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8: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2.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解读文学作品,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学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现实关注度和责任感。
-通过学习文学家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坚持真理、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功能,理解文学与时代、与社会、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批判性地吸收传统文化,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选择一部明清小说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改编并排练成短剧。要求学生在改编过程中,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紧凑,展现小说的社会价值和艺术魅力。
4.研究性学习:请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诗词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元曲的社会现实反映、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等。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报告。
-古代文学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文学鉴赏不仅仅是欣赏美,更是理解历史、感悟人生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文学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我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文学创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历史学科的人教版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主要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三个方面。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文学形式和内容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突破。
针对这一课程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作业小结时,我会注重以下几点: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2.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资源,帮助他们完成作业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2.通过故事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主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教学内容。
3.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过程中,我会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我会从诗歌、散文和小说三个方面入手,详细讲解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成就。
学生小组讨论时,我会注重以下几点: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3.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和我的点评,使学生更加系统和全面地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1.情感层面: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态度层面: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古代文学,尊重文学作品和作者,培养良好的文学鉴赏习惯。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形成包容、开放的心态。
c.唐诗的繁荣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d.宋词的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特点及代表词人;
e.元曲的戏剧性与音乐性,以及其民间色彩。
3.教师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学活动: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6.家长参与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项与古代文学相关的活动,如诗词朗诵、书法创作等,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文化氛围。
作业提交要求:
1.请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
2.作业需书写工整,表述清晰,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时期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文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等其他领域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课堂讨论:针对每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完美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程目标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一、从《诗经》到唐诗(一)《诗经》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1.形成: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新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风骚”(《诗经》、楚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
(三)汉赋1.汉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健康的人格。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其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反思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评价环节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标准,如: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充分、表达是否清晰等。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将采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有趣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好奇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文学现象,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感悟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学知识。
(二)问题导向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这些问题将围绕课文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可以提出诸如“《红楼梦》中的梦境与现实有何联系?”“小说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等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作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在科技上的重大发明和成就,就像美国学者罗伯特所说:如果诺贝尔奖在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的全都属于中国人。
包括诺贝尔文学奖。
举个例子,大家有没有读过明代长篇小说《好逑传》?我们对这本书了解不多。
但它在18世纪已经有英法德译本,就连德国文豪歌德也研读过并给以很高的评价。
我们暂且不论罗伯特所说的是否夸张,但这不就说明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那么我国古代文学究竟是如何的辉煌呢?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取得那些成就?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今天的课程——《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诗经》(一)主要内容——风雅颂;(二)特点:1、2;(三)意义大家打开课本42页读引言内容,分析最早的歌谣是如何产生的,诗歌又是怎样产生的。
待会找个同学回答最早的歌谣是从劳动中产生的,从原始的歌谣中逐渐发展出独立、成熟的诗歌:歌谣—>诗歌,歌谣之前得有——语言,即语言—>歌谣—>诗歌。
那么我国古代第一首诗歌总集是什么呢?——对,《诗经》!诗经大致写哪些时期的诗歌呢?从西周至春秋中期。
由于玉文课本上已经讲过《诗经》,我们大致回忆《诗经》主要包含的三部分:风—风土之音者曰风,风即指国风。
共15国风,160篇,相传是周王室派人收集的,《诗经》总共305篇,是最精华的部分。
雅—朝廷之音曰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祭神和祖先的诗歌,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我们回忆必修一得内容,西周施行了哪三个主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庙制、礼乐制(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礼乐制度就是就是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定的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雅和颂是朝廷及贵族的音乐,而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们随社会的认识,彰显出了他们的创作水平,是里面的精华部分。
那么《诗经》有哪些主要特点呢?我们从《关雎》和上面两首诗分析。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质课教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教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体裁特点与成就;(2)解:文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同时,文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3)运用: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历史探究、联系比较、综合归纳、情境再现法。
(1)通过教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发展特色;(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习对所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会合作习和相互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在世界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的巨大贡献;(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成就习,让生感受民族文的魅力,培养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美感教育;(3)以一些杰出的文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培养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重点和难点:重点:《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形式发展变的根★教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全球的时代,正面临着东方文与西方文冲突与融解的局面。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光要了解自己祖国的文,更要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文的精华。
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大国的文相媲美。
一句话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的巨大贡献。
今天让我们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中,再次亲身感受一下中国古代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以及“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哀婉。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教案一、诗歌——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1)内容: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共160篇。
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掌握基本文学知识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以下问题:
1.时代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2.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4.个人的阅读感悟和审美体验。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每个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以及它们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本节课将采用丰富的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诗歌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形式,将学生带入到古代文学创作的情境中。例如,在讲解唐诗时,可以播放古风音乐,展示唐代绘画作品,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在讲解宋词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宋代文人墨客的吟诗作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文学的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学发展的脉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文学的创作过程,提高参与度。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记忆,形成系统化认知。
2.鼓励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
3.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4.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一位古代文人如何在山水间寻找灵感,创作出传世之作。
2.问题引导: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例如:“你们认为,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3.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的魅力。例如,展示一首唐诗的朗诵视频,让学生聆听古人的声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总结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强调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2.重点知识点归纳:提炼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认知。例如,总结唐诗、宋词、元曲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学艺术,认识文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文学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1
1.了解我国古代至近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品。
2.分析并评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呈现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使其身临其境,感受时代氛围。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提高其情感共鸣。
3.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不同时期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4.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学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内涵。
2.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历史观点审视文学作品。
3.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展开课堂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4.课堂互动,注重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讨论、问答、小组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人物;难点是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如唐诗的韵律、意境,宋词的情感表达等。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与评价;难点是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提高创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文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珍惜生命。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文学知识也有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唐诗、宋词等文学形式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在文学鉴赏与创作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文学兴趣浓厚,创作能力较强,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相对较弱。
2.教师提出问题:“这幅画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繁荣景象?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文学成就?”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总结: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景象。今天我们将学习北宋时期的文学成就——宋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向学生提问:“你们最喜欢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图片展示:展示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图片,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
2.强调文学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3.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1)请选择本节课所学的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结合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评论。
2.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某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3.创作题:鼓励学生模仿某个时期的文学形式,创作一首诗、词或短篇小说,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程结束时,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3.社会背景与作者生平:结合作品,介绍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作品鉴赏:选取典型作品,如《离骚》、《滕王阁序》、《静夜思》、《水调歌头》等,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讨论其艺术特点、社会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内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先秦散文代表作,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请分析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请从唐诗中挑选一首你喜欢的诗,分析其艺术特色。
4.请阐述宋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
5.请谈谈元曲在戏剧发展史上的作用。
6.分析《红楼梦》在人物塑造、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创新之处。
3.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可以是将散文改编为戏剧,或将诗词改编为现代歌曲等。要求充分发挥创意,将改编后的作品以表演或录音的形式展示。
4.家长参与作业: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一部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并开展家庭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5.探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了解其背后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游记,结合文学作品分析其历史价值。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文学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讲解:对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案例分析: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文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但在文学史的学习方面,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对文学史发展脉络的认识不够清晰,对各个时期文学特点的把握不够准确,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2.学生在语文课程中接触过部分文学作品,但对于文学史的整体脉络、文学流派的演变以及文学巨匠的创作背景等方面,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3.学生在高中阶段,思维逐渐成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6.结合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设想: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一首古典诗词《静夜思》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过程:
(1)教师朗诵《静夜思》,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唐宋时期:讲述唐诗、宋词的繁荣,分析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文学家的创作特点。
(3)近现代文学:概述近现代文学的变革,如鲁迅、巴金等作家的创作背景及代表作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强化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设想: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文学创作的乐趣。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文学改编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9、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②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③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
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我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新授:一、《诗经》和楚辞1、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2、《诗经》:(1)概况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2)内容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3)影响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楚辞:(1)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创造出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骚体),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2)楚辞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背景;2.掌握唐诗宋词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3.了解才子佳人文化、闲适生活文化对唐宋文学的影响;4.能够理解文学对人生智慧和价值观的形成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背景;2.学生掌握唐诗宋词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三、教学内容1. 唐宋文学之盛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时刻,成就卓著。
在这个时期,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使文学创作空前繁荣,不仅有大量的文学巨匠、流派、流派创始人和文学经典的产生,也涌现出了很多才子佳人、雅士闲人和文士名人。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代文学的瑰宝。
唐诗具有音乐性、意境性和形式美,代表作品有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词六首》等。
宋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其清新、高雅、含蓄、典雅、抒情等特点著称于世,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2. 文学艺术特点唐宋文学的艺术特点是多样化的,既有诗歌、散文、小说,也有戏曲、文艺批评等,这些不同的文学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追求艺术的完美,将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宋文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崇尚个性,诗歌中尤其注重表现诗人个人思想和感情。
同时也注重用鲜明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卓越的技巧和深刻的内在意义塑造文学形象。
3. 才子佳人文化和闲适生活文化唐宋时期文人和名士的多样化生活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宋文化的重要特点。
才子佳人文化是唐宋文人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表现出来的不仅是文人才子们的才华和风度,也反映出了唐宋时期宫廷的文化风格、礼仪和装饰艺术风格。
才子佳人文化也诞生了不少文化名人,如王之涣、白居易、李清照等。
闲适生活文化是唐宋文人的另一种文化生活,包括手艺制作、观察自然、游览胜迹、饮酒谈玄等一系列文艺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运用: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
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阅读、比较、讨论探究、综合归纳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2)通过阅读,练习,欣赏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美感教育;(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反映;使学生对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背景紧密地联系,更好地去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
教材对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形成和兴盛的原因分别叙述,只是了解了具体的原因,教师需要从具体的原因中去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根源:文学形式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教学工具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文学无论就其体裁的多样性、还是产生的时间、所取得的成就,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
请同学们诵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提问:这些诗句是哪些作品中的?是什么体裁?有何特点?阅读教材,了解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基本内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探究问题一:从《诗经》到唐诗【A级目标】从《诗经》到唐诗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文学体裁形式、特点、地位与影响是什么?由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完成:《诗经》地位: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其中的精华,是反映人民劳动和生活的民歌。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影响: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②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楚辞起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而创作新的诗歌体裁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代表作:《离骚》(浪漫主义抒情长诗)汉赋起源: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的恢宏文化气度代表: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时期。
初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盛唐边塞诗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山水诗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飞思经纶”“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中唐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B级目标] 思考讨论:唐诗发展的原因是什么?o 提示学生结合政治学科中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等角度从政治、经济、民族交往、对外交往、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思考。
最根本的是经济。
除此之外,还有阶级基础,以及一些具体的原因。
这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在后面还要结合宋元时期与明清时期文学发展的原因,归纳文化发展的一般原因。
教材表述为:开放的社会环境和繁荣的经济,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也可表述为: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探究问题二:宋词和元曲[A级目标]宋词派别和代表【名词欣赏】可选取的著名词作有:南唐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一剪梅》岳飞的《满江红》在网上下载这些词曲,学生联唱。
老师强调:苏轼对宋词的贡献特殊大;宋词分为两大派别。
婉约派北宋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宋之交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豪放派北宋苏轼:宋词豪放派的开拓者。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南宋辛弃疾:作品以豪放为主,婉约词也很出色。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B级目标】1.宋词发展的原因和唐诗又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①两宋商业发展,城市繁荣(物质基础)②市民数量增加,词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③两宋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思想情感2.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有何区别?婉约派即婉转含蓄。
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而豪放派:风格是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而要指出的是某一个词作家他的风格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婉约和豪放兼而有之。
如陆游。
即使像豪放派的典型代表苏轼,也有婉约之作。
3.为何说苏轼对词的贡献很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和抒写的范围。
4. 什么是元曲?元曲产生的背景是什么?(1)含义:散曲和元杂剧合称元曲。
(2)背景:元杂剧就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展开了我国戏曲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
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
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
(3)成就: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另两位是郑光祖、白朴)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①关汉卿: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等②马致远: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青衫泪》,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级目标】1.唐朝诗歌和宋词的几格有何不同?与其时代背景有何关系?唐诗豪放,体现张扬个性昂扬的时代精神;宋词则体现出内敛,相对含蓄的风格;这与盛唐的繁荣与宋朝时民族之间的战争,北宋没有实现封建大一统有关。
2.诗、词、曲有何区别?对中国近现代有何影响?o 学生思考、讨论。
得出正确的结论: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o 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o 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影响:诗词在近代现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如伟人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词,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起了宣传和鼓舞作用。
o 唐诗宋词也成为中国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小结:中国诗体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即由四言诗到楚辞,到五言诗,到七言诗。
古体诗之后有律绝诗,律绝诗之后有长短句的词。
反映了由简趋繁,由粗趋细的发展必然性。
问题探究三:明清小说学生阅读思考:【A级目标】中国小说发展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志怪小说《搜神记》唐代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宋代话本:供说话人使用明清小说:空前繁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B级目标】明清小说发展的原因是什么?①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②工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领域新气象;③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C级目标】学生讨论、分组分别回答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地位是什么?(1)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清朝)——《聊斋志异》(3)讽刺小说:吴敬梓(清朝)——《儒林外史》归纳总结: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般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探究,参考结论为:(1)政治因素:分析当时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2)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经济是否发展繁荣;(3)文化政策因素:分析统治者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发展;(4)文化交往因素:分析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5)人民群众因素:分析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作用。
规律的总结: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是当时经济的发展。
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的反映。
还有其他一些具体的原因:如一定的阶级基础、以及特殊的社会环境、统治者的政策等。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