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题型1.3综合性大题考法——比较类(B卷)

合集下载

2019年历史冲刺试题仿真模拟综合测评(B) 含解析

2019年历史冲刺试题仿真模拟综合测评(B)  含解析

仿真模拟综合测评(B)[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1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家国同构B.神权统治C.等级森严 D.中央集权解析:由材料“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可知宗法分封制下存在“家国同构”特点,故A项正确;宗法分封制度与神权统治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层层等级,具有等级性,但这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中央并未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因而不具有中央集权的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

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

”材料的依据应该是( )A.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D.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解析:据材料“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属于中枢管理体制,故A项错误;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都是选官制度,故B项正确;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属于中枢管理体制,故C项错误;汉朝的察举制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8·云南昆明二模]“当代中国人若要在思想上安身立命,不得不面对两类强大的资:一是传统,二是西方。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领悟古典命题的现代意义,使过去的智慧在今天的生活空间中依然有力地延伸,而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或是一类艺术常识。

2019届高考历史临考冲刺试题(6)

2019届高考历史临考冲刺试题(6)

2019届高考历史临考冲刺试题(6)1、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

下列甲骨文反映出的有关商朝政治状况的信息是( )A.商朝社会阶级压迫非常残酷B.商朝统治者很迷信C.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商王权威大大超越了夏王2、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这说明两者都( )①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②防止大臣专权,加强君权③职权明确,正式统率六部④招揽人才,扩大统治基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3、古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

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绕。

”该诗反映出江南地区( )A.灌溉工具翻车开始出现B.手工作坊生产迅速发展C.曲辕犁得到进一步推广D.筒车用于山间田地灌溉4、据战后发现的日军文件所述,“陆军为汉口作战倾注了全力,没有应变之余力”,连日本本土仅留的一个近卫师团也待命随时准备增援武汉。

这场战役( )A.是中国抗战取得的首次大捷B.促使抗战进人战略相持阶段C.有力地配合了盟军的作战D.由李宗仁将军亲自指挥5、从1985年开始,我国粮食价格改革由“以调为主”转向“调放结合”,除了有计划地提高部分粮食收购价格外;还取消了粮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

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即实行“死一块,活一块”的价格“双轨制”。

材料表明当时( )A.农民可以自由销售粮食B.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D.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6、在我国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高中以俄语取代英语。

1964年,国务院批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

1978年英语被列入高考考试科目。

这变化主要基于( )A.外语教师资源的变化B.中国教育体制的变革C.中国外交环境的变化D.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7、美国学者波默罗伊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中写道:“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新高考历史冲刺卷(附答案)

新高考历史冲刺卷(附答案)

新高考历史冲刺卷一、单选题1.在春秋战国之际,有大批奴隶主贵族因没落被抛进了平民阶层,成了士人的一个重要来源,如《左传》云:三代帝王后裔,“于今为庶”,栾、郤、胥等大贵族“降在皂隶”,《国语》也有“天所崇之子孙,或在畎亩”的记载。

这一社会变动()A.导致士人阶层演变为新兴地主B.全面改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C.动摇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基础D.客观上促进了上层文化下移民间2.嵇康《家诚》:“人无志,非人也”。

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归隐山林,远离俗世,向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上述现象反映了()A.儒家修齐治平的社会意识的弱化B.归隐生活更有利于文学创作灵感C.门阀制度影响下的社会运行异化D.庄园经济影响下的国家财政极剧减少3.明初,承宣布政使司负责地方民事,按察使司负责地方法律诉讼和监察地方官员,都指挥使司负责地方军事。

后来,巡抚作为中央官被派至地方参与整顿与管理,逐渐成为地方“钉子户”,但跨省问题又使巡抚间“顶牛”,“总督”应运而生。

清朝更是将巡抚与总督作为地方官常态化。

明清地方行政的变化()A.有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B.削弱了中央集权C.促使官僚集团内部开始分化D.实现了军政合一4.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

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

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

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5据此可知()A.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下滑B.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迟滞C.工业革命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猛D.人口不断增长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6.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増。

[精品]2019年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题03比较类选择题学案

[精品]2019年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专题03比较类选择题学案

专题03 比较类选择题【题型特点】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从试题形式上它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改革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其题干中常见提示语有“相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不同点”等。

【解题技巧】(1)三步法。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明确比较什么、怎么比较,其解题过程可提炼为以下三个步骤:①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的对象;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③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坚持“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真题过关】1.(2018·海南卷,11)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

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万隆会议召开 B.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答案】C【解析】万隆会议召开,亚非国家联合反对西方国家殖民主义,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A项错误;1959年越南战争,反映出殖民国家对越南的侵略,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B项错误;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开始对斯大林时期的批判,引起思想的混乱,材料中共关注“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故C项正确;朝鲜战争停战主要是中朝和美国的事情,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历史专练题型1.1综合性大题考法——背景、原因、条件类(A卷)

2019年高考历史专练题型1.1综合性大题考法——背景、原因、条件类(A卷)

题型1.1 综合性大题考法——背景、原因、条件类(A卷)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材料一清初将“繁邑”析置别县的事例在各省多有所见。

入清以后,山西地方开发的力度达到了极致。

雍正年间,山西省县级政区的增设仅有蒲州府临晋县分出虞乡县。

据雍正朝实录记载,王玑曾上奏议,所奏事宜有三款,一为分县,临晋析置虞乡,治在虞乡镇,新县增置知县、典史、巡检诸官;二为涑水建闸治河;三为增兵,涉及临晋县、虞乡县、蒲州府等地.所奏皆获准。

其中分县、增兵均事关地方行政和控制机宜,新县增置知县、典史属常态化行政管理,但巡检及增兵则隐含着“弹压”地方的事实。

王玑曾作为钦差,前往临晋县处理该县村民越狱拒捕“闹县”一案。

——摘编自程森《雍正年间山西民众“闹县”与县级政区调整——以临晋分县为例》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实行省直接统县的二级制。

江西“辖县八十有一,除少数县份距省较近外,余皆山泽绵亘,交通不便……凡一省令,动需经旬阅月,始克到达”。

20世纪30年代初,江西省主席向南京国民政府报告称:“……”无县无‘赤匪,,全省疆土,三分之一已隶属赤色版图。

”为“围剿”根据地,国民政府不断发动针对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单事活动,但均被挫败。

当局便开始总结失败的教训,并决定实施“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在省县之间设置统县政区,对地方政府进行严厉的整顿与管控,以配合国民党军事上的行动。

——摘编自刘文祥《县区与统县政区:民国时期赣北行政区划之调整(1912—1937)》材料三宁波市自鄞县析置而出,形成郊县环绕市区的结构。

改革开放后,面临城市空间战拓展的约束和城乡统筹深化发展的障碍等。

据以往的经验,可以将邻近市区部分地域划出,其余仍为鄞县。

然而,鄞县历史悠久,在群众心中,“宁波即鄞县”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保持鄞县行政区划完整性的愿望十分强烈。

因此,保留“鄞”字,由鄞县整建制改为鄞州区。

2019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设问题型分类复习强化训练:评价、评述类(附参考答案)

2019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设问题型分类复习强化训练:评价、评述类(附参考答案)

2019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设问题型分类复习强化训练评价、评述类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值得思考的是,直至目前为止,关于四大发明的起源与传播,在历史学界与科技史学界仍然争议不断。

而在民国期间,关于它们的研究更是处在初级阶段,但民国教科书编撰者们都毫不犹豫地把这些尚未彻底得到证实的知识写进历史教科书中,然后通过教科书的传播而变成了一种真实的历史事实,被一代代国人背诵与记忆,成为我们引以自豪的重要的历史记忆资源。

如何理解民国教科书编纂者们的这些行为呢?其实正如前所述,民国教科书的编纂者们叙述“四大发明”的目的是想借西方学者的话语,来论证中国古代历史的光荣,进而重构对中国历史的新观念与新解释。

这是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启发下的中国学界的普遍反映……帝制的推翻,民国的成立,为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与传播打开方便之门,从历史与现实中寻找建构新民族意识的历史根据,是当时政界、学界的共同诉求,从而为中国从传统王朝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国荣《民族主义与历史记忆——以民国历史教科书对“四大发明”的表述为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编撰者的行为。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行为:民国时期,为了重新建构民族意识,推动中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编撰者们将尚有争议的关于四大发明的知识作为真实历史写进了教科书。

否定此行为。

四大发明的起源与传播,在历史学界与科技史学界仍然争议不断。

四大发明对西方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作用有限。

西方社会向近代转型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四大发明只是推动因素之一。

民国教科书强化国人关于四大发明的历史记忆,是强化民族意识、推动中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手段,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不是严谨的学术研究。

肯定此行为。

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向近代转型起了巨大作用。

造纸术的传入,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火药武器成为欧洲反封建的重要武器;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印刷术的改进,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019年高考历史专练题型1.1综合性大题考法——背景、原因、条件类(B卷)

2019年高考历史专练题型1.1综合性大题考法——背景、原因、条件类(B卷)

题型1.1 综合性大题考法——背景、原因、条件类(B卷)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不是零散、孤立的战争,而是彼此有内在联系的一连串战争。

分离华北工作是满洲事变的继续,进而引起日中战争;日中战争的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它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是否取消满洲事变的产物满洲国,是日美谈判的大争论点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满洲事变与亚洲太平洋战争之间,也存在直接的内在联系。

在这十五年中,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持续未断,走上了扩大侵略的道路。

根据上述理由,可以将这三次战争统称为十五年战争(此处为传统纪年法,应是十四年)。

——摘编自(日)江口圭一《日本十五年侵略战争史》材料二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据统计,自1937年至1945年,国民革命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役1 117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 211 419人;空军阵亡4 321人,毁机2 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仅少将以上军官阵亡95人。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再次向全体抗日将士致敬!勿忘国耻!爱我中华!(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的原因。

【答案】(1)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大陆政策的制定和“东方会议”的召开,使灭亡中国成为日本政府的既定政策;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国内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英美忙于应付危机;国民党集中力量在南方“剿共”,东北防务空虚,使日本有机可乘。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不是零散、孤立的战争,而是彼此有内在联系的一连串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2019届高考冲刺压轴专题---历史冲刺复习提纲(word版)

2019届高考冲刺压轴专题---历史冲刺复习提纲(word版)

2019 年高考压轴冲刺课程第一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及其训练选择题的题理分析一、我们怎么做选择题二、为什么会这样三、选择题的题理一方法讲解二例题讲解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习题训练破案法1、右图为《诸子百家示意图》,标记了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思想。

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思想家们围绕社会变革提出政治主张B.战国时期儒家学说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 各派学说都成为当时改革的指导思想D. 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思想较为活跃2、图6为周恩来总理手书重要文件。

关于此文件,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它是基于国家利益的互利合作B.它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C.它是“一边倒”政策的重要内容D.它改变美苏主宰世界事务局面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找错法一方法讲解二例题讲解1、1、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

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 世纪的英国,19 世纪以来的美国,19 世纪末的日本和 1978 年以来的中国。

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

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A.制度创新B.武力掠夺 C.和平崛起 D.民主强国2、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对此,以下可作为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者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冲刺试卷及答案(九)

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冲刺试卷及答案(九)

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冲刺试卷及答案(九)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2.如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3.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4.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A.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B.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D.改节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5.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土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这表明美国()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C.以遇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D.借支持西藏独立对新中国施压6.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A.“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B.农村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D.农村经济形势趋于好转7.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模式宜解放》的评论,提倡男同志穿西服,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评论表明了怎样的舆论导向()A.倡导革新服饰推动生活文明化B.推进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开路C.学习西方同时注重维护民族传统D.促进服装行业适应外向型经济8.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9.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10.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根据你的判断,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A.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B.英国、德国、美国C.西班牙、德国、英国D.意大利、英国、美国11.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放弃了金本位体制,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体制.这两次改变的共同之处是()A.提高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B.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D.反映了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12.1990年11月,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议上,北约和华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大军事集团“不再互为为对手,相互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这“成为欧洲冷战时代结束的象征”.这一声明主要是基于()A.两大集团军事上势均力敌B.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C.欧洲一体化逐步走向深入D.两大集团力量对比失衡二、解答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材料二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3)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次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下表为四次改革情况简表.上表能够反映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多种趋势.写出其中两种趋势,并说明改革的历史原因.[选做题A]1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起了新生活运动,主张以中国固有的道德“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德国和具有斯巴达式纪律的日本人为例.号召国民自强,“改造社会、复兴国家”.1934年2月到1935年3月为运动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要实现全社会环境的整齐、清洁.为此,新生活运动总会颁发了《新生活须知》,用以指导运动的开展.1935年3月以后,运动进入第二个段.这一阶段以实现“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为中心,突出实施国民军训与编组外,还组织了服务于地方建设事业的各种劳动服务团,开展诸如开渠筑堤、修桥补路、提倡国货、戒烟戒赌、民众识字、体育健身等项义务劳动,以期把国民生活推向新阶段.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从抗战的角度出发,赋予“礼义廉耻”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全民抗战的动员令,同时不断调整新生活运动的目标,﹣﹣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1)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概括这场运动发起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谈谈新生活运动的积极意义.[选做题B]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是美国近代军事学家、海军战略家.他以史学家的明鉴,系统地研究了人类海上战争,1890年起总结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等一系列著述,创立了海权论学说.马汉明确地把“海权”定义为“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业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进而阐明了“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其中,美国是海权论的最大受益国,二战前逐渐取代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制定了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迅速崛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摘编自程前光《马汉的海权论及对二战前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汉海权论产生于19世纪木20世纪初的美国的原因,并指明其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海权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中得到的认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特点.【解答】材料“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说明后代的人们只是根据需要,来吸收孔子的思想中对自己有用东西,并未歪曲和篡改孔子的思想本意,故A项错误;材料“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时代性,而“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则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主观性,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知,儒学思想主要是适应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故C项错误;材料“各取所需…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说明儒学体系的发展完善是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故D项错误.故选B.2.如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考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主要是要求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对外联系,抓住图片和材料的解说内容中多种文化交流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材料没有信息表明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事实上也与历史事实不符,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中国人与美洲等地尚缺乏联系,中国丝织技术传往世界各地不正确,故B项错误;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亚许多地区,同时唐代纹锦中的图案也反映出当时中国也在吸收欧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表明当时中国丝织技术中吸收了一些外来的文化和技术,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故D项错误.故选C.3.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考点】鸦片战争.【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重点考查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解答】A、由材料“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分析得知,英国是主张在中国贸易自由化,反对中国政府的干预,故A项正确;B、由材料“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分析得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全失去关税自主权,故B项错误;C、材料没有涉及有关司法主权的内容,故C项错误;D、材料缺乏当时中英贸易情况的数据对比,不能断定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故D项错误.故选A.4.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A.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B.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D.改节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考点】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与认识.【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康梁维新派大力宣传变法思想,积极创办学会、学堂、报馆,推动变法活动,故A项错误;由材料“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得知,戊戌变法是在中国面临严重民族的情况下,迫不得已急促改革的,故B项正确;由材料“取法泰西,实行改革”“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通过变法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故C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是爱国和进步的,故D项错误.故选B.5.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土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这表明美国()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C.以遇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D.借支持西藏独立对新中国施压【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查美国对中国的外交目标.【解答】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10月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并强调“依据当前亚洲形势”,所以体现不出美国“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故A项错误.虽然美国强调“非社会土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但材料并没有信息表明美国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可知,美国担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会对印度等国家产生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信息表明西藏要求独立,所以美国支持西藏独立也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故D项错误.故选C.6.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A.“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B.农村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D.农村经济形势趋于好转【考点】国民经济的调整.【分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的实质和成果.【解答】由材料“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可知,中共中央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故A项正确.由材料“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可知,此时的调整仍是在坚持人民公社体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故B项错误.由《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得知,说明当时的人民公社体制依然存在,调整只是解决当时经济困难的一种暂时紧急措施,农业所有制形式没有出现重大变化,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1960年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为此中共中央发布“紧急指示信”,故D项错误.故选A.7.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模式宜解放》的评论,提倡男同志穿西服,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评论表明了怎样的舆论导向()A.倡导革新服饰推动生活文明化B.推进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开路C.学习西方同时注重维护民族传统D.促进服装行业适应外向型经济【考点】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分析】本题考查了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近现代的服饰演变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装:改良的旗袍、连衣裙.【解答】西服、旗袍、西装裙子与传统中式服装只是服装模式的不同,文化传统的不同,但不能作为评判生活文明与否的标准,故A项错误;由社论题目《服装模式宜解放》分析得知,作者是想通过服饰模式的解放,来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进而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故B项正确;学习西方同时注重维护民族传统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提倡穿西服、穿旗袍、西装裙子,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倡的是中国人穿西服、旗袍、西装裙子,并非强调服装出口适应外向型经济,故D项错误.故选B.8.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考点】苏格拉底.【分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考查苏格拉底的人生价值观.【解答】苏格拉底认为国家“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现了苏格拉底的爱国情怀,并非追求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民主意识,参政意愿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苏格拉底是在强调自己本人对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并非要求“匹夫有责”,故C项错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说明苏格拉底在关注国家的弊端,希望通过自己的尽职尽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故D项正确.故选D.9.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解答】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奔走于从欧洲到非洲、美洲、亚洲的世界各地,掀起一场“商业革命”,大大加强了洲际经济联系,故A项正确;由材料“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当时欧洲的工业品销往的主要是非洲和美洲,故B项错误;由材料“(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可知,欧洲的掠夺遍及亚、非、美洲,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开始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故D项错误.故选A.10.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根据你的判断,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A.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B.英国、德国、美国C.西班牙、德国、英国D.意大利、英国、美国【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重点掌握近代科学技术.【解答】A、1588年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摧毁,丧失其海上霸主地位,其后长期落后于英国,故A项错误;B、1660﹣1730年德国处于封建四分五裂的局面,较之英国、法国远远落后,不可能成为科学中心,故B项错误;C、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德国,所以英国成为科学中心应早于德国,故C项错误;D、1540﹣1610年欧洲正处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的中心是意大利,这一时期产生了伽利略等科学家;1660﹣1730年,英国逐渐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牛顿建立经典力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直处于科学领先地位,故D项正确.故选D.11.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放弃了金本位体制,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体制.这两次改变的共同之处是()A.提高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B.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2019年江苏高考模拟冲刺卷历史试题

2019年江苏高考模拟冲刺卷历史试题

2019年江苏高考模拟冲刺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晚期,“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致巨万”。

这些记载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施 B.手工业者取得合法地位C.家庭手工业超过了官营 D.民营手工业有一定发展2.右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戈射收获图》。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社会生产生活状态B.男耕女织生产方式C.精耕细作技术体系D.土地公有集体劳动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我国古代印刷术的相关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C.金属活字印刷至迟出现于南宋D.泥活字印刷术流传广泛4.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

他认为“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

这表明王艮A.摆脱了宋明理学的藩篱B.旨在满足市民生活欲望C.继承发展了王阳明心学 D.与李贽的思想完全一致5.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

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

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4000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枢纽。

这表明上海的发展得益于A.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 B.清初海禁政策的放宽C.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 D.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6.下表为清朝不同时期汉族与满族的总督、巡抚人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民族矛盾的缓和 B.洋务运动的迅速开展C.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D.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7.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

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

”这反映当时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8.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模拟综合试卷及答案:近代史综合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模拟综合试卷及答案:近代史综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5·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了如下统计(单位:百万人),他制作了如下这张表格主要是为了说明()A.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C.黑奴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D.非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2.(2015·枣庄第一次统考)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

这说明当时英国()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B.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C.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2015·山东临沂期中)1897年章维藩投入大量资金从英国购进设备,在芜湖创办了益新面粉公司,生产飞鹰牌面粉,被誉为全国头牌面粉,但英国领事富尔和芜湖道台元畅却限定他每天生产量只能做米50石,做面60石,超过这个限额就要受罚。

不久,益新面粉公司入不敷出,陷入困境。

材料说明()A.当时清政府不允许私设工厂B.中国社会性质制约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C.清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逐渐衰落4.(2015·南京统考)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进行划分是历史研究的内容之一。

有历史学家将中华民国成立前的中国历史划分为“域内文明的成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时代”“中华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的接近时代”。

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成为其划分依据的是()A.农耕文明的演进B.不同文明的交流C.中央集权的加强D.西学东渐的深入5.(2014·揭阳模拟)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

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题型1.2综合性大题考法——表现、内容、特点类(B卷)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题型1.2综合性大题考法——表现、内容、特点类(B卷)

题型1.2 综合性大题考法——表现、内容、特点类(B卷)限时:35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掌握程度:□优□中□差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

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13次。

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

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

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

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

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

材料二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

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

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

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

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

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冲刺试卷及答案(二)

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冲刺试卷及答案(二)

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冲刺试卷及答案(二)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一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2.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3.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A.新思想的萌发B.《资政新篇》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4.庄季裕《鸡肋编》记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由此可见,宋代的茶叶贸易经济影响不包括()A.促使商业市镇增多B.使市井生活繁荣C.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促进了纸币的流通5.1874年6月,西方人报道机器缫丝业在广州的窘境说:“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有些批评是没有道理的,但另有些批评则很耸人听闻.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该报道反映的本质是()A.“实业救国”没有上升为社会思潮B.西方列强在华企业遭到严重破坏C.“向西方学习”思想尚未深入人心D.洋务运动并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6.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7.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本通告提出的总策略()A.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映B.客观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C.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8.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A.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B.“美国总统”是指尼克松总统C.“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根本原因D.“本身问题”主要是指“滞胀”问题9.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10.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他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以确保自己的权利.这表明()A.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B.德国国家结构形式具有联邦制特征C.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D.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德国11.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12.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C.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D.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二、解答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路架构的市场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情况(注:利玛窦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二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概况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选做题A]15.【历史上重大改革同眸】材料一清朝政权实行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在财政管理制度上,也集权于中央.地方赋税收入,除按额存留俸工等项外,“一丝一粒,无不陆续解送京城”,归户部管理分配.地方如有额外需要,必先请旨,然后方得经领动用.…直到咸丰同治以后,各省征收厘金,情况才有所改变,但那时,清代的整个财政,已混乱不堪了.﹣﹣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中央“一部三处”(度支部、税务处、清理财政处、督办盐政处)的设立和职责的明确,使人事权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地方上,如对直隶原来练饷局、筹款局、印花税局、赈抚局、水利局、海防支应局等庞杂紊乱的财政机构归并裁撤.…各库款项,统存于直隶省银行,各衙门局所应领之款,先由财政处核准,发给支票,向银行领取.…因得不到督抚的支持,许多规定成为一纸空文.﹣﹣摘编白伍振华《略论晚清中央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及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选做题B]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人民宪章”起草,包括如下几项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选一次.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阎照祥《英国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的民主思想的共同点,并指出其对民主政治的建立所产生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宪章运动对欧洲民主政治的影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一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了解儒家思想在发展中的思想上的变化.【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作用”指的是百家争鸣时期的荀子等人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在君民关系上突出民的作用”指的是百家争鸣时期的孟子等人的民贵君轻的观念,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儒家正统地位确立是在汉朝,强调君权为主,“君权神授”故B排除;材料中强调天人关系,不是强调伦理关系.故排除C;儒家思想趋势新启蒙是在明清时期,主要批判君主专制,故与材料不符.故排除D.故选A.2.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考点】启蒙运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相关内容﹣﹣启蒙运动.【解答】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属于属于三者共同的东西,不符合题干要求“进一步发展”;B项不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进一步分析,可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3.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A.新思想的萌发B.《资政新篇》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考点】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新思想是指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但主要是“器物层面”,主要目的仍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排除A;《资政新篇》由太平天国洪仁干提出,但是在政治上主张开明君主制,也没有明确提出民主思想,排除B;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历史依据:倡导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民族意识觉醒,因此选C.辛亥革命虽然主张民权,但是发生在戊戌变法之后,排除D.故选C.4.庄季裕《鸡肋编》记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由此可见,宋代的茶叶贸易经济影响不包括()A.促使商业市镇增多B.使市井生活繁荣C.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促进了纸币的流通【考点】宋朝的商业发展.【分析】由“宋榷”可知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重点是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把握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初数户,后繁之”可知A项的描述正确;B、从“…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可知B项正确;C、从“…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可知C项正确;D、本题材料中没有信息提到宋朝有没有使用纸币,所以D项不对.故选D.5.1874年6月,西方人报道机器缫丝业在广州的窘境说:“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有些批评是没有道理的,但另有些批评则很耸人听闻.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该报道反映的本质是()A.“实业救国”没有上升为社会思潮B.西方列强在华企业遭到严重破坏C.“向西方学习”思想尚未深入人心D.洋务运动并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考点】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解答】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西方人报道的是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刚刚产生时人们对它的看法,可以看出当时“向西方学习”思想尚未深入人心.AB两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D项表述错误.故选C.6.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考点】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分析】由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解答】日心说是一个学说,在证明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同时也有错误,如太阳并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阳系的中心等等,因为这些错误,所以日心说只能算是学说,但是也引起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的巨大变革和思想变革,是对于宇宙认识的巨大转折点,A项不正确;“日心说”未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C项不适合哥白尼;哥白尼的“日心说”有缺限,不能算科学地概括出物质的规律,排除D项;B项强调这三人的天文学和物理学贡献对人类认知的推动作用,他们的成就从不同角度改变和影响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故选B.7.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本通告提出的总策略()A.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映B.客观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C.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考点】国共的十年对峙;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析】本题考查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对革命道路的选择,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A项错误,是党内左倾的表现;B项错误,错误估计当时的形势;C项错误,仍然是城市中心论,不属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根据材料中“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等信息,结合中国1930年的国内革命发展形势可知,本通告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过于乐观,因为当时中共军队的力量相对比较弱小,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是“左”倾冒险主义的表现,故D项正确.故选D.8.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A.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B.“美国总统”是指尼克松总统C.“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根本原因D.“本身问题”主要是指“滞胀”问题【考点】西方国家经济“滞涨”现象.【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方国家经济“滞涨”现象.滞涨的含义就是一方面即经济发展衰退,一方面又出现了通货膨胀,是经济陷入了低增长高通胀的局面,扩张的财政政策失去了刺激成长的效果,而仅仅导致通货膨胀.【解答】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题干报道发表的时间应是1978年,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卡特,A、B错误;美中建交的根本原因是“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并非“商业上的原因”,C项不对;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涨”阶段,美国商界希望改善中美关系,借助中国市场解决美国的经济“滞涨”问题,D项正确.故选D.9.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考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共八大.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它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解答】A项人民公社化发生于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是1956年,中共“八大”时还没有公社化运动,故错误;B项一五计划,中共“八大”召开时,一五计划也尚未完成,故错误;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在改革开放后提出,1956年尚未提出,故错误;根据材料“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可知,这个报告主张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这是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的调整.D项符合题意.故选D.10.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他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以确保自己的权利.这表明()A.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B.德国国家结构形式具有联邦制特征C.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D.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德国【考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组织形式的特点.【解答】材料中提到“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这就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的各个邦之间的组织形式呈现着联邦主义的性质.A项错误,此时德国已经统一,C项表述错误,D项题干无从体现.故选B.11.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两极格局结束及其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下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解答】从联邦的世界到世界的联邦,说明世界的发展需要各个国家的合作.A项与史实不符合,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不是客观存在.B项是无关项,C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表述也错误.故选D.12.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C.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D.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考点】历史与历史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史料的正确运用.【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傅斯年的观点是:各地各时的直接资料和其他学科作为研究工具,可以增加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推断,ABD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核心.故选C.二、解答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

2019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三、比较类选择题(解析版)

2019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三、比较类选择题(解析版)

2019高考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之三、比较类选择题(解析版)【题型特点】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从试题形式上它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改革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其题干中常见提示语有“相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不同点”等。

【解题技巧】(1)三步法。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明确比较什么、怎么比较,其解题过程可提炼为以下三个步骤:①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的对象;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③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坚持“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高考真题】1.(2018·海南卷,11)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

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解析】万隆会议召开,亚非国家联合反对西方国家殖民主义,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A项错误;1959年越南战争,反映出殖民国家对越南的侵略,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关,故B项错误;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开始对斯大林时期的批判,引起思想的混乱,材料中共关注“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故C项正确;朝鲜战争停战主要是中朝和美国的事情,与材料对斯大林的评价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题型1.3综合性大题考法——比较类(A卷)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题型1.3综合性大题考法——比较类(A卷)

题型1.3 综合性大题考法——比较类(A卷)限时:35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掌握程度:□优□中□差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革命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其在革命军兴以后者则否。

其前经订借事后过付者亦否认。

凡革命以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其在革命军兴以后者则否。

——《南京临时政府宣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2日)材料二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第五十五条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第五十六条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初面临的背景有何相同点,请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个政权在外交政策上的不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政权执行的外交政策不同的原因。

【答案】(1)背景:相同:革命都未取得完全胜利,反对政权还占据一部分国土,新政权尚未得到巩固;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新政权不予承认,采取孤立政策。

政策:南京临时政府承认了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借外债及赔款;对外妥协退让。

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①社会制度不同。

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并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七 文字比较类-文档资料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七 文字比较类-文档资料

题型七文字比较类1.2019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新课标II)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2.(2019·云南昆明高三摸底·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英重大改革——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3.(2019·四川广元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英重大改革——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综合比较中英两国政治改革,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12分。

要求:所指不同之处要明确;原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

)4(2019届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段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份历史高考题选)概括说明上述两份试题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方面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史论结合)5.(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题·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围绕材料中一处或一处以上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2019·广东五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题·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学者对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有不同的理解上述两表为冷战前后世界格局的不同认知。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全国卷Ⅲ)2019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

(全国卷Ⅲ)2019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
时期民众积极支前没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8.希腊城邦宽泛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处分晚婚。结婚不是公民个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碰到惩治,由于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这反响出在古代希腊
A.城邦对公民拥有绝对的声威
B.自然法规的理性精神颇受敬爱
C.优生优育政策获取宽泛推行
【解析】
【详解】依照资料可知,南洋兄弟烟草企业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要求和希望留学生“心
系祖国,中西兼顾,新旧知识交融,以期成为完好之才;学习空闲,检查外国商业发展,随
时报告,使我国商业有长足进步”,这反响出当时民族企业已意识到实业人才的重要性,因
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资料仅表现了南洋兄弟烟草企业的认识,不能够得出实业救国已成
为社会各界的宽泛共识,该表述过于绝对;B选项错误,我国教育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D
选项错误,资料反响的是企业热衷于培养实业人才,不是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故正确答案
为C选项。
6.以前,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
“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立“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 2 -
述顾炎武见解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心学致令人们道德沦丧
B.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C.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
D.心学背叛理学的思想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观察顾炎武的思想。依照资料“清谈之流祸”、“不综今世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所有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
的英国式社会主,种社会主不是停留在口上而是体行家中,体在工厂法,

2019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设问题型分类复习强化训练:影响、意义类(附参考答案)

2019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大题设问题型分类复习强化训练:影响、意义类(附参考答案)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 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 本性。……到 17、18 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进行 了知识体系创新。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 和支配法则是什么?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 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牛顿、 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材料三 科学技术除了是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认识,是正确世界观、认 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外,同时也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 泉……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甬祥《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及其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2)根据材料 一指出材料二中,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 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创新成果的历史影 响。 答案:(1)成就:“归纳——演绎”(实验)法;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 万有引力定律。 (2)主题: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 原因: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国家权力结构的重建。 思想:文艺复兴的深入;近代科学的兴起。 (3)影响: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 意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思想解放(推动启蒙运动的发 展;冲击了神创说)。 解析 本题考查牛顿的成长历程、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发 展的重大贡献。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牛顿的创新成就即可。第 (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可知,主题指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 配法则;第二小问,牛顿所处的时代,在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新 的制度建立;思想上,文艺复兴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第(3)问依 据材料从科学、经济、思想三个角度来回答。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 世纪的威 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1.3 综合性大题考法——比较类(B卷)
限时:35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掌握程度:□优□中□差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

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及“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

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

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

此外,苏联政府还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时间。

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

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

——摘编自沈晓龙《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中相对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两国出现住房危机的背景,并概括两国解决住房问题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住房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背景:苏联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过快,城镇人口急剧增加。

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胡
佛自由放任政策失灵,破产和失业问题严重。

共同之处:国家高度重视;立法保障;采取多种渠道和途径;主要面向普通民众。

(2)差异:苏联一直无法完成住房建设计划;美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原因:苏联:原有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解决住房问题是为发展工业化服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采用计划经济体制,重积累,轻消费,缺乏可持续性。

美国:经济基础雄厚;将解决住房问题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相结合;采用市场经济体制,运用信贷等手段,将短期救济与长期计划相结合,具有可持续性。

(2)差异:根据“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得出苏联一直无法完成住房建设计划;美国采取政府提供贷款和建设资金等方法使得住房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原因:苏联:可根据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解决住房问题是为发展工业化服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可持续性等角度分析总结。

美国:可从经济基础雄厚、将解决住房问题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相结合、采用市场经济体制,运用信贷等手段,具有可持续性等方面总结回答。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

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

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

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

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

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2018年3月5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机构。

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中国监察》2004年第15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监察制度的相似之处。

【答案】(1)意义:
①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经验;
②整顿吏治,防治腐败,保障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④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相似之处:
①政府高度重视;
②监察体系多元,监察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③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
④制定监察法规,规范监察权力运行。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陈诚被任命为湖北省政府主席后,便领导了以“减租”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

1941年4月制定《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具体内容包括:“农民佃租定为正产物总收获量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即由总收获量先提二成五归佃,所余七成五由主、佃对分;实施减租后,地主不得因减租而撤佃;按年分区推行,其分区推行次序及办竣期限,由省府以命令规定之,期于五年内,次第完成。

”这种土地改革总的说来,效果甚微,“减租政令不免有遭受破坏的地方”,主要有:地主“将一部分田亩匿不陈报,以图拆补减租损失者”;“佃户在地主积威之下,仍多方维持地主利益,不敢有短失者”;地主“往往假词威吓,使佃户不敢依照规定减租”。

“以上情形,均可见地主势力之大,竟可迫使无知乡农自动地放弃其应得的利益”。

经过这段“减租”的实践,陈诚自己也承认:“所可痛心者,就是在‘做’字上太差劲。

更重要的,陈诚的“减租”改革并没有得到国民党上层的支持。

整个改革,并没有国民党的中央文件加以肯定,都是湖北省的行为,结果收效不大。

——《中共党史研究》材料二针对土地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

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

”在民主革命时期,正确的土地政策经验主要是: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这是打破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基本措施;将农民的乡土和族群意识纳入到阶级意识的体系中去,使农村的土地改革成为阶级斗争的主要组成
部分;无偿没收地主土地。

这些土地政策,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摘自《向毛主席学习》(1)根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陈诚土地改革收效不大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有何不同。

【答案】(1)原因:①以“减租”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②仍然实行的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采取一切办法把损失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

③基层官吏的阶级局限性导致执行不力。

④没有得到国民党上层的支持,仅是个别省的行为。

⑤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政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不同:①对地主阶级的政策不同:中国共产党没收了地主的土地。

②目的不同:中国共产党为了调动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的积极性,制定了具体而正确的土地政策。

③推广的范围与力度不同:中共在其领导的地区广泛推行。

④实施的结果不同: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促进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2)依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无偿没收地主土地”结合上问作答可知两者对地主阶级的政策不同,中国共产党没收了地主的土地;依据相关所学知识结合上述问题作答可知两者改革的目的不同,中国共产党为了调动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的积极性,制定了具体而正确的土地政策。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上问作答可知两者实行的范围不同,中共在其领导的地区广泛推行;依据“这些土地政策,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陈诚土地改革见效不大的结果可知两者实施的结果不同,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促进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