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日制药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研究

中日制药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研究
项 代 商 业 MOD R B SN S E N U IE S
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蜀中药业集团
t创新 的道路 ,并且研 发出一 系列 “ 超级 难 厅出中旧 制药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一 重磅炸弹”产品 ( 年收入在 l 亿美元以上 帘之地 的道路还 很崎岖 ,首要的就是要提 0 的 药品) 。影响国 际市 场竞争力 变化 的一 月‘ 业核心竞争力 ,不断壮 大 自己。 个主要 索就是对 “ 超级重磅炸弹”品种 1 、以现有规模与国际制药 巨头竞争 , 的依赖 程度 。 日本企业注 重技术的引进 , 中国药企取胜概率很低 ,所 以,中国药企 形成了 “ 术引进 …消化 吸收 改进创新 技 自主创新”的 良性 循环 ,为 日本企业最终 研 发出一 系列 “ 超级重磅 炸弹”产 品奠 定了基础。在 日本 ,“ 超级重磅炸弹”品种 的销售额 占 8 .%,显示 了 日本制药企业 64 对 “ 超级重磅炸弹 ”产品的高度依 赖性 。 () 2通过克服零散 ,形成 了规模经济 。 2 0 年 ,日本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医药产业 02 发展愿景 ,基于壮 大 自身实 力的企业兼并 成 为 日本 制药行业 的主题词 。 0 5 月, 2 0 年4 山之 内制药株式会社和藤泽药品工业 株式 会社合并为安斯泰 来。这 次并购被视 为 日 本制药行业加速全球化的标杆 。在安斯泰 来成 立后不 久,其 他 日本制药企业也纷纷 掀起合并大潮 。合 并与收购使 日本的制药 企业克服 了零散 ,形成了规模经济 ,摆脱 了弱小 的地 位 ,加速 了全球 化进程 。 () = 3 善 F与西方 跨国公 司合 作 ,站在 别 人的肩膀上 发展 自己。 日本制药企业积 极与西方制药公司联盟 、合作 ,从 中学习 了大蘑核心技术 ,培育 了自己的核心竞争 力,支持 了本企业 的高速 发展 。同时 ,在 日本 制药企业 崛起 的过程 中 ,日本药 非 常积极地参 加各种 国际会议 ,从开始单纯 的学 习到后 来饩讲 自己的研 究成果,机会 就蕴 含在其 中,为其吸 引国 际合作 ,迈人 同际市场 奠定 r 很好的基础 。2 0 年 ,在 08 首 先要做 的一 点就 是 克服 零散 ,扩 大 规 模 。新药研 发耗 资巨大,研究一种 新药可 能需要花费 l - 0 5 2 亿美元 、 5 0 l 2 年时间。 这 样。 来 ,企业规模成为 丁提高核心竞争 一 力的必须的要素之一。克服零散 、扩大规 模 可以通过 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或者重 组 等 方式进 行 。经 过前 期 的资 源扩 张之 后, 全面整合 内部 资源 , 提升 资本运营 、 研 发和品牌营销等协 同竞争 力。 2 综 观国际大 型跨 国公司的发展 , 、 无 不是 以 “ 超级重磅炸弹”品种的销售额 主导着市场增长率 。中国制药企业要想在 国际 市场上分一杯羹 ,必 须实施技术模 仿 创新 战略 ,重视 企业核心竞 争力的改进 。 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核心技术 的培 养 必须立 足于 创 新。 就 目前实 力 而 言 ,我 国制药企业单打独斗进行技 术创新 的困难 比较大 ,可以建立企 业 、高校和 科 研院所相结 合的 “ 、学 、研 ”联合创新 产 机制,实现技 术共享和 资源 优化配置 ,促 进 科技攻 关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技 术创新 。 从而迅速 、 快捷地培育核心技 术, 进 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 争 力。 3 、日本武 田、三共、…之 内进入全球

中外家族企业研究:评述与比较

中外家族企业研究:评述与比较
( GD1 XGL 9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 0 0)
作 者 简 介 梁 强 ,汕 头 大 学 商 学 院 副教 授 、 管 理 学 博 士 ( 东 汕 头 ,5 5 6 ) 广 1 0 3 ;杨 学儒 ,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讲 师 、 管理 学博 士 ( 东 广 州 ,5 0 4 ) 广 16 2 。
本 文 系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家族 涉入 、创 业 导 向与 家族 创 业 成 长 ” (0 7 18 、 “ 7 82 1 ) 家族 企 业传 承 冲 突的 组 织
变 革 研 究 ” (0709 7 7 2 4 ), 广 东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 一 五 ” 规 划 项 目 “家 族 涉 入 与 农 业 企 业 创 业 成 言
家 族企 业 以其 在 数 量 和 经 济 规 模 上 举 足 轻 重 的地 位 ,一 直 以来 在 全 球 经 济 中 扮 演重 要 角 色 。 无 论 发 达 国 家 还 是 发 展 中 国 家 。家 族企 业 都 是 其 经 济 结 构 中最 为 重 要 的成 分并 发 挥 着 关 键 的 经 济 作 用 ,是 推 动创 业 和创 新 的 主 要 动 力 。 从 历 史 的 视 角 来看 ,家族 企 业 无 疑 是 一 种 最 具 生 命 力 的 、与 时俱 新 的一 种 组 织 形 式 。 同 时 ,由 于 中 国 独 特 的 家 文 化 ,家 族 企 业 不 仅 在 经 济领 域 ,而 且 在 社 会 发 展 方 面 有 着 重 要 意 义 ,成 为 传 承 和 发 展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经 济 载 体 。 家 族 企 业 研 究 一 直 是 全 球 性 的热 点 课 题 ,一 方 面 ,通 过 研 究 家 族 企 业 可 以 发 掘 家 族 利 他 主 义 和 创 业 精 神 的独 特 价 值 :另 一 方 面 ,它 也 是 发 展 适 合 于 中 国 制 度 文 化 环 境 下 管 理 理 论 和 推 动 中 国管 理 实 践 创 新 的重 要 抓 手 。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 中 国家 族 企 业研 究得 以将 全 球 管 理 理 论 的 普 遍 性 与 中 国 管理 的独 特 性 有 效 结 合 起 来 ,从 而 为 家 族 企 业 的 持 续 发 展 和 创 新

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摘要企业的融资结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由于经济体制、资本市场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我国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偏好有明显差异。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外企业不同融资结构的现状和成因,并由此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融资结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债务融资目录1西方企业的融资结构 (3)1.1西方企业融资结构简介 (3)1.2原因分析 (3)2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 (4)2.1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现状 (4)2.1.1源性融资比重较低 (5)2.1.2外源性融资过分依赖问接融资 (5)2.1.3直接融资存在股权融资偏好 (5)2.2原因分析 (6)3启示与建议 (7)3.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8)3.2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8)3.3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 (8)3.4建立有利于企业部积累的税收、财务制度 (8)参考文献 (9)企业融资结构是指在企业融资总额中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所占的比重。

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部积累的方式筹集资金;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西方发达国家近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企业的融资结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由于经济体制、资本市场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我国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偏好有着明显的差异。

1西方企业的融资结构1.1西方企业融资结构简介按照西方财务界的“融资定律”,企业融资首选是留存收益,即只将收益的一部分对外分红,剩余部分转作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这被称为“啄食现象”。

以美国为例,在1970年一1985年期间,美国企业的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分别占企业融资总额的67%和33%,其中股票市场融资在外源性融资中只占2.1%,而从债券市场融入的资金约为股票市场的10倍。

2000年1月到11月,美国上市公司中共有1592家公司发行债券,融资9350亿美元,同期近199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仅为1460亿美元,债券融资为股票融资的6.4倍。

中外企业品牌管理比较研究

中外企业品牌管理比较研究

从 表 面 上 看 .品 牌 只 是 标 牌 和 文 字 的 的 生 命 力 日本 的基 础 科 学 虽 然 先 天 薄 弱 , 全 面 的 教 育 高 潮 .课 程 探 讨 全 球 竞 争 的现
组 合 .而 实 际 上 品 牌 蕴 含 着 丰 富 的文 化 内 但 它 是 个 善 于 吸 收 和 借 鉴 的 民族 .能 够 充 状 和 未 来 .以 及 如 何 在 数 据 程 序 方 面 精 益 如 如 涵. 是有 血 有 肉 的个 性 化 的 产 品 形 象 。 品牌 分 利 用 欧 美 的科 研 成 果 .而 且 技 术 开 发 能 求 精 . 何 减 少产 品 的周 转 时 间 . 何 提 升
中外企业 品牌 管理 比较研究
陈 文 琦
( 武汉科技 大 学文法 与经 济 学院 湖北 武汉
摘 要
4 06 ) 3 0 5
对 中 外 品牌 进 行 了比 较 . 析 了本 土 品 牌 同世 界 知 名 品 牌 的 主 要 差 距 以 及 原 因 , 对如 何 培 育我 分 并
国本 土 自主 品 牌 的 国 际知 名 度 . 出 了相 应 的 对 策 。 提 关 键 词 中外 品 牌 比 较
是 企 业 的 形 象 的标 签 . 企 业 文 化 、 品 质 力 强 . 使 它 创 造 出许 多 世 界 级 品 牌 。 是 产 这 职 工 的 质 量 意 识 .公 司 认 为 提 高 产 品质 量
量、 管理 模 式 、 展 战 略 的集 中体 现 。 发 目前 ,
中 国 的 民族 企业 要 想 成 为 真 正 的 世 界 的 最 有 效 的 方 法 就 是 将 质 量 理 念 深 入 人
随 着 中 国 经 济实 力 的增 强 .中 国 的 优 秀 企 名 牌 . 应 注 重 科 研 创 新 , 强 研 发 能 力 , 心 . 造 以质 量 为 核 心 的企 业 文 化 使 员 工 就 增 塑

中外企业待遇差距分析报告

中外企业待遇差距分析报告

中外企业待遇差距分析报告概述中外企业待遇差距是指在同样的岗位上,中外企业对员工的薪资、福利、晋升机会等方面给予不同待遇的现象。

这种差距在中国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涉及到公平性、竞争力以及员工福利等重要问题。

本报告将对中外企业待遇差距进行分析和比较。

数据分析为了了解中外企业待遇差距的真实情况,我们收集了多个中外企业的薪资、福利、晋升机会等数据,并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

首先,我们比较了中外企业的薪资水平。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同样的岗位上,外企的薪资普遍高于中企。

这种差距主要源于外企对于员工技能和经验的更高要求以及更为灵活的薪酬体系。

此外,外企更加注重员工的绩效考核,并提供更多的奖金和津贴。

其次,我们研究了中外企业的福利待遇。

根据调查结果,外企在福利方面更加慷慨。

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险、养老金、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这些都能够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期望。

而中企在福利待遇方面相对较少,往往只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最后,我们分析了中外企业的晋升机会。

数据显示,外企晋升机会更多。

外企注重并实行绩效导向的晋升制度,给予员工更多的晋升机会和晋升空间。

而中企在晋升机会方面相对保守,往往只有在员工工作年限达到一定要求后,才能晋升为下一级别。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中外企业待遇差距的产生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中外企业的文化差异是待遇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企普遍秉持着对员工的稳定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视,因此更注重提供稳定性和长期福利。

而外企更加强调员工个人成长和竞争力,往往更看重员工的技能和经验,因此愿意为员工提供更高的薪资和晋升机会。

其次,中外企业的市场竞争也对待遇差距产生影响。

外企处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他们不得不提供更好的待遇和福利。

而中企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下,对于员工的待遇相对保守。

另外,政府政策也是造成中外企业待遇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行业和地区,政府对外企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减税减费、土地使用等,这间接地导致了外企能够支付更高的薪资和提供更好的福利。

中英企业档案管理比较研究

中英企业档案管理比较研究
我 国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 实 行 公 有 制 为 主
断 深 入 , 有 制 的 多 元化 也 对 我 国今 后 在 企 业 档 案 管 理 方 面 所

直 实行 的直 接 法 规 约 束机 制提 出 了新 的 课题 。 不妨 借 鉴 英
总 之 , 英 两 国 的 企 业 档 案 管 理 工 作 , 在 各 自不 同 的 中 是
企 业 档 案 管理 比较
管理部门按属地 管理原则进行指导与服务。
二 、 业 档 案 管 理模 式 比较 企
英 国 是 联 邦 制 国 家 ,采 用 的是 分散 式 企 业 档 案 管 理 模
随着 我 国 社 会主 义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建 立 , 业 改 革 的不 企 断 深 化 , 代 化企 业 制 度 的 建 立 , 企 业 发 展 息 息相 关 的 企 现 和
逐 步 形成 国 家所 有 、 家 经 营 、 家 管琏 的企 业 经 营模 式 。 国 国 因
集中统一管理 , 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 门对全 国企业档案工作
实 行宏 观 调 控 , 定 和 完 善 企 业档 案 工 作 法 规 、 制 制度 和 标 准 ,
各 专业 主 管 部 门 负 责 管理 本 行 业 的企 业档 案工 作 , 方各 级 地 档 案行 政 管 理 部 门 负责 管理 本 地 区 的 企业 档 案 工 作 , 合 本 结 地 区特 点 进 行 组织 协 调 。 这 种 管 理体 制使 得 “ 业 档 案 部 门 企
理 体 制 。 即 在 国 家 档 案 局 的统 一 掌 管 一 , 国 有及 国 有控 股 对
企 业 的档 案 工 作 由档 案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与有 关 主 管 部 门相 结 合 进 行 领 导 、 督 和 指 导 , 民 营 企 业 档 案 工 作 由 档 案 行 政 监 对

中外企业组织管理比较

中外企业组织管理比较

中外企业组织管理的比较与影响F13191015127319026楼函鑫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当今世界,是文化多元化的世界。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信息交往频繁,文化融合性极高,经济发展迅速,跨国商业活动与日剧增。

历史上,著名外国跨国公司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了“管理兴企”、“管理也是生产力”的真理性。

因此,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认真研究中西方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

外国的跨国公司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成功范例,为我们的管理升华少走弯路, 少付学费,提供了许多的免费教材。

我们要把握世界范围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我选择了中外企业组织管理的比较与影响这一论题,我的论文将分为中外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比较、中外组织管理的相互影响两大部分进行论述。

二、中外组织管理理论比较1、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现代,通过借鉴国外管理理念,继承历史传统优秀管理模式,我国有成功的企业组织管理的实践。

因本土特色而成功的“海尔模式”、“联想模式”、“华为神话”、“南街村共产主义管理模式”以及百度、阿里巴巴等新型高速成长的网络公司,无不渗透着中国人自己的管理智慧。

(一)和谐管理理论和谐管理理论是物理学出身的席酉民教授在其成为中国第一位管理工程博士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管理理论框架体系。

和谐管理理论将组织系统视为基于规则和单元自治的整体,以便考虑组织如何在持续变动的外部环境中发挥整体优势而非部分的改进。

该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在于,它认为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遵循双规则,即用优化思路解决客观科学的一面以及用减少不确定性的思路解决主观情感的一面,并设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有效性。

(二)东方管理学派东方管理学派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复旦大学,到现在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

中外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中外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树一帜。
( )美 国 一
业 实 行股 份制 , 员工 配股 , 高他 们在 企业 的地 给 提
位 , 强他 们 对企业 的归属 感 。 增
( ) 二 日本
美 国的跨 国企 业 在 全 球 最 多 且最 具 竞 争 力 ,
日本 企业 特别 重视 企 业文化 建设 。其企 业文
化 的特点 主 要 有 : 是 企业 文 化 的 核 心 是 “ 魂 一 和
企 业 家经 营活 动 的指导 思想 。二是 家族 主义 是企 业 文化 的显著 特色 。家 族 主义把 家 庭 的伦 理 道德
实现。如 , 苹果电脑公司认为 , 应开发每个员工智
慧 的 潜 力 , 找 他 们 思 维 的 闪 光 点 。 “ 人 参 寻 人
收 稿 日期 :2 0 0 0 9— 3—1 0 作者简介 :孙秀云 (9 5一) 16 ,女 ,吉林松 原人 ,吉林 大学马克思主 义 学院副教授 。研 究方 向 :马克 思主义哲 学、社 会发展哲 学。
美 国、 日本 、印度 等 国家知 名企 业都 具有 自身的核 心价 值观 ,有独 特 的企 业文化 。我 国企业 文化 建设
存在重形式、轻 内涵和缺乏创新等问题 。需发掘传统文化精华 ,结合 自 身企业特点创造适合企业发展
的企业 文化 ,不断提 升企 业 竞争 力。
关 键 词 :企业 文化 ;企 业竞 争力 ;标 准化 ;以人 为本
全 心 全意 为企业 服 务 。企业 员工 只 有展 开竞 争才
业 竞争 力 的提高 与企 业文 化发 展相 辅 相成趋 势 日 益 明显 。因此 , 保 持企业 持久 的竞 争 力 , 实施 要 需 企业 文化 发展 战略 , 促进 企业 发展 。

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

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
营 决 策 中 的 主 体 地 位 得 到 了确 立 , 国企 业 跨 国并 购 中
油 、 然气 、 费 电子 、 天 消 电信 、 个人 电脑 等行业 , 可见 ,
并 购行业分 布更广泛 。 [ 2
3 单 项 并 购 标 的 额 趋源自于 上 升 .从成功并 购的案 例来看 , 最大 的并 购标 的额 已达 到 4- 18亿美元 , 而在 2 0 年 以前 没有 发生一 例并购 03
的步伐也 明显 加 快 , 过对 近几 年 并 购案 例 的分 析 , 通
中 国企 业 跨 国并 购 呈 现 以 下 特 点 。 1并 购 总 额 不 断扩 大 .
标 的超过 1 亿美 元 。单项并 购标 的额 的上升 表 明中 o
国企 业 跨 国并 购 能 力 加 强 。
4 并 购 面 临 巨大 的 政 治 和 法律 风 险 .
收 稿 日期 :0 8— 2 2 2 0 0 一O
作 者简 介 : 金 洲 (9 3 )男 , 北 汉 川 人 , 授 , 王 16 一 , 湖 教 主要 从 事 企业 管 理 研 究 。
A pr 2 08 . 0
20 0 8年 O 4月
中外 企 业 跨 国 并 购 的 比较 研 究
王 金 洲
( 江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湖 北 荆 州 4 4 2 ) 长 3 0 3
摘 要 : 国企 业进 行 跨 国 并 购 呈 现 出 并 购 金 额 不 断 扩 大 、 购 行 业 更 加 广 泛 、 项 并 购 标 的额 中 并 单 趋 于 上 升 等 特 点 。 中外 企 业 在 跨 国 并 购 的 主 要 动 因、 购 战 略 、 购 主 客 体 、 购 的 主 导 行 业 、 购 的 并 并 并 并 支 付 方 式 等 方 面 存 在 着 巨大 差 异 。 中 国企 业 在 今 后 的跨 国 并购 中必 须 转 变 并 购 战 略 , 塑 并 购 主 体 , 重 多 采用 现 金 支 付 手 段 , 分 发 挥 国 际 中介 机 构 作 用 , 充 政府 应 制定 和 完 善 跨 国并 购 的相 关 政 策 和 措 施 。 关键 词 : 中外 企 业 ; 国 并 购 ; 购 差 异 ; 购 策 略 跨 并 并

中外企业文化比较

中外企业文化比较

中外企业文化比较蔡 昆摘 要: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内同美国和前苏联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于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而日本企业迅速崛起靠的就是日本鲜明的企业文化。

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使得美国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美国和中国的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找出中外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共性和差距。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创新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7)3-053-02作 者: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贵阳,550004一、引言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上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牛津词典对文化(culture)的解释是:(1)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2)籍训练与经验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的关键在于文化。

”他还曾经说过:“三流的企业靠生产,二流的企业靠营销,一流的企业靠文化。

”由此可见,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是全面的。

就企业而言,任何的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特征。

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

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所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他们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

中外运动服装企业供应链比较研究——以耐克和李宁为例

中外运动服装企业供应链比较研究——以耐克和李宁为例

郎 咸平 在 研 究 运 动服 装 行 业 时 ,构 建 了著 名 的 行 业本 质 金 字 链 匹配模 型。 他将 产 品按需 求性 质分 为实 用性 产 品和 创新 性产 品两
塔 ,如 图 1 。金 字塔 的第 一 层 是最 基本 的 “ 品实物 ” ,第 二 层是 类 ,将供 应链 功能 分 为实物 功能 和市 场协 调功 能 两种 ,形 成一个 供 产
实用性产 品 高效供 应链 快速供应 链
匹 配
创 新性产 品
不 匹 配
不 匹 配
匹 配
图3费舍尔 的供应链匹配模型
李宁 耐 克
由于运动 服 装行 业具 有产 品种 类数 量繁 多 、生命 周期 短 、市场
反应 迅速 等特 点 ,所 以运 动服 装属 于创 新性产 品 。根 据费舍 尔 的供
主 学习 。无需 人工 干预 就可 以 自行做 出某 些决 策。
数 库 \ 据
/ 施 咨 与询

务费
产 品 销 售
\ ; 、

2定 量指标 . 定 量 指 标 主 要 包 括 三 项 财 务 指 标 ,即 资 产 收 益 率 、 库 存 周 转 率 、 收入 增 长 率 。 这 些 指 标 是 借 鉴 了权 威 市 场 调 研 公 司AMR
P 和其他 先进 设备 和 系统来 生成 。 接 ,高效 运作 ,最 终使 企业 乃至 整 条供应 链在 激 烈 的全 球竞 争 中立 标签 、仪 表 执行 器 、G S
互联指智慧的供应链将实现前所未有的交互能力 ,一般情况
下 ,不 仅 可 以与客 户 、供应 商 和l系统 实现 交互 ,而 且还 可 以对 正 T
“ 升 运动 表现 ” ,第三层 是 “ 系运 动精 神” 。耐克 和 李宁 之所 应链 战 略与产 品战 略 的四 象限组 合 ,这就 是 费舍 尔的 供应 链 匹配模 提 联

中外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中外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兵、 成果展览以及以质量为主体的各种类型的知识竞赛等。通过这 些活动既可以提高职工的参与意识,增强质量观念,同时又丰富了 职工的文化生活。 ( 建立质量信息系统。 四) 获取最优质■信息
模型及欧洲质量奖独具特色。 从19年至今,受欧洲质量奖的影响,欧洲大陆很多国家和地 92 区的质量奖纷纷设立, 几乎所有这些国家和地区质量奖的评奖方法 和过程都遵循欧洲质量奖的方式。目 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设立 前,
发展和变化,其思想和内容不断的发展和充实,其把统 计方法的应用与改善组织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建立一套 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经济的生产出可满足用户 要求的产品。国际标准中将质量管理称 ̄T alQa l ot uti y
M ng m n( M, aae et Q ) 并将T H T 0 定义为: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

I000 -个世界通用标准,起到了 S90 ̄ 一个世界语言的作用, 它使得国与国的商业交流具备了一种通用的沟通方式,它通过第三方 认证的方式使企业与企业问交往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基础, 不仅节省了 自 身进行检验验证的许多工作量, 而且使网上订货、电子商务成为可 能, 在如今全球经济—体化的形势下,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加入世 贸组织后 ,就 需要适 应这种大环 境 ,来建 立以
个完善的质量信息系统应实现如下目标:1 .质量信息及时
传递到需要的各部门、各环节、各过程;2 . 质量决策的速度与准确 性大大提高;3 . 产品、 服务和工作质量大大提高,体系实现无缝平 滑运行;4质量成本不断下降,同时质量持续不断得到改进;5 . . 对 质量体系能够部分实现远程审核和评价;6 . 能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 变化而调整;7 . 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平稳连接。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条件下,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要 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没有一个 模式可以通用任何一个企业。企业只有结合内外环境, 合理配置资 源,始终以顾客满意和持续改进为中心,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形

中外企业的创新文化对比分析

中外企业的创新文化对比分析

中外企业的创新文化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世界上的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和调整。

在这种大背景下,创新文化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每一个企业都想实现自己的创新领域,从而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创新成果。

但是,我们发现,中外企业的创新文化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分析比较。

I.创新文化的来源首先,中外企业的创新文化的来源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

对于国外的企业来说,创新文化是与国家的整体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美国的创新文化在二战之后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科研和创新引领着美国走成全球经济的领跑者。

因此,美国的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文化是充满了国家自信心和科技创新意识的。

在其它国家的企业也有类似的情况,如德国的汽车工业在基础研究和创新上下足了功夫,韩国的企业也注重科学的管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比之下,中国的创新文化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被创造出来的。

许多国内的企业仍然缺乏科技人才和高质量的研发设备,甚至连基础的创新意识都没有,这是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II.创新文化的执行其次,中外企业在对创新文化的执行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国外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执行力度要明显高于国内企业,其创新的过程和创新的产品,往往都是强调泛在的协作、自我学习和创业精神,关注员工创新和技能的培养。

这种思维方式在企业内部的传递和执行,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国内企业则重在汲取外部的经验和资金,以及通过强调对创新概念的叙述来加强营销与市场竞争力。

这一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员工参与和自进化的能力是不够重视的,导致了创新的推进会比较慢,成果也有限。

III.创新文化的落地最后,中外企业在创新文化的落地上也存在差异。

国外的企业虽然创新成果良好,但是也会遇到执行环节的动力不足和组织部署不准,因此在创新文化落地方面并不是特别突出。

中国的企业虽然在员工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方面得到了不少支持,但是其在落地执行方面往往会受到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制约,让创新成果无法被有效地整合和推进。

中外企业产权制度比较分析

中外企业产权制度比较分析

发展的基本途径;制度创新就是指能够使
创 新 者 获 得 追加 利 益 的现 存 社 会 经 济体 制
权力 、权利分配给 一个特定的人,其相关 的责权利是 明确的。而公共产权的产权主 体是不 明确的 ,公共产权属于全民或国家
所 有 , 民 或 国 家属 于 公 共范 畴 的 主体 , 全 并 不 特 指 某 一 特 定 的人 , 因此 没 有 一个 特 定
- J 说, 一 从 没 过的 于 一 一 把 种 来 有 关 生
产要素和生产条件 的 “ 新组合”引入 生产 体 系。美国的管理学 家德鲁克发展 了熊彼
特 的创 新理 论 ,把 创 新 定 义 为 赋 予 资 源 新 的创 造 财 富 能 力 的行 为。 他 进 一 步 把 创 新 划 分 为技 术 创 新 与制 度 创 新 :技 术 创 新 是
实。而亚 当 ・ 斯密在 《 国富论 》中也对经
理 表
怀疑 。
现 代 意 义 上 有 关 委托 代 理 问 题 的 研究 最 早 是 由 罗斯 ( o s . 给 出 的 ,后 来 R s ,S ) 又 经米 尔利 斯 ( ls , 和 斯 蒂格 里茨 Mi e s J) r r ( t l , 进 一 步 发 展 , 已 成 为 一种 S i i JE) gt z 现
把科学技术引入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运动的
基 本 方 式 ,也就 是 科 学 技 术 促 进 经 济 社 会
其有 以下缺陷 :产权 主体不 明确。私有产
权 的主 体 是 明确 的 ,因此 把 与 财 产相 关的
第三阶段 为公司制企业阶段 ,社会化
大 生 产 的 发展 对 企 业 规 模 提 出 了全 新 的 要 求 ,由 此产 生 了代 表 现 代 企 业 基 本 形 式 的

中外企业捐赠模式比较研究

中外企业捐赠模式比较研究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2期 20 Nhomakorabea 6年 4月
鞍 山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An h n Unv ri fS i c n c n lg o r a s a ie s yo ce ea dTeh oo y o t n
动捐赠 的行 动更 多… 。
12 捐 赠结构 .
企业 的主营业务, 企业所在的社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会影响企业选择捐赠方向, 企业捐赠结构
反映了企业进行捐赠的策略。《 中国企业家》 近期对部分 国内企业和跨 国公 司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表
收 稿 日期 :01.2( 。 2 ( 0 一2 6 1 作 者 简 介 : j (9 1 , , J 兰 18 一)女 福建 泉 州 人 。 Y扮
5 %, 9 相应 的国外 企业 为 2 %。 内 、 不 同的捐 赠驱 动力反 映 国外 企业 和 国 内企业 处 于不 同捐 赠状 态 , 5 外
其 中, 国外企业 有着 明确 的捐 赠动 机 , 内部驱 动 占主导 , 是一 种 主动 性捐 赠 ; 内企 业 捐赠 动 机模 糊 , 国 被
1 3 捐 赠效 果 .
根据 中 国社会科 学 院在北 京 、 海 和广州 的一 项包括 1 上 5家跨 国公 司和 1 国 内企 业 的“ 5家 捐赠 研究
资料” 的结果显示 , 国外企业重视捐赠项 目的管理与效果评估 , 其中与政府合作管理的比例达到 7 %, 6
响。
中 国社 会科 学 院社 会政 策研 究 中心 公 司捐赠研 究课 题 组 的研究 结 果 表 明 : 捐 赠决 策 的驱 动 力方 在 面, 国外 企业 的捐 赠驱 动 力主 要来 自计 划 策 略 、 工 发起 和领 导倡 议 等 内部驱 动 , 员 比率 为 8 %, 国 内 0 而 企 业仅 为 4 % ; 1 国内企业 的捐 赠 驱 动力 主 要 来 自政 府 动 员 、 团劝 募 和社 区 申请 等外 部驱 动 , 社 比率 为

中外大企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中外大企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市场 自由竞争 的结果 , 些企业通 过利用新 技术 、 一 扩
日本 通过几 十年 的大 企业扶植 政策 , 19 到 9 5年 日本 企业入 围世界 5 0强数 量达到 顶峰 , 19家 , 0 有 4 在 当年 G P不 及美 国 2 3的情况 下 , D / 世界 5 0强 的 0 企业 数量却 与美 国基本 相 当④ 。这 说 明 日本大 相 比 , 国大企 业 是否 真 我 正 具有 国际竞 争力 ?笔者拟通 过对 中外 大企业发 展
模 式 的比较 分析 , 找 我 国大企 业 发展 中存在 的不 查 足, 为我 国大 企业 的发展 提供一 些建议 。

展 模式 , 国也 存 在 一 些 这 样 的 企业 , 浦 项 钢 铁 韩 如 等 。这些大 企业 的特点是 没有经 过漫长 的原始 资本
2 I 年 3月 0t 第2 6卷第 1 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U N LO E A N TT T FE G N E I G( O ILS IN EE II N O R A FH N N IS IU E O N I E R N S CA CE C DTO )
关键 词 : 企 业 ; 展 模 式 ; 大 发 比较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2 1 F 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 38 2 1 )1— 0 0— 3 17 3 1 (0 1 O 0 1 0
“ 十一 五 ” 间 , 国提 出 了 大企 业 发 展 的 目 期 我 标 。随着 近几年 的发展 , 国企 业 入 围世 界 5 0强 我 0 的数量大 幅度提 高 , 企业 的发展 取 得 了一定 的成 大
大 生产规模 、 降低 生产 成本 使 自身得 以发 展 。美 国

中外企业员工福利待遇的差异性比较研究

中外企业员工福利待遇的差异性比较研究

中外企业员工福利待遇的差异性比较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企业也逐渐与外国企业接轨。

然而,在员工福利待遇方面,中外企业之间还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将从员工薪酬、社会保险和补贴、假期、培训和发展以及其他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一、员工薪酬首先,从员工薪酬方面来看,在中国,企业往往会给予员工固定的工资,但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不同,会考虑加薪或减薪。

此外,还可能会给予年终或绩效奖金。

而在外国企业中,员工的薪酬普遍比中国企业高,且一般会按照员工的工作表现来决定个人绩效和绩效奖金的水平。

因此,在员工薪酬方面,外国企业比较注重员工的实际表现和激励机制,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二、社会保险和补贴其次,社会保险和补贴也是中外企业员工福利待遇的重要区别。

在中国企业中,员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补贴普遍比外国企业要低,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企业需要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而在外国企业中,员工的社会保险相对比较完善,各种保险福利也比较全面,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此外,一些外国企业也会给员工提供各种补贴,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

因此,在社会保险和补贴方面,外国企业相对较为优越。

三、假期在假期方面,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中国企业员工的年假和带薪病假比较少,而外国企业员工的年假和带薪病假相对较多。

此外,在一些外国企业中,员工还可以享受额外的休假福利,如产假、陪产假、探亲假等。

因此,在假期方面,外国企业员工相对拥有更多的休息和休假福利。

四、培训和发展在培训和发展方面,外国企业同样具有一定优势。

相对于中国企业,外国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一些外国企业会为员工提供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机会。

同时,外国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在职责范围内,提供给员工更大的发挥空间,建立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员工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自己。

五、其他福利待遇最后,在其他福利待遇方面,中外企业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外企业对比分析

中外企业对比分析

第一讲中外企业对比分析1. 1. 引言第一部分概论第1讲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对比分析【本讲重点】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差距【名言】经管就像洗澡.你首先洗干净自己,然后进行思考.但是现在经管者面临的问题就是大多数人都在洗澡。

——安托万·里布,法国BSN公司首脑画面1:中国的企业——下午一点钟,总经理还没有吃午饭。

——他正在接今天的第36个电话。

—一位营销员在请示他,某款的PC机降价一百块钱可不可以卖?老板作了答复。

——有一个在公司工作了两年的员工要求辞职,原因是他对企业给他的薪酬不满意。

——老总和他谈完话,开始考虑:“这个营销员走后,他手上的十几个客户怎么办?”——忽然想起,今天晚上约请一个政府官员吃饭,还没有定地方。

——按铃请秘书进来,去安排今晚吃饭的地方。

——财务经理敲门进来说:税务局明天要来查帐,我们应该怎么应付?——营销部经理敲门进来,手上拿着一摞用款单。

有几个营销员要出差,请老板签字。

——财务总监进来。

因为公司的仓库里的库存太大,占用很多资金,请示老板怎么办。

——老板一直忙到晚上12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家人已入梦乡。

画面2:外国公司:——CEO首席执行官正在前往新加坡的专机上。

——正在看通过网络传来的本公司分布在全球各地下属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和库存记录。

——CFO财务总监刚刚从摩根银行出来,随身带着收购某企业的120亿美元的贷款协议。

CFO企业的运营总监正在制定一份把存货期从七天压缩到五天的计划。

——CTO技术总监跟市场总监研究三天前已经研制的一个新产品的样机。

——公司的经管学院有一批30多人的学员正在学习“高级经管培训课程”。

——公司11位董事正在听取一个著名咨询公司为他们制定进入中国的投资战略报告。

【自检】你对上面两种情形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创业”开始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企业和世界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遵循同样的游戏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企业比较研究031D10135 王荣淼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们是由孟老师安排带队到正泰集团上海工厂进行调研考察,在这家大型民营企业的考察让我们收获颇丰。

并在随后一天孟老师有组织我们听了翔壹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精彩讲演。

在中山先生经典案例的分析下,让我们对日资企业的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正,即经营要走正道,为人要讲正气,产品要做正宗;泰,即泰然、安泰、三阳开泰。

因正而得泰,正道则泰兴。

是谓“正泰”。

于是他们的企业品牌诞生生于此。

如今资产数亿的企业,在早期却是几个年轻人在温州白手起家创立的。

因为他们一直秉持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理念,所以他们当年的小企业一步步成长壮大。

不仅实现他们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承担起服务社会,贡献祖国的责任。

当我们坐的校车驶入工厂区,我们一下车就看到门口电子幕上写着“热烈欢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师生莅临指导”,这让我们倍感欣喜。

从那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民营大企业的谦逊,也看到了一代大企业家朴素的作风。

在他们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工厂事业部。

洁净的厂房和工人井然有序的装配生产让我十分震撼,高大的机器和产品与弱小的工人形成的对比是十分鲜明的,然而同时却又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工人与企业十分和谐的气氛。

工人们在看不见的力量下拧成一股绳。

车间内部追求卓越,重视质量,关注人本的条幅众多而显眼。

公司的员工多是和我们年龄不相上下的,在他身上同时也看到未来的我们自己,这在无形中拉近了我们这批大学生和企业的距离。

我们一行人在企业领导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多个事业部,他们也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产品方面的知识,也丰富了我们课外的知识。

看着一台台大型电器产品,在工人一个个小小零件的组装下诞生,我们不得不赞叹技术人才得伟大。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有很多的其他机械的辅助工作,又让我们见识了科技力量的强大。

让我想到“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

中间我们有个短暂的休息时间,在休息室内,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企业的文化,使命: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目标:世界一流的低压电器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

精神:和谐,谦学,务实,创新。

价值观:诚信守法,注重绩效,不断变革。

经营理念: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谋求发展,为社会承担责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正泰电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这是全体正泰人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有了这种明确的精神凝聚力,每个员工到可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这也是员工全心全意服务于企业的内在因素。

企业文化兴于20 世纪80 年代,发展于20 世纪90 年代的企业文化,传播到我国仅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从企业文化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初期。

然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却越来越被企业认可,于是国内众企业都开始着手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在电力行业,一时间企业文化建设在行业内风起云涌,但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成的,它需要一个理智且渐进的过程。

随着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开始侧重于文化管理,通过建立适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企业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我们先来看看欧美国的企业文化特色。

欧美企业是将人本主义作为全球文化战略的基点,把本土化和当地化作为核心战略。

他们善于妥善处理文化的多样性,熟悉外域文化,尊重外域文化,吸收外域文化中的精华,他们善于宣传爱心文化,倡导向社会奉献爱心。

日本的企业文化突出表现在其企业哲学,企业目标,健全的企业民主,企业集团意识,以及企业形象上。

而我国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我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因此我国企业文化是于儒家文化密不可分。

儒家讲求伦理,要求每个人要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相应的任务与责任,比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良好的道德规范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经济秩序和安定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

同时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为以血缘、亲缘、地缘确立的关系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

另外,儒家认为“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事与天道的和谐。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环境的依赖关系,使企业与社会、自然共生共荣,实现可持续发展。

儒家还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一帆风顺时,一定要考虑隐藏着的危机,未雨绸缪,增强企业每一个人的危机感。

企业在成长强大时,也承担起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责任。

正如正泰董事长南存辉先生在2011年度企业社会责任上的发言:“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企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要促进和谐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则是非常必要的前提。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应仅停留于企业的遵纪守法,应该深入更高层次,对社区、环境保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捐助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必不可少的部分。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企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要促进和谐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则是非常必要的前提。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应仅停留于企业的遵纪守法,应该深入更高层次,对社区、环境保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捐助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必不可少的部分。

”我们可以看出正泰的成长也得益于其正确良好的企业文化。

参观结束时,我们师生又得到总裁的亲切接见,会上高总给我们做了精彩发言。

他给我们概括的介绍了其企业的成长,也向我们介绍了其企业的定位,即“高品质,低价格,高服务”。

让我们对正泰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高总也阐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以推动行业社会前进作为使命。

最后高总对我们的也提出他殷切的希望,要我们作一个推动社会进度,改变历史的人。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他在讲到他们几个人的艰苦奋斗史。

因此让我联想到很多,我想我们把自己的定位不应该是将来如何进入一家著名的企业,而是如何创立拥有一家著名企业。

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关键看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并为之艰苦奋斗。

中山先生的案例中有个让我记忆深刻,一家日资企业要在我国内地投资建厂,当中山先生带着日本的代表团先去的是江苏昆山经济开发区,当地政府亲切的接见他们一行人。

在设宴款待他们时,当地政府也是大舍本钱,一连几次的餐宴上都是茅台酒。

然而日本的企业家却不吃这一套,他们没有我们“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的观念。

随后他们来到另一地区开发区,当地政府却直接和他们提出好处费的问题。

这一次同样的遭到日方的直接拒绝。

这就是日本企业一直把握最重的因素“诚信”。

同时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也是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精神。

其团队合作精神所凝聚则是日本的民族的精神:在不利于民族生存、发展的外部自然环境中,把个人融入团体,凭借团体的智慧和力量来赢得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团结、协作、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甘愿为团队、民族、国家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奉献和勇于牺牲,就是以民族精神为主导的企业精神。

其创新精神也源自于民族精神:基于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日本民族形成了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的成功经验,吸收各民族之长,以创新求求生存,从而建立了日本的“多元合金文化”。

这样的创新体现在管理上,将企业主的利益与雇佣者的利益统一起来,调动生产者(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劳资”双方,共存共荣,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劳资矛盾。

这就是日本企业的强盛不衰,席卷全球的原因。

通过这次的实践调研,我们不仅真实的认识到企业文化,也深刻的体会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有了更明确的定位,感受到自己作为大学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