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检验规范
金属成分检验化学成分检验标准
金属成分检验化学成分检验标准金属成分检验是指对金属材料中各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和检测,以确保材料满足特定标准和质量要求。
化学成分检验标准则是指制定和执行这些检验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本文将探讨金属成分检验的意义、常用的化学成分检验标准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一、金属成分检验的意义:质量保证:金属成分检验是确保金属材料质量的关键步骤,通过检测各元素含量,可以判断材料是否符合生产和使用的要求。
产品安全:在一些特殊行业,如航空、医疗等,金属的成分对产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检验可以排除可能存在的有害元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合规标准:不同行业和用途对金属材料的成分有不同的要求,金属成分检验是确保产品符合相应合规标准的必要手段。
二、常用的化学成分检验标准:ASTM国际标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发布了众多金属成分检验的标准,涵盖了钢铁、铜、铝等多种金属。
例如,ASTM E415是用于合金金属的化学分析的标准。
ISO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一系列金属成分检验的标准,如ISO 14284是关于铁、钢和合金中硫含量测定的标准。
GB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金属成分检验的国家标准,涉及铝、铜、锌等多个金属材料。
三、金属成分检验的方法:光谱分析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OES)等,适用于对多种元素进行准确测定。
化学分析法:包括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法等,适用于特定元素或特定合金的分析。
X射线荧光分析法:通过测定被激发的X射线的能谱,可以分析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四、金属成分检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原材料采购:在金属原材料采购阶段进行成分检验,确保采购的金属符合产品制造的要求。
生产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定期抽检金属成分,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异常,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产品出厂检验:对最终产品进行全面的金属成分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合规标准,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是安全可靠的。
金属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目视
包装完好无破损
√
2、标识:材料牌号、状态、规格,材料执行标准,订货批次号
入库前
目视
完整、清晰识别
√
2
外观
1、带材的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分层、裂纹、起皮、起刺、气泡、压折、夹杂和绿锈;
领用开包生产中
目视
无缺陷
√
2、板料:不得有影响到表面后处理工艺要求的严重脏污和腐蚀、不得有影响产品功能和外观要求的划伤、折痕、变形
开包取样50~100mm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对特性2复检(根据模具进料情况而定)。
判定标准:当轻缺陷有不符合项时,但无重缺陷数,判为合格;一批次中,抽检只要有一
项重缺陷不合格时,该抽样为不合格。同批次出现2个抽样不合格,则该批检验不合格。
GB/T 2059-2008铜及铜合金带材
GB/T 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的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 17793-1999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GB/T3280-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13237-91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
4.职责:
采 购部
品 质 部
财
修
1.目的
为来料检验提供检验依据,保证来料符合公司要求和标准,确保不合格来料不入库,不投入
使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钢铁料、不锈钢料、铜料(卷/板)进料检验。
3.相关文件
程序文件:Q/ZT01.CJ01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ZT-QP-22-0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1品质负责按此要求进行来料品质检验判定;
4.2采购负责原材料的购进及不合格物料的退回;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的检验规范1.金属材料的外观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外观检验主要是通过目测和简单的测量,检验材料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外观特征,以确定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2.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对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分检验,以确定材料中各元素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检验规范: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包括强度、硬度、韧性、延伸性等指标。
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方法对金属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4.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检验规范:物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物理方面的性能特点,包括电导率、热导率、磁导率等。
通过相应的测试方法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验。
5.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检验规范: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金相显微镜等设备对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材料的晶粒大小、晶界、相含量等。
6.金属材料的非破坏性检测规范:非破坏性检测是指在不破坏材料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各种缺陷的检测。
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性检测等。
7.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和防护检验规范: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和防护,以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耐腐蚀性。
通过检验材料的表面处理质量和防护性能,以确保金属材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以上是金属材料的一些常见的检验规范,不同的金属材料和使用要求可能会有不同的检验要求和规范。
在具体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和标准,以确保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金属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来料检验规范金属材料是制造业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因此,对于金属材料的来料检验十分重要,以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本文档旨在对金属材料的来料检验进行规范,确保所采购的金属材料达到预期质量要求。
为了明确金属材料的质量标准,我们制定了以下检验标准:物理性能检验: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测试,以确保金属材料具备所需的物理性能。
表面检验:对金属材料的表面进行检查,包括表面平整度、氧化程度等方面的评估,以确保表面无明显缺陷。
尺寸检验: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尺寸进行测量和检查,确保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在金属材料来料检验过程中,我们建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操作:2.样品取样:根据抽样方法,从批次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品作为检验对象。
3.检验项目:根据检验标准,对所选样品进行相应的检验项目。
4.记录结果:记录每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包括合格、不合格等。
5.判定批次:根据样品检验结果,对整个批次进行判定,确定是否接受该批次的金属材料。
6.结果通知:将检验结果及判定意见通知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为了监控和追溯金属材料的质量,我们建议进行详细的检验记录和报告。
检验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检验日期和批次号检验项目及结果判定意见和接受/拒收决定金属材料的来料检验对于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规范了金属材料来料检验的标准、程序以及记录与报告要求。
通过严格遵守本规范,我们能够确保采购的金属材料满足质量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金属材料的来料检验对于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规范了金属材料来料检验的标准、程序以及记录与报告要求。
通过严格遵守本规范,我们能够确保采购的金属材料满足质量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金属材料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检验规范1.测试设备与仪器(1)各类金相显微镜: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以便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2)硬度计:包括布氏硬度计、维氏硬度计等,用于测量材料的硬度;(3)拉伸试验机:用于测试材料在受力下的拉伸强度和延伸性能;(4)冲击试验机:用于测试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5)金相腐蚀试验仪:用于测试材料的腐蚀抵抗性能。
2.试样的制备(1)试样规格:根据具体要求,制备符合标准规定的试样,包括形状、尺寸等;(2)试样材料:应选择与实际零部件材料相同或相似的材料进行测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3)试样的标记:为每个试样做好标记,以便于进行对应的测试和分析。
3.金相检验(1)试样的制备:将试样抛光并腐蚀,以显示材料的晶体结构;(2)显微镜观察: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试样,并记录晶体结构类型、晶粒大小和分布等信息;(3)相计量分析: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显微镜图像进行分析,获取晶粒大小、相含量等参数;(4)特殊组织检验:针对特殊的金属材料,如铸件、焊接接头等,进行显微组织观察,用于检测缺陷和杂质等。
4.机械性能测试(1)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对试样进行测量,得到硬度值,以评估材料的硬度特性;(2)拉伸试验:使用拉伸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拉伸测试,得到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性能参数;(3)冲击试验:使用冲击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冲击测试,得到材料的冲击韧性等性能参数;(4)压缩试验:对一些特殊应用的材料,如高温合金等,可以进行压缩试验,以评估其抗压强度。
5.化学成分分析(1)试样制备:将试样加工成适合分析的形状和尺寸,并精确称量;(2)化学成分测试: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试样进行测定,包括光谱分析、湿法分析等;(3)结果判定:将测试结果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判定材料的化学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6.腐蚀性能测试(1)试样制备:将试样加工成适合进行腐蚀测试的形状和尺寸;(2)腐蚀试验: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盐雾腐蚀、酸蚀等不同腐蚀试验,评估材料的腐蚀抵抗性能;(3)试验结果评价:根据试验结果,对材料的腐蚀性能进行评估,并判定其是否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铝合金材料检验试验规范
类别铝合金材料检验试验规范制定日期2012-05-23技术文件页次Page 9 of 15a)弯曲试验应在配备下列弯曲装置之一的试验机或压力机上完成:b)配有两支辊和一个弯曲压头的支辊式弯曲装置, 见图1c)配有一个V型器具和一个弯曲压头的V型模具式弯曲装置, 见图2虎钳式弯曲装置, 见图3图1图2 图38.3.2支辊式弯曲装置8.3.2.1 支辊长度和弯曲压头的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见图1).弯曲压头的直径由产品标准规定。
支辊和弯曲压头应具有足够的硬度。
8.3.2.2除非中有规定, 支辊间距离L应按照式(1)确定:L=(D+3a)± a/2 (1)注: 此距离在试验期间应保持不变。
8.3.3 V型模具式弯曲装置模具的V形槽其角度应为(180°-a)(见图2), 弯曲角度a应在相关产品零件图中规定。
模具的支承棱边应倒圆, 其倒圆半径应为(1~10)倍试样厚度。
模具和弯曲压头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并具有足够的硬度。
8.3.4 虎钳式弯曲装置装置由虎钳及有足够硬度的弯曲压头组成(见图3), 可以配置加力杠杆。
弯曲压头直径应按照产品标准要求, 弯曲压头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
8.4.试样类别铝合金材料检验试验规范制定日期2012-05-23技术文件页次Page 11 of 15F8.6.试验结果的评定:8.6.1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评定弯曲试验结果。
如未规定具体要求, 弯曲试验后不使用放大镜观察, 试样弯曲外表面无可见裂纹应评定为合格。
8.6.2 以相关产品标准要求规定的弯曲角度作为最小值;若规定弯曲压头直径, 以规定的弯曲压头直径作为最大值。
8.7 试验报告a)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b)本标准编号;c)试样标识(材料牌号, 取样方向)d)试样的形状和尺寸e)试样条件(弯曲压头直径, 弯曲角度)f)与标准的偏差g)试验结果评定9.铝型材管材压扁试验(GB246-2007)9.1 范围规定了测定圆形横截面金属管塑性变形能力的压扁试验方法, 包括显示其缺陷。
金属材料检测规范标准大汇总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GB/T 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X系列钢铁及合金X含量的测定GB/T 4336—2002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4698.X系列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X量的测定GB/T 5121.X系列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的测定GB/T 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GBT 6987.X系列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GB/T 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 11261—2006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测定方法GB/T 13748.X系列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测定金属材料物理冶金试验方法GB/T 224—2008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5—2006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 试验)GB/T 226—2015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GB/T 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GB/T 1954—200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GB/T 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GB/T 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GB/T 2971—1982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GB/T 3246.1—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3246.2—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2部分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GB/T 3489—1983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GB/T 4236—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GB/T 4296—2004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4297—2004变形镁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GBT 4335—2013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GB/T 4334.6—2015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GB/T 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GB/T 5058—1985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磁性法)GB/T 5168—2008α-β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5617—2005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8359—1987高速钢中碳化物相的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仪法GB/T 8362—1987钢中残余奥氏体定量测定X射线衍射仪法GB/T 9450—2005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 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851—1989铸造铝合金针孔GB/T 10852—1989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GB/T 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 13298—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302—1991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GB/T 13305—2008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13320—2007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GB/T 13825—2008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单位面积称量法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4979—1994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GB/T 15711—1995钢材塔形发纹酸浸检验方法GB/T 30823—2014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试验方法GB/T 14999.1—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1部分:纵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GB/T 14999.2—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2部分:横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GB/T 14999.3—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3部分:棒材纵向断口检验GB/T 14999.4—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4部分:轧制高温合金条带晶粒组织和一次碳化物分布测定YB/T 4002—2013连铸钢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2—2015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2部分:高温试验方法GB/T 229—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GB/T 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232—199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3—2000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GB/T 235—2013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8—2013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9.1—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1部分:单向扭转试验方法GB/T 239.2—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2部分:双向扭转试验方法GB/T 241—2007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GB/T 244—2008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GB/T 245—2008金属管卷边试验方法GB/T 246—2007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GB/T 1172—1999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GB/T 2038—1991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JIC试验方法GB/T 2039—2012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GB/T 2107—1980金属高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GB/T 2358—1994金属材料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试验方法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3075—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力控制方法GB/T 3250—2007铝及铝合金铆钉线与铆钉剪切试验方法及铆钉线铆接试验方法GB/T 3251—2006铝及铝合金管材压缩试验方法GB/T 3252—1982铝及铝合金铆钉线与铆钉剪切试验方法GB/T 3771—1983铜合金硬度和强度换算值GB/T 4156—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埃里克森杯突试验GB/T 4158—1984金属艾氏冲击试验方法GB/T 4160—2004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夏比冲击法)GB/T 4161—2007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试验方法GB/T 4337—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GB/T 4338—2006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4340.1—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4340.2—201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4340.3—201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4341.1—2014金属材料肖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5027—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GB/T 5028—2008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测定GB/T 5482—2007金属材料动态撕裂试验方法GB/T 6398—2000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GB/T 6400—2007金属材料线材和铆钉剪切试验方法GB/T 7314—2005金属材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GB/T 7732—2008金属材料表面裂纹拉伸试样断裂韧度试验方法GB/T 7733—1987金属旋转弯曲腐蚀疲劳试验方法GB/T 10120—2013金属材料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方法GB/T 10128—2007金属材料室温扭转试验方法GB/T 10622—1989金属材料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方法GB/T 10623—2008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GB/T 12347—2008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方法GB/T 12443—2007金属材料扭应力疲劳试验方法GB/T 12444—2006金属材料磨损试验方法试环-试块滑动磨损试验GB/T 12778—2008金属夏比冲击断口测定方法GB/T 13239—2006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13329—2006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14452—1993金属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15248—2008金属材料轴向等幅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GB/T 15824—2008热作模具钢热疲劳试验方法GB/T 16865—2013 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及方法GB/T 17104—1997金属管管环拉伸试验方法GB/T 17394.1—2014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17394.2—2012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 17394.3—2012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 17394.4—2014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4部分硬度值换算表GB/T 17600.1—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1部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GB/T 17600.2—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2部分奥氏体钢GB/T 26077—2010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应变控制方法GB/T 22315—2008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方法GB/T 1786—2008锻制圆饼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2970—2004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3310—1999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4162—2008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GB/T 5097—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 5126—2001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GB/T 5193—2007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5248—2008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GB/T 5616—2014无损检测应用导则GB/T 5777—2008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GB/T 6402—2008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GB/T 6519—2013变形铝、镁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7233.1—2009超声波检验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GB/T 7233.2—2010铸钢件超声检测第2部分:高承压铸钢件GB/T 7734—2004复合钢板超声波检验GB/T 7735—2004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GB/T 7736—2008钢的低倍缺陷超声波检验法GB/T 8361—2001冷拉圆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8651—2002金属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8652—1988变形高强度钢超声波检验方法GB/T 9443—2007铸钢件渗透检测GB/T 9445—201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 10121—2008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GB/T 11259—201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钢参考试块的制作和控制方法GB/T 11260—2008圆钢涡流探伤方法GB/T 11343—2008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斜射检测方法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6—1989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圆形)分级GB/T 12604.1—2005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 12604.2—2005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GB/T 12604.3—2005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 12604.5—2008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T 12604.6—2008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T 12604.7—2014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GB/T 12604.8—1995无损检测术语中子检测GB/T 12604.9—2008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GB/T 12604.10—2011无损检测术语磁记忆检测GB/T 12604.11—2015无损检测术语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GB/T 12605—2007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GB/T 12966—2008铝合金电导率涡流测试方法GB/T 12969.1—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GB/T 12969.2—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探伤方法GB/T14480.1—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1部分:仪器性能和检验GB/T 14480.2—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2部分:探头性能和检验GB/T 14480.3—2008无损检测涡流检测设备第3部分系统性能和检验GB/T 15822.1—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 15822.2—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GB/T 15822.3—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GB/T 18694—2002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探头及其声场的表征GB/T 18851.1—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 18851.2—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GB/T 18851.3—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GB/T 18851.4—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4部分设备GB/T 18851.5—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5部分验证方法GB/T 19799.1—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1号校准试块GB/T 19799.2—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2号校准试块GB/T 23911—2009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试块金属材料腐蚀试验方法GB/T 1838—2008电镀锡钢板镀锡量试验方法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GB/T 10123—2001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GB/T 13303—1991钢的抗氧化性能测定方法GBT 15970.X系列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X部分。
铝合金压铸件质量检验规范
铝合金压铸件质量检验规范铝合金压铸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领域。
为了确保铝合金压铸件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规范。
下面是一份针对铝合金压铸件的质量检验规范,包括材料检验、尺寸检验、表面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一、材料检验1.铝合金材料的检验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2.对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试,确保合金成分符合要求;3.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如强度、硬度、延伸率等指标;4.检查材料的外观,包括气孔、夹杂物、裂纹等缺陷的情况;5.检验材料的金相组织,确保组织均匀、致密。
二、尺寸检验1.根据设计图纸,对铝合金压铸件的尺寸进行检验;2.检验件应符合设计要求的几何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等要求;3.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检验,包括千分尺、卡尺、量具等;4.尺寸检验应包括外观尺寸、内孔尺寸、孔距等方面的检验。
三、表面质量检验1.对铝合金压铸件的表面进行检查,包括表面光洁度、光泽度等指标;2.检查表面是否有划痕、氧化、气孔、砂眼等缺陷;3.对表面的涂层进行检验,如喷漆、镀层等。
四、力学性能检验1.对铝合金压铸件的强度、硬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进行检验;2.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力学性能测试,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
五、工艺性能检验1.对铝合金压铸件的可焊性、可加工性等工艺性能进行检验;2.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工艺性能测试。
六、标识和包装1.对符合质量要求的铝合金压铸件进行标识,包括产品名称、型号、批次号、生产日期等;2.对铝合金压铸件进行适当的包装,确保其安全运输和质量保持。
七、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1.对铝合金压铸件的质量检验进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2.编制相应的检验报告,归档保存,以备查阅。
以上是一份关于铝合金压铸件质量检验的规范,目的是确保铝合金压铸件的质量符合要求,以提供优质的产品给客户。
这份规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同厂家和产品的特点和需求。
钢材进料检验标准
钢材进料检验标准
钢材作为重要的结构材料,在进入生产流程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以下是一般用于钢材进料检验的一些标准:
1. 化学成分检验标准:包括钢材中各元素的含量要求,通常使用标准化的化学分析方法(比如光谱分析)进行检测。
常见的标准有GB/T 223.5(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低碳钢中炭素含量测定)、GB/T 223.11(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钢铁中磷含量的测定)等。
2. 机械性能检验标准:包括强度、延展性、硬度等指标的检验要求。
常用的标准有GB/T 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等。
3. 外观和尺寸检验标准:这包括钢材的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的要求。
例如,GB/T 709-2006《热轧钢板和钢带尺寸、形状、重量和允许偏差》等标准。
4. 耐蚀性能检验标准:钢材耐腐蚀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对于特定工程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
相关标准有GB/T 10125(金属材料的恒温盐雾试验)等。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家标准化机构制定,如中国的国家标准委员会(SA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有一些通用的国际标准适用于钢材的检验。
在实际操作中,钢材的具体检验标准会根据不同的用途、行业规范以及生产制造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钢材进料检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用的标准进行检验,确保钢材的质量符合预期标准。
API 6A 金属材料要求规范
1.目的为了确保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材料满足API6A-2010标准,制定本标准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涉及到的API6A本体、盖、端部和出口连接材料的检验3.职责质保部负责按以下标准进行检验4•本体、盖、端部和出口连接的材料性能要求a)拉伸性能要求所有本体、盖、端部和出口连接应由标准或非标准材料制作。
标准材料应满足表1规定的性能。
非标准材料部件应具有设计应力强度Sm为API6A433.6节规定的至少等于在该使用工况所允许的最低强度标准材料的要求。
b)冲击韧性要求标准和非标准材料的冲击韧性值应符合表2的要求。
当使用小尺寸试样时,夏比V形缺口冲击韧性值应等于10mmX10mm试样的冲击韧性值乘以表3中列出的相应调整系数。
PSL4不应使用小尺寸试样。
5.本体、盖、端部和出口连接的材料化学成分要求5.1总则材料的标称化学成分及成分公差值按照本标准执行,以炉次为基础(重熔级材料以重熔锭为基础)确定。
5.2成分限制---PSL2〜PSL4要求表1和表2列出了PSL2〜PSL4要求的职责体、盖、端部和出口连接所要求的碳钢、低合金钢和马氏体不绣钢(沉积硬化型的除外)的元素限制(质量百分数)。
当成分是由公认的工业标准规定时,若工业标准中对残留量或微量元素的限制是在本国标标准的限制之内,则作为残留量或微量元素不必报告。
表1和表2不适用于其他合金系。
为了使本公司遇到复杂要求时能自由的使用合金系,这些表中有意略去了对其他合金系的成分限制。
表1本体、盖、端部和出口连接材料的钢成分限制(质量百分数,%)(PSL2〜4)表3仅对PSL3〜4列出本公司规范所述材料成分所用元素的公差范围要求。
这些公差仅用于表1涉及的材料。
当工业标准对PSL3〜4的材料规定化学成分时,材料应符合所参考的工业标准中的公差范围。
当材料化学成分不包括在工业标准内时,公差要求范围应满足表3。
金属材料检验规范
制订单位
核准
审核人
起草人
2011年2月14日修订
程序文件
标
题
金属类进料检验管理办法
页次
1 OF 3
编号
A-WI00-017
版次
第B版
▲钢板或钢带厚度的允许偏差单位:mm
公称厚度mm
在下列宽度时的厚度允许偏差
600-750
75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2300
3.3.2因次要缺点被判不接收,无致命缺点、重要缺点,且不影响整机产品性能的材料。
3.3.3因不合格品所占本次送检总数的比例大于10%被判不接收,有条件逐个检测剔除不良品的。
3.3.4有条件返工、维修,且重新通过检验的被判不接受品。
3.4判定接收材料,须在材料上贴“检验合格”标签或印章,判定不接收材料要贴“不接收”标签。
注:表中规定的不平度只适用于屈服点下限值不超过460N/mm²的钢板,屈服点超过的以及进行调质的钢板,其不平度的最大值为表内规定的1.5倍。
2.3.4.化学成分分析及机械性能实验:需要时可进行材质分析和性能试验。
2.4型钢
2.4.1验证要求:型钢报检时必须提交该批型钢符合标准要求及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0.9
1.1
>9-10
1.0
0.2
0.3
0.4
0.6
0.9
1.2
>10-11
1.1
0.3
0.4
0.6
0.7
1.0
1.3
>11-12
1.2
0.4
0.5
0.7
0.8
1.1
1.4
金属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来料检验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金属材料来料检验的规范,以确保所采购的金属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和技术规格。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来料金属材料的检验工作。
2. 来料检验职责2.1 供应商责任供应商在交付金属材料之前,应对其所供应的材料进行自检,并确保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符合合同要求。
供应商还应提供所有的检验证明和报告。
2.2 采购部门责任采购部门应在收到来料之后,对金属材料进行检验。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检验。
3. 来料检验内容3.1 外观检验对来料金属材料的外观进行检验,包括表面平整度、颜色、表面缺陷等方面。
3.2 尺寸检验对来料金属材料的尺寸进行检验,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方面。
检验应符合技术规范中所要求的尺寸公差。
3.3 化学成分检验对来料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以确保其成分符合所需的标准和要求。
3.4 机械性能检验对来料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检验,包括强度、硬度、延伸率等方面。
检验应符合技术规范中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3.5 包装检验对来料金属材料的包装进行检验,包括包装方式、防护措施等方面。
检查是否有损坏或遗漏的情况。
4. 检验记录和报告4.1 检验记录对每批来料金属材料的检验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4.2 检验报告根据检验记录,编制检验报告,详细描述检验结果和评价。
检验报告应包括供应商提供的检验证明和报告的复印件。
5. 异常处理如果来料金属材料未达到要求的质量和规格标准,采购部门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根据合同约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6. 附则本规范应与相关技术规范相配套使用,以确保来料金属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要求。
注:本文档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以上是《金属材料来料检验规范》的主要内容。
五金原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五金原材料来料检验规范一、引言五金原材料是制造五金产品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为了确保五金产品的质量稳定,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五金原材料来料检验规范至关重要。
本规范旨在规范五金原材料的来料检验流程和标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五金原材料的来料检验工作,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橡胶材料、电子元件等。
三、检验准备1.确定检验项目和标准:根据不同的五金材料和产品要求,确定需要检验的项目和相关标准。
2.确定检验设备和工具:检验设备和工具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制定检验记录表和报告格式:制定统一的检验记录表和报告格式,记录检验项目、结果和评定标准。
四、检验流程1.材料接收:接收进货材料时,检查货物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确认与送货单或合同的规格和数量相符。
2.外观检验: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验,包括表面是否有锈蚀、变色、划痕等缺陷。
3.尺寸检验:根据产品要求,对原材料的尺寸进行检验,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
4.物理性能检验:根据产品要求,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验,如强度、硬度、伸长率等。
5.化学成分检验:对金属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如成分含量、杂质含量等。
6.试样制备:根据需要,制备原材料的试样,便于进一步的检验。
7.其他检验项目:根据不同的五金材料和产品要求,进行相应的特殊检验,如磁性、导电性等。
8.判定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和相关标准,评定原材料的合格与否,在检验报告中明确记录。
五、检验记录和报告1.检验记录:所有检验项目的结果应在检验记录表中详细记录,包括检验时间、检测人员、仪器设备、检验项目、检测结果等。
2.检验报告:合格的原材料应出具检验报告,报告中必须包含检验项目、结果和评定标准,并加盖企业公章。
六、不合格处理1.不合格品应做好标识,并及时通知供应商。
2.不合格品应进行分类和检讨,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
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钢板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船舶、机械工程和电力工程等领域。
为了确保钢板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钢板类原材料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以下是钢板类原材料检验规范的内容。
1.检验项目钢板类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等方面。
化学成分检验包括主要元素的含量、不合金元素的含量和其他元素的含量。
力学性能检验包括抗拉强度、屈服点、延伸率和冲击韧性等指标。
外观质量检验包括钢板表面是否有裂纹、划痕、气泡等缺陷。
尺寸精度检验包括钢板的宽度、厚度和长度等尺寸的偏差。
2.检验方法和设备钢板类原材料的检验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方法、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和外观质量检验方法等。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光谱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和质谱分析法等。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主要采用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硬度试验等。
外观质量检验方法主要采用目测和放大镜等。
检验设备包括光谱仪、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显微镜和放大镜等。
3.检验标准钢板类原材料的检验标准可以参考国家相关的标准或行业标准。
常用的检验标准有GB/T700-2024《碳素结构钢化学成分检验方法》、GB/T228-2024《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GB/T229-2024《金属材料冲击试验方法》、GB/T4340-2024《金属硬度试验方法》和GB/T2975-2024《钢和钢产品机械试验取样位置和尺寸》等。
4.检验过程钢板类原材料的检验过程一般包括取样、化学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外观质量检验等步骤。
取样应按照GB/T2975-2024的要求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化学分析可以采用光谱仪或化学分析仪等设备进行,强调准确和可靠性。
力学性能测试应按照相应的标准方法进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外观质量检验应在光源下进行,检查钢板的表面是否有缺陷。
5.检验结果和记录钢板类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应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并记录在相关的检验报告中。
检验报告中应包括钢板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等检验结果,以及检验方法、设备和检验标准等信息。
有色金属制品质量检测方法与标准
有色金属制品质量检测方法与标准有色金属制品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建筑、交通、电子等。
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学和环境条件多种多样,因此对于有色金属制品的质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有色金属制品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
一、金属赋形成型性能测试金属赋形成型性能是指有色金属在加工和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力学性能。
这些性能包括延展性、流变应力、脆性转变温度等。
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抗拉强度测试:通过拉伸试验来测定金属材料在拉伸状态下的最大抗力。
2. 延伸率测试:通过拉伸试验来测定金属材料在断裂前的变形程度。
3. 断裂韧性测试:通过各种落锤试验或剪切试验来测定金属材料的断裂韧性。
4. 流变应力测试:通过压缩试验来测定金属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流变应力。
5. 硬度测试:通过压入或弹性回弹试验来测定金属材料的硬度,如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二、金属表面性能测试金属表面性能是指有色金属制品表面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涂层等特征。
这些性能对于保护和维护金属制品至关重要。
常用的金属表面性能测试方法有以下几种:1. 金相显微镜检测:通过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金属材料的晶粒结构、缺陷和表面质量。
2. 表面粗糙度测试:通过表面轮廓仪、光洁度仪等来测量金属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和平整度。
3.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法来测定金属材料表面元素的含量和化学成分。
4. 腐蚀性能测试:通过盐雾试验、电化学腐蚀试验等方法来评估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5. 涂层附着力测试:通过剥离试验、划痕试验等方法来评估金属材料表面涂层的附着力。
三、金属内部缺陷检测金属内部缺陷是指有色金属制品内部的物理缺陷和组织缺陷,如气孔、夹杂物、晶粒长大等。
这些缺陷会影响金属制品的强度和耐用性。
常用的金属内部缺陷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X射线检测: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X射线照射和接收,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异物。
2.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在金属材料中传播的特性,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变形。
2023年版金属原材料检验组批与取样规定
2023年版金属原材料检验组批与取样规
定
一、背景
金属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对于保证生产和贸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金属原材料的检验工作,并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生产、销售和贸易金属原材料的企业和机构。
三、检验组批要求
1. 所有金属原材料的检验应由专业的检验组批进行,确保检验
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检验组批应由至少三名合格的检验员组成,其中一名为组长。
3. 检验组批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操作,严格遵守相
关的检验程序和要求。
四、取样规定
1. 取样应在生产、销售或贸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取样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操作,严格遵守相关的取样程序和要求。
3. 取样时应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干净度,避免任何外来污染。
五、检验结果的处理
1. 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和保存,并提供给相关方。
2. 如检验结果超出规定的标准范围,应及时通知生产、销售或贸易方。
3. 检验结果的处理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进行,确保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六、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企业和机构,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停产整顿等。
七、附则
本规定自2023年XX月XX日起实施。
以上为金属原材料检验组批与取样规定的内容,希望能对金属
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提供指导和规范。
金属原材料类检验规范
金属原材料类检验规范一、样品采集与处理1.样品的代表性:从不同批次或供应商采集的样品应能代表整个批次的质量水平。
2.样品存放:样品应储存于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防止受潮、变质等。
3.样品处理:针对不同金属原材料,可进行表面处理、热处理等,以模拟实际应用条件。
二、外观检验1.表面缺陷:检查样品表面是否存在划痕、氧化、麻点等缺陷。
2.形状尺寸:测量样品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检查是否符合指定要求。
3.包装要求:检查样品的包装是否符合运输和储存的相关标准。
三、化学成分检验1.采样方法:根据不同金属原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合的采样方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元素分析:使用适当的方法和设备,测定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比较实测值与标准值是否符合要求。
3.杂质检验:检查金属原材料中是否存在非金属杂质,如氧化物、硫化物等。
四、机械性能检验1.抗拉强度:通过拉伸试验,测定样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指标。
2.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测量样品的硬度,比较实测值与标准要求是否符合。
3.冲击韧性:进行冲击试验,评估样品的抗冲击性能,判断其在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
五、热处理性能检验1.退火性能:通过热处理试验,观察样品经退火后的晶粒结构、硬度等变化情况。
2.强化效果:对样品进行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评估样品的强化效果和耐腐蚀性能。
六、非破坏性检验1.金相检验:对样品进行金相分析,观察和评估样品的组织结构、晶粒尺寸等微观结构特征。
2.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探测仪对样品进行无损检测,评估样品的内部结构和缺陷情况。
3.磁粉检测:对样品进行磁粉检测,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裂纹、孔洞等表面和内部缺陷。
七、可燃性和腐蚀性检验1.可燃性测试:对样品进行可燃性测试,评估其燃烧性能和火灾危险性。
2.腐蚀性测试:将样品置于不同腐蚀介质中,观察其耐蚀性能和腐蚀程度。
总结:以上是金属原材料类检验规范的一般内容,金属原材料的检验规范旨在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不锈钢材料进货检验规范
不锈钢材料进货检验规范不锈钢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应用广泛,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使用效果和产品寿命。
为了确保采购到符合要求的不锈钢材料,对其进行进货检验是必要的。
下面是关于不锈钢材料进货检验的规范,详细介绍了各项检验指标和方法。
一、外观检验不锈钢材料的外观检验是通过目视观察,判断材料表面是否存在氧化、锈蚀、划痕等缺陷。
外观检验时要注意材料是否存在凹陷、气泡、黏附物,对于大面积凹陷或划痕的材料需进行深入分析,以确保其不影响材料的强度和耐蚀性。
二、化学成分检验不锈钢材料的化学成分是直接决定其性能和耐蚀性的因素之一、在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时,可使用光谱仪等设备,通过对材料进行化学分析,确定其含有的成分,并与标准进行比对。
常规的成分检验项目包括主要元素的含量、杂质元素的含量等。
三、力学性能检验力学性能是指不锈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性能。
常规的力学性能检验项目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
检验方法一般采用拉伸试验,通过在拉伸机上对样品进行拉伸,测量其在破坏前的变形和受力情况,得出各项力学性能指标。
四、硬度检验五、耐腐蚀性检验耐腐蚀性是衡量不锈钢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规的耐腐蚀性检验项目包括盐雾试验、酸碱腐蚀试验等。
在盐雾试验中,将样品暴露在高盐度的环境中,观察其是否出现锈蚀等现象。
在酸碱腐蚀试验中,将样品置于酸或碱性液体中,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腐蚀程度。
六、物理性能检验物理性能检验包括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
这些性能的检验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测量,例如密度计、导热仪等。
不锈钢材料的进货检验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要求。
同时,在进货检验过程中,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样品分析方法和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进行了全面的检验,才能保证采购到符合要求的不锈钢材料,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金属材料硬度检验流程及标准规范
金属材料硬度检验流程及标准规范金属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力量使其发生变形的能力。
硬度检验是评定金属材料硬度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用于判断材料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切削性能以及可加工性等指标。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硬度检验的流程及标准规范。
一、硬度检验流程1. 样品的准备:从钢材原料中选取一定数量的试样,通常使用直径为6mm的圆柱形试样。
将试样切割成适当的长度,并将试样的两个端面研磨平整。
2. 洗净试样:将试样放入染料中进行清洗,确保试样表面无油渍、铁屑等杂质。
3. 硬度测试仪调零:在硬度测试仪上进行调零操作,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进行硬度测试:将试样放在硬度测试机的工作台上,使其与硬度针头保持垂直,然后通过加载力使试样与针头接触。
根据针头的压痕深度,在硬度计上读取硬度值。
5. 多次测试取平均值:为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测试,将多次测试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硬度值。
6. 结果的分析和评定:根据标准规范将硬度值与相应的硬度等级进行对比,评定样品的硬度性能。
二、硬度检验的标准规范硬度检验的标准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试样的准备:按照国际标准规定的尺寸和形状制备试样。
试样的表面应清洁、平整,无明显的缺陷和凹痕。
2. 硬度标尺的选择:根据不同材料的硬度范围选择合适的硬度标尺。
常用的硬度检验方法有布氏硬度法、洛氏硬度法、维氏硬度法等。
3. 进行硬度测试:按照测试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硬度测试,确保操作规程的正确性和标准化。
4. 硬度值的计算和记录:读取硬度计上的示值,并根据标准规范将示值转化为相应的硬度值,同时将测试结果进行记录。
5. 硬度等级的评定:根据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对硬度值进行评定,判断材料的硬度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6. 测量结果的验证: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之,金属材料硬度检验流程及标准规范是确保硬度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通过遵循规范要求进行硬度检验,可以更好地评定材料的硬度性能,为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复验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金属材料的复验项目、要求及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我厂常用金属材料的入厂检验。
2 引用标准GB2828.1-2003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342-1997 冷拉圆钢丝、方钢丝、六角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2-2002 热轧圆钢和方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7-1988 热轧槽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8-198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9-1988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905-1994 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3094-2000 冷拔异型钢管GB/T 3191-1998 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GB/T 3194-1998 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3273-1989 汽车大梁用热轧钢板GB/T 3618-1989 铝及铝合金花纹板GB/T 4423-1992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GB/T 4436-1995 铝及铝合金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GB/T 8162-1999 结构用无缝钢管GB/T 9787-1988 热轧等边角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9788-1988 热轧不等边角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6866-1997 一般用途的加工铜及铜合金无缝圆形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GB/T 12770-2002 机械结构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 17395-1998 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7793-1999 一般用途的加工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3 检验项目及要求3.1 黑色金属1所有材料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及标志。
3.1.1 钢板和钢带3.1.1.1 标志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及标志。
3.1.1.2 外观钢板和钢带表面不允许有气泡、裂纹、结疤、拉裂和夹杂,不允许有分层。
允许有钢板厚度不小于最小允许厚度的局部缺陷。
3.1.1.3 尺寸及允许偏差a)冷轧钢板和钢带(包括不锈钢板)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外形应符合表1~表4的规定。
表1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宽度允许偏差表2 冷轧钢板的长度允许偏差表3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厚度允许偏差2表4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外形b)热轧钢板和钢带(包括不锈钢板)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外形应符合表5~表8的规定。
表5 热轧钢板的长度允许偏差表6 热轧钢带的宽度允许偏差表7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厚度允许偏差3续表74续表7表8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外形c)汽车大梁用热轧钢板汽车大梁用热轧钢板的长度及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及表6的规定,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汽车大梁用热轧钢板的厚度允许偏差汽车大梁用热轧钢板长度为2000mm~4000mm时,总镰刀弯小于或等于12mm,长度大于4000mm~7000mm 时,总镰刀弯小于或等于26mm。
3.1.2 型钢3.1.2.1 标志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及标志。
3.1.2.2 外观质量型钢表面应洁净,无锈蚀、结疤、夹杂等缺陷,不应有显著扭转。
方钢不得有显著脱方。
3.1.2.3 尺寸及允许偏差56 a) 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 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的尺寸及允许偏差级别适用范围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的尺寸及允许偏差级别适用范围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的长度允许偏差不大于+500mm 。
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的弯曲度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 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的弯曲度(尺寸大于或等于7mm )b ) 角钢1) 热轧等边角钢热轧等边角钢的允许偏差和长度应符合表13的规定。
表13 热轧等边角钢的允许偏差和长度2)热轧不等边角钢热轧不等边角钢的允许偏差和长度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 热轧不等边角钢的允许偏差和长度c)槽钢热轧槽钢的尺寸允许偏差、外形应符合表15的规定。
表15 热轧槽钢的尺寸允许偏差3.1.3 钢管3.1.3.1 标志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及标志。
3.1.3.2 外观质量钢管的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轧折、离层、发纹和结疤。
允许有不超过壁厚偏差的轻微缺陷。
3.1.3.3 尺寸及允许偏差a)无缝钢管无缝钢管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外形应符合表16、表17的规定。
7表16 结构用无缝钢管的外径和壁厚的允许偏差表17 无缝钢管的弯曲度b)异型钢管冷拔异型钢管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外形应符合表18~表22的规定。
表18 冷拔异型钢管的尺寸及允许偏差表19 冷拔异型钢管的边凹凸度8表20 冷拔异型钢管端面的外圆角半径表21 冷拔异型钢管的直线度表22 冷拔异型钢管的扭转值注:合同中无注明等级时按普通级检验。
c)不锈钢管不锈钢管外径和壁厚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3 不锈钢管外径和壁厚允许偏差3.1.4 钢丝3.1.4.1 标志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及标志。
3.1.4.2 外观质量钢丝表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斑疤、折叠、氧化铁皮和锈蚀。
允许有深度不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之半的个别凹陷存在。
钢丝盘应规整,且由一根钢丝组成,当解开捆扎线时不得散乱或呈“∞”字形。
93.1.4.3 尺寸及允许偏差钢丝直径及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24或表25的规定。
表24 钢丝尺寸及允许偏差(1)表25 钢丝尺寸及允许偏差(2)注:钢丝尺寸偏差具体要求按合同规定。
3.2 有色金属3.2.1 标志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及标志。
3.2.2 铝及铝合金板3.2.1.1 外观铝及铝合金板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硝盐疤、腐蚀斑点、起皮及非金属压入物,允许有个别轻微的划疤、擦伤、压坑等。
3.2.1.2 尺寸及允许偏差铝及铝合金板尺寸及允许偏差、外形应符合表26~表29的规定。
10表26 铝及铝合金板长度允许偏差表27 铝及铝合金板宽度允许偏差表28 铝及铝合金板厚度允许偏差11表29 铝及铝合金板平面度3.2.3 铝及铝合金花纹板3.2.3.1 外观铝及铝合金花纹板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硝盐疤、腐蚀斑点、起皮等,允许有个别轻微的划疤、擦伤等。
3.2.3.2 尺寸及允许偏差铝及铝合金花纹板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外形应符合表30~表32的规定。
表30 铝及铝合金花纹板的尺寸允许偏差表31 铝及铝合金花纹板的平面度表32 切边花纹板的对角线偏差3.2.4 铝及铝合金棒123.2.4.1 外观铝及铝合金棒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硝盐疤、腐蚀斑点、起皮等,允许有个别轻微的划疤、擦伤等。
3.2.4.2 尺寸及允许偏差铝及铝合金棒的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3~表34的规定。
表33 铝及铝合金棒的直线度表34 铝及铝合金棒的直径及允许偏差3.2.5 铝及铝合金管3.2.5.1 外观铝及铝合金管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硝盐疤、腐蚀斑点、起皮等,允许有个别轻微的划疤、擦伤等。
3.2.5.2 尺寸及允许偏差铝及铝合金管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外形应符合表35~表40的规定。
表35 挤压圆管的外径及允许偏差13续表35表36 挤压圆管的壁厚允许偏差表37 挤压圆管的直线度挤压圆管的定尺和不定尺长度范围为300mm~58mm。
定尺管材的长度允许偏差为+15mm,倍尺供货的管材,每个锯口还应留有5mm的锯切量。
14表38 冷拉、轧圆管的外径允许偏差表39 冷拉、轧圆管的壁厚允许偏差表40 冷拉、轧圆管的直线度冷拉、冷轧圆管的供货长度为1000mm~5500mm。
定尺长度的允许偏差为+15mm,倍尺供货的管材每段还应留有5mm的据切余量。
3.2.6 铜板及铜带3.2.6.1 外观板材表面应清洁,不应有分层、裂缝、起皮、气泡、夹杂、严重脱锌和绿锈,允许有轻微的、部分的15划伤、斑点、凹坑、皱纹、压入物等缺陷。
带材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应有分层、裂缝、起皮、气泡、夹杂、起刺、压折和绿锈,允许有轻微的、局部的划伤、斑点、凹坑、发暗、氧化色等。
带材应平直,允许有轻微的波浪。
3.2.6.2 尺寸及允许偏差a)铜板铜板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外形应符合表41~表45的规定。
表41 铜及铜合金热轧板厚度及允许偏差表42 铜及铜合金板材平面度表43 纯铜和黄铜冷轧板材厚度及允许偏差16续表43表44 板材的宽度允许偏差表45 板材的长度允许偏差b)铜带铜带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外形应符合表46~表48的规定。
表46 铜及铜材侧边弯曲度17表47 纯铜和黄铜带材厚度及允许偏差表48 铜及铜合金带材宽度允许偏差3.2.7 铜棒3.2.7.1 外观拉制棒材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裂纹、起皮、气泡、夹杂、针孔绿锈和有手感的环状痕迹。
允许有局部的、不使棒材直径超出允许偏差的划伤、斑点、凹坑等缺陷。
挤制棒材表面应清洁,不允许有裂纹、起皮、气泡、夹杂等缺陷。
允许有氧化色。
3.2.7.2 尺寸及允许偏差a)拉制棒材铜及铜合金拉制棒材尺寸及允许偏差、外形应符合表49~表50的规定。
表49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材公称尺寸及允许偏差18表50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材的弯曲度b)挤制棒村铜及铜合金挤制棒材尺寸及允许偏差、外形应符合表51~表53的规定。
表51 挤制黄铜棒的直径允许偏差表52 挤制纯铜棒的直径允许偏差表53 铜及铜合金挤制棒材的弯曲度3.2.8 铜管3.2.8.1 外观管材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应有针孔、裂纹、起皮、气泡、夹杂、绿锈和严重脱锌。
允许有轻微的、局部的、不使管材外径和壁厚超出允许偏差的划伤、斑点、凹坑等缺陷。
3.2.8.2 尺寸及允许偏差a)拉制管材19拉制管材外径、壁厚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表55的规定。
表54 拉制铜及铜合金管外径允许偏差表55 拉制铜及铜合金管壁厚允许偏差b)挤制管材挤制管材外径、壁厚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6~表57的规定。
表56 挤制铜及铜合金管外径允许偏差20XX/XX XX XX-XX-XXXX续表56表57 挤制铜及铜合金管壁厚允许偏差直条管材弯曲度应符合表58的规定。
表58 直条管材弯曲度3.3 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对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不做检验。
要求供货方提供每一批购买的金属材料的试验报告。
4 复验方法4.1 外观检验用目测法检验金属材料外观质量、合格证及标识。
4.2 尺寸及外形检验21XX/XXX XX XX-XXX-XXXX22 用卷尺(1mm)和游标卡尺(0.02mm)检验金属材料尺寸。
用塞规检验金属材料不平度。
用塞规检验金属材料弯曲度。
5 复验规则及合格判据5.1 对合格分承制方供应的产品只进行外观质量、合格证、标识及外形尺寸检验,采用抽验方式进行,按GB2828.1一次抽样方式进行,一般检查水平为Ⅱ,合格质量水平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