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题二.doc

最新整理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题二.doc

xxx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题二
一、题型名称(每题2
)、()二科举人。

2、659年,武则天通过唐高宗下诏改修()为(),许多立有军功者皆升士族。

3、()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为北宋著名史学家()编纂。

4、元朝时期,高利贷十分盛行,当时由中亚贵族出资交商人们经营的商业组织称为()。

5、康熙八年,清政府把一部分明代藩王所占田地分给原种之人,永为世业,号为()。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2、猛安谋克
3、开中法
4、黄宗羲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简述唐代均田制破坏的原因?
3、简述元朝统一的意义及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2、评价康熙帝?。

大学_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

大学_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2、秦朝的行政机构中,掌管军事的中央官员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3、以下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4、西汉时期,西域就正式归属了汉朝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西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到了匈奴B、西域都护府设立于公元60年C、郑吉是西域都护府的第一任都护D、公元73年,班超就任西域都护5、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清朝6、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

那么中原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7、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下列不属于“秦政法”的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8、下图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C、清军出兵雅克萨D、玄奘印度取经9、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场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0、《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11、“在朝廷做官的30岁以下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12、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个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1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③北方战乱,人口南迁④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③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32分)15、(5分)有位同学在笔记中写道: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焚烧书籍、独尊儒术、大兴佛教等一系列措施。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题一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题一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

2、为了抬高皇权的地位,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人刊正姓氏,修()。

3、()年春天,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谎报军情率兵北上,在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

4、明朝初年,政府为了解决边军粮饷不足问题允许商人雇工在边境屯田,即商屯又称()。

5、康熙帝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他把三藩、河务、()三件事列为亲政后的头等大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2、五代十国
3、绍兴和议
4、理藩院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评价北宋前期中央集权的加强
3、简述朱元璋取得政权的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2、试论述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缓慢的原因。

中国古代史大一下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大一下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大一下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大一下学期的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古代中国历史的大致脉络,还需要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下面将就中国古代史大一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两晋南北朝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给中国历史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最初的两晋时期为东晋,曾经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

而北方则是鲜卑族和汉族的州郡官员建立的政权,此后发展为五胡十六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期。

南北朝时期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战乱,但也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瑰宝,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及佛教石窟艺术等。

二、唐代的繁荣与衰落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它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唐朝的开元盛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清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之一。

随着国力的增强,唐朝还一度扩张了领土,建立起了庞大的疆域体系。

然而,唐朝后期逐渐出现了政治腐败,内外困扰和民族矛盾的加剧,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唐帝国的衰落。

三、宋代的政治与文化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以其政治体制的革新和经济文化的繁荣而闻名。

在宋朝建立之初,它实行了县、州、路、府、京五级行政区划,同时实行了科举制度,使得政治体制更加完善。

经济方面,南宋时期,全国范围的商品交流大大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这导致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变革。

在文化方面,宋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如苏东坡、黄庭坚和米芾等,他们的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了国际社会。

四、元代的政治与文化元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是由蒙古贵族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起来的政权。

元代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元朝是一个多民族政权,它的统治者并不是汉族,而是蒙古人,也接纳了其他民族的统治者。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考试重点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考试重点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考试重点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大索貌阅:隋文帝开皇五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徭役。

查出不实,流配里长、党长,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

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析户分居,以防包容隐庇。

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

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2、输籍定样:隋文帝开皇五年采用高颖的建议,行“输籍定样”法(或称“输籍法“)。

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根据标准定百姓户等,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

这样百姓不能逃税,官员不能任情舞弊。

由于税额低于世家大族对佃户的剥削,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

3、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开始实施的中央官制。

三省是尚书、内史(唐中书)、门下,三省负责国家政务,互相牵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构,长官令、左右仆射,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民部,唐户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部,是为六部。

三省长官同向皇帝负责,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帝集权。

决策与执行机构分开,对于防止权臣篡位,稳定政局,维护统一,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4、开元之治: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姚崇、张九龄、韩休等人为宰相,针对时弊进行以下改革:①裁汰冗官,整顿吏治;②抑制食封贵族;③压制佛教势力;④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⑤检田括户,限制土地兼并;⑥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

因为以上各项改革,开元年间吏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文化的繁荣,成为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二王八司马事件:唐后期宦官专权严重,威胁皇权,也遭到朝臣反对。

永贞元年,顺宗重用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十人对弊政进行改革,剥夺宦官权力,但接掌军权的关键性措施因宦官集团反对未能成功。

中国古代史题库

中国古代史题库

1.1中国古代史绪论(上)1 [单选题]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是()。

A.理论研究B.辞章研究C.义理研究D.清朝乾嘉学派的考据学正确答案:D2 [单选题] 考据学派要求()本身要符合忠于历史原始的相貌。

A.官方记载B.历史小说C.文献D.历史著作正确答案:C3 [单选题] 西方社会科学强调()。

A.考据B.理论C.辞章D.义理正确答案:B4 [单选题] 经学是()思想流派的代表作品。

A.儒家B.法家C.道家D.程朱理学正确答案:A5 [单选题] 到了()的时候,朱熹的理学成为一种新的儒学的代表。

A.元朝B.唐朝C.清朝D.宋朝正确答案:D6 [单选题] 关于乾嘉考据学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考据学派是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

B.考据学也称之为“朴学”。

C.乾嘉考据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对文献本身进行整理。

D.考据学派不要求文献本身得重视符合原先最初的相貌。

正确答案:D7 [单选题] 人及动物之间的区别表现在:()A.人能说话。

B.人能直立行走。

C.人有自我的精神和理性的追求。

D.人能书写。

正确答案:C8 [单选题] 中国从哪个朝代开始,史书由官方进行编修:()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正确答案:A9 [单选题] 中国古人在研究历史是不重视下列哪一项:()A.义理B.理论C.辞章D.考据正确答案:B10 [单选题] 历史的主体是()。

A.自然B.时间C.人D.事件正确答案:C11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历史科学是需要验证的,要么证实,要么证伪。

B.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认识人类历史的最有效工具和手段。

C.现代社会科学建立的前提是现代社会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它是一种反思和批判。

D.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史学观,根据客观的现象来总结现象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基本法则,同时它又是辩证的、发展的、变化的。

正确答案:C12 [判断题] 动物和人不同,是没有思想的。

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复习资料全

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复习资料全

户调式凡丁男之户,每年每户缴纳绢3匹、棉3斤、丁女及次丁之户,折半输纳,边郡纳2/3,远郡纳1/3。

少数民族交賨布,户一匹,远者一丈。

户纳绢3匹、棉3斤。

这是同类每户应交户调的平均数,每户实际交多少,要根据各户的土地、房屋、桑树等数量和质量的评定,划为九等,然后按家产的等级分类交纳。

府兵制(西、北周时期)府兵制创立于西大统十六年(550),设8柱国12大将军、24开府将军,统24军。

早期府兵自相督率自带弓刀,不编户贯,将领无论何族均用鲜卑赐姓,军人也从主帅之姓,带有知兵。

府兵的户籍由军府—称为折冲府,折冲一词取于古语“折冲于樽俎之间”,有不战而胜之意。

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

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府兵作战一般不能长期在外也很少远征作战,更不能随意更换原驻屯地。

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归本镇,重新纳入当地折冲将军的管辖下。

这种兵役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解决自三国、南北朝以来军队成为将领个人私产的局面,有利于防地方割据势力重新抬头,此外还结合了屯田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轻国家军费开支,部分解决了后勤供给问题,也扩大了兵源。

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政权是以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为支持建立的。

东晋建立时,得到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等的支持。

王导帮助司马睿争取到吴姓士族即江南地区土著士族的拥护。

司马睿称帝,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功劳最大,王导为丞相,以王导族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王氏士族执掌了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和的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一带人开通济渠,由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

同年,又征发人开山阳渎,自引淮水。

绕、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

大业四年(608年),征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

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中国古代史试题考生注意: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学号:﹎﹎﹎﹎﹎﹎﹎班级:﹎﹎﹎﹎﹎﹎﹎考号:﹎﹎﹎﹎﹎﹎﹎祝你考试愉快!中国古代史试题(命题范围:隋~清)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一卷客观题部分一、单选。

(1′×15=15′)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A、581B、587C、589D、618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A、李纲B、岳飞C、韩世忠D、宗泽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A、李辅国B、高力士C、程元振D、鱼朝恩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A、中书省B、宣政院C、枢密院D、御史台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土木之变B、夺门之变C、庚戌之变D、大礼仪之争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A、两税法B、诸色户计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A、刘豫B、张邦昌C、石敬瑭D、蔡京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A、西夏庆历和议B、辽澶渊之盟C、金绍兴和议D、金隆兴和议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A、永乐B、宣德C、正统 D成化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A、安西都护府B、北庭都护府C、西域都护府D、宣政院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A、沙勿略B、马可波罗C、利玛窦 D马戛尔尼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A、牛录B、固山C、甲喇D、谋克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A、永乐B、康熙C、雍正D、乾隆二、填空。

中国古代史下册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下册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一)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朝的特点:繁荣而短暂)1、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__隋朝,定都__长安_____。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陈,南北重归统一。

隋朝统一全国的作用:结束分裂对峙局面,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开创隋唐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唐朝的繁盛奠定基础。

2、隋朝大运河(P4地图)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P5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1) 这是古人对_隋朝大运河_作用的评价。

此渠是__隋炀帝(杨广)下令开通的。

(2) 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渠”以___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今天的北京),南到_________(今天的浙江杭州),它是古代世界__________的运河。

(4)大运河分为四段:——通济渠————江南河。

“此渠”开通后,我们淮安人如果想“烟花三月下扬州”,领略西湖美景,我们的最佳行程路线是:经由_______(经过江苏淮安)到江都,渡江南河至余杭。

(5)作用: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_,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巩固国家的统一。

(6)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感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反映劳动人民巨大的创造力。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人物图)1、618年,隋朝灭亡,反隋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_____朝。

2、“贞观之治”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P8)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②这是(李世民)引用的话,表明他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中国古代史(二)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史(二)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史(二)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1.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李辅国。

()答案:对2.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办事效率。

()答案:错3.隋唐时起,从洛阳出发沿大运河到江都,途经的河段依次是通济渠、邗沟。

()答案:对4.庆历新政中,改革的重心是军事制度。

()答案:错5.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对唐朝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直接影响。

()答案:对6.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览阅奏折160件,处理政事339件。

朱元璋的忙碌和废除丞相直接相关。

()答案:对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

()答案:对8.设立机构、册封与和亲是唐朝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唐朝对吐蕃族先后实行过上述三种举措。

()答案:错9.“西厂”的设置时间在宣德年间。

()答案:错10.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更定保甲之法,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

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这表明保甲法完全禁止了人口流动。

()答案:错11.“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

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

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

”这表明,军机处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答案:对12.康雍乾时期,部分官员可派人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皇帝亲自批阅后直接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环节,从而形成了奏折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强化了皇帝专制独裁。

()答案:对13.源于西魏的府兵制到唐朝开元年间陷于崩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募兵制的实行。

()答案:错14.由武则天独创的是,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答案:错15.“元和中兴”在位的皇帝是唐宪宗。

()答案:对16.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中国古代史下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下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陈桥兵变:赵匡胤策划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

后周显德六年(959),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只有七岁,主少国疑。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原曾结为义社兄弟,在军队中握有实权。

次年元旦,赵匡胤制造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的谣言,后周宰相范质等人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元建隆,仍都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在澶州缔结的一次盟约。

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宋辽此次和议为“澶渊之盟”。

北宋景德元年,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发兵南下,十一月,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城北,威胁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

宋真宗被迫北上,宋、辽两军出现相峙局面。

辽军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资掠夺和政治讹诈,因折将受挫,表示同意与宋议和。

宋真宗只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不惜代价,于是遣使向辽求和。

十二月,宋、辽商定和议,变换“誓书”,约定:①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萧太后为叔母;②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③双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

盟约缔结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3.靖康之难:宋代钦宗靖康年间金灭北宋的事件。

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南下,渡过黄河,直抵北宋东京开封城。

宋钦宗派使者赴金营求和不成。

金军攻城,宋守军多次击退金军。

但宋钦宗仍继续与金议和,答应了金赔款和割地的要求。

金撤军北归。

同年八月,全军再次南侵。

闰十一月初,东京城破,宋钦宗亲赴金营,献上降表。

从十二月起,全军大肆搜刮宋廷的府库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

次年四月,金军俘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北撤。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册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册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册1,九品中正制:三国时曹魏始创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由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正”,由他们察访本郡士人,按才能高下列为九等,以备选用。

选用的原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这个制度开始时确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但后来逐渐蜕变为世族门阀培植自己势力的工具。

2,贞观之治: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久即位,于次年改元贞观。

贞观共二十三年,当时的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由恢复而迅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盛,边境较安宁。

史家称此时为“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世”。

3,猛安谋克制:女真族内部实行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合一的制度。

早在女真人的原始社会时期,猛安、谋克即作为部落和氏族组织而存在。

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首领。

后来,随着女真族封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猛安、谋克制度也在逐渐破坏。

4,八旗制度: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

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

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

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为兵。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296年。

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

5,四时捺钵:四时捺钵是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四时捺钵制是契丹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保留的一项特殊制度和文化习俗,四时即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

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册知识点整理

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册知识点整理

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册知识点整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从夏朝开始的“三皇五帝”时代;到商朝建立的“九王一晋”时代;到周朝建立的“九王一晋”时代;再到秦汉统一王朝的“三皇五帝”时代;再到隋唐五代时期的“隋唐五代十国”时代;再到北宋前期的“金元杂剧”时代;再到清朝前期的“戊戌变法”时代。

这些时期均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发展时期。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事件是夏朝的发生(公元前251年);公元前221年,夏桀在商汤陪同下大宴群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8年夏王朝建立。

夏朝建立以后一直到公元前221年冬王朝被商朝所灭为止(公元前207年);共经历了约500年的历史时期,即夏朝的统一时期(公元前207年至公元前209年)。

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其政权由天子来掌握与统治。

夏朝的第一任天子为太甲(太宰);夏王朝在商之前就已出现贵族世袭制政权"大司农”即天子代表社会上层统治阶层而“大司农”(主管农业和工商业的官吏)则在国家机构中掌握国家权力;大司农和大将军负责国家赋税征收以及中央政权对地方社会资源的调配和控制;小司农官有负责编制户籍的职能。

夏朝建立后进行了长期不间断的王朝更替统治。

夏朝的第一任统治者为商汤王(东周王室始祖)商汤就已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中央集权王朝'盘庚王朝'(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

一、三皇三皇,又称伏羲、神农、黄帝。

上古传说中的远古部落联盟首领,是一种传说中的氏族联盟首领。

伏羲、神农、黄帝共同创立氏族部落联盟。

《竹书纪年》:“炎帝与黄帝战于黄河流域”。

《淮南子·天文训》:“五帝以降,中国有四王一帝曰天子”。

周代,三皇之一的伏羲与孔子合称为“人文初祖”;另一皇曰“人文始祖”女娲与孔子合称为“人文之际”;而《山海经》中记载的“三皇之国”即中国上古文明中的“黄帝之国”与“轩辕之谷”。

三皇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国古人将伏羲、女神女娲视为中国古代的始祖;在中国上古的氏族部落联盟中有一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叫“中原”;炎黄二帝是华夏民族文明产生的第一个最高统治者"黄帝"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创立者"黄帝"又称天人文始祖"人文初祖"是中华民族始祖。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古代史(下)复习资料.docx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古代史(下)复习资料.docx

名词解释1.关陇军事贵族:山陈寅恪先生所提出的观点,认为自西魏至隋唐,统治阶级的核心均为关陇地区鲜卑/汉族镇守六镇的军事贵族所掌控,形成了关系紧密的胡汉/文武混合集团,是汉人与鲜卑人、军事力罐与文人的联合力罐2.输籍定样:隋文帝施行的政策,根据标准制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既防止了百姓逃避赋税或官员任惜舞弊,也有利于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打击了豪强士族的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3.牛李党争:唐朝以门荫出身和以科举岀身的两派官僚历时最久、斗争最激烈的一次斗争。

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领,多是进士及第者,代表庶族地主;李党以李徳裕为首领, 多以门荫入仕,代表士族地主。

两党结怨始于宪宗朝的“元和三年策试案”,高潮出现在文宗时期甘露Z变后,最终于宣宗朝以牛党的胜利结束。

4.白马之祸:天佑二年(905年)六月,朱温(朱全忠)于滑州白马驿诛杀朝官三十余人, 投尸于河,史称“口马之祸”,为朱温篡唐奠定了基础。

口马之祸后唐朝政府的势力基本被扫除。

5.两税法:唐德宗时期在继承先前地税和户税征收精神的前提下,废止租庸调制,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Q亩和资产征税,每年分春秋两次缴纳,是由人头税向财产税的转变6.陈桥兵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军北上抵抗北汉和辽军。

军队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拥立赵匡胤为皇帝,赵口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又称“黄袍加身“7.帅漕宪仓:北宋地方官制,在全国各路设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主管军事,有时兼管民政,简称“帅臣”);转运司(长官为转运使,主管司法兼监察地方官吏,简称“漕臣); 提点刑狱司(长官为提点刑狱,主管司法兼监察,简称”宪臣);提举常平司(长官为提举常平,主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简称“仓臣”)8.官职差遣:宋朝官制的特色。

“官”标志官员基本地位身份,决定官员基本待遇;“职” 表等级、职位;“弟遣”为官员所担任实际职务,是一种复杂灵活的行政体制。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doc

中国古代文化史复习参考.doc

一、名词解释1.四库全书:由纪昀编撰于乾隆后期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对传世古籍的一次总整理。

全书结集了上古至乾隆时期的主要古籍,总数近80000卷,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

其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文献的整理和保存有重大作用;但纪昀在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传统文化遗产遭到极大破坏。

2.永乐大典:明永乐年间编成的一部类书。

由解缙主持,《大典》收书8000多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经史子集百家之言以及天文地志、人事名物、农业手工业科学、古典文学戏文杂剧、僧道典籍等无所不包,成为后世辑佚逸书的资料宝库。

清末毁于战乱,现存世量较少。

3.宗族制度:4.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的重要经典。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又称《国风》,即15国风,保存大量民歌,是《诗经》的精华。

《雅》分《小雅》和《大雅》,多是贵族歌颂帝王功绩的作品,有些篇章和后世叙事诗很接近。

《颂》《周颂》、《鲁颂》、《商颂》,内容是祭祀或大朝会时用于歌功颂德的颂歌。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据部分诗篇考察,最早约作于西周初年,最晚约作于春秋中期。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后代各类诗体的基础,并开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5.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6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7.中庸:《中庸》为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著作,原为《礼记》的一篇,主要阐述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中国古代史大一下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大一下期末复习资料

中國古代史期末複習資料(黄修明部分)一名詞解釋1侨州郡县:东晋政权在其辖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的州郡县。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多聚族而保持原有籍贯,东晋政权在北方流寓人口多的地方,用他们原籍区域名称设置侨州侨郡侨县,主要用于安抚管理北方南迁人口,以保持北方士族的封建特权。

刘裕实行土断施行后,侨州郡县数量减少,隋朝统一后,完全废除。

2高平陵之变: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内部司马氏集团向曹氏集团争权夺利的斗争。

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氏集团首领曹爽等人陪同魏主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扫墓之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将曹氏集团成员一网打尽。

这次事件是曹魏灭亡.司马氏代位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

3六条诏书:是西魏宇文泰为改革内政而颁布的汉化改革措施。

其内容为“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该诏令的颁布实施,巩固了西魏北周的统治,为后来北周战胜北齐统一北部中国提供了了良好条件。

4侯景之乱:南朝梁武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

他原为东魏降将,投降梁朝后,于公元548年叛乱,叛军攻占建康、广陵、吴郡等地区,烧杀掠夺,对南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虽然叛乱在552年被平定,但南方政权的统治由此大大削弱,北强南弱的对峙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剧。

5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李世民兄弟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政变。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

但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战功卓越,大大威胁了李建成的地位。

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拉拢四弟李元吉共同对付李世民。

双方结党营私,斗争愈演愈烈。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一同参加早朝的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挟持了唐高祖,发动政变夺权,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李渊被迫交出实权,李世式即位,是为唐太宗。

此次事变,为封建国家挑选了一个优秀的统治君主,对唐朝国家强盛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6甘露之变:唐朝统治集团内部朝官反宦官斗争的重大政治事件。

历史下册1-3课复习资料

历史下册1-3课复习资料

02
第二课: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
01
02
03
04
城邦制度
古希腊由众多独立的城邦组成 ,各城邦之间互相竞争、互相 合作,最终发展出独特的希腊 文化。
公民大会
古希腊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 讨论和决定城邦的重大事务。
五百人议事会
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处 理日常事务,为公民大会准备 议案。
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推动建立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与挑战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性问 题层出不穷,中国需要积极应 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程 度不断加深,需要进一步加强 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 的变革和完善。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 用不断提升,需要承担更多国 际责任和义务,为世界和平与 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坚实基础。
03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祖国统一大业不断向前推进
。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创
造了有利条件。
05
第五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基层民主自治的推进
随着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建立和发展,基层民主自治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直 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得到拓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 能得到更好发挥。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调式凡丁男之户,每年每户缴纳绢3匹、棉3斤、丁女及次丁之户,折半输纳,边郡纳2/3,远郡纳1/3。

少数民族交賨布,户一匹,远者一丈。

户纳绢3匹、棉3斤。

这是同类每户应交户调的平均数,每户实际交多少,要根据各户的土地、房屋、桑树等数量和质量的评定,划为九等,然后按家产的等级分类交纳。

府兵制(西魏、北周时期)府兵制创立于西魏大统十六年(550),设8柱国12大将军、24开府将军,统24军。

早期府兵自相督率自带弓刀,不编户贯,将领无论何族均用鲜卑赐姓,军人也从主帅之姓,带有知兵。

府兵的户籍由军府—称为折冲府,折冲一词取于古语“折冲于樽俎之间”,有不战而胜之意。

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

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府兵作战一般不能长期在外也很少远征作战,更不能随意更换原驻屯地。

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归本镇,重新纳入当地折冲将军的管辖下。

这种兵役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解决自三国、南北朝以来军队成为将领个人私产的局面,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势力重新抬头,此外还结合了屯田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轻国家军费开支,部分解决了后勤供给问题,也扩大了兵源。

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政权是以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为支持建立的。

东晋建立时,得到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等的支持。

王导帮助司马睿争取到吴姓士族即江南地区土著士族的拥护。

司马睿称帝,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功劳最大,王导为丞相,以王导族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王氏士族执掌了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洛阳和杭州的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一带人开通济渠,由洛阳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开封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

同年,又征发淮南人开山阳渎,自淮安引淮水。

绕扬州、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

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

这条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沟通通南北的大动脉,适应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加强了南北联系。

关陇集团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在当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这些豪强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

为了把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一般就称之为关陇集团。

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的集团。

在西魏、北周、隋和唐初他们都占据着统治地位输籍定样开皇五年,隋文帝实行该法,又称“输籍法”。

规定每年五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三党五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指定税额,并将各户赢缴纳税额写成定簿。

这样百姓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

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所定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的剥削为轻,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民。

隋朝通过推行“输籍法”使大量的不承担国家赋役的隐藏户口,从豪强之家分离出来,成为国家编户,输税供役,为国家起到了扩充税源,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

均田制(北魏)485年,北魏孝文帝采纳汉族谋臣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内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

丁男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受露田20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

②土地不得买卖。

受田者年老或死亡,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传给后代。

③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

【性质与作用】①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度。

②确认了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

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恢复经济和民族融合【瓦解】隋朝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限制了土地的买卖和无限占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

侯景之乱梁武帝太清元年,东魏大将侯景因与掌权的高澄发生矛盾表示愿献所据河南十三州之地降梁。

梁朝因其反复无常,桀骜难制,多不赞成,但梁武帝欲借此实现统一梦想,遂接受侯景投降,封以河南王,大将军等重职,并派兵接应。

不料接应兵在彭城被东魏军大败。

这时东魏趁机挑拨侯景与梁的关系,表示愿用萧渊明交换侯景,与梁重新修好。

昏庸的梁武帝居然答应了,结果侯景走投无路,于548年八月反于寿阳,很快攻下建康的石头城和东府城。

次年三月,侯景攻下了久围中的建康台城,萧衍被软禁,不久饿死。

萧衍死后,侯景先拥立萧纲为帝,后来又废萧纲立萧栋,不久又废萧栋而自立改国号为汉,大杀萧衍子孙,萧梁统治自此已实际解体。

552年,王僧辨,陈霸先攻下建康,侯景企图逃跑,被部下砍死于船中,侯景之乱结束。

从此,南朝力量更加衰落了,南弱北强的局面正式形成。

河阴之变阶级斗争的发展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在北方边镇起义爆发后的第三年,孝明帝母胡太后杀了在中央掌权的元叉,重新控制了中央政权。

永安元年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三岁的元钊为傀儡皇帝。

三月秀容川契胡酋长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进军洛阳。

四月,尔朱荣立元子攸为帝,入洛阳,沉胡太后和元钊于黄河,在河阴之陶渚,围杀北魏王公大臣2000余人,史称“河阴之变”。

汉化的鲜卑代北士族在这次事变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高平陵事变239年明帝死,齐王曹芳继位,宗室曹爽和司马懿辅政。

曹爽以皇帝名义升司马懿为太傅,实夺其权。

司马懿怒就即退休养病。

正始十年正月,魏少帝曹芳与曹爽出城祭明帝高平陵。

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及党羽蒋济等发动政变,起兵控制京城,挟持郭太后,罢免曹爽,史称“高平陵事件”。

从此权归司马氏。

六镇起义魏初,为了防止柔然的进攻,在北部边境建立了许多军镇,重要的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扶冥镇,柔玄镇,怀荒镇等六镇。

最初,这些军镇,因为是拱卫首都平城的军事要地,所以受到特别的重视。

但随着柔然的衰落和北魏的迁都,军镇地位于逐渐衰落,镇兵和下层军官地位下降,早有不满情绪。

522年,柔然兴兵犯魏,进攻六镇。

524年,六镇尽为起义军所占领,北魏派兵镇压,先败五原,继而大败于白道几乎全军覆没,北魏政府束手无策,竟然求助于宿敌柔然。

525年六月,起义军在北魏军和柔然军的夹击下失败。

占山格晋以来,国家对土地私有化趋势的总方针是,在维护土地国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土地私有化有限度地发展。

随着土地私有化从平原田亩向山林湖泊发展,自东晋开始,国家对私占山泽的现象加以限制。

国家将部分山林川泽让给官吏和平民,允许土地私有制发展。

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山林川泽的私人占有,标志着山林川泽这一最后的国家“公有地”通过屯封别墅的形式和大土地所有制联系起来。

检籍即清检士籍,对士族豪强广占私客,平民百姓规避赋役的现象,两晋和南朝政府都采取核实户籍的办法。

南朝户籍整顿的重点是清理庶族冒任士族。

但在操作过程中,无法真正核实户籍。

南齐时的检籍甚至导致唐寓起兵。

检籍最后归于失败。

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租役。

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

又命令堂兄弟一下亲属析户分居,各立户头,以防包容隐庇。

侨州郡县东晋、南朝时由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在其管辖地区内多用北方地名设立州郡县。

当时北方人民与士族大量南迁,大多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

统治集团因而设置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士族,保持其封建特权,借以缓和南北士族矛盾,以巩固政权。

东晋初,侨州、郡、县均沿用北方原地名,一度造成政区用名十分混乱。

刘裕收复青徐等州后,曾以原州、郡名前加“北”字,与侨州、侨郡相区别。

刘裕代晋后,又取消“北”字而在侨州郡县名前加“南”字。

土断实行后,侨州、郡、县数目日减,隋统一后,完全废除北府兵东晋南朝着名军府及其所辖府兵。

北府设立很早,西晋末东晋初王舒任徐州刺史,加北中郎将,自此有北府之称。

其后东晋南徐州刺史例带北中郎将,驻屯京口,故称京口为北府,也称南徐州刺史为北府。

西晋末年北方流民徙居京口 (今江苏镇江) 者日多,民风强悍,果敢善战。

太元初谢玄招募南徐、南兖二州北方侨民,严格选择训练,严明军纪,号北府兵。

该军为当时精锐部队,士兵皆骁猛勇敢,屡战皆捷。

太元八年 (383) 前秦进攻东晋,东晋以北府兵为主力,于淝水大败前秦军。

后以北府兵镇压孙恩起义。

刘裕以北府兵起家,取代东晋。

三长制486年北魏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长一里长,五里长一党长。

三长要求挑选乡里能办事而又谨守法令者担当。

其职责是掌握乡里人家的田地,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收租调,征发兵役徭役。

通过实行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使政府政令能较好地贯彻到基层,北魏的基层统治机构更趋完善。

中书门下体制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改政事堂印为“中书门下之印”,是中书门下体制建立的标志。

中书门下体制建立以后,三省机构依然存在,且三省出入命令的分工在形式上更趋严密和完善。

但三省与宰相分离,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府署,独立于三省机构之上。

在这种体制下,中书门下直接指挥诸使、诸郡、诸军执行政令,宰相对于行政事务的干预越来越强,甚至直接下行过去由尚书六部处理的事务。

宰相与君主的联系更多的作为“参总庶务”的政务官,而不再是“坐而论道”的咨询者。

这是中国中古时期君相关系和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重大转变。

1.简述西晋建立后分封诸王的措施。

泰始元年(265)十二月,晋武帝司马炎刚即帝位,将其祖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千五百人。

其叔父司马干、司马伦、司马亮分别封为平原王、琅邪王、扶风王,弟司马攸封为齐王,均大国,司马炎叔祖安平郡王司马孚则超越制度,食邑户数多达4万户。

司马炎的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时封王者达27人。

始元年分封以后,因宗室诸王均留居京城洛阳,未到封国,王国军队仍未建立。

咸宁三年(277),司马炎因齐王司马攸声望很高,担心身后将出现皇位继承人之争,想让他到自己的封国去,再次制定分封食邑制度。

司马宗室诸王封国仍分大国、次国、下国三等,而下国亦制满万户,三等王国皆置中尉统领王国军队,大国诸王除嫡长子世代继承王爵外,其他儿子均各以土推恩受封为公;功臣封公者,封国制度如小国王,亦以中尉领兵,郡侯封国内也可以置1100人的军队。

于是诸王多回到自己的封国中,其因职未归封国者,大国置守土100人,次国80人,下国60人。

2.简述西晋时期都督制的定型早在司马氏代魏以前,司马氏子弟即以都督或监军的身份出镇许昌、邺城、长安等战略要地,为司马炎顺利称帝建晋提供了条件。

西晋建立后,曾试图在宗室诸王封国内建立军队但初无成效,因此都督制得到广泛推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