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失败的公开课给我的启示
读《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
![读《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f0f732cbd64783e09122bb7.png)
读《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一堂“失败”的好课》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过程,细细体味,给我们的启示颇多。
不过我认为它仍然不失为一堂好课,好就好在以下几方面:一、真实性。
用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的真实表现,听到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真实的实例”。
这节课被大家看好的就是它的真实性。
二、教师的理念新。
用罗老师的话说就是:“学生说对说错是一回儿事儿,敢不敢让学生说是另一会儿事,教学要走出新路,必须有勇气。
”罗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课堂上她没有过多地压制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的动脑发言,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三、是一节动态生成的课。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上课就是一个执行教案的过程,它不允许“节外生枝”。
而这堂课却表现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罗老师在无形中重视了资源的生成。
其实学生的问题、体验都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学生的想法虽然出乎意料,影响了教师原计划的实施,以至于影响了教师的预定教学目标。
但如果把学生硬拉到预定的轨道上来,课堂目标好像完成了,但学生会有不被重视的感觉,他们会逐渐失去动脑思考的激情,长此以往,受影响的就不仅仅是教学目标没完成的问题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学生的问题、感受、见解看做是教学的“绊脚石”,而应是教学的“生长点”。
这才是珍贵的教学资源。
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首先会问学生什么是“液体”,弄清液体的概念,可以让学生举些生活中液体的例子,教师试验演示其中一种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分组让学生演示不同的液体,比较各小组演示的结果,讨论得出结论。
这只是预设,当上课的时候,或许也会遭遇意料之外,这是不可预见的。
(或许会有学生说:水要冻成冰,不仅体积没缩小,反而还胀大了)我没听过特别好的课,但十几年前的一次“好”课却使我记忆犹新。
那是我上初二时,上级来听我们一位历史老师的课,这位老师平时讲的很好,每次课同学们都能听得入神,这次因为上级来听课,这位老师就事先指定好回答问题的学生,还把答案写在纸条上发给这些学生,因为害怕答错,我们一直在偷偷看纸条上的答案,根本就没心思去听课。
一堂失败的展示课的启示
![一堂失败的展示课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d6ec31aa21614791711285d.png)
驾驭。
啦,这都是对诗歌创作的要求 ,怎么
能用此 评价 学生 在课 堂上 的 “ 就 急 章”呢?如果当时我用鼓励 的态度对 学生 的作业给予积极的评价 ,哪怕是
对一句话 ,一个词 加以赞赏 , 也许课
课上完后 ,自己感觉很累 , 失 很
师也都早早地 坐在 了多媒 体教室里 ,等 待我 上课。我面带微笑信 心百倍 地开始 上课 。一 开 始上 课 ,我就 把 本课 的最 大亮 点 “ 听诗——读 诗——画 诗——写 诗——背诗 ”这一 教学思路板书在 黑板 上 ,并强调我们整堂 课将按 以上步骤进
行教学 。接 下来我巧妙地设问 ,学 生精彩地 回答 ,有感情地 朗读……这些都在 我的预料中有条不 紊地进行着 ,偶尔一瞥,我触到 了听课老师赞许 的 目 。 光 当学生进行到第 三个 环节 “ 画诗”时 ,我觉得他 们还饶有兴趣 地展开 了丰
示课 ,现在想来 ,我对课堂上学生写 出的 “ ”用 过高 的评 价标 准要 求 诗 了,什 么 “ 音韵美 ”呀 , “ 意境美 ”
都要 有适 当的、多套的预案,只有充 分成功的预设 ,才会有生成 的美丽 。 上述展示课之所 以不成功 ,就因为备 课时忽视 了学情预案的设计 , 教者 执 在遭遇学 生实际能力 ( 写诗)达不到
又一个难熬 的三分钟过去 了,我点 起来 的学生要么读起诗来 结结巴 巴毫 无
情感可 言,要 么东拼西凑完全谈不上诗 的音韵 美, 更谈不上诗的意境美 。此 时此 刻整个课堂 出现了冷场的局面 ,见此 情景我尴尬极 了,此 时的我只感觉学生状
KET ANGJ AOXUE I
况 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 出还 苦。我没有想到会 出现 这种 状况 ,只能一边在 心
《一堂失败的好课》读后感
![《一堂失败的好课》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acb56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64.png)
《一堂失败的好课》读后感第1篇:《一堂失败的好课》读后感读了《一堂“失败”的好课》,我深有感触。
一节课究竟是好课,还是失败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这堂课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说这节课“失败”,是因为:一:备课不充分,没有换位思考,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
虽然罗老师该做的实验也都做了,但学生的思维不跟着她走。
对于液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个概念,老师采用强行灌输的方法,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学生经常看到的菜油、酱油,醋或者一些饮料等任选一样或两样来做实验,效果也许会不一样。
而用煤油,城里的孩子有几个认得煤油啊?他们看到实验结果,想到了自己的日常所见所闻,就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观察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去解决问题。
二:从开始到结束,我的感觉是课很紧,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虽然学生在课堂上也积极的发言,感觉有点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
说这节课是“好课”,是因为:一:这是一堂常态课,实实在在,没有做绣。
二:这是一堂有意义的扎实的课,在教师的一连串探究*的追问中,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通过亲自实验来得以*实,这可能是学生终身难以忘记的课。
三:这是一堂真实的课,使我们感受了小学生的思想,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这在很多课堂中很难见到的。
如果让我上这节课,首先我会仔细的去阅读教材,然后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避免课堂失误的50个细节读后感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撰写的。
郑教授的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我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总体认识”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育专家深入一线的教育的感悟与建议,且提出了良好的建设*意见,值得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借鉴。
哲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
从一堂失败的公开课说起
![从一堂失败的公开课说起](https://img.taocdn.com/s3/m/150212b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6.png)
从一堂失败的公开课说起向来以来,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比较满意的。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爱听,我上得也比较洒脱自如,进入私立学校以来,我更注意课堂效果,特别是进入新课改的时代,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创新成为主流,开了几堂公开课,虽然有些瑕疵,但也不失风范。
又轮到我开课了,我这次选择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传统篇目,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名作,也是中国古代文赋的集大成之作,这是一篇致情之文,,也是我比较喜欢的课文,难度在于语言点多,篇幅长,要在一节课里讲得有血有肉,有相当的难度。
我花了有一段时间进行熟悉教材、设计教学思路、定稿、做课件,这次还特意设计了教学流程,预期效果应该不错。
可是到开课的时候,却出乎我意料之外,成为了我十几年来所有开课中最失水准的一堂失败的公开课。
以下是我的课堂实录。
《祭十二郎》课堂实录一、导语一.教学导入:由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引入新课教今天我们就来拜读韩愈又一力作《祭十二郎》,后人对此文的评价——“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二、内容及步骤(一)介绍作者和该文的评价师:我们学过韩愈的哪些作品?生:《马说》《师说》师:(补充)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经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鼎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者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照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人、记事状物都很感人。
【读后感范文】读一堂失败的好课领悟5则
![【读后感范文】读一堂失败的好课领悟5则](https://img.taocdn.com/s3/m/7cb984fcad51f01dc381f100.png)
读一堂失败的好课领悟5则读一堂失败的好课领悟(读《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可能是摆在我们每个老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对于一堂,可能10个老师听课,有10种看法,看了这个案例,我感触很深,在听课的老师,包括罗吉老师本人看来,是一堂失败的课,原因正如罗吉老师说的那样:“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是一节失败的课”。
在这堂课中,罗老师该做的实验也都做了,但学生的思维不跟着她走,让她教学过程中有些心慌,其实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经验与实验冲突、罗吉老师已经四十多岁,对于液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个概念,也那个年代在求学时,老师强行灌输的,老师无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这些概念在老师的心中已经根深缔固了,不但是40多岁的,课改前的罗老师,就抱括我们这些30多岁的年轻教师,在我们学习这个概念的时候,那有实验可做,所谓的结论都老师强行灌输的,在心中已经根深缔固了,无法站在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立场上去恩考问题,这应该是导致这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
但同时这是一堂好课,丝毫没有为上课为上课,虽然教学目的没有达到,但我们看到了一堂最为真实的课,让我们感受了小学生的思想,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这在很多课堂中很难见到的。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思维没有跟着老师设计的思路走,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观察到的事物联系起来,用他们仅有的,也许是错误的经验去解决问题,正如博士所说的:”难在与日常经验不相符。
比如:你说,水受冷,体积会变小。
可孩子们觉得一杯热水冷了,并没有浅下去一点。
又比如:炒菜前,菜油也加热到高温,可并没有见体积增大。
人都是更相信自己的感觉,儿童尤其如此。
”上好一堂课,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重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上了一堂课,需要不断的完善,这一堂课,罗老师下次再上这堂课的时候,也许就不会出现那些异外的情况了。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是改进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同一堂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上法,但无论你怎样上,都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在课改中,教师的身份已经改变,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只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个体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为学生释疑解惑。
由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引起的思考
![由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引起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df27bc1a1c7aa00b52acb9e.png)
由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引起的思考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教学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平台上其他老师的见解都不尽相同,所受的启发也各有千秋,以下是我阅读了《一堂“失败”的好课》以及其他老师精彩的帖子后的一些思考,希望老师们多多指点:就教学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一篇学习与研究的好材料。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学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案例中,从教学设计来看,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从教学过程来看,注重学生的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了参与式教学的要求;从评课过程来看,大家就教学目标没有达成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性讨论,没有阶层观点,真正体现了评课的价值。
如果由我来上这堂课,我想我会这样设计:1.观看课件《分子运动》,激起兴趣、引出问题:温度较低时与温度较高时分子的运动有什么不同?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分组讨论:什么是液体?常见的液体有哪些?各组把讨论结果写出来,师生共同小结。
4.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不同颜色、不同味道以及不同作用的液体的加热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各组交换做同样的实验,核对双方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一致。
6.再次展开讨论:液体的热胀冷缩与液体的颜色、气味、功用是否相关。
7.将实验结果与观看《分子运动》时的发现相结合,归纳、探索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8.巩固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以上是我针对案例中的内容的一些观点,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一堂好课应该体现以下几点:1、教师、学生都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亲自动手完成任务。
即在实践中体会。
3、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收获的喜悦。
4、气氛活跃,关系融洽,让学生感觉到有关心、有爱护的存在。
读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
![读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640cbd0103d8ce2f0066238c.png)
读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有感读罢这则案例,我深深的沉思起来。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堂“失败”的好课。
因为,罗老师已经在这节课中尝试了“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学模式——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学习兴趣也很浓厚,学习热情也很高,能主动参与,能从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参与而使学到的知识有更深更清晰的印象。
对于结尾的一点小遗憾,也许更能体验到完美的课程的不容易,也能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对“新课改”的研究。
通过罗老师的这一堂课,我们自己应该从中学到了什么?自己在今后的讲课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的。
这堂课让我想起了前面的那一节美国的关于《灰姑娘的故事》的课程,我认为美国的这一堂课也是很成功的课程,因为通过这堂课,学生能从中体验和学习到对于他们今后很重要的许多人生的知识。
对于好课的标准,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标准,但是我认为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和不同来区分好课。
比如:对于幼儿来说,应该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理是否快乐,在你上课的过程中,是否关注和照顾到了每一个幼儿,并通过自己的感受,是否体验到了幼儿在学习中的状态是否一直是处于愉悦和快乐的心情。
我认为这个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而对于小学生,如何让他们感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能认识到学习有许多乐趣,并能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着一些方面无疑对他们今后的自我成长都会有重要的作用。
再比如对于初中、高中的学生,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指引,因为这一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好。
对于学习的理解和兴趣也很浓厚,能认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意义,所以他们的主动性较高。
对于他们,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中做好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在每一节课中学到知识,完成教学预期。
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是:首先要做好课前充分准备,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要分析学生的心理,要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最想知道和学习到的是那些知识;其次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要达到一定的效应,并有比较好的条例和顺序地进行;第三、在课堂上,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补救,并尽可能的提前做好几个备用方案;第四、教师要善于小结回顾,作为获取重要的教学经验途径之一。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https://img.taocdn.com/s3/m/0d3822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6.png)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的时候,不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人际关系中。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失败而感到沮丧和失望,甚至放弃。
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同样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今天,我想分享一次我在一节“失败”课中所获得的收获。
这次课程是我大学时期的一门选修课,是关于创业和企业管理的课程。
我一直对创业和管理这方面很感兴趣,因此我对这门课寄予了许多期望。
我并没有想到的是,这门课给我的不是成功,而是一次失败的经历。
我们的教授规定每个学生要选择一个创业项目并且在学期末进行汇报。
当时,我选择了一家咖啡馆作为我的创业项目。
我对这个项目充满了热情,我认为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我筹划了业务计划,设计了品牌形象,研究了市场前景,甚至还和老师请教了不少关于咖啡馆管理的经验。
当我进行最后的汇报时,结果并不如我所愿。
我的项目被评为“不切实际”和“缺乏市场前景”,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起初,我对这次失败感到非常沮丧。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和担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从这次失败中汲取了一些宝贵的收获。
失败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次失败,我意识到我在项目的准备和规划上存在不足。
我没有对市场做足够的了解,也没有细致的分析项目的可行性。
从这次失败中,我明白了这些问题,并且更加注重细节和市场分析的重要性。
失败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有自信。
当我面对失败的时候,我真正明白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我开始学会接受失败,从中学习并且成长。
我坚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等待着我。
最重要的是,失败让我变得更加谨慎和成熟。
在学期结束后,我对自己的项目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总结。
我开始梳理项目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尝试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失败的反思与总结,我的思考方式得到了提升,我学会了如何更加谨慎地规划和执行项目,避免以前的错误。
一节“失败”课让我学会了如何从失败中获得收获。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https://img.taocdn.com/s3/m/97fe971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7.png)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
在首先的讲座开始之前,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第一位成功的人。
他没有借助任何人的力量,靠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可是,更重要的是,他成功之前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他
失败过很多次,但是,哪怕他失败过,他依然努力着,这不正是“成功的代价”吗?我们
从这位成功人士的例子中可以得到启示,对于我们,切忌不要害怕失败的风险,我们总要
花时间学习,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随着讲座的进行,我们学到了“成功人士看待失败的秘诀”,包括如何避免常见的错误,以及关于错误的看法。
我认为我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我们也已经了解到,如何应对失望和失败。
我们可以更加重视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我
们可以说,是因为我们的缺点才会遭受失败和挫折,所以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长处,学会处理失落的时刻,在他们之中汲取知识,并从中吸取更多的智慧。
姑且不谈失败,经历一次失败的同时,我们也会获得许多的机会,使我们更进一步,
更有机会拓展了,更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了这种态度,我们就会变得更加自信——
不会轻易放弃,不会轻言失败——而是会将失败视为一次尝试,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这次“失败”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失败”问题的技巧和技能,
我相信,当我面对挑战和挫折的时候,我会更加自信和坚定地处理这些问题。
来自一节失败的公开课的反思
![来自一节失败的公开课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2af7d33ee06eff9aef80768.png)
来自一节失败的公开课的反思
刚开学一个月,我们组的组长就要求每个人都上一节公开,我第一个报名参加了。
我用一天的时间来准备,结果充满激情的我却上了一节失败的信息技术课。
思前思后,最终我把失败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太自信。
因为自己觉得信息技术课学生都比较喜欢,平时上课我布置的任务他们都比较积极去完成(原因是我说只要完成我布置的任务就可以玩其
他的),所以在上这节课时我是很自信,但是那天上课,学生却不怎么
配合,原因是我讲的内容太多学生不好掌握,本来我是想把Powerpoi
nt的几个设置一起讲完然后让学生自主去操作掌握,结果一让学生去操
作,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太差了,一个劲的在教室里猛叫我,结果一
节课下来教学目标没达到,自己也累的半死。
二、教学策略欠缺。
在这节课里,自己觉得自己设计的挺好的,就是首先让学生利用P owerpoint制作的一个带有音乐的课件,以此吸引学生,然后进入课题。
可是一进入正课讲解,学生精神就集中不到我这里来了,讲话的,思想
游离的一大堆,结果是自己在上面猛讲,学生却没有几个听进去。
后来
一想可能是自己教学策略欠缺了。
综合以上两点,本人正确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写反思,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致不让自己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状态。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https://img.taocdn.com/s3/m/7f14168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0.png)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失败”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课题,每个人都会面临失败的时刻。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失败呢?是一种挫折,还是一种机会?我曾经有过一次“失败”课的经历,这次经历让我理解到失败的真正意义,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收获。
这次“失败”课发生在我大学时代。
我选修了一门挑战性较大的课程,这门课程对我们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复杂,而且考试成绩占据了课程总分的很大一部分。
在这门课上,我曾经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到了考试时却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准备好,最终考试成绩不尽人意,甚至比及格线都差了很多分数。
当我看到自己的成绩单时,内心充满了失望和挫败感,觉得自己真的很失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思和反省,我逐渐从这次“失败”中找到了一些收获。
我意识到这次失败并不是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可以通过这次失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地去努力弥补和改进。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通过这次失败,我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的考试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这次失败也让我学会了坦然面对失败,接受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者怨天尤人。
失败是成长的过程,正如许多名人所说,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
我意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是难以避免的,我们需要学会坦然面对失败,接受失败,从而更好地前行。
这次失败也提醒了我要珍惜时间,不能过于自满,要对自己严格要求。
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充分利用时间,不要因为自满而放松警惕,而导致失败。
通过这次“失败”课,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使我受益匪浅。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看待失败,它并不是一种终结,而是一种新的开始,是一种积极的反思和进步。
我学会了如何坦然面对失败,这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失败击垮,而是能够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前行。
我也学会了如何珍惜时间,要有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律性。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https://img.taocdn.com/s3/m/e868c6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5.png)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场“失败”的课程。
这让我想到了失败的重要性,以及在失败中我们可以学到的很多东西。
虽然失败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种痛苦的经历,但是我相信通过这一课,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学到了失败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这是因为生活中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
人们往往只看到成功的一面,却不知道在成功之前,我们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和挫折。
我们不能害怕失败,而是要勇敢面对它。
失败并不是一种耻辱,而是帮助我们成长的一种机会。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失败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机会。
在失败中,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我们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并且改善我们的表现。
通过失败,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失败也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和有耐心。
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克服它们。
通过失败,我们可以培养积极的心态。
当我们遭遇失败时,我们可以选择向前看,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选择放弃。
我们可以选择从失败中学习,改正自己的错误,为自己设置新的目标。
如果我们选择积极的心态,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四,我还学到了失败是成功的先导。
失败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价值或者我们没有能力成功。
相反,失败是成功的前提。
很多成功的人都经历过多次失败,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
他们通过失败,找到了成功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不能因为失败而气馁,而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追求成功。
通过这一节课,我明白了失败不会永远持续。
失败只是一段时间的停滞,它不会一直困扰着我们。
只要我们学到了失败的教训,我们就能够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
成功与失败是相辅相成的,每一个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一步。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定地前行,直到成功为止。
通过这一节“失败”的课程,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失败的重要性和价值。
失败并不可怕,它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失败,从中吸取教训,并放手一搏。
第一次心理公开课失败了心得体会
![第一次心理公开课失败了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962c5a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3.png)
第一次心理公开课失败了心得体会
对于已经有几年教龄的我来说,公开课的失败必然是痛心的,但
痛过之后更要想到如何改进。
主题选取要来自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原则课后有学生告诉我,他们一开始就对这堂课的期望不高,因为“助人为乐”这个题材是从小到大一直重复演绎的主题。
由此看来黄老师说的课前的学生调查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找到学生愿意接受的主题进行辅导。
其实,人际互助辅导完全可以选取同伴交往、陌生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学生更感兴趣的主题来进行。
在课前进行学生调查,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主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更能发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作用。
由《一堂失败的好课》引发的思考
![由《一堂失败的好课》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c1427deb9f3f90f76c61b1a.png)
由《一堂"失败"的好课》引发的思考通过我对《一堂"失败 "的好课》案例的学习,引发了一些思考。
罗老师的意思,他认为失败在于,最后仍然没有使学生掌握:所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然而这绝不是罗老师的失败。
我认为罗老师的失败在于:结尾设计。
进一步说,在于他对错误的结尾设计,没做任何补救措施。
且自己茫然的表情又会给学生造成困惑。
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临下课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下面做道题,看看掌握得如何------这是一道是非判断题,题目为:酱油、菜油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对还是错"。
全班同学的回答均不合老师的意图____都说"错"。
老师(愣片刻)后来还是把结论塞给学生:"这是你们的猜测,实际上,是会的"。
这属于一个归纳推理的问题,让学生从一些液体热胀冷缩(归纳)出:酱油、菜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首先归纳推理并不能给人类确定无疑的知识(休谟对此有很好的说明,水在摄氏4度时体积最小)。
学生的回答正是人类这一心理的反映。
退一步说,无论是归纳推理、还是演绎推都存在于人类心理的结构深处,就是说它几乎是人类本能,无需强求。
它们也都建立在学生对现象充分感知的基础上。
就是说,要有足定量现象,又要给学生感悟时间。
所以教师不要急于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再者,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应该说无关紧要,这仅呈现了学生的认知状况。
它正是老师的教学或引发学生思考的逻辑起点。
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回答。
我认为教师此时似乎不应该直接把结论说出来,而应该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继续探究并寻找答案,从而自主地构建知识。
教师可以开导:同学们在课后或者回到家里,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回到家里或者问长辈、或者自己想方设法做一做试验(这两种方法均可,都是学习),这样必然会有学生得到结论。
他回到学校必然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https://img.taocdn.com/s3/m/e6c543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0.png)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失败,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道路上,失败也会时不时地出现。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失落甚至尴尬。
如果我们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它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成长。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一节“失败”课中的收获。
我记得那是在大学的一堂课上。
我平时认真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异。
但是这一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过自信,我没有好好准备,结果考试时却发现自己居然答不上来。
我感到非常懊恼,因为这样的成绩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是少有的。
课后,我沉浸在自己的失败中,很难释怀。
时间久了,我开始尝试回想考试时的情景,思考我失败的原因。
很快,我意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如何应对和总结。
我意识到失败并不可怕。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失败。
正所谓“百炼成钢”,没有失败就没有真正的成功。
我们不能因为失败而气馁,更不能让失败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
这次考试的失败,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下去,不要轻易放弃。
失败也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去反思和总结。
当我仔细回忆考试的情景时,我发现自己的失误主要是因为平时的准备不够充分。
我没有认真复习课本内容,也没有做好应对各种可能性的准备。
这次失败让我认识到,要想取得好成绩,光有自信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刻苦学习。
失败也让我学会了坦然面对。
在之后的学习中,我不再因为这次失败而自卑,相反,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准备着下一次的考试。
我明白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唯有坦然面对,才能走出困境,迎接更好的自己。
而且,失败并不代表我就是一个“失败者”,它只是我成长中的一部分,是我前进道路上的一个绊脚石。
在这次考试的失败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意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如何应对和总结。
它给了我踏上新征程的勇气和力量。
从那时起,我的心态和学习态度都发生了改变。
我明白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失败中的教训。
教师讲公开课失败心得体会
![教师讲公开课失败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0aa33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01.png)
在我国,公开课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展示平台,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参加公开课的过程中,我也曾经历过一次失败的经历。
这次失败让我深刻反思,以下是我对这次公开课失败的心得体会。
一、课前准备不足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我过于依赖教材和教参,没有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对课程内容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不准确,导致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不合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次失败让我认识到,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只有充分了解教材、学生和教学目标,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
二、课堂掌控能力不足在公开课上,由于紧张和焦虑,我在课堂上的表现显得不够自信。
面对学生的回答,我常常不能及时给予反馈,导致课堂氛围紧张。
同时,对课堂突发状况的处理不够灵活,使得课堂秩序受到影响。
这次失败让我明白,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三、教学方法单一在公开课上,我主要采用讲授法,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这使得课堂内容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学方法单一也导致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
这次失败让我意识到,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在公开课后,我没有对课堂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导致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评价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成长。
这次失败让我认识到,教学评价体系应更加全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成长。
五、心态调整的重要性在公开课失败后,我一度陷入低谷,情绪低落。
这次失败让我深刻体会到,心态调整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面对失败,我们要学会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而不是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
总结:这次公开课的失败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在课前准备、课堂掌控、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心态调整等方面不断努力。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认真总结这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https://img.taocdn.com/s3/m/bd93532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a.png)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面临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我们总是会期望能够轻易地克服它们,获得成功。
然而,现实往往并不如我们所愿。
失败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也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对于许多人来说,经历了苦涩的失败,他们可能会自暴自弃,沮丧不已,甚至丧失信心。
但是,我们并不应该害怕失败。
相反,我们应该让它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一节“失败”课中所收获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失败并不等于终止。
失败只是一个暂时的状况,它并不代表你没有能力或者天赋。
我们需要把失败看作是一个机会,一次重新审视我们的目标和策略的机会。
我们需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寻求改进,然后重整旗鼓,重新开始。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这些人都经历了重重失败和挫折,但是他们终究成功了。
我们听了奥巴马、盖茨、乔丹等人的故事。
所有这些人都经历了许多失败,但是他们没有放弃。
他们在失败中寻找机会,吸取教训,并不断向前。
他们不仅意识到失败是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而且还学会了转化失败的能力,这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品质。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关爱自己。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自己被崇尚、被舒适地对待一是一种奢侈。
身体和心灵的需求不可忽视。
哈佛心理学家默西汀·萨塔金回顾了自己60年的生活经历,提出了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挫折、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比如过了自己的生日前要给自己置办一个小礼物,记录一天中身体高点和低点,自我报酬,读一篇好文章,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在自己生命中带给自己一些由内而外的舒适,让自己感到被关爱。
最后,我们学习了如何对他人给予支持和鼓励。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许多情景,如何鼓励他人,如何发现别人的优点,以及如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我们学到了一些非常有用的技巧,包括倾听、理解他人的立场、提供支持、积极反馈等等。
总之,这节“失败”课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和经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失败,并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https://img.taocdn.com/s3/m/22b8578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2.png)
一节“失败”课的收获每个人都经历过失败,而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经历过失败。
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和收获。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而我想分享的是我在一节“失败”课中所得到的收获。
这节课是我大学时期的一门必修课,叫做“创新创意与实践”。
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教授我们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这门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求我们在团队合作的环境下进行项目设计和实践,而且需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听起来似乎是一门非常激动人心的课程,实际上,这节“失败”课是我大学时期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这门课上,我所在的小组和其他小组一样,一开始就遭遇了困难。
我们刚开始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导致在项目做到一半的时候陷入了僵局,感到非常沮丧。
更糟糕的是,在整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们都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因为我们不确定自己做的是否正确,也不确定我们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我们小组的项目被老师打了很低的分数,甚至有可能挂科。
从这次失败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我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个项目当中,我们的小组成员并不是很团结,大家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而且,我们没有明确的分工和任务分配,导致了项目的混乱和无序。
这次失败让我明白了在团队合作中,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每个人都需要尽自己的力量来贡献和支持团队的任务。
我意识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在这次项目当中,我们没有明确的项目计划和管理,导致了项目的杂乱无章和无法控制。
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也能够让整个项目按部就班地进行,减少了项目潜在的风险。
我也意识到了失败并不可怕。
虽然这次项目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失败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从失败当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也可以找到新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这都是非常宝贵的收获。
由一堂失败的公开课所想起的
![由一堂失败的公开课所想起的](https://img.taocdn.com/s3/m/cffc997627284b73f24250e4.png)
一堂失败的公开课事情回放:一次,镇教研视导活动要求推选我园两名年轻教师展示了两个教学活动,其中一节公开课我安排付老师上中班综合活动《奇妙的蛋》,因为在之前付老师已经在本班试上过,效果不错,所以我对付老师的这节课充满了期待。
但是在这节刚开始就出了问题,老师从介绍三只母鸡的名字开始,就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知道母鸡叫什么。
我一看,糟了,原来付老师在上课的幼儿中插了两个原来上过课的幼儿,接下来的所有有悬念的环节,也被这两名幼儿抢着回答,变得毫无悬念而言。
而付老师也因为这两名幼儿的先知先觉,整个教学思路被打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活动结束时老师的失望溢于言表。
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付老师的课失败在哪里?我认为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在她的观念里存在着这样的误区:深怕幼儿达不到教师提出的目标,找两个优秀的幼儿,本意是让课堂的气氛能活跃,教学的目标更易达成。
如果教学目标达成了,那么该教学活动就是有价值的,就是成功的,即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展示幼儿的经验,忽视幼儿的学习过程,没有认识到教学活动的价值在于引导幼儿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经验,而不仅是展示已有经验。
正因为付老师对教学活动的价值认识有误区,她才会适得其反地让两名幼儿“回锅”。
同时,我意识到付老师的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我园教师普遍存在的,反映出教师的理念与行为存在脱节现象,所以,我们决定帮助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价值。
当然,要达到这一目标,不能仅靠几次指导,而是需要我们长期关注和引领。
●个别交流我把付老师请到办公室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交流。
我们交流了对这次活动的看法,分析了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探讨为何这次教学活动失败的原因所在。
通过交流和分析,最终达成了共识:活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于首先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过程的意义和活动目标认识存在误差;其次是对幼儿的学习特点、心理发展特点的把握不到位。
教育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是教学过程的展示。
●集体指导第二周,我们便组织了一场关于“怎样的教学活动是有效的”讨论,重点讨论了“教学的过程是幼儿学习的过程还是幼儿展示已有水平的过程?”通过讨论和分析,教师们意识到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堂失败的公开课给我的启示
字数:4029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2年1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我曾上一节公开课,题目是郑振铎的《猫》。
没想到结果会是惨败!下面是我的《猫》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
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
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通过直抒胸臆的抒情文字,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及亡失后“我”的情感。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独特的抒情方式。
4、学习借物抒情等写法,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手写吾口”(黄遵宪),这就告诉我们写景、写物的文章也是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处处浸染着作者的喜怒哀乐。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郑振铎写的《猫》,去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学习大作家写作的方法,为我所
用。
(板书)
二.检查预习(略)
三.研讨
1、本文的主旨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试多角度研讨。
明确:猫的命运:第一只猫不仅表现了对猫的深挚的惋惜之情,而且流露了作者对旧时代人生命运的凄婉的伤感。
第二只猫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的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和控诉,寓有对当时社会世态的讥讽。
第三只猫告诉人们,仅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就得出主观臆断的结论是错误的,依靠自己的强势话语权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只会伤害无辜。
“我”的角度:通过三次养猫过程的不同感想的叙写,流露出一种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于自责的感情。
2、有人认为:“前两只猫略去不写,单写第三只猫文章也很生动、完整。
”你认为呢?
明确:理由1,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显示了猫的悲剧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发展过程,分别显示了作品思想内容的广度(选了典型的三只猫)和深度(猫的悲剧和“我”的情感都层层深入)。
理由2,对比烘托的写法,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外形、我的态度、结局等方面)对比,前两只猫烘托第三只猫。
3、以“我”为代表的这一家人,是否真的爱猫?
明确:第一种,爱。
对前两只猫的喜爱自然不在话下,第三猫如果不从根本上喜爱的话,哪来最后深深的忏悔、内疚?“我家永不养猫。
”
这负疚的感情是何等深刻!
第二种,不从根本上喜爱猫。
前两只猫活泼可爱,我喜爱;第三只猫长相难看,不活泼,忧郁,懒惰,遭“我”怀疑、棒打,最后冤死。
所以,“我”之爱猫,并非爱一切的猫,“我”完全是凭感情用事,完全是从个人利益出发。
四.拓展
1、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要从课文内容出发)
明确:不爱猫。
爱猫,爱屋及乌。
2、学习了此文,请你结合文章说说你在写作上的收获、启迪,以便以后在自己文章写作中运用。
如:细节描写。
选材的广度(三只猫典型形象)、深度(由猫及人的内心世界);第一只猫从前后对比上描写,正面描写;第二只猫与第一只比较中描写,正面描写;第三只猫侧重侧面描写。
五.作业。
运用以上一、二种写作方法,试着描写一种景或物(动植物皆可)。
课上完后,自以为教学流程顺畅,课堂上学生反映热烈,上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难言的情感。
但是,教研员一见到走下讲台的我就问,你在上什么?这是语文课吗?留下了一个极度伤心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地站在那儿,我做错了,错在哪儿了呢?
学习思辨
直到2011年5月12日,我参加了八年级研训一体化活动,在专家引领下,我才领悟到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或语文性的东西)。
新课程改革前,语文教学上过分追求字、词、句、段、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肢解课文的机械性的分析,课文失去了“血肉”“灵性”;新课程改革初期,语文教学上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东西,强调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
我的上述失败的一课正是过分强调了人文性,忽视了语文课的语文性。
有教师对我的教学点评:郑振铎的《猫》是一篇散文式的小说,它主要通过三次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来一步步演绎作家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地反省自我的过失。
这些希望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能深切的体味。
从检查预习入手到分析课文最后总结作业,一堂课内容容量大了点,这样一来,看起来这是一堂完美无缺的课,实际上很多知识点只是点到了,而还没有深入,可能学生印象不深,导致教学效果欠缺。
语文课文都是一篇篇选文,内容广博,有历史的、社会的、自然科学的等等,如果以这些内容性的东西为重点来上课,那么,语文课就缺失了他自身特点,沦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这不是语文课!上述的公开课错就错在以内容性的东西为重点来上课,缺失了语文课自己的特点。
实践探索
那么语文课自己的特点是什么?经过与其他老师的讨论一致认为,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在工具性的“语言形式”,如词语、句子、段落
等,这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
语文性要融合于语言的内容与形式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任何一方的强势或者缺失势必会影响“语文性”。
教学一篇课文应弄清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其中“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应是语文课研究的重点。
例如上《端午的鸭蛋》这一课:内容性的东西主要有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学生大多容易掌握,一读就明白了,可压缩少讲。
教学重点可放在汪曾祺的语言艺术上,可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仔细体会课文语言上的特色。
例①:“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赏析:口语化,用了短句,一句一断,犹如生活中人们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
例②:“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赏析:这些信口而出的“大白话”,自然亲切,使文章生活气息浓厚。
例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赏析: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类似的例子:“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
例④:“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赏析:一
“扎”一“冒”呼应,绘声绘色,那种动感、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有淡淡的幽默。
例⑤:方言的运用,如“白嘴”、“空头”等。
例⑥:古汉语、古诗词的引用,如“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等等。
文白相间,典雅有味。
又如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课:内容性的东西主要有从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的,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学生通过朗读都能找到答案,教学重点可放在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可从这两种特点入手分析课文,品读语言。
例如文学的特点方面,①说说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对比,罗布泊今昔不同的景象,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拟人,“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排比,“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
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呼吁之情,振聋发聩。
②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总结提升
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仅仅教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也不一定有语文味),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
袁雪蕾,教师,现居浙江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