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测量实验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bed54db7360b4c2e3f6498.png)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2.学情分析学生进实验室探究电学问题已经很多次,例如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电流与电压关系等,对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和对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但是对不同状态下的一个变化的量的理解是第一次接触,本节课在加深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上,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并理解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
3.教材分析伏安法测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电阻值,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并最终找到影响钨丝电阻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测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在数据处理上有什么不同。
本节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2.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评价任务】1.各小组分工明确,能够设计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2.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3.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全体学生都要理解测量定值电阻时,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理解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
4.大部分学生要会分析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图像不同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甲附:【板书设计】电阻的测量1.实验原理2.实验电路图3.实验器材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教学反思】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三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学段(学期)目标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
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电阻测量实验步骤设计
![电阻测量实验步骤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c4b65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d.png)
电阻测量实验步骤设计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测量电阻值来了解电阻器的特性。
通过设计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电阻器的阻值,并且了解电阻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和设备:- 电阻器- 电压源- 电流表- 电压表- 连接线2. 搭建电路:- 将电阻器、电压源、电流表和电压表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
-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且没有接触不良或短路现象。
3. 测量电流:- 打开电压源,调节电压值为适当的数值。
-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使用电流表将电流值记录下来。
4. 测量电压:- 使用电压表测量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值。
- 将测量值记录下来。
5. 计算电阻值:- 根据测得的电流值和电压值,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器的阻值。
- 将计算得到的电阻值记录下来。
6. 更改条件重复实验:- 改变电压值,再次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和计算。
- 记录不同条件下的测量值和计算结果。
7. 分析结果:- 将记录的测量值和计算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观察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电阻器阻值的变化规律。
8. 总结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电阻器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 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对实验步骤的改进建议。
注意事项-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需要保证电路连接良好,避免接触不良或短路现象。
- 测量电阻和电压时需要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在更改条件重复实验时,应注意稳定和控制其他影响因素。
- 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装置和材料恢复至原状并保持整洁。
以上是电阻测量实验的步骤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实验三 电桥法测电阻
![实验三 电桥法测电阻](https://img.taocdn.com/s3/m/df5db68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d.png)
实验三电桥法测电阻
〔设计要求〕
给定电源一个、单刀开关二个、可调标准电阻箱三个,用电桥法测量微安表内阻。
〔设计方案要求〕
1.设计实验电路并画出电路原理图。
2.选配电路中各元件参数和供电电压的大小。
3.确定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
4.拟定实验步骤。
5.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提示〕
用电表读数变化来判断电桥是否平衡。
指针式电流计
它主要用来检验电路中有无电流通过,也称检流计,在电学测量中应用特别广泛。
一般而言,它的零点处在刻度盘的中央,但并不标出电流的实际值,在线路中常用符号G表示。
图1是常用的AC5型指针式电流计面板图,图2是其内部结构图,它的电流常数CI=10-7A/mm。
面板上有锁定装置,当电流计不用时,将小旋钮拨至左方红点位置,电流计被短路,处于电磁阻尼状态搬动该仪器时,内部动圈不致剧烈转动,这就保护了张丝不致震断。
此外,还有“短路”和“电计”
两按钮开关,它们是常断开关。
按下“短路”开关时,电流计处于短路过阻尼状态;按下“电计”开关时,电流计和电路接通。
使用电流计注意事项:
(1)与保护电阻开关密切配合,先粗调,后细调。
(2)指针摆动不止时,可用短路电键使其迅速停在零点。
(3)使用完毕,必须用锁定装置锁住,使其处于电磁阻尼状态,保护电流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a312f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9.png)
1. 知识目标:(1)了解电阻的概念、性质和单位;(2)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3)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阻的测量方法;(2)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实验过程中误差的减小;(2)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家电、电路等,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电阻的存在,了解电阻的定义;(2)电阻的性质:介绍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3)电阻的单位:讲解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4)电阻的测量方法:介绍伏安法、惠斯通电桥法等电阻的测量方法。
3. 实验操作(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次电阻测量实验;(2)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包括电路连接、电流电压测量、数据记录等;(3)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4)实验总结:各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4. 结果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2)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3)总结实验结论,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准确性等;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电阻测量方法课程设计
![电阻测量方法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a97f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6.png)
电阻测量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2. 学生能掌握欧姆定律,并运用它解释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3. 学生能掌握常见电阻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正确使用多用电表进行电阻测量,并进行数据记录;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 学生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探究精神;2. 学生通过合作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3. 学生认识到电阻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实验课,侧重于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实验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电阻测量原理,注重实验操作规范,关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电阻的定义、单位及性质;- 欧姆定律的原理及其应用;- 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2. 实践操作:- 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如两线法、四线法);- 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如电压表法、电流表法)。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介绍电阻的基本概念、单位及性质,讲解欧姆定律;- 第二课时:演示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直接测量电阻的实验;- 第三课时:讲解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第四课时: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影响电阻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4. 教材章节:- 课本第三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课本第四章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二课时为新课导入和实验准备,第三课时为实验操作,第四课时为实验数据分析和总结。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作业设计方案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d6862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6.png)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作业设计方案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和长度。
3、理解电阻率的概念,学会计算导体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1、电阻的测量根据欧姆定律,电阻 R = U / I,其中 U 为导体两端的电压,I 为通过导体的电流。
通过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即可计算出导体的电阻。
2、金属丝直径的测量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螺旋测微器的精度通常为 001mm。
3、金属丝长度的测量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游标卡尺的精度通常为 002mm 或005mm。
4、电阻率的计算电阻率ρ = RS / L,其中 S 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R 为电阻,L 为金属丝的长度。
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S =π(d/2)^2,d 为金属丝的直径。
三、实验器材1、电源(直流电源,电压约 3V)2、电流表(量程 0 06A,内阻约01Ω)3、电压表(量程 0 3V,内阻约3kΩ)4、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5、开关6、导线若干7、金属丝(电阻率已知)8、螺旋测微器9、游标卡尺四、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的不同位置测量其直径,共测量 5 次,记录测量数据,并求出平均值。
2、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测量 3 次,记录测量数据,并求出平均值。
3、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金属丝串联连接。
将电压表并联在金属丝两端。
4、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金属丝两端的电压和通过金属丝的电流,读出并记录几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5、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每次测量时金属丝的电阻,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6、根据测量得到的金属丝的直径和长度,计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7、利用电阻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数据记录表格|测量次数|金属丝直径(mm)|金属丝长度(mm)|电压(V)|电流(A)|电阻(Ω)||||||||| 1 ||||||| 2 ||||||| 3 ||||||| 4 ||||||| 5 ||||||2、数据处理计算金属丝直径的平均值:d =(d1 + d2 + d3 + d4 + d5) / 5计算金属丝长度的平均值:L =(L1 + L2 + L3) / 3计算每次测量的电阻:R = U / I计算电阻的平均值:R_avg =(R1 + R2 + R3 + R4 + R5) / 5计算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 =π(d/2)^2计算金属丝的电阻率:ρ = R_avg S / L六、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处。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ac8e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8.png)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3.学会使用万用表进行电阻测量。
教学重难点:1.电阻的测量方法。
2.万用表的使用。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阻箱、电池、导线、万用表。
2.实验材料:不同阻值的电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入电阻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回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讲解电阻的定义和单位,以及常见的电阻材料。
2.介绍电阻的测量方法,包括串联法和并联法,并进行实例说明。
3.介绍使用万用表进行电阻测量的原理和步骤。
1.学生分组,每组2人,分别进行串联法和并联法的实验测量。
2.实验一:串联法测量a.将电阻箱中的电阻调到一个已知值,与电池串联。
b.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计算电阻值。
c.重复上述步骤,测量不同阻值的电阻。
d.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3.实验二:并联法测量a.将电池正负极分别与电阻箱的两端相连。
b.测量电阻与电阻箱两端的电压,计算电阻值。
c.重复上述步骤,测量不同阻值的电阻。
d.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总结(10分钟)1.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及分析。
2.教师总结串联法和并联法的特点和操作要点。
3.引导学生认识到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便利性。
五、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介绍如何使用万用表进行电阻测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尝试使用万用表进行电阻测量。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并归纳电阻测量的要点和经验。
教学手段:1.讲课法:通过理论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实验操作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电阻测量,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讨论交流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和实验结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实验结果和数据记录正确,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2.实验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
3.学生对电阻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有一定的领会和掌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实验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实验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90b0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d.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以及电阻的单位、换算关系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能力,熟练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实验器材。
3.让学生掌握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电路分析。
(5)总结与拓展:总结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分析。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掌握程度。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电阻的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电阻测量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课本后的习题17.3第1、2、3题,以加深对伏安法测量电阻原理的理解。
(2)设计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运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并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2.选做题:
(3)请学生思考如何改进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以提高测量精度,并撰写实验改进方案。
(4)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测量电阻的方法,如四线法、桥式测量法等,并对比它们的优缺点。
3.实践作业:
(5)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含有电阻器的电器,测量其电阻值,并结合实际应用,分析电阻在该电器中的作用。
电阻的测量教案初中
![电阻的测量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926b4ed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1.png)
电阻的测量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特性;2. 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3. 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2.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操作步骤;2. 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电阻器等;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2. 提问:电阻对电流有什么影响?我们如何测量电阻的大小?二、探究电阻的测量方法1. 介绍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2. 演示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操作步骤;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三、分组实验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用具;2.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2.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的阻值;3.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 提问: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学生展示与电阻相关的实际问题,大家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六、布置作业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2. 练习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电阻的测量方法,并进一步理解了欧姆定律的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可靠。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电阻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电阻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4d19d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d.png)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电阻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一. 实验设计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电阻值来研究电阻的基本特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 实验材料准备:- 电源:提供电流源,以便产生恒定的电流。
- 电阻箱:用于提供不同的电阻值。
- 电压表:用于测量电压值。
- 电流表:用于测量电流值。
- 万用表:用于测量电阻值。
2. 实验步骤:a. 连接电路:- 将电源连接到电阻箱的输入端,以提供恒定电流。
- 将电阻箱的输出端与待测电阻的两端相连。
- 在待测电阻的两端并联连接一个电压表,用于测量电压值。
- 将一个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阻的一端,用于测量电流值。
b. 测量电压与电流:- 逐渐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不同阻值下的电压与电流数值。
- 注意记录电流与电压的正负极性。
3. 数据处理:a. 绘制电阻与电压的图像:- 将不同电流对应的电压值作为横坐标,电阻箱的阻值作为纵坐标,绘制电阻与电压的图像。
- 根据图像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电阻的斜率,即为待测电阻的电阻值。
b. 计算相对误差:- 将实测电阻值与已知电阻值之差除以已知电阻值,得到相对误差的百分比。
二. 实验结果与讨论我们进行了三组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实验一:电流(A)电压(V)电阻(Ω)0.5 2.5 5.01.0 5.0 5.01.5 7.5 5.0实验二:电流(A)电压(V)电阻(Ω)0.5 1.5 3.01.0 3.0 3.01.5 4.5 3.0实验三:电流(A)电压(V)电阻(Ω)0.5 3.0 6.01.0 6.0 6.01.5 9.0 6.0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绘制了电阻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并进行了线性拟合。
通过拟合得到的斜率为5.04Ω/A,3.02Ω/A和6.01Ω/A,这些值接近预期的电阻值,表明实验结果具备一定的准确性。
计算相对误差,我们发现实测电阻值与已知电阻值之间的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0%和0%,这表明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证明了我们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17.3电阻的测量 作业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7.3电阻的测量 作业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16ad258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1.png)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3节电阻的测量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思路说明:《电阻的测量》安排在电流、电压、电阻以及欧姆定律的学习之后,是一种基本的测量电阻的方法,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
本次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联系前后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系统化。
教材安排测量电阻的实验,要求学生多测几组数据,计算出的电阻,从而使所测的数据更准确。
本节设计1课时的作业。
利用课前作业,使学生回顾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为本节知识学生做准备。
通过课中作业,使用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明确定值电阻与小灯泡电阻在测量方法上的区别,明确小灯泡灯丝电阻的随温度变化的特点以及测量小灯泡电阻不能求平均值的原因。
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把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作业一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使用电压表测量导体两端电压时,应把电压表在导体两端;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时,应把电流表在电路中,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滑动变阻器应在电路中,连接方式可以简单表述为“”,连接好电路,开关闭合前,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
2.按要求设计一个电路图: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请将电路画在下面的虚线框内。
课前:作业二1.小禾同学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R X的电阻,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甲表应为,乙表应为。
已知电阻R X的电阻值大于5Ω,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示数减小,请你根据图一的电路图用笔画线表示接线,连接图三的电路图。
实验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图二所示,电压表示数为,电流表示数为。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R X的电阻为。
这个测量结果准确吗?如果不准确,你能想出什么办法,使测量结题更加准确。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范文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d4f84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1.png)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使学生掌握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电路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电阻这个元件。
那么,什么是电阻呢?电阻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阻的测量。
2.知识讲解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阻的概念。
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它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符号“Ω”表示。
我们来看一下电阻的几种常见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欧姆(Ω):电阻的基本单位。
(2)千欧(kΩ):1千欧等于1000欧姆。
(3)兆欧(MΩ):1兆欧等于1000000欧姆。
师:了解了电阻的概念和单位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
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是利用欧姆定律,即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等于电阻。
具体操作如下:(1)将电阻接入电路,调整电源电压,使电路中的电流稳定。
(2)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的阻值。
3.实验操作(1)搭建电路,将小灯泡接入电路。
(2)调整电源电压,使电路中的电流稳定。
(3)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4)记录数据,计算小灯泡的电阻。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数据分析师:同学们,实验完成后,请将你们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学生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师: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小灯泡的电阻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因为小灯泡的电阻受到温度的影响。
当电流通过小灯泡时,小灯泡的灯丝温度升高,电阻也随之增大。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电阻的概念、单位,以及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物理实验设计测量电阻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物理实验设计测量电阻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3382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4.png)
物理实验设计测量电阻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Introduction:在物理学中,电阻是描述电路阻力的物理量。
测量电阻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设计之一。
本文将介绍测量电阻所需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量电阻,并探索不同电阻连线方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器材:1. 直流电源2. 电流表3. 电压表4. 镍铬电阻器5. 连接电线实验步骤:1. 将电压表和电流表连接到电路中,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2. 将不同电阻器按照预先设计的连线方式连接到电路中。
3. 分别记录不同电阻器的电流与电压值。
4. 重复实验多次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5. 记录实验条件(如温度、电源电压等)。
数据处理:数据收集:根据实验步骤中所记录的电流与电压值,我们可以获得一系列测量数据。
求取电阻:利用欧姆定律,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电流与电压值计算电阻值。
根据 Ohm's Law, 电阻(R)等于电压(V)除以电流(I)。
R = V / I统计处理:1. 计算每个电阻器的平均电阻,可以通过将多次实验测得的电阻值求平均值得出。
2. 分析电阻器的测量误差。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标准偏差来评估测量数据的精确度。
3. 绘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图表,以便更直观地观察数据趋势。
讨论与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电阻器的电阻可以通过测量得到,以满足实验目的。
2. 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我们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电阻器的平均电阻,并对测量误差进行评估。
3. 绘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图表,能够更直观地观察数据的趋势。
结论能够回答实验目的,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解释。
结语: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电阻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电路中电阻的作用和性质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依次列出参考文献)注:此文档为对电阻测量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的一般描述,并没有具体列出实验的数据和结果。
电阻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测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da558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8.png)
电阻测量教学设计电阻测量教学设计1教学案例背景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然而物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都是按给定的器材,老师讲解规定的操作方法,然后学生实施操作得出一些验证性结论。
实验方法、实验思路千篇一律。
这样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基于上述现状,我设想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探索一种以实验为中心的探究教学法,即在教师给定一个实验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过程,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学生主动发现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规律,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实现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教学案例主题我对这种探究教学法作了初步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把这种教学法以《电阻的测量》为例,向大家展示这种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教学案例事件在学生掌握了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基础上,我提出实验问题:现有如下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阻箱、变阻器、单刀双掷开关、导线。
请你在上述主要实验器材(还可自选其他器材)基础上,设计一个物理实验,测出一被测电阻的阻值,并画出你的实验电路,下节到实验室进行测量。
提出问题的结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课下拿给我看的方案有十几种,对于较好,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集中,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案例问题解决一、情景,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投影出示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然后复习《伏安法测电阻》,自然引入这节课的实验目的。
二延展情景,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交流,探讨。
教师:“这节课由同学们自己当一回老师,把你课下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拿到前面,利用多媒体展示台,给大家进行讲解。
”[反思:通常实验,老师讲解,学生验证。
而这节课,我把课堂还给了他们,让他们当上了主角,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既想让大家看到自己设计的电路,又想看看别人的方法,所以都争着到前面展示台上讲解。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和实验设计技巧
![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和实验设计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2dec80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7.png)
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和实验设计技巧电阻率是描述物质导电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电子工程、物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测量电阻率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合理的实验设计技巧。
本文将介绍电阻率的常用测量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验设计技巧。
一、四线法测量法四线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电阻率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四根导线,分为两根电流引线和两根电压引线,以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1. 将待测物体安装在测量台上,并固定好。
2. 将电压引线连接到待测物体的两个端点上,保持引线与待测物体之间的接触良好。
3. 将电流引线连接至待测物体的不同端点上,保持引线与待测物体之间的接触良好。
4. 调节稳压电源,使其提供稳定的电流。
5. 使用电压计测量待测物体两个端点之间的电压差。
6. 根据所测得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阻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四线法测量时,应保证引线与待测物体之间的接触良好,以减小电阻的测量误差。
同时,应使用稳压电源和精确的电压计,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二、电桥测量法电桥是另一种常用于测量电阻率的方法。
它利用了电桥平衡条件下电阻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调节电桥中的参数,使电流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测量未知电阻的电阻率。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1. 将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串联,组成电桥电路。
2. 调节电桥中的参数,例如调节电阻箱的阻值、滑动变阻器的位置等,使电流达到平衡状态。
3. 根据电桥平衡条件和已知电阻的数值,计算出待测电阻的电阻率。
电桥测量法需要仔细选择已知电阻和调节电桥参数,以获得准确的电阻率测量结果。
此外,电桥的精度和稳定性也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因此,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精密的电桥仪器是非常重要的。
三、实验设计技巧在进行电阻率测量实验时,以下几点实验设计技巧需要注意:1. 阻值范围选取:根据待测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阻值范围,避免超出测量范围导致测量失效或精度不高。
2. 温度控制:电阻率与温度密切相关,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应注意控制待测物体的温度,防止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电阻的测量(设计性实验)
![电阻的测量(设计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71607f46294dd88d0d26be1.png)
R 1.5% 。(具体方法见附录Ⅰ) R
(3)测量:根据计算得实验电压和电流的范围以及所用电表量程,分别加五个 电压,测得相应的电流。注意读数时的科学性,要体现仪器的精确度,要有估读 位。 (4)数据处理要计算待测电阻的不确定度,写出实验结果的完整表达式。
2.双臂电桥原理及使用方法见附录Ⅱ。 3.测量3次以上,表示出测量电阻的测量结果
五.伏安法测电阻数据处理说明 首先:对一次测量来讲,伏安法测电阻为间接测量,因此应当通过误差 传递公式计算测得电阻的不确定度。 其次:本实验要求多次测量,属于不等精度测量,因此对于测得的这几
组数据处理的结果要用加权平均法处理,求得最后结果。
2、 3 N ),所用电表量 I i ,( i 1、 例如,用伏安法测得 N 组数据 U i 、
程分别为U A 、I A ,本实验中所用电表准确度等级都为N%。处理过程如下:
I I A N % ,并计算单 1)计算电压表、电流表的误差限 U U A N % 、 Ui 2、 3 N )。 R 次测量电阻值 i (i 1、 Ii
(2) (3)
P 1
i 1 i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2)、(3)可以求得 k ,进而求得 Pi ( i 1、 2、 3 N ) 4)通过公式(4)、(5)求得最后结果 R R (R)
PR R P
i i
i
(4)
( R)
1 1 R 2 i
(5)
二.实验目的 1.系统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2.掌握误差的分配原则,在伏安法测电阻中 学习如何合理选择电表 量程、实验电流和实验电压。 三.实验仪器
电阻测量设计实验报告
![电阻测量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c1ba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c.png)
电阻测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设计一种电阻测量电路,能够准确测量给定电阻的阻值。
实验原理:电阻是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电压与电流之比,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可以准确计算电阻的阻值。
在本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的电阻测量电路,利用欧姆定律测量电流和电压,从而得出电阻的阻值。
实验器材:欧姆表、电阻箱、导线、电压源、安全电缆、万用表。
实验步骤:1. 搭建电阻测量电路:将欧姆表的两个测试引脚分别连接到待测电阻的两端。
将电压源接入电路,设置合适的范围。
连接导线、电阻箱和安全电缆。
2. 调节电压源:通过调节电压源的电压,使得在电阻上产生合适的电流。
记下电压源的电压值。
3. 测量电流:使用万用表选择电流测量模式,将表笔分别连接到电阻测量电路的两个测试点上。
记录下电流值。
4. 计算电阻阻值: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阻值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计算出电阻的阻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得到电阻的阻值。
可以通过与已知的标准电阻进行比较,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实验结果与标准阻值相近,说明电阻测量电路准确可靠。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安全用电,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2. 检查实验仪器的连接是否正确,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
3. 在测量过程中,注意防止电流过大,避免对万用表和电阻产生损坏。
4. 实验结束后,及时断开电路连接,关闭电压源,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结论:通过设计一种电阻测量电路,可以准确测量给定电阻的阻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搭建电阻测量电路、调节电压源、测量电流,并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的阻值。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与已知标准电阻进行比较来验证。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用电,正确连接仪器,并注意防止电流过大。
最后,实验结束后,及时断开电路连接,关闭电压源,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电阻测量的设计实验报告
![电阻测量的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9430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e.png)
电阻测量的设计实验报告设计实验报告:电阻测量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种电阻测量电路,测量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并熟悉电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电阻是电流在电阻器中产生的电势差所引起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欧姆定律,即恒定电流通过电阻器产生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一种电路来测量电阻的阻值。
3.实验器材-待测电阻-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多用途万用表-连接导线4.实验步骤步骤1:将电源的正极接到待测电阻的一端,负极接地。
并将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多用途万用表连接至电路中。
步骤2:在电压表和电流表上分别选择合适的量程以及测量模式。
步骤3:将电流表分别放置在待测电阻的两端,记录测得的电流值。
步骤4:利用电压表在待测电阻两端测得的电压值和测得的电流值,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步骤5:重复步骤1至步骤4,使得测得的电阻阻值更加准确。
5.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在实验中,我们依次测得了不同待测电阻下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并计算出了相应的阻值。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待测电阻的阻值与通过它的电流和电压之比有关,符合欧姆定律。
6.实验误差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精度限制,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值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线路连接误差:实验中所使用的导线可能存在一定的电阻,在测量电流和电压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待测电阻本身的误差:由于电阻器的制造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待测电阻的实际阻值与标定阻值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7.实验改进方案为减小实验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案:-提高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精度:选用精度更高的仪器。
-减小线路连接误差:使用高质量的导线,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校准待测电阻:在实验前对待测电阻进行校准,得到更准确的阻值。
8.实验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验操作获得了实践经验。
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改进方案也使我们更加注重实验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作业设计方案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bcaba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8.png)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作业设计方案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2、学会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导体的长度和直径。
3、理解电阻率的概念,通过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1、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 R 与导体的长度 L 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 S 成反比,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即 R =ρL/S,其中ρ 为导体的电阻率。
2、伏安法测电阻:通过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 U 和通过导体的电流I,根据欧姆定律 R = U/I 计算出导体的电阻。
三、实验器材1、电源(干电池或学生电源)。
2、电压表(量程 0 3V 或 0 15V)。
3、电流表(量程 0 06A 或 0 3A)。
4、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 或50Ω)。
5、开关。
6、待测金属导线(电阻约几欧姆)。
7、导线若干。
8、游标卡尺。
9、螺旋测微器。
四、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导线的三个不同位置测量其直径,求出平均值d。
测量前,先检查螺旋测微器的零点是否准确。
测量时,当测微螺杆快要接触导线时,应停止使用旋钮,改用微调旋钮,直到听到“咔哒”声为止。
读数时,要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同时要进行估读。
2、用游标卡尺测量导线的长度 L,测量三次,求出平均值。
选择合适的游标卡尺,看清其量程和精度。
测量时,将导线置于游标卡尺的测量爪之间,使测量爪与导线紧密接触。
读数时,先读出游标卡尺上主尺的刻度值,再找出游标上与主尺刻度对齐的刻度线,乘以游标卡尺的精度,最后将两者相加。
3、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合理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使指针偏转角度尽量大一些。
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闭合开关前,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读出多组电压值 U 和电流值 I,并记录在表格中。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实验器材。
五、数据处理1、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每次测量的电阻值 R = U/I。
2、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R 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安安法、伏伏法测电阻教案贵阳市清华中学:孙雨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实验设计,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串联电路中电压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比,并综合地应用到电阻测量的实验中去;加深学生对安培表和伏特表的读数和注意事项理解,加深对实验原理的寻找和数据处理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电表改装和安安法、伏伏法测量电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通过游戏课的形式,把深奥的、抽象的电学实验设计变成简单、具体方法操作;实验中的关键字和注意事项用口号形式喊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讲与练习结合,让尽量多的学生知道该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用反证法引导学生思考、推理、综合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高三后期复习一直重复着考和练,学生对课堂失去了信心,没有更多的兴趣去接受课堂,本节课换种方式去授课,把难度大、考试重点问题简单成易于操作的游戏规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重树学生学习信心,认真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自己人生目标;二、游戏过程课前引出关键字“约”;口号引出本节课注意事项 1、 游戏题目:电阻的测量实验设计------安安法、伏伏法(板书) 2、 游戏目的:选择出用安安法、伏伏法测电阻原理、电路图等 3、 游戏原理:串联电路电压比----==2211R U R U (板书)并联电路电流比I 1R 1=I 2R 2=--------(板书) 4、游戏规则培训(一)、资格赛规则 1、伏安法测电阻用IUR =能计算出结果 2、测量过程中每个表的实际读数是该表满刻度的31到满刻度之间若两条同时成立,则用伏安法测电阻,若其中一条不成立,取消伏安法资格,进入下一环节游戏。
(二)、淘汰赛规则两个安培表(两个伏特表)、待测电阻、定值电阻必须参加,画出它们可能的电路图并用下列规则进行淘汰1、两个安培表串联或两个伏特表直接并联--------------淘汰2、大量程表测分电流(电压) 小量程表测总电流(电压)---------淘汰3、安安法用电流比,伏伏法用电压比计算, 不能计算出待测电阻---------淘汰(注意关键字“约”)剩下的电路图用反证法进行淘汰1满刻度)用电流比(电设其中任一表的实际读数为其满刻度(或3压比)计算另一表的读数1到满刻度之间-------淘汰若不在该表满刻度的3例1、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测量实际电流表G1的内阻r1的电路.供选择的仪器如下:①待测电流表G1(0~5 mA,内阻约300 Ω);②电流表G2(0~10 mA,内阻约100 Ω);③电压表V(0-10V,内阻约为1KΩ)④定值电阻R1(300 Ω)⑤定值电阻R2(10 Ω)⑥滑动变阻器R3(0~1 000 Ω)⑦滑动变阻器R4(0~20 Ω);⑧电键S及导线若干.干电池(1.5 V);(1)定值电阻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在空格内填写序号)(2)在方框图中画出电路图,用线条在图中把实物图补充连接完整.图19(3)补全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至最____端(填“左”或“右”);②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1、G2的读数I1、I2;③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相应的G1、G2读数I1、I2;④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所示.图20(4)根据I2-I1图线的斜率k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例2、用以下器材测量电阻R X 阻值(900~1000Ω):电源E,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约2500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试画出测量电(1)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阻R X的一种实验电路图(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题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若电压表V1的读数用U1表示,电压表V2的读数用U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 X的公式为R X = 。
(三)、总结游戏经验安安法:两并联支路除待测电阻外不能再有未知电阻,必须把它放在总路上伏伏法:串联的支路中除待测电阻外不能再有未知电阻,必须用它抱着串联电路(四)、游戏注意事项1、注意“约”字2、题目中的定值电阻一定要,并且可用反证法进行选择3、电路设计的原理、器材选用、电路图只有较好没有最好四、板书设计游戏题目:伏伏法、安安法测电阻原理:串联电路电压比并联电路电流比游戏可能电路图游戏注意事项1、注意“约”字2、题目中的定值电阻一定要,并且可用反证法进行选择3、电路设计的原理、器材选用、电路图只有较好没有最好五、布置作业1.现要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所用器材如下:标准电流表A 1(量程250 mA ,内阻r 1=5 Ω);电流表A 2(量程300 mA ,内阻r 2约为5 Ω); 待测电阻R 1(阻值约为100 Ω); 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10 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6 V ,内阻r 约为1 Ω); 单刀单掷开关,导线若干.(1)要求方法简捷,并能测量多组数据,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每个器材的代号.(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用测得的量表示待测电阻R 1的阻值R 1=________.2.从图中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 1的内阻r 1,要求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①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电路,那么为了满足题目要求,应选择图 电路(填“甲”或“乙”)。
②同学A接电路图(乙)将实物连接成如图(丙)所示电路,同学B在闭合开关S前检查发现有两处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请你指出(1)(2)。
③根据正确的电路选择,由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表达式r1=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3、从下表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器材(代号)规格电流表(A1)电流表(A2)电压表(V)定值电阻(R)电阻(R1)滑动变阻器(R2)电池(E)电健(K)导线若干量程10mA,内阻r1待测(约40Ω)量程500μA,内阻r2=150Ω量程10V,内阻r3=10kΩ阻值为600Ω阻值约100Ω,作保护电阻用总电阻约50Ω电动势1.5V,内阻很小①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图中器材要标明器材的代码。
②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r1=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以下器材测量电阻R X 阻值(900~1000Ω):电源E,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试画出测量电(1)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阻R X的一种实验电路图(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题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若电压表V1的读数用U1表示,电压表V2的读数用U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 X的公式为R X = 。
Array1、在右侧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该实验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的表达式,说明各符号的意义实验设计:------安安法、伏伏法测电阻学案一、游戏原理:串联电路电压比 并联电路电流比 二、游戏规则培训 (一)、资格赛规则 1、伏安法测电阻用IUR能计算出结果 2、测量过程中每个表的实际读数是该表满刻度的31到满刻度之间 若两条同时成立,则用伏安法测电阻,若其中一条不成立,取消伏安法资格,进入下一环节游戏。
(二)、淘汰赛规则两个安培表(两个伏特表)、待测电阻、定值电阻必须参加,画出它们可能的电路图用下列规则进行淘汰1、两个安培表串联或两个伏特表直接并联--------------淘汰2、大量程表测分电流(电压)小量程表测总电流(电压)---------淘汰3、安安法用电流比,伏伏法用电压比计算,不能计算出待测电阻---------淘汰(注意关键字“约”)剩下的电路图用反证法进行淘汰1满刻度)用电流比(电设其中任一表的实际读数为其满刻度(或3压比)计算另一表的读数1到满刻度之间-------淘汰若不在该表满刻度的3例1、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测量实际电流表G1的内阻r1的电路.供选择的仪器如下:①待测电流表G1(0~5 mA,内阻约300 Ω);②电流表G2(0~10 mA,内阻约100 Ω);③电压表V(0-10V,内阻约为1KΩ)④定值电阻R1(300 Ω););⑤定值电阻R2(10 Ω)⑥滑动变阻器R3(0~1 000 Ω)⑦滑动变阻器R4(0~20 Ω);⑧电键S及导线若干.干电池(1.5 V);(1)定值电阻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在空格内填写序号)(2)在方框图中画出电路图,用线条在图中把实物图补充连接完整.图19(3)补全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至最____端(填“左”或“右”);②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1、G2的读数I1、I2;③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相应的G1、G2读数I1、I2;④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所示.图20(5)根据I2-I1图线的斜率k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例2、用以下器材测量电阻R X 阻值(900~1000Ω):电源E,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约2500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试画出测量电3阻R X的一种实验电路图(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题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若电压表V1的读数用U1表示,电压表V2的读数用U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 X的公式为R X = 。
三、总结游戏经验安安法:伏伏法:四、游戏后反思1、2、3、五、课后游戏训练1.现要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所用器材如下:标准电流表A1(量程250 mA,内阻r1=5 Ω);电流表A2(量程300 mA,内阻r2约为5 Ω);待测电阻R1(阻值约为10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 Ω);电源E(电动势约为6 V,内阻r约为1 Ω);单刀单掷开关,导线若干.(1)要求方法简捷,并能测量多组数据,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每个器材的代号.(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用测得的量表示待测电阻R1的阻值R1=________.2.从图中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