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河南省××县二调文字成果××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农村部分)组织实施单位:××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程承担单位:××××××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〇年四月目录一、概述 (1)(一)县域概况 (1)(二)土地利用特点 (1)二、农村调查成果 (2)(一)外业调查成果 (2)(二)数据成果 (2)(三)图件成果 (2)(四)文字成果 (3)(五)数据库成果 (3)三、成果分析 (3)(一)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分析 (3)(二)土地利用权属结构分析 (6)(三)区域分布规律分析 (7)(四)与前成果对比分析 (7)(五)成果应用前景分析 (16)四、土地利用的经验及问题 (17)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和建议 (18)六、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0)(一)向居民点要潜力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21)(二)向违规用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1)(三)向低效土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2)七、结论 (22)一、概述(一)县域概况××县位于豫东平原,…………。
(二)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县全县未利用地仅有3161.64公顷,土地开发利用率高达97.77%,土地垦殖率70.65%。
2、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量少××县人均耕地量已接近土地承载极限。
××县总人口131.56万,人口密度为896.28人/ Km2,是河南省人口密度(554人/Km2)的近一倍,人均土地资源量仅为0.11公顷(1.65亩);人均耕地量为0.08公顷(1.20亩),是全国人均耕地量(0.11公顷)的72.73%,河南省人均耕地量(0.09公顷)的88.89%。
3、城镇村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大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110.58公顷)比重较大,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41981.39公顷)的15.57%,高于河南省平均比重(11.08%)约4个百分点;纯农村居民点用地19993.4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08%,人均居民点用地0.0171公顷(171m2),远远超出了《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农村居民用地标准。
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总结

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我国自2009年开始实施土地调查工作,至今已经进行了两次全国范围的土地调查。
在此次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发现,现对此进行总结。
首先,通过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我们发现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有所增加,但土地质量的下降趋势依然存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大量的耕地被转为建设用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同时,土地的污染和退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亟待加强。
其次,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还揭示了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农业用地的减少导致了粮食生产能力的下降。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用地的保护力度,同时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最后,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还为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质量、土地所有权等方面的详细调查,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全面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机会,同时也为我们未来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希望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和成果,积极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工作,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2023版)

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一、引言馆陶县是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地处华北平原腹地,是农业大县。
为了了解馆陶县土地利用现状,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特进行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本报告主要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土地利用现状⒈农用地⑴旱地●旱地面积:亩●旱地利用率:%●主要作物种植情况:●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花生等⑵水田●水田面积:亩●水田利用率:%●主要作物种植情况:●水稻:亩⒉林地●林地面积:亩●林地类型:●人工林●天然林●灌木林⒊草地●草地面积:亩●草地类型:●放牧草地●垦植草地三、土地利用变化分析⒈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城镇扩张对农用地和林地的占用情况●城市建设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动情况⒉工业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工业用地的增加对农用地和林地的减少情况●工业污染对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⒊农业现代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对农田利用率的提高情况●温室种植对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四、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对策⒈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支持农业科技创新⒉保护农用地和林地●加强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落实●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⒊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五、附件●附件1:土地调查数据清单●附件2:调查样本照片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土地利用规划:指国家或地方进行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分区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规定。
⒉城市建设用地:指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主要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⒊农用地保护政策:指国家对农用地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⒋农田水利设施:指用于农田灌溉、排水和防洪的设施,包括水库、水渠、水泵站等。
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总结

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总结第一篇: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总结工作总结长顺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部分调查项目,由长顺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小组办公室通过委托方式由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承担,项目范围为整个长顺县行政辖域。
长顺县隶属黔南州,面积约1540平方公里(最终面积以实测面积为准),生产单位在长顺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小组办公室帮助指导下,并按照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通过对项目精心的组织、实施、计划安排在2009年7月10日前向长顺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小组办公室提交成果。
现将项目整体工作总结如下:一、项目启动此次试点项目工作,从2月初至7月10日全部结束,历时4个月,全部完成长顺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工作。
项目共投入技术人员19人,协调人员1人,质量检查2人,投入硬件设备HP大型扫描仪一台(A0—A1—A2)、GPS 接收机、皮尺、调绘板、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机和软件系统,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等相应测量仪器和调查工具、计算机及其外设和软件。
二、前期工作实施采用国家提供的西安(1980)正射影像数据,提供的影像数据是纠正好的正射影像图,对其分析后。
通过本软件进行影像入库;工作底图初步制作好后,用本软件裁成标准分幅。
按人员进行工作任务分工,具体落实到每个项目人员。
最终取得工作成果分为:2.1外业成果原始调查底图、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结合图表、原始田土坎系数成果表。
2.2图件成果因此次上交预检无要求提交图件成果,无具体说明。
2.3数据成果长顺县土地分类面积数据、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统计汇总表(含一、二级分类表)。
2.4数据库成果长顺县土地利用数据库、长顺影像库、长顺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2.5文字成果长顺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技术报告长顺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数据库建设报告长顺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成果分析报告长顺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工作报告长顺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自检报告三、主要实施步骤3.1前期准备为了加强长顺县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工作的领导,作业单位决定,成立了长顺项目部,任命姜振毅为总负责人,宋雄飞为技术负责,陈朝、王德福、李宁、黄光砹、王亚、郭福乾为项目组成员,明确项目组成员工作职责、又分项成立数据建库组、质量检查组、协调组,具体负责对长顺县土地利用数据库工作。
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2023简版

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分析报告。
土地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通过分析馆陶县的土地利用情况、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的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背景馆陶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一个农业县,土地资源是该县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通过全国土地调查,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用途和利用情况,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土地利用情况分析根据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馆陶县的土地面积为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X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林地面积为X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草地面积为X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水域面积为X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
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情况来看,耕地是馆陶县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但林地和草地的面积也有一定规模。
4.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馆陶县的土地利用结构主要包括农用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根据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农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林地占总土地面积的%,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建设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
从土地利用结构的角度来看,农用地是馆陶县的主导土地利用类型,但林地和草地的面积也较为重要。
5.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通过比较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根据数据分析,馆陶县的耕地面积在过去几年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农村农田整治和城市扩张。
,林地和草地的面积也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林地转用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
而建设用地的面积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6.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通过对土地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馆陶县存在以下问题:- 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产量和农业发展影响较大,应加强耕地保护和农业生产管理;- 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草畜平衡产生不利影响,应加强林地和草地保护;- 建设用地扩张比例较大,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影响较大,应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结构。
第二次土地调查推进情况工作汇报

第二次土地调查推进情况工作汇报第二次土地调查推进情况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我代表土地调查工作组向大家汇报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推进情况。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调查工作,下面我将对调查工作的具体进展及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调查范围: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本市所有的农村和城市土地。
在农村地区,我们调查了全市169个乡镇的土地情况,包括土地面积、利用情况、土地产权证情况等。
在城市地区,我们调查了全市所有的行政区域,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土地使用方式、土地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查方法:为了准确、全面地了解土地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对土地管理员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土地使用情况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我们还对土地使用人进行了访谈,掌握了他们对土地利用的意见和建议。
另外,我们还对一些重要土地进行了实地勘察和测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调查结果:1.农村土地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本市农村的土地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XX%。
非耕地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其中有XXX平方公里为未利用的荒地。
此外,我们还发现有XXX平方公里的土地存在非法占用和非法开垦等情况。
2.城市土地情况在城市地区,我们发现土地利用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大部分土地被用于建设工业、商业和居住区,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其次,一些旧城区存在大面积的闲置土地,需要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
再次,城市的用地规划存在不完善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四、调查成果: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土地情况数据和信息,为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还整理了调查结果,并编制了详细的调查报告,以供领导和相关部门参考和使用。
此外,我们已经对发现的违法占地和非法开垦等问题进行了登记和记录,并将其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便进一步处理和整治。
五、问题与建议: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督,加大对违法占地和非法开垦等问题的查处力度;2.完善土地规划和利用方式,在确保农田保护和城市用地合理利用的同时,积极引导土地资源向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域倾斜;3.加强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收益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4.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环境修复,坚决抵制土地污染和环境破坏行为。
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第一章: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调查方法与数据收集
2.1 调查方法选择
2.2 数据收集过程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馆陶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1 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情况
3.2 土地利用结构特点
3.3 土地质量评价
第四章: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评价
4.1 农业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4.2 工矿用地利用效益评价
4.3 建设用地利用效益评价
4.4 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第五章:土地调查结果分析
5.1 土地面积变化及动态监测结果5.2 土地承载力状况及利用状况
5.3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六章:土地利用规划建议
6.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总体思路6.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建议6.3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的政策措施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
附件一:调查问卷
附件二:数据处理表格
附件三:相关数据统计图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土地利用规划:指根据国家、地区或区域的经济、社会、生
态环境等发展状况和需求,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规划。
包括农业、工矿、建设等各类土地利用规划。
2. 土地承载力:指土地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可持续的利用能力的
极限。
3. 生态环境保护:指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档涉及附件,请查阅相关附件获取详细数据和图表内容。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旨在解释相关专业术语,方便读者理解和阅读本文。
全文结束。
第二次土地调查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第二次土地调查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以下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开展情况的汇报材料:
1. 摸底调查进展情况:
市场部门已完成对本次调查的摸底工作,共计调查了100个地块。
调查内容包括土地
所有权情况、地块面积、土地用途、周边配套设施等方面的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目
前地块的所有权清晰,面积和用途符合规划要求,并且周边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2. 问题整理与解决:
在摸底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地块存在土地使用权纠纷、面积不符合规划要求等问题。
我们已经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并积极解决了这些问题。
通过协商、调解和补偿等方式,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
3. 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
根据摸底调查的结果,我们初步分析了土地市场的情况。
目前市场上的地块供应较为
充裕,面积和用途都相对多样化。
其中,住宅用地仍然是市场的主要需求,但商业、
工业和农业用地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另外,一些特色产业用地如旅游、文化等也呈现
出一定的发展势头。
4. 下一步工作安排: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调查市场需求和土地资源供应的情况。
同时,我们还将与
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推进一些重点地块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还计划开展土地政策的研
究和优化,为土地市场提供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环境。
以上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开展情况的汇报材料。
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土地市场的发展,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支撑。
谢谢!。
--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外业调查)成果自查报告(完整版)

--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外业调查)成果自查报告**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外业调查)成果自查报告**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外业调查)成果自查报告一、任务概要:1、项目来源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X]38号)精神,安徽省涡阳县国土资源局通过政府采购,委托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承担涡阳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2、基本工作量国家民政部门确定的涡阳县行政界线范围内2109平方公里区域内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
二、检查工作的概况根据《安徽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要求,依据《安徽省农村土地调查外业成果质量评价暂行办法》,我县二调组织相关人员于201X年2月17日--2月21日对外业调绘成果图、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土地权属协议书等资料进行检查。
此次全面检查是在作业队自查互检的基础上,进行100%的检查。
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分工,地籍测绘股负责资料的收集、协调工作;规划耕保股负责对近年来已征用土地在图上标注的位置、地类代码及使用情况等进行核查;测绘室对有关测绘质量、地类代码、图上与实地的尺寸是否相符等情况进行核查;复垦中心对已通过复垦验收的土地、已复垦尚未验收的土地及拟复垦、置换的村庄等在图上标注是否准确进行核查;监察大队对违法占地是否上图、标注是否准确进行核查。
各中心所要对本辖区内所有地类上图情况进行核查,既要对以上各股室队核查的项目再次复查外,还要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检查:1、图上标绘与实地是否一致,包括图斑代码和地类代码、线状地物的走向、宽度,零星地物的位置、地类及面积等。
2、土地权属界线位置、走向及结点确定和拐点位置的设置是否正确,权属界线、结点、拐点的文字说明是否清楚正确。
3、检查补测地物的精度和零星地物的调查是否满足要求,记录是否正确、规范。
所有参检单位检查后必须填写自查意见记录表。
使用仪器:皮尺、比例尺等。
检查人员:王正礼地籍测绘股股长王贺地籍测绘股副股长田俊伦规划耕保股股长长于水监察大队队长李长才规划室副主任崔建华土地复垦中心副主任各国土资源中心所负责人三、检查的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二、技术标准(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1X);(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6)《安徽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安徽省国土资源厅);(7)《安徽省农村土地调查技术补充规定》(安徽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8)《安徽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耕系数测算技术方案》(安徽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9)《安徽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补充细则》(安徽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0)《安徽省农村土地调查外业成果质量评价暂行办法》(安徽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1)《关于农村土地外业调查若干技术问题的处理意见(1)》(安徽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2) 《关于农村土地外业调查若干技术问题的处理意见(2)》(安徽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3)《安徽省涡阳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安徽省涡阳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4)《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籍]字第26号;(15)《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1X]359号);(16)《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17)《地籍测量规范》(CH5002—94)(国家测绘局);(1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X);(19)《地籍图图式》(CH5003—94)(国家测绘局);(20)本区技术设计书(21)其它有关规定。
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馆陶县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县域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涵盖馆陶县全域范围,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城市建设用地等各种土地类型。
3.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等。
4. 调查结果4.1 土地利用类型根据调查结果,馆陶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其中,农田占总土地面积的70%,林地占15%,草地占8%,建设用地占7%。
4.2 土地利用方式在农田利用中,馆陶县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包括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种植。
还有一部分土地用于养殖业和果园种植。
4.3 土地利用强度根据调查结果,馆陶县土地利用强度较高。
农田利用强度主要体现在高效农田面积的增加、农作物种植密度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等方面。
4.4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根据对比分析,馆陶县土地利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农田面积的减少,建设用地的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变化相对较小。
5. 分析与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和建议:馆陶县农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农田利用强度较高,需要合理调配土地资源,避免农田过度利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农田面积的减少说明馆陶县面临城市建设压力,需要加强土地规划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6. 结论,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农田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较高的土地利用强度以及面临城市建设压力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科学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措施,将有助于实现馆陶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馆陶县第⼆次全国⼟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23.馆陶县第⼆次全国⼟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主持⼈:王振⼴、王瑞杰主要参与学⽣: 2006级电⼦商务完成时间:2009年作者在2009年毕业实习⼯作时参加了馆陶县第⼆次全国⼟地调查⼯作,随着第⼆次全国⼟地调查的不断深⼊,调查已进⼊成果汇总阶段。
该论⽂是根据作者实习期间通过⽹络调研和传统调研相结合收集到的⼀些调查资料,进⾏汇总整理后编写的分析报告。
⼀、第⼆次全国⼟地调查概述(⼀)调查的⽬的和意义⼟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项重要制度,是全⾯查实查清⼟地资源的重要⼿段。
第⼆次全国⼟地调查作为⼀项重⼤的国情国⼒调查,⽬的是全⾯查清⽬前全国⼟地利⽤状况,掌握真实的⼟地基础数据,建⽴和完善⼟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经济社会发展及国⼟资源管理的需要。
搞好第⼆次⼟地调查,掌握真实准确的⼟地数据,是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等⼯作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地管理的决定,提⾼政府依法⾏政能⼒和国⼟资源管理⽔平的迫切需要;是科学规划、合理利⽤、有效保护国⼟资源和实施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段。
(⼆)调查内容和时间进度1、调查内容第⼆次全国⼟地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利⽤遥感等先进技术,以正摄影像图为基础,逐地块实地调查⼟地的地类和⾯积,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业⽤地、基础设施⽤地、⾦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地等各类⽤地的分布和利⽤状况;逐地块调查全国城乡各类⼟地的所有权和使⽤权状况,掌握国有⼟地使⽤权和农村集体⼟地所有权状况;调查全国基本农⽥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对每⼀块基本农⽥上图、登记、造册;建⽴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市(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积和权属为⼀体的⼟地调查数据库;建⽴⼟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宾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

0 . 2公 顷 ,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0 1 % 。 占 .6 万 人 , 总 人 口 的 1 .% 。 有 土 地 面 积 6 13 占 78 现
3 4 .6平 方 公 里 。县 区域 地 理 坐标 : 8 31 东
经 1 6 5 4 ” ~1 8 1 0 ” , 匕 2。 5 1 2。 9 0 j
江 南 岸 ,哈 尔 滨 市 近 郊 隶 属 哈 尔 滨 市 。 东 、 以 分 水 岭 为 界 , 方 正 县 、 寿 南 与 延
通 过 第 二 次 土 地 调 查 ,查 明 全 县 土 地 总 面 积 为
8 5 61 0 0 49 占土 地 总 县 、 志 市 接 壤 , 与 呼 兰 区 、 彦 县 、 3 3 1 .7公 顷 。其 中耕 地 为 2 6 5 .9公 顷 , 尚 北 巴 37 % 园 7 . 9 占 .6 林 木 兰 县 、 河 县 隔 松 花 江 相 望 , 以 蜚 面 积 的 5 .3 , 地 为 1 61 8公 顷 , 04 % , 地 为 通 西 3 0 74 39 2 94 占 克 图 河 为 界 与 阿 城 市 为 邻 。 现 辖 5乡 l 0 0 .8公 顷 , 占 3 .% , 草 地 为 3 5 .9公 顷 , l 2镇 、1个 开 发 区 、1 3个 行 政 村 , 8 08 % ; 镇 居 民 点 及 工 矿 用 地 为 1 4 89公 顷 , 4 36 .5 城 64 . 占土 地 .% 交 8 . 7 占 .% 水 个 土 地 使 用 单 位 。到 2 0 0 9年 底 , 县 总 总 面 积 的 43 , 通 用 地 为 6 01 7公 顷 , 18 , 全 8 .4公 顷 , 占 48 ;未 利 用 土 地 为 8 .% 人 口为 6 . 人 , 中非 农 业 人 口 1 . 26万 其 1 利 设 施 用 地 为 1 5 02 1
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内业核查报告模板

xx省xx市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核查内业核查报告(单位名称)二〇〇九年月日目录(一)地形地貌。
(3)(二)主要地类分布。
(3)(三)解译标志。
(3)二、核查情况 (3)(一)数据库质量检查总体情况。
(3)只对“是否正确”项目栏填写“否”的项目,进行展开描述。
附表均放置附录中 (5)(二)资料检查。
(5)1.DCB文件缺失。
(5)2. 调查底图缺失。
(5)3. 汇总表格有效性。
(5)4. “批而未用”扫描件缺失。
(5)5.其他文件缺失。
(5)(三)数据库质量检查。
(5)(四)面积汇总检查。
(5)(五)地类一致性检查。
(6)1.疑问图斑汇总分析(按照疑问图斑面积所占比例的大小排序,注明每种疑问类型的图斑个数和疑问面积)。
(6)例:(1)数据库地类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影像判读地类为耕地。
此类疑问图斑个,面积亩。
(6)2 .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6)(六)数据汇总及分析。
(6)1.疑问面积分类型统计。
(6)2.疑问面积分地类统计。
(6)3.疑问图斑分布。
(6)4.共性问题。
(6)共性问题图斑分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并将每类共性问题图斑的图斑数量、面积、涉及图幅数(由多到少排列)和图斑号分别列出。
(6)例:数据库地类为公路用地,影像判读地类为耕地,此类型共性问题图斑共19个,面积为331亩,涉及的图幅有:I50H114142、I50H114143、I50H114144、I50H114145,图斑编号为1-XX (1、XX)。
(7)三、内业核查成果 (7)四、问题说明 (7)(一)不符合行政区划标准(2008年)。
(7)(二)调查底图说明。
(7)(三)其他情况。
(7)1.该数据库成果未做数据库县界接边检查,数据库成果检查未通过。
(7)2.其他。
(7)附录: (7)附表1 .... . (7)附表2 .... . (7)xx核查单位于2009年月日至年月日对xx省xx市xx县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了内业核查。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二调成果分析报告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时间:2009年5月26日目录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概述 (1)1.外业调查成果 (1)2.图件成果 (1)3.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 (1)4.文字成果 (2)5.汇总统计表格 (2)6.数据库质量检查结果 (3)7.其他成果 (3)二成果分析 (3)1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3)2 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3)三、此次调查成果与历史成果的时空变化分析 (5)1 耕地变化原因分析 (5)2 建设用地的变化原因分析 (7)3 其他地类的变化原因分析 (7)四、检查抽查情况 (8)五、合理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8)1 大力宣传相关政策,不断加强保护耕地的意识。
(8)2 规范用地管理,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
(9)3 加强基础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
(9)4 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开发整理、盘活存量土地 (9)5 建议以“图管理地,以证用地”理念来管理土地 (10)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的要求启动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在完成浑源县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后提交了全部成果,并结合本县区的实际情况,对成果做出了客观的分析。
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概述经过外业实地的调查和内业成图、数据库的建设之后,提交的主要成果有:1.外业调查成果(1)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2)土地权属调查有关成果。
(3)田坎系数测算成果。
2.图件成果(1)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利用挂图。
(3)基本农田分布图。
(4)耕地坡度分级等专题图。
(5)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1)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成果报送方案》的规定,本单位使用的是国家统一提供的正射影像图,不需要提供此项数据。
(2)原始矢量数据格式。
(3)标准数据交换格式。
某某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某某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某某县近期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工作。
经过初步整理和分析,现将成果报告如下:一、调查背景和目的全国土地调查是全面了解国土资源状况和实施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某某县土地利用和利用现状,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涵盖了全县的土地资源,包括农用地、林地、草地、城市建设用地等。
调查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和相关数据分析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我县土地资源总面积为XXXX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占比XX%,林地占比XX%,草地占比XX%,城市建设用地占比XX%。
与上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相比,本次调查显示农用地面积略有减少,林地面积有所增加,草地面积保持稳定,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较上次有所增加。
进一步分析发现,农用地调整主要集中在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加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等的改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居住、工作、商业等方面的需求。
在土地质量方面,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我县土地质量总体优良,具备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潜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农田水利设施滞后、土壤退化等,这需要我们加强土地保护和改良措施,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
四、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继续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3. 强化土地保护意识,加强对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4.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5. 鼓励农村土地适度承包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五、总结通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我们对某某县土地资源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土地利用是一项长期而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加以关注和改善。
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总结

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总结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每个国家和地
区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和保护需求,我们进行了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状况。
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我们获取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数据,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部分地区存在土地过度
开发和破坏的情况,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部分地区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总的来说,土地第二次调查工作为我们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提
供了重要数据支持,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 副本

**省**市**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省**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一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及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为全面、准确、真实地掌握**市土地基础数据,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满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地籍基础业务建设,全面提升土地管理工作水平,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任务由****(集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作业单位从2008年***月开始调查至2009年***月圆满完成农村土地调查任务。
现将**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如下:一、工程概况1、调查区概况**市隶属于**省**市。
位于**山脉中段东麓,***西南隅。
距省会***约***公里。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北纬***°***′-——***°***′之间。
北与***市毗邻,西北与***县相依,西与***县接壤,南与***县相连,东南与***市隔河相望。
全市境域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2、主要目的本工程的实施将查清**市范围内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形成权属清晰、界线明确、分类准确、数据可靠、图数一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使土地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其主要目的是:①通过调查,全面掌握各类土地的数量和分布,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耕地保护、农用地转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②通过调查,查清权属,为农村土地产权管理提供依据;③通过调查,摸清家底,分析土地利用增量空间和存量潜力,为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有关土地利用政策提供依据;④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快捷、高效、准确的土地利用动态管理。
3、工作依据3、1土地利用调查依据200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08年国务院第518号令《土地调查条例》;✧2007年国土资源部第40号令《土地登记办法》;✧《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TD/T 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补充技术规定》;✧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国土资源部2003年17号令《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办法》;✧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制定《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GB/T 17941.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土地基本术语》GB/T 19231✧《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5791-9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6-200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10000、1: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1008-200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10000、1:50000数字栅格地图》CH/T 1010-200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国务院二调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年✧《土地登记办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199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1999✧《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技术规定》(定稿)二、项目组织实施从2008年***月份开始,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统一了技术标准、统一了数据标准、统一了计划安排、统一骨干培训,确保了成果的一致性。
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1.引言本章节主要介绍报告的目的、背景及范围,并简要概述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标和方法。
2.调查数据概述本章节主要介绍馆陶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来源、范围和采集方式,包括调查对象的分类和统计指标的设定。
3.总体情况分析本章节主要分析馆陶县土地资源的总体情况,包括土地面积、利用类型、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趋势等。
4.农业土地调查结果分析本章节主要分析馆陶县农业土地的利用状况,包括农田面积、耕地质量、农作物种植结构、全县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问题等。
5.城市建设用地调查结果分析本章节主要分析馆陶县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状况,包括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同用途的用地分布情况、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合理性等。
6.工业用地调查结果分析本章节主要分析馆陶县工业用地的利用状况,包括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不同行业用地分布情况等。
7.生态用地调查结果分析本章节主要分析馆陶县生态用地的保护状况,包括生态用地的面积、类型、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生态用地保护的问题和建议等。
8.法律法规及注释本章节列出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其中的关键名词和概念进行解释和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
9.结论与建议本章节总结报告的主要发现和分析结果,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包括土地利用优化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建议。
10.附件本章节列出报告所涉及的附件,包括调查数据表、统计图表、图片资料等。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土地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实施的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的使用、流转、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2.农田保护政策:指国家对农田资源进行保护的政策措施,包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等。
3.城市规划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法,规定了城市规划的原则、程序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全文结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土资源基础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做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县根据国家、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安排,启动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工作。
2007年前期准备,2008年12月开始招标,xx处承担了此项工作。
至2009年3月外业调查结束,完成了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的外业工作。
并于2009年10月完成了完成了内业转绘工作。
第一章调查成果这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成果是:1、县、乡土地利用现状图;2、县、乡土地边界结合图表;3、县、乡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统计表;4、县、乡国有、集体土地面积统计表;5、县、乡耕地面积汇总表;6、县、乡、村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7、县、乡土地权属界线图;8、各乡(镇)土地资源调查说明书;9、稷山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10、其他资料;以上成果资料对我县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最新、最科学的依据‘对强化我县土地科学化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保证.(附表)第二章成果分析一、核准了全县境内土地总面积我县近年来沿用的土地总面积是686平方公里。
这次我们采用航片调绘量算结果为686.2平方公里。
我们认为这次详查取得的数据是比较接近实际的,准确性是比较高的,686.2平方公里等于亩,除去飞地亩,实际全县土地总面积亩二、澄清了xx县各乡(镇)耕地面积通过分类量算,按规程要求平差,逐块级汇总,最后汇总出全县耕地面积。
08年全县实纯有耕地面积567059.6亩。
附:基本农田调查汇总表三、查清了全县各类土地面积按全国技术规程的一级分类12个和xx省规定的二级分类57个的地类划分标准,我县共有一级分类8个和二级地类25个附:xx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xx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第三章权属界线调查确权定界是土地调查的重要环节,行政权属界线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土地管理,我们在外业调绘时,就十分重视权属界线的调绘。
遇到纠纷,立即召开双方领导人,知情人会议,现场解决。
同时再三申明:土地调查部是重新划界,而是对沿用的权属界线重新明确、完善和规范化,为地藉管理提供依据,防止因确权定界引起新的矛盾,解决纠纷时坚持“一尊重二维护三有利”原则,即尊重历史沿用界线;维护各级人民政府已作出的争议界线的裁决,维护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属界线的文件及证明材料;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生产建设,有利于安定团结。
由于领导重视,方法对头,全县权属纠纷在较短时间内都得到解决,从而保证了全县土地权属界线调查顺利完成。
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第四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据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23456公顷。
其中耕地为2893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园地为6785.52公顷,占10%,林地为7901.06公顷,占12%,草地为8856.38公顷,占1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9729.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交通用地为1815.21公顷,占3%,水利设施为1940.79公顷,占3%;未利用土地为2687.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
二、土地利用的特点本县土地利用现状具有以下特点:(一)土地利用率高,后备资源不足。
全县已利用土地面积为65959.82公顷,土地利用率达96.%。
在已利用的土地中,耕地所占比重最大,面积为28930.2公顷,土地垦殖率达41%,未利用土地仅有2687.67公顷,可供利用的未利用土地更少,土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
(二)集约化程度低,开发潜力大。
尽管全县总的土地利用率较高,但在利用程度及深度开发的水平上较低。
风沙、盐碱和背河洼地占全县总面积的20%以上,全县中低产田面积为57963.2公顷,占总耕地的71.71%;随着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农业“四低”土地的改造,农业总产值将会得到较快的增长。
与之同时,境内还存在着大量生产率低、商品率低的园地、林地、水产养殖用地,可见农业增产潜力还是较大的。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本县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耕地利用限制因素多,产出低。
2008年全县中低产田总面积为57963.2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1.71%,耕地面积亩产值平均达482.70元,与全省平均水平1060.00元差距较大。
这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地肥力低、耕地质量较差和重用轻养掠夺式经营等原因造成的。
(二)人均耕地面积锐减,人地矛盾日见突出。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尤为主要的是由于人口急剧增加,生产、生活用地逐渐扩大,占用了大量耕地,造成人均耕地量的锐减。
人口从1949年的12.33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32.31万人,而同时期耕地从1949年的42970公顷锐减到2008年的28930.2公顷,即从1949年人均耕地0.34公顷锐减到1996年的0.089公顷。
加上本县可开发的后备资源极少,人地矛盾将日益加剧。
(三)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过大,城乡建设布局不尽合理。
1996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6584.8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37%,高于全省9.00%的平均水平。
人均居民点占地197平方米,户均857平方米,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居民点中,平房占绝对优势,并且布局松散,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新建宅基地缺乏统一规划,多是争先占用村外耕地,形成“空心村”,外紧内松浪费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此外,城乡建设布局也不尽合理。
(四)各业用地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短期行为严重。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业用地不断增加,部门之间用地矛盾十分尖锐,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土地利用多按期行为严重。
如各地发展园地,不是利用质量较差的五、六等耕地,而是把质量较好的一、二等耕地和采地栽上了果树;在城乡建设中,建设用地占用质量较好的耕地,特别是居民点和一些乡镇、村兴办企业及其一些砖瓦窑场,缺乏规划和严格管理,随意占用大量的耕地良田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耕地资源严重浪费。
在发展农田林网中,不合理地增加林木株树,使粮食生产特别是秋粮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耕地重用轻养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结构变差,养分比例失调,土地肥力下降,农业后劲不足。
(五)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在农用地中,耕地偏少,林地不足、牧地短缺、渔业用地不足,结构比例失调,而大面积的宜林、宜牧地、宜水产养殖地没有利用,许多已有林区和“四旁”、沟渠、滩涂用于造林、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的潜力还很大。
在非农业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约占75.81%,而交通用地所占比重较小,仅占13.99%,尚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需求。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对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整治村容村貌,加强村庄规范化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出以下建议:一、充分认识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加强村庄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
节约土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
加强村庄规范化建设、建设农村美好家园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市人均耕地仅为0.089公顷,土地资源与农村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
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珍惜土地,爱护土地,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的新农村。
二、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将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加强村庄规范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结合“十一五”规划,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发展、分步实施、注重实效、彰显特色”的原则,抓紧制定村庄建设发展规划,明确重点、目标,确定近期、中期、远期发展思路,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实行一县一规划,一乡一规划、一村一规划,引导农民自觉按照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建好房。
三、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本着节约优先的原则,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制定完善村庄建设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一是明确建房的对象、条件、建设标准,严格禁止超面积建房,防止借新农村建设出现的脱离实际的村庄建设高潮;二是加快旧房改造步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闲置土地和宅基地;三是严格控制征用耕地、自留地新建住房;四是停止非农人口回原籍建房,或以出让形式征地建房,防止圈地行为发生;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用地的统筹规划,严格审批程序。
四、加快推进生态村建设。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村居民环境意识。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供水设施、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集中堆放点,加强村庄防灾设施与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整治村容村貌、露天粪坑,治理人畜杂居环境,大力发展沼气池、太阳能、液化气,解决好农民生活能源问题。
把住宅建设与改路、改厩、改厕、改灶、改水和牲畜厩舍标准化、厕所卫生化、人畜清洁化、生活用能无柴化结合起来,使村庄房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极大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围绕生态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目标,把村庄绿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快农村植树绿化工作步伐,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在面山、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田间地头植树造林,美化农村生活环境,形成城乡绿化、美化的一体化格局,进一步提升生态县建设的内涵,为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奠定基础。
五、认真抓好示范村建设。
积极探索农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村庄规范化建设的新模式,开展村庄整治试点,总结推广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整体发展。
六、依法办事,严格监管。
依照土地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加强宏伟调控,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村庄建设管理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
组织力量,认真清理农村闲置土地,摸清底数。
严肃查处违章违规建房现象,保证村庄建设有序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