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技术

合集下载

中药化学技术名词解释

中药化学技术名词解释

中药化学技术名词解释: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作用的化学成分称有效成分。

2.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称为有效部位。

3.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法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4.相似相溶原则:极性成分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成分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5.浸渍法:将药材粗粉装入适宜容器中,加入适量溶剂(多用水和乙醇)浸泡提取的方法。

6.煎煮法:将药材饮片(或粗粉)置适当容器中,加水加热煮沸,将所需成分提出来的方法。

7.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8.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在提取器上安装一冷凝管,使溶剂蒸气冷凝后又回流到烧瓶中,进行反复提取的方法。

9.连续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在提取器上安装一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使溶剂蒸气冷凝后又回流到烧瓶中,进行反复提取的方法。

10.水蒸气蒸馏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一起蒸馏或通入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性成分和水的混合馏出液体的方法。

11.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集提取和分离于一体,又基本上不用有机溶剂的新技术。

12.酸碱溶剂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酸碱性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13.溶剂分配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14.分级沉淀法:在混合物水溶液中加入与该溶液能互溶的溶剂,改变混合物组份溶液中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来的方法。

中药化学技术生物碱

中药化学技术生物碱

3、应用:(1)检识生物碱的存在(预试) (2)鉴定、检识(反应、薄层显色) (3)追踪提取分离生物碱 (4)分离纯化季铵碱 (5)定量(组成固定) 4、注意事项: 假阳性 干扰成分:蛋白质、多肽、鞣质 解决方法:酸水提取液碱化后用氯仿萃取,再用酸水反萃氯仿,得到的酸水再进行沉淀反应。
净化方法: 阳离子交换树脂法 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多为磺酸型。交联度4%~8%。 先用中性水洗脱杂质,再用酸水或盐水洗脱生物碱;也可先将树脂用氨水碱化(PH10左右),再用有机溶剂回流提取生物碱。 有机溶剂萃取法:先碱化,后萃取。 加碱沉淀法:一般加石灰乳沉淀。此法用于生产。
醇提法
01
游离生物碱及生物碱盐的提取均可。 方法:渗漉、浸渍、回流、连续回流。 缺点:常含有亲脂性杂质,可利用生物碱溶于 酸水,杂质不溶而加以纯化。
常见吸电子基:苯基、羰基、羟基、双键、
醚键、酯键。
常见供电子基:烷基
3
2
1
4
电效应
当有供电子基或吸电子基与氮原子处在同一共轭体系中,引起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或降低,使碱性增强或降低的效应。
01
此效应不受碳链长短的限制。
02
共轭效应
立体效应 氮原子的周围取代基的构型、构象等立体因素,如果阻碍氮原子与质子的结合,则使其碱性降低。
简单吡啶类
基本结构为吡啶和六氢吡啶(哌啶)。此类生物碱衍生物数量较多。
03
02
01
槟榔碱 烟碱
喹诺里西啶类 结构特征为两个哌啶共用一个氮原子的稠环化合物。如苦参中的苦参碱(matrine)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吲哚类 结构特征为苯并吡咯。如具有兴奋子宫作用的麦角新碱(ergometrine)

中药化学技术课后

中药化学技术课后

中药化学技术课后习题一、如何理解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有效成分:生物活性成分是单一的化合物,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无力常数无效成分:与中药功效无关或关联不大的生物活性成分(1、在中药研究中,把与中药功效有关的生物活性成分视为有效成分(2、有效部位:含有有效成分的混合物(3、无效部位:不含有效成分的混合物(4、生物活性成分:在药物研究中,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溶剂提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哪几种?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技术使用于何种成分的提取,如何操作?适用范围: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且难溶于水的成分操作:从热源开始,自下而上,从左至右一次安装好各仪器,通过长颈漏斗想蒸馏瓶中加入待蒸馏的液体,加入沸石,安装温度计,开启冷凝水,然后开始加热。

将沸点之前的蒸馏耶弃去,更换接收仪器接受蒸馏液,当不再有蒸馏液蒸出,温度突然下降时,即可停止蒸馏,先关闭热源,再关闭水源溶剂提取技术中常用的提取溶剂水、乙醇分别可溶解哪些成分?水:中药中某些亲水性成分如糖、蛋白质、氨基酸、鞣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多数苷类、无机盐等乙醇:中药中的极性成分,同时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对某些亲脂性成分亦有很好的溶解性中性铅盐和碱性铅盐的沉淀范围有何不同?中性铅盐:可与分子结构中具有羧基和邻二酚羟基的物质成不溶性沉淀碱性铅盐:除了能沉淀中性铅盐能沉淀的物质之外,还能沉淀某些中性和碱性溶液结晶溶剂的选择条件是什么?1、溶解度2、与被结晶的成分不发生反应3、沸点什么是正相分配色谱?什么是反相分配色谱?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二、掌握苷的组成特点(含义)苷:由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熟悉糖的分类,掌握重要糖的的结构及构型(绝对、相对构型)的判断方法?单糖:糖类物质的最小单位,不能被水解为更小的分子糖的分类低聚糖:由2—9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聚糖多糖: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高聚糖糖的绝对构型:C5-R(或C4-R)在环平面上方的为D-型糖,在环平面下方的为L-型糖相对构型:端基碳原子C1-OH与C5-R(或是C4-R)在环的同侧者为β构型,在环的异侧者为α构型熟悉苷的分类方法,掌握重要的分类方法及代表化合物单糖α端基异构体\ L-型糖衍生苷—α-苷(α糖的分类-L -鼠李糖苷单糖β端基异构体\D-型糖衍生苷—β-苷(β-D-葡萄糖苷单糖苷:秦皮苷连接单糖基数目双糖苷:芸香苷苷中糖的部分多糖苷一糖链苷:橙皮苷连接糖链数目二糖链苷:甜叶菊苷......苷的分类醇苷:苷元的醇羟基与糖的端基羟基脱水缩合氧苷(O-苷)酚苷:苷元的酚羟基与糖的端基羟基脱水缩合酯苷:苷元上的羧基与糖的端基羟基缩合苷键原子硫苷(S-苷):苷元上的巯基(-OH)与糖的端基羟基脱水缩合氮苷(N-苷):苷元上的氨基与糖的端基羟基脱水缩合碳苷(C-苷):苷元碳上氢与糖的端基羟基脱水缩合苷元熟悉苷的一般性状、旋光性,掌握其溶解性的一般规律性状:1、多数为固体,其中小分子连糖苷少的为结晶态,大分子苷元连糖苷多的为固体粉末2、多数苷元没有颜色,少数因苷元具有发色团和助色团而显不同颜色3、苷类一般无味旋光性:苷类都有旋光性,且多呈左旋,但水解后,由于生成的糖多数是右旋,因而使混合物呈右旋溶解性:苷元亲酯极性小,苷亲水极性大熟悉苷类裂解的一般方法酸水催化水解法、碳催化水解法、酶催化水解法、氧开裂法掌握酸水解的原理,关键以及影响酸水解的因素(水解的规律酸水解的原理:苷键具有缩醛结构,容易被稀酸催化水解酸水解的难易:N-苷>O-苷>S-苷>C-苷苷键原子不同碱度比较:N>O>S>C酸水解的规律呋喃糖苷(五碳糖)>吡喃糖苷(六碳糖)糖的种类不同无碳糖苷>甲基无碳糖苷>六碳糖苷>七碳糖苷>糖醛酸2,6-二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醌类化合物可分为哪几类?蒽醌衍生物分为哪两种类型?有何结构特点?醌类化合物可分为:苯醌类、萘醌类、菲醌类、蒽醌类蒽醌衍生物分为两种类型: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与结构有何关系?依据羟基蒽醌类酸性差异这一性质,可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这类化合物酸性顺序:-COOH>2个β-羟基>1个β-羟基>2α-羟基>1α-羟基可溶于: 5%NaHCH 3 5%Na 2CH 3 1%NaOH 5%NaOH如何区别苯醌、萘醌与蒽醌?蒽醌有那些显色反应? 反映类型 反应试剂 反应特点 鉴别特点 意义Feigl 反应 (菲格尔反应)甲醛、邻硝基苯紫色苯醌、萘醌、菲醌、蒽醌与菲醌类成分区别 反应(碱液显色反应) 碱液橙、红、紫色、蓝色羟基醌类羟基醌类多呈红~紫与蒽酚、蒽酮、二蒽酮类成分区别Kesting-Craven 反应(活性亚甲基试剂反应) 活性亚甲基试剂(丙二酸酯) 蓝绿、蓝紫苯醌、萘醌(醌环上有活泼氢)与蒽醌类区别 与金属离子反应 醋酸镁(铅) 橙黄、橙红、紫、紫红、蓝 蒽醌(α-酚羟或邻二酚羟基)初步判断羟基在蒽环上的位置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0.1%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吡啶紫、绿、蓝、灰蒽酮蒽酮类化合物的专属反应PH 梯度萃取法的原理是什么?适用于哪些中药成分的分离? 原理:利用被萃取物酸碱性强弱进行萃取适用范围:酸碱性强弱明显的(溶剂极性相差较大的) 香豆素基本母核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香豆素的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 6-C 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 从结构上可看成是顺式的邻羟基桂皮酸脱水而成的酯简单香豆素(天然香豆素中结构最简单的伞形花内脂) 分类 呋喃香豆素 吡喃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香豆素显色反应有哪些?类型试剂特点鉴别特点意义异羟肟酸铁反应盐酸羟胺、Fecl3红色配合物内酯结构内酯环有无三氯化铁反应Fecl3绿~墨绿色酚羟基酚羟基有无Gibb反应2,6-氯苯醌氯亚胺蓝色酚羟基对位无取代6位有无取代Eerson反应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红色同上同上香豆素有哪些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碱溶酸沉法分离:溶剂萃取法、色谱分离香豆素化合物及其苷的薄层色谱用什么作吸附剂、展开剂和显色剂?吸附剂:硅胶、纤维素、氧化铝展开剂:中等极性的混合剂或偏酸性的混合剂显色剂:氨熏、喷10%NaOH、FeCL3、盐酸羟基-三氯化铁、重氮化试剂、Gibb、Emerson黄铜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基本母核是什么?定义:分子中具有C6-C3-C6基本骨架,即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基本母核是2-苯基色原酮黄酮类的化合物结构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说明其分类的结构依据?一、黄铜及黄酮醇类结构特点:C环为r-吡喃酮结构,B环与C2位相连,黄酮醇C3位有羟基二、二氢黄铜及二氢黄酮醇结构特点:C环C2、C3位上的双键被氢化饱和三、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结构特点:C环开环为苯甲醛缩苯乙酮衍生物四、异黄铜和二氢异黄酮类结构特点:B环连接在C3位上,为3-苯基色原酮五、橙酮类结构特点:二分子黄铜衍生物通过C—C键或C—O—C键聚合而成的二聚物黄铜类化合物的颜色、溶解性、酸性强弱规律如何,与结构特点有何关系?颜色:①花色苷及苷元颜色最深,并随PH不同而改变,一般是②具有交叉共轭体系的黄铜类化合物能通过电子转移和重排使其共轭键延长,一般显黄色,若母核上有羟基、甲氧基等供电子基(助色基)可使颜色加深③无交叉共轭体系的黄铜类化合物由于共轭体系(发色基)较短,一般不显色溶解性:①黄酮苷为亲水性②黄酮苷元为亲脂性③具有交叉共轭体系的化合物是平面分子,难溶于水④非平面分子水解度稍大⑤花色苷元亲水性较大酸性强弱规律:C7和C4’—二羟基>C7或C4’—羟基>一般酚羟基>C3、C5—羟基NaHCO3Na2CO30.2% NaOH 0.4%NaOH什么是挥发油?其化学组成可分为哪几类?性质如何?挥发油:植物中一类能随水蒸汽蒸馏,与水不想混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分类:脂肪族、芳香族、萜类以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性质:①状态:大多数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状液体;在常温下为油状液体,但在低温下某些油会结晶或固体析出(脑)②多数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③具有挥发性④溶解性:为亲脂性挥发油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有哪些?提取:水蒸汽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压榨法、吸收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分离:分馏法、冷冻法、化学法、色谱法什么是挥发油的酸酯、酯值、皂化值?酸值: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羧酸或酚类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酯值:1g挥发油中脂类化合物完全水解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皂化值:皂化1g挥发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酸值+酯值=皂化值)如何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甾体皂苷(中性皂苷)发泡实验(中性皂苷在碱水溶液中能形成较稳定的泡沫)三萜皂苷(酸性皂苷)如何提取皂苷?皂苷的沉淀分离方法有哪些?提取:皂苷的提取技术、皂苷元的提取技术沉淀分离:分段沉淀技术、胆甾醇沉淀技术生物碱的含义是什么?吡啶类、莨菪烷类、异喹啉类、吲哚类和有机胺类生物碱的结构特征如何?生物碱: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一类含有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一、五元氮杂环类(简单吡咯类、吡咯里西啶、吲哚类)基本结构:吡咯和四氢吡咯吡咯里西啶类的结构特征:两分子吡咯共用一个氮原子的稠杂环化合物,多与有机酸以双内酯形式缩合吲哚类结构特征:苯并吡咯二、六元氮杂环类(简单吡啶类、喹诺里西啶类、喹啉类、异喹啉类、莨菪烷类、吗啡烷类)基本结构:吡啶和六氢吡啶(哌啶)喹诺里西啶类结构特征:两个哌啶共用一个氮原子的稠环化合物喹啉类结构特征:苯并吡啶(氮原子在α-位)异喹啉类结构特征:苯并吡啶(氮原子在β-位)莨菪烷类结构特征:莨菪烷衍生物的莨菪醇与有机酸缩合的酯吗啡烷类结构特征:哌啶环与多氢菲垂直稠合的化合物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有何关系?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主要与氮原子接受质子或给出电子的能力有关,若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愈高,接受质子的能力愈强,碱性愈强,反之碱性愈弱;若氮原子易给出电子,碱性越强,反之愈弱。

中药化学基本操作技术—常规分离技术(中药化学课件)

中药化学基本操作技术—常规分离技术(中药化学课件)
❖ 可以分离纯化皂苷、多糖、多肽、蛋白质等大分子成 分,除去无机盐、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杂质 ,量大小选用规格适 宜的透析膜。
透析膜有动物性膜、火棉胶膜、羊皮纸膜等。
工业透析装置
分馏技术
❖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 一般液体混合物沸点相差在100℃以上-----溶液重复
此法特别适用于多糖的分离
CD系列酒精沉淀罐
沉淀分离技术
(二)酸碱沉淀法
原理:利用某些成分在酸(或碱)中生成沉淀的性质达到 分离的目的。这种沉淀反应是可逆的,可使有效成分和杂 质分离。
适用范围:此法适用于分离提纯酸性、碱性或两性有机化 合物,如黄酮、蒽醌类酚酸性成分、某些生物碱、蛋白质 等。
沉淀分离技术
适用范围:
沉淀分离技术
中性醋酸铅可沉淀: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黏液质、 鞣质、树脂、酸性皂苷、部分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 和某些色素等具有羧基、邻二酚羟基的酸性或酚性物质。
碱式醋酸铅可沉淀:除上述物质外,还能沉淀某些中性成 分,如中性皂苷、糖类,某些异黄酮及其苷,某些碱性较 弱的生物碱等。
沉淀分离技术
沉淀分离技术
沉淀分离技术
定义: 是在中药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试剂,与其中一些成分发生
反应生成沉淀或降低其溶解性而从溶液中析出,从而获得 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的方法。
条件: 采用沉淀法分离时,若生成沉淀的是有效成分,则要求
沉淀反应必须是可逆的;若沉淀物为杂质,则沉淀反应可 以是不可逆的。
沉淀分离技术

乙醇沉淀法


酸碱沉淀法


铅盐沉淀法

盐析法
沉淀分离技术
(一)乙醇沉淀法
原理:浓缩后的水提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使某些 难溶于乙醇的成分沉淀析出的方法。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50201建议课时数:84学时适用专业:中药专业或中药制剂专业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等学分:5学分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及功能《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中药制剂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实践性强,是培养相关专业中药制剂提取分离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

该课程主要介绍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等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同时注意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实践际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

本课程主要服务于中医药产业,为中医药行业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其在中药制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作用是:培养从事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产品生产、检验等工作,掌握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基本技能,能胜任中药提取工、中药制剂检验工等相关工作岗位,综合素质好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本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具有中药制剂产品开发和生产等方面技能,为将来学生从事中药制剂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医药生产、药品营销企业以及医院中药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根据本课程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课程衔接见图1),针对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三大就业岗位群(中药制剂生产岗位群、研发人员的助手岗位群、药学服务岗位群)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等等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并兼顾学生考取相关工种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和中药制剂生产的实际工作任务,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本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设置了基本技能训练、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制备、中药制剂生产等实践教学项目内容。

中药化学与药剂学实验技术

中药化学与药剂学实验技术
制备、膜剂制备等。
04
中药制剂质量评价与 稳定性研究方法
质量标准制定依据和程序介绍
制定依据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需遵循国 家药品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内 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可控、安 全有效。
制定程序
包括文献调研、处方工艺研究、 质量标准草案制定、实验验证、 标准修订与完善等环节,确保标 准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稳定性试验设计原则和评价指标选择
设计原则
遵循代表性、针对性、可重复性原则,模拟市售包装条件下进行长期留样观察, 以考察中药制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评价指标
包括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等,综合评价中药制剂在储存过 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
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探讨
常见问题
中药制剂在稳定性试验中可能出现性 状改变、成分含量下降、微生物污染 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对照原则
随机原则
可重复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实验设计应符合科学原 理,实验方案应合理、 可行。
实验应设立对照组,以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 差异,从而得出科学结 论。
实验对象的分组和实验 处理应随机化,以减少 实验误差。
实验应具备可重复性, 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够验 证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实验 者和实验对象的安全, 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同时,实验废弃物也 应得到妥善处理,以免 对环境造成污染。
色谱法在分离纯化中作用及操作技巧
作用
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的分离纯化方法,利用中药化学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使各成分得以分 离。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操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填料、确定适宜的洗脱剂及洗脱程序、控制洗脱速度、注意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等。同 时,色谱法还可以与其他技术联用,如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以提高分离纯化的 效果。

中药化学常用提取方法及应用

中药化学常用提取方法及应用

中药化学常用提取方法及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中药研究的深入,中药化学的提取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些提取方法不仅提高了中药的利用率,更使得中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化学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一、煎煮法煎煮法是最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适用于大部分中药材。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温水浸泡药材,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溶出。

煎煮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量药材的提取,但对某些挥发性成分或热敏性成分的提取效果不佳。

二、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能量,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释放和溶出。

该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对热敏性成分影响小等优点,但也存在设备成本高、对药材质量要求高等局限性。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的提取方法。

超临界流体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和渗透能力,能有效地萃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该方法适用于挥发性成分和热敏性成分的提取,但对设备要求较高,且萃取剂的成本也较高。

四、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一种利用半透膜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

在中药提取中,膜分离法可以用于物质的分离、浓缩和纯化。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分离效果好等优点,但膜的成本较高,且对物质纯度要求较高。

五、分子蒸馏法分子蒸馏法是一种以分子为单位进行蒸馏的分离技术。

该方法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物质的分离,能有效地去除杂质,提高产品的纯度。

但分子蒸馏法的操作温度较高,对某些热敏性成分的影响较大。

六、应用实例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药材和所需提取成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至关重要。

例如,对于挥发性成分较多的药材,可选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于热敏性成分较多的药材,可选用超声波提取法或膜分离法;对于需要高纯度产品的提取,可选用分子蒸馏法或膜分离法。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化学的提取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药材的特点和所需提取成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以提高中药的利用率和应用范围。

中药化学技术

中药化学技术

中药化学技术中药化学:主要研究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及结构测定等知识。

中药化学的研究目的:寻找具有防治疾病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

有效成分:生物活性成分是单一化合物,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有一定的物理常数。

有效部分或有效部位:生物活性成分是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含有效成分的混合物)吗啡:镇痛作用可待因:止咳作用罂粟碱:解痉作用第一节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1控制中药的质量○2改进中药剂型,提高临床疗效○3扩大药源,促进新药开发○4为中药炮制提供科学依据○5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1控制中药的质量山豆根中的生物碱:春季采收含量最高麻黄中麻黄碱:8、9月含量最高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含量不得少于3.0%附子饮片中的乌头碱限量用:薄层色谱法六味地黄丸(浓缩丸)每1g含丹皮酚不得少于1.8mg,马钱苷不得少于1.4mg关木通:马兜铃科(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木通:木通科粉防己、木防己:只有粉防己含有肌肉松弛剂成分(汉肌松的原料)○2改进中药剂型,提高临床疗效传统剂型:丸剂、散剂、膏剂、丹剂引入现代制药技术:去粗存精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五方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3扩大药源,促进新药开发毛茛科黄连抗菌有效成分:小檗碱(防己科的古山龙,小檗属的三颗针成为提取小檗碱的原料)秋水仙(产于欧洲和非洲):秋水仙碱(抗癌)(山慈菇和嘉兰亦有此成分)青蒿素:高效、速效的抗疟新药古柯碱(可卡因):局部麻醉药○4为中药炮制提供科学依据药材净选切制成饮片后,通过炒、炙、煅、蒸煮或发酵等方法处理,达到降低毒性、增强疗效、便于制剂和有利于储藏的目的。

生甘草:味甘,性平,能清热解毒。

炙甘草:性温,能补中益气生蒲黄:活血化瘀炒蒲黄:止血黄芩:黄芩苷(黄色)(抑菌作用)冷水中浸泡可发生酶解作用生成黄芩素(邻三酚羟基:性质不稳定)黄芩加热可破坏酶的活性,有利于黄芩苷的保存。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中草药作为传统的医学资源,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

中草药的药效往往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因此对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传统中药化学分析技术1.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传统的中药化学分析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相互作用的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分离和鉴定中药中的化学成分。

2.波谱技术波谱技术是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吸收、散射或发射电磁波的能力,来研究物质结构、成分和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常见的波谱技术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分析中药的光谱信息,确定其中的化学成分。

三、现代中药化学分析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草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中药化学分析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现代中药化学分析技术应运而生。

1.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分析化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测量物质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质谱技术包括气相质谱、液相质谱和质谱成像等。

这些技术能够高效地分析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势。

2.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测定DNA 序列,来研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结构。

最近几年,一些学者开始运用基因测序技术来研究中草药的化学成分。

通过分析中草药的基因组序列,可以解析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并且能够为中草药的种植和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四、中药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1.多技术综合应用目前的研究表明,单一的分析方法往往难以满足中药的复杂组分分析要求。

因此,未来的中药化学分析技术将更加注重多技术的综合应用。

通过结合不同的分析技术,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精准定量分析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往往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性,传统的分析技术在分离和鉴定这些成分时常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整理)中药化学技术课后习题.

(整理)中药化学技术课后习题.

中药化学技术课后习题一、如何理解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有效成分:生物活性成分是单一的化合物,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无力常数无效成分:与中药功效无关或关联不大的生物活性成分(1、在中药研究中,把与中药功效有关的生物活性成分视为有效成分(2、有效部位:含有有效成分的混合物(3、无效部位:不含有效成分的混合物(4、生物活性成分:在药物研究中,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溶剂提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哪几种?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技术使用于何种成分的提取,如何操作?适用范围: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且难溶于水的成分操作:从热源开始,自下而上,从左至右一次安装好各仪器,通过长颈漏斗想蒸馏瓶中加入待蒸馏的液体,加入沸石,安装温度计,开启冷凝水,然后开始加热。

将沸点之前的蒸馏耶弃去,更换接收仪器接受蒸馏液,当不再有蒸馏液蒸出,温度突然下降时,即可停止蒸馏,先关闭热源,再关闭水源溶剂提取技术中常用的提取溶剂水、乙醇分别可溶解哪些成分?水:中药中某些亲水性成分如糖、蛋白质、氨基酸、鞣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多数苷类、无机盐等乙醇:中药中的极性成分,同时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对某些亲脂性成分亦有很好的溶解性中性铅盐和碱性铅盐的沉淀范围有何不同?中性铅盐:可与分子结构中具有羧基和邻二酚羟基的物质成不溶性沉淀碱性铅盐:除了能沉淀中性铅盐能沉淀的物质之外,还能沉淀某些中性和碱性溶液结晶溶剂的选择条件是什么?1、溶解度2、与被结晶的成分不发生反应3、沸点什么是正相分配色谱?什么是反相分配色谱?正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反相分配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二、掌握苷的组成特点(含义)苷:由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熟悉糖的分类,掌握重要糖的的结构及构型(绝对、相对构型)的判断方法?单糖:糖类物质的最小单位,不能被水解为更小的分子糖的分类低聚糖:由2—9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聚糖多糖: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高聚糖糖的绝对构型:C5-R(或C4-R)在环平面上方的为D-型糖,在环平面下方的为L-型糖相对构型:端基碳原子C1-OH与C5-R(或是C4-R)在环的同侧者为β构型,在环的异侧者为α构型熟悉苷的分类方法,掌握重要的分类方法及代表化合物单糖α端基异构体\ L-型糖衍生苷—α-苷(α糖的分类-L -鼠李糖苷单糖β端基异构体\D-型糖衍生苷—β-苷(β-D-葡萄糖苷单糖苷:秦皮苷连接单糖基数目双糖苷:芸香苷苷中糖的部分多糖苷一糖链苷:橙皮苷连接糖链数目二糖链苷:甜叶菊苷......苷的分类醇苷:苷元的醇羟基与糖的端基羟基脱水缩合氧苷(O-苷)酚苷:苷元的酚羟基与糖的端基羟基脱水缩合酯苷:苷元上的羧基与糖的端基羟基缩合苷键原子硫苷(S-苷):苷元上的巯基(-OH)与糖的端基羟基脱水缩合氮苷(N-苷):苷元上的氨基与糖的端基羟基脱水缩合碳苷(C-苷):苷元碳上氢与糖的端基羟基脱水缩合苷元熟悉苷的一般性状、旋光性,掌握其溶解性的一般规律性状:1、多数为固体,其中小分子连糖苷少的为结晶态,大分子苷元连糖苷多的为固体粉末2、多数苷元没有颜色,少数因苷元具有发色团和助色团而显不同颜色3、苷类一般无味旋光性:苷类都有旋光性,且多呈左旋,但水解后,由于生成的糖多数是右旋,因而使混合物呈右旋溶解性:苷元亲酯极性小,苷亲水极性大熟悉苷类裂解的一般方法酸水催化水解法、碳催化水解法、酶催化水解法、氧开裂法掌握酸水解的原理,关键以及影响酸水解的因素(水解的规律酸水解的原理:苷键具有缩醛结构,容易被稀酸催化水解酸水解的难易:N-苷>O-苷>S-苷>C-苷苷键原子不同碱度比较:N>O>S>C酸水解的规律呋喃糖苷(五碳糖)>吡喃糖苷(六碳糖)糖的种类不同无碳糖苷>甲基无碳糖苷>六碳糖苷>七碳糖苷>糖醛酸2,6-二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醌类化合物可分为哪几类?蒽醌衍生物分为哪两种类型?有何结构特点?醌类化合物可分为:苯醌类、萘醌类、菲醌类、蒽醌类蒽醌衍生物分为两种类型: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与结构有何关系?依据羟基蒽醌类酸性差异这一性质,可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这类化合物酸性顺序:-COOH>2个β-羟基>1个β-羟基>2α-羟基>1α-羟基可溶于: 5%NaHCH 3 5%Na 2CH 3 1%NaOH 5%NaOH如何区别苯醌、萘醌与蒽醌?蒽醌有那些显色反应? 反映类型 反应试剂 反应特点 鉴别特点 意义Feigl 反应 (菲格尔反应)甲醛、邻硝基苯紫色苯醌、萘醌、菲醌、蒽醌与菲醌类成分区别 反应(碱液显色反应) 碱液橙、红、紫色、蓝色羟基醌类羟基醌类多呈红~紫与蒽酚、蒽酮、二蒽酮类成分区别Kesting-Craven 反应(活性亚甲基试剂反应) 活性亚甲基试剂(丙二酸酯) 蓝绿、蓝紫苯醌、萘醌(醌环上有活泼氢)与蒽醌类区别 与金属离子反应 醋酸镁(铅) 橙黄、橙红、紫、紫红、蓝 蒽醌(α-酚羟或邻二酚羟基)初步判断羟基在蒽环上的位置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反应0.1%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吡啶紫、绿、蓝、灰蒽酮蒽酮类化合物的专属反应PH 梯度萃取法的原理是什么?适用于哪些中药成分的分离? 原理:利用被萃取物酸碱性强弱进行萃取适用范围:酸碱性强弱明显的(溶剂极性相差较大的) 香豆素基本母核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香豆素的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 6-C 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 从结构上可看成是顺式的邻羟基桂皮酸脱水而成的酯简单香豆素(天然香豆素中结构最简单的伞形花内脂) 分类 呋喃香豆素 吡喃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香豆素显色反应有哪些?类型试剂特点鉴别特点意义异羟肟酸铁反应盐酸羟胺、Fecl3红色配合物内酯结构内酯环有无三氯化铁反应Fecl3绿~墨绿色酚羟基酚羟基有无Gibb反应2,6-氯苯醌氯亚胺蓝色酚羟基对位无取代6位有无取代Eerson反应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红色同上同上香豆素有哪些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碱溶酸沉法分离:溶剂萃取法、色谱分离香豆素化合物及其苷的薄层色谱用什么作吸附剂、展开剂和显色剂?吸附剂:硅胶、纤维素、氧化铝展开剂:中等极性的混合剂或偏酸性的混合剂显色剂:氨熏、喷10%NaOH、FeCL3、盐酸羟基-三氯化铁、重氮化试剂、Gibb、Emerson黄铜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基本母核是什么?定义:分子中具有C6-C3-C6基本骨架,即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基本母核是2-苯基色原酮黄酮类的化合物结构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说明其分类的结构依据?一、黄铜及黄酮醇类结构特点:C环为r-吡喃酮结构,B环与C2位相连,黄酮醇C3位有羟基二、二氢黄铜及二氢黄酮醇结构特点:C环C2、C3位上的双键被氢化饱和三、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结构特点:C环开环为苯甲醛缩苯乙酮衍生物四、异黄铜和二氢异黄酮类结构特点:B环连接在C3位上,为3-苯基色原酮五、橙酮类结构特点:二分子黄铜衍生物通过C—C键或C—O—C键聚合而成的二聚物黄铜类化合物的颜色、溶解性、酸性强弱规律如何,与结构特点有何关系?颜色:①花色苷及苷元颜色最深,并随PH不同而改变,一般是②具有交叉共轭体系的黄铜类化合物能通过电子转移和重排使其共轭键延长,一般显黄色,若母核上有羟基、甲氧基等供电子基(助色基)可使颜色加深③无交叉共轭体系的黄铜类化合物由于共轭体系(发色基)较短,一般不显色溶解性:①黄酮苷为亲水性②黄酮苷元为亲脂性③具有交叉共轭体系的化合物是平面分子,难溶于水④非平面分子水解度稍大⑤花色苷元亲水性较大酸性强弱规律:C7和C4’—二羟基>C7或C4’—羟基>一般酚羟基>C3、C5—羟基NaHCO3Na2CO30.2% NaOH 0.4%NaOH什么是挥发油?其化学组成可分为哪几类?性质如何?挥发油:植物中一类能随水蒸汽蒸馏,与水不想混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分类:脂肪族、芳香族、萜类以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性质:①状态:大多数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状液体;在常温下为油状液体,但在低温下某些油会结晶或固体析出(脑)②多数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③具有挥发性④溶解性:为亲脂性挥发油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有哪些?提取:水蒸汽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压榨法、吸收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分离:分馏法、冷冻法、化学法、色谱法什么是挥发油的酸酯、酯值、皂化值?酸值: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羧酸或酚类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酯值:1g挥发油中脂类化合物完全水解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皂化值:皂化1g挥发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酸值+酯值=皂化值)如何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甾体皂苷(中性皂苷)发泡实验(中性皂苷在碱水溶液中能形成较稳定的泡沫)三萜皂苷(酸性皂苷)如何提取皂苷?皂苷的沉淀分离方法有哪些?提取:皂苷的提取技术、皂苷元的提取技术沉淀分离:分段沉淀技术、胆甾醇沉淀技术生物碱的含义是什么?吡啶类、莨菪烷类、异喹啉类、吲哚类和有机胺类生物碱的结构特征如何?生物碱: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一类含有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一、五元氮杂环类(简单吡咯类、吡咯里西啶、吲哚类)基本结构:吡咯和四氢吡咯吡咯里西啶类的结构特征:两分子吡咯共用一个氮原子的稠杂环化合物,多与有机酸以双内酯形式缩合吲哚类结构特征:苯并吡咯二、六元氮杂环类(简单吡啶类、喹诺里西啶类、喹啉类、异喹啉类、莨菪烷类、吗啡烷类)基本结构:吡啶和六氢吡啶(哌啶)喹诺里西啶类结构特征:两个哌啶共用一个氮原子的稠环化合物喹啉类结构特征:苯并吡啶(氮原子在α-位)异喹啉类结构特征:苯并吡啶(氮原子在β-位)莨菪烷类结构特征:莨菪烷衍生物的莨菪醇与有机酸缩合的酯吗啡烷类结构特征:哌啶环与多氢菲垂直稠合的化合物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有何关系?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主要与氮原子接受质子或给出电子的能力有关,若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愈高,接受质子的能力愈强,碱性愈强,反之碱性愈弱;若氮原子易给出电子,碱性越强,反之愈弱。

中药化学技术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药化学技术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药化学技术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弱的是 ( )。

A、含COOH者B、含C、含l个β-OH者D、含E、含l个α-OH者正确答案:E2、生物碱沉淀反应呈橘红色的是A、碘化汞钾试剂B、饱和苦味酸试剂C、硅钨酸试剂D、碘化铋钾试剂E、碘-碘化钾试剂正确答案:D3、吸附色谱法分离生物碱常用的吸附剂是A、聚酰胺B、硅胶C、硅藻土D、活性炭E、氧化铝正确答案:E4、Gibb′s反应的试剂是( )。

A、安替比林B、氨基安替比林C、2,6-二氯苯醌氯亚胺D、铁氰化钾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5、分离粉防已甲素与粉防已乙素选用的溶剂是A、乙醇B、冷苯C、氯仿D、水E、乙醚正确答案:B6、进行重结晶时,常不选用( )。

A、石油醚B、水C、正丁醇D、冰乙酸E、苯正确答案:C7、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 )。

A、乙醇B、丙醇C、甲醇D、正丁醇E、丙酮正确答案:D8、提取大黄中总的醌类化合物常用的溶剂是( )。

A、乙醇B、乙酸乙酯C、水D、乙醚E、石油醚正确答案:D9、提取次生苷应采用哪种方法A、用水煎煮B、用甲醇回流C、用水湿润,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再用D、用乙醚连续回流提取E、先用正确答案:C10、属于两性生物碱的是A、麻黄碱B、黄连碱C、小檗碱D、茛菪碱E、小檗胺正确答案:E11、薁类属于A、三萜B、单萜C、二萜D、半萜E、倍半萜正确答案:E12、吉拉德试剂法可用于分离A、含羰基成分B、薁类成分C、碱性成分D、醇类成分E、酸性成分正确答案:A13、下列那种糖属于多糖( )。

A、甘露糖B、芸香糖C、纤维素D、麦芽糖E、乳糖正确答案:C14、下列蒽醌类化合物中,酸性强弱顺序是( )。

A、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B、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C、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D、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E、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正确答案:D15、5,7,2′,4′,6′-五羟基黄酮结构中,酸性最弱的羟基是( )。

中药化学技术这门课程的认识与理解200字

中药化学技术这门课程的认识与理解200字

中药化学技术这门课程的认识与理解200字中药化学技术这门课程,是前后联系,融会贯通。

它们的知识是系统性,而不是独立的、零碎的,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掌握它,才能加深对功效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才能深入学习,弄懂,学透。

中药化学技术这门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保证生产出来质量优秀的符合医疗卫生的工作需要,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常用实验操作技术.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常用实验操作技术.

常用实验操作技术(一)浸渍法操作冷浸法取药材粗粉,置适宜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水、酸水、碱水或稀醇等,密闭,时时搅拌或振摇,在室温条件下浸渍1~2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浸出,滤过。

药材再加入适量溶剂浸泡2~3次,使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

然后将药渣充分压榨、滤过,合并滤液,经浓缩后可得提取物。

温浸法具体操作与冷浸法基本相同,但温浸法的浸渍温度一般在40~60℃之间,浸渍时间短,却能浸出较多的有效成分。

由于温度较高,浸出液冷却后放置贮存常析出沉淀,为保证质量,需滤去沉淀后再浓缩。

(二)渗漉法操作1.渗漉装置常用的渗漉装置(实图-2),渗漉筒一般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筒的长度为筒直径的2~4倍。

渗漉提取膨胀性不大的药材时用圆柱形渗漉筒;圆锥形渗漉筒则用于膨胀性大的药材渗漉提取。

2.操作方法将药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剂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

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润湿后,铺垫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材粗粉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装药后,均须摊匀压平。

松紧程度视药材质地及浸出溶剂而定,若为含水量较多的溶剂宜压松些,含醇量高的溶剂则可压紧些。

药粉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药材面覆盖,并加一些玻璃珠或碎瓷片等重物,以防加入溶剂时药粉被冲浮起来。

然后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剂,并注意应先打开渗漉筒下方浸液出口之活塞,以排除筒内空气,待溶液自下口流出时,关闭活塞。

流出的溶剂应再倒回筒内,并继续添加溶剂至高出药粉表面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

开始渗漉时,漉液流出速度如以1000g药粉计算,每分钟流出1~3ml或3~5ml为宜。

渗漉过程中需随时补充新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

渗漉溶剂的用量一般为1∶4~8(药材粉末∶渗漉溶剂)。

实图-2渗漉装置3.注意事项(1)供渗漉用的药材粉末不能太细,以免堵塞药粉颗粒间孔隙,妨碍溶剂通过。

中药化学实验技术

中药化学实验技术

2)玻棒磨擦瓶壁;
3)加入晶种。
2. 沉淀法
溶剂沉淀法 酸碱沉淀法 水提醇沉 醇提水沉 Me2CO-Et2O沉淀 碱溶酸沉 酸溶碱沉 生物碱沉淀试剂 铅盐沉淀试剂 明胶沉淀试剂 胆甾醇 石灰乳
专属沉淀试剂
其 它
盐析
二. 根据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的差异 1、分离因子β> 50
两相溶剂萃取法 系统溶剂法 pH梯度萃取法 酸、碱及两性化合物 形成络合物 硼酸, 吉拉德试剂, 邻苯二甲酸酐等
小分子
氨基酸 无机盐 单糖 生物碱 色素 有机酸
亲脂性 橡胶 油脂和蜡

挥发油 苷元
二、定性鉴别
1、单糖、低聚糖、多糖
淀粉、粘液质、果胶、树胶、甲壳质等 鉴别 淀粉:加碘呈蓝色(紫红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吐伦试剂 非还原糖:Molisch反应 TLC、PC: 展开剂—— BAW系统 显色剂—— 苯胺-邻苯二甲酸 去除 醇沉法
专属性强,挥发性大,易回收;
易燃,毒性较大,价贵,设备要求高,难进入细胞。
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枝叶中分离
紫杉醇
乙酸乙酯、乙醚、乙腈、丙酮、甲醇、己烷、异 丙醇、乙酸乙酯-甲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 酸乙酯-丙酮、乙酸乙酯-乙醚( 1∶1)等
提取效果比较: 紫杉醇量%
溶剂
MeOH
浸膏重
20. 98%
干浸膏
0. 027
植物
0. 0058
次数
多次
EtOAc-Me2CO 7. 70 % ( 1∶1)
0. 084
0. 0065
1次
三、化合物结构与极性
极性基团大小及在分子中的比例 —CH3 < —CH2— < —CH= < CH = <

中药 化学

中药 化学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运用现代化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中药化学主要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鉴定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质量、开发新药以及推动中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药中的生物碱、黄酮、萜类、皂苷、多糖等各类化学成分。

通过对这些成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在中药化学的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多种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中药化学研究的准确性和效率,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总之,中药化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于推动中药现代化研究、促进中药产业发展以及提高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中药化学将在中药研究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适用于中药及相关专业
体现三特定(特定对象、
李端主编,人民 卫生出版社出版 ,供中药类专业 用,高等职业教 育国家规划教材
特定要求、特定限制)
中药化学技术 实 训 指 导 书
专 班 姓 学
业: 级: 名: 号: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药物化学教研室
目标
具备提取、 分离、鉴别 的技能
中药
成分理化 ຫໍສະໝຸດ 质导入 查阅资料 得出成分
性状 溶解性
分离溶剂及方法, 分离实训






四、特色
围绕一个点、展开一条线 的教学设计 有机融合教学做
1
理实一体,点线结合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自编校本教材《中药化学技术实训指导书》, 编委有行业专家的参与(贵阳中医学院药学 院院长杜江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 所邱明华研究员);本书中部分内容是教师 科研成果结合制药岗位要求转化成的学生实 训
教学设计
之教学方法
1、讲演教学法 2、启发教学法
教学 方法
3、参观教学法 4、实践教学法
教学设计
双师 100%
之教学保障
专兼结构 3:2
专兼任教师 5名
年龄 老、中、青
学历 研究生:60%
校内实训设备
提取
分离
鉴别
校外实训基地
遵义廖元和堂制药公司 遵义嘉诚制药公司 遵义百花医药集团公司
教学设计
2
之教学评价
考核评价
结合理论考核、实训考核、平时考核, 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互评
教师互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教师,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组织与实施
目的 意义 理化 性质
课程 定义 围绕一个

化学 成分
提取 实训
分离 实训
鉴别 实训
展开一条线
教什么?
鉴别方法, 进入鉴别实训
怎么教?
提取溶剂及方法 进入提取实训
第十一章 其它成分 第十二章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合计 2 2 90
第一章 绪

药事管理与法规
二、教学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
之教学内容
教学
依据执业中药师考试 要求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的 要求
结合中医药理论 对中药中所含化 学成分的结构、 性质、提取、分 离与鉴别等进行 教学
目标—培养高素质的技
教材
能型专门人才
《中药化学技术》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药学系
说 课 目 录
1 2
课程性质 教学设计 组织与实施 特 色
3
4
一、课程性质
教学内容 执业中药师考试科目
课时分配
2
1
2
3 4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二章 28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鉴定 中 药 第三章 苷类化合物 4 中药制剂技术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4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4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10 课程 中药鉴定技术 8 第七章 萜类化合物 性质 第八章 皂苷 中药化学技术 10 第九章 强心苷 4 第十章 生物碱 12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