量脂肪酸。

首先脂肪酸样品被甲醇和硫酸甲酯化,生成甲酯化产物。

然后将甲酯化产物通过气相色谱柱分离,并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测量。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先将脂肪酸样品经过酯化反应,生成酯化产物。

然后将酯化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并通过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

3.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脂肪酸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样品中的脂肪酸的质谱图谱、化学位移和峰面积等信息,可以定量和鉴定脂肪酸。

4.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将脂肪酸样品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后,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

质谱仪可以测定样品中脂肪酸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和相对丰度等信息。

以上列举的方法只是脂肪酸检测的常见方法,实际上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取决于需要分析的
样品类型、所需的分析精度和设备条件等因素。

脂肪酸测定归一法计算公式

脂肪酸测定归一法计算公式

脂肪酸测定归一法计算公式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能量储存和结构支持的作用。

因此,对脂肪酸进行测定是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归一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脂肪酸测定归一法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脂肪酸测定归一法是通过气相色谱法对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中的脂肪酸甲酯化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然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脂肪酸的含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脂肪酸测定归一法的计算公式及其具体步骤。

脂肪酸测定归一法的计算公式如下:\[Fatty\ acid\ content(g/100g) = \frac{Peak\ area\ of\ fatty\ acid}{Peak\ area\ of\ internal\ standard} \times Concentration\ of\ internal\ standard\]其中,Peak area of fatty acid为待测脂肪酸的峰面积,Peak area of internal standard为内标的峰面积,Concentration of internal standard为内标的浓度。

脂肪酸测定归一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样品的制备,将待测样品中的脂肪酸提取出来,并转化为脂肪酸甲酯。

2. 内标的添加,向脂肪酸甲酯中添加已知浓度的内标,内标通常选择十八碳酸甲酯。

3. 气相色谱分析,将经过内标处理的脂肪酸甲酯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4. 计算脂肪酸含量,根据气相色谱图谱中脂肪酸和内标的峰面积计算脂肪酸的含量。

脂肪酸测定归一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因此在食品科学、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食品科学中,脂肪酸测定归一法可以用于分析食用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帮助人们选择更加健康的食用油。

在生物医学领域,脂肪酸测定归一法可以用于研究脂肪代谢紊乱与疾病的关系。

脂肪酸检测

脂肪酸检测

脂肪酸检测脂肪酸,按碳链长短,可分为短链脂肪酸(2-4个碳原子)、中链脂肪酸(6-12个碳原子)和长链脂肪酸(14个以上碳原子)。

按碳氢链饱和与不饱和,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属于饱和脂肪酸,肉豆蔻酸、棕榈油酸、油酸、芥酸等属于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迪信泰检测平台采用液相质谱联用(LC-MS)的方法,使用Thermo Scientific的U3000快速液相色谱对样品进行分离,Thermo Scientific™ Q Exactive™对样品进行鉴定,可高效、精准的检测脂肪酸的含量变化。

对于部分脂肪酸,也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质谱联用(GC-MS)进行检测,以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脂肪酸类检测项目肉豆蔻酸(MA,C14:0)检测棕榈酸(PA,C16:0)/软脂酸检测棕榈油酸(C16:1)检测十七碳酸/十七烷酸(C17:0)检测十七碳烯酸(C17:1)检测硬脂酸(SA,C18:0)检测油酸检测亚油酸检测亚麻酸(LA,C18:3)检测十八碳四烯酸(C18:4)检测十九碳酸(C19:0)检测花生酸(C20:0)检测花生烯酸(C20:1)检测花生二烯酸(C20:2)检测花生三烯酸(C20:3)检测花生四烯酸(AA/ARA,C20:4)检测二十碳五烯酸/花生五烯酸(EPA,C20:5)检测二十一烷酸(C21:0)检测二十二烷酸/山嵛酸(C22:0)检测芥酸(C22:1)检测二十二碳二烯酸(C22:2)检测二十二碳三烯酸(C22:3)检测二十二碳四烯酸(C22:4)检测二十二碳五烯酸(DPA,C22:5)检测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检测二十三碳酸/二十三烷酸(C23:0)检测二十四碳酸/木焦油酸(C24:0)检测神经酸/鲨鱼酸(C24:1)检测二十五碳烯酸(C25:1)检测二十六碳烯酸(C26:1)检测LC-MS测定脂肪酸样本要求:1. 请确保样本量大于0.2g或者0.2mL,测定样品不返还,请您保留备份。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脂肪酸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包括传统的化学测定方法和现代的仪器分析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种常用的测定脂肪酸的方法:溶剂提取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溶剂提取法是一种常见的测定脂肪酸的方法。

其基本步骤是将待测样品中的脂肪酸通过溶剂提取出来,然后经过酯化反应生成甲酯化脂肪酸,最后通过测定甲酯化脂肪酸的浓度来确定待测样品中脂肪酸的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检测大量样品。

但是该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不适用于分析含有非酯化脂肪酸的样品。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脂肪酸测定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气相色谱仪对脂肪酸样品中的脂肪酸进行分离和定量。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样品中的脂肪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甲酯化脂肪酸;然后将甲酯化脂肪酸注入气相色谱仪,利用气相色谱柱将各种脂肪酸与内标物进行分离;最后通过检测前体脂肪酸峰强度和标准曲线,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脂肪酸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是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脂肪酸分析。

但是该方法需要仪器设备,比较昂贵。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脂肪酸测定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未饱和脂肪酸和脂类的组成。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脂肪酸进行分离和定量。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样品中的脂肪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甲酯化脂肪酸;然后将甲酯化脂肪酸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通过柱和流动相的选择,实现脂肪酸的分离;最后通过检测脂肪酸峰强度和标准曲线,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脂肪酸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点是分析速度快、准确性高、选择性好,适用于复杂样品中脂肪酸分析。

但是该方法需要仪器设备,成本较高。

除了上述所介绍的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测定脂肪酸的方法,如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和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针对复杂样品中脂肪酸的分析,还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联合分析,以提高准确性和选择性。

总结起来,脂肪酸的测定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1. 引言在食品和农业领域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对于评估产品的质量和营养成分至关重要。

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主要成分,它们不仅为机体提供能量,还对细胞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食品中脂肪酸的含量,有助于合理配置人们的膳食结构,以及评估食品中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脂肪酸含量测定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2. 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脂肪酸含量测定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气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脂肪酸分离,利用比色检测器对其进行定量测定。

具体步骤如下:1. 样品准备:将待测样品制备成试剂,并进行必要的前处理步骤,如提取或酯化。

2. 样品注射:将经过前处理的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样品特性和测试要求,设置合适的温度、流速和柱子类型。

4. 色谱分离:样品通过色谱柱后,不同脂肪酸化合物会按照其挥发性和亲和性不同分离出来。

5. 检测与定量:使用比色检测器对分离出的脂肪酸进行定量测定,并计算出含量。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定量结果准确可靠。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操作技术,同时对样品的前处理也要求较高。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除了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与气相色谱法不同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基于样品在液相中的亲和性差异。

以下是该方法的基本步骤:1. 样品准备:将样品制备成试剂,并进行适当的前处理步骤,如提取。

2. 样品注射:将前处理后的样品通过自动进样器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样品特性和测试要求,设置合适的流速、柱子类型和溶剂体系。

4. 色谱分离:样品在液相色谱柱中根据分子的亲和性和相对极性的不同,进行分离。

5. 检测与定量:通过紫外检测器对分离出的脂肪酸进行定量,并计算出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能够便捷地对包含多种脂肪酸的样品进行分析。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脂肪酸是一类具有长链的羧酸,常见于生物体内的脂类中。

脂肪酸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法和质谱法等。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些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首先是气相色谱法(GC)。

G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测定脂肪酸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气相色谱柱对样品中的脂肪酸进行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检测脂肪酸的浓度。

GC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并且适用于各种不同种类的脂肪酸。

但是,GC法需要样品预处理,包括提取和甲酯化反应。

此外,GC法还需要使用气相色谱仪等专业设备,成本较高。

第二种是液相色谱法(HPLC)。

HPLC是一种基于液相的分析技术,利用高效液相柱对样品中的脂肪酸进行分离,并使用紫外光谱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与GC 法相比,HPLC法不需要样品预处理,分析过程简单可靠。

其缺点是对于高沸点的脂肪酸分离效果较差。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可以使用HPLC-MS结合技术进行测定,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第三种是核磁共振法(NMR)。

NMR是一种基于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脂肪酸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与GC和HPLC相比,NMR法不需要样品预处理,操作过程相对简单。

但是,NMR法的分析时间较长,且需要昂贵的NMR设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较少。

最后是质谱法(MS)。

质谱法是一种利用质谱仪测定脂肪酸组分和结构的方法。

质谱法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分辨率好,并且可以通过质谱图对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准确的定量。

然而,质谱法的仪器成本较高,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除了上述方法外,在脂肪酸的测定中还可以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如酶法和比色法等。

酶法通过酶的作用将脂肪酸转化为其他化合物,再利用吸光度、荧光强度等性质进行定量测定。

比色法利用脂肪酸与某些试剂反应产生有色化合物,通过测定产物的吸光度进行定量测定。

综上所述,脂肪酸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法、质谱法以及化学分析方法等。

生物样品中脂肪酸检测 生物样品中脂肪酸测试

生物样品中脂肪酸检测   生物样品中脂肪酸测试

生物样品中脂肪酸检测生物样品中脂肪酸测试脂肪酸在生物中广泛存在,脂肪酸的检测是生物研究者常做项目,我中心利用GC-MS联用技术开发了脂肪酸检测方法,该方法比同行中常用的方法存在以下优势:需要样品量较少、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数据准确。

脂肪酸检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一、实验原理科标技术研发中心参照国标及各种文献将脂肪酸衍生化成脂肪酸甲酯,使用十九酸内标,用正己烷提取后稀释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外标法结合内标法定量分析。

二、仪器和试剂Thermo Trace 13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H-4数显恒温水浴锅;盐酸、甲醇、氯仿为分析纯试剂,正己烷为色谱纯试剂。

三、试验方法1、样品提取称取适量样品,加入4mL的甲醇/CH2Cl2(1:3)混合溶液,摇匀;恒温在30℃以下超声抽提10min。

取出离心管,放于离心机中离心(1800rpm,10min),收集上清液,重复3次;将萃取液在柔和氮气流下吹干。

2、萃取液的皂化加入3mL 6%KOH的甲醇溶液(配制:6gKOH/甲醇118mL左右),超声10min,放置30min,重复3次,室温放置过夜(瓶盖盖紧)进行碱水解;加入2mL正己烷,超声10min,摇匀,震荡离心,弃除上层正己烷萃取液,重复3次。

在上述萃取完剩下的溶液中(水相),加入约1mL 4N的HCl使pH<2,再用2mL 正己烷萃取3次。

3、脂肪酸的衍生化将上述萃取液,转移到带盖玻璃管中,用氮气吹干后,加入约2mL BF3-MeOH,玻璃管上空间冲入氮气后盖盖密闭,于90℃下加热2h;待样品冷却后,加入5%NaCl溶液约1ml,用2ml正己烷萃取3次,并将萃取液转移到2mL 进样瓶中,氮气吹干,待分析。

3、色谱条件色谱柱:Thermo TG-5MS 30m x 0.25mm x 0.25µm升温程序:80度起始温度,保持1分钟;10度/min升温到200度,5度/min 升温到225度,2度/min升温到250度,保持5min。

玉米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玉米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玉米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玉米脂肪酸的测定方法可以通过色谱法和质谱法进行。

一、色谱法:
1. 准备样品:将玉米样品研磨成粉末状。

2. 提取脂肪酸:使用有机溶剂如正己烷提取玉米样品中的脂肪酸。

3. 酯化反应:将提取得到的脂肪酸与酯化剂如甲醇和硫酸进行酯化反应,得到脂肪酸甲酯。

4. 气相色谱仪分析:将脂肪酸甲酯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样品中脂肪酸的峰面积和标准曲线,可以确定样品中脂肪酸的浓度和组成。

二、质谱法:
1. 准备样品:将玉米样品研磨成粉末状。

2. 精确称量:精确称取一定量的玉米样品。

3. 提取脂肪酸:使用有机溶剂如正己烷提取玉米样品中的脂肪酸。

4. 酯化反应:将提取得到的脂肪酸与酯化剂如甲醇和硫酸进行酯化反应,得到脂肪酸甲酯。

5. 质谱分析:将脂肪酸甲酯样品注入质谱仪中进行分析。

质谱仪可以通过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来确定样品中脂肪酸的分子结构和相对丰度。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实验室的设备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脂肪酸检测报告

脂肪酸检测报告

脂肪酸检测报告引言脂肪酸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脂肪酸检测报告是通过检测体内脂肪酸水平,帮助评估人体营养状况和健康风险的一种分析工具。

本文将介绍脂肪酸检测报告的意义、常用的检测方法以及结果解读和应用。

检测方法1.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脂肪酸检测方法之一。

常用的血液检测方法包括静脉血采集和指尖采血两种。

静脉血采集需要在医疗机构进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独立性,适用于较为严谨的研究和诊断。

指尖采血则简便易行,适用于居民健康管理等场景。

2. 脂肪组织采样脂肪组织采样主要用于研究或需要更准确测量脂肪酸组成的场景。

一般采用手术切取脂肪组织样品,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

该方法准确性较高,但侵入性较强,适用范围较窄。

3. 尿液检测尿液检测在脂肪酸检测中应用较少,主要用于研究和非临床环境中。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无创伤、易于采集,但结果受多种因素干扰较大,需要谨慎解读。

检测指标1. 饱和脂肪酸(SFA)饱和脂肪酸是一类碳链上没有双键、全部键合都饱和的脂肪酸。

高摄入饱和脂肪酸与慢性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等。

常见的饱和脂肪酸包括硬脂酸、棕榈酸等。

2.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在碳链上有一个双键的脂肪酸。

摄入适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可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对于调节胆固醇水平和降低慢性疾病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常见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油酸等。

3.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在碳链上有两个或以上双键的脂肪酸。

其中Omega-3和Omega-6是两类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细胞膜的构建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了免疫反应、血液凝固等多个生理过程。

4. 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是指不饱和脂肪酸与总脂肪酸的比值。

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通常与较低的慢性病风险相关。

结果解读和应用脂肪酸检测报告的结果将包含各类脂肪酸的含量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比例。

脂肪酸检测

脂肪酸检测

脂肪酸检测
饲料脂肪酸检测
12.25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是有机物,直链饱和脂肪酸的通式是C(n)H(2n+1)COOH,低级的脂肪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高级的脂肪酸是蜡状固体,无可明显嗅到的气味。

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的组成成分。

脂肪酸在有充足氧供给的情况下,可氧化分解为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因此脂肪酸是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科标生物检测中心提供饲料脂肪酸检测,饲料各项指标检测等等
检测标准:
GB/T5918-1997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GB/T6432-1994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
GB/T6435-1986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SB/T10274-1996饲料显微镜检查图谱
GB/T18868-2002饲料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的测定近红外光谱法
科标生物检测中心从事食品、药品、饲料、土壤肥料、微生物及生物制剂、化妆品及日化用品、木材及木制品、其他生物材料等生物相关产品的性能测试、成分分析以及配方研发等工作。

09。

脂肪酸测定内标法

脂肪酸测定内标法

脂肪酸测定内标法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在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测定脂肪酸的含量是营养和代谢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脂肪酸测定内标法则是现今应用最广泛、准确度最高的一种方法。

脂肪酸测定内标法的原理是将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加入样品中,用内标物作为比较参照,通过样品内部补偿来减少样品制备成分误差。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为研究者提供非常优质的数据分析依据。

下面分步骤讲解一下脂肪酸测定内标法的具体操作:1、样品制备:将待检测的脂肪酸标本加入一个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并加入适当的溶液进行保护,使样品中的脂肪酸以及内标物质均为单质状态,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后续操作。

2、提取样品:将加入内标物质的脂肪酸标本从保护液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需要使用合适的提取溶剂进行。

一般情况下使用脂肪酸浸提后进行的二硫化碳沉淀法进行浸提操作。

3、脂肪酸的甲酯化反应:提取出来的脂肪酸在进行甲酯化反应后,可以有效地使脂肪酸稳定化,并且可以增加脂肪酸的检测灵敏度。

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甲基化试剂为异丙醇、硫酸、硫酸钠等的混合溶液。

4、GC-FID分析:经过样品制备、提取以及甲酯化反应之后,经过GC-FID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出脂肪酸的含量以及质量分数。

在分析过程中一般使用脂肪酸标准物质、内标物质、质谱仪等仪器进行操作。

以上就是脂肪酸测定内标法的整体操作流程,对于这种方法,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人员的经验水平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注意现场的安全和精确操作。

最后,无论是营养学研究还是药理学研究都需要准确和可靠的科学数据,因此,脂肪酸测定内标法作为心脏病、代谢性疾病等病理生理学领域的分析必备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

以下是详细的测定步骤:
1.样品前处理:将食品粉碎,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置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
的石油醚,加塞振摇几秒钟,打开塞子放气。

盖紧瓶塞,将碘量瓶置于
振荡器上震荡10分钟。

取下锥形瓶,倾斜静置1-2分钟,注意不要打开塞子。

然后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2.测定条件: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柱一般选择极性柱,如聚乙
二醇20M等。

检测器一般选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载气选择氮气或氦气,流速一般控制在1-2ml/min。

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根据
具体的脂肪酸种类和仪器性能来设置。

3.标样准备:选择合适的脂肪酸标样,用正己烷或氯仿配制成适当浓度的
标样溶液。

4.样品测定:将样品滤液和标样溶液分别进样,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
析。

记录各脂肪酸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5.计算:根据样品峰面积和标样峰面积的比值,计算样品中各脂肪酸的含
量。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品前处理的效率、色谱柱的选择、检测器的灵敏度等。

因此,在进行测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和方法,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如避免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挥发和泄漏等。

食品 脂肪酸 测定 气相色谱法 质谱

食品 脂肪酸 测定 气相色谱法 质谱

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物中脂肪酸含量1.原理气相色谱法是利用色谱柱中装入担体及固定液,用载气把欲分析的混合物带入色谱柱,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条件下,各气体组分在载气和固定液薄膜的气液两相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随着载气的向前流动,样品各组分在气,液两相中反复进行分配,使脂肪酸各组分的移动速度有快有慢,从而可将各组分分离开。

然后进行分别测定。

2.适用范围此法适用于食物中脂肪酸的分析。

3.仪器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氮气、氢气、压缩空气微处理机色谱柱2m×4mm或3m×4mm填充80--100目ChromosorbW,涂以8%或10%(W/W)二乙二醇琥珀酸酯(DEGS)气相色谱条件柱温:210℃进样器温度:280℃检测器温度:280℃氮气流速:40ml/cm24.试剂所有试剂,如未注明规格,均指优级纯,所有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

(1)石油醚(沸程30~60℃)分析纯(2)苯(3)无水甲醇(4)0.4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称2.24g氢氧化钾溶于少许甲醇中,然后用甲醇稀释到10ml。

(5)脂肪酸标准(SIGMA)(6)脂肪酸混合标准CHAIN%BYWT6:01.08:05.010:04.012:027.014:010.016:010.018:02.018:115.018:225.018:31.05.操作步骤称取30--100mg(约2-6滴)油脂,置入10ml量瓶内,加入1-2ml30~60℃沸程石油醚和苯的混合溶剂(1:1),轻轻摇动使油脂溶解。

加入1-2ml0.4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混匀。

在室温静置5~10分钟后,加蒸馏水使全部石油醚苯甲酯溶液升至瓶颈上部,放置待澄清。

如上清液浑浊而又急待分析时,可滴入数滴无水乙醇,1-2分钟内即可澄清。

吸取上清液,在室温下吹入氮使浓缩,所得到浓缩液即可用于气层分析。

6.结果计算在有微处理机的情况下,用归一化计算法则可自动打印出峰面积和各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

gc色谱检测脂肪酸的好处

gc色谱检测脂肪酸的好处

gc色谱检测脂肪酸的好处
GC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用于检测脂肪酸的好处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 高分辨率,GC色谱可以对复杂混合物中的脂肪酸进行高分
辨率的分离,使得不同种类的脂肪酸能够被准确地检测和定量。

2. 灵敏度高,GC色谱具有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脂肪酸的微
量存在,这对于食品、生物样品等中脂肪酸含量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3. 快速性,相比其他分析方法,GC色谱具有较快的分析速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样品的分析,提高了实验效率。

4. 定量准确,GC色谱结合适当的标准曲线和内标法,可以实
现对脂肪酸的准确定量分析,结果可靠。

5. 多样性,GC色谱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脂肪酸,包括饱和
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等的分析,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6. 应用广泛,GC色谱技术在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对脂肪酸分析的需求。

总的来说,GC色谱检测脂肪酸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快速性、定量准确、多样性和广泛应用的优势,对于脂肪酸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脂肪酸检测标准

脂肪酸检测标准

脂肪酸检测标准
脂肪酸检测是确定脂肪酸组成的方法。

以下是通常使用的脂肪酸检测方法及其相关标准:
1.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该方法使用气相色谱和质谱
联用仪器,可以准确地分析和定量脂肪酸。

常用的标准是使用已知浓度的脂肪酸标准物质来建立校准曲线。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该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
离和分析脂肪酸。

常见的标准是使用纯度已知的脂肪酸标准溶液来进行峰面积校正和定量分析。

3. 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该方法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
谱技术,可用于分析脂肪酸。

标准的选择与GC-MS方法类似,同样使用已知浓度的脂肪酸标准物质进行校准。

4. 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该方法通过测量脂肪酸在紫
外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见的标准是使用已知浓度的脂肪酸标准溶液来建立校准曲线。

5.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该方法利用核磁共振仪器分析
脂肪酸的结构和组成。

标准的选择与其他方法有所不同,通常使用与样品相似的参考标准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为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脂肪酸检测应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并遵循相关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程序。

稻谷及制品脂肪酸检测

稻谷及制品脂肪酸检测

稻谷及制品脂肪酸检测稻谷及制品脂肪酸检测稻谷及制品脂肪酸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稻谷及其制品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方法。

该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稻谷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和潜在食用风险。

下面将按照步骤逐步介绍这个检测过程。

第一步是样品准备。

在进行脂肪酸检测前,我们需要从稻谷或其制品中提取脂肪。

为此,我们可以使用溶剂提取法或机械压榨法来获得脂肪样品。

这些样品通常需要经过粉碎和混合,以确保样品的均匀性和可靠性。

第二步是脂肪提取。

通过溶剂提取法,我们可以将脂肪从稻谷中分离出来。

这一步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如正己烷)来提取脂肪。

提取后,我们需要通过蒸发有机溶剂的方法将脂肪样品浓缩。

第三步是脂肪甲酯化。

在进行脂肪酸检测之前,我们需要将脂肪样品转化为脂肪酸甲酯。

这可以通过与甲醇和硫酸反应来实现。

甲酯化反应可以将脂肪酸与甲醇酯化,使其更易于分析。

第四步是脂肪酸分析。

在脂肪酸分析中,我们通常使用气相色谱法(GC)或液相色谱法(HPLC)来确定脂肪酸的组成。

GC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脂肪酸在气相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来分离和定量不同的脂肪酸。

通过与标准品比对,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脂肪酸的含量。

第五步是数据分析。

一旦脂肪酸分析完成,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我们可以计算每种脂肪酸的相对百分比或绝对含量,并进一步评估其营养特性。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脂肪酸组成,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营养差异和潜在影响。

总结起来,稻谷及制品脂肪酸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稻谷及其制品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方法。

通过样品准备、脂肪提取、脂肪甲酯化、脂肪酸分析和数据分析等步骤,我们可以了解这些食物的脂肪酸组成和营养特性。

这种检测方法对于评估食物的营养质量和制定科学的饮食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脂肪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脂肪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脂肪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血清脂肪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临床分析中的血清脂肪酸测定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血清脂肪酸测定是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检测技术,通过对血液中脂肪酸成分的检测,可以全面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况,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本文将对血清脂肪酸测定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一、血清脂肪酸测定的原理血清脂肪酸测定是通过血液样本中的脂肪酸分析来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态。

一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

检测过程中,首先将血液样本中的脂质提取出来,然后进行酯化反应,将脂肪酸转化为酯类化合物,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各种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

二、血清脂肪酸测定的临床意义2.1 脂质代谢异常的评估血清脂肪酸测定可以评估脂质代谢是否正常。

脂质代谢的紊乱常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等。

通过检测血清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可以了解到人体内各种脂肪酸的变化情况,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脂质代谢异常的程度。

2.2 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血清脂肪酸测定可以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高饱和脂肪酸和高胆固醇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测定血清脂肪酸含量和比例,可以评估不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3 肿瘤的早期诊断血清脂肪酸测定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研究发现,某些特定的脂肪酸在肿瘤发生过程中会发生异常变化,通过测定这些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可以辅助医生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析,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2.4 脂肪酸代谢异常的干预血清脂肪酸测定可以指导脂肪酸代谢异常的干预治疗。

根据不同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医生可以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通过饮食调控或药物干预,来改善脂质代谢异常的状况,降低相关疾病的风险。

三、结语血清脂肪酸测定在临床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脂肪酸测定方法

脂肪酸测定方法

脂肪酸测定方法
脂肪酸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以下是气相色谱法的测定步骤:
样品处理:将样品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反应,将甲酯化后的产物注入到气相色谱仪中。

分离:在气相色谱柱中,脂肪酸会根据其分子量和极性不同,分别在柱子中停留不同的时间。

通过调整色谱柱的类型和温度,可以实现对脂肪酸的分离。

检测:经过分离后的脂肪酸组分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检测器可以根据组分的特征进行选择,常用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质谱检测器(MSD)等。

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比标准品和样品的色谱峰,可以确定脂肪酸的种类。

同时,通过测量各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计算出各组分的含量。

除了气相色谱法,脂肪酸测定方法还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用于分离和分析高分子量脂肪酸,而核磁共振法则可以提供脂肪酸分子结构和组成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脂肪酸测定方法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分析目的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同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实验条件和方法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样品中脂肪酸检测--科标技术
科标技术分析中心简称“科标技术”,是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旗下的专业分析研发品牌,由科标技术研发中心(青岛)有限公司独立运营。

科标技术依托科标检测品牌旗下的技术、设备、人员、平台等优势资源,地处化工行业产学研示范基地,可利用资源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仪、ICP-OES等200余台/套先进的研发分析配套设备、5000平方米的实验室,保证分析的精度,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分析技术服务和整套解决方案。

科标技术作为“科标检测”品牌重点投资建设的专业研发品牌,可共享科标检测品牌旗下的优势团队资源。

专业研发团队150余人,其中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共9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共90余人,专业实验人员60余人。

科标品牌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与认可,是国家化工行业产学研示范基地分析研发板块支撑单位、科技部中小企业公共分析检测与科研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青岛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青岛市名牌单位、青岛市“专、精、特、新”计划单位。

科标技术专业提供生物、环境、药品、精细化工、能源、材料等领域分析研发技术服务,专业解决国内外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分析方法开发与优化、课题外包、项目攻关等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专业的分析研发解决方案,支撑科技进步,成为社会尊重、客户信赖的研究型分析研发机构。

科标技术始终引领分析研发行业的科学化、标准化发展,秉承“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科标精神,以服务赢得信任,以品质铸就辉煌。

科标技术——“让研发更简单”。

脂肪酸在生物中广泛存在,脂肪酸的检测是生物研究者常做项目,我中心利用GC-MS联用技术开发了脂肪酸检测方法,该方法比同行中常用的方法存在以下优势:需要样品量较少、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数据准确。

脂肪酸检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一、实验原理
科标技术研发中心参照国标及各种文献将脂肪酸衍生化成脂肪酸甲酯,使用十九酸内标,用正己烷提取后稀释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外标法结合内标法定量分析。

二、仪器和试剂
Thermo Trace13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H-4数显恒温水浴锅;盐酸、甲醇、氯仿为分析纯试剂,正己烷为色谱纯试剂。

三、试验方法
1、样品提取
称取适量样品,加入4mL的甲醇/CH2Cl2(1:3)混合溶液,摇匀;恒温在30℃
以下超声抽提10min 。

取出离心管,放于离心机中离心(1800rpm ,10min ),收集上清液,重复3次;将萃取液在柔和氮气流下吹干。

2、萃取液的皂化
加入3mL 6%KOH 的甲醇溶液(配制:6gKOH/甲醇118mL 左右),超声10min ,放置30min ,重复3次,室温放置过夜(瓶盖盖紧)进行碱水解;加入2mL 正己烷,超声10min ,摇匀,震荡离心,弃除上层正己烷萃取液,重复3次。

在上述萃取完剩下的溶液中(水相),加入约1mL 4N 的HCl 使pH<2,再用2mL 正己烷萃取3次。

3、脂肪酸的衍生化将上述萃取液,转移到带盖玻璃管中,用氮气吹干后,加入约2mL BF3-MeOH ,玻璃管上空间冲入氮气后盖盖密闭,于90℃下加热2h ;待样品冷却后,加入5%NaCl 溶液约1ml ,用2ml 正己烷萃取3次,并将萃取液转移到2mL 进样瓶中,氮气吹干,待分析。

3、色谱条件
色谱柱:Thermo TG-5MS 30m x 0.25mm x 0.25µm
升温程序:80度起始温度,保持1分钟;10度/min 升温到200度,5度/min 升温到225度,2度/min 升温到250度,保持5min 。

MS ,EI 源,
分流模式:不分流scan 模式
传输线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80℃进样口温度:290℃
氦气,恒流模式,流速:1.2mL/min 。

扫描范围:30-400进样量:1μL 。

检出限:0.02mg/kg
8/4/2014 1:08:57 PM
RT:0.00 - 35.60
Time (min)
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
707580859095100R e l a t i v e A b u n d a n c e
20.47
16.09
13.63
18.52
11.31
18.85
22.30
26.64
14.82
8.76
13.51
31.78
17.43
21.84
10.06
24.35
29.11
23.13
26.0131.12
6.02
33.76
30.7925.85
28.2326.97
32.58
29.81
35.01
5.12
8.66
NL:
8.11E8TI C MS 20140804-100PPM
图1.37种脂肪酸甲酯标准品图谱
8/2/2014 11:00:22 AM
RT:0.00 - 35.60
Time (min)
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
707580859095100R e l a t i v e A b u n d a n c e
16.09
18.51
23.14
25.05
18.85
15.85
13.63
21.28
18.44
21.83
23.60
25.98
19.78
18.3426.07
17.43
31.1129.12
31.77
28.78
14.82
35.15
13.30
11.305.09 5.7410.987.04
NL:
7.69E8TIC MS 20140802-DX-3
图2.鱼油样品图谱
四、结果计算与评价
科标技术研发中心利用外标法及内标法计算含量。

附图
1、HH-4数显恒温水浴锅
2、检测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以上试验条件和方法略作处理,如需检测,请直接联系科标技术研发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