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汤液本草》 《十药神书》 பைடு நூலகம்本草蒙筌》 《本草纲目》 《炮炙大法》
21
清代
特点: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主要文献:
《修事指南》 《本草纲目拾遗》
22
现代
特点:是继承、整理、发展时期 主要文献:
《中药炮制经验集成》 《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 《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18
春秋战国至宋代
特点: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主要文献:
《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金匮玉函经》、《伤寒杂病论》 《肘后备急方》 《本草经集注》 《雷公炮炙论》
19
春秋战国至宋代
《备急千金要方》 《新修本草》 《太平圣惠方》 《证类本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0
金元、明时期
23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 规
24
国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炮制通 则
25
省部级标准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各省市炮制规范 各省市药材标准
26
中药炮制学
1
第一章 绪论
2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概念及其任 务; 熟悉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中药炮制的发 展概况; 了解中药炮制的起源、发展方向。
3
第一节 概述
4
概述
中药行业有三大支柱: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中医用药的特点主要有二个:复方 炮制 饮片 仍是目前中医用药的基本形式。
望闻问切 诊断
药力共处 药到病除
君臣佐使,配伍七情 立方
依法(炮制规范)炮制 遣药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分支,它涉及到中药的成方炮制、药材加工工
艺及配伍原理等方面,是传统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药的成方炮制
成方炮制是指根据处方中所列药物的性味归经,采用一定方法将多味药物按照
一定比例炮制成剂型合理、易于吸收的药物制剂。
中药的成方炮制过程包括入药品种及其比例、炮制方法、炮制顺序等方面的考虑。
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往往应注意选用药材的新鲜度、炮制方法的正确性、炮制时间的掌握、火力的控制等因素,以确保制得的中药剂型符合医学要求。
药材加工工艺
药材加工工艺是指将采集的新鲜或干燥的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适合炮制
药物制剂的工作过程。
药材加工包括药材的清洗、切割、蒸、炒、煅等步骤。
在这些过程中,应根据药材的性味、功效及其制剂的需求,合理选择加工工艺,以充分发挥药材的药效。
配伍原理
中药的配伍原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指的是根据中药药性、归
经相通、相配相济、药物作用相得益彰等原则,合理搭配多味药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配伍药物时,应根据中医辨证、病症及患者的体质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当的组合,以确保治疗效果的达到。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药学的发展起着重要
作用。
通过对中药的成方炮制、药材加工工艺及配伍原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挖掘中药的药理作用,发挥中药的疗效,为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中药炮制学_整理版
中藥炮制學◆名词解释: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饮片:是药材通过炮制后直接用于中医药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冲烧:质地轻薄松散的植物药材,由于本身干燥不适度,或在包装码垛前吸潮,在紧实状态中细菌代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当温度积聚到67℃,热量便能一下子从中心冲出垛外,发生起烟或着火的现象。
泛油:又叫走油,指含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对抗同贮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存方法。
伤水:药材在淘洗过程中由于含水分过多而影响药材质量的现象。
火力:指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
有文火,中火,武火等火候: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的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外出现的变化特征的综合概括◆炮制学三本专著◆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
如盐制知母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杀半夏、南星毒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如米泔水制苍术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
如醋炙乳香,矫臭具体方法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中药炮制学教学设计
状等,保证饮片的质量。
中药炮制火候控制
03
训练学生掌握中药炮制过程中的火候控制技巧,如炒黄、炒焦
、炒炭等不同程度的火候掌握。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举例
中药复方炮制实验
指导学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药 复方,进行炮制实验设计,探究 不同炮制方法对复方药效的影响 。
中药炮制工艺优化
实验
引导学生针对某种中药的炮制工 艺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比实验 ,探究优化后的工艺对中药药效 和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19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中药炮制基本原理与方法 • 常见中药炮制实例分析 • 炮制品质量评价与标准制定
目录
• 实验教学与操作技能培养 •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中药炮制学定义及重要性
01
中药炮制学定义03源自中药饮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药配方颗粒的评价指标体系
中药提取物的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原料药材的质量、炮制工艺的合理性 、饮片性状、有效成分含量等。
除考虑原料药材和炮制工艺外,还需关注 颗粒的粒度、溶化性、微生物限度等。
重点关注提取物的纯度、活性成分含量、 杂质种类及限量等。
炮制品质量标准制定流程
实验研究
将药物与水或其他液体 共同煮沸,以达到去毒 、减毒或改变药性的目 的。操作要点包括控制 煮制时间、火候和液体 用量等。
辅料选择与用量控制
辅料选择
中药炮制中常用的辅料包括酒、醋、盐、姜汁、蜂蜜等。选择辅料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炮制目的来 确定,以达到协同增效或降低毒性的效果。
用量控制
辅料的用量对炮制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用量过少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用量过多则可能导致药效降低 或产生副作用。因此,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辅料的用量,确保炮制质量。
中药炮制学的概念
中药炮制学的概念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中药的制备和炮制过程。
炮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对中药进行加工和处理,改变其性质、质量和功效,以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
中药的炮制包括药材的初步加工、破碎、清洗、烘干、炭炙、醋制、酒浸、煮熬、蒸制等。
通过这些加工处理步骤,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药效和药物成分的比例,以达到调节、增强或改变中药疗效的目的。
中药炮制学研究了不同的制剂方法、操作条件、药材的选择和处理过程对中药品质的影响,以及药材的加工工艺对中药疗效的影响。
它与中药鉴定学、药食同源学、药物分析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中药炮制学在中医临床和中药工业生产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可溶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同时,合理的炮制方法也可以减少药材的损耗,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31
(二)湿热法
水火共制法,常用的方法有蒸法、煮法、火单
法、提净法等。该类方法相对来说,加热温度较恒 定、受热较均匀,易控制火候等,但时间应根据需 要灵活掌握。
如:何首乌——蒸时间短——便溏、腹痛、腹泻等
桑螵蛸、天麻等——蒸时间太长——上水,难以干燥 川、草乌——煮时间短——难去毒 杏仁——时间短,水量少——不能杀酶保苷等
(降低其挥发油含量) 改变药性 ▪ 蒲黄生品――性滑,活血行瘀止痛
蒲黄炭――性涩,止血
整理版课件
17
三、增强药物疗效 ▪ 1. 增强煎出,提高疗效
(1)植物种子类 (2)矿物类 (3)动物类 ▪ 2. 减少损失,保存药效
某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杏仁等。 ▪ 3. 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黄芪-生品-补中益气 蜜制-补气作用
1.汉代以前 炮制的出现,最早只是个别或简 单的炮制原则,无具体方法。
如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炮制的医方 书如“止血者燔发”、
2.汉代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 著。对有毒药物炮制方法与机理作一定的解释。
整理版课件
8
3.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 学说。
4.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将零散的炮制方 法进行了第一次归纳总结。并增加了许多炮制方 法。
▪ 苦、酸、咸性寒凉,属阴――趋向沉 降,作用向下、向内――潜阳、收敛 、清热、降逆、渗利、泻下等。
整理版课件
23
1.“生升熟降”。如:莱菔子 2.“酒制升提”。如:黄柏 3.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
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 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整理版课件
24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 醋制-归肝经、蜜制-归脾经、
中药炮制学的主要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学的主要名词解释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和技术。
通过炮制,中药材的性味、功效和用药途径发生改变,从而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增强中药配伍的协同作用。
下面将解释一些中药炮制学的主要名词。
1. 炮制:炮制是指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形态、性质和功效。
炮制方法包括炙、炒、炮、焙、制、制曲等。
炮制的目的是提高中药材的药效,增加对特定病症的疗效。
2. 炙:炙是将中药材暴露在明火中,使其受热、烘烤露出色泽。
炙制后的材料性味更温和,能引起气机活络,常用于治疗寒热不调、气血不畅等病症。
3. 炒:炒是在铁锅或砂锅中炒制中药材,使其受到热量的加热,并使材料内部的水分逐渐挥发。
炒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性味和功效,增加其药理活性,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水肿等病症。
4. 炮:炮是将中药材置于铁锅或砂锅中,进行爆炒,使其迅速受热,表面产生变色和开裂。
炮制可以提高中药材的温性,增强其温经散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症和寒凝病症。
5. 焙:焙是将中药材放置于灶上,进行加热烘烤。
焙制可以去除中药材中的水分,增强其药性,常用于治疗湿热病症和寒湿阻滞的病症。
6. 制:制是用特定方法加工中药材,去除不必要的成分,提纯有效成分。
常见的制法有水洗制、蒸制、煮制等。
制制可以去除中药材中的有害物质,增加其药效和理化性质,常用于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7. 制曲:制曲是一种特殊的炮制方法,用于制作中药曲。
制曲的原料一般为普通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后,制成的中药曲可用于酿造中药酒,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炮制方法对中药材的性质和功效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炮制,中药材的药效可以得到增强,药力可以更好地发挥,适应各类疾病的治疗需求。
然而,对于不同的中药材,炮制方法是有所区别的,需要根据其性质、功效和病症特点进行选择和调整。
总之,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通过炮制,中药材的性质、功效和用药途径可以得到优化。
中 药 炮 制 学
中药炮制学炮制:又称炮炙,修制,修事,修治。
炮炙-----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
炮-----毛炙肉;裹物而烧;炙-----炕火为炙;把肉在火上。
第一章绪论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第一节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二、中药炮制的发展:(一)春秋战国至宋代:在宋以前,炮制的原则、方法。
适用品种已初具规模,是炮制技术的形成时期。
(二)金元、明时期:元、明时期,在前人炮制作用解释的基础上、经系统总结而形成理论,是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三)清代:清代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有所增多,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四)现代第一部炮制学专著:雷斅《雷公炮制论》。
第二部炮制学专著:缪希雍《炮制大法》。
第三部炮制学专著:张仲岩《修事指南》。
第二节炮制的分类一、雷公炮炙十七法:二、三类分类法:三类:火制、水制、水火共制、净制、切制、炮炙。
三、五类分类法:五类: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1,炮---将药物埋在灰火中。
2,褴---是对药物进行焚烧、烘烤。
3,煿---以火烧物,使之爆裂。
4,炙---药物加辅料后,用文火炒干。
5,煨---药物埋在尚有余烬的灰火中慢慢令熟。
6,炒---汉以前多为熬。
7,煅---在火上煅烧。
8,炼---药物长时间在火上烧。
9,制---为制药物的偏性,使之就范。
10,度---指度量物体大小长短。
11,飞---水飞。
12,伏---伏火药物按一定程序于火中处理,经过一定时间,在相应温度下达到一定要求。
13,镑---利用多刃刀具将药物刮削成极薄片。
14,摋---打击之意,使药物破碎。
15,嗮---晒。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根据中药理论,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来进行。
历史上,中药炮制有不同的称呼,如《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修事指南》等。
分类法主要有火制、水制和水火共制,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的制则包括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和相喜为制。
此外,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药炮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脉来进行,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同时,炮制还可以通过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来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溶媒、易溶于水、易水解和防酶解。
同时,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如少用醋炮制。
在饮片切制前,药材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便切片更加均匀。
软化的要求如下:1)药材应选用新鲜、质地较硬的品种。
2)软化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切片效果。
3)软化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和水量的控制,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4)软化后的药材应及时晾干,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保存。
15.切片的要求:1)切片应均匀,大小适中,厚度一致。
2)切片应避免损伤药材的有效成分。
3)切片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4)切片应按照药材的不同部位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包装。
1)软硬适度是指药材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规定了药材的平均合水率。
药材软化需要控制含水率,以避免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2)药透水尽是指药材在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即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15.片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为0.5mm以下,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顶片又称顶头片,斜片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片,特点为个细、质地坚硬,直片又称顺刀片,特点为个粗、质地疏松,刨片又称压片。
中药炮制学专业
中药炮制学专业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药的炮制方法和技术。
中药炮制是指将生药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使其具有较好的药效和药用价值的过程。
中药炮制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广和发展中医药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炮制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就有关于中药炮制的记载。
在古代,由于生药的质量和保存条件的限制,人们开始尝试通过炮制来改善药物的品质和功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炮制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中药炮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洗:将生药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污垢。
2.晒干:将清洗后的生药晒干,使其含水量降低。
3.炒制:将干燥后的生药进行炒制,改变其性味和功效。
4.浸泡:将炒制后的生药进行浸泡,使其吸收水分,增加其柔软度。
5.蒸制:将浸泡后的生药进行蒸制,使其更加柔软。
6.烘干:将蒸制后的生药进行烘干,使其含水量再次降低。
7.筛选:将烘干后的生药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良品。
通过以上的炮制过程,生药的性味和功效得到了改变和提高,使其更加适合于临床应用。
不同的生药需要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和技术,因此对于中医药学从业者来说,掌握中药炮制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中药炮制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应用:中药炮制后具有更好的药效和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2.保健养生:中药炮制后可以用于保健养生,如枸杞子、红枣等。
3.食品加工:一些中草药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如当归、枸杞子等。
4.美容保养:一些中草药可以用于美容保养,如黄芪、人参等。
总之,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对于推广和发展中医药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从事中医药学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中药炮制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中药炮制的概念和意义1.1 中药炮制的定义1.2 中药炮制的历史渊源1.3 中药炮制的意义和作用二、中药炮制的原则和方法2.1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2.2 中药炮制的方法分类2.2.1 煎煮类方法2.2.2 蒸制类方法2.2.3 炒炸类方法2.2.4 水洗类方法2.2.5 气蒸类方法三、中药炮制中的关键技术3.1 温度控制技术3.1.1 煎煮温度控制3.1.2 蒸制温度控制3.1.3 炒炸温度控制3.1.4 水洗温度控制3.1.5 气蒸温度控制3.2 时间控制技术3.2.1 煎煮时间控制3.2.2 蒸制时间控制3.2.3 炒炸时间控制3.2.4 水洗时间控制3.2.5 气蒸时间控制3.3 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3.3.1 中药炮制研究方法3.3.2 中药炮制质量控制四、中药炮制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炮制工艺不当引起的问题4.1.1 煎煮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2 蒸制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3 炒炸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4 水洗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5 气蒸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2 中药材质量问题及炮制对质量的影响4.2.1 质量问题分析4.2.2 炮制对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方法五、中药炮制的发展和前景展望5.1 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历程5.2 中药炮制产业的现状和问题5.3 中药炮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上是对中药炮制学重点的总结,从概念、原则、方法、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法、质量控制以及发展与前景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掌握中药炮制学的知识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炮制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涉及中药配伍、炮制工艺和加工方法的学科,旨在通过合理的配伍、有效的加工方法,使用原料中所含有的有效质量得以充分释放,从而实现对人体健康作出保障。
中药炮制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一是配伍学;二是加工方法学;三是剂型处理。
其中配伍学主要包括单味成剂、多味成剂、物理性质相容性及不相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子。
加工方法学主要包括常用的干燥、浸出、水浴、开水冲服他物料处理方法。
剂型处理主要包括常用的胶囊剤、乳膏剤及片剤生产过程。
此外,中药炮制还必须考虑原料材料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因子如pH 值, 浓度, 热量, 气体流通颗度, 颜色, 形态, 还原-氧化情况; 不同原料材料之间地衣生物代谢作用; 不同原料材料之间地衣生物代谢作用; 不同原料材料之间地衣生物代。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一中药炮制学概述
1.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2.中药炮制的意义
3.中药炮制作用的论述
4.中药炮制的发展趋势
二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
1.中药炮制的原则
2.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3.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三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净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切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3.加热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4.辅料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5、多种方法炮制、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医疗效果
四中药炮制增效减毒的途径
1.中药炮制增效的途径
2.中药炮制减毒的途径
五中药饮片质量现状与分析
1.中药饮片的类型
2.中药饮片的现状分析
3.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
4.中药饮片质量研究展望
六中药炮制技术的保密与发展
1.中药炮制技术的保密
2.我国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相关规定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炮制技术发展。
中药炮制学
动物类药物(如紫河车、蕲蛇),树脂类药物(如乳香、没药)或其他有特殊不快气味的药物,往往 为病人所厌恶,难以口服,或服后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为了利于服用,常将此类药物采用漂洗、麸 炒、酒制、醋制、蜜制等方法处理以达到矫臭、矫味的效果。
练习题 最佳选择题 1.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进行炮制以提高溶出率( ) A.食醋 B.盐水 C.米泔水 D.蜂蜜 E.姜汁 【答案】A 【解析】考察炮制对化学成分生物碱的影响。生物碱可与食醋发生酸碱反应生成盐而溶 于水,从而提高溶出率。 2.山楂炮制可缓和刺激性的原因是( ) A.挥发油的组成发生改变 B.生物碱含量降低 C.油脂含量降低 D.挥发油含量降低 E.有机酸含量降低 【答案】E 【解析】考察山楂炮制缓和药性的机理。山楂中主要的刺激性成分为有机酸,炮制可降 低有机酸的含量。
大大高出生品;矿物药煅制,质变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故“逢子必炒”,“逢石必捣”。 延胡索醋炙后,其所含的难溶于水的游离生物碱延胡索乙素变成能溶于水的生物碱盐,大大提高了其
镇痛效果。 黄芩用蒸法处理后,可破坏黄芩苷分解酶,从而利于黄芩苷的保存,使其入药后发挥治疗作用。“杀
酶保苷” 再如血余、棕榈等,生品不作药用,经制成炭药后,则为止血散瘀之良药;黑豆生用滋补肝肾、养血
第 4页
7.黑豆汁 黑豆汁为大豆的黑色种子,加适量清水煮熬去渣而得的黑色混浊液体。 黑豆味甘,性平。有滋补肝肾、养血祛风、活血、利水、解毒等功效。 应用黑豆汁炮制的药物主要能增强滋补肝肾的疗效,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等。 常以黑豆汁制的药物有何首乌等。 8.米泔水 米泔水为淘米时第二次滤出之灰白色混浊液体,实为淀粉与水的混悬液。 米泔水味甘,性寒。功能清热凉血、利小便,对油脂有吸附作用,常用来浸泡含油脂较多的药物,用 以除去部分油脂,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作用。 用米泔水制的药物有苍术等。 9.胆汁 胆汁系牛、猪、羊的新鲜胆汁,以牛胆汁为佳。 胆汁味苦,大寒。有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等功效。 主要用于制备胆南星,可降低天南星的毒性,改变天南星的性能。 10.麻油 麻油为胡麻科植物芝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经冷压或热压所得的油脂。 麻油味甘,性微寒。能清热、润燥、生肌。 因沸点较高,常用作炮制坚硬有毒药物,使之酥脆,降低毒性。凡混入杂质或酸败者不可用。 常以麻油制的药物有马钱子、蛤蚧、地龙、豹骨等。 其他的液体辅料还有吴茱萸汁、萝卜汁、羊脂油、食用油、鳖血、石灰水等。根据临床需要而选用。 (三)固体辅料的种类 固体辅料主要有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滑石粉、河砂、朱砂等。 (四)固体辅料的炮制作用 1.稻米 稻米为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主要成分为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尚含少量的 B 族维生素、多 种有机酸类及糖类。 中药炮制多选用大米或糯米。 其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咳,止泻。 作用:①增强疗效,如党参;②降低刺激性和毒性,如斑蝥、红娘子。 2.麦麸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呈褐黄色,主含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等。其性味甘淡,能和中益脾。 作用: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去除药物的不良气味,增强疗效。 常以麦麸制的药物有枳壳、枳实、僵蚕、苍术、白术等。 3.白矾 白矾为三方晶系明矾矿石经提炼而成的不规则结晶体。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铝钾。 白矾味酸,性寒。有解毒杀虫、收敛燥湿、祛痰、防腐的功效 作用:防止药物腐烂,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常用白矾制的药物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等。 4.豆腐 豆腐为大豆种子经粉碎加工而成的乳白色固体。主含蛋白质、维生素、淀粉等。 豆腐味甘,性平。有益气和中、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等功效 作用:可解药物毒性,去除污垢。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学名词解释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2.炮炙:炮炙古代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的方法,现代一般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的其他炮制方法;3.饮片:饮片系指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的所有中药;4.反制:药性相对立的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制约药物的偏性或副作用,称为反制;5.从制:药性相同或相似的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的疗效,称为从制;6.炮制辅料: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7.炮:炮古代指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现代指高温砂烫至发炮泡鼓起;8.净度:净度系指饮片的纯净度,亦即中药饮片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分的限度;9.泛油:泛油是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或返软、发黏、颜色変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10.变色:变色是指饮片的天然色泽发生了变化;11.风化: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态的现象;12.潮解溶化:潮解溶化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13.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是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与药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的贮存方法;14.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是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二氧化碳的方法,人为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状态,达到防虫、防霉防止泛油、变色、气味散失等目的;15.净制:净制又称净选加工,是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和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和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的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的一类炮制方法;16.净药材:净制后达到药用净度标准的中药材称为净药材;17.分档:为了便于炮制,把药物按大小、粗细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为分档;18.挑选:挑选是用手挑拣去混在药材中的杂质、霉败品;或区分不同药用部位;或将药材分档的方法;19.筛选:筛选是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的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或罗,以除去杂质或进行分档的方法;20.风选:风选是利用药材与杂质的轻重不同,借助风力,将药材与杂质分开的方法;21.水选:水选是用多量清水洗涤或浸漂药材,以除去杂质的方法;22.芦:芦又称芦头,一般指药材残留的根头、根茎、残茎、叶基等非药用的部位;23.心:心一般指根类药物的木质部或种子类药物的胚芽;24.拌衣:拌衣是指将药物表面用水湿润,使辅料粘附于药物表面上,从而起到一定治疗作用的方法;25.败片: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不符合切制规格和片型标准的饮片,统称为败片;26.吸潮回润:吸潮回润是将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席子的地上,使其自然吸潮回润,达到合适切制程度的方法;27.个货:个货是指需单个或2~4个一起切制的药材;在中药行业中,对于未被切制的完整中药材,不论何种形状,也习称个货;28.把货:把货是指需要理成一把一束切制的药材;29.伤水:伤水是指药材吸水过多,成分流失的现象;30.看水头:看水头是指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吸水量是否合适,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31.下色:下色是指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的现象;32.淋法:淋法水中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的方法;33.泡法:泡法是将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的方法;34.润法:润法是指保持润湿的外部环境,使已浸湿药材的外部水分,徐徐渗入内部,使其柔软适宜切制的方法;35.洗法:洗法是用清水洗涤药材的方法,由于药材与水接触时间较短,又称抢水洗;36.火力:火力是指火的大小强弱或温度的高低;37.火候: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38.清炒法:清炒法是指药物不加辅料的炒法;39.炒黄:炒黄是将净药物置温度适宜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色泽加深,或鼓起爆裂,并透出香气的方法;40.炒焦:炒焦是将净药材置温度适宜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内部色泽加深,并透出焦香气味的方法;41.炒炭:炒炭是将净药材置温度适宜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存性”的方法;42.黑色存性:内部存性是指炒炭品应外部呈黑色,内部存性;即炭药的表面应呈焦黑色、黑褐色或焦褐色;内部断面或粉末应部分炭化,而不应完全炭化甚至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类炭药仍可清晰辨别原药材的形状;43.加辅料炒法:加辅料炒法是将净药材与固体辅料共同拌炒的方法;44.麸炒:麸炒是将净药材用麦麸熏炒的方法;45.米炒:米炒是将净药材与米同炒的方法;46.土炒:土炒是将净药材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47.砂烫:砂烫是将净药材与受热均匀的蛤粉共同拌炒的方法;48.滑石粉烫:滑石粉烫是将净药材与受热均匀的滑石粉共同拌炒的方法;49.炙法: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方法;50.酒炙法:酒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酒拌炒的方法;51.醋炙法:醋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醋拌炒的方法;52.盐炙法:盐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食盐水溶液拌炒的方法;53.姜炙法:姜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54.蜜炙法:蜜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55.油炙法:油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食用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56.煅法:煅法是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中或置于适宜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方法;57.明煅法:明煅法是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中或装入适宜的耐火容器内不隔绝空气进行煅烧的方法;58.煅淬法:煅淬法是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淬液中骤然冷却,使之酥松的方法;59.扣锅煅法:扣锅煅法是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60.煅炭存性:煅炭存性是指将药物密闭煅至全部炭化,不灰化;61.蒸法:蒸法是将净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程度的方法;62.炖法:炖法是将净药物加辅料置于密闭容器内隔水蒸制的方法;63.煮法:煮法是将净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共煮的方法;64.燀法:燀法是将净药物置多量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除去或分离种皮的方法;65.上水:上水是药物蒸制时间过长,质变柔软,不易干燥,似含大量水分的现象;66.圆汽:圆汽是指蒸制药物时,水蒸气从容器内大量溢出的现象;67.复制法:复制法是将净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的程度,反复炮制的方法;68.发酵法:发酵法是净药物,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69.发芽法:发芽法是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70.去油制霜法:将药物种仁碾成泥状,经过适当加热,压榨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称为去油制霜法;71.渗析制霜法:药物通过物料渗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称为渗析制霜法;72.升华制霜法:药物经过高温加工处理,升华成结晶或细粉的方法,称为升华制霜法;73.干馏法:干馏法是将药物置于适宜容器内,以火烤灼,使其产生汁液的方法;74.烘焙法:烘焙法是将净药物用文火直接或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75.提净法:提净法是某些矿物药,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重结晶处理,使之进一步纯净的方法;76.水飞法:水飞法是将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成细粉后,利用其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的特点,而分离、制备成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中药炮制学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5.制霜法:去油制霜法渗析制霜法,创造新药3.饮片: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生产中成药所用的药品规格4.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称为复制法5.炒炭存性:药物在炒炭时能使其部分炭化而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6..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又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称为发酵法7.饮片切制:将净选后的药材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的炮制工艺8.酒制升提:苦寒沉降的药物以酒作为辅料来进行炮制,可改变药性,起到引药上行的作用8.川乌的炮制原理是通过加水,加热处理,使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其毒性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200~1/500;再进一步将C14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2000~1/4000。
其变化如图12-2所示。
炮制减毒的另一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炮制过程中脂肪酰基取代了C8-OH上的乙酰基,生成脂碱,从而降低了毒性9..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的液体辅料拌炒,是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10.漂法:将药材用多量水,多次漂洗的方法。
操作时,将药材放入大量的清水中,每日换水2-3次。
漂去有毒成分、盐分及腥臭异味11.雷敩《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第二部炮制专著张仲岩《修事指南》第三部炮制专著12.中药炮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川乌、草乌及附子等 2.增强药物疗效。
如莱菔子、紫苏子等炒熟后,种皮爆裂,有效成分溶出增加。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药材自身的性质,按医疗、调剂、制剂的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
2、: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学的原理、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
3、: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药;一药多用;便于调剂;便于制剂;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4、:中药炮制具有独特性与古老性。
5制的演变。
6、《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其中载有多种炮制方法。
《黄帝内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医书,书中有“治半夏”等炮制方法。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新修本草》由唐代官府主持编写,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典。
7、《雷公炮炙法》普通认为成书于南北朝刘宋时代,是我国第一部炮炙专著。
《炮制大法》是我国中药炮制第二部专著。
《修事指南》为清代张仲岩著,是第三部中药炮制专著。
8、《本草纲目》专门列出“修治” ----- “炮制”《修事指南》中的“修事” ----- “炮制”9、:修治(净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方法(发芽、蒸馏)1,亦即制其太过,扶其不足。
2: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或者相杀)为制、相恶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反的辅料或者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者改变药性。
(黄连姜(党参蜜炙,黄连胆汁炙)(半夏畏生姜)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麻黄蜜炙)3:全草切段、种子炒黄炒爆、矿物药的锻制: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寒热、温凉、归经或者升降沉浮的性质,例:天南星辛温,胆汁制,降低辛温之性。
:通过炮制调整药物的酸、甘、苦、辛、咸五味或者矫正不良气味。
例:炒制山查减其酸性,缓和对胃的刺激作用。
(炒炭、蒸制、燀制1、对生物碱的影响:中药经净制可分离药用部份,使富含药效成份的部位得以富集,如麻黄与麻黄根含有不同类型的生物碱,净制分离后方能使麻黄主发汗,麻黄根则主止汗。
2、某些含苷类成份的中药材往往在组织细胞中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苷类成份可被相应的酶所分解,从而使药效成份减少,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毒性及不良反应。
中药炮制学
名解1.中药炮制学: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2.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类药物,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3.饮片:狭义—切制成的片、丝、段、块等形饮片状的中药。
广义—中医理论指导下,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生产中成药用的中药.包括霜、油、片、丝、段、块4.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炮制药物,以增强药效。
5.看水性:检查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的软化程度,即检查药材的吸水量。
6.煅淬法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趁热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淬液)中浸淬,使之酥脆7.火候: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是药物受热程度、加热时间、火力大小的综合概念,即指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药物炮制的质量要求。
8.炒炭存性:炒炭时只能是药物外部碳化,内部人保留其固有的气味,花、叶全草类药物仍可清晰辨别其原型,且勿全部炭化,更不能灰化-9.净制: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霉变品、虫蛀品及灰屑等,使药物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处理方法。
10.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其他:1.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成书年代及作者《五十二病方》(春秋战国)最早记载炮制内容的医方书《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约五世纪)《新修本草》(唐·苏敬,公元659 年)《本草蒙筌》(明•陈嘉谟,1566年)《炮炙大法》(明·缪希雍,1622年)2.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探讨炮制原理研究中药减毒、增效、缓和药性及产生新药效的原理等。
3.炮制的历代称谓: 炮制、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等4.a.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那几方面?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对升降沉浮的影响;对归经的影响;对中药毒性的影响b.炮制对药理化性质产生影响的三个主要因素(加热处理,水处理和辅料处理)5.中药炮制的目的,各举三例说明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马钱子、苍耳子、川乌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密炙麻黄、酒炙黄连、大黄酒炙三、增强药物疗效:王不流行、杜仲盐炙、醋制柴胡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酒大黄、炒莱菔子五、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砂仁盐制、醋制柴胡六、便于调剂和制剂:当归片、麻黄段、厚朴丝七、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蒸桑螵蛸、黄芩、天麻八、矫臭矫味,利于服用:紫河车、乳香、刺猬皮九、制备新药:血余炭6.a)中药常用炮制辅料,各种炮制辅料的作用及炮制作用,适用于炮制哪些药物液体辅料固体辅料b)对含生物碱的中药常用哪些辅料炮制------酒、醋等7.”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一话是谁提出的(陈嘉谟)8.归纳“雷公炮制十七法“的作者炮、爁、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日煞(晒)、曝、露。
中药炮制学.pdf
中药炮制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一 中医炮制的起源二 中医炮制的发展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研究一 研究内容二 研究方法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第二章 炮制与临床疗效第一节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第三节 传统只要的原则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二 炮制对升降沉浮的影响三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四 炮制对毒性的影响第五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一 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二 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要求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第二节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一 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二 炮制对含甙类药物的影响三 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四 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五 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六 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七 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八 炮制对含蛋白质 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九 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十 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第四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第一节 炮制的分类一 雷公炮灸十七法二 三类和五类分类法三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四 以药用部分的来源分类法第二节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一 液体辅料二 固体辅料第五章 炮制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第一节 炮制的质量要求第二节 中药及炮制品的贮藏保管一 贮藏中的变异现象二 变异的自然因素三 贮藏保管方法第六章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及饮片厂的设计 第一节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一 中药饮片工业的发展概况二 饮片工业改革的思路与改革方向三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第二节 中药饮片厂的设计一 中药饮片厂建设的基本要求二 厂房 设备及技术力量的设计三 饮片车间设计第三节 饮片厂的废水处理一 废水的预处理二 活形物泥法三 生物膜法第七章 净选与加工第一节 清除杂质第二节 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第三节 其它加工第八章 饮片切制第一节 切制前的水处理第二节 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第三节 饮片的干燥第四节 饮片的包装第五节 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第九章 炒法第一节 清炒法第二节 加辅料炒第十章 灸法第一节 酒灸法第二节 醋灸法第三节 盐灸法第四节 姜灸法第五节 蜜灸法第六节 油灸法第十一章 煅法第一节 明煅法第二节 煅淬法第三节 扣锅煅法第十二章 蒸煮燀第一节 蒸煮法第二节 煮法第三节 燀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中药的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中药的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炮炙:史称修治修事炮炙二、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整理、研究,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同时应加强对中成药中药物炮制的研究,保证医疗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1 .探讨炮制原理2 .改进炮制工艺3 .制定饮片质量标准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一、中药炮制的起源条件: 1.中药的发现(中药炮制的萌芽) 2.火的发现 3.酒的发明和应用 4. 陶器的发明和应用二、中药炮制的发展《雷公炮炙论》(雷敩)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载药300种。
《炮炙大法》谬希壅第二部炮制专著载药439种《修事指南》张仲岩第三部炮炙专著,载药232种中药炮制学的有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各省市炮制规范、各省市药材标准等。
第二章炮制与临床疗效第四节炮制对药性的影响1、炮制对药性的影响(1)对四气五味的影响:纠偏。
性味增强。
改变性味。
(2)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性味变化或辅料导致作用趋向改变。
(3)对归经的影响:增强药物对某一经络的作用,作用更专一①醋制-归肝经②蜜制-归脾经③盐制-归肾经④酒制-归心经(4)对药物毒性的影响: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辅料的解毒。
2、常用的去毒炮制方法有:(1)净制:蕲蛇去头,斑蝥去头、足、翅等;(2)泡、漂:川乌、半夏、天南星(3)水飞:朱砂、雄黄(4)加热:蒸、煮,川乌、草乌的毒性成分被水解,(5)加辅料制:醋制芫花、甘遂;(6)制霜:巴豆3、去毒途径:(1)毒性成分发生改变(2)毒性成分含量减少(3)辅料的解毒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1.辅料制的影响酒、醋:常用辅料,可增加生物碱的溶出率。
2.水制:“少泡多润”水处理的影响3.加热制毒性药物治疗成分的生物碱,应避免或减少加热4.净选加工对于生物碱类药物:有效成分(1)性质稳定――加热或用辅料处理(2)不耐热――软化、切片、生用(3)水溶性――少泡多润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1、1.酒制 2.水制:少泡多润 3.加热制: 杀酶保苷 4. 含苷类药物一般不用醋制2、对于含苷类成分的药物有效成分,需要保存的:破坏分解酶成分需要破坏的:通过水洗、在酸性条件下处理加以破坏。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1.产地加工的影响游离状态:及时加工。
如薄荷、荆芥等。
结合状态:堆积发酵使其酶解(俗称发汗)2.水制的影响“抢水洗”,并不宜带水堆积。
3.加热制的影响可使挥发油含量减少。
阴干、晒干(弱阳光)4.质变、量变对含挥发油成分的药物:需要破坏的:加热处理引起量变或质变,如苍术、炙麻黄。
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1.水处理时,要少泡多润 2.鞣质易被氧化,色加深。
(日光、空气、碱液)3.耐热性 4.炮制忌铁器第四章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第一节炮制的分类方法:雷公炮炙十七法、三类分类法、五类分类法、药用部位分类法、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第二节中药炮制常用辅料1.酒酿、盎、醇、醨、、、、、、、清酒、美酒、粳酒、有灰酒、无灰酒等作用:酒性大热、味甘、辛。
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目的:助溶、矫味、引药上行、协同药力2.醋酢、醯、苦酒,习称米醋作用:性味酸苦、温。
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淤止痛、矫味矫臭目的:增强药效、矫味、解毒、利溶出3.蜂蜜蜂蜜生则性凉,熟则性温,能补中;能解毒;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痛;能矫味矫臭;有调和药性作用目的: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或起解毒、缓和药物作用、矫味矫臭等作用(炮制药物用)4.甘草汁目的:能缓和药性,降低毒性甘草汁降毒机理①甘草甜素水解后生成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后者可与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生成在体内不易吸收的产物,分解物从尿中排出。
②甘草甜素具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作用,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第五章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第一节炮制品的质量要求一、净度二、片型及破碎度三、色泽(含光泽)四、气味五、水分六、灰分七、浸出物八、有效成分九、有毒成分十、有害物质十一、卫生学检查十二、包装检查第二节中药炮制品的贮藏保管一、中药炮制品贮存的发展1.传统时期:春秋战国到清代通风、晾晒、烘烤、吸潮、对抗、密封等2.化学时期:建国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化学熏蒸剂有硫磺、氯化苦、磷化铝3.现代技术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气调养护、环氧乙烷防霉、机械吸湿等二、中药炮制品贮藏中的变异现象1.发霉 2.虫蛀 3.变色 4.变味 5.风化 6.潮解7.粘连 8.挥发 9.腐烂 10.冲烧 11.泛油(泛糖)-走油(1)泛油(泛糖)-走油: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2)冲烧又叫自燃,质地轻薄松散的植物药材,如红花、艾叶等,由于本身干燥不适度,或在包装码垛前吸潮,在紧实状态中细胞代谢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当温度积聚到67℃以上时,热量便能从中心一下冲出垛外,轻者起烟,重者起火。
第七章净选加工一、净选加工的目的 1.分离药用部位 2.进行分档 3.除去非药用部位 4.除去泥砂杂质及虫蛀霉变品二、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 1、去根或去茎 2、去枝梗 3、去皮壳 4、去毛 5、去心6、去核7、去芦8、去瓤9、去头尾、皮骨、足、翅 10、去残肉 11、去杂质及霉败品第八章饮片切制一、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二、饮片切制的目的 1.便于有效成分煎出 2.利于炮炙 3.利于调配和制剂 4.便于鉴别 5.利于贮存第一节切制前的水处理原则:“少泡多润,药透水尽”。
产地趁鲜切一、常用水处理方法(一)淋法(喷淋法)(二)淘洗法(“抢水洗”)(三)泡法(四)漂法(五)润法润法适用:质地较坚硬药材。
方法:浸润、伏润(闷润)、露润(吸潮回润)等。
1.弯曲法适用:长条状药材 2.指掐法适用:团块状药材3.穿刺法适用:粗大块状药材 4.手捏法适用:不规则的根与根茎类的药材剖开法第九章炒法(一)清炒法(单炒法)分类:炒黄、炒焦、炒炭(二)清炒目的 1增强疗效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3缓和药性 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三)注意事项 1.大小分档,火力适宜。
2.炒制均匀,出锅迅速。
3.炒前锅要预热。
一、炒黄(包括炒爆)1、定义: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药物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方法。
2、炒制程度判定方法:对比看: 颜色加深听爆声: 爆鸣声减弱时,不要等到爆鸣声一点没有。
闻香气 : 嗅到香气看断面: 种子断面呈淡黄色时即达炒制程度。
3、炒黄目的(1)增强疗效“逢子必炒”(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牵牛子莱菔子、栝楼仁(3)缓和药性如葶苈子、牵牛子等。
(4)保证疗效,利于贮存杀酶保苷。
可以除去水分、杀死微生物,或杀死虫卵,从而利于贮存。
槐花【炮制作用】1、生品长于清肝泻火、清热凉血。
2、炒槐花苦寒之性缓和,杀酶保苷。
清热凉血作用弱于生品,止血作弱于槐花炭而强于生品。
杀酶保苷3、槐花炭清热凉血作用极弱,具涩性,长于止血。
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原因:⑴鞣质增加。
190℃⑵槲皮素增加。
⑶异鼠李素降低。
苍耳【炮制作用】——辛、苦,温;有毒。
归肺经。
具散风湿,通鼻窍的功能.1.生品—消风止痒力强。
2.炒后—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①降低毒性②易于去刺芥子【炮制作用】味辛,温。
归肺经。
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能。
1.生芥子-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2.芥子炒后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
决明子【炮制作用】1.生决明子清肝热,润肠燥。
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
2.炒决明子寒泻之性缓和,平肝养肾。
头痛、头晕、青盲内障。
莱菔子1.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2.炒莱菔子—变升为降,缓和药性,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其他作用:利于粉碎和煎出。
牵牛子(炒响)1.生牵牛子-偏于逐水消肿,杀虫。
2.炒牵牛子—降低毒性,缓和药性,以消食导滞见长。
酸枣仁1.生品养心安神作用很好2.炒酸枣仁种皮开裂,易于粉碎和煎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
王不留行、炒王不留行1.生品-长于消痈肿。
乳痈或其他疮痈肿痛。
王不留行散2.炒王不留行-走散力较强,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产后乳汁不下,经闭,通经,石淋,小便不利。
二、炒焦(一)含义: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中火或武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二)目的 1.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2.缓和药性,减少药物的刺激性(三)注意事项火侯适中,防止炭化失效。
山楂【炮制作用】1.山楂:长于活血化瘀。
2.炒山楂:酸味减弱,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增强消食化积作用。
3.焦山楂:酸味减弱,增加苦味,消食止泻痢。
4.山楂炭:味涩,化瘀止血(止血不留瘀)。
栀子【炮制作用】1.栀子生品:苦寒泻火,清热解毒,退黄利胆。
2.生品苦寒之性甚强,易伤中气,且对胃有刺激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吐,炒后可除去这样的副作用。
3.焦(炒)栀子:寒性缓和,清热除烦。
4.栀子炭:凉血止血。
槟榔【炮制作用】1.生品:力峻,杀虫破积,行水消肿。
2.炒槟榔:缓和药性,减少了服后恶心、腹泻、腹痛的副作用。
3.炒槟榔与焦槟榔功用相似,长于消食导滞。
食积不消,痢疾里急后重。
三、炒炭(一)含义:武火或中火,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
(二)目的 1.增强或产生止血 2.增强固涩收敛止泻(三)注意事项 1、火力适宜一般用武火,但某些皮类、花类叶、全草类药物则以中火炒炭。
2.洒水除去火星,防燃烧完全炭化3.炒炭存性----指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保存药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4.放凉入库,防止复燃。
干姜【炮制作用】辛,热。
归脾、胃、肾、心、肺经。
1.干姜:能走能守,性热而偏燥。
干姜力速而作用较强2.炮姜:苦辛温。
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
3. 姜炭:辛味消失,长于止血温经。
注意事项:1.加工时必须通风。
2.及时散热,翻炒至烟尽。
蒲黄【炮制作用】1.生品:性滑,活血祛瘀、止痛“行血生用,止血炒黑”2.蒲黄炭:性涩,止血荆芥【炮制作用】1.生荆芥:解表散风。
2. 炒荆芥:祛风理血。
3. 荆芥炭:辛散作用极弱,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