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少尿期
发生于病程的第5~8日,以血压上升、尿量
锐减和血液开始稀释为进入此期的标志。24 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 。尿色加深,部分患者尿中出现膜状物或絮 状物。本期一般持续2~5日。
少尿期的主要表现是尿毒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和高血容量综合征。患者出现: 厌食、顽固性呃逆、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 化道症状和头晕、头痛、烦躁、嗜睡、昏迷等神经 精神症状。
皮肤黏膜 护理 低血压 休克 体液过多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避免搔抓引起皮损。出现皮肤大面 积瘀斑时,进行局部保护,尽量避免发生破溃,如已发生破溃, 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局部,辅以红外线等照射,涂抗生素软膏, 覆盖无菌敷料。对眼结膜充血、水肿的病人应注意保持眼部清洁, 防止继发感染。咽部红肿的病人每日用温水或朵贝液漱口,进食 前后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补充血容量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保证输液通畅,警惕输液反应。 严格限制水、钠摄入,注意控制补液量和速度,按“量出为入,宁 少勿多”的原则摄入或输入液体,遵医嘱给予利尿剂。
4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关心体贴病人。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毛细血管损伤:
“三红”,颜面、颈、胸:酒醉貌,
眼结膜、口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 皮肤、消化道出血
肾损害:蛋白尿、管型尿;
临床表现-低血压休克期
一般发生于病后4~6天。
多数患者发热期末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
少数热退后发生。 持续时间与病情轻重、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和 正确有关,一般为1~3天 促进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流行病学 项目
传染源
内容
主要传染源为鼠,城市疫区以褐家鼠为主,农村疫区 以黑线姬鼠为主,林区以大林姬鼠为主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季节 流行地区
被鼠咬伤或接触鼠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人群普遍易感,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较多 城市疫区3~5月为高峰,农村疫区11月~次年1月为 高峰,林区夏秋季为高峰 流行趋势由北向南,由农村向城市扩展
体征
①颜面、颈部、胸部潮 红(皮肤三红,重者醉 酒貌) ②眼结膜、软腭、咽部 充血(黏膜三红) ③球结膜水肿 ④腋下、胸背部点状、 搔抓样条索状出血,软 腭及眼结膜出血,呕血、 黑便、咯血等内脏出血 ⑤低血压休克体征 ⑥水肿
背部搔抓样条索状出血
眼结膜充血、水肿 脑出血
软腭充血、出血
颜面潮红、出血
牙龈、口唇出血
4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尿量的变化。 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有无休克、皮肤黏膜 或内脏出血、肾功能不全的早期征象。 有无并发症。 观察病人心理和情绪反应。
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积极配合处理。
4
护理措施
症状
高热
进入休克期。
对症护理
护理
以物理降温为主,但禁酒精擦浴,以免加重皮肤充血、出血,必要 时可药物降温。忌大量退热药,以防大量出汗诱发低血压而提前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
主要内容
1
疾病概述 护理评估
2
3
护理诊断
4
护理措施
1
疾病概述
定义
病原学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治疗
定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 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 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 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 呈五期经过。广泛流行于亚欧等国,我国为高 发区。
皮肤瘀斑增加,鼻出血、便血、呕血、血尿等出血 现象加重,甚至出现颅内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 酸中毒表现为呼吸增快,或深大呼吸。
高容量综合征表现为体表静脉充盈,脉搏洪大,脉 压差增大,心率增快甚至肺水肿、脑水肿。电解质 紊乱表现为低血钠、高血钾。
临床表现-多尿期
尿量>2000ml/L
一般出现在病程9~14日;
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病程:发热期、低血压休克
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临床表现
潜伏期:1~2周
典型
5期经过 三主症:发热、出血、肾衰
男34岁,发病第2天左眼球结 膜明显出血
临床表现-发热期
发
热:3~7d;稽留热 全身中毒症状:
“三痛”:头痛、眼痛、腰痛 胃肠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等;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汉坦病毒进入人体后随血液达全身。通 过位于血小板、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 β 3整合素介导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内以及骨髓、 肝、脾、肺、肾和淋巴结等组织,进一步增 殖后再释放入血引起病毒血症。一方面病毒 能直接破坏感染细胞功能和结构,另一方面 病毒感染诱发人体的免疫应答和各种细 胞因子的释放,导致机体组织损伤。由于汉 坦病毒对人体呈泛嗜性感染,因而能引起多 官损害。
3
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急性疼痛 与脑血管扩张出血、肾及眼周围组织充血水肿 和病毒血症有关。 组织灌注无效:肾脏、外周组织 与全身广泛小血管损害 血浆外渗、出血、后期并发DIC有关。 体液过多 与肾损害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热、呕吐、进食少、大 量蛋白尿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肺水肿、出血、继发感染。
要求家属不要将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带给病人。 引导家属和亲友给病人心理支持和帮助。
ຫໍສະໝຸດ Baidu
4
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项目
内容
对病人的 出院后仍需休息1~3个月,生活要规律,保证足够的睡 指导 眠,安排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散步,逐渐增加活动量。
做好防鼠、灭鼠措施,改善卫生条件,防止鼠类排泄物 污染食物和水源;流行季节野外作业或疫区工作时应加 社区指导 强个人防护(戴口罩、穿“五紧服”),不用手直接接 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重点人群可行疫苗接种。
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有无因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症状明显、担 心预后而出现紧张、情绪低落、恐惧等情绪。 了解病人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如何。
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为(15~30)×109/L,早期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5天后淋巴细胞增多,并可 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尿常规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生化检查 低血压休克期血尿素氮、血肌酐开始升高,少尿期 最明显。休克期和少尿期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少尿 期血钾升高,多尿期血钾降低。 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IgM 1:20为阳性,IgG 1:40为阳性,相隔1周双 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超过4倍以上者,有诊断价值。 病原学检查 血清、血细胞可进行病毒分离及用PCR检测病毒RNA。
4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 对症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一般护理
项目
休息 与活动
内容
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忌随意搬动病人,以 免加重组织脏器出血。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鼓励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 流质饮食,发热时要增加饮水量。少尿期必须严格限制水、 饮食护理 钠、蛋白质的摄入,可采用漱口或湿棉签擦拭口唇的方法缓 解口渴。多尿期指导病人摄取高蛋白、高糖和富含维生素的 食物,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尤其注意钾的摄入。
2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辅助检查
健康史
询问流行季节有无疫区野外作业及留宿史 有无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接触史 有无接种过疫苗
身体状况
症状
①稽留热或弛张热 ②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痛) 关节肌肉酸痛和腹痛 ③常伴有消化道症状,重 病人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④ 少尿期和多尿期可有 蛋白尿、血尿、少尿或多 尿、管型尿(重者)等肾 损害症状
改善中毒症状:
物理降温(冰敷)、地塞米松、
止血:
止血敏、维生素C、K;
预防D1C:
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肝素抗凝
治疗-低血压休克期
补充血容量:
早期、快速和适量 晶胶结合:平衡盐、低右、甘露醇、血浆和白蛋白
纠正酸中毒: 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收缩剂:间羟胺
血管扩张剂:多巴胺、苄胺唑啉、莨菪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
治疗-少尿期
稳定内环境:
每日补液量为前一日出量加500-700m1
促 进 利 尿:
利尿药物、血管扩张剂;
导泻:
甘露醇、硫酸镁、大黄;
透析疗法: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对症治疗:
消化道出血(云南白药、三七粉、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
抽搐(镇静剂、脱水剂)。
治疗-多尿
移行期和多尿早期的治疗同少尿期;
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液量不宜多; 防治继发感染:
忌用对肾有毒性作用的抗菌药物
补充营养,适当休息
治疗-并发症治疗
消化道出血
脑水肿 心力衰竭、肺水肿 ARDS 自发性肾破裂
治疗口诀
退热注意防休克 休克少尿防出血 少尿期间防“三高” 多尿注意补水电 整个病程防感染 “三早一就”莫延迟
预防
① 控制传染源: 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②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食品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物,不用手接
触鼠类及其排泄物; 加强个人防护,进入疫区或野外的工作人员应按要求 戴口罩,穿“五紧服”,系好领口、袖口等,并避免 被鼠类咬伤等。 ③ 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接种,保护率可达88%~94%。
病原体
汉坦病毒为RNA病毒
汉坦病毒对乙醚、氧仿、去氧胆酸盐敏感。 不耐热和酸。高于37℃及pH5.0以上易被 灭活,56℃30分钟或100 ℃ 1分钟可被灭 活;对紫外线、乙醇和碘酒等消毒剂敏感。
(一)传染源:我国主要以黑线姬鼠和褐 家鼠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
黑线姬鼠
褐家鼠
(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尘 埃后形成气溶胶。 2.消化道传播 进食鼠类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 物和水。 3.接触传播 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鼠类排 泄物或血液。 4.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本病毒后可经胎盘感染 胎儿。 5.虫媒传播 其作用尚待进一步证实。 (三)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在流行区隐性感染率可达3.5%4.3%。 (四)流行特征 三间分布
治疗要点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原则为“三早一 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 和就近治疗。在各个时期进行对症治疗,
积极防治出血、休克和肾衰竭是治疗本病
的关键。
治疗-发热期
抗病毒:
病毒唑,连续3-5日;
减轻外渗:
早期卧床休息,维生素C,平衡盐液、糖盐水、20%甘露
醇、白蛋白;
移行期 多尿(>3000ml)早期 多尿后期;
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
临床表现-恢复期
尿量逐步恢复为2000ml以下,
体力完全恢复需3~6个月; 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
劳损和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
并发症
腔道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 肺水肿(ARDS、心衰性肺水肿) 继发感染 自发性肾破裂 心肌损害 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