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伤后脑梗塞39例分析

合集下载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25例分析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25例分析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25例分析标签:外伤性脑梗死,基底节区,儿童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25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5例中,男18例,女7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2.5岁,其中3岁以下20例。

25例均有头部外伤史,其中坠落伤13例,跌倒伤5例,车祸伤4例,打击伤3例。

1.2 临床表现伤后有短时间意识不清8例,头痛、呕吐及哭闹症状18例,癫痫大发作3例。

全部患儿在伤后1~3 d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偏瘫最早出现在伤后6 h;出现于24~48 h者20例,48 h后出现者5例。

偏瘫部位:单瘫10例,以上肢多见;偏瘫15例,其中左侧偏瘫8例,右侧偏瘫7例;伴有中枢面瘫8例,失语5例。

1.3 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24 h内均行头颅CT扫描,提示有基底节区点状低密度影3例;24~72 h后再次复查CT,25例均可见基底节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直径0.5~2.0 cm,CT值8~25 Hu,中线结构无移位。

有5例患儿再行MRI检查,可见与CT扫描一致的部位出现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病灶。

1.4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经CT证实除外脑出血后均住院保守治疗。

治疗措施:(1)确诊后给予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同等;(2)应用神经营养药物、脑细胞活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如:三磷酸胞苷(CTP)、胞二磷胆碱、吡拉西坦、依达拉奉等;(3)应用脱水剂及激素,如小剂量甘露醇配合地塞米松;(4)扩容治疗,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5)理疗及肢体运动治疗;(6)高压氧治疗,每日在0.7 ATA(0.07 mPa)下吸纯氧1 h,10 d为1疗程,1~3个疗程即可。

2 结果患儿偏瘫和失语开始恢复的时间为治疗后1周13例,2周7例,4周5例。

0.5年内25例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14例于伤后6个月复查CT示基底节区梗死灶消失10例,梗死灶明显缩小4例。

儿童外伤性脑梗死20例临床诊断和治疗

儿童外伤性脑梗死20例临床诊断和治疗
l 9 9 6, 2 9 ( 6 ): 梗 死继 发 癫 痫 2 8例 』 临床 诊 治分 析 [ J ] .中外 医学 研
究, 2 O 1 1 , 9 ( 1 6 ) : 4 8 — 4 9 .
病 灶位 于 皮 质 下 1 0例 ( 2 3 . 8 ) , 其 中 基 底 节 7例 , 脑干 2 例, 小脑 1 例 。以 病 灶 位 于 皮 质 者 多 见 , 两 者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义( y 一6 . 5 4 3, P< 0 . 0 5 ) 。
2 . 4 治 疗 及 预 后 所 有 患 者 在 行 原 发 病 治 疗 的 同 时 , 根 据 癫痫发作类 型, 给予抗 癫痫药 物治疗 , 全 面 性 发 作 口服 丙 戊 酸 钠 片 等治 疗 ; 部 分 性 发 作 予 以 口服 卡 马 西 平 片 ; 癫 痫 持 续 状 态者 则 给予 静 脉 注 射 地 西 泮 及 苯 妥 英 钠 治 疗 。若 单 一 种 药 物 治疗 效 果 不 佳 时 , 可 考 虑 联合 用 药 。3 O 例 早 发 型癫 痫 患 者 中死 亡 3 例, 死 亡 原 因 为癫 痫 持 续 状 态 , 且并发肺部 感染 、 心 功 能 不 全 死亡 , 其余 2 7例 随 原 发 病 好 转 癫 痫 发 作 得 到 控 制, 迟发型癫痫 1 2 例 预 后 良好 。
4 参 考 文 献
E 1 ] 汪东 良, 谢增华 , 陈强 , 等 .脑 梗 死 后 继 发 性 癫 痫 的 临 床 分 析 [ J ] .中 国 医师 进 修 杂 志 , 2 O 1 1 , 3 4 ( 4 ) : 4 8 — 4 9 . E 2 3 全 国第 四届 脑 血 管 病 学 术 会 议 .各 类 脑 血 管 疾 病 诊 断 要 点 及 临床功能缺 损程 度评 分 标准 ( 1 9 9 5 ) [ J ] .中华神 经 科 杂志 ,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治疗体会(附18例报告)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治疗体会(附18例报告)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治疗体会(附18例报告)发表时间:2014-04-04T10:22:36.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作者:张智洲郭章方奕儒[导读] 外伤性脑梗塞是指继发于颅脑创伤后脑血管发生严重痉挛或闭塞,并致闭塞血管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梗死,影响脑的功能张智洲郭章方奕儒(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 363000)【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例儿童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给予手术、常规治疗、钙拮抗剂、溶栓并高压氧治疗。

结果 9个月后随访,14例恢复良好,4例下肢肌力稍差(肌力Ⅳ级),无死亡、重残患儿。

结论儿童外伤性脑梗塞在手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塞儿童综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092-02【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hildren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Methods 18 cases of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operation,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calcium antagonists, 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Results after 9 months follow-up, 14 cases of good recovery, 4 cases of lower extremity strength slightly worse (muscle strength grade IV), no death, severe disability in children. 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treatment, the prognosis is good.【key words】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Childre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外伤性脑梗塞是指继发于颅脑创伤后脑血管发生严重痉挛或闭塞,并致闭塞血管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梗死,影响脑的功能,该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多见于儿童病人,是一种严重并发症[1]。

小儿脑外伤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附32例临床报告)

小儿脑外伤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附32例临床报告)
三位 是 : 内血 肿 伴 脑 肿 胀 、 C 脑 G S评 分 、 网膜 下腔 出血 。 蛛
【 键词】 小儿 ; 脑 外伤 ; 脑梗 死; 相关 因素 关
C re t nF trAnls f na t eerl nac o f rC rb a r u .IN u b 。E iY N Qa m n H a , o rli ao a i o fn rba frt nat eer T a ma J GZ n— o L l A in— i , UD n ao ys I C I i e l A L T N in G IC eg- i TeT i e ls o i lfYn o ,ogzo4 50 ,hn . A GJ ,U hn j . h hr P o e s t ogz u Yn t20 0 C ia a a d p 'H p a o h ht
t,lee hv o eao i eocrec f eerlna t n P< . 5 . h edrt a et t emenat il rs r,pdrl e y p t t aecr l i wt t curne rba if c o ( 0 0 ) T egn e, et n y , a r r es eeiua h- a l t n hh oc ri r m sl eap u m t a p ma r n—s m i u aen orlinwt t eer a t n P> . 5 . o c s n T eea n c r rlint a m ,r r ba o i y i t jr hv ocr a o h h crba i r i ( 0 0 ) C nl i h r r may at s e t e ny et i e l n co f uo e f o ao o

小儿外伤后脑梗塞39例分析

小儿外伤后脑梗塞39例分析

小儿外伤后脑梗塞39例分析【关键词】小儿外伤脑梗塞随着基层医院CT和MRI的应用,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病例逐渐增多,尤其儿童外伤后脑梗塞发病逐渐增加,其诊断率明显提高。

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9例儿童外伤后脑梗塞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在1岁~14岁,其中跌伤18例,车祸伤16例,堕落伤3例,打击伤2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儿伤后有短暂昏迷者10例,浅昏迷者6例,症状出现时间在伤后6h~72h,偏瘫者19例,单瘫者9例,哭闹者5例,言语不清者3例,癫痫发作者3例。

1.3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儿均在伤后6h内首次行颅脑CT检查,其中有轻度脑挫裂伤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10例,伤后24h或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时复查颅脑CT和MRI证实为脑梗塞,左侧21例,右侧18例。

单纯豆状核区6例,尾状核区8例,内囊区11例,其余为混合型。

1.4 治疗早期应用钙通道拮抗剂尼莫通和西比灵,小剂量甘露醇,地塞米松,维生素C,能量合剂,ATP,低分子右旋糖苷,神经营养药物如胞二磷胆碱,神经节苷脂,小牛血清去蛋白水解物,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配合针灸,高压氧和功能锻炼等治疗。

癫痫患儿早期应用安定静脉控制,稳定后改用丙戊酸钠口服1月,停药后无癫痫复发。

2 结果所有患儿在诊断为外伤后脑梗塞后5~7天逐渐恢复,以语言恢复最为迅速,其次下肢,上肢恢复最慢。

所有病例随访3~6月,颅脑CT复查,21例恢复正常,18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灶,软化灶。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痊愈36例,治愈率92.3%,轻瘫2例,肢体肌力IV~IV+级,1例轻度语言障碍。

3 讨论小儿外伤后脑梗塞随着CT和MRI的普及,其诊断病例逐渐增多,本病诊断主要有:[1](1)有明显外伤史(2)伤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障碍(3)颅脑CT发现低密度灶。

儿童外伤后脑梗塞发病的部位,症状和体征与成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小儿外伤后脑梗塞神经功能恢复较成人良好,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脑外伤程度轻,脑内血液循环多较局限(2)小儿脑组织代偿能力强,新陈代谢旺盛,处于发育期,大脑侧支循环建立迅速(3)临床CT的普遍应用,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条件(4)近年来,临床医生对本病的治疗经验与认识度逐渐提高,治疗更加及时、合理。

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附18例报告)诊治体会

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附18例报告)诊治体会

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附18例报告)诊治体会孙刚;甄晓鸥;赵翠华【摘要】@@ 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临床上比较少见,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还不完全清楚,易误诊误治.我科自2000~2010年共收治18例,现报告分析如下.【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1(005)015【总页数】1页(P47)【作者】孙刚;甄晓鸥;赵翠华【作者单位】132011,吉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132011,吉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132011,吉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正文语种】中文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临床上比较少见,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还不完全清楚,易误诊误治。

我科自2000~2010年共收治18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3例,女5例。

年龄6月~9岁,平均3.2岁。

坠落伤11例,摔伤5例,打击伤2例,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

枕部着力13例,颞顶部着力3例,额部着力1例,其余不详。

1.2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外伤后肢体瘫痪,出现时间0~28 h不等,进行性加重。

伤后浅昏迷3例:一过性意识丧失12例;无意识障碍6例。

肌力0级3例;1级3例;2级7例;3级6例;4级2例。

伴有语言障碍2例,面瘫5例,抽搐7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现有感觉障碍。

21例均进行腰穿检查脑脊液,6例为血性,其余正常。

X线检查颅骨线形骨折3例;锁骨骨折1例。

所有病例头颅CT扫描均呈现斑片状低密度改变,边界不清楚,范围(5~10)×(10~20)mm,其中3例发病当天检查阴性,2 d后复查阳性。

具体疗位是:左基底节区1例;右基底节区6例;双基底节区2例;顶深部3例。

其中2例伴有额疗高低混杂密度影,1例颞顶部少量硬膜下血肿。

1.3 治疗及结果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治疗,包括静脉滴注甘露醇、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口服地巴唑、脑复康、维生素B1等。

15例在5 d~3周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出院,6例遗有轻瘫出院,其中2例出院后2个月也完全恢复正常。

脑外伤后脑梗死39例分析

脑外伤后脑梗死39例分析

文章 编 号 :6 2 3 9 20 )4 4 4 2 17 —14 (0 8 0 —0 9 —0 明 显 好 于 非 外 伤 性 脑 梗 死 。本 组 病 例 按 G S标 准 评 价 治 疗 效 C
脑外 伤后 脑 梗 死 是 颅 脑 外 伤 常 见 的并 发 症 ,近 年 来 随 着 影
像技术 的提高 , 脑外伤后脑梗死 的诊 断率不断提高 , 渐引起 了 逐
果, 良好 2 6例 , 中残 8例 , 重残 3 , 亡 2 。 例 死 例
2 讨 论
脑 外 伤性 脑 梗 死 町发生 于 任何 年 龄 , 生 原 因 大 致 有 : 脑 发 ① 挫裂 伤 容 易在 短 时 间 内 出现 脑 血 管痉 挛 , 成 脑 血 流 减 少 , 造 因缺
血 、 氧 与 血 中 自由 基 含 量增 加 , 致 血 小 板 聚 集 及 一 氧 化 氮 耗 缺 导
酶 , 血 浆 中纤 维 蛋 白原 转 变 为 纤 维 蛋 白 , 血 小 板 黏 着 、 集 , 使 使 聚
12 梗 死情 况 .
单侧基底节 区梗死 1 , 脑叶便死 1 9例 单侧 5例
( 中额叶 4 , t6例 , 其 例 颞口 - 顶叶 2例 , 叶 3例 )双侧多 发梗死 枕 ,
5 。 梗 死 病 灶 直 径 小 于 3c 2 例 m 3例 , m~ 5c1 3c n 9例 , 于 5 大 c 例。 m7 I3 临 床特 点 . 亚 急 性 起 病 , 部 分病 人 于 伤后 (4 8 大 2 ~4 )h出 现 迟 发 性 神 经 系 统 症 状 体 征 , 括 偏 瘫 、 语 、 识 障 碍 等 ; 后 包 失 意 伤
形成 【栓 , 血 导致梗 死 ⑦ 脑外伤 后 出血或 手术 出血 、 克引起 5; 休

外伤性脑梗塞65例临床诊疗分析

外伤性脑梗塞65例临床诊疗分析

外伤性脑梗塞65例临床诊疗分析
外伤性脑梗塞是指由于外伤性原因导致脑血管出现阻塞,从而引发的脑梗塞。

本文旨
在分析65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疗情况。

病例特点:
本组病例中男性占53.8%,女性占46.2%,主要年龄分布在40岁以下。

外伤原因包括车祸、跌落、体育运动和工伤等,其中车祸占了最大比例。

症状表现主要呈现行为异常、语言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和生理功能异常等,严重的病
例表现为昏迷、癫痫和视力障碍等。

诊断:
除了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外,CT、MRI、脑血管造影和脑脊液检查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有些病例在最初的CT检查中没有发现异常,但在数天后的检查中出现明显异常表现。

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外伤性脑梗塞的进展和转归至关重要。

治疗重点包括控制脑
水肿、降低颅内压和血压、预防血栓形成和脑缺氧等。

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
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缓解颅内压。

病情转归:
本组病例中21.5%的患者死亡,5.5%的患者出现明显残疾。

其中死亡主要是由于脑水肿、颅内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引起。

明显残疾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运动障碍和认知功能
障碍等。

结论:
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率较低,但病情转归严重。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改
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脑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在外伤性脑梗塞中受到重视。

未来需要更多
的研究来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疗外伤性脑梗塞。

外伤性脑梗死40例分析

外伤性脑梗死40例分析

外伤性脑梗死40例分析目的探究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并给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6月~12月收治的4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结果本组患者脑梗死病灶主要在基底节区(60%)和额顶叶(20%);梗死灶直径小于3.0cm占50%,在3.0~5.0cm的占27.5%,大于5.0cm的占22.5%,本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77.5%,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死亡率为2.5%。

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病残率高,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较为重要,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与脑梗死位置、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有关。

标签: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外伤性脑梗死是指发生头部外伤后,脑局部血流供应受到影响,从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体征[1]。

外伤性脑梗死常见于青壮年,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高病残率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外伤性脑梗死的研究认识也逐渐加深,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均有所上升。

为了探究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并给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6月~12月收治的4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3年6月~12月收治的4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36.5±4.1)岁;其中交通伤有22例,高空坠落伤有9例,打击伤有6例,其他類型有3例。

本组患者均表现为呕吐、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偏瘫等,给予24h急诊CT检查均未发现梗死病灶。

1w内患者病情加重,再次给予CT、MRI检查,发现梗死区域。

1.2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影像学检查结果,给予其不同的治疗方式。

本组患者有26例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有14例进行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并辅以内科治疗。

小儿外伤开颅术后脑梗塞的诊治探讨(附12例报告)

小儿外伤开颅术后脑梗塞的诊治探讨(附12例报告)

小儿外伤开颅术后脑梗塞的诊治探讨(附12例报告)摘要】本文探讨小儿颅脑外伤开颅术后继发性脑梗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要点,旨在提高防治小儿开颅术后脑梗塞出现及出现脑梗塞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小儿外伤开颅术中大出血、术后脑供血异常和脑血管痉挛为本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早发现和治疗,本病预后良好。

【关键词】小儿开颅术后脑梗塞开颅术中出血脑供血异常小儿颅脑外伤开颅术后继发脑梗塞比较少见,可能是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血量大,导致脑供血异常和脑血管痉挛等因素而继发脑梗塞,进一步加重脑损伤程度,影响患者预后。

近年来随着CT、MRI的普及应用,本病确诊率不断提高,并日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我院1999~2007年共收治本病12例,现根据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讨论。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3岁。

车祸伤5例,坠落伤6例,击打伤1例。

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4例,并发额颞部脑挫裂伤3例,脑内血肿1例。

1.2临床表现 GCS评分: 8~12分3例,<8分9例。

术后24~48h出现肢瘫合并意识障碍。

1.3术后CT检查左基底节区2例,右基底节区3例,右颞顶叶大面积梗塞3例,左颞顶叶大面积梗塞4例。

梗塞灶与手术同侧8例,对侧4例。

1.4治疗方法全组病例予脑外伤常规治疗外,应用钙拮抗剂及扩充血容量治疗。

早期给予尼莫地平,全组均接受高压氧治疗。

2 结果3周内肌力恢复3例,4~6周肌力恢复5例;半年后随访,10例恢复良好,2例下肢肌力接近正常、上肢肌力3~4级。

本组无死亡、重残病例。

3 讨论在儿童病例中,由于血管发育不成熟、血管壁易因缺血、缺氧受损,触发自由基反应和血管内凝血。

而且血管较纤细、更易受压闭塞。

近年来,由于CT的广泛应用,小儿颅脑外伤开颅术后脑梗塞的诊断率明显提高。

其发病机制与脑供血异常及血管痉挛有关。

本组病例有几个特点:(1)脑梗塞发生于术后48h内,与颅脑外伤开颅术明确相关;(2)在开颅手术中出血较多,急性出血200~500ml。

32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32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 1 临 床 特 点 及 诊 断 要 点 : 均 有 确 切 的 较 轻 微 的 头 部 外 . ①
伤史 ; 迟 发 性 偏 瘫 , 部 分 在 伤后 2 ② 大 4 h内 发 生 , 床 症 状 和 临 体 征 多在 伤 后 3 5 d达 到 高 峰 ; 本 组 中 , 后 第 1天 得 到 ~ 在 伤 诊 断有 2 6例 , 8 . 5 0 2 / 2 , 2 3天 有 6例 得 到 诊 为 1 2 % ( 6 3 )第 ~ 断 , 1 . 5 ( / 2 ; 多 数无 严 重 的 意 识 障 碍 和 颅 内高 压 为 8 7 6 3 ) ③ A o
( 广西 医科 大学 第 七 附 属 医 院 神 经 外 科
梧 州 5 3 0 ) 4 0 0
关 键 词 颅 脑 外 伤 ; 梗 死 ; , L 脑 4 J
中 图 分 类 号 : 5 R6 1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59 0 2 0 0 4 90 1 0 —3 X( 01 ) 30 6 1
1 资料 和 方 法
11 一般 资 料: 组 3 . 本 2例 , 1 男 8例 , 1 女 4例 ; 龄 1 1 年 ~ O
岁; 伤 2 跌 o例 , 祸 伤 5例 , 伤 4例 , 车 摔 打击 伤 3 , 为 闭 合 例 均
性颅脑外伤 。
1 2 临 床 表 现 : GC . 按 S评 分 : 3 l 1 措施[ 。 3 ] 我们认为 , 头颅 C 或 MRI 查 是 诊 断 & J # 伤 性 脑 梗 T 检 Lb
C 排 除 颅 内 出血 , 期 给 予 抗 血 管 痉 挛 ( 尼 莫 同 ) 充 分 扩 T 早 如 、 容 、 神 经 保 护 剂 ( G 1 及 小 剂 量 脱 水 剂 、 素 等 , 时 脑 如 M一 ) 激 同 配合针灸 、 压氧及神经功能训练等治疗 , 部治愈出院 。 高 全

小儿外伤后脑梗死39例分析

小儿外伤后脑梗死39例分析
治疗 效 果 不 佳 死亡 。 观察 指标 : 录 患 儿哭 声 、 吟 、 记 呻 肤 色、 鼻扇 、 三凹征情况 , 持续进行经皮末梢 氧饱 和 度 , 电 、 吸 及 无 创 血 压 监 测 。 心 呼 疗效 评介 : 用 固尔 苏后 2 使 4小 时 内观察 指标 明显 改善 为显效 ,2小 时 内观 察改 7 善为 有效 ,2小时以上无改善为无效。 7
peet no y o ni soi e i p— rvni fhpt so asca dwt si o e n t h
h la ete i o ee t e cs ra e t n a n sl sa frs lci ea en sc o . l v i
An sh soo y, 9 3, 9: 6 e t e il g 1 9 7 2 2.


所有患儿在诊 断为 外伤 后脑 梗死后 5— 7天逐渐恢 复 , 以语 言恢 复最 为迅速 , 其次下肢 , 上肢恢复最慢 。所有病例 随访 3~ 6个月 , 颅脑 C T复查 ,l 2 例恢复正常 , 1 表 现为大 小不 等 的低 密度灶 , 化 8例 软 灶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 愈 3 , 痊 6例 治 愈率 9 . % , 2 3 轻瘫 2例 , 肢体 肌力 Ⅳ 一Ⅳ +级 , 例轻度语 言障碍。 1
小儿 外伤 后 脑梗 死 3 9例 分 析
朱 兵
2 30 7 10山东 曲阜 市 人 民 医院 神 经 外 科 关键词
2 0 6. 01
小儿
外伤
脑 梗 死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0 o: 0 3 6 / . s .10 s 1x 2 1
例, 哭闹者 5例 , 言语不 清者 3例 , 癫痫 发 作 者 3例 。 影像学检查 : 所有患儿均在伤后 6小 时内首次行 颅脑 C T检 查 , 中有 轻度脑 其 挫裂伤 8例 , 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l 0例 , 伤 后2 4小时或 出现 临床症状或体征 时复查 颅脑 C T和 MR 证 实 为脑 梗 死 , 侧 2 I 左 1 例, 右侧 1 8例。单纯豆状核区 6例 , 尾状

小儿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临床分析

小儿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临床分析

小儿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

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9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36例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6例患儿年龄从4个月~11岁,受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伤、车祸伤和重物击打伤。

所有患儿均在伤后1周内确诊。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恢复良好11例,轻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

结论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是严重的脑外伤并发症,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athogensis,clinical features of posttraumatic cerebral massive infarction in children. Methods 36 cases with posttraumatic cerebral massive infarction in past five years were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 in Kunming’s children’s hospital between 2009 and 2014. Results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ranged from 4 months to 11 years. The cause of injury are high falling injury,accident and heavy combat injuries.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in 1 week. According to the Glasgow outcome scale standards,11 patients recoveredwell ,mildly disabled in 16 cases,severe disability in 5cases,plant survival in 1,3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 Children withtraumatic larg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braintrauma,diagnosis relies mainly on CT or MRI,emphasis on early diagnosisand early treatment.[Key words]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Brain traumatic injury;Children外伤性脑梗塞是指继发于颅脑创伤后脑血管发生严重痉挛或闭塞,并致闭塞血管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梗死,影响脑的功能,该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多见于儿童病人,是一种严重并发症[1]。

外伤性脑梗死患儿脑部病变异常代谢物变化特点探析

外伤性脑梗死患儿脑部病变异常代谢物变化特点探析

外伤性脑梗死患儿脑部病变异常代谢物变化特点探析外伤性脑梗死患儿脑部病变异常代谢物变化特点探析外伤性脑梗死指继发于颅脑创伤后脑血管发生的严重痉挛或闭塞, 并致闭塞血管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梗死, 影响脑的功能[1]。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发病率较低, 但轻微外伤 (如跌倒、坠落等) 即可出现严重的颅脑临床表现, 如肢体活动障碍、偏瘫、抽搐等,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对小儿脑梗死早期及时诊断在抢救患儿的生命、减轻神经功能的损害及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MRS是目前唯一无创性定量分析活体组织代谢及生化变化的技术[2], 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3-4]。

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研究较少[5]。

本文通过H-MRS技术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患儿脑部病变异常代谢物变化特点, 旨在探讨其在小儿外伤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于我院儿科住院的外伤性脑梗死患儿30例, 男18例, 女12例;中位年龄为1岁(6个月~7岁) , 1~3岁23例, 3~6岁6例, 6~14岁1例;超急性期5例, 急性期13例, 亚急性期8例, 慢性期4例;跌倒20例, 坠落7例, 碾压伤1例, 眼扎伤1例, 门撞伤1例;临床表现均为外伤后均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或偏瘫, 其中4例伴有抽搐。

及时给予降颅压、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止抽、康复锻炼等内科保守治疗, 1例严重外伤者合并脑疝死亡, 余均较前明显好转。

有心脏病史2例, 有外伤性脑梗死病史1例。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平扫、DWI及MRS检查, 部分患者行头颅CT及MRA检查。

1.2 常规MRI检查使用美国GE Signa HD 3.0T磁共振扫描仪及头颅8通道相控阵线圈。

常规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 T1FLAIR扫描参数:TR=2000 ms, TE=22 ms, FOA:22cm×22cm, 矩阵320×192;FSE-T2WI扫描参数:TR=4 500 ms, TE=100ms, 矩阵256×256;T2FLAIR TR=9 000ms, TE=140 ms;FOA:22cm×22cm。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孙爱玲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3(007)007
【摘要】脑梗死属于内科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儿科并不多见,因外伤所致的外伤性脑梗死更属不多.现将我院自2000年2月~2002年12月所收治的该病16例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606)
【作者】孙爱玲
【作者单位】274400,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小儿头颅外伤性脑梗死的75例CT诊断临床分析 [J], 单英
2.小儿外伤性脑梗死34例临床分析 [J], 吴中亚;熊海洋;乔俊
3.小儿外伤性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 [J], 王文正
4.32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J], 姜洪;吴先良;邓忠勇;梁斗;黄赛;林胤言
5.小儿外伤性脑梗死16 例临床分析 [J], 蓝健枫;郑健群;陈灿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外伤后脑梗死39例分析

小儿外伤后脑梗死39例分析

小儿外伤后脑梗死39例分析
朱兵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0(012)026
【摘要】@@ 2005~2009年收治39例儿童外伤后脑梗死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rn资料与方法rn本组39例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在1~14岁,其中跌伤18例,车祸伤16例,堕落伤3例,打击伤2例.临床表现:本组患儿伤后有短暂昏迷者10例,浅昏迷者6例,症状出现时间在伤后6~72小时,偏瘫者19例,单瘫者9例,哭闹者5例,言语不清者3例,癫痫发作者3例.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朱兵
【作者单位】273100,山东曲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外伤后脑梗塞39例分析
2.脑外伤后脑梗死39例分析
3.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外伤后脑梗塞39例分析
4.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外伤后脑梗塞39例分析
5.小儿外伤后脑梗死39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轻型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塞(附28例报告)

儿童轻型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塞(附28例报告)

儿童轻型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塞(附28例报告)
陈礼刚;朴永旭;杨立斌;汪庆华;曾力;匡永勤;李讯
【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2001(11)3
【摘要】@@儿童外伤后脑梗塞多发生于基底节区,通常是由于中、重度颅脑外伤中的剪力所致,以轻型闭合性颅脑伤所致儿童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仍少见[1].现就1992-01~1998-12我科收治的28例经CT证实的轻型闭合性颅脑伤后儿童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92-193)
【作者】陈礼刚;朴永旭;杨立斌;汪庆华;曾力;匡永勤;李讯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726
【相关文献】
1.浅谈老年腔隙性脑梗塞(附85例报告) [J], 王宏;刘雅丽;刘大为;董莘
2.腔隙性脑梗塞与脑血流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附50例彩色多谱勒超声报告) [J], 林玲;毛旭升;林其元
3.FLAIR序列在腔隙性脑梗塞检查中的诊断体会(附62例报告) [J], 江勇坚
4.小儿外伤后腔隙性脑梗塞:附12例报告 [J], 朱风仪;吴幼章
5.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CT诊断(附15例报告) [J], 梁茵;周银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梗塞35例报告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梗塞35例报告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梗塞35例报告
阮善平
【期刊名称】《浙江实用医学》
【年(卷),期】2001(006)004
【摘要】@@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梗塞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自1992年4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35例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6.5岁.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其中坠落伤25例,车祸伤10例.rn1.2 临床表现伤后有短暂性昏迷者7例.外伤至偏瘫出现时间:立即出现者4例,2~24小时22例,~48小时7例,48小时以上2例.均有偏瘫,但触觉、痛觉仍存在,伴同侧中枢性面瘫12例,运动性失语2例.rn1.3 辅助检查头颅X线平片检查10例,发现线形骨折1例,凹陷性骨折1例.全部患儿均经头颅CT扫描,均见基底节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病灶,9例病灶周围有轻度水肿,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6例病人首次CT扫描正常而于CT复查时发现病变.
【总页数】1页(P44-44)
【作者】阮善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3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
【相关文献】
1.17例小儿基底节区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J], 孔伟;薛跃华;徐正保;付伟春;林亦海;冯路;王军友
2.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梗塞12例报告 [J], 熊雪兵;李跃程
3.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腔隙梗塞22例分析 [J], 李大成;李明吉;宫曙光;丁建东
4.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26例的诊治体会 [J], 燕武;燕雯
5.小儿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塞九例报告 [J], 周末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外伤后脑梗塞39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24T14:07:00.373Z 来源:《西部医学》2017年5月作者:朱兵
[导读] 小儿外伤脑梗塞随着基层医院CT和MRI的应用,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病例逐渐增多,尤其儿童外伤后脑梗塞发病逐渐增加,其诊断率明显提高。

山东省曲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73100
【关键词】小儿外伤脑梗塞随着基层医院CT和MRI的应用,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病例逐渐增多,尤其儿童外伤后脑梗塞发病逐渐增加,其诊断率明显提高。

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9例儿童外伤后脑梗塞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在1岁~14岁,其中跌伤18例,车祸伤16例,堕落伤3例,打击伤2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儿伤后有短暂昏迷者10例,浅昏迷者6例,症状出现时间在伤后6h~72h,偏瘫者19例,单瘫者9例,哭闹者5例,言语不清者3例,癫痫发作者3例。

1.3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儿均在伤后6h内首次行颅脑CT检查,其中有轻度脑挫裂伤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10例,伤后24h或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时复查颅脑CT和MRI证实为脑梗塞,左侧21例,右侧18例。

单纯豆状核区6例,尾状核区8例,内囊区11例,其余为混合型。

1.4 治疗早期应用钙通道拮抗剂尼莫通和西比灵,小剂量甘露醇,地塞米松,维生素C,能量合剂,ATP,低分子右旋糖苷,神经营养药物如胞二磷胆碱,神经节苷脂,小牛血清去蛋白水解物,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配合针灸,高压氧和功能锻炼等治疗。

癫痫患儿早期应用安定静脉控制,稳定后改用丙戊酸钠口服1月,停药后无癫痫复发。

2 结果
所有患儿在诊断为外伤后脑梗塞后5~7天逐渐恢复,以语言恢复最为迅速,其次下肢,上肢恢复最慢。

所有病例随访3~6月,颅脑CT 复查,21例恢复正常,18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灶,软化灶。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痊愈36例,治愈率92.3%,轻瘫2例,肢体肌力IV~IV+级,1例轻度语言障碍。

3 讨论
小儿外伤后脑梗塞随着CT和MRI的普及,其诊断病例逐渐增多,本病诊断主要有:[1](1)有明显外伤史(2)伤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障碍(3)颅脑CT发现低密度灶。

儿童外伤后脑梗塞发病的部位,症状和体征与成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小儿外伤后脑梗塞神经功能恢复较成人良好,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脑外伤程度轻,脑内血液循环多较局限(2)小儿脑组织代偿能力强,新陈代谢旺盛,处于发育期,大脑侧支循环建立迅速(3)临床CT的普遍应用,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条件(4)近年来,临床医生对本病的治疗经验与认识度逐渐提高,治疗更加及时、合理。

外伤后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2]:①小儿颈部肌肉力量较弱,头部外伤时头颈部活动幅度较大,造成脑血管剧烈的牵拉,加之儿童植物神经功能发育不健全,使血管壁挫伤或内膜受损,直接造成血栓形成。

②颅内血肿或者脑组织水肿,脑组织移位,使颅内压升高,压迫周围血管,有效脑灌注压下降,同时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梗塞。

③脑外伤后,脑血管破裂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血流缓慢,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

国内胡深[3]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半小时即出现血管痉挛。

④脑外伤后限制液体摄入量,大量脱水剂的应用,以及人体白蛋白的使用,使血液粘滞性增加,可促使脑梗塞的发生。

⑤另外,外伤后脑内深部微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加之脑深支小血管与颈内动脉分支在解剖走向成直角,易扭曲痉挛,血供减少或断流,亦是成为伤后脑梗塞的原因。

[4]
小儿外伤后脑梗塞造成的损伤往往是一种可逆性的损害,预后较好[5]。

本组病例,从病变发生机理角度,早期给以钙通道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对水肿明显,症状较重的病例,给予小剂量脱水和激素治疗,对恢复期高压氧治疗和功能锻炼等,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相山.外伤性基底节梗塞43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2):105.
2 杨波.小儿外伤性基底区损伤的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2):107.
3 胡深.猫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模型与脑血管造影.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3,(4):210.
4 Mokri B Traumatic dissections of the 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J] J Nwrosurg,2003,68:189
5 曲政海,舒志荣,李少梅.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和远期预后[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8,19(3):171—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