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302ZH071课程名称(全称)总学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上课地点课程性质必修课电子测量技术指导实践课后练其他学时20训练40习、讨论4学时(主讲)学时学时应用电子技术综合自动化实训室(二)专业概况1、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后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能制定先进的测量方案,合理地选用测量仪器,能正确处理测量数据,以获得最佳的测量结果。
2、岗位面向直接面向电子产品品质员、电子组装工艺员、测试员、调试员、电路设计技术员。
3、专业核心能力(1)具有识别与选用元器件的能力;(2)具有电路图识图、绘图能力;(3)具有对电路焊接、制作、测量、调试、故障排除、维修的能力;(4)具有对模拟电路进行基本分析、计算的能力;(5)具有对常用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维护的能力。
(6)同时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教学大纲(一)总体目标与任务1、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常用的电子测量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常用的典型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发展动态,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2、课程定位《电子测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正确选用测量方案能力;具有正确选用仪器、仪表的能力;具有对电路测量、调试、故障排除、维修的能力;具有对常用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维护的能力。
本课程不仅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为培养再学习能力服务,而且直接地为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服务。
3、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元器件的识别能力。
2)电路图识图、绘图能力。
3)电路焊接、制作、测量、调试、故障排除、维修能力。
4)单元电路分析、计算、调试、检测、设计能力。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教案:电子测量技术《2》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并能够应用于电子测量领域的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内容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2.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3.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1.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范围-电子测量技术的误差分析和校准方法2.实验操作2.1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示波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多用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频谱仪的使用和操作方法3.实例应用3.1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温度测量-电压测量-频率测量-电流测量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来进行,考察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将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电子测量仪器:示波器、多用表、信号发生器、频谱仪等2.教材和参考书籍3.实验报告模板和评估表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电子测量技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运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电子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学时: 48 学分:2.5理论学时: 28 实验学时:20面向专业:电信工程/电信科技课程代码:先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概率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课程性质:必修执笔人:车晓言代爱妮审定人:陈龙猛曹洪波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
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模块化、多层次教学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3)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4)课程组的教学方法研讨(5)考试方式的改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1章.测量的基本原理(4学时)(1)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3)测量的基本原理,信息获取原理和量值比较原理。
(4)电子测量的实现原理:变换、比较、处理、显示技术。
重点:掌握测量与计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概念与来源,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
了解信息的获取原理,测量的基本实现技术。
难点: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第2章.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2学时)(1)电子测量的意义、特点、内容。
(2)电子测量的基本对象——信号和系统的概念、分类。
(3)电子测量方法分类。
(4)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2、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结构、特性及应用;3、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制作;4、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电路分析基础: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电路基本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等;2、模拟电子技术: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与使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负反馈、频率响应等;3、数字电子技术: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芯片结构与原理等;4、电子元器件与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选择,电路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演示、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2、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设计、制作和调试等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4、项目实践评估:对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参考)1、第一周:绪论,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第二周至第四周:电路分析基础,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电路基本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等;3、第五周至第八周:模拟电子技术,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与使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负反馈、频率响应等;4、第九周至第十二周:数字电子技术,包括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芯片结构与原理等;5、第十三天至第十六周:电子元器件与电路设计,包括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选择,电路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等;6、第十七周至第十八周:复习与考试,进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项目实践评估。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doc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第一部分绪论本指导书是根据《电子测量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一、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是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重要环节,对更好地学习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实验,使学生具有初步分析、处理电子测量技术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并且锻炼学生独立完成电子技术实验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本课程实验需要掌握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特点,误差的概念、来源以及分类,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指标,电子示波器的性能,电子计数法测量频率、电子计数法测量周期以及电子计数法测量时间间隔的原理,相位差测量、电压测量以及阻抗测量的原理等基础知识。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学 时教学目标、要求1 电阻、电压等精度测量2 掌握电阻电压的测量方法及其误差分析方法,掌握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函数信号有效值测量2 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DVM 的使用方法;理解不同检波方式表头测量不同波形时的换算关系。
3频率测量实验2掌握EE16XX 系列函数发生器、频率计的使用方法,理解频率测量中的闸门概念。
4波形信号参数测量 2 掌握波形参数:峰峰值、平均值、脉冲上升时间等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理解不同波形相应参数的不同含义。
合 计8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实验一电阻、电压等精度测量一、实验目的掌握电阻电压的测量方法及其误差分析方法,掌握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示波器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它是一种对电压敏感的电子仪器。
应该说,在示波器荧光屏上进行的所有测量,都归结为对电压的测量。
不言而喻,电子示波器则就是测量电压的显示仪器。
用电子示波器测量电压,其原理就是基于被测量的未知电压使电子束产生正比的偏转。
当只测量电压数值大小的时候,可以在X 轴上不加入扫描信号。
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教学大纲 (2)«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教材名目 (4)«传感器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6)«传感器及其应用»课材名目 (8)«无线电装接与调试»课程教学大纲 (11)«无线电装接与调试»课程教材名目 (13)«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13)«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教材名目 (16)«工程制图及AutoCAD»课程教学大纲 (18)«工程制图及AutoCAD»课程教材名目 (19)«电子产品结构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20)«电子产品结构工艺»课程教材名目 (22)«电子线路运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4)«电子线路运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材名目 (28)«音响设备原理与修理»教学大纲 (32)«音响设备原理与修理»教材名目 (35)«电视机原理与修理»教学大纲 (37)«电视机原理与修理»教材名目 (40)«VCD/DVD原理与修理»课程教学大纲 (43)«VCD/DVD原理与修理»教材名目 (45)«电子电器产品营销常识»课程教学大纲 (46)«电子电器产品营销常识»课程教材名目 (48)«手机原理与修理»课程教学大纲 (50)«手机原理与修理»课程教材名目 (51)«数字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53)«数字通信技术»课程教材名目 (55)«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1〕〔一〕、课程概述1、适用专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2、课程属性:CEAC认证课程3、课程说明:本课程要紧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用途、性能及要紧技术指标,明白得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明白得现代智能仪器的差不多工作原理;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能阅读电子测量仪器说明书;能依照被测对象正确地选择仪器;熟练把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仪器完成差不多测量任务;能对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爱护。
电子测量教学大纲电子
测量教学大纲引言电子测量是电子工程专业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涉及了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子仪器的校准和误差分析等内容。
本文档旨在为电子测量教学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大纲,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组织和掌握电子测量的知识。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常用测量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技巧,并具备进行电子仪器校准和误差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的基础知识a. 电子测量的概述和基本概念b. 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c. 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方法d. 电子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2. 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a. 电压测量仪器(电压表、示波器)b. 电流测量仪器(电流表、示波器)c. 电阻测量仪器(电阻表、LCR表)d. 频率测量仪器(频率计、示波器)3. 电子仪器的校准和误差分析a. 仪器校准的基本原理b. 校准方法和步骤c. 仪器的误差来源和分析方法d. 误差限和不确定度的计算4. 实验设计与实施a. 电子测量实验的设计原则b. 实验仪器的选择和配置c.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d. 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总结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和学生讨论的形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实验操作和报告撰写的方式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四、教学评价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测验、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其中,课堂测验用于检验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实验报告用于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期末考试用于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参考教材1.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孙志刚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 《电子测量与仪器》,司钟著,电子工业出版社3. 《电子测量技术》,王舰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师团队负责教学。
电子测量课件--朱云电子测量大纲
电子测量课程教学大纲(Electronic Measurement)课程编号:1000850适用专业: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检测控制技术与仪器专业学时数:32 学分数:2执笔人:张英飞、曾涛编写时间:1999年05月26日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工科大学电子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通信和信息工程、自动化、检测控制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测量作为培养工程师的一门课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学生系统掌握电子测量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际知识,对于提高实践技能,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为适应今后的生产和科研中将会遇到的大量现代测量任务作必要的准备,都是十分重要的。
电子测量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理论和实践都应予以足够重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中的最基本的测量原理、测量技术和测量方法;具备一定的测量误差分析和测量数据处理能力;了解现代新技术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及电子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飞跃发展的状况,为后续专业课程及为学生准备理论基础和实际知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 学时)本章主要介绍测量和计量在生产、科研和国防领域的意义和作用及本课程的特点。
了解测量的重要意义;了解计量的基本概念;理解电子测量的特点;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初步建立起测量的基本概念。
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基础。
本章的重点是建立起测量、计量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概念,认识电子测量的特点。
本章的作业为举例说明电子测量在生产、科研和国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无本章习题,故需另出习题和思考题。
第二章测量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3 学时)本章系统地介绍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要了解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随机误差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并用统计平均的方法处理随机误差;掌握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t分布情况下的置信问题;了解用统计学方法剔除异常数据;掌握恒值系差的表达式及变值系差的两个判据;理解消除和减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掌握用误差传递公式分析总误差和分项误差的关系;了解测量误差的合成与分配;理解处理非精度测量数据及回归分析方法。
《电气与电子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电气与电子测量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代码:EE319◆学分 / 学时:2/34◆适用专业:电气工程类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理论◆后续课程:电气类相关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电气测量技术是电力生产、电力传输和配送、用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门技术,并日益电子化和数字化。
准确的测量关系到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安全及稳定运行,同时也是电气控制和继电保护系统的基础,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数字化电气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
掌握电气测量的强电特征和隔离测量的必要性;熟悉电气工程领域常用的传感器原理和特点,学会根据实际要求选用传感器并设计相关的调理电路;学会根据测量系统的总体要求来选择技术参数符合要求的关键器件,并组建数字化电气测量系统。
培养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及学时分配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突出基本概念,并配以适量的实验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教学形式为多媒体教学,结合实例,重点讲述电气与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设计现代测量系统的能力,力求不断充实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拓展学生视野。
上课内容力求图文并茂,授课形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课后作业主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要求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电气测量问题。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实验、作业、结业考试成绩组合而成。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上课参与度:10%。
主要考核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课堂讨论参与程度。
作业:10%。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为两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各专业课的必需先行课,为学生学习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做好准备。
2、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能自己设计和应用测量电路。
基本内容包括模拟和数字的测量仪器、示波器、信号源、频率计、频谱分析仪、失真度测量仪、网络分析仪、逻辑分析仪、虚拟仪器、测量用电路等。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本课程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过程,减小测量误差的措施;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结构、操作和应用;对于各种被测电量和被测系统采用的不同测量原则和测量电路,及测量结果的表达。
难点:理解数据处理的根据,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的依据;理解各种仪器的原理与功能;对于不同测量对象和对测量速度与测量准确度的不同要求采用的不同测量配置与测量方法的掌握。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三、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掌握电子测量仪器与应用技术中一些常用术语的涵义及其相互区别,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电子测量技术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测量、计量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的意义。
第一节电子测量一、测量二、电子测量第二节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特点一、电子测量的内容二、电子测量的特点第三节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一、按测量手续分类二、按测量方式分类三、按被测量的性质分类四、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第四节电子测量仪器概述一、测量仪器的功能二、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三、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第五节计量的基本概念一、计量二、单位制三、计量基准四、量值的传递与跟踪,检定与比对【思考题】1.叙述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
2.选择测量方法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3.叙述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的特点,各举一两个测量实例。
4.解释偏差式、零位式和微差式测量法的含义,并列举测量实例。
电子测量实验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基本原理,理解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测量知识,对简单的电子电路进行测量和分析。
3. 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误差的概念,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电子测量仪器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设计简单的电子测量实验方案。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测量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爱护仪器、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测量实验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测量基本原理: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让学生理解测量原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2. 常见电子测量仪器:讲解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常见仪器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应课本第三章,让学生掌握各类仪器的操作。
3. 电子测量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电子测量实验,如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等,按照课本第四章实验案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结合课本第五章内容,让学生学会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 电子测量实验方案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测量实验方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参考课本第六章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按照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子测量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测量技术及应用 适用专业:机电、通信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电子测量技术及应用》把《电子测量》和《电子仪器》整合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以“电子测量原理”为基础, 体系结构以测量方法为线索,以误差分析 来提升,以实际应用为归宿,是一门专业基础实践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及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够选择正确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1-2 设计思路万用表的使用;项目三、示波器的使用;项目四、计数器测量时间和频率; 五、电能和功率测量来进行教学,该课程原则上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每周 共16周/学期,共64学时/学期,4个学分/学期。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的仪器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测、维护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电子测量技术及应用》 是机电专业与通信工程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实践 课程,该课程采用学做一体,通过五个项目:项目一、误差与特性分析;项目二、 项目 4学时,2-2 课程目标经过64学时的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达到相应的要求,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后面的课程打下基础。
查阅资料和学习能力 一利用手册或网络获得相关信息;整理技术资料与文件书写能力一一技术说明书、测量任务书;团结协作能力 一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增强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 一讲述、说明、分析、回答问题、答辩。
1、 知识目标1) 了解常见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2) 能够使用常见电子测量仪器仪表进行电参数的测量; 3) 对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排除; 4) 对规定任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2、 能力目标1) 2) 规范操作能力 一检测和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3) 4) 计算能力一对测量结果能够进行误差、精度等的评价5) 6) 职业行为能力 一与职业岗位直接接轨;7)3. 思想教育目标:1) 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2) 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 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是现代科学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从事现代电子科学研究的必备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标志性课程。
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应用面广泛。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理论知识目标(1) 掌握近代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测量误差分析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技术。
(4) 掌握正确选用测量仪器的基本方法。
(二)实践技能目标(1) 能够制订先进、合理的测量和测试方案。
(2) 能够正确选用测量仪器。
(3) 能够正确操作测量仪器。
(4) 能够正确处理测量数据。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一)绪论1、主要内容测量和电子测量;电子测量的内容与特点;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电子测量仪器概述;计量的基本概念。
2、教学要求了解常用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分类;掌握计量的概念;掌握电子测量的概念、特点;掌握电子测量常用仪器和常用方法。
3、作业要求《思考与练习1》中的1.1,1.3,1.5。
4、实践性教学内容及要求列举常用电子测量的实例,归纳电子测量方法及仪器的类别。
(二)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1、主要内容误差的相关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误差的分类;随机误差分析;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的合成;测量数据的处理;测量方案选择等。
2、教学要求掌握误差的相关概念、分类、表示方法及公式;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掌握随机误差分析方法,会熟练计算,掌握数学期望值、残差等的计算;掌握正态分布、平均分布,会熟练计算,能使用贝塞儿公式,掌握有限次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掌握系统误差分析方法和合成方法,熟练相关计算;熟练消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原理、计算。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思考
( )以就业为导 向 ,教 、学 、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针对毕业 生 1 从事的具体职业 岗位群 ,如 :电子测量设备装接工 、调试工 、品质检
验员 、 7 : 电- ̄ 品生产工艺员 、电子仪器维修工等 ,选择典型工作任务 - 和行动领域 ,确定相应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 、职业素质构建课程体 系, 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 。课程 内容安排由简单到复杂 ,能力培
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的提高不相适应 ,不能满足职业教育 就是就业教育的要求 。
2 课 程 改 革 的 理 念与 思 路
( ) 1 教学 的理念与思路 。 《 电子测量技术 》课程的建设 以行动 导 向的教学理 论为指导 ,以项 目为核心 ,从实际应用出发 ,融 “ 、 教 学 、做”为一体 ,形成以行动为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重视项 目情境的设计,开展以学生 为中心 , 集理论 、实践与职业 素养为一体 的项 目 化教学 ,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 ,共 同开发课程标 准,与职业 岗位技能标 准对接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 习实训基地 ,围绕提高学生的 实践技能与发展潜力 ,校内训练与校外顶 岗操作相结合 , 提高学生的 职业 意识 、敬业精神、岗位技能和专业素养。 ( )以工 作过 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课程设 计上 应用了 “ 2 工作 过程导向”课程理念 ,以项 目为载体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 ,使学生在 项目 任务驱动下 ,在完成一个个项 目的过程中 ,实现工艺知识 、工艺
教育最 大的不 同之处 ,是我们开发、编写新时代职教教材有必要遵循 的原则 ,也是创新创优职教教材 的活水源泉 。 目 项 式教学的教材能很 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理 论与实践 融为一体这一显著特点 。它把一门学科 所包含的知识有 目的地分解 、分配给一个个项 目, 理论完全为实践服 务,学生通过完成实践操作掌握与该实践有关 的理论知识。而实践又 是一个个有着 能引起学生兴趣 的可操作的项 目,这好比一项有趣的登 山运动 , 山是 目标 ,为了登上 山峰 ,则必 须了解 登山的方法 、技 登 巧 、线路及安全措施。这是一种在 目 标激励下的学习,是一种完全在 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驱动下的学习 ,可以肯定这种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
电子测量蒋焕文答案
电子测量蒋焕文答案【篇一:电子测量教学大纲】class=txt>电子测量一、总体说明(一) 学时与学分本课程学时: 72学时(课内)本课程学分: 4学分(二) 授课对象电子类本科生(三) 先修课程电路理论、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四)教学目的《电子测量》是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实践性很强课程。
该课程涉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的知识。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最基本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具备一定的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对新技术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12学时)主要内容1.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1.2 测量误差的估计和处理1.3 测量误差的合成和分配1.4 测量数据处理1.5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基本要求1.1 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熟悉测量误差的分类1.2 熟悉误差的估计和处理方法1.3 了解测量误差的合成和分配原则1.4 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1.5 了解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特点及其基本应用第二章示波测试和测量技术(12学时)主要内容2.1 示波测试的基本原理2.2 通用示波器2.3 取样技术在示波器中的应用2.4 示波器的多波形显示2.5 示波器的存贮和记忆2.6 示波器的使用基本要求2.1 掌握示波测试的基本工作原理2.2 掌握通用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组成2.3 了解取样技术在示波器中的应用2.4 了解示波器的多波形显示2.5 了解示波器的存贮和记忆原理及其应用2.6 掌握通用示波器的主要使用方法第三章频率与时间的测量(8学时)主要内容3.1 频率或时间的原始基准3.2 电子计数器测频方法3.3 电子计数器测周方法3.4 时间间隔的测量3.5 不同测量模式的测量误差3.6 标准频率源的测量基本要求3.1 了解频率和时间的原始基准3.2 掌握电子计数器测频法(测周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3 掌握时间间隔的测量原理和方法3.4 了解不同测量模式的测量误差3.5 了解标准频率源的测量原理和方法第四章电压测量技术(8学时)主要内容4.1 电压测量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的测量仪器4.2 交流电压的测量4.3 分贝的测量4.4 噪声的测量4.5 电压测量的数字化方法4.6 以电压测量为基础的数字仪表4.7 高频电压测量4.1 熟悉电压测量的基本要求,了解电压测量仪器的分类4.2 掌握交流电压的测量原理和方法4.3 掌握分贝的测量原理和方法4.4 掌握噪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4.5 熟悉电压测量的数字化方法4.6 熟悉以电压测量为基础的数字仪表的原理和组成4.7 了解高频电压测量的方法和测量标准第五章测量用信号源(10学时)主要内容5.1 正弦信号发生器5.2 频率合成式信号发生器5.3 频率合成器基本要求5.1 了解正弦信号发生器的分类,掌握正弦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和组成 5.2 掌握频率合成式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和组成5.3 熟悉频率合成器的原理和组成第六章频域测量(8学时)主要内容6.1 线性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6.2 网络分析仪6.3 白噪声在线性系统测试中的应用6.4 信号的频谱分析基本要求6.1 掌握线性系统频率特性的正弦测量、扫频测量、多频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6.2 熟悉网络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用途,掌握s参数的测量方法6.3 了解白噪声在线性系统测试中的应用6.4 掌握频谱分析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第七章智能仪器与自动测试系统(6学时)主要内容7.1 智能仪器7.2 个人测试仪器7.3 自动测试系统7.1 了解智能仪器和数字存贮示波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电子测量技术/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3、学时/学分:40/2.5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信号分析与处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5、面向对象:测试类专业6、开课系:机电工程系7、教材、教学参考书:(1)﹑大彪等,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工业,2008.2(2)、孟凤果等,《电子测量技术》,机械工业,2005.1(3)﹑崇维\朱英华, 《电子测量技术》,西南交通大学,2005.8(4)、永瑞等,《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电子科技大学,1994.12二、课程性质和任务电子测量是现代科学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掌握电子测量技术是从事生产实践和科研的必备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标志性课程。
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应用面广泛。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生产实践以及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容和基本要求(一)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1、教学容(1)测量及其意义;(2)电子测量的意义和特点;(3)电子测量方法的分类;(4)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5)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2、教学要求(1)了解电子测量的主要容、特点和基本方法;(2)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特点;(3)掌握误差基本理论及分析(4)能对测量结果(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
3、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子测量的特点;(2)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3)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
难点: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有效数字。
(二)信号发生器1、教学容(1)信号源概述;(2)低频信号源的组成原理及使用。
(3)高频信号源的组成原理。
(4)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原理及使用。
2、教学要求(1)了解信号源的分类和基本组成;(2)掌握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3)掌握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 4) 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3、重点和难点重点:(1)正弦信号源的主要性能指标;(2)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难点:(1)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三)电子示波及测量技术1、教学容(1)概述;(2)示波测量的基本原理;(3)通用电子示波器的结构;(4)通用电子示波器的选择和使用;(5)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基本测量方法;2、教学要求(1)了解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功能和分类;(2)了解阴极射线示波管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掌握示波器显示的基本原理;(3)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基本组成,了解通用电子示波器的主要性能,掌握Y通道、X通道和Z通道的工作原理;(4)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选用原则;(5)熟练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应用:包括信号的电压、周期、频率,脉冲信号的前沿、脉宽、延迟时间,正弦波的相位差等参数的测量。
重点:(1)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基本显示原理;(2)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和Y通道、X通道和Z通道的工作原理;(3)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选用原则;(4)熟练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正确使用。
难点:(1)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和Y通道、X通道和Z通道的工作原理;(2)通用电子示波器的正确使用;(四)电压测量1、教学容(1)概述;(2)模拟交流电压表;(3)数字电压表;﹡(4)数字多用表;(5)电压表的选择和使用。
2、教学要求(1)了解电压测量对仪表的基本要求、电子电压表的分类、交流电压的基本参数;(2)掌握模拟式电子电压表(峰值型、均值型、有效值型)的基本电路、工作原理、应用和测量误差的分析方法;(3)掌握DVM的主要技术性能和逐次逼近比较式、双积分式等基本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4)了解数字多用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5)能正确选用电子电压表进行测量。
3、重点和难点重点:(1)模拟式电子电压表(峰值型、均值型、有效值型)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DVM的主要技术性能;(3)逐次逼近比较式、双积分式等基本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1)模拟式电子电压表(峰值型、均值型、有效值型)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逐次逼近比较式、双积分式等基本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五)频率和时间的测量1、教学容(1)概述;(2)通用电子计数器的基本组成;(3)通用电子计数器的测量原理;(4)通用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5)通用电子计数器的应用。
2、教学要求(1)了解通用电子计数器的主要技术性能;(2)掌握通用电子计数器的基本组成;(3)掌握通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周期和时间的工作原理,能画出相应的原理框图;(4)了解通用电子计数器通用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及误差分析方法;(5)熟练掌握通用电子计数器测量信号的频率、周期、时间及累加计数的方法。
3、重点和难点重点:(1)通用电子计数器的基本组成;(2)通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周期和时间的工作原理;(3)通用电子计数器自校的工作原理;(4)通用电子计数器测量信号的频率、周期、时间及累加计数的测量方法。
难点:(1)通用电子计数器的组成;(2)通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周期和时间的工作原理。
(六)频域测量技术1、教学容(1)概述;(2)幅频特性测量技术;(3)频谱分析;(4)失真度测量。
2、教学要求(1)了解时域测量和频域测量的区别;(2)掌握失真度仪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测量谐波失真的方法;(3)掌握频率特性测试仪(扫频仪)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测量幅频特性曲线的方法;(4)了解频谱分析仪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工作性能。
3、重点和难点重点:(1)频率特性测试仪(扫频仪)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2)失真度仪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难点:(1)扫频仪测量幅频特性曲线的原理和方法;(2)频谱分析仪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工作性能。
(七)电子元器件参数测量技术1、教学容(1)电子器件特性及参数测量仪器;(2)集总参数阻抗的测量。
2、教学要求(1)了解集总参数元件特性;(2)了解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掌握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试二极管的正、反向特性曲线、反向击穿电压,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值、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参数的方法。
3、重点和难点重点:(1)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2)集总参数元件特性和等效电路;难点:(1)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应用;四、实验容和基本要求实验一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1、加深对示波器及高频信号发生器理论知识的理解;2、掌握双踪示波器及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二用萨茹图形法测频率1、进一步加深对示波器及高频信号发生器理论知识的理解;2、熟练掌握双踪示波器及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操作方法;3、掌握萨茹图形法测频率的方法。
实验三电子计数器的使用及频率周期的测量1、进一步加深对通用电子计数器理论知识的理解;2、熟练掌握通用电子计数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四频率特性测试仪的使用1、进一步加深对频率特性测试仪理论知识的理解;2、熟练掌握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五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使用1、进一步加深对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理论知识的理解;2、熟练掌握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六(演示实验)电桥的使用﹡实验七(演示实验)频谱分析仪的使用﹡实验八(演示实验)失真度仪的使用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六、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本课程课堂教学应注意结合实物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2、在教学与实践中应以测量方案的选择和仪器的使用为主线,这样才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由于课时比较紧,建议教师在讲授仪器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等容时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七、其它说明1、对理论教学采用以下两个层次:(1)对于原理性和概念性的容采用“理解”和“了解”两个层次;(2)对于运算性和应用性的容采用“掌握”和“了解”两个层次;2、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可选择一些便于自学而且属于“了解”层次的容让学生自学,不必在课堂上讲授。
3、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演示教学和现场教学,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电子测量仪器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执行本教学基本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电子测量仪器的选型和实践训练项目;5、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很快,学习电子测量技术不仅要学习各种具体的原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扩展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利于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学习提高。
八、考核方法1、学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各占比例分别为: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70%。
2、平时成绩由作业和课堂表现来定,实验成绩由平时实验和期末实验考试成绩来定。
3、期末考试统一采用闭卷笔试方法。
执笔人:制订单位:制订日期:2010年1月10日系主任审核签名(公共基础课主任审核签名):教学部长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