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沟设计说明精编WORD版

合集下载

排洪沟工程设计说明

排洪沟工程设计说明

. .. .3 排洪工程设计方案开县是盆地东部地区的一部分,山体较多,中原和木桥小区背后(南侧)有一山体。

由于山体地形坡度大,积水时间短,洪水历时也不长,一到雨季,大量山洪水排泄而下,水流急,流势猛,且水流中还夹带着砂石等杂质,冲刷力大,容易使山脚下小区受到破坏而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尽量减少洪水造成的危害,保护山脚下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认真做好防洪规划,拟在山坡上新建一条排洪沟,拦截山洪,将山洪引出居住区,排入附近水体中。

3.1 设计原则(1)排洪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区旁边山洪现状,切实解决山洪对小区造成的危害和隐患。

(2)排洪工程的设计应与原有的DN1200市政水泥涵管结合起来,使山洪能够顺利流入市政管道。

(3)为减小对市政管道的堵塞,应考虑设置沉砂设施。

3.2 设计依据: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CJJ50-92)2、《城市防洪标准》GB50201-943、《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6、《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7、《砌体结构设计规》(GB5003-2001)8、《砼结构设计规》(GB50010 -2002)9、实测地形图。

3.3 排洪沟设计要点(1)排洪沟应尽量利用原有山洪沟,必要时可作适当整修原有山洪沟是山洪若干年来冲刷形成的,其形状、底板都比较稳定,因此应尽量利用原有的天然沟道作排洪沟。

当利用原有沟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的水力条用地形坡建筑密度淤情况等增加,以防设在转弯效果很好。

陡槽页称急流槽,纵坡一般为20%~60%,多采用片石、块石或条石砌筑,也有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

陡槽终端应设消力设备。

(5)排洪沟的断面形式排洪明渠的断面形式常用矩形或梯形断面,最小断面B×H=0.4m×0.4m排洪沟的材料及加固形式应根据沟最大流速、当地地形及地质条件、当地材料供应情况确定。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word版)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word版)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江津区滨江新城荷花路二期、中渡路一期、朝门路二期以及珑湾路道路工程-珑湾路1.2工程地点: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江津区。

珑湾路起于双龙路,止于荷花路一期,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40km/h,标准路幅宽度24m。

1.3工程规模:本次设计DN500-DN1雨水管长度643m,DN400污水管长度600m。

1.4建设范围:道路设计范围内雨、污水管设计。

1.5项目设计过程简述:2021年4月江津区滨江新城荷花路二期、中渡路一期、朝门路二期以及珑湾路道路工程召开方案评审会,并修改通过方案设计。

2.设计依据2.1设计基础资料本项目1:500地形图(电子版);《滨江新城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21—2030)》-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08;《重庆市江津区滨江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滨江新城核心区综合管线规划方案设计》(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21.11)《重庆市江津区城乡总体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1.01);《重庆市江津区滨江新城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2021.08);《江津区滨江新城双龙路道路工程(施设)》(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21.10)。

2.2设计规范、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21年版)《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2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2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图集号06MS201)《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23:2007)《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21)《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版)《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21年版)》《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21)《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21)3.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暂无。

排水沟说明

排水沟说明

本工程在基坑开挖后,基坑内或坡壁出现有大量渗水时,在四周边坡坡脚位置设排水沟(宽20cm,深20cm),其坡度为千分之三;间隔20m(根据情况可以适当放大)设一个集水井,集水井内根据需要下泵;排水沟在高低跨位置设置为排水盲沟,其他位置设置为排水明沟,排水沟设置与边坡坡脚下,集水井尽量设置于基坑拐角位置或其他较大位置。

(如下图)
排水盲沟和集水井示意图:
排水沟剖面图集水井剖面图
根据现场实际土质情况,排水沟开挖可以使用机械破除,人工清理的办法施工,尽量不破坏基地持力层,对于排水盲沟部位应根据结构要求适当调整位置不
要将盲沟设置与承重墙下方。

排洪沟工程设计说明书

排洪沟工程设计说明书

3 排洪工程设计方案开县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一部分,山体较多,中原和木桥小区背后(南侧)有一山体。

由于山体地形坡度大,积水时间短,洪水历时也不长,一到雨季,大量山洪水排泄而下,水流急,流势猛,且水流中还夹带着砂石等杂质,冲刷力大,容易使山脚下小区受到破坏而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尽量减少洪水造成的危害,保护山脚下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认真做好防洪规划,拟在山坡上新建一条排洪沟,拦截山洪,将山洪引出居住区,排入附近水体中。

3.1 设计原则(1)排洪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区旁边山洪现状,切实解决山洪对小区造成的危害和隐患。

(2)排洪工程的设计应与原有的DN1200市政水泥涵管结合起来,使山洪能够顺利流入市政管道。

(3)为减小对市政管道的堵塞,应考虑设置沉砂设施。

3.2 设计依据: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2、《城市防洪标准》GB50201-94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6、《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8、《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9、实测地形图。

3.3 排洪沟设计要点(1)排洪沟应尽量利用原有山洪沟,必要时可作适当整修原有山洪沟是山洪若干年来冲刷形成的,其形状、底板都比较稳定,因此应尽量利用原有的天然沟道作排洪沟。

当利用原有沟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必须加以整修时,应注意不宜大改大动,尽量不要改变原有沟道的水力条件,而要因势利导,畅通下泄。

(2)排洪沟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排洪沟的走向,应沿大部分地面水流的垂直方向,因此应充分利用地形坡度,使截流的山洪水能以最短距离重力流入受纳水体。

(3)排洪沟采用明渠或暗渠应视具体条件确定一般排洪沟最好次用明渠,但当排洪沟通过市区或厂区时,由于建筑密度较高、交通量大,应采用暗渠。

修建水渠设计说明范文

修建水渠设计说明范文

修建水渠设计说明范文一、项目背景。

咱这地儿啊,一直都缺水,庄稼长得那叫一个可怜巴巴的。

所以呢,修建个水渠就成了大家心心念念的大事。

这水渠就像是一条生命的输送带,能把水妥妥地送到需要的地方,让咱这一片土地都能喝饱水,然后结出满满的果实。

二、设计目标。

1. 高效输水。

咱修这个水渠啊,首要目标就是让水能够快速地从水源地流到各个农田里。

就像给水流铺了一条高速公路,不能让水在路上磨磨蹭蹭的,得一下子就冲到目的地。

2. 节约成本。

咱也不是啥大款,修水渠得花的钱得好好算计。

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省则省。

毕竟咱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可不能大手大脚地乱花。

3. 经久耐用。

这水渠可不能是个“豆腐渣工程”,修好了就得管个几十年的。

不能今天修了,明天就这儿漏水那儿垮了,那可不行,得像个坚强的小战士,经得住风吹雨打,时间的考验。

三、水渠选址。

选地址的时候可费了老劲了。

我们沿着水源地周围转了好几圈,就像寻宝似的。

最后选了一条既地势相对较低,又能照顾到大部分农田的路线。

为啥选地势低的呢?这就跟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一样,顺着地势走,水自己就欢快地跑起来了,都不用费太多劲儿去推它。

而且这样也能减少修建的难度,省点力气。

四、水渠类型及尺寸。

咱决定采用明渠。

为啥呢?明渠就像是一条敞开的水路,修建起来比较简单,成本低。

而且啊,以后要是有啥问题,维修起来也方便,一眼就能看到哪里出毛病了,就像看自己脸上有没有脏东西一样清楚。

2. 尺寸。

根据咱这一片农田的用水量和水流的速度,水渠的宽度设计成了[X]米,深度是[X]米。

这个尺寸就像是给水流量身定做的衣服,不大不小,刚刚好。

既能保证足够的水量通过,又不会让水在里面觉得太挤或者太松。

五、材料选择。

1. 渠底。

渠底材料很重要啊,就像鞋子的鞋底,得耐磨。

所以我们选用了混凝土。

混凝土这东西硬邦邦的,就像个铁打的汉子,水在上面冲来冲去也不怕。

而且它还不容易被腐蚀,能长时间保持完好。

2. 渠壁。

渠壁呢,我们用了砖砌的方式。

排洪沟工程设计说明.docx

排洪沟工程设计说明.docx

3排洪工程设计方案开县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一部分,山体较多,中原和木桥小区背后(南侧)有一山体。

由于山体地形坡度大,积水时间短,洪水历时也不长,一到雨季,大量山洪水排泄而下,水流急,流势猛,且水流中还夹带着砂石等杂质,冲刷力大,容易使山脚下小区受到破坏而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尽量减少洪水造成的危害,保护山脚下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认真做好防洪规划,拟在山坡上新建一条排洪沟,拦截山洪,将山洪引出居住区,排入附近水体中。

3.1 设计原则(1)排洪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区旁边山洪现状,切实解决山洪对小区造成的危害和隐患。

(2)排洪工程的设计应与原有的 DN1200 市政水泥涵管结合起来,使山洪能够顺利流入市政管道。

(3)为减小对市政管道的堵塞,应考虑设置沉砂设施。

3.2 设计依据: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2、《城市防洪标准》 GB50201-94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6、《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8、《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9、实测地形图。

3.3排洪沟设计要点(1)排洪沟应尽量利用原有山洪沟,必要时可作适当整修原有山洪沟是山洪若干年来冲刷形成的,其形状、底板都比较稳定,因此应尽量利用原有的天然沟道作排洪沟。

当利用原有沟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必须加以整修时,应注意不宜大改大动,尽量不要改变原有沟道的水力条件,而要因势利导,畅通下泄。

(2)排洪沟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排洪沟的走向,应沿大部分地面水流的垂直方向,因此应充分利用地形坡度,使截流的山洪水能以最短距离重力流入受纳水体。

(3)排洪沟采用明渠或暗渠应视具体条件确定一般排洪沟最好次用明渠,但当排洪沟通过市区或厂区时,由于建筑密度较高、交通量大,应采用暗渠。

排水沟施工方案精编WORD版

排水沟施工方案精编WORD版

排水沟施工方案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排水沟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2014年3月20日一、工程概况 (3)二、施工流程 (3)三、施工方法 (3)四、工程机械、人员配置 (8)五、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 (10)排水沟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水池外圈的钢筋混凝土排水沟(排水沟宽500mm、深100mm~500mm),排水沟底部为级配砂石换填、砼垫层,沟底、两侧为钢筋混凝土,边墙顶上侧水池外边面采用水泥砂浆抹面。

二、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土方开挖→C15砼垫层施工→排水沟钢筋绑扎→排水沟底板C20砼浇筑→两侧模板支设→两侧C20砼浇筑→模板拆除→土方回填土→不锈钢预制盖板安装→盖板与水池边接触棱角打磨三、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1)熟悉图纸,认真领悟设计意图和使用功能。

2)做好钢筋、水泥、灰砂砖等材料的试验、试配、试压等项试验工作,做到先试后用。

3)施工用水由甲方指定用水点。

4)施工用电由甲方指定接电点。

5)做好材料计划表,并复核上报,根据生产需要安排,明确进场时间。

6)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好安全教育并按规定办理好施工人员上岗证,入厂证等,组织各种施工机具进场办理相关手续。

施工前办理好相关的作业票证才能施工。

2、测量放线1)定位原则:根据已有水池外边,对排水沟定位并钉控制桩。

2)测量放线:根据控制桩测定沟槽的中心线,在沟槽的起点、终点和转角处,钉一较长的木桩作为中心控制桩,用两个控制点控制此桩。

3、土方开挖1)现场土方(级配砂石)开挖采用人工开挖,使用人力小推车进行水平运输。

2)开挖顺序,○1沟槽土方开挖采用人工开挖;○2人工捡底保证开挖设计标高及结构尺寸。

基底预留±100m厚用人工清底修平的方法,尽量避免超挖现象。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遇到地下管线、电缆及不明障碍物时,应立即通知监理公司和甲方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完毕后方可继续施工,基槽清理干净后及时通知监理公司和甲方现场代表到现场验槽,验槽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垫层工序施工。

排水沟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doc

排水沟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doc

排水沟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doc1、排水沟设计施工方案完整版一、项目概述排水沟设计施工方案适合于某某工程的排水系统建设,在此详细说明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二、设计要求1. 排水沟的总长度为1000米,宽度为2米,深度为1米;2. 沟底坡度为1%;3. 沟侧坡度为1:1.5;4. 沟壁采用混凝土浇筑,厚度为20cm,配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三、施工步骤1. 准备工作:a. 按设计要求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和清理工作;b. 按照设计图纸划定排水沟的位置,并且设置好沟壁的标高。

2. 挖掘排水沟:a. 使用挖掘机进行沟底的开挖,沟壁的挖掘需按照设计要求进行;b. 挖掘时要注意保持沟底的坡度和沟壁的坡度。

3. 混凝土浇筑:a. 在沟底铺设一层砂浆;b.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沟壁厚度均匀;c. 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4. 安装排水设备:a. 安装排水井和排水管道,确保其与排水沟相连;b. 对排水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5. 沟壁加固:a. 对沟壁进行检查和修补,确保其无裂缝和渗漏现象;b. 对沟壁进行防水处理,提高其防渗性能。

四、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要保持工地的整洁和安全;2. 工作人员要穿戴好安全装备,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3. 施工现场要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施工质量。

2、水域生态修复方案完整版一、项目概述水域生态修复方案适合于某某河流的生态修复工程,在此详细说明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二、设计要求1. 利用生物修复手段,改善水质状况;2. 恢复河床形态,增加水流的多样性;3. 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三、施工步骤1. 水质改善:a. 通过植物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等方式,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b. 加大氧气供给,提高水体的溶氧量。

2. 河床形态修复:a. 对河岸进行加固,防止侵蚀和塌岸现象的发生;b. 根据河流的地形要求进行取样和分析,设计合理的河床形态。

排水沟设计方案

排水沟设计方案

排水沟设计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排水沟设计方案,以确保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行并减少水文灾害的风险。

2. 设计原则- 水流路径优化:排水沟应在最短时间内将水流导向合适的出口,避免积水和泛滥。

水流路径优化:排水沟应在最短时间内将水流导向合适的出口,避免积水和泛滥。

- 排水能力评估:根据当地的气候和降水量,评估排水沟的设计容量,以确保可以处理预期的最大流量。

排水能力评估:根据当地的气候和降水量,评估排水沟的设计容量,以确保可以处理预期的最大流量。

- 防止土壤侵蚀:为了防止排水沟内的溪流冲刷和土壤侵蚀,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合理的沟道横截面和沟床铺面材料选择。

防止土壤侵蚀:为了防止排水沟内的溪流冲刷和土壤侵蚀,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合理的沟道横截面和沟床铺面材料选择。

- 维护与清理:定期对排水沟进行清理和维护,保持畅通和高效运行。

维护与清理:定期对排水沟进行清理和维护,保持畅通和高效运行。

3. 设计步骤步骤一:确定需求和环境在开始排水沟设计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以下信息:- 地形和地势- 降雨量和降雨频率- 目标流量和排水距离- 可用的材料和资源步骤二:确定排水沟位置基于地形和目标流量,确定排水沟的位置。

考虑以下因素:- 在低洼地区或水文灾害频发区域安排排水沟- 考虑附近相邻地块的排水需求步骤三:计算设计容量根据地区的降雨量和目标流量,计算排水沟的设计容量。

确保排水沟具备足够的排水能力。

步骤四:设计沟道横截面根据设计容量和土壤类型,确定排水沟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

考虑以下因素:- 避免过高的流速,以防止沟床冲刷- 使用合适的横截面形状,以便沟道内的水流能够均匀分布步骤五:选择材料和设施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构建排水沟的沟壁和沟床。

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冲刷能力。

步骤六:设计附属设施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安装排水沟附属设施,如出水口和检查井。

这些设施有助于排水沟的运行和维护。

步骤七:施工与监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排水沟的施工。

(完整版)排水沟施工方案.doc

(完整版)排水沟施工方案.doc

(完整版)排水沟施工方案.doc 范本1:施工方案 - 排水沟建设1. 概述1.1 项目简介1.1.1 项目背景1.1.2 项目目标1.2 施工目标1.2.1 排水沟类型1.2.2 施工要求1.3 施工组织1.3.1 施工团队成员及责任1.3.2 施工时间安排2. 工程准备2.1 地质勘察2.1.1 地质调查范围2.1.2 地质勘察结果 2.2 设计图纸2.2.1 方案设计图纸 2.2.2 施工图纸2.3 施工材料准备2.3.1 材料列表2.3.2 采购计划3. 施工流程3.1 确定施工起点3.2 土方开挖3.2.1 设备选择3.2.2 土方开挖方法 3.2.3 土方运输和清理 3.3 排水沟建设3.3.1 施工材料准备 3.3.2 排水沟形状控制 3.3.3 排水沟衬砌3.3.4 排水沟背填3.4 完工验收4. 安全防护4.1 安全事故预防4.2 施工现场安全设施4.3 紧急事件应急预案5. 质量控制5.1 施工质量监督5.2 质量验收标准5.3 质量检测方法6. 环保措施6.1 施工环境保护6.2 污水处理方案6.3 垃圾处理方案7. 附件- 方案设计图纸- 施工图纸- 材料采购计划- 安全设施清单附注:1.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施工: 根据现有的设计图纸和方案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

- 地质勘察: 通过采样、勘测、测试等手段,对地表及地下核查的环境要素进行客观记录和可靠解读的一种综合性技术活动。

- 背填: 将土石方工程挖去的土石回填到挖方工程与其它建造物间的空隙中,以起到支护填实、保证建造物基础稳定等作用。

---范本2:河流整治项目 - 泥沙清淤方案1. 概述1.1 项目简介1.1.1 项目背景1.1.2 项目目标1.2 清淤目标1.2.1 清淤范围1.2.2 清淤要求1.3 施工组织1.3.1 施工团队成员及责任1.3.2 施工时间安排2. 工程准备2.1 河流调查2.1.1 河流调查范围2.1.2 河流调查结果2.2 设计图纸2.2.1 方案设计图纸2.2.2 施工图纸2.3 施工材料准备2.3.1 材料列表2.3.2 采购计划3. 施工流程3.1 确定施工起点3.2 河底淤泥清理3.2.1 设备选择3.2.2 清淤方法3.2.3 泥沙运输和清理 3.3 河岸整治3.3.1 施工材料准备 3.3.2 河岸整治方法 3.3.3 河岸保护措施3.4 完工验收4. 安全防护4.1 安全事故预防4.2 施工现场安全设施4.3 紧急事件应急预案5. 质量控制5.1 施工质量监督5.2 质量验收标准5.3 质量检测方法6. 环保措施6.1 施工环境保护6.2 废弃物处理方案6.3 河水处理方案7. 附件- 方案设计图纸- 施工图纸- 材料采购计划- 安全设施清单附注:1.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施工: 根据现有的设计图纸和方案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

排水沟总平面图说明

排水沟总平面图说明

桑柘镇丁字街排水沟总平面图
一、布置说明:
1、依据合同提供的工程施工范围,结合本段施工特点,在满足正常施工和生产管理的前提下,本着安全、节约、合理、经济、整结、文明的目的进行布置。

2、本段地形曲折,高差较大,路面窄,挖沟后形成交通运输困难,故在挖沟后,用挖掘机平整碾压交通便道。

3、施工范围两侧均为居民住房,同时也是本镇赶集居民的必经之道,该镇3天赶集一次,故施工干扰大,效率低。

二、临时设施
1、租用原老加油站场地,设置砂石料场、水泥库房、砼搅拌站。

2、该地段靠近老加油站场地有电力线路,施工时与地方电力部门协商,出资动
力线路基本费用,接驳线路材料施工自行采购。

从正街路口接至绕镇路口长度为488米。

3、由于该镇自来水相当紧张,生活用水定时供应,同时水压力不足,对搅拌砼
严重制约。

采取的措施为沟底砼、沟墙砼与沿街居民协商使用其房屋顶楼上所蓄的水,给与用水的费用。

搅拌站搅拌砼时,与当地供水协商,同时租用消防水车,私人卖水车,以确保搅拌砼时用水。

三、材料加工及供应
1、钢材选择当地供应商,在供应商处加工,经汽车运抵工地,由人工斗车运抵使用处。

2、水泥选用当地国荗水泥,经汽车运抵水泥库房。

(23km)
3、砂、碎石选用当地石料厂,由附近汽车运至砂石料场(5km)。

在由小型车转运至施工点(300m)。

四、砼生产与供应
水泥,砂石由小型车转运至施工点,小型搅拌机拌和。

排洪沟工程设计说明

排洪沟工程设计说明

精心整理3 排洪工程设计方案开县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一部分,山体较多,中原和木桥小区背后(南侧)有一山体。

由于山体地形坡度大,积水时间短,洪水历时也不长,一到雨季,大量山洪水排泄而下,水流急,流势猛,且水流中还夹带着砂石等杂质,冲刷力大,容3.13.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6、《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8、《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9、实测地形图。

3.3 排洪沟设计要点(1)排洪沟应尽量利用原有山洪沟,必要时可作适当整修原有山洪沟是山洪若干年来冲刷形成的,其形状、底板都比较稳定,因此计要求而的水力条用地形坡建筑密度淤情况等增加,以防得设在转弯处。

一次跌水高度通常为0.2~0.6m,有的多达20~30级,消能效果很好。

陡槽页称急流槽,纵坡一般为20%~60%,多采用片石、块石或条石砌筑,也有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

陡槽终端应设消力设备。

(5)排洪沟的断面形式排洪明渠的断面形式常用矩形或梯形断面,最小断面B×H=0.4m×0.4m排洪沟的材料及加固形式应根据沟内最大流速、当地地形及地质条件、当地材料供应情况确定。

(6)排洪沟的设计流速为了防止山洪冲刷,应按流速的大小选用不同材质的沟底沟壁。

明渠最小按下表规据不同的3.4 排洪沟设计计算3.4.1 设计防洪标准在进行防洪工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洪峰设计流量,然后根据该流量拟定工程规模。

为了准确、合理地拟定某项工程规模,需要根据该工程的性质、范围以及重要性等因素,选定某一频率作为计算洪峰流量的标准,称为防洪设计标准。

实际工作中一般常用重现期衡量设计标准的高低,即重现期越大,则设计标准越高,工程规模也就越大;反之,设计标准低,工程3-3。

排洪沟工程设计说明

排洪沟工程设计说明

排洪沟工程设计说明3 排洪工程设计方案开县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一部分,山体较多,中原和木桥小区背后(南侧)有一山体。

由于山体地形坡度大,积水时间短,洪水历时也不长,一到雨季,大量山洪水排泄而下,水流急,流势猛,且水流中还夹带着砂石等杂质,冲刷力大,容易使山脚下小区受到破坏而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尽量减少洪水造成的危害,保护山脚下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认真做好防洪规划,拟在山坡上新建一条排洪沟,拦截山洪,将山洪引出居住区,排入附近水体中。

3.1 设计原则(1)排洪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区旁边山洪现状,切实解决山洪对小区造成的危害和隐患。

(2)排洪工程的设计应与原有的DN1200市政水泥涵管结合起来,使山洪能够顺利流入市政管道。

(3)为减小对市政管道的堵塞,应考虑设置沉砂设施。

3.2 设计依据: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2、《城市防洪标准》GB50201-94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 ;6、《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 )8、《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 )9、实测地形图。

3.3 排洪沟设计要点(1)排洪沟应尽量利用原有山洪沟,必要时可作适当整修原有山洪沟是山洪若干年来冲刷形成的,其形状、底板都比较稳定,因此应尽量利用原有的天然沟道作排洪沟。

当利用原有沟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必须加以整修时,应注意不宜大改大动,尽量不要改变原有沟道的水力条件,而要因势利导,畅通下泄。

(2)排洪沟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排洪沟的走向,应沿大部分地面水流的垂直方向,因此应充分利用地形坡度,使截流的山洪水能以最短距离重力流入受纳水体。

(3)排洪沟采用明渠或暗渠应视具体条件确定一般排洪沟最好次用明渠,但当排洪沟经过市区或厂区时,由于建筑密度较高、交通量大,应采用暗渠。

排水沟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排水沟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X,为排水沟及道路工程。

路线自北向南.本工程排水沟长度为。

二、设计依据及规范1、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电子地图;(2)、相关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关资料;2、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6)、《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三、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本工程道路为施工便道四、路线设计张神殿村级道路工程路线长约为616。

71m。

1、平面线形设计道路沿现状挡墙右侧布置,局部按平面线形拉顺后需填埋部分沟渠,道路右侧新建挡墙与原挡墙成排水沟。

2、平面交叉口设计全线主要有1个平交路口,为丁字类型路口。

3、横断面设计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本工程路基宽度为3。

5m。

五、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路基设置1.5%的单向坡自然排水。

(1)、路基设计洪水频率:25年。

(2)、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按Ⅳ2区中湿标准(3)、自然地理条件本区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季中冬夏长,春秋短,春季3-5月,雨量同步增长,平均气温16.9℃,降水量438mm;夏季6—9月为光湿高峰期,为旱洪多发季,平均气温26.9℃,降水量820mm;秋季10—11月,雨少光足,平均气温17℃,降水量131mm;冬季12—次年2月,光湿低值期,个别年份受寒潮侵袭,最低气温-4。

5℃,最高气温37.5℃,年无霜期271天.终霜期一般年份为2月中旬,全年降雪日数约10天,初霜期为12月初。

本地区气候按照最近30年平均高温、低温及雨量划分在1—4—2区。

修建水渠设计说明范文

修建水渠设计说明范文

修建水渠设计说明范文一、工程背景。

咱为啥要修这个水渠呢?您看啊,这一片的农田就像嗷嗷待哺的孩子,就盼着水来滋润呢。

可是现在的供水状况有点乱,水不能很顺畅地到达每一块地,所以咱们就得修个水渠,就像给这些农田修一条专门的“供水高速公路”。

二、设计依据。

我这设计可不是瞎想的。

首先是根据这片土地的地形来的。

我在这儿走来走去,像个探险家似的,仔细看哪里高哪里低。

高的地方水就不好流过去,低的地方又容易积水,所以就得根据这些高低起伏来规划水渠的走向。

还有就是考虑到水源的情况。

水源就像水渠的大老板,它能提供多少水,水的压力是多少,这都得弄清楚。

就好比一个人能背多少东西,力气有多大,咱们得根据这个来安排工作。

另外,当地的气候也很重要。

如果这个地方老是下雨,水渠的排水功能就得做好;要是干旱的时候多,那水渠的储水和输水能力就得更强大。

三、总体布局。

1. 走向。

这个水渠啊,就像一条蜿蜒的大蛇,从水源那儿出发,七拐八拐地朝着农田爬过去。

它要尽量避开那些大石头和特别难挖的地方,找一条最顺畅的路。

比如说,沿着山脚下走,既能借助山势让水有一定的落差,流得快一点,又不会因为坡度太陡把水渠冲坏了。

2. 分支设计。

这就像大树的枝桠一样。

主水渠就像树干,把水送过来,然后分支水渠就把水分散到每一块农田里。

分支的大小和位置都很有讲究呢。

大一点的农田就需要粗一点的分支,小的农田就配个小一点的分支。

而且分支的角度也得合适,不能让水在这儿堵着或者乱流,要让水乖乖地流到每块地里去。

四、渠道设计。

1. 断面形状。

水渠的断面形状有好几种选择,就像买衣服一样,得挑个最合适的。

我选了梯形的断面。

为啥呢?因为梯形比较稳当,就像一个底大上小的金字塔,不容易塌。

而且梯形的两边有点斜度,水在里面流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阻力,就像汽车在宽敞的马路上跑一样顺畅。

2. 尺寸设计。

主水渠我设计得比较宽和深,这样它就能容纳更多的水,就像大河能装很多水一样。

具体的宽度和深度呢,是根据水源的水量和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算出来的。

(完整word版)排水沟设计

(完整word版)排水沟设计

第五节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和排水沟断面设计一、排水沟的设计水位设计排水沟,一方面要使沟道能通过排涝设计流量,使涝水顺利排入外河;另一方面还要满足控制地下水位等要求。

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可以分为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两种,确定设计水位是设计排水沟的重要内容和依据,需要在确定沟道断面尺寸(沟深与底宽)之前,加以分析拟定。

1.排渍水位(又称日常水位)这是排水沟经常需要维持的水位,在平原地区主要由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防渍或防止土壤盐碱化)所决定。

为了控制农田地下水位,排水农沟(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排渍水位应当低于农田要求的地下水埋藏深度,离地面一般不小于1.0~1.0m;有盐碱化威胁的地区,轻质土不小于2.2~2.6m,如图8-7所示。

而斗、支、干沟的排渍水位,要求比农沟排渍水位更低,因为需要考虑各级沟道的水面比降和局部水头损失,例如排水干沟,为了满足最远处低洼农田(见图8-8)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其沟口排渍水位可由最远处农田平均田面高程(A0),考虑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度和斗、支、干各级沟道的比降及其局部水头损失等因素逐级推算而得,即图8-7 排渍水位与地下水位控制的关系(单位:m)图8-8 干、支、斗、农排水沟排渍水位关系图z搀渍=A0-D农-ΣLi-ΣΔz(8-7)式中z排渍——排水干沟沟口的排渍水位,m;A0——最远处低洼地面高程,m;D农——农沟排渍水位离地面距离,m;L——斗、支、干各级沟道长度,m,见图8-8;i——斗、支、干各级沟道的水面比降,如为均匀流,则为沟底比降;Δz——各级沟道沿程局部水头损失,如过闸水头损失取0.05~0.1m,上下级沟道在排地下水时的水位衔接落差一般取0.1~0.2m。

对于排渍期间承泄区(又称外河)水位较低的平原地区,如干沟有可能自流排除排渍流量时,按上式推得的干沟沟口处的排渍水位20溃,应不低于承泄区的排渍水位或与之相平。

否则,应适当减小各级沟道的比降,争取自排。

而对于经常受外水位顶托的平原水网圩区,则应利用抽水站在地面涝水排完以后,再将沟道或河网中蓄积的涝水排至承泄区,使各级沟道经常维持排渍水位,以便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和预留沟网容积,准备下次暴雨后滞蓄涝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水沟设计说明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X,为排水沟及道路工程。

路线自北向南。

本工程排水沟长度为.二、设计依据及规范1、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电子地图;(2)、相关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关资料;2、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6)、《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三、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本工程道路为施工便道四、路线设计张神殿村级道路工程路线长约为616.71m。

1、平面线形设计道路沿现状挡墙右侧布置,局部按平面线形拉顺后需填埋部分沟渠,道路右侧新建挡墙与原挡墙成排水沟。

2、平面交叉口设计全线主要有1个平交路口,为丁字类型路口。

3、横断面设计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本工程路基宽度为3.5m。

五、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路基设置1.5%的单向坡自然排水。

(1)、路基设计洪水频率:25年。

(2)、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按Ⅳ2区中湿标准(3)、自然地理条件本区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季中冬夏长,春秋短,春季3-5月,雨量同步增长,平均气温16.9℃,降水量438mm;夏季6-9月为光湿高峰期,为旱洪多发季,平均气温26.9℃,降水量820mm;秋季10-11月,雨少光足,平均气温17℃,降水量131mm;冬季12-次年2月,光湿低值期,个别年份受寒潮侵袭,最低气温-4.5℃,最高气温37.5℃,年无霜期271天。

终霜期一般年份为2月中旬,全年降雪日数约10天,初霜期为12月初。

本地区气候按照最近30年平均高温、低温及雨量划分在1—4—2区。

(4)、一般路基设计路基作为路面结构和车辆荷载的承托层,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其设计主要措施和技术要求为:①、一般路段施工时应清除表层松散的杂填土、耕植土或生活垃圾土,再用压路机压实,使性质较均一、密实度较高的杂填土和其下性质较好的素填土层共同作为路基的天然持力层,路基填筑材料采用宕渣填筑。

对于低填路段和挖方路段,路基宕渣厚度≥50cm,并予以分层填筑,压实度如见下表;②、路基分层填筑技术要求:路基及沟槽回填的分层填筑厚度应严格控制,采用宕渣填筑,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25cm。

路基填筑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率,以确保路基的压实效果和压实度。

2、排水沟设计本排水沟工程采用浆砌块石挡墙。

(1)、石料应选用结构密实、质地均匀、不易风化且无裂缝的硬质石料。

石料的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并应具有耐冻和抗侵蚀性能。

尽量选用较大的石料砌筑。

块石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不小于20cm,宽度和长度约为厚度的1~1.5倍和1.5~3倍。

片石应具有两个大致平行的面,其厚度不小于15cm,其中一条边长不小于30cm。

砌筑时应敲去尖锐突出部分,放置平稳,用小石子填塞孔隙,分层错缝搭叠砌筑,砂浆填塞应饱满。

(2)、浆砌挡墙施工要求:①、墙体砌筑时宜分皮卧砌,块石大面应朝下,上下层交叉错缝互相压叠,内外搭砌咬紧,保证砌体密实,外坡面平整顺直美观。

②、墙体砌筑时应避免通缝,不准外塞石,不准摇大面;严禁采用内外层砌筑中间乱石填心,面层砌筑内部乱石填筑的错误砌筑方法。

③、设计挡土墙地基承载力要求达到100pa以上,当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对基础换填50cm厚天然砂砾处理。

④、挡土墙采用7.5号砂浆砌筑。

勾缝用砂浆比砌筑用砂浆标号提高一级。

3、圆管涵设计(1)、管节采用平口接头填缝,具体构造:节间缝隙采用沥青浸过的麻絮填塞,外面圈裹两道满涂热沥青的油毛毡或四层沥青浸制麻布,粗铅丝绑扎固定。

(2)、基础构造:基础采用C25混凝土,基础底面铺设20cm厚的换填垫层。

(3)、基底换填材料的选用要求:当基底应力≤200?Kpa时,?换填材料可采用中粗砂,当基底应力>200?Kpa时,?换填材料要求采用级配碎石。

(4)、当地基容许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涵洞底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容许承载力。

(5)、本图适用于圆管涵纵坡≤3%的情况。

当纵坡>3%时,涵洞应按陡坡涵另行设计,应充分利地形和地质条件,做到经济合理,并注意结构的稳定性。

六、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清除场地路基施工前,应清除路基施工范围内的树木、垃圾及有机物残渣等,清除后留下的坑穴均应采用适宜的材料回填,耕田地段应清除松散的表土,清除后的土作为弃土。

2、路基挖方开挖时应注意不使表层耕植土混入。

挖方应根据设计图纸所示的断面进行,避免超挖。

挡墙施工开挖时应做好挡墙基坑的围护工作。

3、路基填方路基填料一定要做有关土工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1)、利用挖方或借土填筑的路堤不应含有腐植土、树根、草或其它不合适物质。

(2)、路堤分层填筑的各层铺筑厚度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在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之前,不得进行上一层的铺设。

路基的压实度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3)、必须在平地机整平后方可开始碾压,同时还应在碾压过程中不停地进行整平,运输和整平机具的运行路线也应均匀分布。

(4)、路基施工中应注意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碾压,以便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5)、在取用土源前,须进行相关的土工试验,最好选用粗粒土或塑性指数在12~18之间的土,达不到时可以掺加一定剂量的水泥或石灰以改善其塑性指数。

4、挡墙(1)、墙趾部分的基坑,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5%外倾斜坡,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稳定。

(2)、挡土墙应错缝砌筑,填缝必须紧密,灰浆应填塞饱满。

(3)、墙后填料应符合设计指标要求,在浆砌圬工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回填墙后填料,以确保墙体稳定。

(4)、回填前,应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根据碾压机具和填料性质,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5)、墙后回填必须摊铺平整,并设不小于3%的横坡,以利排水。

墙后1.0m范围内应用小型压实机械碾压,分层厚度不得超过0.2m。

(6)、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5时,应将基底随地形变化作成台阶,每一台阶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0米。

(7)、挡土墙应分层砌筑,高度不大于2m。

墙高大于8m时,宜沿墙高每隔4m设置一层混凝土垫层,并应与上、下层片石交错咬紧。

(8)、挡土墙应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为方便施工宜将伸缩缝和沉降缝合并设置,一般每隔10米设置一道,缝宽2厘米。

缝隙宜用沥青麻絮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填塞的深度为15厘米。

挡土墙与涵洞相交或相接时,应设置施工缝。

(9)、挡土墙泄水孔采用PVC管泄水孔,管径D100mm,为防泄水孔堵塞,孔后包一层U-300无纺土工布,并于其后设置级配砂碎石反滤层,并在底部铺设30cm厚的粘土层夯实,以防水分渗入基础。

孔眼间距2~3米。

泄水孔最下排布设在高出地面或边沟常水位0.3米。

(10)、在施工时,如实际地质、地形情况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墙高或墙长度。

5、圆管涵(1)、管节拼接时,填塞缝隙的沥青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塞,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

?(2)、管节预制、运输、存放时,应注意轻放,堆放的底面应平整,必要时铺设5~10cm的砂垫层,使管节受力均匀,以免开裂。

(3)、涵洞(基础及涵身)沉降缝处两端应对齐、平整,上下不得交错。

(4)、涵洞完成后,基底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回填砂。

实际工程中建议有目的地进行一些如砂性粗粒土填料的试验,以降低工程造价。

(5)、涵洞全长范围内,每3~5m 应设置一道沉降缝。

?(6)、?施工时,必须注意涵洞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准确.斜交管涵应首先配置两端的斜管节,其余按1.0m标准管节配置,余下不足1.0m的管节以0.5m正管节调整。

当管节长度之和与实际涵长有微小差值时,应将差值平分于上下游两端。

为避免放样时的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在管节安装完毕后,再进行浇筑。

?(7)、管涵基底应按设计要求浇筑,必须注意平整,砂砾垫层、碎石垫层必须均匀、密实。

?(8)、?在冰冻地区,洞口两端2.0m范围内的基底应置于冰冻线以下。

?(9)、?洞口尺寸应按路基边坡值进行调整。

?(10)、管节基础砼可分两次浇筑,先浇节底的下部分,此时应注意预留节壁厚度及安放管节座浆砼2~3cm,待安装好管节后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砼。

浇筑砼时应保证新旧砼的结合及节基砼与节壁的结合。

?(11)、涵身两侧填料应分层对称夯实,其每侧长度不应小于洞身两侧填料高度的2倍,压实度不应小于96%。

为保证背台压实度,可考虑采用液压补强压实的施工工艺。

?(12)、为防止河床过度冲刷,应采用铺砌对河床进行处理,对倾斜较大的岩石河床,基础和铺砌可做成阶梯形。

洞底和洞口铺砌必须注意平整,砂砾垫层必须均匀、密实。

?(13)、?施工时,当管顶覆土厚小于0.7m时,应严禁重型车辆通过。

6、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相关规范及规程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共同协商解决。

所有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现行道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执行;原地面标高系根据测量成果采集,如和实际有出入应以现场实测为准;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本设计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施工验收及设计规范执行,不能确定处,请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