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压轴题专题: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附答案)
中考压轴题专题训练:“四点共圆”典型问题50练(含解析)印刷版
中考压轴题专题训练:“四点共圆”典型问题50练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在等腰Rt△ABC中,∠ABC=90°,AB=BC=4,D是BC中点,∠CAD=∠CBE,则AE=()A.4B.3C.2D.2.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BAD、∠AD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过E作直线MN平行于BC,与AB、CD交于M、N,则总有MN=()A.BM+DN B.AM+CN C.BM+CN D.AM+DN3.如图,已知(1)已知△ABC的两条中线BD、CE交于点M,A、D、M、E四点共圆,BC=8,则AM 的长为()A.2B.C.D.34.如图,在△ABC中,∠B=75°,∠C=45°,BC=6﹣2,点P是BC上一动点,PE⊥AB于E,PD ⊥AC于D.无论P的位置如何变化,线段DE的最小值为()A.3﹣3B.C.4﹣6D.25.如图①,若BC是Rt△ABC和Rt△DBC的公共斜边,则A、B、C、D在以BC为直径的圆上,则叫它们“四点共圆”.如图②,△ABC的三条高AD、BE、CF相交于点H,则图②中“四点共圆”的组数为()A.2B.3C.4D.6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为对角线,点M、E、N、F分别为AD、AB、BC、CD边的中点,下列说法:①当AC=BD时,M、E、N、F四点共圆.②当AC⊥BD时,M、E、N、F四点共圆.③当AC=BD且AC⊥BD时,M、E、N、F四点共圆.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7.如图放置的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ABCD边长为a,小正方形CEFG边长为b(a>b),M在BC边上,且BM=b,连接AM,MF,MF交CG于点P,将△ABM绕点A旋转至△ADN,将△MEF绕点F旋转至△NGF,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MAD=∠AND;②CP=b﹣;③△ABM≌△NGF;④S四边形AMFN =a2+b2;⑤A,M,P,D四点共圆,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2B.3C.4D.58.如图,已知∠A的平分线分别与边BC、△ABC的外接圆交于点D、M,过D任作一条与直线BC不重合的直线l,直线l分别与直线MB、MC交于点P、Q,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无论直线l的位置如何,总有直线PM与△ABD的外接圆相切B.无论直线l的位置如何,总有∠PAQ>∠BACC.直线l选取适当的位置,可使A、P、M、Q四点共圆D.直线l选取适当的位置,可使S△APQ<S△ABC9.如图,一副直角三角板满足∠ACB=∠EDF=90°,AC=BC,AB=DF,∠EFD=30°,将三角板DEF 的直角顶点D放置于三角板ABC的斜边AB上,再将三角板DEF绕点D旋转,并使边DE与边AC交于点M,边DF与边BC于点N.当∠EDF在△ABC内绕顶点D旋转时有以下结论:①点C,M,D,N四点共圆;②连接CD,若AD=DB,则△ADM∽△CDN;③若AD=DB,则DN•CM=BN•DM;④若AD=DB,则CM+CN=AD;⑤若DB=2AD,AB=6,则2≤S△DMN≤4.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2B.3C.4D.5二.填空题(共14小题)10.若一个圆经过梯形ABCD的四个顶点,则这个梯形是梯形.11.已知AB为圆O的一条弦(非直径),OC⊥AB于C,P为圆O上任意一点,直线PA与直线OC相交于点M,直线PB与直线OC相交于点N.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O,M,B,P四点共圆;②A,M,B,N四点共圆;③A,O,P,N四点共圆.12.已知△ABC中,∠BAC≠90°,AD⊥BC,BE⊥AC,且AD、BE交于点H,连接CH,则∠ACH+∠BAE=.13.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为直角,延长CA至D,以AD为直径作圆,连BD与圆O交于点E,连CE,CE的延长线交圆O于另一点F,那么的值等于.14.已知二次函数y1=a1(x﹣1)2﹣2012,其图象顶点为M,且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又知二次函数y2=a2(x﹣1)2+1的顶点为N,若A,B,M,N四点共圆,则x1x2﹣x1﹣x2=.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ABD=72°,则∠CAD的度数为.16.已知:AB=2,AC平分∠DAB,∠DAB+∠DCB=180°,∠DCB=120°,当∠ABD=∠CBF时,则AC=.17.在四边形ABCD中,∠DAC=98°,∠DBC=82°,∠BCD=70°,BC=AD,则∠ACD=.18.如图,在等腰△ABC中,∠ABC=90°,点D为BC的中点,点E在AC边上,以DE为腰作等腰Rt △DEF,连接CF,BF.若CE=1,△CDF的面积为7.5,则BF的长为.19.如图,线段AB、CD相交于E,AE=AC,DE=DB,点M、F、G分别为线段AD、CE、EB的中点,如果∠MAE=25°,∠AMF=40°,那么∠MFG的度数为.20.如图,点O为等边△ABC内一点,OA=2,OC=,连接BO并延长交AC于点D,且∠DOC =30°,过点B作BF⊥BD交CO延长线于点F,连接AF,过点D作DE⊥AF于点E,则DE=.2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DC上一点,∠DAE=30°,过D 作DF⊥AE于F点,连接OF.则线段OF的长度为.22.如图,ABCD、CEFG是正方形,E在CD上,且BE平分∠DBC,O是BD中点,直线BE、DG交于H.BD,AH交于M,连接OH,则OH=,BM=.23.如图放置的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ABCD边长为a,小正方形CEFG边长为b(a>b),M在BC边上,且BM=b,连接AM,MF,MF交CG于点P,将△ABM绕点A旋转至△ADN,将△MEF绕点F旋转至△NGF,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MAD=∠AND;②CP=a﹣;③△ABM≌△NGF;④S四边形AMFN=a2+b2;⑤A,M,P,D四点共圆,其中正确的序号为.三.解答题(共27小题)24.设梯形ABCD中,AB∥CD,E,F分别在腰AD和BC上,若A,B,F,E四点共圆,证明C,D,E,F也必四点共圆.25.已知四边形ABCD为菱形,点E、F、G、H分别为各边中点,判断E、F、G、H四点是否在同一个圆上,如果在同一圆上,找到圆心,并证明四点共圆;如果不在,说明理由.26.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BM=CM,K为AM上一点,且∠BKC=180°﹣∠BAC.求证:∠BKD=∠CKD.27.如图,O为△ABC外心,D为BC上一点,BD中垂线交AB于F,CD中垂线交AC于E,求证:A、F、O、E四点共圆.28.如图,点E,F分别在线段AC,BC上运动(不与端点重合),而且CE=BF,AC=BC,O是△ABC 的外心,证明C,E,O,F四点共圆.29.如图,点F是△ABC外接圆的中点,点D、E在边AC上,使得AD=AB,BE=EC.证明:B、E、D、F四点共圆.30.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切线,BC交⊙O于点D,点E是AC的中点,连接OD.(1)求证:OD⊥DE;(2)求证:O、A、E、D四点共圆.(3)△ABC满足什么条件时,经过O、A、E、D的圆与BC相切?并说明理由.31.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AC,∠ACB的平分线交AB于点D.过△ABC的外心O作直线OG⊥CD交AC于点E,交CD于点G,过点E作EF∥AB交CD于F.(1)求证:C,E,O,F四点共圆;(2)求证:A,O,F三点共线;(3)求证:EA=EF.32.在学习《圆》这一单元时,我们学习了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事实上,它的逆命题: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也是一个真命题.在图形旋转的综合题中经常会出现对角互补的四边形,那么,我们就可以借助“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然后借助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ABC内一点,连接CD,将线段CD绕C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E,连接BE,DE,AD,并延长AD交BE于点F.当点D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1)观察填空:①与△ACD全等的三角形是;②∠AFB的度数为;(2)利用题干中的结论,证明:C,D,F,E四点共圆;(3)直接写出线段FD,FE,FC之间的数量关系.33.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ADB=90°,自对角线AC、BD的交点N作NM⊥AB于点M,线段AC、MD交于点E,BD、MC交于点F,P是线段EF上的任意一点.证明:点P到线段CD的距离等于点P到线段MC、MD的距离之和.34.如图,在△ABC中,过A作BC的垂线,垂足为D,O为AD的中点,以AD为直径的⊙O分别与边AB、AC交于点E、F.试求证:(1)BC是⊙O的切线;(2)B、C、F、E四点共圆吗?说明理由.35.如图,圆O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边AD,BC延长线交于点P,对角线AC,BD交于点Q,设△PDB 的外接圆交直线PQ与P和另一个点K,求证:(1)OK⊥PQ(2)C,D,O,K四点共圆;(3)三条直线AB,OK,DC交于一点.36.如图,已知锐角三角形ABC,过点A作BC的垂线与以BC为直径的⊙O1分别交于点D,E.过点B 作CA的垂线与以CA为直径的⊙O2分别交于点F,G.求证:E,F,D,G四点共圆,并确定圆心的位置.37.已知△ABC中,∠A=60°,E、F分别为AB、AC延长线上的点,且BE=CF=BC,△ACE的外接圆与EF交于不同于E的点K,设BF与CE交于点T.(1)证明:A、B、T、C四点共圆;(2)证明:点K在∠BAC的角平分线上.38.已知半径为r的⊙O1与半径为R的⊙O2外离,直线DE经过O1切⊙O2于点E并交⊙O1于点A和点D,直线CF经过O2切⊙O1于点F并交⊙O2于点B和点C,连接AB、CD,(1)[以下ⅰ、ⅱ两小题任选一题](ⅰ)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ⅱ)求证:A、B、E、F四点在同一个圆上(2)求证:AB∥DC.39.已知:AB是⊙O的直径,C为AB延长线上的一点,过点C作⊙O的割线,与⊙O交于D、E两点,OF是△BOD的外接圆O1的直径,连接CF并延长交⊙O1于点G.求证:O、A、E、G四点共圆.40.如图,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对边BC,AD交于点F,AB、DC交于点E,△ECF的外接圆与⊙O的另一交点为H,AH与EF交于点M,MC与⊙O交于点C.证明:(1)M为EF的中点;(2)A、G、E、F四点共圆.41.已知:AB∥DF,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AB;AC∥DE,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AC;CB∥EF,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BC,求证:A1、B1、C1、A2、B2、C2六点共圆.42.设△ADE内接于圆O,弦BC分别交AD、AE边于点F、G,且AB=AC,求证:F、D、E、G四点共圆.43.若以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各边为弦作任意圆,求证:这些圆相交的四点共圆.44.如图,PQ为两圆的公共弦,M为PQ上一点,AB、CD分别是两圆的弦且它们相交于M,求证:A、C、B、D四点共圆.45.如图,⊙O1与⊙O2相交于P、Q两点,过P点作两圆的割线分别交于⊙O1与⊙O2于A、B,过A、B 分别作两圆的切线相交于T,求证:T、A、Q、B四点共圆.46.如图所示,两圆交于A、B两点,过B的直线交两圆于C、D,两圆外有一点P,连接PC,PD,分别交两圆于E,F.求证:P、E、A、F四点共圆.47.如图,⊙O是以等腰Rt△ABC的斜边AB为直径的圆,点P是BA的延长线上的一点,过点P作⊙O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点Q,∠QPB的平分线交AC、BC于点E、F.(1)求证:P、A、E、Q四点共圆.(2)若AE=a,BF=b,求EF的长.48.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P、Q、R分别是AB、BC、AD的中点,连接PQ与DA的延长线交于S,连接PR与CB延长线交于T,求证:S、T、Q、R四点共圆.49.如图,两圆T1、T2相交于A、B两点,过点B的一条直线分别交圆T1、T2于点C、D,过点B的另一条直线分别交圆T1、T2于点E、F,直线CF分别交圆T1、T2于点P、Q,设M、N分别是弧PB、弧QB的中点,求证:若CD=EF,则C、F、M、N四点共圆.50.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一点,O1、O2和O3分别为△ABC、△ADB和△ADC外接圆的圆心,求证:A、O2、O1、O3四点共圆.中考压轴题专题训练:“四点共圆”典型问题50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在等腰Rt△ABC中,∠ABC=90°,AB=BC=4,D是BC中点,∠CAD=∠CBE,则AE=()A.4B.3C.2D.【分析】如图,连接DE,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C=∠BAC=45°,AC=AB=4,由∠CAD=∠CBE,可证点A,点B,点D,点E四点共圆,可得∠ABD=∠DEC=90°,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DE=,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连接DE,∵∠ABC=90°,AB=BC=4,∴∠C=∠BAC=45°,AC=AB=4,∵D是BC中点,∴CD=BC=2,∵∠CAD=∠CBE,∴点A,点B,点D,点E四点共圆,∴∠ABD=∠DEC=90°,∴∠C=∠EDC=45°,∴DE=CE=CD=,∴AE=AC﹣CE=3,故选:B.2.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BAD、∠AD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过E作直线MN平行于BC,与AB、CD交于M、N,则总有MN=()A.BM+DN B.AM+CN C.BM+CN D.AM+DN【分析】在NM上截取NF=ND,连结DF,AF,由A,B,C,D四点共圆,得出∠MND+∠MAD=180°,由MN∥BC,得出∠AMN+∠ADN=180°,可得到A,D,N,M四点共圆,再由AE,DE分别平分∠BAD,∠CDA,A,F,E,D四点共圆,由∠MAF=180°﹣∠DAF﹣∠MND=180°﹣∠DEN﹣∠MND =∠EDN=∠ADE=∠AFM,可得出MA=MF,即得出MN=MF+NF=MA+ND.【解答】解:如图,在NM上截取NF=ND,连结DF,AF∴∠NFD=∠NDF,∵A,B,C,D四点共圆,∴∠ADC+∠B=180°,∵MN∥BC,∴∠AMN=∠B,∴∠AMN+∠ADN=180°,∴A,D,N,M四点共圆,∴∠MND+∠MAD=180°,∵AE,DE分别平分∠BAD,∠CDA,∴∠END+2∠DFN=∠END+2∠DAE=180°,∴∠DFN=∠DAE,∴A,F,E,D四点共圆,∴∠DEN=∠DAF,∠AFM=∠ADE,∴∠MAF=180°﹣∠DAF﹣∠MND=180°﹣∠DEN﹣∠MND=∠EDN=∠ADE=∠AFM,∴MA=MF,∴MN=MF+NF=MA+ND.故选:D.3.如图,已知(1)已知△ABC的两条中线BD、CE交于点M,A、D、M、E四点共圆,BC=8,则AM 的长为()A.2B.C.D.3【分析】延长AM交BC于F,连接E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ED∥BC,即可求得∠DBC=∠MDE,根据四点共圆,可得∠MDE=∠BAF,由题意可得M是三角形的重心,则F是BC的中点,AM=2FM,证得△ABF∽△MBF,可得=,得出AF•FM=BF2=16,根据条件化成AM2=16,即可求得结论.【解答】解:延长AM交BC于F,连接ED,∵BD、CE是△ABC的两条中线,∴ED∥BC,∴∠DBC=∠MDE,∵A、D、M、E四点共圆,∴∠MDE=∠BAF,∵△ABC的两条中线BD、CE交于点M,∴BF=FC=BC=4,∴M为三角形的重心,∴AM=2FM,∵∠BAF=∠MBF,∠AFB=∠BFM,∴△ABF∽△MBF,∴=,∴AF•FM=BF2=16,(AM+AM)•AM=16,∴AM2=16,∴AM=.故选:C.4.如图,在△ABC中,∠B=75°,∠C=45°,BC=6﹣2,点P是BC上一动点,PE⊥AB于E,PD ⊥AC于D.无论P的位置如何变化,线段DE的最小值为()A.3﹣3B.C.4﹣6D.2【分析】下面介绍两种解法:解法一:当AP⊥BC时,线段DE的值最小,利用四点共圆的判定可得:A、E、P、D四点共圆,且直径为AP,得出∠AED=∠C=45°,有一公共角,根据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得△AED∽△ACB,则,设AD=2x,表示出AE和AC的长,求出AE与AC的比,代入比例式中,可求出DE的值.解法二:先通过四点共圆同理得到:△EFD为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所以当AP⊥BC时,线段DE的值最小,再作辅助线,求AP的长,从而得EF的长,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及勾股定理得DE的值.【解答】解:解法一:当AP⊥BC时,线段DE的值最小,如图1,∵PE⊥AB,PD⊥AC,∴∠AEP=∠ADP=90°,∴∠AEP+∠ADP=180°,∴A、E、P、D四点共圆,且直径为AP,在Rt△PDC中,∠C=45°,∴△P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D=45°,∴△APD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AD=45°,∴∠PED=∠PAD=45°,∴∠AED=45°,∴∠AED=∠C=45°,∵∠EAD=∠CAB,∴△AED∽△ACB,∴,设AD=2x,则PD=DC=2x,AP=2x,如图2,取AP的中点O,连接EO,则AO=OE=OP=x,∵∠EAP=∠BAC﹣∠PAD=60°﹣45°=15°,∴∠EOP=2∠EAO=30°,过E作EM⊥AP于M,则EM=x,cos30°=,∴OM=x•=x,∴AM=x+x=x,由勾股定理得:AE=,=,=(+1)x,∴=,∴ED=.则线段DE的最小值为;解法二:如图3,取AP的中点F,连接EF、DF,有EF=DF=AP,∠EFD=120°,∴△EFD为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当AP⊥BC时,线段DE的值最小,如图4,作AB的中垂线,交AP于一点O,交AB于G,连接OB,设OA=OB=2x,∵∠BOP=2∠BAO=30°,∴BP=x,OP=x,∴AP=PC=(2+)x,∵BC=6﹣2,∴x+2x+x=6﹣2,x=4﹣2,∴AP=(2+)x=(2+)(4﹣2)=2,∴EF=FD=1,如图5,过F作FH⊥ED于H,∴EH=DH,∵∠FED=30°,∴FH=,∴EH=DH=,∴DE=;故选:B.5.如图①,若BC是Rt△ABC和Rt△DBC的公共斜边,则A、B、C、D在以BC为直径的圆上,则叫它们“四点共圆”.如图②,△ABC的三条高AD、BE、CF相交于点H,则图②中“四点共圆”的组数为()A.2B.3C.4D.6【分析】根据两个直角三角形公共斜边时,四个顶点共圆,结合图形求解可得.【解答】解:如图,以AH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A、F、H、E),以BH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B、F、H、D),以CH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C、D、H、E),以AB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A、E、D、B),以BC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B、F、E、C),以AC为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四个顶点共圆(A、F、D、C),共6组.故选:D.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为对角线,点M、E、N、F分别为AD、AB、BC、CD边的中点,下列说法:①当AC=BD时,M、E、N、F四点共圆.②当AC⊥BD时,M、E、N、F四点共圆.③当AC=BD且AC⊥BD时,M、E、N、F四点共圆.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分析】连接EM、MF、FN、NE,连接EF、MN,交于点O,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证到四边形ENFM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条件判定四边形ENFM的形状,就可知道M、E、N、F四点是否共圆.【解答】解:连接EM、MF、FN、NE,连接EF、MN,交于点O,如图所示.∵点M、E、N、F分别为AD、AB、BC、CD边的中点,∴EM∥BD∥NF,EN∥AC∥MF,EM=NF=BD,EN=MF=AC.∴四边形ENFM是平行四边形.①当AC=BD时,则有EM=EN,所以平行四边形ENFM是菱形.而菱形的四个顶点不一定共圆,故①不一定正确.②当AC⊥BD时,由EM∥BD,EN∥AC可得:EM⊥EN,即∠MEN=90°.所以平行四边形ENFM是矩形.则有OE=ON=OF=OM.所以M、E、N、F四点共圆,故②正确.③当AC=BD且AC⊥BD时,同理可得:四边形ENFM是正方形.则有OE=ON=OF=OM.所以M、E、N、F四点共圆,故③正确.故选:C.7.如图放置的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ABCD边长为a,小正方形CEFG边长为b(a>b),M在BC边上,且BM=b,连接AM,MF,MF交CG于点P,将△ABM绕点A旋转至△ADN,将△MEF绕点F旋转至△NGF,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MAD=∠AND;②CP=b﹣;③△ABM≌△NGF;④S四边形AMFN =a2+b2;⑤A,M,P,D四点共圆,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2B.3C.4D.5【分析】①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BAD=∠ADC=∠B=90°,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NAD=∠BAM,∠AND=∠AMB,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DAM+∠NAD=∠NAD+∠AND=∠AND+∠NAD=90°,等量代换得到∠DAM=∠AND,故①正确;②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PC∥E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P=b﹣;故②正确;③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GN=ME,等量代换得到AB=ME=N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BM ≌△NGF;故③正确;④由旋转的性质得到AM=AN,NF=M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M=NF,推出四边形AMFN=AM2是矩形,根据余角的想知道的∠NAM=90°,推出四边形AMFN是正方形,于是得到S四边形AMFN=a2+b2;故④正确;⑤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MP=90°,∠ADP=90°,得到∠ABP+∠ADP=180°,于是推出A,M,P,D四点共圆,故⑤正确.【解答】解: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ADC=∠B=90°,∴∠BAM+∠DAM=90°,∵将△ABM绕点A旋转至△ADN,∴∠NAD=∠BAM,∠AND=∠AMB,∴∠DAM+∠NAD=∠NAD+∠AND=∠AND+∠NAD=90°,∴∠DAM=∠AND,故①正确;②∵四边形CEFG是正方形,∴PC∥EF,∴△MPC∽△EMF,∴,∵大正方形ABCD边长为a,小正方形CEFG边长为b(a>b),BM=b,∴EF=b,CM=a﹣b,ME=(a﹣b)+b=a,∴,∴CP=b﹣;故②正确;③∵将△MEF绕点F旋转至△NGF,∴GN=ME,∵AB=a,ME=a,∴AB=ME=NG,在△ABM与△NGF中,,∴△ABM≌△NGF;故③正确;④∵将△ABM绕点A旋转至△ADN,∴AM=AN,∵将△MEF绕点F旋转至△NGF,∴NF=MF,∵△ABM≌△NGF,∴AM=NF,∴四边形AMFN是矩形,∵∠BAM=∠NAD,∴∠BAM+DAM=∠NAD+∠DAN=90°,∴∠NAM=90°,∴四边形AMFN是正方形,∵在Rt△ABM中,a2+b2=AM2,=AM2=a2+b2;故④正确;∴S四边形AMFN⑤∵四边形AMFN是正方形,∴∠AMP=90°,∵∠ADP=90°,∴∠AMP+∠ADP=180°,∴A,M,P,D四点共圆,故⑤正确.故选:D.8.如图,已知∠A的平分线分别与边BC、△ABC的外接圆交于点D、M,过D任作一条与直线BC不重合的直线l,直线l分别与直线MB、MC交于点P、Q,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无论直线l的位置如何,总有直线PM与△ABD的外接圆相切B.无论直线l的位置如何,总有∠PAQ>∠BACC.直线l选取适当的位置,可使A、P、M、Q四点共圆D.直线l选取适当的位置,可使S△APQ<S△ABC【分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命题,只需找到一个命题,说明该命题是假命题即可.可采用反证法判断C是错误的,运用相交弦定理可得DA•DM=DP•DQ,DA•DM=DB•DC,可得DP•DQ=DB•DC,即=,从而可得△DBP∽△DQC,则有∠BPD=∠QCD.由AM平分∠BAC可得∠BAM=∠MAC,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MBC=∠MAC,∠MCB=∠BAM,即可得到∠MBC=∠MCB,从而有∠BPD=∠MBC,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MBC=∠BPD+∠BDP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选择C错误.【解答】解:假设A、P、M、Q四点共圆,根据相交弦定理可得:DA•DM=DP•DQ,∵A、B、M、C四点共圆,∴根据相交弦定理可得:DA•DM=DB•DC,∴DP•DQ=DB•DC,即=,∵∠BDP=∠QDC,∴△DBP∽△DQC,∴∠BPD=∠QCD,∵AM平分∠BAC,∴∠BAM=∠MAC,∵∠MBC=∠MAC,∠MCB=∠BAM,∴∠MBC=∠MCB,∴∠BPD=∠MBC.与∠MBC=∠BPD+∠BDP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因而命题C错误,故选:C.9.如图,一副直角三角板满足∠ACB=∠EDF=90°,AC=BC,AB=DF,∠EFD=30°,将三角板DEF 的直角顶点D放置于三角板ABC的斜边AB上,再将三角板DEF绕点D旋转,并使边DE与边AC交于点M,边DF与边BC于点N.当∠EDF在△ABC内绕顶点D旋转时有以下结论:①点C,M,D,N四点共圆;②连接CD,若AD=DB,则△ADM∽△CDN;③若AD=DB,则DN•CM=BN•DM;④若AD=DB,则CM+CN=AD;⑤若DB=2AD,AB=6,则2≤S△DMN≤4.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2B.3C.4D.5【分析】①正确,如图1中,只要证明∠MCN+∠MDN=180°.②正确,可以证明△ADM与△DCN全等.③正确,如图3中,只要证明△ADM≌△CDN,推出AM=CN,DM=DN,因为AC=BC,推出CM=BN,即可证明.④正确,如图4中,作DH⊥AC于H,DG⊥BC于G.只要证明四边形CHDG是正方形,△DHM≌△DGN,推出MH=NG,推出CM+CN=CH+MH+CG﹣NG=2CH,又因为AD=CD=CH,由此即可证明.⑤正确,如图5中,由△DHM∽△DGN,推出==,设DM=x,则DG=2x,推出S△DMN=•2x•x=x2,当DM⊥AC时,DM的值最小,此时DM=DH=,△DMN的面积最小值为2,当DM ⊥AB时,DM的值最大,此时DM=AD=2,△DMN的面积的最大值为4,由此即可判断.【解答】解:①正确.理由如下:如图1中,∵∠ACB=90°,∠EDF=90°,∴∠MCN+∠MDN=180°,∴点C,M,D,N四点共圆.②正确.理由如下:如图2中,连接CD.∵AC=BC.AD=DB.∴CD⊥AB,CD=AD=DB,∴∠ADC=∠MDN=90°,∴∠ADM=∠CDN,在△ADM和△CDN中,,∴△ADM≌△CDN.故②正确.③正确.理由如下:如图3中∵CA=CB,∠ACB=90°,AD=DB,∴CD=AD=DB,CD⊥AB,∠A=∠ACD=∠DCN=45°,∴∠ADC=∠EDF=90°,∴∠ADM=∠CDN,在△ADM和△CDN中,,∴△ADM≌△CDN,∴AM=CN,DM=DN,∵AC=BC,∴CM=BN,∴DN•CM=BN•DM④正确.理由如下:如图4中,作DH⊥AC于H,DG⊥BC于G.∵∠ACD=∠BCD=45°,∴DH=DG,∵∠DHC=∠HCG=∠CGD=90°,∴四边形CHDG是矩形,∵DH=DG,∴四边形CHDG是正方形,∴∠HDG=∠MDN=90°,CH=CG,∴∠MDH=∠GDN,在△DHM和△DGN中,,∴△DHM≌△DGN,∴MH=NG∴CM+CN=CH+MH+CG﹣NG=2CH,∵AD=CD=CH,∴CM+CN=AD.如图5中,作DH⊥AC于H,DG⊥BC于G.∵AB=6,BD=2AD,∴AD=2,BD=4,∴AH=DH=,DG=GB=2,∵∠DHC=∠HCG=∠CGD=90°,∴四边形CHDG是矩形,∴∠HDG=∠MDN,∴∠MDH=∠NDG,∵∠DHM=∠DGN=90°,∴△DHM∽△DGN,∴==,设DM=x,则DG=2x,=•2x•x=x2,∴S△DMN当DM⊥AC时,DM的值最小,此时DM=DH=,△DMN的面积最小值为2,当DM⊥AB时,DM的值最大,此时DM=AD=2,△DMN的面积的最大值为4,≤4.∴2≤S△DMN故选:D.二.填空题(共14小题)10.若一个圆经过梯形ABCD的四个顶点,则这个梯形是等腰梯形.【分析】由四点共圆和平行线的性质证出∠B=∠C,根据在同一底上的两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就能求出答案.【解答】解:∵圆经过梯形ABCD的四个顶点,∴∠A+∠C=180°,∵AD∥BC,∴∠A+∠B=180°,∴∠B=∠C,∴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故答案为:等腰.11.已知AB为圆O的一条弦(非直径),OC⊥AB于C,P为圆O上任意一点,直线PA与直线OC相交于点M,直线PB与直线OC相交于点N.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③.①O,M,B,P四点共圆;②A,M,B,N四点共圆;③A,O,P,N四点共圆.【分析】首先按照题意画出示意图,然后根据四点共圆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①验证∠BPM=∠BOC 即可;②由图形可知明显错误;③推导∠AOP+∠ANP=180°即可.【解答】解:如图,∵OC⊥AB于C,∴∠BOC=∠AOC=∠AOB,NA=NB,∵∠BPM=∠AOB,∴∠BPM=∠BOC,∴O、M、B、P四点共圆,∴①正确.∵四边形AMBN为凹四边形.∴A、M、B、N不共圆,∴②错误.∵NA=NB,∴∠NAB=∠NBA,∵∠NAB+∠NBA+∠ANP=180°,∴∠ANP+2∠NBA=180°∵∠AOP=2∠NBA,∴∠AOP+∠ANP=180°,∴A、O、P、N四点共圆,∴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③12.已知△ABC中,∠BAC≠90°,AD⊥BC,BE⊥AC,且AD、BE交于点H,连接CH,则∠ACH+∠BAE=9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点A、B、D、E共圆,点H是△ABC的垂心.过点A作⊙O的切线AF交BC 的延长线BC于点F.根据切线的性质可知△ABF是直角三角形、由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可知∠HCA=∠CAF;最后由图形可知∠BAF=∠FAC+∠CAB=90°,即∠BAC+∠HCA=90°.【解答】解:∵△ABC中,∠BAC≠90°,AD⊥BC,BE⊥AC,∴点A、B、D、E在以AB为直径的⊙O上;过点A作⊙O的切线AF交BC的延长线BC于点F,则AF⊥AB.∵点H是三角形ABC的垂心,∴CH⊥AB,∴CH∥AF,∴∠HCA=∠C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BAF=∠FAC+∠CAB=90°,∴∠BAC+∠HCA=90°.故答案是:90°.13.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为直角,延长CA至D,以AD为直径作圆,连BD与圆O交于点E,连CE,CE的延长线交圆O于另一点F,那么的值等于.【分析】连接AE,AF,DF,根据AD为直径,可证A、C、B、E四点共圆,则∠ACF=∠ABD,又∠AFC=∠ADB,可证△AFC∽△ADB,则=,而∠FAD=∠FED=∠BEC=∠BAC=45°,根据=求解.【解答】解:如图,连接AE,AF,DF,∵AD为直径,∴∠AED=∠AEB=∠ACB=90°,∴A、C、B、E四点共圆,∴∠ACF=∠ABD,又∵∠AFC=∠ADB,∴△AFC∽△ADB,∴=,∵∠FAD=∠FED=∠BEC=∠BAC=45°,在Rt△ADF中,===.故答案为:.14.已知二次函数y1=a1(x﹣1)2﹣2012,其图象顶点为M,且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又知二次函数y2=a2(x﹣1)2+1的顶点为N,若A,B,M,N四点共圆,则x1x2﹣x1﹣x2=﹣2013.【分析】不妨设A在B的左边,设MN与AB的交点为H,易证△AHM∽△NHA,从而可求出AH,进而得到x1,同理可求出x2,然后代入所求代数式就可解决问题.【解答】解:不妨设A在B的左边,设MN与AB的交点为H,由题可知:M(1,﹣2012),N(1,1),则MH=2012,NH=1.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MN垂直平分AB,故MN为四边形AMBN外接圆的直径,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NAM=∠NBM=90°,∴∠NAH+∠MAH=90°,∠HMA+∠MAH=90°,∴∠NAH=∠HMA.∵∠AHN=∠MHA=90°,∴△AHM∽△NHA,∴=,∴AH2=MH•NH=2012,∴AH==2,∴1﹣x1=2,∴x1=1﹣2.同理x2=1+2,∴x1x2﹣x1﹣x2=(1﹣2(1+2)﹣(1﹣2)﹣(1+2)=1﹣2012﹣1+2﹣1﹣2=﹣2013.故答案为﹣2013.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ABD=72°,则∠CAD的度数为18°.【分析】通过证明点A,点B,点C,点D四点共圆,可得∠ABD=∠ACD=72°,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解答】解:∵∠ABC=∠ADC=90°,∴点A,点B,点C,点D四点共圆,∴∠ABD=∠ACD=72°,∴∠CAD=90°﹣∠ACD=18°,故答案为:18°.16.已知:AB=2,AC平分∠DAB,∠DAB+∠DCB=180°,∠DCB=120°,当∠ABD=∠CBF时,则AC=+1.【分析】先证明A、B、C、D四点共圆,由圆周角定理得出∠ABD=∠ACD,再由已知条件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CD=∠ADC,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D=∠ADC=75°,得出∠ACB=45°,作BM⊥AC于M,则∠AMB=∠CMB=90°,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得出BM=AB=1,AM=,得出△C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CM=BM=1,即可得出AC的长.【解答】解:∵∠DAB+∠DCB=180°,∴A、B、C、D四点共圆,∠DAB=180°﹣∠DCB=60°,∴∠ABD=∠ACD,∵∠ABD=∠CBF,∴∠ACD=∠CBF,∵∠CBF=∠ADC,∴∠ACD=∠ADC,∵AC平分∠DAB,∴∠DAC=∠BAC=30°,∴∠ACD=∠ADC=75°,∴∠ACB=120°﹣75°=45°,作BM⊥AC于M,如图所示:则∠AMB=∠CMB=90°,∴BM=AB=1,△C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M=BM=,CM=BM=1,∴AC=AM+CM=+1;故答案为:+1.17.在四边形ABCD中,∠DAC=98°,∠DBC=82°,∠BCD=70°,BC=AD,则∠ACD=28°.【分析】以CD为对称轴作△CDE与△CBD对称,可得∠DEC=∠DBC=82°,CE=CB,然后由∠DAC=98°可得∠DEC+∠DAC=180°,得出A、D、E、C四点共圆,然后可得CE=AD,继而得出∠DCA=∠CDE=∠CDB,由∠BCD和∠DBC的度数可求出∠BCD的度数,即可求出∠ACD的度数.【解答】解:以CD为对称轴作△CDE与△CBD对称,则∠DEC=∠DBC,CE=CB,∵∠DAC=98°,∠DBC=82°,∴∠DEC=82°,∴∠DEC+∠DAC=180°,∴A、D、E、C四点共圆,∵BC=AD,CE=CB,∴CE=AD,∴∠DCA=∠CDE=∠CDB,∵∠BCD=70°,∠DBC=82°,∴∠BDC=180°﹣∠BCD﹣∠DBC=28°,∴∠ACD=∠BDC=28°.故答案为:28°.18.如图,在等腰△ABC中,∠ABC=90°,点D为BC的中点,点E在AC边上,以DE为腰作等腰Rt△DEF,连接CF,BF.若CE=1,△CDF的面积为7.5,则BF的长为.【分析】作DN⊥AC,DM⊥FC,FK⊥BC,垂足分别为N,M,K,如图所示.易证∠DFE=∠ACB═45°,可得D、E、C、F四点共圆,从而可证到∠DEN=∠DFM,进而可得△DNE≌△DMF,则有DN =DM,NE=MF.易证四边形DNCM是正方形,设正方形DNCM的边长为x,根据△CDF的面积为7.5建立关于x的方程,求出x,从而可求出FC、KC、BK,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就可求出BF的长.【解答】证明:作DN⊥AC,DM⊥FC,FK⊥BC,垂足分别为N,M,K,如图所示.∵△ABC和△D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E=∠ACB=45°,∴D、E、C、F四点共圆,∴∠EDF+∠ECF=180°,∠DEC+∠DFC=180°,∠DCF=∠DEF=45°.∵∠DEN+∠DEC=180°,∴∠DEN=∠DFM.在△DNE和△DMF中,.∴△DNE≌△DMF,∴DN=DM,NE=MF.∵∠DNC=∠NCM=∠DMC=90°,∴四边形DNCM是矩形.∵DN=DM,∴矩形DNCM是正方形.设正方形DNCM的边长为x,则NC=MC=DM=DN=x,∴MF=NE=NC﹣EC=x﹣1,∴FC=MC+FM=x+(x﹣1)=2x﹣1.∵△CDF的面积为7.5,∴x(2x﹣1)=7.5.解得:x1=﹣2.5(舍去),x2=3.∴BD=DC==3,FC=5,∴KF=FC•sin45°=.同理:KC=,∴BK=BC﹣KC=6﹣=,∴BF==.故答案为:.19.如图,线段AB、CD相交于E,AE=AC,DE=DB,点M、F、G分别为线段AD、CE、EB的中点,如果∠MAE=25°,∠AMF=40°,那么∠MFG的度数为45°.【分析】如图,连接AF,DG,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FD=∠AGD=90°,可得点A,点F,点G,点D四点共圆,可得∠DFG=∠GAD=25°,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DFM =20°,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连接AF,DG,∵AE=AC,DE=DB,点F,点G是CE,BE的中点,∴AF⊥CE,DG⊥BE,∴∠AFD=∠AGD=90°,∴点A,点F,点G,点D四点共圆,∴∠DFG=∠GAD=25°,∵∠AFD=90°,点M是AD中点,∴AM=FM=DM,∴∠DFM=∠FDM,且∠AMF=∠FDM+∠DFM=40°,∴∠DFM=20°,∴∠MFG=∠MFD+∠DFG=45°,故答案为45°.20.如图,点O为等边△ABC内一点,OA=2,OC=,连接BO并延长交AC于点D,且∠DOC=30°,过点B作BF⊥BD交CO延长线于点F,连接AF,过点D作DE⊥AF于点E,则DE=.【分析】过点C作CM⊥CF交BD延长线于点M,连接AM,由∠BMC=∠BAC=∠BFC=60°知A、F、B、C、M五点共圆,证∠AMB=60°、OM=OA=2得△AOM是等边三角形,由∠AOM=60°=∠OMC知MC∥AO,得===,从而有OD=OM=、DM=OM=,由A、F、B、M四点共圆证△ODG是等边三角形,得AG=OA﹣OG=OM﹣OD=DM=、EG=AG=,根据DE=DG+EG=OD+EG得出答案.【解答】解:过点C作CM⊥CF交BD延长线于点M,连接AM,∵∠DOC=30°,∴∠BMC=∠BAC=∠BFC=60°,∴A、F、B、C、M五点共圆,∴∠AMB=∠ACB=60°,∵OC=、∠COD=30°,∴OM==2=OA,∴△AOM是等边三角形,∴∠AOM=60°,∵∠AOM=60°=∠OMC,∴MC∥AO,∴===,∴OD=OM=,DM=OM=,∵A、F、B、M四点共圆,∴∠FAM=180°﹣∠FBM=90°,∴∠EAG=∠FAM﹣∠OAM=30°,∴∠OGD=∠AGE=60°,∴△ODG是等边三角形,∴AG=OA﹣OG=OM﹣OD=DM=,∴EG=AG=,∴DE=DG+EG=OD+EG=,故答案为:.2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DC上一点,∠DAE=30°,过D作DF⊥AE于F点,连接OF.则线段OF的长度为﹣.【分析】作OG⊥DF于G,连接OG.易证A、O、F、D四点共圆,从而有∠OFG=∠DAO=45°,则有OG=FG.设GF=GO=x,则有DG=1+x,OF=x.然后先求出OD,再在Rt△OGD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出x,就可得到OF的长.【解答】解:作OG⊥DF于G,连接OG,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AC=45°,∠AOD=90°.∵DF⊥AE,即∠AFD=90°,∴∠AOD=∠AFD.∴A、O、F、D四点共圆.∴∠OFG=∠DAO=45°.∵OG⊥DF,即∠OGF=90°,∴∠FOG=45°=∠OFG.∴OG=FG.∵∠AFD=90°,∠DAE=30°,AD=2,∴DF=1.设GF=GO=x,则有DG=DF+FG=1+x,OF==x.在Rt△AOD中,OD=AD•sin∠DAO=2×=.在Rt△OGD中,∵∠OGD=90°,∴OG2+DG2=OD2.∴x2+(1+x)2=()2.解得:x1=﹣+,x2=﹣﹣(舍去).所以OF=x=﹣.故答案为:﹣.22.如图,ABCD、CEFG是正方形,E在CD上,且BE平分∠DBC,O是BD中点,直线BE、DG交于H.BD,AH交于M,连接OH,则OH=AB,BM=AB.【分析】易得△BCE≌△DCG,得到∠1=∠2,B,C,H,D四点共圆,得出OH=BD=AB,由E关于BD的对称E′,得到△BEE′是等腰三角形,BM⊥E′E于M,由角平分线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出BM=AB.【解答】解:如图,设EE′与BD交于点M′,∵AD=CD∴AE′=CE=EF,∵∠E′AM′=∠EFM′,∠AM′E′=∠FM′F,∴△AM′E′≌△FM′E(AAS),∴EM′=E′M′,∵ME′=ME∴M与M′重合,∵BC=DC,EC=CG,∠BCE=∠DCG,在△BCE和△DCG中,,∴△BCE≌△DCG(SAS),∴∠1=∠2,∴B,C,H,D四点共圆,∴OH=BD=AB,∵E关于BD的对称E′,∵∠3=∠4,BE=BE′,∴△BEE′是等腰三角形,∴BM⊥E′E于M,∴BM=AB.故答案为:AB,AB.23.如图放置的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ABCD边长为a,小正方形CEFG边长为b(a>b),M在BC边上,且BM=b,连接AM,MF,MF交CG于点P,将△ABM绕点A旋转至△ADN,将△MEF绕点F旋转至△NGF,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MAD=∠AND;②CP=a﹣;③△ABM≌△NGF;④S四边形AMFN=a2+b2;⑤A,M,P,D四点共圆,其中正确的序号为①③④⑤.【分析】①由正方形的性质得∠BAD=∠ADC=∠B=90°,由旋转的性质得∠NAD=∠BAM,∠AND =∠AMB,由余角的性质进而得∠DAM=∠AND,①正确;②由正方形的性质得PC∥EF,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P=b﹣,②错误;③由旋转的性质得GN=ME,则AB=ME=NG,证出△ABM≌△NGF(SAS);③正确;=AM2=a2+b2;④正确;得到S四边形AMFN⑤由正方形的性质得∠AMP=90°,∠ADP=90°,得∠ABP+∠ADP=180°,推出A,M,P,D四点共圆,⑤正确.【解答】解: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ADC=∠B=90°,∴∠BAM+∠DAM=90°,∵将△ABM绕点A旋转至△ADN,∴∠NAD=∠BAM,∠AND=∠AMB,∴∠DAM+∠NAD=∠NAD+∠AND=∠AND+∠NAD=90°,∴∠DAM=∠AND,故①正确;②∵四边形CEFG是正方形,∴PC∥EF,∴△MPC∽△MFE,∴=,∵大正方形ABCD边长为a,小正方形CEFG边长为b(a>b),BM=b,∴EF=b,CM=a﹣b,ME=(a﹣b)+b=a,∴=,∴CP=b﹣;故②错误;③∵将△MEF绕点F旋转至△NGF,∴GN=ME,∵AB=a,ME=a,∴AB=ME=NG,在△ABM与△NGF中,,∴△ABM≌△NGF(SAS);故③正确;④∵将△ABM绕点A旋转至△ADN,∴AM=AN,∵将△MEF绕点F旋转至△NGF,∴NF=MF,∵△ABM≌△NGF,。
中考数学专题隐圆中最值问题
几何求最值是初中数学难点之一,而“隐圆”问题便是常见的一类考题,此类问题综合性强 (常常会牵扯到三角形、四边形、甚至坐标系等问题),隐蔽性强(不容易想到),加上部分题 目的计算量很大,很容易造成同学们的丢分。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中考或名校的模拟考试中经常 会出现“隐圆”求最值的问题(2014、2015、2016连续三年陕西中考的压轴题的最后一问都牵 扯到了隐圆)。此类题目出现的位置一般是在填空的最后一题或是压轴题,基本都是难题。广大 学生在此问题上经常丢分,甚至已经到了谈“隐圆”变色的地步。
A
P BD
P'
E
C
方法总结
名师说法
附:圆外一点到圆上的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 如图:点 P 为圆O 外一点,连接 PO 交圆O 于M 点,延长 PO 交圆O 于 N 点。 则线段 PM 长为点 P 到圆O 上一点的最小距离;线段 PN 长为点 P 到圆O 上一点的最大距离
P
O
N
M
名师数学
温馨提示:
在动点运动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的是:虽然点在动(或不确定位置), 但题目一定会有一些量是不变的,可能是某条线段的长度不变,也可能是 某个角度不变,也有可能某个线与线、线与角、角与角的关系不变,这样 才能化动态问题为定态问题。这个需要同学们对题目进行认真的分析和B = 900 ,AB = 6 ,BC = 8 ,D 为 AC 边一动点,过点 D 作DE ⊥DF
,分别交 AB 边、 BC 边于 E 、 F 两点,则 EF 的最小值是
。
A
E
D
B
F
C
思路)分析:
由于在四边形 EBFD 中 ,DE ⊥ DF ,∠B = 90o ,所以 E、B、F、D 四点共圆(对角互补的四边形 四个顶点共圆),且 EF 为圆的直径(如图 2)。所以,要求 EF 的最小值其实质就是求圆的直 径最小值。
人教中考数学与圆的综合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一、圆的综合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CD 为⊙O 的直径,点B 在⊙O 上,连接BC 、BD ,过点B 的切线AE 与CD 的延长线交于点A ,AEO C =∠∠,OE 交BC 于点F . (1)求证:OE ∥BD ;(2)当⊙O 的半径为5,2sin 5DBA ∠=时,求EF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EF 的长为212【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B ,利用已知条件和切线的性质证明; (2)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直接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连接OB , ∵CD 为⊙O 的直径 , ∴ 90CBD CBO OBD ∠=∠+∠=︒. ∵AE 是⊙O 的切线,∴ 90ABO ABD OBD ∠=∠+∠=︒. ∴ ABD CBO ∠=∠. ∵OB 、OC 是⊙O 的半径,∴OB=OC . ∴C CBO ∠=∠. ∴C ABD ∠=∠. ∵E C ∠=∠,∴E ABD ∠=∠. ∴ OE ∥BD . (2)由(1)可得sin ∠C = ∠DBA=25,在Rt △OBE 中, sin ∠C =25BD CD =,OC =5, 4BD =∴90CBD EBO ∠=∠=︒∵E C ∠=∠,∴△CBD ∽△EBO . ∴BD CDBO EO= ∴252EO =.∵OE ∥BD ,CO =OD , ∴CF =FB . ∴122OF BD ==. ∴212EF OE OF =-=2.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O 在对角线BD 上,以OD 的长为半径的⊙O 与AD ,BD 分别交于点E 、点F ,且∠ABE=∠DBC .(1)判断直线BE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sin ∠ABE=33,CD=2,求⊙O 的半径.【答案】(1)直线BE 与⊙O 相切,证明见解析;(2)⊙O 的半径为32. 【解析】分析:(1)连接OE ,根据矩形的性质,可证∠BEO =90°,即可得出直线BE 与⊙O 相切; (2)连接EF ,先根据已知条件得出BD 的值,再在△BEO 中,利用勾股定理推知BE 的长,设出⊙O 的半径为r ,利用切线的性质,用勾股定理列出等式解之即可得出r 的值. 详解:(1)直线BE 与⊙O 相切.理由如下:连接OE ,在矩形ABCD 中,AD ∥BC ,∴∠ADB =∠DBC . ∵OD =OE ,∴∠OED =∠ODE . 又∵∠ABE =∠DBC ,∴∠ABE =∠OED , ∵矩形ABDC ,∠A =90°,∴∠ABE +∠AEB =90°,∴∠OED +∠AEB =90°,∴∠BEO =90°,∴直线BE 与⊙O 相切;(2)连接EF ,方法1:∵四边形ABCD 是矩形,CD =2,∴∠A =∠C =90°,AB =CD =2. ∵∠ABE =∠DBC ,∴sin ∠CBD =33sin ABE ∠= ∴23DCBD sin CBD∠==在Rt △AEB 中,∵CD =2,∴22BC =. ∵tan ∠CBD =tan ∠ABE ,∴2222DC AE AEAE BC AB ,,==∴=, 由勾股定理求得6BE =在Rt △BEO 中,∠BEO =90°,EO 2+EB 2=OB 2.设⊙O 的半径为r ,则222623r r +=-()(),∴r =32, 方法2:∵DF 是⊙O 的直径,∴∠DEF =90°.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C =90°,AB =CD =2. ∵∠ABE =∠DBC ,∴sin ∠CBD =3sin ABE ∠=. 设3DC x BD x ==,,则2BC x =.∵CD =2,∴22BC =. ∵tan ∠CBD =tan ∠ABE ,∴2222DC AE AEAE BC AB ,,=∴=∴=, ∴E 为AD 中点.∵DF 为直径,∠FED =90°,∴EF ∥AB ,∴132DF BD ==,∴⊙O 的半径为32.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函数的应用等知识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一定的难度.3.如图,O 是△ABC 的内心,BO 的延长线和△ABC 的外接圆相交于D ,连结DC 、DA 、OA 、OC ,四边形OADC 为平行四边形. (1)求证:△BOC ≌△CDA . (2)若AB =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433π-. 【解析】分析: (1)根据内心性质得∠1=∠2,∠3=∠4,则AD=CD ,于是可判断四边形OADC 为菱形,则BD 垂直平分AC ,∠4=∠5=∠6,易得OA=OC ,∠2=∠3,所以OB=OC ,可判断点O 为△ABC 的外心,则可判断△AB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OB=∠BOC=∠AOC=120°,BC=AC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DC=∠AOC=120°,AD=OC ,CD=OA=OB ,则根据“SAS”证明△BOC ≌△CDA ;(2)作OH ⊥AB 于H ,如图,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BOH=30°,根据垂径定理得到BH=AH=12AB=1,再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OH=33BH=33,OB=2OH=233,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利用S 阴影部分=S 扇形AOB-S △AOB 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证明:∵O 是△ABC 的内心,∴∠2=∠3,∠5=∠6, ∵∠1=∠2,∴∠1=∠3, 由AD ∥CO ,AD =CO ,∴∠4=∠6, ∴△BOC ≌△CDA (AAS )(2)由(1)得,BC =AC ,∠3=∠4=∠6, ∴∠ABC =∠ACB ∴AB =AC∴△ABC 是等边三角形 ∴O 是△ABC 的内心也是外心 ∴OA =OB =OC设E 为BD 与AC 的交点,BE 垂直平分AC . 在Rt △OCE 中,CE=12AC=12AB=1,∠OCE=30°, ∴23∵∠AOC=120°, ∴=AOBAOB S S S -阴影扇=2120231323602π-⨯ =433π-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扇形面积的计算.4.如图,已知AB为⊙O直径,D是BC的中点,DE⊥AC交AC的延长线于E,⊙O的切线交AD的延长线于F.(1)求证:直线DE与⊙O相切;(2)已知DG⊥AB且DE=4,⊙O的半径为5,求tan∠F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BC、OD,由D是弧BC的中点,可知:OD⊥BC;由OB为⊙O的直径,可得:BC⊥AC,根据DE⊥AC,可证OD⊥DE,从而可证DE是⊙O的切线;(2)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得出GO的长,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tan∠F的值.试题解析:解:(1)证明:连接OD,BC,∵D是弧BC的中点,∴OD垂直平分BC,∵AB 为⊙O的直径,∴AC⊥BC,∴OD∥AE.∵DE⊥AC,∴OD⊥DE,∵OD为⊙O的半径,∴DE 是⊙O的切线;(2)解:∵D是弧BC的中点,∴DC DB,∴∠EAD=∠BAD,∵DE⊥AC,DG⊥AB且DE=4,∴DE=DG=4,∵DO=5,∴GO=3,∴AG=8,∴tan∠ADG=84=2,∵BF是⊙O的切线,∴∠ABF=90°,∴DG∥BF,∴tan∠F=tan∠ADG=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得出AG,DG的长是解题关键.5.如图.在△ABC中,∠C=90°,AC=BC,AB=30cm,点P在AB上,AP=10cm,点E从点P 出发沿线段PA以2c m/s的速度向点A运动,同时点F从点P出发沿线段PB以1c m/s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E到达点A后立刻以原速度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在点E、F运动过程中,以EF为边作正方形EFGH,使它与△ABC在线段AB的同侧,设点E、F运动的时间为t (s)(0<t<20).(1)当点H落在AC边上时,求t的值;(2)设正方形EFGH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①试求S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②以点C为圆心,12t为半径作⊙C,当⊙C与GH所在的直线相切时,求此时S的值.【答案】(1)t=2s或10s;(2)①S=2229?(02)75050(210)240400?(1020)t tt t tt t t⎧<≤⎪⎪-+-<≤⎨⎪-+<<⎪⎩;②100cm2.【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1中,当0<t≤5时,由题意AE=EH=EF,即10﹣2t=3t,t=2;如图2中,当5<t<20时,AE=HE,2t﹣10=10﹣(2t﹣10)+t,t=10;(2)分四种切线讨论a、如图3中,当0<t≤2时,重叠部分是正方形EFGH,S=(3t)2=9t2.b、如图4中,当2<t≤5时,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FGMN.c、如图5中,当5<t<10时,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FGMN.d、如图6中,当10<t<20时,重叠部分是正方形EFGH.分别计算即可;②分两种情形分别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解:(1)如图1中,当0<t≤5时,由题意得:AE=EH=EF,即10﹣2t=3t,t=2如图2中,当5<t<20时,AE=HE,2t﹣10=10﹣(2t﹣10)+t,t=10.综上所述:t=2s或10s时,点H落在AC边上.(2)①如图3中,当0<t≤2时,重叠部分是正方形EFGH,S=(3t)2=9t2如图4中,当2<t≤5时,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FGMN,S=(3t)2﹣12(5t﹣10)2=﹣72t2+50t﹣50.如图5中,当5<t<10时,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FGMN,S=(20﹣t)2﹣12(30﹣3t)2=﹣72t2+50t﹣50.如图6中,当10<t<20时,重叠部分是正方形EFGH,S=(20﹣t)2=t2﹣40t+400.综上所述:S=2229?(02)75050(210)240400?(1020)t tt t tt t t⎧<≤⎪⎪-+-<≤⎨⎪-+<<⎪⎩.②如图7中,当0<t≤5时,12t+3t=15,解得:t=307,此时S=100cm2,当5<t<20时,12t+20﹣t=15,解得:t=10,此时S=100.综上所述:当⊙C与GH所在的直线相切时,求此时S的值为100cm2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注意不能漏解,属于中考压轴题.6.阅读:圆是最完美的图形,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先构造“辅助圆”,再利用圆的性质将问题进行转化,往往能化隐为显、化难为易。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突破28】圆中的新定义问题(2)
【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28】圆中的新定义问题(2)1.以点P为端点竖直向下的一条射线PN,以它为对称轴向左右对称摆动形成了射线PN1,PN2,我们规定:∠N1PN2为点P的“摇摆角”,射线PN摇摆扫过的区域叫作点P的“摇摆区域”(含PN1,PN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2,3).(1)当点P的摇摆角为60°时,请判断O(0,0)、A(1,2)、B(2,1)、C(2+,0)属于点P的摇摆区域内的点是(填写字母即可);(2)如果过点D(1,0),点E(5,0)的线段完全在点P的摇摆区域内,那么点P的摇摆角至少为°;(3)⊙W的圆心坐标为(a,0),半径为1,如果⊙W上的所有点都在点P的摇摆角为60°时的摇摆区域内,求a的取值范围.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T外一点P引它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M,N,若60°≤∠MPN<180°,则称P为⊙T的环绕点.(1)当⊙O半径为1时,①在P1(1,0),P2(1,1),P3(0,2)中,⊙O的环绕点是;②直线y=2x+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若线段AB上存在⊙O的环绕点,求b的取值范围;(2)⊙T的半径为1,圆心为(0,t),以(m,m)(m>0)为圆心,m为半径的所有圆构成图形H,若在图形H上存在⊙T的环绕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M,N,给出如下定义:如果点P为图形M上任意一点,点Q为图形N上任意一点,那么称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为图形M,N的“近距离”,记作d(M,N).若图形M,N的“近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图形M,N互为“可及图形”.(1)当⊙O的半径为2时,①如果点A(0,1),B(3,4),那么d(A,⊙O)=,d(B,⊙O)=;②如果直线y=x+b与⊙O互为“可及图形”,求b的取值范围;(2)⊙G的圆心G在x轴上,半径为1,直线y=﹣x+5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如果⊙G和∠CDO互为“可及图形”,直接写出圆心G的横坐标m的取值范围.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2),点B在x轴上,以AB为直径作⊙C,点P在y轴上,且在点A上方,过点P作⊙C的切线PQ,Q为切点,如果点Q在第一象限,则称Q为点P的离点.例如,图1中的Q为点P的一个离点.(1)已知点P(0,3),Q为P的离点.①如图2,若B(0,0),则圆心C的坐标为,线段PQ的长为;②若B(2,0),求线段PQ的长;(2)已知1≤P A≤2,直线l:y=kx+k+3(k≠0).①当k=1时,若直线l上存在P的离点Q,则点Q纵坐标t的最大值为;②记直线l:y=kx+k+3(k≠0)在﹣1≤x≤1的部分为图形G,如果图形G上存在P的离点,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5.定义:有且仅有一组对角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准平行四边形”.例如:凸四边形ABCD 中,若∠A=∠C,∠B≠∠D,则称四边形ABCD为准平行四边形.(1)如图①,A,P,B,C是⊙O上的四个点,∠APC=∠CPB=60°,延长BP到Q,使AQ=AP.求证:四边形AQBC是准平行四边形;(2)如图②,准平行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AD,BC=DC,若⊙O的半径为5,AB=6,求AC的长;(3)如图③,在Rt△ABC中,∠C=90°,∠A=30°,BC=2,若四边形ABCD是准平行四边形,且∠BCD≠∠BAD,请直接写出BD长的最大值.6.我们定义:如果圆的两条弦互相垂直,那么这两条弦互为“十字弦”,也把其中的一条弦叫做另一条弦的“十字弦”.如:如图,已知⊙O的两条弦AB⊥CD,则AB、CD互为“十字弦”,AB是CD的“十字弦”,CD也是AB的“十字弦”.(1)若⊙O的半径为5,一条弦AB=8,则弦AB的“十字弦”CD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2)如图1,若⊙O的弦CD恰好是⊙O的直径,弦AB与CD相交于H,连接AC,若AC=12,DH=7,CH=9,求证:AB、CD互为“十字弦”;(3)如图2,若⊙O的半径为5,一条弦AB=8,弦CD是AB的“十字弦”,连接AD,若∠ADC=60°,求弦CD的长.【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28】圆中的新定义问题(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6小题)1.解:(1)根据“摇摆角”作出图形,如图所示,将O、A、B、C四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后,可以发现,B、C在点P的摇摆区域内,故属于点P的摇摆区域内的点是B、C(2)如图所示,当射线PN1过点D时,由对称性可知,此时点E不在点P的摇摆区域内,当射线PN2过点E时,由对称性可知,此时点D在点P的摇摆区域内,易知:此时PQ=QE,∴∠EPQ=45°,∴如果过点D(1,0),点E(5,0)的线段完全在点P的摇摆区域内,那么点P的摇摆角至少为90°(3)如果⊙W上的所有点都在点P的摇摆角为60°时的摇摆区域内,此时⊙W与射线PN1相切,设直线PN1与x轴交于点M,⊙W与射线PN1相切于点N,P为端点竖直向下的一条射线PN与x轴交于点Q,由定义可知:∠PMW=60°,∵NW=1,PQ=3,∴sin∠PMW=,tan∠PMW=∴MW=,MQ=,∴OM=2﹣,∴OW=OM+MW=2﹣+=2﹣∴此时W的坐标为:(2﹣,0)由对称性可知:当⊙W与射线PN2相切时,此时W的坐标为:(2+,0)∴a的范围为:2﹣≤a≤2+2.解:(1)①如图,PM,PN是⊙T的两条切线,M,N为切点,连接TM,TN.当∠MPN=60°时,∵PT平分∠MPN,∵∠TPM=∠TPN=30°,∵TM⊥PM,TN⊥PN,∴∠PMT=∠PNT=90°,∴TP=2TM,以T为圆心,TP为半径作⊙T,观察图象可知:当60°≤∠MPN<180°时,⊙T的环绕点在图中的圆环内部(包括大圆设的点不包括小圆上的点).如图1中,以O为圆心2为半径作⊙O,观察图象可知,P2,P3是⊙O的环绕点,故答案为P2,P3.②如图2中,设小圆交y轴的正半轴与于E.当直线y=2x+b经过点E时,b=1.当直线y=2x+b与大圆相切于K(在第二象限)时,连接OK,由题意B(0,b),A(﹣,0),∴OB=b,OA=,AB===b,∵OK=2,•AB•OK=•OA•OB,∴•b×2=•b•,解得b=2,观察图象可知,当1<b≤2时,线段AB上存在⊙O的环绕点,根据对称性可知:当﹣2≤b<﹣1时,线段AB上存在⊙O的环绕点,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b的值为1<b≤2或﹣2≤b<﹣1.(2)如图3中,不妨设E(m,m),则点E在直线y=x时,∵m>0,∴点E在射线OE上运动,作EM⊥x轴,∵E(m,m),∴OM=m,EM=,∴以E(m,m)(m>0)为圆心,m为半径的⊙E与x轴相切,作⊙E的切线ON,观察图象可知,以E(m,m)(m>0)为圆心,m为半径的所有圆构成图形H,图形H即为∠MON的内部,包括射线OM,ON上.当⊙T的圆心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假设以T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与射线ON相切于D,连接TD.∵tan∠EOM==,∴∠EOM=30°,∵ON,OM是⊙E的切线,∴∠EON=∠EOM=30°,∴∠TOD=30°,∴OT=2DT=4,∴T(0,4),当⊙T的圆心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且经过点O(0,0)时,T(0,﹣2),观察图象可知,当﹣2<t≤4时,在图形H上存在⊙T的环绕点.3.解:(1)①如图1中,设⊙O交y轴于E,连接OB交⊙于F.由题意d(A,⊙O)=AE=1,d(B,⊙O)=BF=OB﹣OF=5﹣2=3.故答案为1,3.②如图2中,作OH⊥EF于H,交⊙O于G.当GH=1时,OF=OG+GH=3,∵直线EF的解析式为y=x+b,∴E(0,b),F(﹣b,0),∴OE=OF=b,∵OH⊥EF,∴HE=HF,∵EF=2OH=6,∴b=3,根据对称性可知当﹣3≤b≤3时,直线y=x+b与⊙O互为“可及图形”.(2)如图3中,当⊙G在y轴的左侧,OG=2时,GG(﹣2,0),当⊙G′在y轴的右侧,作G′H⊥CD于H,当HG′=2时,∵直线y=x﹣5交x轴于C,交y轴于D,∴C(5,0),D(0,5),∴OC=OD=5,∠OCD=45°,∵∠CHG′=90°,∴CH=HG′=2,∴CG′=2,∴G′(5﹣2,0),当点G″在直线CD的右侧时,同法可得G″(5+2,0),观察图象可知满足条件的m的值为:﹣2≤m≤2或5﹣2≤m≤5+2.4.解:(1)①如图可知:C(0,1),在Rt△PQC中,CQ=1,PC=2,∴PQ=,故答案为(0,1);;②如图,过C作CM⊥y轴于点M,连接CP,CQ.∵A(0,2),B(2,0),∴C(1,1).∴M(0,1).在Rt△ACM中,由勾股定理可得CA=.∴CQ=.∵P(0,3),M(0,1),∴PM=2.在Rt△PCM中,由勾股定理可得PC=.在Rt△PCQ中,由勾股定理可得PQ==.(2)①如图1:当k=1时,y=x+4,∴Q(t﹣4,t),∵1≤P A≤2,∴P的纵坐标为4时,PQ与圆C相切,设B(m,0),∴C(,1),∵CQ⊥PQ,∴CQ的解析式为y=﹣x++1,∴Q点横坐标为﹣,∴﹣=t﹣4,∴m=4t﹣10,∴C(2t﹣5,1),∵CQ=AC,∴(2t﹣5)2+1=2(t﹣1)2,∴t=6或t=2,∴t的最大值为6;故答案为6.②∵﹣1≤x≤1,∵y=kx+k+3经过定点(﹣1,3),∵PQ是圆的切线,AO是圆的弦,∴PQ2=P A•PO,当k<0时,Q点的在端点(﹣1,3)和(1,2k+3)之间运动,当P(0,4)时,PQ=2,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的圆与y轴交于点(0,4﹣2),此时k=1﹣2,当P(0,3)时,PQ=,Q(1,2k+3),∴1+4k2=3,∴k=,∴k=﹣,∴1﹣2<k≤﹣;当k>0时,当P(0,4)时,PQ=2,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的圆与y轴交于点(0,4+2),此时k=1+2,当P(0,3)时,PQ=,Q(1,2k+3),∴1+4k2=3,∴k=,∴k=,∴≤k<1+2.5.证明:(1)∵∠APC=∠CPB=60°,∴∠APQ=60°,且AQ=AP,∴△APQ是等边三角形,∴∠Q=60°=∠QAP,∵四边形APBC是圆内接四边形,∴∠QP A=∠ACB=60°,∵∠Q+∠ACB+∠QAC+∠QBC=360°,∴∠QAC+∠QBC=240°,且∠QAC=∠QAP+∠BAC+∠P AB=120°+∠P AB>120°,∴∠QBC<120°,∴∠QAC≠∠QBC,且∠QP A=∠ACB=60°=∠Q,∴四边形AQBC是准平行四边形;(2)如图②,连接BD,∵AB≠AD,BC=DC,∴∠ABD≠∠ADB,∠CBD=∠CDB,∴∠ABC≠∠ADC,∵四边形ABCD是准平行四边形,∴∠BAD=∠BCD,∵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BAD+∠BCD=180°,∠ABC+∠ADC=180°,∴∠BAD=∠BCD=90°,∴BD是直径,∴BD=10,∴AD===8,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H,∴AB=DH=6,AC=CH,∠ACH=90°,∠ABC=∠CDH,∵∠ABC+∠ADC=180°,∴∠ADC+∠CDH=180°,∴点A,点D,点H三点共线,∴AH=AD+DH=14,∵AC2+CH2=AH2,∴2AC2=196∴AC=7;(3)如图③,作△ACD的外接圆⊙O,过点O作OE⊥AC于E,OF⊥BC于F,∵∠C=90°,∠A=30°,BC=2,∴∠ABC=60°,∠ABC=60°,AC=BC=2∵四边形ABCD是准平行四边形,且∠BCD≠∠BAD,∴∠ABC=∠ADC=60°,∴∠AOC=120°,且OE⊥AC,OA=OC,∴∠ACO=∠CAO=30°,CE=AE=,∴OE=1,CO=2OE=2,∵OE⊥AC,OF⊥BC,∠ECF=90°,∴四边形CFOE是矩形,∴CE=OF=,OE=CF=1,∴BF=BC+CF=3,∴BO===2,∵当点D在BO的延长线时,BD的长有最大值,∴BD长的最大值=BO+OD=2+2.6.解:(1)如图a,当CD是直径时,CD的长最大,则CD的最大值为10;如图b,当点D与点A重合时,CD有最小值,过点O作OE⊥CD于E,OF⊥AB于F,∴AF=BF=4,DE=CE,∴OF===3,∵OE⊥CD,OF⊥AB,∠CDB=90°,∴四边形CEOF是矩形,∴CE=OF=3,∴CD=6,∴CD最小值为6,故答案为:10,6;(2)如图1,连接AD,∵DH=7,CH=9,∴CD=16,∵CD是直径,∴∠CAD=90°,∴AD===4,∵,=,∴,∠ADH=∠ADC,∴△ADH∽△CDA,∴∠AHD=∠CAD=90°,∴AB⊥CD,∴AB、CD互为“十字弦”;(3)如图2,过点O作OE⊥CD于E,过点O作OF⊥AB于点F,连接AO,CO,过点O作ON⊥AC于N,∵∠ADC=60°,AB⊥CD,∴AF=DF,∵OE⊥CD,OF⊥AB,AB⊥CD,∴四边形OEHF是矩形,AF=BF=4,CE=ED,∴OF=EH,∵OF===3,∴EH=3,∴ED=CE=3+DH,∴CF=3+2DH,∵∠AOC=2∠ADC=120°,且AO=CO=5,ON⊥AC,∴∠CAO=30°,AN=CN,∴NO=,AN=,∴AC=5,∵AH2+CH2=AC2,∴75=3DH2+(3+2DH)2,∴DH=2﹣,∴CD=2CE=2(3+2﹣)=.。
压轴题中的与圆有关的最值以及取值范围问题
压轴题中的与圆有关的最值以及取值范围问题中考培优辅导讲义要解答一个圆中的动点问题,特别是圆中的最值问题,需要对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有足够的掌握。
充分利用转化的思想以及思路,既要凭直观感觉去寻找、猜想,利用关键位置来求解,又要对其真正的几何原理理解透彻.解题策略:1.直观感觉,画出图形;2.特殊位置,比较结果;3.理性分析动点过程中所维系的不变条件,通过几何构建,寻找动量与定量(常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进行转化.已知OA=5,sin∠O=35,点D为线段OA上的动点,以A为圆心、AD为半径作⊙A.(1)如图1,若⊙A交∠O于B、C两点,设OD=x,BC=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将⊙A沿直线OB翻折后得到⊙A′.①若⊙A′与直线OA相切,求x的值;②若⊙A′与以D为圆心、DO为半径的⊙D相切,求x的值.图1思路点拨1.把不变的量先标记出来,圆心A到直线OB的距离AE=3,翻折以后的圆心A′的位置不变,AA′=2AE=6.2.若⊙A′与直线OA相切,那么圆心A′到直线OA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由此自然就构造出垂线,以AA′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就是确定的.3.探究两圆相切,在罗列三要素R、r、d的过程中,发现先要突破圆心距A′D.满分解答(1)如图2,作AE⊥BC,垂足为E,那么E是BC的中点.在Rt△OAE中,OA=5,sin∠O=35,所以AE=3.在Rt △BAE 中,AB =AD =5-x ,AE =3,BE =1122BC y =, 由勾股定理,得2221(5)3()2x y -=+.整理,得y =0≤x <2.图2 图3(2)①如图3,将⊙A 沿直线OB 翻折后得到⊙A ′,AA ′=2AE =6. 作A ′H ⊥OA ,垂足为H .在Rt △A ′AH 中,AA ′=6,sin ∠A ′=35,所以AH =185,A ′H =245.若⊙A ′与直线OA 相切,那么半径等于A ′H . 解方程2455x -=,得15x =.②如图4,在Rt △A ′DH 中,'A D = 对于⊙A ′,R =5-x ;对于⊙D ,r =DO =x ;圆心距d =A ′D .如果两圆外切,由d =R +r 5x x -+.解得145x =(如图4).如果两圆内切,由d =|R -r||5|x x =--. 解得86515x =>.所以两圆不可能内切.图4 图5考点伸展当D为OA的中点时,⊙A′与以D为圆心、DA为半径的⊙D是什么位置关系?⊙A′和⊙D等圆,R=52,两圆不可能内切.当D为OA的中点时,DH=AH-AD=18511 5210-=.此时'5A D==.因此两圆的半径和大于圆心距,此时两圆是相交的(如图5).如图1,已知⊙O的半径长为3,点A是⊙O上一定点,点P为⊙O上不同于点A的动点.(1)当1tan2A=时,求AP的长;(2)如果⊙Q过点P、O,且点Q在直线AP上(如图2),设AP=x,QP=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在(2)的条件下,当4tan 3A =时(如图3),存在⊙M 与⊙O 相内切,同时与⊙Q相外切,且OM ⊥OQ ,试求⊙M 的半径的长.图1 图2 图3思路点拨1.第(1)题的计算用到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2.第(2)题中有一个典型的图,有公共底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3.第(3)题先把三个圆心距罗列出来,三个圆心距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满分解答(1)如图4,过点O 作OH ⊥AP ,那么AP =2AH .在Rt △OAH 中,OA =3,1tan 2A =,设OH =m ,AH =2m ,那么m 2+(2m)2=32.解得m =.所以24AP AH m ==. (2)如图5,联结OQ 、OP ,那么△QPO 、△OAP 是等腰三角形.又因为底角∠P 公用,所以△QPO ∽△OAP . 因此QP OP POPA=,即33y x=.由此得到9y x=.定义域是0<x ≤6.图4 图5(3)如图6,联结OP ,作OP 的垂直平分线交AP 于Q ,垂足为D ,那么QP 、QO 是⊙Q 的半径.在Rt △QPD 中,1322PD PO ==,4tan tan 3P A ==,因此52QP =.如图7,设⊙M 的半径为r .由⊙M 与⊙O 内切,3O r =,可得圆心距OM =3-r . 由⊙M 与⊙Q 外切,52Q r QP ==,可得圆心距52QM r =+.在Rt △QOM 中,52QO =,OM =3-r ,52QM r =+,由勾股定理,得22255()(3)()22r r +=-+.解得911r =.图6 图7 图8考点伸展如图8,在第(3)题情景下,如果⊙M 与⊙O 、⊙Q 都内切,那么⊙M 的半径是多少? 同样的,设⊙M 的半径为r .由⊙M 与⊙O 内切,3O r =,可得圆心距OM =r -3. 由⊙M 与⊙Q 内切,52Q r QP ==,可得圆心距52QM r =-.在Rt △QOM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55()(3)()22r r -=-+.解得r =9.如图1,A(-5,0),B(-3,0),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CBO=45°,CD//AB,∠CDA =90°.点P从点Q(4,0)出发,沿x轴向左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1)求点C的坐标;(2)当∠BCP=15°时,求t的值;(3)以点P为圆心,PC为半径的⊙P随点P的运动而变化,当⊙P与四边形ABCD的边(或边所在的直线)相切时,求t的值.图1答案(1)点C的坐标为(0,3).(2)如图2,当P在B的右侧,∠BCP=15°时,∠PCO=30°,4t=如图3,当P在B的左侧,∠BCP=15°时,∠CPO=30°,4t=+图2 图3(3)如图4,当⊙P与直线BC相切时,t=1;如图5,当⊙P与直线DC相切时,t=4;如图6,当⊙P与直线AD相切时,t=5.6.图4 图5 图6在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0),点B 为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2.设tan ∠BOC=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解:C 在以A 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圆周上,只有当OC 与圆A 相切(即到C 点)时,∠BOC 最小,AC=2,OA=3,由勾股定理得:OC=,∵∠BOA=∠ACO=90°, ∴∠BOC+∠AOC=90°,∠CAO+∠AOC=90°,∴∠BOC=∠OAC ,tan ∠BOC=tan ∠OAC==,随着C 的移动,∠BOC 越来越大,∵C 在第一象限,∴C 不到x 轴点,即∠BOC<90°, ∴tan ∠BOC ≥,故答案为:m ≥.题4图感悟:通过隐藏圆(高中轨迹的定义),寻找动点C与两个定点O、A构成夹角的变化规律,转化为特殊位置(相切)进行线段、角度有关计算,同时对三角函数值的变化(增减性)进行了延伸考查,其实质是高中“直线斜率”的直接运用;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中,以边AB为直径作⊙D,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O,C为半圆AB上不与A、B重合的一动点,射线AC交⊙O于点E,BC=a,AC=b.(1)求证:AE=b+a;(2)求a+b的最大值;(3)若m是关于x的方程:x2+ax=b2+ab的一个根,求m的取值范围.【考点】圆的综合题.【分析】(1)首先连接BE,由△OAB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OB=60°,又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得∠E的度数,又由AB为⊙D的直径,可求得CE的长,继而求得AE=b+a;(2)首先过点C作CH⊥AB于H,在Rt△ABC中,BC=a,AC=b,AB=1,可得(a+b)2=a2+b2+2ab=1+2ab=1+2CH•AB=1+2CH≤1+2AD=1+AB=2,即可求得答案;(3)由x2+ax=b2+ab,可得(x﹣b)(x+b+a)=0,则可求得x的值,继而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连接BE,∵△OAB为等边三角形,∴∠AOB=60°,∴∠AEB=30°,∵AB为直径,∴∠ACB=∠BCE=90°,∵BC=a,∴BE=2a,CE=a,∵AC=b,∴AE=b+a;(2)过点C作CH⊥AB于H,在Rt△ABC中,BC=a,AC=b,AB=1,∴a2+b2=1,∵S△ABC=AC•BC=AB•CH,∴AC•BC=AB•CH,∴(a+b)2=a2+b2+2ab=1+2ab=1+2CH•AB=1+2CH≤1+2AD=1+AB=2,∴a+b≤,故a+b的最大值为,(3)∵x2+ax=b2+ab,∴x2﹣b2+ax﹣ab=0,∴(x+b)(x﹣b)+a(x﹣b)=0,∴(x﹣b)(x+b+a)=0,∴x=b或x=﹣(b+a),当m=b时,m=b=AC<AB=1,∴0<m<1,当m=﹣(b+a)时,由(1)知AE=﹣m,又∵AB<AE≤2AO=2,∴1<﹣m≤2,∴﹣2≤m<﹣1,∴m的取值范围为0<m<1或﹣2≤m<﹣1.【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变式: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中,以边AB为直径作⊙D,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O,C为半圆弧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两点重合),射线AC交⊙O于点的最大值.E,BC=a,AC=b,求a b+≤解:.a b感悟:通过圆的基本性质,寻找动点C与两个定点A、B构成三角形的不变条件,结合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转化,其实质是高中“柯西不等式”的直接运用;引例2图如图,∠BAC=60°,半径长为1的圆O与∠BAC的两边相切,P为圆O上一动点,以P为圆心,PA长为半径的圆P交射线AB、AC于D、E两点,连接DE,则线段DE长度的最大值为( ).A.3 B.6 C D.解:连接EP,DP,过P点作PM垂直DE于点M,过O做OF⊥AC与F,连接AO,如图,∵∠BAC=60°,∴∠DPE=120°.∵PE=PD,PM⊥DE,∴∠EPM=60°,∴ED=2EM=2EP•sin60°=EP=PA.当P与A、O共线时,且在O点右侧时,⊙P直径最大.∵⊙O与∠BAC两边均相切,且∠BAC=60°,∴∠OAF=30°,OF=1,∴AO==2,AP=2+1=3,∴DE=PA=3.故答案为:D。
例谈与圆有关的几何最值问题
技法点拨例谈与圆有关的几何最值问题■卢光丽几何图形的最值问题是中考数学试卷中常见的题型,此类问题一般是动态问题,难度较大,题目多在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的压轴题中呈现,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很多都与圆有关,只要我们认真审题,以静制动,巧妙地构造辅助圆(或圆弧),就能化难为易,使问题很快获解。
我们先来探究基本模型。
如图1,已知点M 是⊙O 外的一点,连接MO 交⊙O 于点A ,延长MO 交⊙O 于点B .则(1)线段MA 的长为圆外一点(M )到圆上的最短距离;(2)线段MB 的长为圆外一点(M )到圆上的最长距离.证明:(1)在⊙O 任取一点A ′(点A ′与点A 不重合),连接MA ′,OA ′,则MA ′+OA ′>MO =MA +OA ,∵OA ′=OA ,∴MA ′>MA .即线段MA 的长为圆外一点(M )到圆上的最短距离.(2)在⊙O 任取一点B ′(点B ′与点B 不重合),连接MB ′,O B ′,则MO +O B ′>MB ′,∵OB =OB ′,∴MO +OB =MB >MB ′.即线段MB 的长为圆外一点(M )到圆上的最长距离.下面,我们举例谈谈如何运用上述模型的结论解决几何最值问题。
例1.(2020·广东)有一架竖直靠在直角墙面的梯子正在下滑,一只猫紧紧盯住位于梯子正中间的老鼠,等待与老鼠距离最小时捕捉。
把墙面、梯子、猫和老鼠都理想化为同一平面内的线或点,模型如图2,∠ABC=90°,点M ,N 分别在射线BA ,BC 上,MN 的长度始终保持不变,MN =4,E 为MN 的中点,点D 到BA ,BC 的距离分别为4和2.在此滑动过程中,猫与老鼠的距离D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A BEDNCCN D EBAMMG 图2图3分析:梯子MN 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MBN 是直角三角形,点E 是MN 的中点。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点E 的运动轨迹是以点B 为圆心,12MN 的长为半径的圆弧,连接BD 交圆弧于点E ,此时猫与老鼠的距离DE 最小。
专题4.2圆---利用“隐圆”模型求最值-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必会几何模型剖析(全国通用)
D
Q
Q
C
N N
H
O O
A
MM
P P
B
∵MN=2NH= ON2-OH2 = 262-OH2
∴当OH最短时,MN最长.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强化训练
提升能力
4.如图,在Rt△ABC中,∠C=90º,BC=6,AC=8,D,E分别是BC,AC上的一点,且
24/5
DE=6.若以DE为直径的圆与斜边AB相交于M,N两点,则MN的最大值为_____.
A
M
D
E
B
N
C
针对训练
点圆最值---点心线
考点4-1
1.如图,⊙O、⊙C,OC=5,点A、B分别是平面内的动点,且OA=4,BC=3,则OB长
2 ,AC长的最大值为_____
8 ,OB长的最小值为______
9 ,AC长的最小值
的最大值为______
12 ,AB长的最小值为____.
0
为______
1 ,AB长的最大值为______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点E是AB边上的中点,点F是线段BC边上
的动点,将△EB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接B´C,则B´C最小值是
A
2 10-2
________.
A
B
O
C
D
B´
E
B´
B
F
C
模型分析
线圆最值---心垂线
考点4-2
BC、CD上两个动点,且∠EAF=60º,则△AEF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
求出其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定角夹定高
【简答】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120º,得△ABF´,则∠EAF´=60º,易证
专题:阿氏圆与线段和最值问题(含答案)
专题:阿氏圆与线段和最值问题以阿氏圆(阿波罗尼斯圆)为背景的几何问题近年来在中考数学中经常出现,对于此类问题的归纳和剖析显得非常重要.具体内容如下: 阿氏圆定理(全称:阿波罗尼斯圆定理),具体的描述:一动点P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等于定比n m (≠1),则P 点的轨迹,是以定比n m内分和外分定线段AB 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该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定理读起来和理解起来比较枯燥,阿氏圆题型也就是大家经常见到的PA+kPB ,(k ≠1)P 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者圆弧的题型.PA+kPB,(k ≠1)P 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圆弧的题型阿氏圆基本解法:构造母子三角形相似例题1、问题提出:如图1,在Rt △ABC 中,∠ACB =90°,CB =4,CA =6,⊙C 半径为2,P 为圆上一动点,连结AP 、BP ,求AP +BP 的最小值.(1)尝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给出一种解题思路:如图2,连接CP ,在CB 上取点D ,使CD =1,则有==,又∵∠PCD =∠BCP ,∴△PCD ∽△BCP .∴=,∴PD =BP ,∴AP +BP =AP +PD .请你完成余下的思考,并直接写出答案:AP +BP 的最小值为 .(2)自主探索:在“问题提出”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P +BP 的最小值为 . (3)拓展延伸:已知扇形COD 中,∠COD =90°,OC =6,OA =3,OB =5,点P 是上一点,求2P A +PB 的最小值.【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最小值为AD =;(2)连接CP,在CA上取点D,使CD=,则有,可证△PCD∽△ACP,得到PD=AP,即:AP+BP=BP+PD,从而AP+BP的最小值为BD;(3)延长OA到点E,使CE=6,连接PE、OP,可证△OAP∽△OPE,得到EP=2P A,得到2P A+PB=EP+PB,当E、P、B三点共线时,得到最小值.【解答】解:(1)如图1,连结AD,∵AP+BP=AP+PD,要使AP+BP最小,∴AP+AD最小,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时,AP+AD最小,即:AP+BP最小值为AD,在Rt△ACD中,CD=1,AC=6,∴AD==,AP+BP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2)如图2,连接CP,在CA上取点D,使CD=,∴,∵∠PCD=∠ACP,∴△PCD∽△ACP,∴,∴PD=AP,∴AP+BP=BP+PD,∴同(1)的方法得出AP+BP的最小值为BD==.故答案为:;(3)如图3,延长OA到点E,使CE=6,∴OE=OC+CE=12,连接PE、OP,∵OA=3,∴,∵∠AOP=∠AOP,∴△OAP∽△OPE,∴,∴EP=2P A,∴2P A+PB=EP+PB,∴当E、P、B三点共线时,取得最小值为:BE==13.【点评】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极值的确定,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的思路构造出△PCD ∽△ACP和△OAP∽△OPE,也是解本题的难点.例题2、问题背景如图1,在△ABC中,BC=4,AB=2AC.问题初探请写出任意一对满足条件的AB与AC的值:AB=,AC=.问题再探如图2,在AC右侧作∠CAD=∠B,交BC的延长线于点D,求CD的长.问题解决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分析】问题初探:设AC=x,则AB=2x,根据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知2x﹣x<4且2x+x >4,解之得出x的范围,在此范围内确定AC的值即可得出答案;问题再探:设CD=a、AD=b,证△DAC∽△DBA得==,据此知,解之可得;问题解决:设AC=m、则AB=2m,根据面积公式可得S△ABC=2m,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代入化简S△ABC=,结合m的取值范围,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可得.【解答】解:问题初探,设AC=x,则AB=2x,∵BC=4,∴2x﹣x<4且2x+x>4,解得:<x<4,取x=3,则AC=3、AB=6,故答案为:6、3;问题再探,∵∠CAD=∠B,∠D=∠D,∴△DAC∽△DBA,则==,设CD=a、AD=b,∴,解得:,即CD=;问题解决,设AC=m、则AB=2m,根据面积公式可得S△ABC=AC•BC sin C=2m sin C=2m,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S△ABC=2m=2m===由三角形三边关系知<m<4,所以当m=时,S△ABC取得最大值.【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二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余弦定理及二次函数的性质.例题3、如图,已知AC=6,BC=8,AB=10,⊙C的半径为 4,点D 是⊙C上的动点,连接AD,BD,则12AD B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解答】例题4、在△ABC中,AB=9,BC=8,∠ABC=60°,⊙A 的半径为6,P是⊙A上的动点,连接PB,PC,则3PC+2PB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解答】21练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0),B(4,4),点P在半径为2的圆O上运动,则AP+BP的最小值是.【分析】如图,取点K(1,0),连接OP、PK、BK.由△POK∽△AOP,可得==,推出PK=P A,在△PBK中,PB+PK≥BK,推出PB+P A=PB+PK的最小值为BK的长.【解答】解:如图,取点K(1,0),连接OP、PK、BK.∵OP=2,OA=4,OK=1,∴==,∵∠POK=∠AOP,∴△POK∽△AOP,∴==,∴PK=P A,∴PB+P A=PB+PK,在△PBK中,PB+PK≥BK,∴PB+P A=PB+PK的最小值为BK的长,∵B(4,4),K(1,0),∴BK==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B的半径为2,P为⊙B上的动点,则PD+PC的最小值等于.【分析】在BC上截取BE=1,连接BP,PE,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C=4=CD,BP=2,EC=3,可证△PBE∽△CBP,可得PE=PC,即当点D,点P,点E三点共线时,PD+PE 有最小值,即PD+PC有最小值,【解答】解:如图,在BC上截取BE=1,连接BP,PE,∵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B的半径为2,∴BC=4=CD,BP=2,EC=3∵,且∠PBE=∠PBE∴△PBE∽△CBP∴∴PE=PC∴PD+PC=PD+PE∴当点D,点P,点E三点共线时,PD+PE有最小值,即PD+PC有最小值,∴PD+PC最小值为DE==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圆的有关知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3.如图,四边形ABCD为边长为4的正方形,⊙B的半径为2,P是⊙B上一动点,则PD+ PC的最小值为;PD+4PC的最小值为.【分析】①如图,连接PB、在BC上取一点E,使得BE=1.只要证明△PBE∽△CBP,可得==,推出PD+PC=PD+PE,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PE+PD≤DE即可解决问题;②连接DB,PB,在BD上取一点E,使得BE=,连接EC,作EF⊥BC于F.只要证明△PBE∽△DBP,可得==,推出PE=PD,推出PD+4PC=4(PD+PC)=4(PE+PC),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PE+PC≤EC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①如图,连接PB、在BC上取一点E,使得BE=1.∵PB2=4,BE•BC=4,∴PB2=BE•BC,∴=,∵∠PBE=∠CBP,∴△PBE∽△CBP,∴==,∴PD+PC=PD+PE,∵PE+PD≤DE,在Rt△DCE中,DE==5,∴PD+PC的最小值为5.②连接DB,PB,在BD上取一点E,使得BE=,连接EC,作EF⊥BC于F.∵PB2=4,BE•BD=×4=4,∴BP2=BE•BD,∴=,∵∠PBE=∠PBD,∴△PBE∽△DBP,∴==,∴PE=PD,∴PD+4PC=4(PD+PC)=4(PE+PC),∵PE+PC≥EC,在Rt△EFC中,EF=,FC=,∴EC=,∴PD+4PC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5,10.【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学会根据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4.如图,半圆的半径为1,AB为直径,AC、BD为切线,AC=1,BD=2,P为上一动点,求PC+PD的最小值.【分析】如图当A、P、D共线时,PC+PD最小,根据PC+PD=PM+PD=DM=AD﹣AM即可计算.【解答】解:如图当A、P、D共线时,PC+PD最小.理由:连接PB、CO,AD与CO交于点M,∵AB=BD=4,BD是切线,∴∠ABD=90°,∠BAD=∠D=45°,∵AB是直径,∴∠APB=90°,∴∠P AB=∠PBA=45°,∴P A=PB,PO⊥AB,∵AC=PO=2,AC∥PO,∴四边形AOPC是平行四边形,∴OA=OP,∠AOP=90°,∴四边形AOPC是正方形,∴PM=PC,∴PC+PD=PM+PD=DM,∵DM⊥CO,∴此时PC+DP最小=AD﹣AM=2﹣=.【点评】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轴对称﹣最短问题、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找到点P的位置,学会通过特殊点探究问题,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如图,在Rt△ABC中,∠A=30°,AC=8,以C为圆心,4为半径作⊙C.(1)试判断⊙C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点F是⊙C上一动点,点D在AC上且CD=2,试说明△FCD~△ACF;(3)点E是AB边上任意一点,在(2)的情况下,试求出EF+F A的最小值.【分析】(1)结论:相切.作CM⊥AB于M.,只要证明CM=4,即可解决问题;(2)由CF=4,CD=2,CA=8,推出CF2=CD•CA,推出=,由∠FCD=∠ACF,即可推出△FCD∽△ACF;(3)作DE′⊥AB于E′,交⊙C于F′.由△FCD∽△ACF,可得==,推出DF=AC,推出EF+AF=EF+DF,所以欲求EF+AF的最小值,就是要求EF+DF 的最小值;【解答】(1)解:结论:相切.理由:作CM⊥AB于M.在Rt△ACM中,∵∠AMC=90°,∠CAM=30°,AC=8,∴CM=AC=4,∵⊙O的半径为4,∴CM=r,∴AB是⊙C的切线.(2)证明:∵CF=4,CD=2,CA=8,∴CF2=CD•CA,∴=,∵∠FCD=∠ACF,∴△FCD∽△ACF.(3)解:作DE′⊥AB于E′,交⊙C于F′.∵△FCD∽△ACF,∴==,∴DF=AC,∴EF+AF=EF+DF,∴欲求EF+AF的最小值,就是要求EF+DF的最小值,当E与E′,F与F′重合时,EF+DF的值最小,最小值=DE′=AD=3.【点评】本题考查圆综合题、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正确切线的证明方法,学会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6.问题提出:如图1,在等边△ABC中,AB=12,⊙C半径为6,P为圆上一动点,连结AP,BP,求AP+BP的最小值.(1)尝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给出一种解题思路:如图2,连接CP,在CB 上取点D,使CD=3,则有==,又∵∠PCD=∠BCP,∴△PCD∽△BCP,∴=,∴PD=BP,∴AP+BP=AP+PD.请你完成余下的思考,并直接写出答案:AP+BP的最小值为.(2)自主探索:如图3,矩形ABCD中,BC=7,AB=9,P为矩形内部一点,且PB=3,AP+PC的最小值为.(3)拓展延伸:如图4,扇形COD中,O为圆心,∠COD=120°,OC=4,OA=2,OB=3,点P是上一点,求2P A+PB的最小值,画出示意图并写出求解过程.【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F=6,AF=6,由勾股定理可求AD的长;(2)在AB上截取BF=1,连接PF,PC,由,可证△ABP∽△PBF,可得PF=AP,即AP+PC=PF+PC,则当点F,点P,点C三点共线时,AP+PC的值最小,由勾股定理可求AP+PC的值最小值;(3)延长OC,使CF=4,连接BF,OP,PF,过点F作FB⊥OD于点M,由,可得△AOP∽△POF,可得PF=2AP,即2P A+PB=PF+PB,则当点F,点P,点B三点共线时,2AP+PB的值最小,由勾股定理可求2P A+PB的最小值.【解答】解:(1)解:(1)如图1,连结AD,过点A作AF⊥CB于点F,∵AP+BP=AP+PD,要使AP+BP最小,∴AP+AD最小,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时,AP+AD最小,即:AP+BP最小值为AD,∵AC=12,AF⊥BC,∠ACB=60°∴CF=6,AF=6∴DF=CF﹣CD=6﹣3=3∴AD==3∴AP+BP的最小值为3(2)如图,在AB上截取BF=1,连接PF,PC,∵AB=9,PB=3,BF=1∴,且∠ABP=∠ABP,∴△ABP∽△PBF,∴∴PF=AP∴AP+PC=PF+PC,∴当点F,点P,点C三点共线时,AP+PC的值最小,∴CF===5∴AP+PC的值最小值为5,(3)如图,延长OC,使CF=4,连接BF,OP,PF,过点F作FB⊥OD于点M,∵OC=4,FC=4,∴FO=8,且OP=4,OA=2,∴,且∠AOP=∠AOP∴△AOP∽△POF∴∴PF=2AP∴2P A+PB=PF+PB,∴当点F,点P,点B三点共线时,2AP+PB的值最小,∵∠COD=120°,∴∠FOM=60°,且FO=8,FM⊥OM∴OM=4,FM=4∴MB=OM+OB=4+3=7∴FB==∴2P A+PB的最小值为.【点评】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圆的有关知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极值的确定,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的思路构造出相似三角形,也是解本题的难点.7.(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圆B的半径为2,点P是圆B上的一个动点,求PD+的最小值和PD﹣的最大值;(2)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圆B的半径为6,点P是圆B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的最小值为,PD﹣的最大值为.(3)如图3,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4,∠B=60°,圆B的半径为2,点P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的最小值为,PD﹣的最大值为.【分析】(1)如图1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由△PBG∽△CBP,推出==,推出PG=PC,推出PD+PC=DP+PG,由DP+PG≥DG,当D、G、P 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5.由PD﹣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如图2中),最大值为DG=5;(2)如图3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4.解法类似(1);(3)如图4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4,作DF⊥BC于F.解法类似(1);【解答】解:(1)如图1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2,==2,∴=,∵∠PBG=∠PBC,∴△PBG∽△CBP,∴==,∴PG=PC,∴PD+PC=DP+PG,∵DP+PG≥DG,∴当D、G、P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5.∵PD﹣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如图2中),最大值为DG=5.(2)如图3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4.∵==,==,∴=,∵∠PBG=∠PBC,∴△PBG∽△CBP,∴==,∴PG=PC,∴PD+PC=DP+PG,∵DP+PG≥DG,∴当D、G、P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PD﹣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最大值为DG=.故答案为,(3)如图4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作DF⊥BC于F.∵==2,==2,∴=,∵∠PBG=∠PBC,∴△PBG∽△CBP,∴==,∴PG=PC,∴PD+PC=DP+PG,∵DP+PG≥DG,∴当D、G、P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在Rt△CDF中,∠DCF=60°,CD=4,∴DF=CD•sin60°=2,CF=2,在Rt△GDF中,DG==∵PD﹣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如图2中),最大值为DG=.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圆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构建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把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题目比较难,属于中考压轴题.8.如图,抛物线y=﹣x2+bx+c与直线AB交于A(﹣4,﹣4),B(0,4)两点,直线AC:y=﹣x﹣6交y轴于点C.点E是直线AB上的动点,过点E作EF⊥x轴交AC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1)求抛物线y=﹣x2+bx+c的表达式;(2)连接GB,EO,当四边形GEOB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点G的坐标;(3)在(2)的前提下,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AHF=∠AEF?如果存在,求出此时点H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把A、B点的坐标分别代入代入y=﹣x2+bx+c得关于b、c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b、c,从而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2)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4,设G(x,﹣x2﹣2x+4),则E(x,2x+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当GE=OB时,且点G在点E的上方,四边形GEOB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x2﹣2x+4﹣(2x+4)=4,然后解方程即可得到此时G 点坐标;(3)先确定C(0,﹣6),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BAC为直角三角形,∠BAC =90°,接着根据圆周角定理,由∠AHF=∠AEF可判断点H在以EF为直径的圆上,EF的中点为M,如图,设H(0,t),由于E(﹣2,0),F(﹣2,﹣5),则M(﹣2,﹣),然后根据HM=EF得到22+(t+)2=×52,最后解方程即可得到H点的坐标.【解答】解:(1)把A(﹣4,﹣4),B(0,4)代入y=﹣x2+bx+c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4;(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m,把A(﹣4,﹣4),B(0,4)代入得,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4,设G(x,﹣x2﹣2x+4),则E(x,2x+4),∵OB∥GE,∴当GE=OB时,且点G在点E的上方,四边形GEOB为平行四边形,∴﹣x2﹣2x+4﹣(2x+4)=4,解得x1=x2=﹣2,此时G点坐标为(﹣2,4);(3)存在.当x=0时,y=﹣x﹣6=﹣6,则C(0,﹣6),∵AB2=42+82=80,AC2=42+22=20,BC2=102=100,∴AB2+AC2=BC2,∴△BAC为直角三角形,∠BAC=90°,∵∠AHF=∠AEF,∴点H在以EF为直径的圆上,EF的中点为M,如图,设H(0,t),∵G(﹣2,4),∴E(﹣2,0),F(﹣2,﹣5),∴M(﹣2,﹣),∵HM=EF,∴22+(t+)2=×52,解得t1=﹣1,t2=﹣4,∴H点的坐标为(0,﹣1)或(0,﹣4).【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会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能运用圆周角定理判断点在圆上;理解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记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9.如图1,抛物线y=ax2+(a+3)x+3(a≠0)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在x轴上有一动点E(m,0)(0<m<4),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P,过点P作PM⊥AB于点M.(1)求a的值和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2)设△PMN的周长为C1,△AEN的周长为C2,若=,求m的值;(3)如图2,在(2)条件下,将线段OE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OE′,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E′A、E′B,求E′A+E′B的最小值.【分析】(1)令y=0,求出抛物线与x轴交点,列出方程即可求出a,根据待定系数法可以确定直线AB解析式.(2)由△PNM∽△ANE,推出=,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在y轴上取一点M使得OM′=,构造相似三角形,可以证明AM′就是E′A+E′B的最小值.【解答】解:(1)令y=0,则ax2+(a+3)x+3=0,∴(x+1)(ax+3)=0,∴x=﹣1或﹣,∵抛物线y=ax2+(a+3)x+3(a≠0)与x轴交于点A(4,0),∴﹣=4,∴a=﹣.∵A(4,0),B(0,3),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AB解析式为y=﹣x+3.(2)如图1中,∵PM⊥AB,PE⊥OA,∴∠PMN=∠AEN,∵∠PNM=∠ANE,∴△PNM∽△ANE,∴=,∵NE∥OB,∴=,∴AN=(4﹣m),∵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3,∴PN=﹣m2+m+3﹣(﹣m+3)=﹣m2+3m,∴=,解得m=2.(3)如图2中,在y轴上取一点M′使得OM′=,连接AM′,在AM′上取一点E′使得OE′=OE.∵OE′=2,OM′•OB=×3=4,∴OE′2=OM′•OB,∴=,∵∠BOE′=∠M′OE′,∴△M′OE′∽△E′OB,∴==,∴M′E′=BE′,∴AE′+BE′=AE′+E′M′=AM′,此时AE′+BE′最小(两点间线段最短,A、M′、E′共线时),最小值=AM′==.【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待定系数法、最小值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相似三角形,找到线段AM′就是E′A+E′B的最小值,属于中考压轴题.。
2016年中考压轴题专题: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附答案)
B yC x A OD B O C A 与圆有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引例1:在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0),点B 为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2.设tan ∠BOC=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引例2: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 中,以边AB 为直径作⊙D ,以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作⊙O ,C 为半圆弧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 、B 两点重合),射线AC 交⊙O 于点E ,BC=a ,AC=b ,求a b 的最大值.引例3:如图,∠BAC=60°,半径长为1的圆O 与∠BAC 的两边相切,P 为圆O 上一动点,以P 为圆心,PA 长为半径的圆P 交射线AB 、AC 于D 、E 两点,连接DE ,则线段DE 长度的最大值为( ).A .3B .6C .332D .33一、题目分析:此题是一个圆中的动点问题,也是圆中的最值问题,主要考察了圆内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注重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1.引例1:通过隐藏圆(高中轨迹的定义),寻找动点C 与两个定点O 、A 构成夹角的变化规律,转化为特殊位置(相切)进行线段、角度有关计算,同时对三角函数值的变化(增减性)进行了延伸考查,其实质是高中“直线斜率”的直接运用;2.引例2:通过圆的基本性质,寻找动点C 与两个定点A 、B 构成三角形的不变条件,结合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转化,其实质是高中“柯西不等式”的直接运用;3.引例3:本例动点的个数由引例1、引例2中的一个动点,增加为三个动点,从性质运用、构图形式、动点关联上增加了题目的难度,解答中还是注意动点D 、E 与一个定点A 构成三角形的不变条件(∠DAE=60°),构造弦DE 、直径所在的直角三角形,从而转化为弦DE 与半径AP 之间的数量关系,其实质是高中“正弦定理”的直接运用;综合比较、回顾这三个问题,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大,但其难点在于学生不知道转化的套路,只能凭直观感觉去寻找、猜想关键位置来求解,但对其真正的几何原理却无法通透.二、解题策略1.直观感觉,画出图形;2.特殊位置,比较结果;3.理性分析动点过程中所维系的不变条件,通过几何构建,寻找动量与定量(常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进行转化.B AC MD DOPC B A 三、中考展望与题型训练例一、斜率运用1.如图,A 点的坐标为(﹣2,1),以A 为圆心的⊙A 切x 轴于点B ,P (m ,n )为⊙A 上的一个动点,请探索n+m 的最大值.例二、圆外一点与圆的最近点、最远点1.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4,BC=3,点D 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AD=2,M 为BD 的中点,在D 点运动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O 的直径为4,C 为⊙O 上一个定点,∠ABC=30°,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半圆弧AB 向B 点运动(点P 与点C 在直径AB 的异侧),当P 点到达B 点时运动停止,在运动过程中,过点C 作CP 的垂线CD 交PB 的延长线于D 点.(1)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线段CD 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 (2)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线段AD 长度的最大值为 .例三、正弦定理 1.如图,△ABC 中,∠BAC=60°,∠ABC=45°,AB=22D 是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以AD 为直径作⊙O 分别交AB ,AC 于E ,F 两点,连接EF ,则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 .2. 如图,定长弦CD 在以AB 为直径的⊙O 上滑动(点C 、D 与点A 、B 不重合),M 是CD 的中点,过点C 作CP ⊥AB 于点P ,若CD=3,AB=8,则PM 长度的最大值是 .O A E B AC OD OD CE A B例四、柯西不等式、配方法1.如图,已知半径为2的⊙O 与直线l 相切于点A ,点P 是直径AB 左侧半圆上的动点,过点P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C ,PC 与⊙O 交于点D ,连接PA 、PB ,设PC 的长为x (2<x <4),则当x= 时,PD•CD 的值最大,且最大值是为 .2.如图,线段AB=4,C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以AC 、BC 为边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O 外接于△CDE ,则⊙O 半径的最小值为( ).23322 D. 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2为半径画⊙O ,P 是⊙O 上一动点,且P 在第一象限内,过点P 作⊙O 的切线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y 轴相交于点B ,线段AB 长度的最小值是 .例四、相切的应用(有公共点、最大或最小夹角)1.如图,在Rt △ABC 中,∠C=90°,AC=6,BC=8,D 为AB 边上一点,过点D 作CD 的垂线交直线BC 于点E ,则线段CE 长度的最小值是 .2.如图,Rt△ABC 中,∠C=90°,∠A=30°,AB=4,以AC 上的一点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O ,若⊙O 与边BC 始终有交点(包括B 、C 两点),则线段AO 的取值范围是 .3.如图,⊙O的半径为2,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3,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PQ切⊙O于点Q,则PQ的最小值为()A.B.C.3 D.2例五、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1.(2015•济南)抛物线y=ax2+bx+4(a≠0)过点A(1,﹣1),B(5,﹣1),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1,连接CB,以CB为边作▱CBPQ,若点P在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Q为坐标平面内的一点,且▱CBPQ的面积为30,求点P的坐标;(3)如图2,⊙O1过点A、B、C三点,AE为直径,点M为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E 重合),∠MBN为直角,边BN与ME的延长线交于N,求线段BN长度的最大值.2.(2013秋•相城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A、B是⊙O与x轴的两个交点,⊙O的半径为1,P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直线PA、PB分别交直线x=2于C、D两点,E为线段CD的中点.(1)判断直线P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线段CD长的最小值;(3)若E点的纵坐标为m,则m的范围为.l Q P N M O A D BC E F C AD B Q P O A B D CP 【题型训练】1.如图,已知直线l 与⊙O 相离,OA ⊥l 于点A ,OA=5,OA 与⊙O 相交于点P ,AB 与⊙O 相切于点B ,BP 的延长线交直线l 于点C ,若在⊙O 上存在点Q ,使△QAC 是以A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O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 .2.已知:如图,Rt ΔABC 中,∠B=90º,∠A=30º,BC=6cm ,点O 从A 点出发,沿AB 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B 点方向运动,当点O 运动了t 秒(t >0)时,以O 点为圆心的圆与边AC 相切于点D ,与边AB 相交于E 、F 两点,过E 作EG ⊥DE 交射线BC 于G.(1)若点G 在线段BC 上,则t 的取值范围是 ;(2)若点G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则t 的取值范围是 .3.如图,⊙M ,⊙N 的半径分别为2cm ,4cm ,圆心距MN=10cm .P 为⊙M 上的任意一点,Q 为⊙N 上的任意一点,直线PQ 与连心线l 所夹的锐角度数为α,当P 、Q 在两圆上任意运动时,tan α∠的最大值为( ).(A)612; (B)43; (C)33; (D)34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BC=4,O 为矩形ABCD 的中心,以D 为圆心1为半径作⊙D ,P 为⊙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 、OP ,则△AOP 面积的最大值为( ).(A)4 (B)215 (C)358 (D)1745.如图,在Rt △ABC 中,∠C=90°,AC=8,BC=6,经过点C 且与边AB 相切的动圆与CA 、CB 分别相交于点P 、Q ,则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是( ).A .194B .245C .5D .426.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90°,AC=BC=4,D 是AB 的中点,点E 在AB 边上运动(点E 不与点A 重合),过A 、D 、E 三点作⊙O ,⊙O 交AC 于另一点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 .7.如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2),⊙C 的圆心的坐标为(-1,0),半径为1,若D 是⊙C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 与y 轴交于点E ,则△ABE 面积的最小值是( ).A .2B .1 C.22- D.22AQC PBO ABxyPO A xyP8.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1),⊙C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为1,D是⊙C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D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大值是( ).A.3 B.113C.103D.49.如图,等腰Rt△ABC中,∠ACB=90°,AC=BC=4,⊙C的半径为1,点P在斜边AB上,PQ 切⊙O于点Q,则切线长PQ长度的最小值为( ).7 B.2210.如图∠BAC=60°,半径长1的⊙O与∠BAC的两边相切,P为⊙O上一动点,以P为圆心,PA长为半径的⊙P交射线AB、AC于D、E两点,连接DE,则线段DE长度的范围为 .1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0),点P(m n,)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B=2,则m n-的范围为 .12.在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0),点P是y轴右侧一点,且AP=2,点B上直线y=x+1上一动点,且PB⊥AP于点P,则tan ABP m∠=,则m的取值范围是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3,4),P是以M为圆心,2为半径的⊙M上一动点,A(-1,0)、B(1,0),连接PA、PB,则PA2+PB2最大值是 .蔡老师点评: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看着无从下手,但只要仔细观察,分析图形,寻找动点与定点之间不变的维系条件,构建关系,将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解几何定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分清问题的定量及变量,运用特殊位置、极端位置,直接计算等方法,先探求出定值,再给出证明.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有: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2.几何定理(公理)法;3.数形结合法等.注: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近年广泛出现于中考试题中,由冷点变为热点.这是由于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目标不明确),解题时需要运用动态思维、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逻辑推理与合情想象相结合等思想方法.参考答案:引例1. 解:C 在以A 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圆周上,只有当OC 与圆A 相切(即到C 点)时,∠BOC 最小,AC=2,OA=3,由勾股定理得:OC=,∵∠BOA=∠ACO=90°, ∴∠BOC+∠AOC=90°,∠CAO+∠AOC=90°,∴∠BOC=∠OAC ,tan ∠BOC=tan ∠OAC==,随着C 的移动,∠BOC 越来越大,∵C 在第一象限,∴C 不到x 轴点,即∠BOC <90°, ∴tan ∠BOC ≥,故答案为:m ≥.引例1图引例2图 引例2.2a b +≤;原题:(2013•武汉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 中,以边AB 为直径作⊙D ,以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作圆O ,C 为半圆AB 上不与A 、B 重合的一动点,射线AC 交⊙O 于点E ,BC=a ,AC=b .(1)求证:AE=b+a ;(2)求a+b 的最大值;(3)若m 是关于x 的方程:x 2+ax=b 2+ab 的一个根,求m 的取值范围.【考点】圆的综合题.【分析】(1)首先连接BE ,由△OAB 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OB=60°,又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得∠E 的度数,又由AB 为⊙D 的直径,可求得CE 的长,继而求得AE=b+a ;(2)首先过点C 作CH ⊥AB 于H ,在Rt △ABC 中,BC=a ,AC=b ,AB=1,可得(a+b ) 2= a 2+b 2+2ab=1+2ab=1+2CH •AB=1+2CH ≤1+2AD=1+AB=2,即可求得答案;(3)由x 2+ax=b 2+ab ,可得(x ﹣b )(x+b+a )=0,则可求得x 的值,继而可求得m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连接BE ,∵△OAB 为等边三角形,∴∠AOB=60°,∴∠AEB=30°,∵AB 为直径,∴∠ACB=∠BCE=90°,∵BC=a ,∴BE=2a ,CE=a ,∵AC=b ,∴AE=b+a ;(2)过点C作CH⊥AB于H,在Rt△ABC中,BC=a,AC=b,AB=1,∴a2+b2=1,∵S△ABC=AC•BC=AB•CH,∴AC•BC=AB•CH,∴(a+b)2=a2+b2+2ab=1+2ab=1+2CH•AB=1+2CH≤1+2AD=1+AB=2,∴a+b≤,故a+b的最大值为,(3)∵x2+ax=b2+ab,∴x2﹣b2+ax﹣ab=0,∴(x+b)(x﹣b)+a(x﹣b)=0,∴(x﹣b)(x+b+a)=0,∴x=b或x=﹣(b+a),当m=b时,m=b=AC<AB=1,∴0<m<1,当m=﹣(b+a)时,由(1)知AE=﹣m,又∵AB<AE≤2AO=2,∴1<﹣m≤2,∴﹣2≤m<﹣1,∴m的取值范围为0<m<1或﹣2≤m<﹣1.【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引例3.解:连接EP,DP,过P点作PM垂直DE于点M,过O做OF⊥AC与F,连接AO,如图,∵∠BAC=60°,∴∠DPE=120°.∵PE=PD,PM⊥DE,∴∠EPM=60°,∴ED=2EM=2EP•sin60°=EP=PA.当P与A、O共线时,且在O点右侧时,⊙P直径最大.∵⊙O与∠BAC两边均相切,且∠BAC=60°,∴∠OAF=30°,OF=1,∴AO==2,AP=2+1=3,∴DE=PA=3.故答案为:D。
中考复习圆专题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圆一、垂径定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转为几何语言:∵CD是直径,CD⊥AB,∴AM=BM,⌒AC=⌒BC,⌒AD=⌒BD如果把条件和结论看成是5个条件,相互间是否还有其它关系呢?如图,在下列五个条件中:①CD是直径,②CD⊥AB,③AM=BM,④⌒AC=⌒BC,⑤⌒AD=⌒BD只要具备其中两个条件,就可推出其余三个结论.你可以写出相应的命题吗?条件结论命题①②③④⑤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的两条弧.①③②④⑤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①④ ②③⑤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①⑤ ②③④ ②③ ①④⑤ 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④ ①③⑤ 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和所对的另一条弧.②⑤ ①③④ ③④ ①②⑤ 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线经过圆心,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③⑤ ①②④ ④⑤ ①②③ 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的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垂直平分弦.垂径定理是《圆》这一章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各地中考题中对垂径定理的考查频频出现,这类问题常常需要结合勾股定理来解决,现以中考题为例说明如下:类型一 求直径【例1】如图,O ⊙的直径AB 垂直弦CD 于点P ,且点P 是半径OB 的中点,6 cm CD =,则直径AB 的长是( ).A . 2 3 cmB . 3 2 cmC . 4 2 cmD . 4 3 cm【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连接OD ,由垂径定理可知PD =362121=⨯=CD (cm).设半径OD =x cm ,则OP=x OB 2121=(cm). 在Rt △OPD 中,因为222OP DP OD +=,所以222132x x ⎛⎫+= ⎪⎝⎭.解这个方程,得23x =.所以直径AB 的长为342=x (cm),故应选D . 类型二 求弦长【例2】如图,AB O 是⊙的直径,弦CD AB ⊥于点E ,60COB ∠=°,⊙O 的半径为 3 cm ,则弦CD 的长为( ).A .3cm 2B . 3 cmC . 2 3 cmD . 9 cm 【解析】因为60COB ∠=°,CD AB ⊥,所以∠CEO =90°,∠OCD =30°.又因为⊙O 3 cm ,所以OE =12OC 3.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33(3)22CE OC OE ⎛⎫=--= ⎪ ⎪⎝⎭. 所以CD =2CE =3(cm).故应选B . 类型三 求弦心距【例3】⊙O 的半径为10 cm ,弦AB =12 cm ,则圆心到弦AB 的距离为( ).A .2 cmB .6 cmC .8 cmD .10 cm【解析】画出示意图如图,作OC AB ⊥于点C ,连接OA , 由垂径定理,得AC =1112622AB =⨯=. 在Rt △AOC 中,由勾股定理,得OC =22221068OA AC -=-=(cm).故应选C .类型四 求拱高【例4】如图,某公园的一座石拱桥是圆弧形(劣弧),其跨度为24米,拱的半径为13米,则拱高为( ).A .5米B .8米C .7米D .53米 【解析】设石拱桥圆弧的圆心为O ,连接OA 、OD ,则OD ⊥AB .又因为OA =13,由垂径定理可得AD =11241222AB =⨯=. 所以在Rt △AOD 中,OD 222213125OA AD -=-=. 所以CD =OC -OD =13-5=8(米).故应选B .类型五 探究线段的最小值【例5】如图,⊙O 的半径 5 cm OA =,弦8 cm AB =,点P 为弦AB 上一动点,则点P 到圆心O 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cm .【解析】因为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所以需作出弦AB 的弦心距.过点O 作OC ⊥AB , C 为垂足,由垂径定理,知AC=118422AB =⨯=(cm). 在Rt △AO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OC 2222543OA AC -=-=. 故点P 到圆心O 的最短距离为3 cm .二、 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圆周角》解题技巧在数学里,把一个对象转化为另一个对象,常常可以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转化”.在研究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时,常进行等角间的转化.【例1】如图,已知AB 为⊙O 的直径,CD 是弦,且AB ⊥CD 于点E .连接AC ,OC ,BC .(1)求证:∠ACO =∠BCD .(2)若EB =8 cm ,CD =24 cm ,求⊙O 的直径.【分析】(1)欲证∠ACO =∠BCD ,关键是进行等角间的转化:∠ACO =∠OAC ,∠BCD =∠OAC ,转化的依据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圆周角的“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2)借助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求得⊙O 的直径.解:(1)∵AB 为⊙O 的直径,CD 是弦,且AB CD 于点E ,∴CE =ED ,︵CB =︵DB . ∴∠BCD =∠BAC . ∵OA =OC , ∴∠OAC =∠OCA . ∴∠ACO =∠BCD .(2)设⊙O 的半径为R cm ,则OE =OB -EB =R -8.∴CE =21CD =21×24=12.在Rt△CEO中,由勾股定理可得OC2=OE2+CE2,即R2=(R-8)2+122.解得R=13.所以2R=2×13=26.【例2】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F在AC 上,AB=AD,∠BFC=∠BAD=2∠DFC.求证:(1)CD⊥DF;(2)BC=2CD.【分析】(1)欲证CD⊥DF,可转化为证明∠FCD+∠CFD=90°.由圆周角的性质有∠FCD=∠ABD,再联系条件∠BAD=2∠CFD,不难向等腰△ABD的内角和定理进行联想,从而找到解题的切入点;(2)欲证BC=2CD,现在还有一个条件∠BFC=∠BAD没有用,注意到∠BFC=∠ABF+∠BAC,∠BAD=∠CAD+∠BAC,从而有∠ABF=∠CAD,而∠CAD=∠CBD,故∠ABF=∠CBD,即∠ABD=∠FBC,而∠ABD=∠ADB=∠FCB,从而∠FBC=∠FCB,于是得FB=FC.思考到这里,不妨再回头看看证题目标BC=2CD,可考虑取BC的中点G,于是问题转化为证明CG=CD,即证△FGC≌△FDC.证明:(1)∵AB=AD,∴∠ABD=∠ADB.在△ABD中,∠BAD+2∠ABD=180°.又∠BAD=2∠DFC,∠FCD=∠ABD,∴2∠DFC+2∠FCD=180°.∴∠DFC+∠FCD=90°.∴∠FDC=90°.∴CD⊥DF.(2)∵∠BFC=∠ABF+∠BAC,∠BAD=∠CAD+∠BAC,∴∠ABF=∠CAD.又∠CAD=∠CBD,∴∠ABF=∠CBD,即∠ABD=∠FBC,而∠ABD=∠ADB=∠FCB,∴∠FBC=∠FCB,∴FB=FC.取BC的中点G,连接FG.∴FG⊥BC.∴∠FGC=90°.∵AB=AD,∴︵AB=︵AD,∴∠ACB=∠ACD.∵∠FGC=∠FDC=90°,FC=FC,∴△FGC≌△FDC.∴CG=CD.∵BC=2CG,∴BC=2CD.三、切线及切线长定理怎样证明直线与圆相切?在直线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中,相切是一种重要的位置关系.现介绍以下三种判别直线与圆相切的基本方法:(1)利用切线的定义——在已知条件中有“半径与一条直线交于该半径的外端”,于是只需直接证明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半径即可.【例1】已知:△ABC内接于⊙O,⊙O的直径AE交BC于F点,点P在BC的延长线上,且∠CAP=∠ABC.求证:PA是⊙O的切线.【证明】连接EC.∵AE是⊙O的直径,∴∠ACE=90°.∴∠E+∠EAC=90°.∵∠E=∠B,∠B=∠CAP,∴∠E=∠CAP.∴∠EAC+∠CAP=∠EAC+∠E=90°.∴∠EAP=90°.∴PA⊥OA.又PA经过点A,∴PA是⊙O的切线.(2)利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在已知条件中,有“一条直线过圆上某一点(即为切点),但没有半径”,于是先连接圆心与这个点成为半径,然后再证明这条直线和这条半径垂直.【例2】以Rt△ABC的直角边BC为直径作⊙O交斜边AB于点P,点Q为AC的中点.求证:PQ为⊙O的切线.B【证明】连接OP,CP.∵BC为直径,∴∠BPC=90°,即∠APC=90°.又点Q为AC的中点,∴QP=QC.∴∠1=∠2.又OP=OC,∴∠3=∠4.又∠ACB=90°,∴∠2+∠4=∠1+∠3=∠ACB=90°.∴∠OPQ=90°.∵点P在⊙O上,且点P为半径OP的端点,∴QP为⊙O的切线.说明:要证PQ与半径垂直,即连接OP.这是判别相切中添加辅助线的常用方法.(3)证明“d=R”,在已知条件中“没有半径,也没有明确直线与圆的公共交点”,于是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然后再证明这条垂线段的长(d)等于圆的半径(R)即可.【例3】已知,在△ABC中,AD⊥BC于点D,且AD=12BC,点E,F分别为AB,AC的中点,点O为EF的中点.求证:以EF为直径的圆与BC相切.【证明】作OH⊥BC于点H,设AD与EF交于点M.∵点E,F分别为AB,AC的中点,∴EF=12 BC.∴点M也是AD的中点,即MD=12 AD.又AD=12BC,∴EF=AD,MD=12EF.又AD⊥BC,∴OH∥MD.∴四边形OHDM是矩形.∴OH=MD=12EF.∴OH是⊙O的半径.∴以EF为直径的圆与BC相切.与《切线长定理》相关的中考压轴题1.已知:以Rt △ABC 的直角边AB 为直径作⊙O ,与斜边AC 交于点D ,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BC 边于点E .(1)如图,求证:EB =EC =ED ;(2)试问在线段DC 上是否存在点F ,满足BC 2=4DF •DC ?若存在,作出点F ,并予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连接BD ,已知ED 、EB 都是⊙O 的切线,由切线长定理可证得OE 垂直平分BD ,而BD ⊥AC (圆周角定理),则OE ∥AC ;由于O 是AB 的中点,可证得OE 是△ABC 的中位线,即E 是BC 中点,那么Rt △BDC 中,DE 就是斜边BC 的中线,由此可证得所求的结论;(2)由(1)知:BC =2BE =2DE ,则所求的比例关系式可转化为22BC ⎛⎫ ⎪⎝⎭=DF •DC ,即DE 2=DF •DC ,那么只需作出与△DEC 相似的△DFE 即可,这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角为∠CDE ,只需作出∠DEF =∠C 即可;①∠DEC >∠C ,即180°-2∠C >∠C ,0°<∠C <60°时,∠DEF 的EF 边与线段CD 相交,那么交点即为所求的F 点;②∠DEC =∠C ,即180°-2∠C =∠C ,∠C =60°时,F 与C 点重合,F 点仍在线段CD 上,此种情况也成立;③∠DEC<∠C,即180°-2∠C<∠C,60°<∠C<90°时,∠DEF的EF边与线段的延长线相交,与线段CD没有交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符合条件的F点.解:(1)证明:连接BD.由于ED、EB是⊙O的切线,由切线长定理,得ED=EB,∠DEO=∠BEO,∴OE垂直平分BD.又∵AB是⊙O的直径,∴AD⊥BD.∴AD∥OE.即OE∥AC.又O为AB的中点,∴OE为△ABC的中位线,∴BE=EC,∴EB=EC=ED.(2)解:在△DEC中,由于ED=EC,∴∠C=∠CDE,∴∠DEC=180°-2∠C.①当∠DEC>∠C时,有180°-2∠C>∠C,即0°<∠C<60°时,在线段DC上存在点F满足条件.在∠DEC内,以ED为一边,作∠DEF,使∠DEF=∠C,且EF交DC于点F,则点F即为所求.这是因为:在△DCE和△DEF中,∠CDE=∠EDF,∠C=∠DEF,∴△DEF∽△DCE.∴DE2=DF•DC.即212BC⎛⎫⎪⎝⎭=DF•DC.∴BC2=4DF•DC.②当∠DEC=∠C时,△DEC为等边三角形,即∠DEC=∠C=60°,此时,C点即为满足条件的F点,于是,DF=DC=DE,仍有BC2=4DE2=4DF•DC.③当∠DEC<∠C时,即180°﹣2∠C<∠C,60°<∠C<90°;所作的∠DEF >∠DEC,此时点F在DC的延长线上,故线段DC上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F.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切线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题一定要注意“线段DC上是否存在点F”的条件,以免造成多解.2.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AB⊥BC,以AB为直径的⊙O与DC相切于E.已知AB=8,边BC比AD大6.(1)求边AD、BC的长;(2)在直径AB上是否存在一动点P,使以A、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P相似?若存在,求出A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过D作DF⊥BC于F,设AD=x,则DE=AD=x,EC=BC=x+6,根据勾股定理就得到一个关于x的方程,就可以解得AD的长;△ADP和△BCP相似,有△ADP∽△BCP和△ADP∽△BPC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就可以求出AP的长.解:(1)方法1:过D作DF⊥BC于F,在Rt△DFC中,DF=AB=8,FC=BC-AD=6,∴DC2=62+82=100,即DC=10.设AD=x,则DE=AD=x,EC=BC=x+6,∴x+(x+6)=10.∴x=2.∴AD=2,BC=2+6=8.方法2:连OD、OE、OC,由切线长定理可知∠DOC=90°,AD=DE,CB=CE,设AD=x,则BC=x+6,由射影定理可得:OE2=DE•EC.即:x(x+6)=16,解得x1=2,x2=-8,(舍去)∴AD=2,BC=2+6=8.(2)存在符合条件的P点.设AP=y,则BP=8-y,△ADP与△BCP相似,有两种情况:①△ADP∽△BCP时,有AD APBC PB=,即288yy=-.∴y=85.②△ADP∽△BPC时,有AD APBP BC=,即288yy=-.∴y=4.故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此时AP=85或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3.如图,已知AB为⊙O的直径,PA,PC是⊙O的切线,A,C为切点,∠BAC=30°.(Ⅰ)求∠P的大小;(Ⅱ)若AB=2,求PA的长(结果保留根号).分析:(Ⅰ)根据切线的性质及切线长定理可证明△PAC为等边三角形,则∠P的大小可求;(Ⅱ)由(Ⅰ)知PA=PC,在Rt△ACB中,利用30°的特殊角度可求得AC 的长.解:(Ⅰ)∵PA是⊙O的切线,AB为⊙O的直径,∴PA⊥AB,∴∠BAP=90°;∵∠BAC=30°,∴∠CAP=90°-∠BAC=60°.又∵PA、PC切⊙O于点A、C,∴PA=PC,∴△PAC为等边三角形,∴∠P=60°.(Ⅱ)如图,连接BC,则∠ACB=90°.在Rt△ACB中,AB=2,∠BAC=30°,∵cos∠BAC=ACAB,∴AC=AB•cos∠BAC=2cos30°3∵△PAC为等边三角形,∴PA=AC,∴PA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图提供了很多等线段,分析图形时关键是要仔细探索,找出图形的各对相等切线长.四、 正多边形与圆4.(1)已知如图①所示,△ABC 是⊙O 的内接正三角形,点P 为︵BC 上一动点,求证PA =PB +PC .下面给出一种证明方法,你可以按这一方法补全证明过程,也可以选择另外的证明方法.证明:在AP 上截取AE =CP ,连接BE . ∵△ABC 是正三角形, ∴AB =CB .∴∠1和∠2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1=∠2. ∴△ABE ≌△CBP .③OPFEDBA②ODCBA①21E POCB(2)如图②所示,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正方形,点P 为︵BC 上一动点,求证:PA =PC 2PB .(3)如图③所示,六边形ABCDEF 是⊙O 的内接正六边形,点P 为︵BC 上一动点,请探究PA 、PB 、PC 三者之间有何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4.证明:⑥F⑤④(1)如图④所示,延长BP 至E ,使PE =PC ,连接CE . 易知∠CPE =∠CAB =60°,∴△PCE 是等边三角形. ∴CE =PC ,∠ECP =60°. ∴∠ECP +∠PCB =∠BCA +∠PCB , 即∠ECB =∠PCA .在△CAP 和△CBE 中,CA =CB ,CP =CE ,∠PCA =∠ECB , ∴△CAP ≌△CBE . ∴PA =BE =PB +PC .(2)如图⑤所示,过点B 作BE ⊥PB 交PA 于E . ∵∠1+∠2=∠2+∠3=90°, ∴∠1=∠3.又∵AB =BC,∠BAP =∠BCP , ∴△ABE ≌△CBP ,∴PC =AE .∵∠APB=45°,∴BP =BE ,∴PE PB. ∴PA =AE +PE =PC PB . (3)PA =PC .证明:如图⑥所示,在AP 上截取AQ =PC ,连接BQ . ∵∠BAP =∠BCP ,AB =BC ,AQ =CP , ∴△ABQ ≌△CBP ,∴BQ =BP . 又∵∠APB =30°,∴PQ =3PB . ∴PA =PQ +AQ =3PB +PC .五、 与圆有关的计算1.如图,将圆沿AB 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则弧AMB 的度数是( ).A .60°B .90°C .120°D .150°2.如图,王虎使一长为4 cm 、宽为3 cm 的长方形木板,在桌面上做无滑动的翻滚(顺时针方向),木板上点A 位置变化为A →A 1→A 2,其中第二次翻滚被桌面上一小木板档住,使木板与桌面成30°角,则点A 翻滚到A 2位置时共走过的路径长为( ).A .10 cmB .4π cmC .72π cmD .52cm3.如图,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是边长为6 cm 的正三角形ABC ,粮堆母线AC 的中点P 处有一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 处,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 处捕捉老鼠,则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cm (结果不取近似值).4、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AC=3,BC=1,将Rt△ABC绕点C 旋转90°后得Rt△A'B'C,再将Rt△A'B'C绕点B'旋转为Rt△A''B'C'使得点A,C,B',A''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A运动到点A''所走的路径长为___________.。
中考压轴题突破:几何最值问题(将军饮马、造桥选址、胡不归、阿波罗尼斯圆等)
中考压轴题突破:几何最值问题大全(将军饮马、造桥选址、胡不归、阿波罗尼斯圆等)一、基本图形所有问题的老祖宗只有两个:①[定点到定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定点到定线]:点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由此派生:③[定点到定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④[定线到定线]:平行线之间,垂线段最短;⑤[定点到定圆]:点圆之间,点心线截距最短(长);⑥[定线到定圆]:线圆之间,心垂线截距最短;⑦[定圆到定圆]:圆圆之间,连心线截距最短(长)。
余不赘述,下面仅举一例证明:[定点到定圆]:点圆之间,点心线截距最短(长)。
已知⊙O半径为r,AO=d,P是⊙O上一点,求A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证明: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AP≤AO+PO,AO≤AP+PO,得d-r≤AP ≤d+r,AP最小时点P在B处,最大时点P在C处。
即过圆心和定点的直线截得的线段AB、AC分别最小、最大值。
(可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其实质也是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推得)。
上面几种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图形,所有的几何最值问题都是转化成上述基本图形解决的。
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在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式,如圆与线这些图形不是直接给出,而是以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的形式确定的;再如过定点的直线与动点所在路径不相交而需要进行变换的。
类型分三种情况:(1)直接包含基本图形;(2)动点路径待确定;(3)动线(定点)位置需变换。
(一)直接包含基本图形例1.在⊙O中,圆的半径为6,∠B=30°,AC是⊙O的切线,则CD的最小值是。
简析:由∠B=30°知弧AD一定,所以D是定点,C是直线AC上的动点,即为求定点D到定线AC的最短路径,求得当CD⊥AC时最短为3。
(二)动点路径待确定例2.,如图,在△ABC中,∠ACB=90°,AB=5,BC=3,P是AB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重合),将△BCP沿CP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B′CP,连接B′A,则B′A长度的最小值是。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突破26】与圆有关的阅读理解题
【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26】与圆有关的阅读理解题1.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Euler)是瑞士数学家,在数学上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下面是欧拉发现的一个定理:在△ABC中,R和r分别为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半径,O和I分别为其外心和内心,则OI2=R2﹣2Rr.下面是该定理的证明过程(借助了第(2)问的结论):延长AI交⊙O于点D,过点I作⊙O的直径MN,连接DM,AN.∵∠D=∠N,∴∠DMI=∠NAI(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MDI∽△ANI.∴=,∴IA⋅ID=IM⋅IN①如图②,在图1(隐去MD,AN)的基础上作⊙O的直径DE,连接BE,BD,BI,IF ∵DE是⊙O的直径,∴∠DBE=90°.∵⊙I与AB相切于点F,∴∠AFI=90°,∴∠DBE=∠IF A.∵∠BAD=∠E(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AIF∽△EDB.∴=,∴IA•BD=DE•IF②由(2)知:BD=ID∴IA•ID=DE•IF又∵DE•IF=IM•IN∴2Rr=(R+d)(R﹣d),∴R2﹣d2=2Rr∴d2=R2﹣2Rr任务:(1)观察发现:IM=R+d,IN=(用含R,d的代数式表示);(2)请判断BD和I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请利用图1证明)(3)应用:若△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6cm,内切圆的半径为2cm,则△ABC的外心与内心之间的距离为cm.2.解答时必须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成或推理步骤,画出必要的图形(包括辅助线),请将解作过程书写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上.(1)方法选择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AB=BC=AC.求证:BD =AD+CD.小颖认为可用截长法证明:在DB上截取DM=AD,连接AM…小军认为可用补短法证明:延长CD至点N,使得DN=AD…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证明.(2)类比探究【探究1】如图②,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BC是⊙O的直径,AB=AC.试用等式表示线段AD,BD,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探究2】如图③,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若BC是⊙O的直径,∠ABC=30°,则线段AD,BD,CD之间的等量关系式是.(3)拓展猜想如图④,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若BC是⊙O的直径,BC:AC:AB=a:b:c,则线段AD,BD,CD之间的等量关系式是.3.[教材呈现]图是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3页的部分内容.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求证:CD=AB.通过该问题的证明,得出了直角三角形的一条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请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图①,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结论应用](1)如图②,在Rt△ABC中,F是AD中点,∠ACB=90°,∠BAC=60°,点D在BC上(点D不与B、C重合),DE⊥AB于点E,连结CE、CF、EF.当AD=4时,S△CEF=.(2)如图③,AD是⊙O直径,点C、E在⊙O上(点C、E位于直径AD两侧),在⊙O 上,且sin∠DAC=,CD=2.当四边形OCDE有一组对边平行时,直接写出AE的长.人类会作圆并且真正了解圆的性质是在2000多年前,由我国的墨子给出圆的概念:“一中同长也.”.意思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给圆下的定义要早100年.与圆有关的定理有很多,弦切角定理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把顶点在圆上,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度数.下面是弦切角定理的部分证明过程:证明:如图①,AB与⊙O相切于点A.当圆心O在弦AC上时,容易得到∠CAB=90°,所以弦切角∠BAC的度数等于它所夹半圆所对的圆周角度数.如图②,AB与⊙O相切于点A,当圆心O在∠BAC的内部时,过点A作直径AD交⊙O 于点D,在上任取一点E,连接EC,ED,EA,则∠CED=∠CAD.任务:(1)请按照上面的证明思路,写出该证明的剩余部分;(2)如图③,AB与⊙O相切于点A.当圆心O在∠BAC的外部时,请写出弦切角定理的证明过程.“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用现在的数学语言表达是:如图,CD为⊙O的直径,弦AB⊥CD,垂足为E,CE=1寸,AB=1尺,其中1尺=10寸,求出直径CD的长.解题过程如下:连接OA,设OA=r寸,则OE=r﹣CE=(r﹣1)寸∵AB⊥CD,AB=1尺,∴AE=AB=5寸在Rt△OAE中,OA2=AE2+OE2,即r2=52+(﹣1)2,解得r=13,∴CD=2r=26寸任务(1)上述解题过程运用了定理和定理;(2)若原题改为已知DE=25寸,AB=1尺,请根据上述解题思路,求直径CD的长;(3)若继续往下锯,当锯到AE=OE时,弦AB所对圆周角的度数为.6.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任务.三角形的外心定义: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如图1,直线l1,l2,l3分别是边AB,BC,AC的垂直平分线.求证:直线l1,l2,l3相交于一点.证明:如图2,设l1,l2相交于点O,分别连接OA,OB,OC∵l1是AB的垂直平分线,∴OA=OB,(依据1)∵l2是BC的垂直平分线,∴OB=OC,∴OA=OC,(依据2)∵l3是AC的垂直平分线,∴点O在l3上,(依据3)∴直线l1,l2,l3相交于一点.(1)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1”“依据2”“依据3”分别指什么?(2)如图3,直线l1,l2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直线l1,l2相交于点O,点O 是△ABC的外心,l1交BC于点N,l2交BC于点N,分别连接AM、AN、OA、OB、OC.若OA=6cm,△OBC的周长为22cm,求△AMN的周长.【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26】与圆有关的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6小题)1.解:(1)∵O、I、N三点共线,∴OI+IN=ON∴IN=ON﹣OI=R﹣d故答案为:R﹣d;(2)BD=ID理由如下:如图1,连接BI,∵点I是△ABC的内心∴∠BAD=∠CAD,∠CBI=∠ABI∵∠DBC=∠CAD,∠BID=∠BAD+∠ABI,∠DBI=∠DBC+∠CBI ∴∠BID=∠DBI∴BD=ID(3)题干结论可得:d2=R2﹣2Rr;将R=6cm,r=2cm代入得:d2=62﹣2×6×2=12,∵d>0∴d=2cm,故答案为:2.2.解:∵AB=BC=AC,∴∠ACB=∠ABC=60°,如图①,在BD上截取DM=AD,连接AM,∵∠ADB=∠ACB=60°,∴△ADM是等边三角形,∴AM=AD,∵∠ABM=∠ACD,∠AMB=∠ADC=120°,∴△ABM≌△ACD(AAS),∴BM=CD,∴BD=BM+DM=CD+AD;(2)类比探究【探究1】如图②,∵BC是⊙O的直径,∴∠BAC=90°,∵AB=AC,∴∠ABC=∠ACB=45°,过点A作AM⊥AD交BD于点M,∵∠ADB=∠ACB=45°,∴△AD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M=AD,∠AMD=45°,∴DM=AD,∴∠AMB=∠ADC=135°,∵∠ABM=∠ACD,∴△ABM≌△ACD(AAS),∴BM=CD,∴BD=BM+DM=CD+AD.【探究2】如图③,∵若BC是⊙O的直径,∠ABC=30°,∴∠BAC=90°,∠ACB=60°,过点A作AM⊥AD交BD于点M,∵∠ADB=∠ACB=60°,∴∠AMD=30°,∴MD=2AD,∵∠ABD=∠ACD,∠AMB=∠ADC=150°,∴△ABM∽△ACD,∴,∴CD,∴;故答案为:.(3)拓展猜想BD=BM+DM=,理由:如图④,∵若BC是⊙O的直径,∴∠BAC=90°,过点A作AM⊥AD交BD于点M,∴∠MAD=90°,∴∠BAM=∠DAC,∴△ABM∽△ACD,∴,∴BM=,∵∠ADB=∠ACB,∠BAC=∠NAD=90°,∴△ADM∽△ACB,∴,∴DM=,∴BD=BM+DM=.故答案为:BD=BM+DM=.3.解:[教材呈现]已知:△ABC中,∠ACB=90°,CD是中线,求证:CD=AB.证明:作DE⊥BC于E,DF⊥AC于F,则DF∥BC,DE∥AC,∵CD是中线,∴AF=FC,BE=EC,∴直线DE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直线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DA=DC,DB=DC,∴CD=DA=DB=AB;[结论应用](1)CF、FE分别是Rt△ACD、Rt△ADE的中线,则CF=EF=AD=2,设:∠CAF=α=∠ACF,∠F AE=β=∠AEF,∠CAB=α+β=60°,∠CFE=∠FCA+∠F AC+∠FEA+∠F AE=2α+2β=120°,故△CEF为腰长为2,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过点F作FH⊥CE,则S△CEF=×CE×FH=2×1=,故答案为:;(2)设sin∠DAC==sinα,CD=2,则AD=6,OC=OE=AD=3,①当CD∥OE时,如图③(左侧图),则∠ADC=∠DOE=∠β,sin=cosβ,过点D作DH⊥OE交OE于点H,OH=OD cosβ=3×=1,则HE=3﹣1=2,同理DH=2,DE==2,AE===2;②当OC∥DE时,如图③(右侧图),则∠COD=∠ODE=2α,过点O作ON⊥DE于点N,则DN=EN,DE=2DN=2×OD cos2α=2×3×=(注:cos2α的求法见备注),AE===;综上,AE=2或;备注:等腰三角形ABC,AB=AC,作AD⊥BC于点D,过点C作CE⊥AB于点E,设∠BAD=∠CAD=α,设sin,设BD=CD=a,则AB=AC=3a,则AD=2a,S△ABC=AD×BC=AB×CE,即2a×2a=3a×CE,则CE=,sin2α==,则cos2α=.4.解:(1)如图②,∵AD是⊙O直径,∴∠DEA=90°.∵AB与⊙O相切于点A,∴∠DAB=90°.∴∠CED+∠DEA=∠CAD+∠DAB,即∠CEA=∠CAB,∴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度数;(2)证明:如图③,过点A作直径AF交⊙O于点F,连接FC,∵AF是直径,∴∠ACF=90°,∴∠CF A+∠F AC=90°,∵AB与⊙O相切于点A,∴∠F AB=90°,∴∠CAB+∠F AC=90°,∴∠CAB=∠CF A,即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度数.5.解:(1)根据题意知,上述解题过程运用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故答案是:垂径;勾股;(2)连接OA,设OA=r寸,则OE=DE﹣r=(25﹣r)寸∵AB⊥CD,AB=1尺,∴AE=AB=5寸在Rt△OAE中,OA2=AE2+OE2,即r2=52+(25﹣r)2,解得r=13,∴CD=2r=26寸(2)∵AB⊥CD,∴当AE=OE时,△AE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E=45°,∴∠AOB=2∠AOE=90°,∴弦AB所对圆周角的度数为∠AOB=45°.同理,优弧AB所对圆周角的度数为135°.故答案是:45°或135°.6.解:(1)依据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依据2:等量代换;依据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如图,∵直线l1是AB的的垂直平分线,∴AM=AB,OA=OB.∵直线l2是AC的的垂直平分线,∴AN=CN,OA=OC.∴OB=OC=OA=6cm,△AMN的周长=AM+MN+AN=BC,∵△OBC的周长为22cm,∴BC=22﹣(OB+OC)=22﹣12=10(cm),∴△AMN的周长为10cm.。
(完整版)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圆压轴八大模型题(学生用)(最新整理)
2.(2018·云南昆明)如图,AB 是⊙O 的直径,ED 切⊙O 于点 C,AD 交⊙O 于点 F,∠AC 平分∠BAD,连接 BF. (1)求证:AD⊥ED; (2)若 CD=4,AF=2,求⊙O 的半径.
圆压轴题八大模型题(二)
引言:与圆有关的证明与计算的综合解答题,往往位于许多省市中考题中的倒数第二题 的位置上,是试卷中综合性与难度都比较大的习题。一般都会在固定习题模型的基础上变化 与括展,本文结合近年来各省市中考题,整理了这些习题的常见的结论,破题的要点,常用 技巧。把握了这些方法与技巧,就能台阶性地帮助考生解决问题。
直线 CM 是⊙O 的切线.
【变式运用】
1.(2018·四川宜宾)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AC 是一条弦,D 是 AC 的中点,DE⊥AB 于点 E 且 DE 交 AC 于点 F,DB 交 AC 于点 G,若 = ,则
= .
(图 1-2)
2.(2018·泸州)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E 为 BC 边上的一点,且 AE 与 DE 分别 平分∠BAD 和∠ADC。(1)求证:AE⊥DE;(2)设以 AD 为直径的半圆交 AB 于 F,连接 DF
求 PA 和 AD.
求 AD、PD、PA 的长.
【典例】 (2018·四川乐山)如图,P 是⊙O 外的一点,PA、PB 是⊙O 的两条切线,A、B 是切点,PO 交 AB 于点 F,延长 BO 交⊙O 于点 C,交 PA 的延长交于点 Q,连结 AC. (1)求证:AC∥PO;
(2)设 D 为 PB 的中点,QD 交 AB 于点 E,若⊙O 的半径为 3,CQ=2,求 的值.
(完整word版)专题:阿氏圆与线段和最值问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专题:阿氏圆与线段和最值问题以阿氏圆(阿波罗尼斯圆)为背景的几何问题近年来在中考数学中经常出现,对于此类问题的归纳和剖析显得非常重要.具体内容如下: 阿氏圆定理(全称:阿波罗尼斯圆定理),具体的描述:一动点P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等于定比n m (≠1),则P 点的轨迹,是以定比n m内分和外分定线段AB 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该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定理读起来和理解起来比较枯燥,阿氏圆题型也就是大家经常见到的PA+kPB ,(k ≠1)P 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者圆弧的题型.PA+kPB,(k ≠1)P 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圆弧的题型阿氏圆基本解法:构造母子三角形相似例题1、问题提出:如图1,在Rt △ABC 中,∠ACB =90°,CB =4,CA =6,⊙C 半径为2,P 为圆上一动点,连结AP 、BP ,求AP +BP 的最小值.(1)尝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给出一种解题思路:如图2,连接CP ,在CB 上取点D ,使CD =1,则有==,又∵∠PCD =∠BCP ,∴△PCD ∽△BCP .∴=,∴PD =BP ,∴AP +BP =AP +PD .请你完成余下的思考,并直接写出答案:AP +BP 的最小值为 .(2)自主探索:在“问题提出”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P +BP 的最小值为 . (3)拓展延伸:已知扇形COD 中,∠COD =90°,OC =6,OA =3,OB =5,点P 是上一点,求2P A +PB 的最小值.【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最小值为AD =;(2)连接CP,在CA上取点D,使CD=,则有,可证△PCD∽△ACP,得到PD=AP,即:AP+BP=BP+PD,从而AP+BP的最小值为BD;(3)延长OA到点E,使CE=6,连接PE、OP,可证△OAP∽△OPE,得到EP=2P A,得到2P A+PB=EP+PB,当E、P、B三点共线时,得到最小值.【解答】解:(1)如图1,连结AD,∵AP+BP=AP+PD,要使AP+BP最小,∴AP+AD最小,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时,AP+AD最小,即:AP+BP最小值为AD,在Rt△ACD中,CD=1,AC=6,∴AD==,AP+BP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2)如图2,连接CP,在CA上取点D,使CD=,∴,∵∠PCD=∠ACP,∴△PCD∽△ACP,∴,∴PD=AP,∴AP+BP=BP+PD,∴同(1)的方法得出AP+BP的最小值为BD==.故答案为:;(3)如图3,延长OA到点E,使CE=6,∴OE=OC+CE=12,连接PE、OP,∵OA=3,∴,∵∠AOP=∠AOP,∴△OAP∽△OPE,∴,∴EP=2P A,∴2P A+PB=EP+PB,∴当E、P、B三点共线时,取得最小值为:BE==13.【点评】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极值的确定,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的思路构造出△PCD ∽△ACP和△OAP∽△OPE,也是解本题的难点.例题2、问题背景如图1,在△ABC中,BC=4,AB=2AC.问题初探请写出任意一对满足条件的AB与AC的值:AB=,AC=.问题再探如图2,在AC右侧作∠CAD=∠B,交BC的延长线于点D,求CD的长.问题解决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分析】问题初探:设AC=x,则AB=2x,根据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知2x﹣x<4且2x+x >4,解之得出x的范围,在此范围内确定AC的值即可得出答案;问题再探:设CD=a、AD=b,证△DAC∽△DBA得==,据此知,解之可得;问题解决:设AC=m、则AB=2m,根据面积公式可得S△ABC=2m,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代入化简S△ABC=,结合m的取值范围,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可得.【解答】解:问题初探,设AC=x,则AB=2x,∵BC=4,∴2x﹣x<4且2x+x>4,解得:<x<4,取x=3,则AC=3、AB=6,故答案为:6、3;问题再探,∵∠CAD=∠B,∠D=∠D,∴△DAC∽△DBA,则==,设CD=a、AD=b,∴,解得:,即CD=;问题解决,设AC=m、则AB=2m,根据面积公式可得S△ABC=AC•BC sin C=2m sin C=2m,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S△ABC=2m=2m===由三角形三边关系知<m<4,所以当m=时,S△ABC取得最大值.【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二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余弦定理及二次函数的性质.例题3、如图,已知AC=6,BC=8,AB=10,⊙C的半径为 4,点D 是⊙C上的动点,连接AD,BD,则12AD B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解答】例题4、在△ABC中,AB=9,BC=8,∠ABC=60°,⊙A 的半径为6,P是⊙A上的动点,连接PB,PC,则3PC+2PB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解答】21练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0),B(4,4),点P在半径为2的圆O上运动,则AP+BP的最小值是.【分析】如图,取点K(1,0),连接OP、PK、BK.由△POK∽△AOP,可得==,推出PK=P A,在△PBK中,PB+PK≥BK,推出PB+P A=PB+PK的最小值为BK的长.【解答】解:如图,取点K(1,0),连接OP、PK、BK.∵OP=2,OA=4,OK=1,∴==,∵∠POK=∠AOP,∴△POK∽△AOP,∴==,∴PK=P A,∴PB+P A=PB+PK,在△PBK中,PB+PK≥BK,∴PB+P A=PB+PK的最小值为BK的长,∵B(4,4),K(1,0),∴BK==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B的半径为2,P为⊙B上的动点,则PD+PC的最小值等于.【分析】在BC上截取BE=1,连接BP,PE,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C=4=CD,BP=2,EC=3,可证△PBE∽△CBP,可得PE=PC,即当点D,点P,点E三点共线时,PD+PE 有最小值,即PD+PC有最小值,【解答】解:如图,在BC上截取BE=1,连接BP,PE,∵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B的半径为2,∴BC=4=CD,BP=2,EC=3∵,且∠PBE=∠PBE∴△PBE∽△CBP∴∴PE=PC∴PD+PC=PD+PE∴当点D,点P,点E三点共线时,PD+PE有最小值,即PD+PC有最小值,∴PD+PC最小值为DE==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圆的有关知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3.如图,四边形ABCD为边长为4的正方形,⊙B的半径为2,P是⊙B上一动点,则PD+ PC的最小值为;PD+4PC的最小值为.【分析】①如图,连接PB、在BC上取一点E,使得BE=1.只要证明△PBE∽△CBP,可得==,推出PD+PC=PD+PE,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PE+PD≤DE即可解决问题;②连接DB,PB,在BD上取一点E,使得BE=,连接EC,作EF⊥BC于F.只要证明△PBE∽△DBP,可得==,推出PE=PD,推出PD+4PC=4(PD+PC)=4(PE+PC),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PE+PC≤EC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①如图,连接PB、在BC上取一点E,使得BE=1.∵PB2=4,BE•BC=4,∴PB2=BE•BC,∴=,∵∠PBE=∠CBP,∴△PBE∽△CBP,∴==,∴PD+PC=PD+PE,∵PE+PD≤DE,在Rt△DCE中,DE==5,∴PD+PC的最小值为5.②连接DB,PB,在BD上取一点E,使得BE=,连接EC,作EF⊥BC于F.∵PB2=4,BE•BD=×4=4,∴BP2=BE•BD,∴=,∵∠PBE=∠PBD,∴△PBE∽△DBP,∴==,∴PE=PD,∴PD+4PC=4(PD+PC)=4(PE+PC),∵PE+PC≥EC,在Rt△EFC中,EF=,FC=,∴EC=,∴PD+4PC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5,10.【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学会根据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4.如图,半圆的半径为1,AB为直径,AC、BD为切线,AC=1,BD=2,P为上一动点,求PC+PD的最小值.【分析】如图当A、P、D共线时,PC+PD最小,根据PC+PD=PM+PD=DM=AD﹣AM即可计算.【解答】解:如图当A、P、D共线时,PC+PD最小.理由:连接PB、CO,AD与CO交于点M,∵AB=BD=4,BD是切线,∴∠ABD=90°,∠BAD=∠D=45°,∵AB是直径,∴∠APB=90°,∴∠P AB=∠PBA=45°,∴P A=PB,PO⊥AB,∵AC=PO=2,AC∥PO,∴四边形AOPC是平行四边形,∴OA=OP,∠AOP=90°,∴四边形AOPC是正方形,∴PM=PC,∴PC+PD=PM+PD=DM,∵DM⊥CO,∴此时PC+DP最小=AD﹣AM=2﹣=.【点评】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轴对称﹣最短问题、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找到点P的位置,学会通过特殊点探究问题,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如图,在Rt△ABC中,∠A=30°,AC=8,以C为圆心,4为半径作⊙C.(1)试判断⊙C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点F是⊙C上一动点,点D在AC上且CD=2,试说明△FCD~△ACF;(3)点E是AB边上任意一点,在(2)的情况下,试求出EF+F A的最小值.【分析】(1)结论:相切.作CM⊥AB于M.,只要证明CM=4,即可解决问题;(2)由CF=4,CD=2,CA=8,推出CF2=CD•CA,推出=,由∠FCD=∠ACF,即可推出△FCD∽△ACF;(3)作DE′⊥AB于E′,交⊙C于F′.由△FCD∽△ACF,可得==,推出DF=AC,推出EF+AF=EF+DF,所以欲求EF+AF的最小值,就是要求EF+DF 的最小值;【解答】(1)解:结论:相切.理由:作CM⊥AB于M.在Rt△ACM中,∵∠AMC=90°,∠CAM=30°,AC=8,∴CM=AC=4,∵⊙O的半径为4,∴CM=r,∴AB是⊙C的切线.(2)证明:∵CF=4,CD=2,CA=8,∴CF2=CD•CA,∴=,∵∠FCD=∠ACF,∴△FCD∽△ACF.(3)解:作DE′⊥AB于E′,交⊙C于F′.∵△FCD∽△ACF,∴==,∴DF=AC,∴EF+AF=EF+DF,∴欲求EF+AF的最小值,就是要求EF+DF的最小值,当E与E′,F与F′重合时,EF+DF的值最小,最小值=DE′=AD=3.【点评】本题考查圆综合题、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正确切线的证明方法,学会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6.问题提出:如图1,在等边△ABC中,AB=12,⊙C半径为6,P为圆上一动点,连结AP,BP,求AP+BP的最小值.(1)尝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给出一种解题思路:如图2,连接CP,在CB 上取点D,使CD=3,则有==,又∵∠PCD=∠BCP,∴△PCD∽△BCP,∴=,∴PD=BP,∴AP+BP=AP+PD.请你完成余下的思考,并直接写出答案:AP+BP的最小值为.(2)自主探索:如图3,矩形ABCD中,BC=7,AB=9,P为矩形内部一点,且PB=3,AP+PC的最小值为.(3)拓展延伸:如图4,扇形COD中,O为圆心,∠COD=120°,OC=4,OA=2,OB=3,点P是上一点,求2P A+PB的最小值,画出示意图并写出求解过程.【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F=6,AF=6,由勾股定理可求AD的长;(2)在AB上截取BF=1,连接PF,PC,由,可证△ABP∽△PBF,可得PF=AP,即AP+PC=PF+PC,则当点F,点P,点C三点共线时,AP+PC的值最小,由勾股定理可求AP+PC的值最小值;(3)延长OC,使CF=4,连接BF,OP,PF,过点F作FB⊥OD于点M,由,可得△AOP∽△POF,可得PF=2AP,即2P A+PB=PF+PB,则当点F,点P,点B三点共线时,2AP+PB的值最小,由勾股定理可求2P A+PB的最小值.【解答】解:(1)解:(1)如图1,连结AD,过点A作AF⊥CB于点F,∵AP+BP=AP+PD,要使AP+BP最小,∴AP+AD最小,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时,AP+AD最小,即:AP+BP最小值为AD,∵AC=12,AF⊥BC,∠ACB=60°∴CF=6,AF=6∴DF=CF﹣CD=6﹣3=3∴AD==3∴AP+BP的最小值为3(2)如图,在AB上截取BF=1,连接PF,PC,∵AB=9,PB=3,BF=1∴,且∠ABP=∠ABP,∴△ABP∽△PBF,∴∴PF=AP∴AP+PC=PF+PC,∴当点F,点P,点C三点共线时,AP+PC的值最小,∴CF===5∴AP+PC的值最小值为5,(3)如图,延长OC,使CF=4,连接BF,OP,PF,过点F作FB⊥OD于点M,∵OC=4,FC=4,∴FO=8,且OP=4,OA=2,∴,且∠AOP=∠AOP∴△AOP∽△POF∴∴PF=2AP∴2P A+PB=PF+PB,∴当点F,点P,点B三点共线时,2AP+PB的值最小,∵∠COD=120°,∴∠FOM=60°,且FO=8,FM⊥OM∴OM=4,FM=4∴MB=OM+OB=4+3=7∴FB==∴2P A+PB的最小值为.【点评】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圆的有关知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极值的确定,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的思路构造出相似三角形,也是解本题的难点.7.(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圆B的半径为2,点P是圆B上的一个动点,求PD+的最小值和PD﹣的最大值;(2)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圆B的半径为6,点P是圆B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的最小值为,PD﹣的最大值为.(3)如图3,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4,∠B=60°,圆B的半径为2,点P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的最小值为,PD﹣的最大值为.【分析】(1)如图1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由△PBG∽△CBP,推出==,推出PG=PC,推出PD+PC=DP+PG,由DP+PG≥DG,当D、G、P 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5.由PD﹣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如图2中),最大值为DG=5;(2)如图3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4.解法类似(1);(3)如图4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4,作DF⊥BC于F.解法类似(1);【解答】解:(1)如图1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2,==2,∴=,∵∠PBG=∠PBC,∴△PBG∽△CBP,∴==,∴PG=PC,∴PD+PC=DP+PG,∵DP+PG≥DG,∴当D、G、P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5.∵PD﹣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如图2中),最大值为DG=5.(2)如图3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4.∵==,==,∴=,∵∠PBG=∠PBC,∴△PBG∽△CBP,∴==,∴PG=PC,∴PD+PC=DP+PG,∵DP+PG≥DG,∴当D、G、P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PD﹣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最大值为DG=.故答案为,(3)如图4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作DF⊥BC于F.∵==2,==2,∴=,∵∠PBG=∠PBC,∴△PBG∽△CBP,∴==,∴PG=PC,∴PD+PC=DP+PG,∵DP+PG≥DG,∴当D、G、P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在Rt△CDF中,∠DCF=60°,CD=4,∴DF=CD•sin60°=2,CF=2,在Rt△GDF中,DG==∵PD﹣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如图2中),最大值为DG=.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圆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构建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把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题目比较难,属于中考压轴题.8.如图,抛物线y=﹣x2+bx+c与直线AB交于A(﹣4,﹣4),B(0,4)两点,直线AC:y=﹣x﹣6交y轴于点C.点E是直线AB上的动点,过点E作EF⊥x轴交AC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1)求抛物线y=﹣x2+bx+c的表达式;(2)连接GB,EO,当四边形GEOB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点G的坐标;(3)在(2)的前提下,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AHF=∠AEF?如果存在,求出此时点H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把A、B点的坐标分别代入代入y=﹣x2+bx+c得关于b、c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b、c,从而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2)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4,设G(x,﹣x2﹣2x+4),则E(x,2x+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当GE=OB时,且点G在点E的上方,四边形GEOB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x2﹣2x+4﹣(2x+4)=4,然后解方程即可得到此时G 点坐标;(3)先确定C(0,﹣6),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BAC为直角三角形,∠BAC =90°,接着根据圆周角定理,由∠AHF=∠AEF可判断点H在以EF为直径的圆上,EF的中点为M,如图,设H(0,t),由于E(﹣2,0),F(﹣2,﹣5),则M(﹣2,﹣),然后根据HM=EF得到22+(t+)2=×52,最后解方程即可得到H点的坐标.【解答】解:(1)把A(﹣4,﹣4),B(0,4)代入y=﹣x2+bx+c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4;(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m,把A(﹣4,﹣4),B(0,4)代入得,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4,设G(x,﹣x2﹣2x+4),则E(x,2x+4),∵OB∥GE,∴当GE=OB时,且点G在点E的上方,四边形GEOB为平行四边形,∴﹣x2﹣2x+4﹣(2x+4)=4,解得x1=x2=﹣2,此时G点坐标为(﹣2,4);(3)存在.当x=0时,y=﹣x﹣6=﹣6,则C(0,﹣6),∵AB2=42+82=80,AC2=42+22=20,BC2=102=100,∴AB2+AC2=BC2,∴△BAC为直角三角形,∠BAC=90°,∵∠AHF=∠AEF,∴点H在以EF为直径的圆上,EF的中点为M,如图,设H(0,t),∵G(﹣2,4),∴E(﹣2,0),F(﹣2,﹣5),∴M(﹣2,﹣),∵HM=EF,∴22+(t+)2=×52,解得t1=﹣1,t2=﹣4,∴H点的坐标为(0,﹣1)或(0,﹣4).【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会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能运用圆周角定理判断点在圆上;理解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记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9.如图1,抛物线y=ax2+(a+3)x+3(a≠0)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在x轴上有一动点E(m,0)(0<m<4),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P,过点P作PM⊥AB于点M.(1)求a的值和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2)设△PMN的周长为C1,△AEN的周长为C2,若=,求m的值;(3)如图2,在(2)条件下,将线段OE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OE′,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E′A、E′B,求E′A+E′B的最小值.【分析】(1)令y=0,求出抛物线与x轴交点,列出方程即可求出a,根据待定系数法可以确定直线AB解析式.(2)由△PNM∽△ANE,推出=,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在y轴上取一点M使得OM′=,构造相似三角形,可以证明AM′就是E′A+E′B的最小值.【解答】解:(1)令y=0,则ax2+(a+3)x+3=0,∴(x+1)(ax+3)=0,∴x=﹣1或﹣,∵抛物线y=ax2+(a+3)x+3(a≠0)与x轴交于点A(4,0),∴﹣=4,∴a=﹣.∵A(4,0),B(0,3),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AB解析式为y=﹣x+3.(2)如图1中,∵PM⊥AB,PE⊥OA,∴∠PMN=∠AEN,∵∠PNM=∠ANE,∴△PNM∽△ANE,∴=,∵NE∥OB,∴=,∴AN=(4﹣m),∵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3,∴PN=﹣m2+m+3﹣(﹣m+3)=﹣m2+3m,∴=,解得m=2.(3)如图2中,在y轴上取一点M′使得OM′=,连接AM′,在AM′上取一点E′使得OE′=OE.∵OE′=2,OM′•OB=×3=4,∴OE′2=OM′•OB,∴=,∵∠BOE′=∠M′OE′,∴△M′OE′∽△E′OB,∴==,∴M′E′=BE′,∴AE′+BE′=AE′+E′M′=AM′,此时AE′+BE′最小(两点间线段最短,A、M′、E′共线时),最小值=AM′==.【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待定系数法、最小值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相似三角形,找到线段AM′就是E′A+E′B的最小值,属于中考压轴题.。
2016中考初中数学圆的最值问题含答案
数学组卷圆的最值问题一.选择题(共7 小题)1.( 2014 春 ?兴化市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一象限内一点,且 AC=2 ,设 tan∠ BOC=m ,则A 的坐标为(m 的取值范围是(3, 0),点)B 为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 为第A . m≥0 B.C.D.2.( 2013?武汉模拟)如图∠BAC=60 °,半径长 1 的⊙ O 与∠ BAC 的两边相切, P 为⊙ O 上一动点,以PA 长为半径的⊙ P 交射线 AB 、AC 于 D、 E 两点,连接 DE,则线段 DE 长度的最大值为()P 为圆心,A.3B.6C.D.3.( 2014?武汉模拟)如图, P 为⊙ O 内的一个定点, A 为⊙ O 两点.若⊙O 的半径长为3, OP=,则弦BC的最大值为(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P 、AO分别与⊙O 交于 B 、CA . 2B . 3C.D.34.( 2015?黄陂区校级模拟)如图,扇形AOD 中,∠ AOD=90 °,OA=6 ,点 P 为弧 AD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 A 和 D 重合), PQ⊥ OD 于 Q,点 I 为△OPQ 的内心,过 O, I 和 D 三点的圆的半径为 r.则当点 P在弧 AD 上运动时, r 的值满足()A . 0<r <3B .r=3 C.3< r< 3 D .r=35.( 2010?苏州)如图,已知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 0,2),⊙ C 的圆心坐标为(﹣ 1,0),半径为 1.若 D 是⊙ C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 与 y 轴交于点 E,则△ ABE面积的最小值是()A . 2B. 1C. D .6.( 2013?市中区模拟)如图,已知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 0)、(0,﹣ 6),⊙ C 的圆心坐标为( 0,7),半径为 5.若 P 是⊙ C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PB 与 x 轴交于点 D ,则△ ABD 面积的最大值是()A.63B. 31C. 32D. 307.( 2013?枣庄)如图,已知线段 OA 交⊙ O 于点 B,且 OB=AB ,点 P 是⊙ O 上的一个动点,那么∠OAP 的最大值是()A . 90° B. 60° C. 45° D. 30°二.填空题(共12 小题)8.( 2013?武汉)如图, E, F 是正方形BE 交 AG 于点 H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BCD 的边 AD 上两个动点,满足2,则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是AE=DF .连接.CF 交BD于点G,连接9.( 2015?黄陂区校级模拟)如图,在Rt△ ABC 中,∠ ACB=90 °, AC=4 , BC=3 ,点 D 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AD=2 , M 为 BD 的中点,在 D 点运动过程中,线段 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10.( 2012?宁波)如图,△ ABC 中,∠ BAC=60 °,∠ ABC=45 °, AB=2, D 是线段 BC 上的一个动点,以 AD 为直径画⊙ O 分别交 AB , AC 于 E, F,连接 EF,则线段 EF 长度的最小值为.11.(2015?峨眉山市一模)如图,已知直线l 与⊙ O 相离, OA ⊥ l 于点 A , OA=10 , OA 与⊙O 相交于点 P, AB 与⊙ O 相切于点 B,BP 的延长线交直线l 于点 C.若⊙ O 上存在点 Q,使△ QAC 是以 A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半径 r 的取值范围是:.12.( 2013?长春模拟)如图,在△ABC 中,∠ C=90 °,AC=12 ,BC=5 ,经过点 C 且与边 AB 相切的动圆与 CA 、CB 分别相交于点 P、Q,则 PQ 长的最小值为.13.( 2013?陕西)如图, AB 是⊙ O 的一条弦,点 C 是⊙ O 上一动点,且∠ACB=30°,点E、F分别是AC、BC的中点,直线 EF 与⊙ O 交于 G、 H 两点.若⊙ O 的半径为7,则 GE+FH的最大值为.14.( 2013?咸宁)如图,在 Rt △ AOB 中, OA=OB=3,⊙O 的半径为1,点 P 是 AB 边上的动点,过点P作⊙O 的一条切线 PQ(点 Q 为切点),则切线 PQ 的最小值为.15.( 2013?内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原点 O 为圆心的圆过点A( 13,0),直线 y=kx ﹣ 3k+4 与⊙ O 交于B、 C 两点,则弦 BC 的长的最小值为.16.( 2011?苏州校级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 2 为半径画⊙ O,P 是⊙ O 是一动点且 P 在第一象限内,过 P 作⊙ O 切线与 x 轴相交于点 A ,与 y 轴相交于点 B .则线段 AB 的最小值是.17.(2015 秋 ?江阴市校级期中)如图,⊙O 与正方形 ABCD 的两边 AB 、AD 相切,且 DE与⊙ O 相切于 E 点.若正方形 ABCD的周长为 28,且 DE=4 ,则 sin∠ ODE=.18.( 2014 春 ?兴化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已知 A ( 1, y1),B (2, y2)为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 ( x, 0)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 的坐标是.19.( 2015?泰兴市二模)如图,定长弦的中点,过点 C 作 CP ⊥ AB 于点 P ,若三.解答题(共 5 小题)CD 在以 AB 为直径的 ⊙ O 上滑动(点CD=3 , AB=8 ,PM=l ,则 l 的最大值是C 、D与点A 、B . 不重合), M是 CD20.( 2013?武汉模拟)如图,在边长为 1 的等边 △ OAB 中,以边 AB 为直径作 ⊙ D ,以 O 为圆心 OA 长为半径作圆 O ,C 为半圆 AB 上不与 A 、B 重合的一动点, 射线 AC 交 ⊙ O 于点 E ,BC=a , AC=b .( 1)求证: AE=b+a ;( 2)求 a+b 的最大值;( 3)若 m 是关于 x 的方程: x 2+ ax=b 2+ab 的一个根,求 m 的取值范围.21.( 2014 春 ?泰兴市校级期中)如图, E 、 F 是正方形 ABCDBD 于 G ,连接 BE 交 AG 于 H .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求证: BE ⊥ AG ;( 2)求线段 DH 的长度的最小值.的边 AD 上的两个动点,满足4cm ,解决下列问题:AE=DF.连接CF 交22.已知:如图,AB是 ⊙ O 的直径,在AB的两侧有定点C 和动点P ,AB=5 , AC=3 .点P 在上运动(点 P 不与 A ,B 重合),CP 交 AB 于点 ( 1)求 ∠ P 的正切值;( 2)当 CP ⊥ AB 时,求 CD 和( 3)当点 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D ,过点 C 作 CP 的垂线,与 PB 的延长线交于点 CQ 的长;CQ 取到最大值?求此时CQ 的长.Q .23.( 2013?日照)问题背景:如图( a ),点 A 、B 在直线 l 的同侧,要在直线 l 上找一点 C ,使 AC 与 BC 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 B 关于 l 的对称点 B ′,连接 AB ′与直线 l 交于点 C ,则点 C 即为所求.( 1)实践运用:如图( b),已知,⊙ O 的直径 CD 为 4,点 A 在⊙O 上,∠ ACD=30 °, B 为弧 AD 的中点, P 为直径 CD 上一动点,则 BP+AP 的最小值为( 2)知识拓展:.如图( c),在 Rt △ ABC 中, AB=10 ,∠ BAC=45 °,∠ BAC 的平分线交 BC 于点 D ,E、 F 分别是线段 AD 和 AB 上的动点,求 BE+EF 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24.( 2012?苏州)如图,已知半径为 2 的⊙ O 与直线 l 相切于点 A ,点 P 是直径 AB左侧半圆上的动点,过点 P 作直线 l 的垂线,垂足为 C,PC 与⊙ O 交于点 D,连接PA、PB,设 PC 的长为 x( 2<x< 4).(1)当 x= 时,求弦 PA、 PB 的长度;(2)当 x 为何值时, PD?CD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25、如图,在等腰Rt△ ABC中,∠ C=90°, AC=BC=4, D 是 AB的中点,点 E 在 AB 边上运动(点 E 不与点 A 重合),过 A、D、 E 三点作⊙ O,⊙ O交 AC于另一点 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线段 EF 长度的最小值为.AEFE OD O26 、如图,线段B DC A C BAB=4, C 为线段 AB 上的一个动点,以AC、 BC为边作等边△ ACD和等边△ BCE,⊙ O外接于△CDE,则⊙ O半径的最小值为 ().A.4B.23C.32D. 2 3227、如图,已知直角△ AOB中,直角顶点 O在半径为 1 的圆心上,斜边与圆相切,延长AO,BO分别与圆交于 C, D.试求四边形 ABCD面积的最小值.2015 年 12 月 18 日王军的初中数学组卷圆的最值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 小题)1.( 2014 春 ?兴化市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 3, 0),点 B 为 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 C 为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2 ,设 tan∠ BOC=m ,则 m 的取值范围是()A . m≥0 B.C.D.【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坐标与图形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 C 在以 A 为圆心,以 2 为半径的圆周上,只有当 OC 与圆 A 相切(即到股定理求出此时的 OC,求出∠BOC= ∠CAO ,根据解直角三角形求出此时的值,根据出答案.C 点)时,∠ BOC 最小,根据勾tan∠ BOC 的增减性,即可求【解答】解: C 在以 A 为圆心,以 2 为半径作圆周上,只有当OC 与圆 A 相切(即到 C 点)时,∠ BOC 最小,AC=2 , OA=3 ,由勾股定理得:OC=,∵ ∠ BOA= ∠ ACO=90 °,∴ ∠ BOC+ ∠ AOC=90 °,∠ CAO+ ∠ AOC=90 °,∴∠BOC=∠OAC,tan∠ BOC=tan ∠ OAC==,随着 C 的移动,∠BOC 越来越大,∵C 在第一象限,∴C 不到x 轴点,即∠ BOC< 90°,∴tan∠BOC ≥,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切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能确定∠BOC 的变化范围是解此题的关键,题型比较好,但是有一定的难度.2.( 2013?武汉模拟)如图∠BAC=60°,半径长1 的⊙ O 与∠ BAC 的两边相切,P 为⊙ O 上一动点,以P 为圆心,PA 长为半径的⊙ P 交射线 AB 、AC 于 D、 E 两点,连接DE,则线段DE 长度的最大值为()A.3B.6C.D.【考点】切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连接 AO 并延长,与圆O 交于 P 点,当 AF 垂直于 ED 时,线段 DE 长最大,设圆O 与 AB 相切于点 M,连接 OM , PD,由对称性得到AF 为角平分线,得到∠FAD 为 30 度,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M 垂直于 AD ,在直角三角形 AOM 中,利用30 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O 的长,由 AO+OP求出 AP 的长,即为圆 P 的半径,由三角形AED 为等边三角形,得到DP 为角平分线,在直角三角形PFD 中,利用30 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PF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D 的长,由 DE=2FD 求出 DE 的长,即为DE 的最大值.【解答】解:连接 AO 并延长,与ED 交于 F 点,与圆O 交于 P 点,此时线段ED 最大,连接 OM , PD,可得 F 为 ED 的中点,∵ ∠ BAC=60 °, AE=AD ,∴ △ AED 为等边三角形,∴ AF 为角平分线,即∠FAD=30°,在 Rt△ AOM 中, OM=1 ,∠ OAM=30 °,∴OA=2 ,∴PD=PA=AO+OP=3 ,在 Rt△ PDF 中,∠ FDP=30 °,PD=3 ,∴PF= ,根据勾股定理得:FD==,则 DE=2FD=3.故选 D【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含30 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3.( 2014?武汉模拟)如图, P 为⊙ O 内的一个定点, A 为⊙ O 两点.若⊙O 的半径长为3, OP=,则弦BC的最大值为(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P 、AO分别与⊙O 交于 B 、CA.2 B .3C.D.3【考点】垂径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当 OP⊥ AB 时,弦 BC 最长,根据三角形相似可以确定答案.【解答】解:当 OP⊥ AC 时,弦 BC 最长,又∵ AC 是直径,∴ ∠ CBA=90 °,所以△APO ∽ △ABC ,∴,又∵OP=,∴ BC=2.故答案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900这一性质的应用,以及如何取线段最值问题的做法,用好三角形相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 2015?黄陂区校级模拟)如图,扇形AOD 中,∠ AOD=90 °,OA=6 ,点 P 为弧 AD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重合), PQ⊥ OD 于 Q,点 I 为△OPQ 的内心,过O, I 和 D 三点的圆的半径为r.则当点P在弧 AD 上运动时, r 的值满足()A 和DA . 0<r <3B .r=3 C.3< r< 3 D .r=3【考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分析】连 OI,PI,DI ,由△ OPH 的内心为I,可得到∠PIO=180 °﹣∠ IPO﹣∠ IOP=180 °﹣(∠HOP+ ∠ OPH)=135 °,并且易证△OPI ≌ △ODI ,得到∠DIO= ∠ PIO=135 °,所以点 I 在以 OD 为弦,并且所对的圆周角为 135°的一段劣弧上;过 D 、I、O 三点作⊙ O′,如图,连 O′D,O′O,在优弧 AO 取点 P′,连 P′D,P′O,可得∠DP ′O=180 °﹣135°=45 °,得∠ DO′O=90°,O′O=3 .【解答】解:如图,连OI ,PI , DI ,∵△OPH 的内心为I,∴ ∠ IOP=∠ IOD ,∠ IPO=∠ IPH ,∴ ∠ PIO=180 °﹣∠ IPO﹣∠ IOP=180 °﹣(∠ HOP+∠ OPH),而 PH⊥ OD ,即∠ PHO=90 °,∴ ∠ PIO=180 °﹣(∠ HOP+∠ OPH)=180°﹣(180°﹣90°)=135°,在△OPI 和△ODI 中,,∴ △ OPI≌ △ ODI ( SAS),∴ ∠ DIO= ∠ PIO=135 °,所以点 I 在以 OD 为弦,并且所对的圆周角为135°的一段劣弧上;过 D 、 I、O 三点作⊙ O′,如图,连 O′D,O′O,在优弧 DO 取点 P′,连 P′D, P′O,∵ ∠ DIO=135 °,∴ ∠ DP′O=180 °﹣ 135°=45°,∴ ∠ DO′O=90°,而 OD=6 ,∴OO′=DO ′=3 ,∴ r 的值为 3.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 2010?苏州)如图,已知D 是⊙C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 0,2),⊙ C 的圆心坐标为(﹣DA 与 y 轴交于点E,则△ ABE 面积的最小值是()1,0),半径为1.若A.2B.1C.D.【考点】切线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动点型.【分析】由于 OA 的长为定值,若△ ABE 的面积最小,则 BE 的长最短,此时 AD 与⊙ O 相切;可连接 CD ,在 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 AD 的长,即可得到△ ADC 的面积;易证得△AEO ∽△ ACD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求出△ AOE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 AOB 和△AOE 的面积差,由此得解.【解答】解:若△ ABE 的面积最小,则AD 与⊙C 相切,连接CD,则 CD ⊥AD ;Rt△ ACD 中, CD=1 , AC=OC+OA=3 ;由勾股定理,得:AD=2;∴ S△ACD = A D ?CD=;易证得△ AOE ∽ △ADC ,∴=(22,) =() =即 S△AOE = S△ADC = ;∴ S△ABE =S△AOB﹣ S△AOE=×2×2﹣=2﹣;另解: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更简单!故选: 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的求法等知识;能够正确的判断出积最小时 AD 与⊙ C 的位置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BE面6.(2013?市中区模拟)如图,已知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8,0)、( 0,﹣ 6),⊙ C 的圆心坐标为(0,7),半径为 5.若 P 是⊙ C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 PB 与 x 轴交于点 D,则△ ABD 面积的最大值是()A.63 B.31C.32D.30【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分析】当直线 BP 与圆相切时,△ABD 的面积最大,易证△OBD ∽△ P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求得 OD 的长,则 AD 的长度可以求得,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当直线BP 与圆相切时,△ ABD的面积最大.连接 PC,则∠ CPB=90 °,在直角△ BCP 中, BP===12.∵ ∠ CPB=90 °.∴ ∠ DOB= ∠ CPB=90 °又∵ ∠ DBP= ∠ CBP,∴△OBD∽△PBC,∴===,∴OD= PC= .∴AD=OD+OA= +8= ,∴ S△ABD = A D ?OB=××6=31.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理解△ ADB的面积最大的条件是关键.7.( 2013?枣庄)如图,已知线段OA 交⊙O 于点 B,且 OB=AB ,点 P 是⊙O 上的一个动点,那么∠OAP的最大值是()A . 90° B. 60° C. 45° D. 30°【考点】切线的性质;含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当 AP 与⊙ O 相切时,∠ OAP 有最大值,连结OP,根据切线的性质得OP⊥AP ,由 OB=AB 得 OA=2OP ,然后根据含30 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得到此时∠OAP的度数.【解答】解:当 AP 与⊙O 相切时,∠ OAP 有最大值,连结OP,如图,则 OP⊥AP,∵OB=AB ,∴OA=2OP ,∴∠PAO=30 °.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也考查了含30 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二.填空题(共12 小题)8.( 2013?武汉)如图, E, F 是正方形 ABCD 的边 AD 上两个动点,满足BE 交 AG 于点 H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是AE=DF .连接﹣ 1.CF 交BD于点G,连接【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 AB=AD=CD ,∠ BAD= ∠ CDA ,∠ ADG= ∠CDG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 ABE 和△ DC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1=∠ 2,利用“SAS ”证明△ADG 和△ CDG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 2=∠ 3,从而得到∠ 1=∠ 3,然后求出∠ AHB=90 °,取 AB 的中点 O,连接 OH 、OD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H= AB=1 ,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OD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 O、D 、 H 三点共线时, DH 的长度最小.【解答】解:在正方形 ABCD 中, AB=AD=CD ,∠ BAD= ∠ CDA ,∠ ADG= ∠ CDG ,在△ABE 和△ DCF 中,,∴ △ ABE ≌△ DCF (SAS),∴∠1=∠2,在△ADG 和△CDG 中,,∴ △ ADG ≌ △ CDG ( SAS),∴∠2=∠3,∴∠1=∠3,∵ ∠ BAH+ ∠ 3=∠ BAD=90 °,∴ ∠ 1+∠ BAH=90 °,∴ ∠ AHB=180 °﹣ 90°=90°,取 AB 的中点 O,连接 OH 、OD,则 OH=AO= AB=1 ,在 Rt△ AOD中, OD===,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H+DH ∴当 O、D 、H 三点共线时, DH 最小值 =OD ﹣OH=﹣1.>OD,的长度最小,(解法二:可以理解为点H 是在Rt△ AHB, AB直径的半圆上运动当O、H、D三点共线时,DH长度最小)故答案为:﹣ 1.【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出 DH 最小时点 H 的位置是解题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9.( 2015?黄陂区校级模拟)如图,在Rt△ ABC 中,∠ ACB=90 °, AC=4 , BC=3 ,点 D 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AD=2 , M 为 BD 的中点,在 D 点运动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CM<.【考点】轨迹.【分析】作 AB 求得 CE和EM 【解答】解:作的中点 E,连接 EM 、 C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长,然后在△ CEM 中根据三边关系即可求解.AB 的中点 E,连接 EM、 CE.在直角△ ABC 中, AB===5,∵E 是直角△ ABC 斜边 AB 上的中点,∴ CE= AB= .∵M 是 BD 的中点, E 是 AB 的中点,∴ ME= AD=1 .∴在△CEM 中,﹣1<CM<+1,即<CM<.故答案是:<CM.【点评】本题考查了轨迹,要结合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10.( 2012?宁波)如图,△ ABC中,∠ BAC=60°,∠ ABC=45°,AB=2,D 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以AD 为直径画⊙ O 分别交 AB , AC 于 E, F,连接 EF,则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考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压轴题.【分析】由垂线段的性质可知,当AD 为△ ABC EF=2EH=20E ?sin∠ EOH=20E ?sin60°,因此当半径的边OEBC 上的高时,直径AD最短时, EF 最短,连接最短,此时线段OE, OF,过 O 点作OH ⊥ EF,垂足为 H,在Rt△ ADB中,解直角三角形求直径AD ,由圆周角定理可知∠ EOH=∠ EOF=∠ BAC=60 °,在Rt△ EOH中,解直角三角形求EH ,由垂径定理可知EF=2EH .【解答】解:由垂线段的性质可知,当AD 为△ ABC 的边如图,连接OE, OF,过 O 点作 OH⊥ EF,垂足为H ,∵在 Rt△ ADB 中,∠ ABC=45 °, AB=2,BC上的高时,直径AD最短,∴AD=BD=2 ,即此时圆的直径为 2,由圆周角定理可知∠EOH= ∠ EOF=∠ BAC=60 °,∴在 Rt△ EOH 中, EH=OE ?sin ∠EOH=1 ×=,由垂径定理可知EF=2EH=.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运用.关键是根据运动变化,找出满足条件的最小圆,再解直角三角形.11.(2015?峨眉山市一模)如图,已知直线⊙ O 相切于点B,BP 的延长线交直线l 于点径 r 的取值范围是:2≤r<10.l 与⊙ O 相离, OA ⊥ l 于点 A , OA=10 , OAC.若⊙ O 上存在点 Q,使△ QAC 是以 AC与⊙O 相交于点 P, 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半与【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首先证明 AB=AC ,再根据已知得出Q 在 AC 的垂直平分线上,作出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MN ,作 OE⊥MN ,求出 OE< r,求出 r 范围即可.【解答】解:连接 OB.如图 1,∵AB 切⊙O 于 B,OA ⊥AC ,∴ ∠ OBA= ∠ OAC=90 °,∴ ∠ OBP+ ∠ABP=90 °,∠ACP+ ∠ APC=90 °,∵OP=OB ,∴ ∠ OBP= ∠OPB,∵ ∠ OPB= ∠APC ,∴ ∠ ACP= ∠ABC ,∴ AB=AC ,作出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MN ,作 OE⊥MN ,如图2,∴ OE=AC=AB=,又∵圆 O 与直线 MN 有交点,∴ OE=≤r,∴≤2r,即: 100﹣ r 2≤4r2,∴r 2≥20,∴r≥2 .∵OA=10 ,直线 l 与⊙ O 相离,∴ r<10,∴ 2 ≤r< 10.故答案为: 2≤r<1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12.( 2013?长春模拟)如图,在△ABC中,∠ C=90 °,AC=12 ,BC=5 ,经过点 C 且与边AB相切的动圆与CA 、CB 分别相交于点P、Q,则PQ长的最小值为.【考点】切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分析】过C 作CD⊥ AB于D,在△ABC中,由勾股定理求出AB=13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CD=,当CD为过 C 点的圆的直径时,此时圆的直径最短,是,求出PQ 为圆的直径即可.【解答】解:过 C 作 CD⊥AB 于 D,在△ ABC 中,∠ C=90°, AC=12 ,BC=5 ,由勾股定理得:AB=13,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S= AC ×BC=AB ×CD ,CD=,当 CD 为过 C 点的圆的直径时,此时圆的直径最短,是,∵ ∠ BCA=90 °,∴ PQ 为圆的直径,即此时 PQ 的长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圆周角定理,垂线段最短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求出圆的直径.13.( 2013?陕西)如图, AB 是⊙ O 的一条弦,点 C 是⊙ O 上一动点,且∠ACB=30 °,点 E、 F 分别是 AC 、 BC 的中点,直线 EF 与⊙ O 交于 G、 H 两点.若⊙ O 的半径为 7,则 GE+FH 的最大值为 10.5 .【考点】圆周角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由点 E、 F 分别是 AC 、 BC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EF= AB=3.5 为定值,则GE+FH=GH ﹣EF=GH ﹣3.5,所以当 GH 取最大值时, GE+FH 有最大值.而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故当 GH 为⊙ O 的直径时, GE+FH 有最大值 14﹣ 3.5=10.5.【解答】解:当 GH 为⊙ O 的直径时, GE+FH 有最大值.当 GH 为直径时, E 点与 O 点重合,∴ AC 也是直径, AC=14 .∵ ∠ ABC 是直径上的圆周角,∴ ∠ ABC=90 °,∵ ∠ C=30°,∴ AB= AC=7 .∵点 E 、F 分别为 AC 、BC 的中点,∴ EF= AB=3.5 ,∴ GE+FH=GH ﹣ EF=14﹣ 3.5=10.5.故答案为: 10.5.【点评】 本题结合动点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有一定难度.确定GH 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14.( 2013?咸宁)如图,在 Rt △ AOB 中, OA=OB=3的一条切线 PQ (点 Q 为切点),则切线 PQ 的最小值为, ⊙O2的半径为.1,点P 是AB边上的动点,过点P 作⊙O【考点】 切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 压轴题.【分析】 首先连接 OP 、OQ ,根据勾股定理知 PQ 2=OP 2﹣ OQ 2,可得当 OP ⊥ AB 时,即线段 PQ 最短,然后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答案.【解答】 解:连接 OP 、OQ . ∵PQ 是⊙ O 的切线,∴ OQ ⊥ PQ ;根据勾股定理知 PQ 2 =OP 2﹣ OQ 2,∴ 当 PO ⊥ AB 时,线段 PQ 最短, ∵ 在 Rt △ AOB 中, OA=OB=3 ,∴ AB=OA=6 , ∴ OP= =3,∴ PQ= = =2 .故答案为: 2.【点评】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得到当 PO ⊥ AB 时,线段 PQ 最短是关键.15.( 2013?内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B 、C 两点,则弦 BC 的长的最小值为xOy 中,以原点24 .O 为圆心的圆过点A ( 13,0),直线y=kx ﹣ 3k+4与⊙O 交于【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OD 【分析】根据直线y=kx ﹣ 3k+4 必过点 D ( 3, 4),求出最短的弦 CB 是过点 D 且与该圆直径垂直的弦,再求出的长,再根据以原点O 为圆心的圆过点 A ( 13,0),求出 OB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 ,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直线 y=kx ﹣ 3k+4=k ( x﹣3) +4,∴ k( x﹣ 3) =y ﹣ 4,∵ k 有无数个值,∴ x﹣ 3=0 ,y﹣ 4=0 ,解得 x=3, y=4 ,∴直线必过点D( 3, 4),∴最短的弦 CB 是过点 D 且与该圆直径垂直的弦,∵点 D 的坐标是( 3, 4),∴ OD=5 ,∵以原点 O 为圆心的圆过点 A ( 13, 0),∴圆的半径为13,∴OB=13 ,∴BD=12 ,∴BC 的长的最小值为 24;故答案为: 24.【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用到的知识点是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圆的有关性质,关键是求出BC最短时的位置.16.( 2011?苏州校级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 O 为圆心, 2 为半径画⊙O, P 是⊙ O 是一动点且 P 在第一象限内,过 P 作⊙ O 切线与 x 轴相交于点 A ,与 y 轴相交于点 B.则线段 AB 的最小值是 4..【考点】切线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AB是圆的切线,故△OPC是直角三角形,有OP< OC,所以当【分析】如图,设 AB 的中点为 C,连接 OP,由于OC 与 OP 重合时, OC 最短;【解答】解:( 1)线段 AB 长度的最小值为4,理由如下:连接 OP,∵AB 切⊙O 于 P,∴ OP⊥AB ,取 AB 的中点 C,∴AB=2OC ;当 OC=OP 时, OC 最短,即 AB 最短,此时 AB=4 .故答案为: 4.【点评】本题利用了切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属于基础性题目.17.( 2015 秋 ?江阴市校级期中)如图,⊙ O 与正方形ABCD的两边AB 、AD相切,且DE与⊙O 相切于 E 点.若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28,且DE=4 ,则sin∠ ODE=.【考点】切线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先证得四边形ANOM 是正方形,求出AM 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得OD 的长,根据解直角三角形求出即可.【解答】解:设切线AD 的切点为M ,切线 AB 的切点为N,连接 OM 、 ON、 OE,∵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正方形ABCD 的周长为28,∴AD=AB=7 ,∠ A=90 °,∵圆 O 与正方形ABCD 的两边 AB 、 AD 相切,∴ ∠ OMA= ∠ONA=90 °=∠ A ,∵OM=ON ,∴四边形 ANOM是正方形,∵AD 和 DE 与圆 O 相切,∴OE⊥ DE , DM=DE=4 ,∴AM=7 ﹣ 4=3 ,∴OM=ON=OE=3 ,在 RT△ ODM 中, OD==5,∵OE=OM=5 ,∴sin∠ODE= = .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M 长和得出DE=DM .18.( 2014 春 ?兴化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已知 A ( 1, y1),B (2, y2)为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 ( x, 0)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 的坐标是(3, 0).【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确定 A 点坐标为( 1, 1), B 点坐标为( 2,),再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x+,然后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PA﹣ PB|≤AB ,当点P 为直线AB与 x 轴的交点时,取等号,则线段AP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然后确定直线y=﹣x+与 x轴的交点坐标即可.【解答】解:把 A ( 1, y1), B( 2, y2)代入y=得 y1=1, y2=,则 A 点坐标为(1,1), B 点坐标为(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把 A (1, 1),B(2,)代入得,解得,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x+,因为 |PA﹣ PB|≤AB ,所以当点 P 为直线 AB与 x 轴的交点时,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把 y=0 代入 y= ﹣ x+ 得﹣ x+ =0,解得 x=3 ,所以 P 点坐标为( 3, 0).故答案为( 3, 0).【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y=( k为常数, k ≠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 , y )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 ,即 xy=k .19.( 2015?泰兴市二模)如图,定长弦的中点,过点 C 作 CP ⊥ AB 于点 P ,若CD 在以 AB 为直径的 ⊙ O 上滑动(点CD=3 , AB=8 ,PM=l ,则 l 的最大值是C 、D 与点4 .A 、B不重合), M是 CD【考点】 垂径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 当 CD ∥ AB 时, PM 长最大,连接 OM , OC ,得出矩形 CPOM ,推出 PM=OC ,求出 OC 长即可.【解答】 解:法 ① :如图:当 CD ∥ AB 时, PM 长最大,连接 OM , OC ,∵ CD ∥ AB , CP ⊥ CD , ∴ CP ⊥AB ,∵ M 为CD 中点,OM 过O , ∴OM ⊥CD ,∴ ∠ OMC= ∠ PCD= ∠ CPO=90°, ∴ 四边形 CPOM 是矩形,∴ PM=OC ,∵ ⊙O 直径 AB=8 ,∴ 半径 OC=4 , 即 PM=4 , 故答案为: 4.法 ② :连接 CO ,MO ,根据 ∠ CPO= ∠CM0=90 °,所以 C ,M ,O ,P ,四点共圆,且 CO 为直径.连接 PM ,则 PM 为 ⊙ E 的一条弦,当 PM 为直径时 PM 最大,所以 PM=CO=4 时 PM 最大.即 PM max =4【点评】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找出符合条件的CD 的位置,题目比较好,但是有一定的难度.三.解答题(共 5 小题)20.( 2013?武汉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 的等边 △OAB中,以边 AB 为直径作 ⊙ D ,以 O 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O , C 为半圆 AB 上不与 A 、B 重合的一动点,射线 AC 交 ⊙ O 于点 E , BC=a , AC=b .( 1)求证: AE=b+a ; ( 2)求 a+b 的最大值;( 3)若 m 是关于 x 的方程: x 2+ ax=b 2+ab 的一个根,求 m 的取值范围.【考点】 圆的综合题.【分析】( 1)首先连接 BE ,由 △OAB 为等边三角形,可得 ∠ AOB=60 °,又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得由 AB 为 ⊙ D 的直径,可求得 CE 的长,继而求得 AE=b+a ;∠E 的度数,又(2)首先过点 C 作 CH ⊥ AB 于 H ,在 Rt △ ABC 中, BC=a , AC=b ,AB=1 ,可得( a+b ) 2=a 2+b 2+2ab=1+2ab=1+2CH ?AB=1+2CH ≤1+2AD=1+AB=2 ,即可求得答案;( 3)由 x 2 + ax=b 2+ ab ,可得( x ﹣ b )( x+b+ a ) =0 ,则可求得 x 的值,继而可求得 m 的取值范围.【解答】 解:( 1)连接 BE ,∵ △ OAB 为等边三角形,∴ ∠ AOB=60 °, ∴ ∠ AEB=30 °, ∵ AB 为直径,∴ ∠ ACB= ∠ BCE=90 °, ∵ BC=a ,∴ BE=2a , CE= a , ∵ AC=b ,∴ AE=b+a ;( 2)过点 C 作 CH ⊥ AB 于 H ,在 Rt △ABC 中, BC=a , AC=b , AB=1 ,22∴ a +b =1,∵ S △ABC = AC ?BC= AB ?CH ,∴ AC ?BC=AB ?CH ,∴ ( a+b ) 2=a 2+b 2+2ab=1+2ab=1+2CH ?AB=1+2CH ≤1+2AD=1+AB=2 , ∴ a+b ≤ ,故 a+b 的最大值为,( 3) ∵ x 2+ ax=b 2+ ab ,∴ x 2﹣ b 2+ ax ﹣ ab=0,∴ ( x+b )(x ﹣ b ) +a ( x ﹣b ) =0,∴ ( x ﹣ b )( x+b+ a ) =0 , ∴ x=b 或 x=﹣( b+ a ),当 m=b 时, m=b=AC <AB=1 ,∴ 0< m < 1, 当 m=﹣( b+a )时,由( 1)知 AE= ﹣ m ,又 ∵ AB < AE ≤2AO=2 ,∴ 1<﹣ m ≤2,∴ ﹣ 2≤m <﹣ 1,∴ m 的取值范围为 0< m < 1 或﹣ 2≤m <﹣ 1.【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21.( 2014 春 ?泰兴市校级期中)如图,E、 F 是正方形ABCD BD 于 G,连接 BE 交 AG 于 H.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 1)求证: BE⊥ AG ;( 2)求线段DH 的长度的最小值.的边 AD 上的两个动点,满足4cm,解决下列问题:AE=DF.连接CF 交【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 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AD=CD ,∠ BAD= ∠ CDA ,∠ ADG= ∠ CDG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 和△ DC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1=∠ 2,利用“边角边”证明△ ADG 和△ CDG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 2=∠ 3,从而得到∠ 1=∠ 3,然后求出∠ AHB=90 °,再根据垂直的定义证明即可;( 2)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取AB的中点O,连接OH 、 OD,然后求出OH= AB=1 ,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OD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O、D 、H 三点共线时, DH 的长度最小.【解答】( 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 AB=AD=CD ,∠BAD= ∠CDA ,∠ ADG= ∠ CDG ,在△ABE 和△ DCF 中,,∴△ ABE ≌△ DCF (SAS),∴∠1=∠2,在△ADG 和△CDG 中,,∴ △ ADG ≌ △ CDG ( SAS),∴∠2=∠3,∴∠1=∠3,∵ ∠ BAH+ ∠ 3=∠ BAD=90 °,∴ ∠ 1+∠ BAH=90 °,∴ ∠ AHB=180 °﹣ 90°=90°,∴BE ⊥AG ;。
人教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圆的综合的综合含答案解析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E(8,0),F(0 , 6).(1)当G(4,8)时,则∠FGE= °(2)在图中的网格区域内找一点P,使∠FPE=90°且四边形OEPF被过P点的一条直线分割成两部分后,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要求:写出点P点坐标,画出过P点的分割线并指出分割线(不必说明理由,不写画法).【答案】(1)90;(2)作图见解析,P(7,7),PH是分割线.【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FEG的三边长,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判定△FEG是直角三角形,且∠FGE="90" °.(2)一方面,由于∠FPE=90°,从而根据直径所对圆周角直角的性质,点P在以EF为直径的圆上;另一方面,由于四边形OEPF被过P点的一条直线分割成两部分后,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从而OP是正方形的对角线,即点P在∠FOE的角平分线上,因此可得P(7,7),PH是分割线.试题解析:(1)连接FE,∵E(8,0),F(0 , 6),G(4,8),∴根据勾股定理,得FG=,EG=,FE=10.∵,即.∴△FEG是直角三角形,且∠FGE=90 °.(2)作图如下:P(7,7),PH是分割线.考点:1.网格问题;2.勾股定理和逆定理;3.作图(设计);4.圆周角定理.2.定义:有一个角是其邻角一半的圆内接四边形叫做圆内倍角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内接于⊙O,∠DCB﹣∠ADC=∠A,求证:四边形ABCD为圆内接倍角四边形;(2)在(1)的条件下,⊙O半径为5.①若AD为直径,且sinA=45,求BC的长;②若四边形ABCD中有一个角为60°,且BC=CD,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3)在(1)的条件下,记AB=a,BC=b,CD=c,AD=d,求证:d2﹣b2=ab+cd.【答案】(1)见解析;(2)①BC=6,②7534或754;(3)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ADC=180°﹣2∠A.进而判断出∠ABC=2∠A,即可得出结论;(2)①先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BD,进而得出AB,由(1)得出∠ADB=∠BDC,即可得出结论;②分两种情况:利用面积和差即可得出结论;(3)先得出BE=BC=b,DE=DA=b,进而得出CE=d﹣c,再判断出△EBC∽△EDA,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设∠A=α,则∠DCB=180°﹣α.∵∠DCB﹣∠ADC=∠A,∴∠ADC=∠DCB﹣∠A=180°﹣α﹣α=180°﹣2α,∴∠ABC=180°﹣∠ADC=2α=2∠A,∴四边形ABCD是⊙O内接倍角四边形;(2)①连接BD.∵AD是⊙O的直径,∴∠ABD=90°.在Rt△ABD中,AD=2×5=10,sin∠A=45,∴BD=8,根据勾股定理得:AB=6,设∠A=α,∴∠ADB=90°﹣α.由(1)知,∠ADC=180°﹣2α,∴∠BDC=90°﹣α,∴∠ADB=∠BDC,∴BC=AB=6;②若∠ADC=60°时.∵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倍角四边形,∴∠BCD=120°或∠BAD=30°.Ⅰ、当∠BCD=120°时,如图3,连接OA,OB,OC,OD.∵BC=CD,∴∠BOC=∠COD,∴∠OCD=∠OCB=12∠BCD=60°,∴∠CDO=60°,∴AD是⊙O 的直径,(为了说明AD是直径,点O没有画在AD上)∴∠ADC+∠BCD=180°,∴BC∥AD,∴AB=CD.∵BC=CD,∴AB=BC=CD,∴△OAB,△BOC,△COD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S四边形ABCD=3S△AOB 32753.Ⅱ、当∠BAD=30°时,如图4,连接OA,OB,OC,OD.∵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BCD=180°﹣∠BAD=150°.∵BC=CD,∴∠BOC=∠COD,∴∠BCO=∠DCO=12∠BCD=75°,∴∠BOC=∠DOC=30°,∴∠OBA=45°,∴∠AOB=90°.连接AC,∴∠DAC=12∠BAD=15°.∵∠ADO=∠OAB﹣∠BAD=15°,∴∠DAC=∠ADO,∴OD∥AC,∴S△OAD=S△OCD.过点C作CH⊥OB于H.在Rt△OCH中,CH=12OC=52,∴S四边形ABCD=S△COD+S△BOC+S△AOB﹣S△AOD=S△BOC+S△AOB=1522×5+12×5×5=754.故答案为:34或754;(3)延长DC ,AB 交于点E .∵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BCE =∠A =12∠ABC . ∵∠ABC =∠BCE +∠A ,∴∠E =∠BCE =∠A ,∴BE =BC =b ,DE =DA =b ,∴CE =d ﹣c . ∵∠BCE =∠A ,∠E =∠E ,∴△EBC ∽△EDA ,∴CE BC AE AD =,∴d c ba b d-=+,∴d 2﹣b 2=ab +cd .【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新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连接PA ,PB ,PC .将△PAB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到△P'CB 的位置.(1)设AB 的长为a ,PB 的长为b(b<a),求△PAB 旋转到△P'CB 的过程中边PA 所扫过区域(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若PA=2,PB=4,∠APB=135°,求PC 的长.【答案】(1) S 阴影=(a 2-b 2);(2)PC=6. 【解析】试题分析:(1)依题意,将△P′CB 逆时针旋转90°可与△PAB 重合,此时阴影部分面积=扇形BAC的面积-扇形BPP'的面积,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两个扇形的中心角都是90°,可据此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2)连接PP',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BP=BP',旋转角∠PBP'=90°,则△P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P'C=∠BPA=135°,∠PP'C=∠BP'C-∠BP'P=135°-45°=90°,可推出△PP'C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C的长.试题解析:(1)∵将△P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P′CB的位置,∴△PAB≌△P'CB,∴S△PAB=S△P'CB,S阴影=S扇形BAC-S扇形BPP′=(a2-b2);(2)连接PP′,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PB≌△CP′B,∴BP=BP′=4,P′C=PA=2,∠PBP′=90°,∴△P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P2=PB2+P'B2=32;又∵∠BP′C=∠BPA=135°,∴∠PP′C=∠BP′C-∠BP′P=135°-45°=90°,即△PP′C是直角三角形.PC==6.考点:1.扇形面积的计算;2.正方形的性质;3.旋转的性质.4.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AB()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所在圆的圆心O;(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AB的中点C到弦AB的距离为2080=,,求AB所在圆的半径.m AB m【答案】(1)见解析;(2)50m【解析】分析:()1连结AC、BC,分别作AC和BC的垂直平分线,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点O,如图1;()2连接OA OC OC,,交AB于D,如图2,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由C为AB的中点得到1OC AB AD BD AB 402⊥===,,则CD 20=,设O 的半径为r ,在Rt OAD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222r (r 20)40=-+,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1如图1,点O 为所求;()2连接OA OC OC ,,交AB 于D ,如图2,C 为AB 的中点,OC AB ∴⊥,1402AD BD AB ∴===,设O 的半径为r ,则20OA r OD OD CD r ==-=-,,在Rt OAD 中,222OA OD AD =+,222(20)40r r ∴=-+,解得50r =,即AB 所在圆的半径是50m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把实际问题与数学中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能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5.如图1,延长⊙O 的直径AB 至点C ,使得BC=12AB ,点P 是⊙O 上半部分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A 、B 重合),连结OP ,CP . (1)∠C 的最大度数为 ;(2)当⊙O 的半径为3时,△OPC 的面积有没有最大值?若有,说明原因并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3)如图2,延长PO交⊙O于点D,连结DB,当CP=DB时,求证:CP是⊙O的切线.【答案】(1)30°;(2)有最大值为9,理由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当PC与⊙O相切时,∠OCP的度数最大,根据切线的性质即可求得;(2)由△OPC的边OC是定值,得到当OC边上的高为最大值时,△OPC的面积最大,当PO⊥OC时,取得最大值,即此时OC边上的高最大,于是得到结论;(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D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得到CO=OB+OB=AB,推出△APB≌△CPO,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PO=∠APB,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PB=90°,即可得到结论.试题解析:(1)当PC与⊙O相切时,∠OCP最大.如图1,所示:∵sin∠OCP=OPOC =24=12,∴∠OCP=30°∴∠OCP的最大度数为30°,故答案为:30°;(2)有最大值,理由:∵△OPC的边OC是定值,∴当OC边上的高为最大值时,△OPC的面积最大,而点P在⊙O上半圆上运动,当PO⊥OC时,取得最大值,即此时OC边上的高最大,也就是高为半径长,∴最大值S△OPC=12OC•OP=12×6×3=9;(3)连结AP,BP,如图2,在△OAP与△OBD中,OA ODAOP BODOP OB=⎧⎪∠=∠⎨⎪=⎩,∴△OAP≌△OBD,∴AP=DB,∵PC=DB,∴AP=PC,∵PA=PC,∴∠A=∠C,∵BC=12AB=OB,∴CO=OB+OB=AB,在△APB和△CPO中,AP CPA CAB CO=⎧⎪∠=∠⎨⎪=⎩,∴△APB≌△CPO,∴∠CPO=∠APB,∵AB为直径,∴∠APB=90°,∴∠CPO=90°,∴PC切⊙O于点P,即CP是⊙O的切线.6.解决问题:()1如图①,半径为4的O外有一点P,且7PO=,点A在O上,则P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______和______.()2如图②,扇形AOB的半径为4,45∠=,P为弧AB上一点,分别在OA边找AOB点E,在OB边上找一点F,使得PEF周长的最小,请在图②中确定点E、F的位置并直接写出PEF周长的最小值;拓展应用()3如图③,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2;E是CD上一点(不与D、C重合),=,M、N分别是AB、AC上动点,求PMN周长⊥于F,P在BE上,且PF CFCF BE的最小值.【答案】(1)11,3;(2)图见解析,PEF周长最小值为423)41042.【解析】【分析】()1根据圆外一点P到这个圆上所有点的距离中,最远是和最近的点是过圆心和该点的直线与圆的交点,容易求出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11和3;()2作点P关于直线OA的对称点1P,作点P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2P,连接1P、2P,与OA、OB分别交于点E、F,点E、F即为所求,此时PEF周长最小,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3类似()2题作对称点,PMN周长最小12PP=,然后由三角形相似和勾股定理求解.【详解】解:()1如图①,圆外一点P到这个圆上所有点的距离中,最大距离是和最小距离都在过圆心的直线OP 上,此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圆外一点与这两个交点的距离个分别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PA ∴的最大值227411PA PO OA ==+=+=,PA 的最小值11743PA PO OA ==-=-=, 故答案为11和3;()2如图②,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画弧AB 和弧BD ,作点P 关于直线OA 的对称点1P ,作点P 关于直线OB 的对称点2P ,连接1P 、2P ,与OA 、OB 分别交于点E 、F ,点E 、F 即为所求.连接1OP 、2OP 、OP 、PE 、PF ,由对称知识可知,1AOP AOP ∠∠=,2BOP BOP ∠∠=,1PE PE =,2PF P F = ∴1245AOP BOP AOP BOP AOB ∠∠∠∠∠+=+==,12454590POP ∠=+=,12PO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21PP ∴==PEF 周长1212PE PF EF PE P F EF PP =++=++=,此时PEF 周长最小.故答案为;()3作点P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1P ,连接1AP 、1BP ,作点P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2P ,连接1P 、2P ,与AB 、AC 分别交于点M 、N .如图③ 由对称知识可知,1PM PM =,2PN P N =,PMN 周长1212PM PN MN PM P N MN PP =++=++=,此时,PMN 周长最小12PP =.由对称性可知,1BAP BAP ∠∠=,2EAP EAP ∠∠=,12AP AP AP ==, ∴1245BAP EAP BAP EAP BAC ∠∠∠∠∠+=+==12454590P AP ∠=+=,12P 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MN ∴周长最小值12PP =,当AP 最短时,周长最小. 连接DF .CF BE ⊥,且PF CF =,45PCF ∠∴=,PCCF=45ACD ∠=,PCF ACD ∠∠∴=,PCA FCD ∠∠=,又2ACCD=, ∴在APC 与DFC 中,AC PCCD CF=,PCA FCD ∠∠= C AP ∴∽DFC , 2AP AC DF CD∴==, ∴2AP DF =90BFC ∠=,取AB 中点O .∴点F 在以BC 为直径的圆上运动,当D 、F 、O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DF 最短.2222(22)(42)2221022DF DO FO OC CD OC =-=+-=+-=-,AP ∴最小值为2AP DF = ∴此时,PMN 周长最小值()12222222102241042PP AP DF ==⋅=⋅-=-.【点睛】本题考查圆以及正方形的性质,运用圆的对称性和正方形的对称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如图,AC 是⊙O 的直径,OB 是⊙O 的半径,PA 切⊙O 于点A ,PB 与AC 的延长线交于点M ,∠COB =∠APB . (1)求证:PB 是⊙O 的切线;(2)当MB =4,MC =2时,求⊙O 的半径.【答案】(1)证明见解析;(2)3.【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M +∠P =90°,而∠COB =∠APB ,所以有∠M +∠COB =90°,即可证明PB 是⊙O 的切线.(2)设圆的半径为r ,则OM =r +2,BM=4,OB =r ,再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便可求出r .【详解】证明:(1)∵AC 是⊙O 的直径,PA 切⊙O 于点A ,∴PA ⊥OA∴在Rt △MAP 中,∠M +∠P =90°,而∠COB =∠APB ,∴∠M +∠COB =90°,∴∠OBM =90°,即OB ⊥BP ,∴PB 是⊙O 的切线;(2)设⊙O 的半径为r ,2OM r ∴=+ ,OB r = ,4BM =OBM ∆为直角三角形∴222OM OB BM =+ ,即222(2)+4r r +=解得:r =3,∴⊙O 的半径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切线问题,证明圆的切线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证明连线是半径,另一种是证明半径垂直.8.如图,AB 为⊙O 的直径,BC 为⊙O 的弦,过O 点作OD ⊥BC ,交⊙O 的切线CD 于点D ,交⊙O 于点E ,连接AC 、AE ,且AE 与BC 交于点F .(1)连接BD ,求证:BD 是⊙O 的切线;(2)若AF :EF=2:1,求tan ∠CAF 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33. 【解析】【分析】 (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BD=∠OCD=90°,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C ∥DE ,设OD 与BC 交于G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AC :EG=2:1,EG=12AC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得到OG=12AC 于是得到AC=OE ,求得∠ABC=30°,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1)∵OC=OB ,OD ⊥BC ,∴∠COD=∠BOD ,在△COD 与△BOD 中, OC OB COD BOD OD OD ===⎧⎪∠∠⎨⎪⎩,∴△COD ≌△BOD ,∴∠OBD=∠OCD=90°,∴BD 是⊙O 的切线;(2)解:∵AB 为⊙O 的直径,AC ⊥BC ,∵OD ⊥CB ,∴AC ∥DE ,设OD 与BC 交于G ,∵OE ∥AC ,AF :EF=2:1,∴AC :EG=2:1,即EG=12AC , ∵OG ∥AC ,OA=OB ,∴OG=12AC , ∵OG+GE=12AC+12AC=AC , ∴AC=OE , ∴AC=12AB , ∴∠ABC=30°,∴∠CAB=60°,∵CE BE,∠CAB=30°,∴∠CAF=∠EAB=12∴tan∠CAF=tan30°=3.【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定义,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已知等边△ABC,AB=16,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与BC边交于点D,过点D作DF⊥AC,垂足为F,过点F作FG⊥AB,垂足为G,连结GD.(1)求证:DF是⊙O的切线;(2)求FG的长;(3)求tan∠FGD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6;(3).【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D,根据等边三角形得出∠A=∠B=∠C=60°,根据OD=OB得到∠ODB=60°,得到OD∥AC,根据垂直得出切线;(2)根据中位线得出BD=CD=6,根据Rt△CDF的三角函数得出CF的长度,从而得到AF的长度,最后根据Rt△AFG的三角函数求出FG的长度;(3)过点D作DH⊥AB,根据垂直得出FG∥DH,根据Rt△BDH求出BH、DH的长度,然后得出∠GDH的正切值,从而得到∠FGD的正切值.试题解析:(1)如图①,连结OD,∵△ABC为等边三角形,∴∠C=∠A=∠B=60°,而OD=OB,∴△ODB是等边三角形,∠ODB=60°,∴∠ODB=∠C,∴OD∥AC,∵DF⊥AC,∴OD⊥DF,∴DF是⊙O的切线(2)∵OD∥AC,点O为AB的中点,∴OD为△ABC的中位线,∴BD=CD=6.在Rt△CDF中,∠C=60°,∴∠CDF=30°,∴CF=CD=3,∴AF=AC-CF=12-3=9 在Rt△AFG中,∵∠A=60°,∴FG=AF·sinA=9×=(3)如图②,过D作DH⊥AB于H.∵FG⊥AB,DH⊥AB,∴FG∥DH,∴∠FGD=∠GDH.在Rt△BDH中,∠B=60°,∴∠BDH=30°,∴BH=BD=3,DH=BH=3.∴tan∠GDH===,∴tan∠FGD=tan∠GDH=考点:(1)圆的基本性质;(2)三角函数.10.如图,已知在△ABC中,AB=15,AC=20,tanA=12,点P在AB边上,⊙P的半径为定长.当点P与点B重合时,⊙P恰好与AC边相切;当点P与点B不重合时,⊙P与AC边相交于点M和点N.(1)求⊙P的半径;(2)当AP=65时,试探究△APM与△PCN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答案】(1)半径为35;(2)相似,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如图,作BD⊥AC,垂足为点D,⊙P与边AC相切,则BD就是⊙P的半径,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得出BD与AD的关系,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BD的长;(2)如图,过点P作PH⊥AC于点H,作BD⊥AC,垂足为点D,根据垂径定理得出MN=2MH,PM=PN,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PH、AH、MH、MN的长,从而求出AM、NC的长,然后求出AMMP、PNNC的值,得出AMMP=PNNC,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详解】(1)如图,作BD⊥AC,垂足为点D,∵⊙P与边AC相切,∴BD就是⊙P的半径,在Rt △ABD 中,tanA= 1BD 2AD =, 设BD=x ,则AD=2x , ∴x 2+(2x)2=152,解得:x=35,∴半径为35; (2)相似,理由见解析,如图,过点P 作PH ⊥AC 于点H ,作BD ⊥AC ,垂足为点D ,∴PH 垂直平分MN ,∴PM=PN ,在Rt △AHP 中,tanA=12PH AH =, 设PH=y ,AH=2y ,y 2+(2y )2=(65)2解得:y=6(取正数),∴PH=6,AH=12,在Rt △MPH 中,MH=()22356-=3,∴MN=2MH=6,∴AM=AH-MH=12-3=9,NC=AC-MN-AM=20-6-9=5,∴3535AM MP ==,35PN NC =, ∴AM MP =PN NC, 又∵PM=PN ,∴∠PMN=∠PNM ,∴∠AMP=∠PNC ,∴△AMP ∽△PNC.【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正确添加辅助线、灵活应用相关的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016年中考数学选择压轴题专题练习及解析
2016年中考数学《选择压轴题》专题练习1. (2015年广东3分)如图,已知正ΔABC 的边长为2,E ,F ,G 分别是AB ,BC ,CA 上的点,且AE =BF =CG ,设ΔEFG 的面积为y ,AE 的长为x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C. D.2. (2015年广东深圳3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2,BE =EC ,将正方形边CD 沿DE 折叠到DF ,延长EF 交AB 于G ,连接DG ,现在有如下4个结论:①ADG FDG ∆∆≌;②2GB AG =;③GDE BEF ∆∆∽;④725BEF S ∆=.在以上4个结论中,正确的有【 】 A. 1 B. 2 C.3D. 43. (2015年广东汕尾4分)对于二次函数2 2y x x =-+有下列四个结论:①它的对称轴是直线1x =;②设22111222 2 2y x x y x x =-+=-+,,则当21>x x 时,有21>y y ;③它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是(0,0)和(2,0);④当0<<2x 时,>0y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1 B.2 C. 3 D. 44. (2015年广东广州3分)已知2是关于x 的方程2230x mx m -+=的一个根,并且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恰好是等腰三角形ABC 的两条边长,则三角形ABC 的周长为【 】A. 10B. 14C. 10或14D. 8或10 5. (2015年广东佛山3分)下列给出5个命题:①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②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 ③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④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⑤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6. (2015年广东梅州3分)对于二次函数2 2y x x =-+有下列四个结论:①它的对称轴是直线1x =;②设22111222 2 2y x x y x x =-+=-+,,则当21>x x 时,有21>y y ;③它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是(0,0)和(2,0);④当0<<2x 时,>0y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1 B.2 C. 3 D. 47. (2015年浙江衢州)如图,已知等腰,ABC AB BC ∆= ,以AB 为直径的圆交AC 于点D ,过点D 的O e 的切线交BC 于点E ,若5,4CD CE == ,则O e 的半径是【 】 A. 3 B. 4 C.256 D. 2588. (2015年浙江绍兴4分)挑游戏棒是一种好玩的游戏,游戏规则:当一根棒条没有被其它棒条压着时,就可以把它往上拿走. 如图中,按照这一规则,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则第6次应拿走【 】 A. ②号棒 B. ⑦号棒 C. ⑧号棒 D. ⑩号棒 9. (2015年浙江台州4分)(2015年浙江义乌3分)某班有20位同学参加围棋、象棋比赛,甲说:“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大于14人” ;乙说:“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小于5人” .对于甲、乙两人的说法,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是【 】A.若甲对,则乙对B.若乙对,则甲对C.若乙错,则甲错D.若甲粗,则乙对10. (2015年浙江温州4分)如图,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O 上一点,连结AC ,BC ,分别以AC ,B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DE ,BCFG ,DE ,FG ,»»AC BC,的中点分别是M ,N ,P ,Q. 若MP+NQ=14,AC+BC=18,则AB 的长是【 】 A.29 B.790C. 13D. 16 11. (2015年浙江舟山3分)(2015年浙江嘉兴4分) 如图,抛物线221y x x m =-+++交x 轴于点A (a ,0)和B (b , 0),交y 轴于点C ,抛物线的顶点为D .下列四个命题:①当>0x 时,>0y ;②若1a =-,则4b =;③抛物线上有两点P (1x ,1y )和Q (2x ,2y ),若12<1<x x ,且12>2x x +,则12>y y ;④点C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E ,点G ,F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当2m =时,四边形EDFG周长的最小值为.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12.(2015年浙江杭州3分)设二次函数11212())0(()y a x x x x a x x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20y dx e d =+≠的图象交于点1(0)x ,,若函数21y y y =+的图象与x 轴仅有一个交点,则【 】A. 12()a x x d -=;B. 21()a x x d -=; C. 212()a x x d -=;D. ()212a x x d +=(第11题) (第13题) (第14题) 13.(2015年浙江湖州3分)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是坐标原点,点A 是函数1y x=(x <0)图象上一点,AO 的延长线交函数2k y x=(x >0,k 是不等于0的常数)的图象于点C ,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A ′,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C ′,连接CC ′,交x 轴于点B ,连结AB ,AA ′,A ′C ′,若ΔABC 的面积等于6,则由线段AC ,CC ′,C ′A ′,A ′A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来A.8B.10C.D.14.(2015年浙江金华3分)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三角形AEF 都内接于⊙O ,EF 与BC ,CD 分别相交于点G ,H ,则EFGH的值是【 】【 A.26B. 2C. 3D. 215.(2015年浙江丽水3分)如图,在方格纸中,线段a ,b ,c ,d 的端点在格点上,通过平移其中两条线段,使得和第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则能组成三角形的不同平移方法有【 】A. 3种B. 6种C. 8种D. 12种(第15题) (第16题)16.(2015年浙江宁波4分) 如图,小明家的住房平面图呈长方形,被分割成3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后仍是中心对称图形. 若只知道原住房平面图长方形的周长,则分割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周长的图形标号为【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 17. (2015年安徽4分)如图,一次函数y 1=x 与二次函数y 2=ax 2+bx +c 图象相交于P 、Q 两点,则函数y =ax 2+(b -1)x +c 的图象可能是【 】A.B .C .D .18. (2015年北京3分)一个寻宝游戏的寻宝通道如图1所示,通道由在同一平面内的AB ,BC ,CA ,OA ,OB ,OC 组成. 为记录寻宝者的进行路线,在BC 的中点M 处放置了一台定位仪器,设寻宝者行进的时间为x ,寻宝者与定位仪器之间的距离为y ,若寻宝者匀速行进,且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寻宝者的行进路线可能为【 】A 、A→O→B B 、B→A→CB 、C 、B→O→CD 、C→B→O19. (2015年上海4分)如图,已知在⊙O 中,AB 是弦,半径OC ⊥AB ,垂足为点D ,要使四边形OACB 为菱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A 、AD BD =B 、OD CD =C 、CAD CBD ∠=∠ D 、OCA OCB ∠=∠ 20. (2015年重庆A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在第一象限内,边BC 与x 轴平行,A ,B 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3,1,反比例函数3y x=的图像经过A ,B 两点,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A. 2 B. 4C.D.(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21. (2015年重庆B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OC 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边BO 在x 轴的负半轴上,∠BOC =60°,顶点C 的坐标为(m,,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像与菱形对角线AO 交于D 点,连接BD ,当BD ⊥x 轴时,k 的值是【 】A.B. -C.D. -22. (2015年江苏苏州3分)如图,在一笔直的海岸线l 上有A 、B 两个观测站,AB =2km ,从A 测得船C 在北偏东45°的方向,从B 测得船C 在北偏东22.5°的方向,则船C 离海岸线l 的距离(即CD 的长)为【 】A .4km B.(2+km C. D.(4km(第22题) (第23题)23. (2015年江苏无锡3分)如图,Rt △ABC 中,∠ACB =90º,AC =3,BC =4,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线段B ′F 的长为【 】A.35 B. 45 C. 23D. 24. (2015年福建福州3分)已知一个函数图像经过()()1422-- ,,,两点,在自变量x 的某个取值范围内,都有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可能是【 】A. 正比例函数B. 一次函数C. 反比例函数D. 二次函数25. (2015年福建泉州3分)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2y ax bx =+与y bx a =+的图象可能是【 】A.B.C.D.26. (2015年福建厦门4分)如图,在ΔABC 中,AB =AC ,D 是边BC 的中点,一个圆过点A ,交边AB 于点E ,且与BC 相切于点D ,则该圆的圆心是【 】A .线段AE 的中垂线与线段AC 的中垂线的交点B .线段AB 的中垂线与线段AC 的中垂线的交点 C .线段AE 的中垂线与线段BC 的中垂线的交点D .线段AB 的中垂线与线段BC 的中垂线的交点(第26题) (第28题)27. (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3分)函数22x xy x+=的图象为【 】A.B.C.D.28. (2015年江苏徐州3分)若函数y kx b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3>0kx b --的解集为【 】A. <2xB. >2xC. <5xD. >5x 29.(2015年福建漳州4分)在数学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的程序进行计算,发现无论x 取任何正整数,结果都会进入循环,下面选项一定不是该循环的是【 】A. 4,2,1B. 2,1,4C. 1,4,2D. 2,4,1 30. (2015年湖南株洲3分)有两个一元二次方程:M :20ax bx c ++=N :20cx bx a ++=,其中0a c +=,以下列四个结论中,错误的是【 】A 、如果方程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方程N 也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如果方程M 有两根符号相同,那么方程N 的两根符号也相同;C 、如果5是方程M 的一个根,那么15是方程N 的一个根; D 、如果方程M 和方程N 有一个相同的根,那么这个根必是1x =.31. (2015年江西南昌3分)如图,在ΔABC 中,AB =BC =4,AO =BO ,P 是射线CO 上的一个动点,∠AOC =60°,则当ΔP AB 为直角三角形时,AP 的长为 ▲ .(第31题) (第32题)32. (2015年江西3分)已知抛物线()20y ax bx c a ++>=过()()2023- ,,,两点,那么抛物线的对称轴【 】A. 只能是x =-1B. 可能是y 轴C. 在y 轴右侧且在直线x =2的左侧D. 在y 轴左侧 33. (2015年四川成都3分)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内接于圆O ,半径为4,则这个正六边形的边心距OM 和弧BC 的长分别为【 】A.2、3πB. 32、π C. 3、23π D. 32、43π34. (2015年四川宜宾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1122,,,A x y B x y 规定运算:①()1212,⊕=++A B x x y y ;②1212=⊗+A B x x y y ;③当x 1= x 2且y 1= y 2时,A =B.有下列四个命题: (1)若A (1,2),B (2,–1),则(),31⊕= A B ,0=⊗A B ;(2)若⊕=⊕A B B C ,则A =C ; (3)若=⊗⊗A B B C ,则A =C ; (4)对任意点A 、B 、C ,均有()()⊕⊕=⊕⊕A B C A B C 成立.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5. (2015年四川资阳3分)如图,在ΔABC 中,∠ACB =90º,AC =BC =1,E 、F 为线段AB 上两动点,且∠ECF =45°,过点E 、F 分别作BC 、AC 的垂线相交于点M ,垂足分别为H 、G .现有以下结论:①AB =②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12MH =;③AF BE EF +=;④MG•MH =12,其中正确结论为【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36. (2015年四川泸州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动点C 在x 轴上,若以A 、B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个数为【 】A.2B.3C.4D.537. (2015年广东茂名3分)张三和李四两人加工同一种零件,每小时张三比李四多加工5个零件,张三加工120个这种零件与李四加工100个这种零件所用时间相等,求张三和李四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这种零件?若设张三每小时加工这种零件x 个,则下面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A. 1201005x x =- B. 1201005x x =-C.1201005x x=+ D. 1201005x x =+(第35题) (第38题)38. (2015年广东珠海3分)如图,在⊙O 中,直径CD 垂直于弦AB ,若∠C=25°,则∠BOD 的度数是( ) A. 25° B. 30° C. 40° D. 50°39. (2015年贵州铜仁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系中,直线12y k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与反比例函数2k y 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交于点B ,连接BO .若113OBCS tan BOC =∠=V ,,则k 2的值是【 】A. 3-B. 1C. 2D. 340. (2015年河南3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 1,O 2,O 3,… 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π个单位长度,则第2015秒时,点P 的坐标是【 】A. (2014,0)B. (2015,-1)C. (2015,1)D. (2016,0)41. (2015年湖北黄冈3分)货车和小汽车同时从甲地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向乙地行驶,小汽车到达乙地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沿原路返回甲地,已知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货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小汽车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则下图中能分别反映出货车、小汽车离乙地的距离y (千米)与各自行驶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A. B. C. D. 42. (2015年湖北黄石3分)如图是自行车骑行训练场地的一部分,半圆O 的直径AB =100,在半圆弧上有一运动员C 从B 点沿半圆周匀速运动到M (最高点),此时由于自行车故障原地停留了一段时间,修理好继续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到A 点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点B 到直线OC 的距离为d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刻画d 与t 之间的关系是【 】A.B.C.D.43. (2015年江苏连云港3分)如图是本地区一种产品30天的销售图象,图①是产品日销售量y (单位:件)与时间t (单位;天)的函数关系,图②是一件产品的销售利润z (单位:元)与时间t (单位:天)的函数关系,已知日销售利润=日销售量×一件产品的销售利润,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第24天的销售量为200件;B. 第10天销售一件产品的利润是15元;C. 第12天与第30天这两天的日销售利润相等;D. 第30天的日销售利润是750元44. (2015年江苏南京2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AD =5,AD 、AB 、BC 分别与⊙O 相切于E 、F 、G 三点,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BC 于点M ,则DM 的长为【 】 A.133 B. 92C.D.(第44题) (第45题)45. (2015年江苏泰州3分)如图,Δ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AC 、AD 、AB 于点E 、O 、F ,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是【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46. (2015年陕西3分)下列关于二次函数()2211y ax ax a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没有交点B. 只有一个交点,且它位于y 轴右侧C. 有两个交点,且它们均位于y 轴左侧D. 有两个交点,且它们均位于y 轴右侧 47. (梅州市2015年3分)对于二次函数x x y 22+-=.有下列四个结论:①它的对称轴是直线1=x;②设12112x x y +-=,22222x x y +-=,则当12x x >时,有12y y >;③它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是(0,0)和(2,0);④当20<<x 时,0>y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 48. (3分)(2015•济南)如图,抛物线y=﹣2x 2+8x ﹣6与x 轴交于点A 、B ,把抛物线在x 轴及其上方的部分记作C 1,将C 1向右平移得C 2,C 2与x 轴交于点B ,D .若直线y=x+m与C1、C2共有3个不同的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A.﹣2<m<B.﹣3<m<﹣C.﹣3<m<﹣2 D.﹣3<m<﹣49.(2015•菏泽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经过点A,作AB⊥x轴于点B,将△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CB D.若点B的坐标为(2,0),则点C的坐标为()A.(﹣1,)B.(﹣2,)C.(﹣,1)D.(﹣,2)50.(2015年四川省自贡市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E是AB边的中点,F是线段BC上的动点,将△EB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接B′D,则B′D的小值是()A、2102-B、6 C、2132-D、4参考答案1.【答案】D.【考点】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几何问题);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分析】根据题意,有AE=BF=CG,且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2===-BE CF AG x. ∴△AEG、△BEF、△CFG三个三角形全等.在△AEG 中,2==-,A E x A G x ,∴()1224=⋅⋅⋅=-V AEGS AE AG sinA x x .∴()2332442=-=-=-+V V ABC AEGy S S x x x x .∴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故选D. 2. 【答案】C.【考点】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全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分析】由折叠和正方形的性质可知,0,90D F D C D A D F C C ==∠=∠=, ∴090DFG A ∠=∠=.又∵DG DG =,∴()ADG FDG HL ∆∆≌. 故结论①正确.∵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BE =EC ,∴6BE EC EF ===.设AG FG x ==,则6,12E G x B G x =+=-,在Rt BEG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EG BE BG =+,即()()222662x x +=+-,解得,4x =.∴4,8AG GF BG === .∴2GB AG =. 故结论②正确.∵6BE EF ==,∴BEF ∆是等腰三角形.易知GDE ∆不是等腰三角形,∴GDE ∆和BEF ∆不相似. 故结论③错误. ∵11682422BEG S BE BG ∆=⋅⋅=⋅⋅=,∴67224105BEFBEG EF S S EG ∆∆=⋅=⋅=.故结论④正确. 综上所述,4个结论中,正确的有①②④三个.故选C. 3. 【答案】C.【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分析】∵()22211y x x x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1x =.故结论①正确.∴当1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此时,当21>x x 时,有21<y y .故结论②错误.∵2 20y x x =-+=的解为120,2x x == ,∴二次函数x 轴的两个交点是(0,0)和(2,0) .故结论③正确.∵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是(0,0)和(2,0),且有最大值1,∴当0<<2x 时,>0y .故结论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结论有①③④三个.故选C. 4. 【答案】B.【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确定三角形的条件.【分析】∵2是关于x 的方程2230x mx m -+=的一个根,∴4430m m -+=,解得4m =. ∴方程为28120x x -+=,解得122,6x x == .∵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恰好是等腰三角形ABC 的两条边长,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只能是6,6,2.∴三角形ABC 的周长为14.故选B.5.【答案】A.【考点】命题和定理;正方形的判定;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菱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三角形的内心性质.【分析】根据相关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作出断: ①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才是正方形,命题不正确.②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得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62180720-⨯︒=︒,命题正确.③同圆或等圆满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才相等,命题不正确.④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菱形的性质和矩形的判定可知: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命题正确. ⑤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命题不正确.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2个.故选A.6. 【答案】C.【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分析】∵()22211y x x x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1x =.故结论①正确. ∴当1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此时,当21>x x 时,有21<y y .故结论②错误.∵220y x x =-+=的解为120,2x x == ,∴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是(0,0)和(2,0) .故结论③正确.∵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是(0,0)和(2,0),且有最大值1,∴当0<<2x 时,>0y .故结论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结论有①③④三个.故选C. 7. 【答案】D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性质;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方程思想的应用. 【分析】如答图,连接OD ,过点B 作BF OD ⊥于点F , ∵AB BC =,∴A C ∠=∠.∵AO DO =,∴A ADO ∠=∠.∴C ADO ∠=∠.∴//OD BC .∵DE 是O e 的切线,∴DE OD ⊥.∴DE BC ⊥. ∴90CED ∠=︒,且四边形DEBF 是矩形. ∵5,4CD CE == ,∴由勾股定理,得3DE =. 设O e 的半径是x , 则(),3,244OB x BF OF x BE x x x ===-=--=- .∴由勾股定理,得222OB OF BF =+,即()22234x x =+-,解得258x =.∴O e 的半径是258.故选D . 8. 【答案】D.【考点】探索规律题(图形变化类).【分析】当一根棒条没有被其它棒条压着时,就可以把它往上拿走. 如图中,按照这一规则,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第3次应拿走⑥号棒,第4次应拿走②号棒,第5次应拿走⑧号棒,第6次应拿走⑩号棒,故选D.9. 【答案】B.【考点】逻辑判断推理题型问题;真假命题的判定. 【分析】针对逻辑判断问题逐一分析作出判断:A.若甲对,即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大于14人,等价于等于15或16或17或18或19人,则两项都参加的人数为5或4或3或2或1人,故乙不对;B.若乙对,即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小于5人,等价于等于4或3或2或1人,则只参加一项的人数为等于16或17或18或19人,故甲对;C.若乙错,即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大于或等于5人,则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小于或等于15人,故甲可能对可能错;D.若甲粗,即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小于或等于14人,则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大于或等于6人,故乙错.综上所述,四个命题中,其中真命题是“若乙对,则甲对”. 故选B.10. 【答案】C.【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垂径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方程思想、转换思想和整体思想的应用.【分析】如答图,连接OP 、OQ ,∵DE ,FG ,»»AC BC,的中点分别是M ,N ,P ,Q , ∴点O 、P 、M 三点共线,点O 、Q 、N 三点共线. ∵ACDE ,BCFG 是正方形, ∴AE=CD=AC ,BG=CF=BC.设AB=2r ,则,OM MP r ON NQ r =+=+ . ∵点O 、M 分别是AB 、ED 的中点, ∴OM是梯形ABDE的中位线.∴()()()1112222OM AE BD AE CD BC AC BC =+=++=+,即()122M P r A CB C +=+.同理,得()122NQ r BC AC +=+.两式相加,得()322MP NQ r AC BC ++=+.∵MP+NQ=14,AC+BC=18,∴3142182132r r +=⨯⇒=.故选C. 11. 【答案】C.【考点】真假命题的判断;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轴对称的应用(最短线路问题);勾股定理.【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各结论进行分析作出判断:①从图象可知当>>0x b 时,<0y ,故命题“当>0x 时,>0y ”不是真命题;②∵抛物线221y x x m =-+++的对称轴为212x =-=-,点A 和B 关于轴对称,∴若1a =-,则3b =,故命题“若1a =-,则4b =”不是真命题;③∵故抛物线上两点P (1x ,1y )和Q (2x ,2y )有12<1<x x ,且12>2x x +,∴211>1x x --,又∵抛物线221y x x m =-+++的对称轴为1x =,∴12>y y ,故命题“抛物线上有两点P (1x ,1y )和Q (2x ,2y ),若12<1<x x ,且12>2x x +,则12>y y ” 是真命题;④如答图,作点E 关于x 轴的对称点M ,作点D 关于y 轴的对称点N ,连接MN ,ME 和ND 的延长线交于点P ,则MN 与x 轴和y 轴的交点G ,F 即为使四边形EDFG 周长最小的点.2∵2m =, ∴223y x x =-++的顶点D 的坐标为(1,4),点C 的坐标为(0,3).∵点C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E ,∴点E 的坐标为(2,3).∴点M 的坐标为()2,3- ,点N 的坐标为()1,4- ,点P 的坐标为(2,4).∴DE MN ==∴当2m =时,四边形EDFG 周长的最小值为DE MN +=故命题“点C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E ,点G ,F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当2m =时,四边形EDFG 周长的最小值为 不是真命题. 综上所述,真命题的序号是③.故选C.12. 【答案】B.【考点】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综合问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分析】∵一次函数()20y dx e d =+≠的图象经过点1(0)x ,,∴110dx e e dx =+⇒=-.∴()211y dx dx d x x =-=-.∴()()[]2112112()()()y y y a x x x x d x x x x a x x d =+=--+-=--+.又∵二次函数112()()(0)y ax x x x a x x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20y dx e d =+≠的图象交于点1(0)x ,,函数21y y y =+的图象与x 轴仅有一个交点,∴函数21y y y =+是二次函数,且它的顶点在x 轴上,即()2211y y y a x x =+=-.∴()[]()()212121()()x x a x x d a x x a x x d a x x --+=-⇒-+=-.. 令1x x =,得()1211()a x x d a x x -+=-,即1221()0()0a xx d ax x d -+=⇒--=.故选B. 13. 【答案】B.【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轴对称的性质;特殊元素法和转换思想的应用. 【分析】如答图,连接A ′C , ∵点A 是函数1y x= (x <0)图象上一点,∴不妨取点A ()1,1-- . ∴直线AB :y x =.∵点C 在直线AB 上,∴设点C (),x x .∵△ABC 的面积等于6,∴()1162x x ⋅⋅+=,解得123,4x x ==- (舍去).∴点C ()3,3 .∵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A ′,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C ′,∴点A ′()1,1- ,点C ′()3,3- .∴由线段AC ,CC ′,C ′A ′,A ′A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1124621022AA C CA C S S ∆∆+=⨯⨯+⨯⨯=.故选B.14. 【答案】C.【考点】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特殊元素法的应用.【分析】如答图,连接AC,EC ,AC 与EF 交于点M .则根据对称性质,AC 经过圆心O ,∴AC 垂直 平分EF ,01EAC FAC EAF 302∠=∠=∠=.不妨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则A C =∵AC 是⊙O 的直径,∴0AEC 90∠=. 在Rt ACE ∆中,A E c o=⋅=1CE AC sin EAC 2=⋅∠=在Rt MCE ∆中,∵0FEC FAC 30∠=∠=,∴1CM CE sin EAC 2=⋅∠=易知G C 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F 2CM ==又∵A EF ∆是等边三角形,∴EF AE ==.∴EF GH ==故选C. 15. 【答案】B .【考点】网格问题;勾股定理;三角形构成条件;无理数的大小比较;平移的性质;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由图示,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 b c d =∵<,<,,<<a b c a d c b d c b a d b d +++=-+ ,∴根据三角形构成条件,只有,,a b d 三条线段首尾相接能组成三角形.如答图所示,通过平移,,a b d 其中两条线段,使得和第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不同平移方法有6种.故选B .16. 【答案】A.【考点】多元方程组的应用(几何问题).【分析】如答图,设原住房平面图长方形的周长为2l ,①的长和宽分别为,a b ,②③的边长分别为,c d .根据题意,得2a c d c b d a b c l =+⎧⎪=+⎨⎪++=⎩ ①②③,-①②,得2a c c b a b c -=-⇒+=,将2a b c +=代入③,得1422c l c l =⇒=(定值), 将122c l =代入2a b c +=,得()122a b l a b l+=⇒+=(定值),而由已列方程组得不到d .∴分割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周长的图形标号为①②.故选A. 17. 【答案】A .【考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综合问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分析】∵y =ax 2+(b -1)x +c =ax 2+bx +c -x ,∴函数y =ax 2+(b -1)x +c 的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是二次函数y 2=ax 2+bx +c 图象上点的纵坐标与一次函数y 1=x 图象上点的纵坐标之差.∵一次函数y 1=x 与二次函数y 2=ax 2+bx +c 图象相交于P 、Q 两点,而P 、Q 两点都在第一象限,∴函数y =ax 2+(b -1)x +c 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两点,且这两点都在x 轴的正方向.故选A . 18. 【答案】C【考点】单动点问题;函数图象的识别;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排他法的应用.【分析】从图2可知,寻宝者与定位仪器之间的距离开始和结束时是相同的,因此,可排除A 、D 选项;从图2可知,寻宝者与定位仪器之间的距离的最近点,相对于开始和结束时位置离中点更近,因此,如答图,过点M分别作,,,OB OC AB A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 F P Q ,此时,根据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E F P Q 是寻宝者与定位仪器之间的距离的最近点. 显然,,OE OF BE CF AP =<==,即点,E F离中点的距离小于开始和结束时的距离;点,P Q离中点的距离大于开始和结束时的距离.∴寻宝者的行进路线可能为B→O→C. 故选C.19.【答案】B.【考点】菱形的判定;垂径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要判定四边形OACB为菱形,根据菱形的判定可知,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由于OA OB=,且半径OC⊥AB,根据垂径定理有AD BD=,从而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只要另一条对角线也平分即可,从而只要添加条件OD CD=即可. 因此,这个条件可以是OD CD=.故选B.20.【答案】D.【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A,B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3,1,反比例函数3 yx =的图像经过A,B两点,∴A(1,3),B(3,1).∴AB=∵四边形ABCD是菱形,∴AD AB==AD 与BC的距离为2.∴菱形ABCD的面积为2=故选D.21.【答案】D.【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菱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如答图,AC交y轴于点H,则CH⊥y轴.∵∠BOC=60°,∴∠COH=30°,∵点C的坐标为(m,),∴,CH m OH==∴6cosOHOCCOH===∠.∵四边形ABOC是菱形,∴6OB OC==,∠BOD=30°.∵BD⊥x轴,∴6BD OB tan BOD=⋅∠==∴点D的坐标为(6,-.∵点D在反比例函数kyx=的图像上,∴()6-⋅=-故选D.22.【答案】B.【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如答图,过点B作BE⊥AC交AC于点E,过点E作EF⊥CD交CD于点F,则根据题意,四边形BDEF是矩形,△ABE、△EFC和△AD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2,∴DF=BF= AB=2,AE=∵∠EBC=∠BCE=22.5°,∴CE=BE=2.∴CF==∴2CD DF CF=+=km).∴船C离海岸线l的距离为(2+km.故选B.23.【答案】B.【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34CD AC B C BC ACE DCE BCF B CF CE A=='==∠=∠∠=∠'⊥,,,,,∴431B D DCE B CF ACE BCF '=-=∠+∠'=∠+∠,.∵90ACB ∠=︒,∴45ECF ∠=︒. ∴ECF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5EF CE EFC =∠=︒,.∴135BFC B FC ∠=∠'=︒. ∴90B FD ∠'=︒. ∵1122ABC S AC BC AB CE =⋅⋅=⋅⋅V ,∴AC BC AB CE ⋅=⋅.在Rt ABC V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 B=5,∴123455CE CE ⋅=⋅⇒=.∴125EF CE ==. 在Rt AECV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95AE ==,∴95ED AE ==.∴35DF EF ED =-=.在Rt B FD 'V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45B F '==.故选B .24. 【答案】D.【考点】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分析】∵函数图像经过()()1422-- ,,,两点,∴该函数不可能是正比例函数.∵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1422-- ,,,两点,则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该函数不可能是一次函数.∵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1422-- ,,,两点,则函<0和>0x 两个范围内,函数值y 随x的增大而增大,∴该函数不可能是反比例函数.∵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1422-- ,,,两点,则当图像开口向下,对称轴在2x =右侧时,在对称轴右侧,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在1x =左侧时,在对称轴左侧,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该函数可能是二次函数.故选D. 25. 【答案】C .【考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各选项逐一分析,作出判断:A 、对于直线y bx a =+来说,由图象可以判断,00a b >,>;而当00a b >,>时,对于抛物线2y ax bx=+来说,对称轴02bx a=-<,应在y 轴的左侧,故不合题意,图形错误.B 、对于直线y bx a =+来说,由图象可以判断,00a b <,<;而当0a <时,对于抛物线2y ax bx =+来说,图象应开口向下,故不合题意,图形错误.C 、对于直线y bx a =+来说,由图象可以判断,00a b <,>;而当00a b <,>时,对于抛物线2y ax bx=+来说,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02bx a=-位于y 轴的右侧,故符合题意.D 、对于直线y bx a =+来说,由图象可以判断,00a b >,>;而当0a >时,对于抛物线2y ax bx =+来说,图象开口向下,故不合题意,图形错误.故选C .26. 【答案】C.【考点】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切线的性质;垂径定理. 【分析】根据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切线的性质和垂径定理,该圆的圆心是线段AE 的中垂线与线段BC 的中垂线的交点. 故选C. 27. 【答案】D.【考点】代数式化简;一次函数的图象;分类思想的应用.【分析】∵()()22>022<0x x x x y x x x ⎧++⎪==⎨--⎪⎩,∴当>0x 时,函数的图象为直线2y x =+的一部分;当<0x 时,函数的图象为直线2y x =--的一部分.符合此条件的是图象D.故选D.。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经典压轴题附答案一、圆的综合1.如图1,已知扇形MON 的半径为2,∠MON=90°,点B 在弧MN 上移动,联结BM ,作OD ⊥BM ,垂足为点D ,C 为线段OD 上一点,且OC=BM ,联结BC 并延长交半径OM 于点A ,设OA=x ,∠COM 的正切值为y.(1)如图2,当AB ⊥OM 时,求证:AM=AC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3)当△OAC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x 的值.【答案】 (1)证明见解析;(2) 2=+y x 02<≤x 1422=x . 【解析】 分析:(1)先判断出∠ABM =∠DOM ,进而判断出△OAC ≌△BAM ,即可得出结论; (2)先判断出BD =DM ,进而得出DM ME BD AE =,进而得出AE =122x (),再判断出2OA OC DM OE OD OD==,即可得出结论; (3)分三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或判断出不存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OD ⊥BM ,AB ⊥OM ,∴∠ODM =∠BAM =90°.∵∠ABM +∠M =∠DOM +∠M ,∴∠ABM =∠DOM .∵∠OAC =∠BAM ,OC =BM ,∴△OAC ≌△BAM , ∴AC =AM .(2)如图2,过点D 作DE ∥AB ,交OM 于点E . ∵OB =OM ,OD ⊥BM ,∴BD =DM . ∵DE ∥AB ,∴DM ME BD AE =,∴AE =EM .∵OM 2,∴AE =122x (). ∵DE ∥AB ,∴2OA OC DM OE OD OD ==, ∴22DM OA y OD OE x =∴=+,02x ≤<(3)(i ) 当OA =OC 时.∵111222DM BM OC x ===.在Rt △ODM 中,222124OD OM DM x =-=-. ∵2121224x DM x y OD x x =∴=+-,.解得1422x -=,或1422x --=(舍). (ii )当AO =AC 时,则∠AOC =∠ACO .∵∠ACO >∠COB ,∠COB =∠AOC ,∴∠ACO >∠AOC ,∴此种情况不存在.(ⅲ)当CO =CA 时,则∠COA =∠CAO =α.∵∠CAO >∠M ,∠M =90°﹣α,∴α>90°﹣α,∴α>45°,∴∠BOA =2α>90°.∵∠BOA ≤90°,∴此种情况不存在.即:当△OAC 为等腰三角形时,x 的值为1422-.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的有关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建立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如图,已知在△ABC 中,AB=15,AC=20,tanA=12,点P 在AB 边上,⊙P 的半径为定长.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P 恰好与AC 边相切;当点P 与点B 不重合时,⊙P 与AC 边相交于点M 和点N .(1)求⊙P 的半径;(2)当AP=5△APM 与△PCN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答案】(1)半径为52)相似,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如图,作BD ⊥AC ,垂足为点D ,⊙P 与边AC 相切,则BD 就是⊙P 的半径,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得出BD 与AD 的关系,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BD 的长; (2)如图,过点P 作PH ⊥AC 于点H ,作BD ⊥AC ,垂足为点D ,根据垂径定理得出MN=2MH ,PM=PN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PH 、AH 、MH 、MN 的长,从而求出AM 、NC 的长,然后求出AM MP 、PN NC 的值,得出AM MP =PN NC,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详解】(1)如图,作BD ⊥AC ,垂足为点D ,∵⊙P 与边AC 相切,∴BD 就是⊙P 的半径,在Rt △ABD 中,tanA= 1BD 2AD =, 设BD=x ,则AD=2x ,∴x 2+(2x)2=152,解得:5∴半径为5(2)相似,理由见解析,如图,过点P 作PH ⊥AC 于点H ,作BD ⊥AC ,垂足为点D ,∴PH 垂直平分MN ,∴PM=PN ,在Rt △AHP 中,tanA=12PH AH =, 设PH=y ,AH=2y ,y 2+(2y )2=(52解得:y=6(取正数),∴PH=6,AH=12,在Rt △MPH 中, ()22356-,∴MN=2MH=6,∴AM=AH-MH=12-3=9,NC=AC-MN-AM=20-6-9=5, ∴3535AM MP ==,35PN NC =,∴AMMP =PN NC,又∵PM=PN,∴∠PMN=∠PNM,∴∠AMP=∠PNC,∴△AMP∽△PNC.【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正确添加辅助线、灵活应用相关的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在⊙O 中,点C是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ACB=120°,点I是∠ABC的内心,CI的延长线交⊙O于点D,连结AD,BD.(1)求证:AD=BD.(2)猜想线段AB与DI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O的半径为2,点E,F是AB的三等分点,当点C从点E运动到点F时,求点I 随之运动形成的路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AB=DI,理由见解析(323【解析】分析:(1)根据内心的定义可得CI平分∠ACB,可得出角相等,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可证得结论;(2)根据∠ACB=120°,∠ACD=∠BCD,可求出∠BAD的度数,再根据AD=BD,可证得△ABD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内心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证明∠BID=∠IBD,得出ID=BD,再根据AB=BD,即可证得结论;(3)连接DO,延长DO根据题意可知点I随之运动形成的图形式以D为圆心,DI1为半径的弧,根据已知及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可求出AD的长,再根据点E,F是弧AB ⌢的三等分点,△ABD是等边三角形,可证得∠DAI1=∠AI1D,然后利用弧长的公式可求出点I随之运动形成的路径长.详解:(1)证明:∵点I是∠ABC的内心∴CI平分∠ACB∴∠ACD=∠BCD∴弧AD=弧BD∴AD=BD(2)AB=DI理由:∵∠ACB=120°,∠ACD=∠BCD∴∠BCD=×120°=60°∵弧BD=弧BD∴∠DAB=∠BCD=60°∵AD=BD∴△ABD是等边三角形,∴AB=BD,∠ABD=∠C∵I是△ABC的内心∴BI平分∠ABC∴∠CBI=∠ABI∵∠BID=∠C+∠CBI,∠IBD=∠ABI+∠ABD∴∠BID=∠IBD∴ID=BD∵AB=BD∴AB=DI(3)解:如图,连接DO,延长DO根据题意可知点I随之运动形成的图形式以D为圆心,DI1为半径的弧∵∠ACB=120°,弧AD=弧BD∴∠AED=∠ACB=×120°=60°∵圆的半径为2,DE是直径∴DE=4,∠EAD=90°∴AD=sin∠AED×DE=×4=2∵点E,F是弧AB ⌢的三等分点,△ABD是等边三角形,∴∠ADB=60°∴弧AB的度数为120°,∴弧AM、弧BF的度数都为为40°∴∠ADM=20°=∠FAB∴∠DAI1=∠FAB+∠DAB=80°∴∠AI1D=180°-∠ADM-∠DAI1=180°-20°-80°=80°∴∠DAI1=∠AI1D∴AD=I1D=2∴弧I1I2的长为:点睛:此题是一道圆的综合题,有一定的难度,熟记圆的相关性质与定理,并对圆中的弦、弧、圆心角、圆周角等进行灵活转化是解题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4.如图,⊙M与菱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的坐标为(3,﹣1),点A的坐标为(﹣23B的坐标为(﹣3,0),点C在x轴上,且点D在点A的左侧.(1)求菱形ABCD的周长;(2)若⊙M沿x轴向右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同时菱形ABCD沿x轴向右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菱形移动的时间为t(秒),当⊙M与BC相切,且切点为BC的中点时,连接BD,求:①t的值;②∠MBD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当点M 与BD 所在的直线的距离为1时,求t 的值.【答案】(1)8;(2)①7;②105°;(3)t=636+33. 【解析】 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菱形的边长为2,所以可得周长为8;(2)①如图2,先根据坐标求EF 的长,由EE '﹣FE '=EF =7,列式得:3t ﹣2t =7,可得t 的值;②先求∠EBA =60°,则∠FBA =120°,再得∠MBF =45°,相加可得:∠MBD =∠MBF +∠FBD =45°+60°=105°;(3)分两种情况讨论:作出距离MN 和ME ,第一种情况:如图5由距离为1可知:BD 为⊙M 的切线,由BC 是⊙M 的切线,得∠MBE =30°,列式为3t 3=2t +6,解出即可; 第二种情况:如图6,同理可得t 的值.详解:(1)如图1,过A 作AE ⊥BC 于E .∵点A 的坐标为(﹣23),点B 的坐标为(﹣3,0),∴AE 3,BE =3﹣2=1,∴AB 22AE BE +2231+()=2.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BC =CD =AD =2,∴菱形ABCD 的周长=2×4=8;(2)①如图2,⊙M 与x 轴的切点为F ,BC 的中点为E .∵M (3,﹣1),∴F (3,0).∵BC =2,且E 为BC 的中点,∴E (﹣4,0),∴EF =7,即EE '﹣FE '=EF ,∴3t ﹣2t =7,t =7;②由(1)可知:BE =1,AE 3∴tan ∠EBA =AE BE =33,∴∠EBA =60°,如图4,∴∠FBA =120°. ∵四边形ABCD 是菱形,∴∠FBD =12∠FBA =11202⨯︒=60°. ∵BC 是⊙M 的切线,∴MF ⊥BC .∵F 是BC 的中点,∴BF =MF =1,∴△BF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BF =45°,∴∠MBD =∠MBF +∠FBD =45°+60°=105°;(3)连接BM ,过M 作MN ⊥BD ,垂足为N ,作ME ⊥BC 于E ,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图5.∵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C =120°,∴∠CBD =60°,∴∠NBE =60°.∵点M 与BD 所在的直线的距离为1,∴MN =1,∴BD 为⊙M 的切线.∵BC 是⊙M 的切线,∴∠MBE =30°.∵ME=1,∴EB=3,∴3t+3=2t+6,t=6﹣3;第二种情况:如图6.∵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120°,∴∠DBC=60°,∴∠NBE=120°.∵点M与BD所在的直线的距离为1,∴MN=1,∴BD为⊙M的切线.∵BC是⊙M的切线,∴∠MBE=60°.∵ME=MN=1,∴Rt△BEM中,tan60°=MEBE,EB=160tan=33,∴3t=2t+6+33,t=6+33;综上所述:当点M与BD所在的直线的距离为1时,t=6﹣3或6+33.点睛:本题是四边形和圆的综合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圆的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特殊的三角函数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动点运动问题,此类问题比较复杂,弄清动点运动方向、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并与方程相结合,找等量关系,求出时间t的值.5.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运动变化的重要模型,理解函数的本质是重要的任务。
压轴题:与圆有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
B yC x A OD B OC A压轴题:与圆有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含答案)年级 初三 辅导科目 数学页数6学员姓名学情分析成绩基础不错,巩固提高教学目标1、对圆学得较好的学生巩固提高。
2、以专题形式系统讲解圆部分知。
教学内容例题讲解引例1:在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0),点B 为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2.设tan∠BOC=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引例2: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 中,以边AB 为直径作⊙D ,以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作⊙O ,C 为半圆弧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 、B 两点重合),射线AC 交⊙O 于点E ,BC=a ,AC=b ,求a b 的最大值.引例3:如图,∠BAC=60°,半径长为1的圆O 与∠BAC 的两边相切,P 为圆O 上一动点,以P 为圆心,PA 长为半径的圆P 交射线AB 、AC 于D 、E 两点,连接DE ,则线段DE 长度的最大值为( ).A .3B .6C .332D .33一、题目分析:此题是一个圆中的动点问题,也是圆中的最值问题,主要考察了圆内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注重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1.引例1:通过隐藏圆(高中轨迹的定义),寻找动点C 与两个定点O 、A 构成夹角的变化规律,转化为特殊位置(相切)进行线段、角度有关计算,同时对三角函数值的变化(增减性)进行了延伸考查,其实质是高中“直线斜率”的直接运用;2.引例2:通过圆的基本性质,寻找动点C 与两个定点A 、B 构成三角形的不变条件,结合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转化,其实质是高中“柯西不等式”的直接运用;3.引例3:本例动点的个数由引例1、引例2中的一个动点,增加为三个动点,从性质运用、构图形式、动点关联上增加了题目的难度,解答中还是注意动点D 、E 与一个定点A 构成三角形的不变条件(∠DAE=60°),构造弦DE 、直径所在的直角三角形,从而转化为弦DE 与半径AP 之间的数量关系,其实质是高中“正弦定理”的直接运用;综合比较、回顾这三个问题,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大,但其难点在于学生不知道转化的套路,只能凭直观感觉去寻找、猜想关键位置来求解,但对其真正的几何原理却无法通透.二、解题策略1.直观感觉,画出图形; 2.特殊位置,比较结果;3.理性分析动点过程中所维系的不变条件,通过几何构建,寻找动量与定量(常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进行转化.B AC MD DO P CB A 三、中考展望与题型训练 例一、斜率运用1.如图,A 点的坐标为(﹣2,1),以A 为圆心的⊙A 切x 轴于点B ,P (m ,n )为⊙A 上的一个动点,请探索n+m 的最大值.例二、圆外一点与圆的最近点、最远点1.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4,BC=3,点D 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AD=2,M 为BD 的中点,在D 点运动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O 的直径为4,C 为⊙O 上一个定点,∠ABC=30°,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半圆弧AB 向B 点运动(点P 与点C 在直径AB 的异侧),当P 点到达B 点时运动停止,在运动过程中,过点C 作CP 的垂线CD 交PB 的延长线于D 点.(1)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线段CD 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 (2)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线段AD 长度的最大值为 .例三、正弦定理 1.如图,△ABC 中,∠BAC=60°,∠ABC=45°,AB=22,D 是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以AD 为直径作⊙O 分别交AB ,AC 于E ,F 两点,连接EF ,则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 .2. 如图,定长弦CD 在以AB 为直径的⊙O 上滑动(点C 、D 与点A 、B 不重合),M 是CD 的中点,过点C 作CP ⊥AB 于点P ,若CD=3,AB=8,则PM 长度的最大值是 .例四、柯西不等式、配方法O A B CE B AC OD O D C EA B1.如图,已知半径为2的⊙O 与直线l 相切于点A ,点P 是直径AB 左侧半圆上的动点,过点P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C ,PC 与⊙O 交于点D ,连接PA 、PB ,设PC 的长为x (2<x <4),则当x= 时,PD•CD 的值最大,且最大值是为 .2.如图,线段AB=4,C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以AC 、BC 为边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O 外接于△CDE ,则⊙O 半径的最小值为( ). A.4 B.233 C.322D. 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2为半径画⊙O ,P 是⊙O 上一动点,且P 在第一象限内,过点P 作⊙O 的切线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y 轴相交于点B ,线段AB 长度的最小值是 .例四、相切的应用(有公共点、最大或最小夹角)1.如图,在Rt △ABC 中,∠C=90°,AC=6,BC=8,D 为AB 边上一点,过点D 作CD 的垂线交直线BC 于点E ,则线段CE 长度的最小值是 .2.如图,Rt△ABC 中,∠C=90°,∠A=30°,AB=4,以AC 上的一点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O ,若⊙O 与边BC 始终有交点(包括B 、C 两点),则线段AO 的取值范围是 .3.如图,⊙O 的半径为2,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PQ 切⊙O 于点Q ,则PQ 的最小值为()A.B.C.3 D.2例五、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1.(2015•济南)抛物线y=ax2+bx+4(a≠0)过点A(1,﹣1),B(5,﹣1),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1,连接CB,以CB为边作▱CBPQ,若点P在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Q为坐标平面内的一点,且▱CBPQ 的面积为30,求点P的坐标;(3)如图2,⊙O1过点A、B、C三点,AE为直径,点M为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MBN为直角,边BN与ME的延长线交于N,求线段BN长度的最大值.2.(2013秋•相城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A、B是⊙O与x轴的两个交点,⊙O的半径为1,P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直线PA、PB分别交直线x=2于C、D两点,E为线段CD的中点.(1)判断直线P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线段CD长的最小值;(3)若E点的纵坐标为m,则m的范围为.【题型训练】1.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5,OA与⊙O相交于点P,AB与⊙O相切于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若在⊙O上存在点Q,使△QAC是以A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O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 .2.已知:如图,RtΔABC中,∠B=90º,∠A=30º,BC=6cm,点O从A点出发,沿AB以每秒3cm的速度向B点方向l Q P NM O A D BC E F C AD B Q PO A B DCP 运动,当点O 运动了t 秒(t >0)时,以O 点为圆心的圆与边AC 相切于点D ,与边AB 相交于E 、F 两点,过E 作EG ⊥DE 交射线BC 于G.(1)若点G 在线段BC 上,则t 的取值范围是 ;(2)若点G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则t 的取值范围是 .3.如图,⊙M ,⊙N 的半径分别为2cm ,4cm ,圆心距MN=10cm .P 为⊙M 上的任意一点,Q 为⊙N 上的任意一点,直线PQ 与连心线l 所夹的锐角度数为α,当P 、Q 在两圆上任意运动时,tan α∠的最大值为( ).(A)612; (B)43; (C)33; (D)34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BC=4,O 为矩形ABCD 的中心,以D 为圆心1为半径作⊙D ,P 为⊙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 、OP ,则△AOP 面积的最大值为( ).(A)4 (B)215 (C)358 (D)1745.如图,在Rt △ABC 中,∠C=90°,AC=8,BC=6,经过点C 且与边AB 相切的动圆与CA 、CB 分别相交于点P 、Q ,则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是( ).A .194B .245C .5D .426.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90°,AC=BC=4,D 是AB 的中点,点E 在AB 边上运动(点E 不与点A 重合),过A 、D 、E 三点作⊙O ,⊙O 交AC 于另一点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 .7.如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2),⊙C 的圆心的坐标为(-1,0),半径为1,若D 是⊙C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 与y 轴交于点E ,则△ABE 面积的最小值是( ). A .2 B .1 C.222-D.22-8.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1),⊙C 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为1,D 是⊙C 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D 与y 轴交于点E ,则△ABE 面积的最大值是( ).A .3B .113C .103 D .49.如图,等腰Rt △ABC 中,∠ACB=90°,AC=BC=4,⊙C 的半径为1,点P 在斜边AB 上,PQ 切⊙O 于点Q ,则切线长PQ 长度的最小值为( ).A.7B.22C. 3D.410.如图∠BAC =60°,半径长1的⊙O 与∠BAC 的两边相切,P 为⊙O 上一动点,以P 为圆心,PA 长为半径的⊙P 交射线AB 、AC 于D 、E 两点,连接DE ,则线段DE 长度的范围为 .A Q C P BO A B x yPO A x yP1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0),点P (m n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B=2,则m n -的范围为 . 12.在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0),点P 是y 轴右侧一点,且AP=2,点B 上直线y=x+1上一动点,且PB ⊥AP 于点P ,则tan ABP 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 (3,4),P 是以M 为圆心,2为半径的⊙M 上一动点,A (-1,0)、B (1,0),连接PA 、PB ,则PA 2+PB 2最大值是 . 点评点评: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看着无从下手,但只要仔细观察,分析图形,寻找动点与定点之间不变的维系条件,构建关系,将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解几何定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分清问题的定量及变量,运用特殊位置、极端位置,直接计算等方法,先探求出定值,再给出证明.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有: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2.几何定理(公理)法;3.数形结合法等.注: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近年广泛出现于中考试题中,由冷点变为热点.这是由于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目标不明确),解题时需要运用动态思维、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逻辑推理与合情想象相结合等思想方法. 答案参考答案:引例1. 解:C 在以A 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圆周上,只有当OC 与圆A 相切(即到C 点)时,∠BOC 最小,AC=2,OA=3,由勾股定理得:OC=,∵∠BOA=∠ACO=90°, ∴∠BOC+∠AOC=90°,∠CAO+∠AOC=90°,∴∠BOC=∠OAC ,tan ∠BOC=tan ∠OAC==,随着C 的移动,∠BOC 越来越大,∵C 在第一象限,∴C 不到x 轴点,即∠BOC <90°, ∴tan ∠BOC≥,故答案为:m≥.引例1图引例2图引例2.2a b +≤;原题:(2013•武汉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 中,以边AB 为直径作⊙D ,以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作圆O ,C 为半圆AB 上不与A 、B 重合的一动点,射线AC 交⊙O 于点E ,BC=a ,AC=b . (1)求证:AE=b+a ; (2)求a+b 的最大值;(3)若m 是关于x 的方程:x 2+ax=b 2+ab 的一个根,求m 的取值范围.【考点】圆的综合题. 【分析】(1)首先连接BE ,由△OAB 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OB=60°,又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得∠E 的度数,又由AB 为⊙D 的直径,可求得CE 的长,继而求得AE=b+a ;(2)首先过点C 作CH ⊥AB 于H ,在Rt △ABC 中,BC=a ,AC=b ,AB=1,可得(a+b ) 2= a 2+b 2+2ab=1+2ab =1+2CH•AB=1+2CH≤1+2AD=1+AB=2,即可求得答案; (3)由x 2+ax=b 2+ab ,可得(x ﹣b )(x+b+a )=0,则可求得x 的值,继而可求得m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连接BE ,∵△OAB 为等边三角形,∴∠AOB=60°,∴∠AEB=30°, ∵AB 为直径,∴∠ACB=∠BCE=90°,∵BC=a ,∴BE=2a ,CE=a ,∵AC=b ,∴AE=b+a ; (2)过点C 作CH ⊥AB 于H ,在Rt △ABC 中,BC=a ,AC=b ,AB=1,∴a 2+b 2=1, ∵S △ABC =A C•BC=AB•CH ,∴AC•BC=AB•CH ,∴(a+b ) 2=a 2+b 2+2ab=1+2ab=1+2CH•AB=1+2CH≤1+2AD=1+AB=2,∴a+b≤,故a+b 的最大值为,(3)∵x 2+ax=b 2+ab ,∴x 2﹣b 2+ax ﹣ab=0,∴(x+b )(x ﹣b )+a (x ﹣b )=0,∴(x﹣b)(x+b+a)=0,∴x=b或x=﹣(b+a),当m=b时,m=b=AC<AB=1,∴0<m<1,当m=﹣(b+a)时,由(1)知AE=﹣m,又∵AB<AE≤2AO=2,∴1<﹣m≤2,∴﹣2≤m<﹣1,∴m的取值范围为0<m<1或﹣2≤m<﹣1.【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引例3.解:连接EP,DP,过P点作PM垂直DE于点M,过O做OF⊥AC与F,连接AO,如图,∵∠BAC=60°,∴∠DPE=120°.∵PE=PD,PM⊥DE,∴∠EPM=60°,∴ED=2EM=2EP•sin60°=EP=PA.当P与A、O共线时,且在O点右侧时,⊙P直径最大.∵⊙O与∠BAC两边均相切,且∠BAC=60°,∴∠OAF=30°,OF=1,∴AO==2,AP=2+1=3,∴DE=PA=3.故答案为: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四、柯西不等式、配方法
1.如图,已知半径为 2 的⊙O 与直线 l 相切于点 A,点 P 是直径 AB 左侧半圆上的动点,过
点 P 作直线 l 的垂线,垂足为 C,PC 与⊙O 交于点 D,连接 PA、PB,设 PC 的长为 x(2<x<
4),则当 x=
时,PD•CD 的值最大,且最大值是为 .
.
3.如图,⊙M,⊙N 的半径分别为 2cm,4cm,圆心距 MN=10cm.P 为⊙M 上的任意一点,Q 为⊙
N 上的任意一点,直线 PQ 与连心线 l 所夹的锐角度数为 ,当 P、Q 在两圆上任意运动时,
tan 的最大值为(
6 ).(A) ;
12
4 (B) ;
3
3 (C) ;
3
3 (D)
心,PA 长为半径的⊙P 交射线 AB、AC 于 D、E 两点,连接 DE,则线段 DE 长度的范围
为
.
A P
Q
C
B
11.在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3,0),点 P( m,n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 AB=2,
则 m n 的范围为
.
12.在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3,0),点 P 是 y 轴右侧一点,且 AP=2,点 B 上直线 y=x+1
线段 EF 长度的最小值为
.
A F
EO
B
D
C
7.如图,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2),⊙C 的圆心的坐标为(-1,0),半径为
1,若 D 是⊙C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 DA 与 y 轴交于点 E,则△ABE 面积的最小值是( ).
A.2
B.1
C. 2 2
D. 2 2
2
5
8.如图,已知 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1),⊙C 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 为 1,D 是⊙C 上的一个动点,射线 AD 与 y 轴交于点 E,则△ABE 面积的最大值是( ).
过点 C 作 CP 的垂线 CD 交 PB 的延长线于 D 点.
(1)在点 P 的运动过程中,线段 CD 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
D
(2)在点 P 的运动过程中,线段 AD 长度的最大值为
.
C
A
O
B
例三、正弦定理
P
1.如图,△ABC 中,∠BAC=60°,∠ABC=45°,AB= 2 2 ,D 是线段 BC 上的一个动点,以 AD
与定点之间不变的维系条件,构建关系,将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就能
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
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解几何定值问题的基本方
法是:分清问题的定量及变量,运用特殊位置、极端位置,直接计算等方法,先探求出定值,
综合比较、回顾这三个问题,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大,但其难点在于学生不知道转化的 套路,只能凭直观感觉去寻找、猜想关键位置来求解,但对其真正的几何原理却无法通透. 二、解题策略
1.直观感觉,画出图形; 2.特殊位置,比较结果; 3.理性分析动点过程中所维系的不变条件,通过几何构建,寻找动量与定量(常量) 之间的关系,建立等式,进行转化.
A.3
B. 11
C. 10
D.4
3
3
9.如图,等腰 Rt△ABC 中,∠ACB=90°,AC=BC=4,⊙C 的半径为 1,点 P 在斜边 AB 上,PQ
切⊙O 于点 Q,则切线长 PQ 长度的最小值为( ).
A. 7
B. 2 2
C. 3
D.4
10.如图∠BAC=60°,半径长 1 的⊙O 与∠BAC 的两边相切,P 为⊙O 上一动点,以 P 为圆
4
【题型训练】
1.如图,已知直线 l 与⊙O 相离,OA⊥l 于点 A,OA=5,OA 与⊙O 相交于点 P,AB 与⊙O 相
切于点 B,BP 的延长线交直线 l 于点 C,若在⊙O 上存在点 Q,使△QAC 是以 AC 为底边的等
腰三角形,则⊙O 的半径 r 的取值范围为
.
2.已知:如图,RtΔABC 中,∠B=90º,∠A=30º,BC=6cm,点 O 从 A 点出发,沿 AB 以每秒
3 cm 的速度向 B 点方向运动,当点 O 运动了 t 秒(t>0)时,以 O 点为圆心的圆与边 AC 相
切于点 D,与边 AB 相交于 E、F 两点,过 E 作 EG⊥DE 交射线 BC 于 G.
(1)若点 G 在线段 BC 上,则 t 的取值范围是
;
(2)若点 G 在线段 BC 的延长线上,则 t 的取值范围是
例五、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 1.(2015•济南)抛物线 y=ax2+bx+4(a≠0)过点 A(1,﹣1),B(5,﹣1),与 y 轴交于 点 C.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 1,连接 CB,以 CB 为边作▱CBPQ,若点 P 在直线 BC 上方的抛物线上,Q 为坐 标平面内的一点,且▱CBPQ 的面积为 30,求点 P 的坐标; (3)如图 2,⊙O1 过点 A、B、C 三点,AE 为直径,点 M 为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 A,E 重合),∠MBN 为直角,边 BN 与 ME 的延长线交于 N,求线段 BN 长度的最大值.
再给出证明.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如线段长度、角
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有:
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2.几何定理(公理)法;3.数形结合法等.
注: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近年广泛出现于中考试题中,由冷点变为热点.这是由于这类问题
BC= a ,AC= b ,求 a b 的最大值.
引例 3:如图,∠BAC=60°,半径长为 1 的圆 O 与∠BAC 的两边相切,P 为圆 O 上一动点,
以 P 为圆心,PA 长为半径的圆 P 交射线 AB、AC 于 D、E 两点,连接 DE,则线段 DE
长度的最大值为( ).
A.3
B.6
33 C.
2
D. 3 3
O
C
A DB
一、题目分析: 此题是一个圆中的动点问题,也是圆中的最值问题,主要考察了圆内的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注重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1.引例 1:通过隐藏圆(高中轨迹的定义),寻找动点 C 与两个定点 O、A 构成夹角的
变化规律,转化为特殊位置(相切)进行线段、角度有关计算,同时对三角函数值的变化 (增减性)进行了延伸考查,其实质是高中“直线斜率”的直接运用;
在第一象限内,过点 P 作⊙O 的切线与 x 轴相交于点 A,与 y 轴相交于点 B,线段 AB 长度的
最小值是
.
例四、相切的应用(有公共点、最大或最小夹角)
1.如图,在 Rt△ABC 中,∠C=90°,AC=6,BC=8,D 为 AB 边上一点,过点 D 作 CD 的垂线
交直线 BC 于点 E,则线段 CE 长度的最小值是
.A
D
C
O
EB
2.如图,Rt△ABC 中,∠C=90°,∠A=30°,AB=4,以 AC 上的一点 O 为圆心 OA 为半径作⊙
O,若⊙O 与边 BC 始终有交点(包括 B、C 两点),则线段 AO 的取值范围是 . A
O
3
C B
3.如图,⊙O 的半径为 2,点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3,点 P 是直线 l 上的一个动点,PQ 切⊙O 于点 Q,则 PQ 的最小值为( )A. B. C.3 D.2
为直径作⊙O 分别交 AB,AC 于 E,F 两点,连接 EF,则线段 EF 长度的最小值
为
.
2. 如图,定长弦 CD 在以 AB 为直径的⊙O 上滑动(点 C、D 与点 A、B 不重合),M 是 CD 的中 点,过点 C 作 CP⊥AB 于点 P,若 CD=3,AB=8,则 PM 长度的最大值是 .
4
Q
P
C
P
A
D
P
M
N
l
O
Q
A
D
B
B
C
4.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3,BC=4,O 为矩形 ABCD 的中心,以 D 为圆心 1 为半径作⊙
D,P 为⊙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AP、OP,则△AOP 面积的最大值为( ).
21
35
(A)4
(B)
(C)
5
8
17 (D)
4
5.如图,在 Rt△ABC 中,∠C=90°,AC=8,BC=6,经过点 C 且与边 AB 相切 的动圆与 CA 、CB
2.如图,线段 AB=4,C 为线段 AB 上的一个动点,以 AC、BC 为边作等边△ACD 和等边△
BCE,⊙O 外接于△CDE,则⊙O 半径的最小值为( ).
23
32
A.4
B.
C.
D. 2
E
3
2
D
O
A
C
B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 O 为圆心,2 为半径画⊙O,P 是⊙O 上一动点,且 P
2.(2013 秋•相城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 A、B 是⊙O 与 x 轴的两个交点,⊙O 的半径为 1,P 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直线 PA、PB 分别交直线 x=2 于 C、D 两点,E 为 线段 CD 的中点. (1)判断直线 PE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线段 CD 长的最小值; (3)若 E 点的纵坐标为 m,则 m 的范围为 .
与圆有关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
引例 1:在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3,0),点 B 为 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 C 是第一象限
内一点,且 AC=2.设 tan∠BOC=m,则 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