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_中国古代陵墓雕塑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之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课题]第11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秦始皇兵马俑》[课型]欣赏课[课时安排]一课时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学指导思想:陵墓雕塑艺术是在中国特定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但是它离现代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学中以介绍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为主以了解文化背景为辅,围绕课本中的雕塑作品进行,从对经典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作品进行分析讨论,从具体作品入手,了解陵墓雕塑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全面了解我国雕塑艺术的优秀艺术传统。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教材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中国自秦汉以来,盛行厚葬、。
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灵魂升天,而且也能向生前那样继续拥有权力和享受豪华的生活。
故帝王贵族、佛教僧侣生前不惜花费巨资修建陵墓,开山凿佛,不仅在地下修筑巨大的墓室,有的还在地面上修豪华的建筑,而且在墓前设置显示地位与权利的石柱、石人、石兽等雕刻群,在石窟崖壁开凿石窟,塑造佛像,以弘扬佛法。
例如:陵墓雕塑就充分体现出墓主人死后,还在墓中放置大量的随葬品和俑。
由于统治者掌握一直垄断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最好的物质材料,并派专人负责监制,所以包括陵墓地面雕刻和陵墓内的陶俑在内的陵墓雕塑集中体现了当时雕塑的最高艺术水平,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陵墓建筑分为地面和地下两部分,地面上有坟墓和祭祀建筑群,配合地面建筑陈设在不同位置的各种石雕,称为地面上的雕塑。
地下雕塑为地下墓室建筑,则是地下墓壁面上的石刻,砖雕的浮雕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地面上的陵墓雕塑,最为常见,规模宏大,成就突出。
2、学生情况分析:高中学生思维灵活,更加理性,懂得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分析,辨别。
他们喜欢主动思考问题,不喜欢教师照本宣科。
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多欣赏不同形式的雕塑作品,感受和体验雕塑作品的美感,学会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艺术作品。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艺术及其特点,掌握相关的知识、雕塑语言。
【教师共享】《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及反思 蒋晶晶

《中国古代雕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分别介绍我国主要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
第二部分:通过重点介绍我国四大石窟的雕塑,使学生了解我国宗教雕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知识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学习。
通过课前调查,学生想要了解的知识和内容是:1、雕塑的概念、种类。
2、如何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式学习。
课前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
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六、教学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七、教学过程:幻灯片展示中外著名雕塑作品,启发学生它们有着共同的名称:雕塑。
1、什么是雕塑雕塑的概念雕塑──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用各种可塑、可雕的物质材料,创作出具有一定空间、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
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多角度、多方位欣赏的三维立体的圆雕和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依附于另一个平面之上的浮雕)。
引入:提问:刚才所欣赏的幻灯片中的雕塑作品,同学们能说出几个作品名称来大多数同学都会说出《大卫》《维纳斯》《掷铁饼者》《思想者》等等西方雕塑作品,好像国外的雕塑在同学们的心中印象比较深刻。
难道中国古代就没有什么著名的雕塑作品吗当然中国古代雕塑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有西方雕塑遥不可及的地方。
人美版高中美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说课稿

人美版高中美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说课稿《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内容。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雕塑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
其中主要是对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
本课将以雕塑图片/录像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古代雕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
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方法: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三人小组,每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雕塑的背景和形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问答式教学法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美术必修一人美版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秦始皇兵马俑说课稿

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秦始皇兵马俑授课人:工作单位: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内容?秦始皇兵马俑?。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6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局部。
按照课本内容撷取秦始皇兵马俑进行学习,分析理解兵马俑的艺术特色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
作为世界最大型的陵墓雕塑的代表?秦始皇兵马俑?也是我省重要的历史遗迹,并被联合国授予“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与感受、分析与评价,使学生了解秦兵马俑雕塑群及艺术成就。
2、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拟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兵马俑的鉴赏,获得美的感受,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学情分析】本次比赛学生是我不熟悉的,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以我校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我校学生求知欲很强,但知识稍有缺乏,应适当引导讲解,学生实践少,没有太多亲身感受,缺乏想象力,但好奇心很强,图片和视频的引导可以使孩子们更加有亲身感受。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欣赏我国古代雕塑的方法,了解秦始皇兵马俑雕塑的含义及艺术特点。
难点: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
【教学过程】【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美术鉴赏课所鉴赏的六大门类的美术作品都有哪些呢?飞: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屏幕出示三幅美术作品图片,让学生对其进行归类,并更具作品特点引出本课内容。
出示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下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一一秦始皇兵马俑。
【讲授】秦始皇兵马俑1什么是陵墓雕塑?秦以来盛行厚葬,帝王贵族期望死后升天,仍能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生前不惜巨资修建陵墓。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教案

课题:秦始皇兵马俑教案课型:欣赏课课时结构: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和气势以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秦始皇兵马俑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教具:多媒体教学幻灯片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参与,播放《英雄》片断,领略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
激发学生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讲解、分析、比较、讨论,启发式教学法,同时配有相关的背景音乐烘托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1、铁镬声传递出惊人的秘密。
2 、揭开庞大地下军团神秘的面。
二.讲授新课1、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在中国古代,墓葬是凝聚着复杂观念再物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实体,人们将生与死的两大生命过程的后段寄托与陵墓。
在奴隶社会时代,残酷的奴隶主在其死后多用生前所的役使奴隶来殉葬,妄想能得以继续役使其奴隶。
稍后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奴隶主为了保全劳动力,才逐步该用泥塑、木雕或铜铸的俑人以代替真人殉葬,秦兵马俑就是这种风气的反映。
2、威武雄壮的军阵,立体形象的兵书(课件欣赏:兵马俑整体欣赏)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
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
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
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请比较这两匹马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秦始皇兵马俑——马 生动写实 精致细腻 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 的整体相协调
霍去病雕塑——马 象征手法——大气磅礴 利用天然石材因式造型 圆浑天成
老外跳入兵马俑坑,模仿兵马佣,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敦煌石窟
云冈石窟
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雕塑对比:
弯眉
高而圆 弯鼻梁 圆润
北魏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局部) 唐代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总体特点比较:
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唐 代
时间
地域 总体 特点
北
魏
山西大同 带有印度犍陀罗造像特征,直眉, 高鼻,衣服紧贴身体,袒露右肩
河南洛阳 造像秀丽,鼻如悬胆,弯眉毛,衣 服样式宽松,不再袒露右肩,具有 文士风度
127窟菩萨像 头部(局部) 麦积山石窟外景 127窟菩萨像 泥塑彩绘
《大话西游》 中的菩萨像
石窟造像清秀而又世俗化!
快点动起来!
你敢点 你敢点 我就敢唱
我就敢唱!
请你结合今天所学的霍去病 墓前石雕的艺术手法,尝试因材 施艺,制作一件小雕塑。
同学们:作品比 赛马上 就要开始了,你做好了 吗?
本课总结:同学们,古代帝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有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对自己的
所见所闻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和判断,对本课内 容已有常识性了解,部分学生可能随家人外出 旅游现场参过观本课的“景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中国古代陵墓雕 塑和宗教雕塑的代表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 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热爱和弘扬中国的传 统文化。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佛教造像本土化与世俗化的特点。
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人美版)教学设计: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
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及部分专业名词。
教学程序一、导入探究课题(一)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1、设置情景: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2、提出问题:A、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含义?B、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形成原因及艺术风貌?(二) 学生活动: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一)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秦始皇兵马俑1、教师活动:多媒体用录像的形式介绍秦始皇兵马俑2、学生活动:感受其艺术风貌及魅力。
教师提出问题: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形成原因?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
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一同学谈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人美版第11课:中国古代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精简思路收藏)

人美版第5课:中国古代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作者:小郭老师呀一、教学目的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概况和艺术特征。
2、动手体验雕塑的一般制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古代随葬的俑反映了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也仍有纸人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认识。
三、课程导入:(一)你知道的中国古代雕塑有哪些?引入中国古代雕塑分类: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兵马俑则是陵墓雕塑雕塑的代表之一。
(二)知识问答:1、陵墓与坟墓的区别陵墓较坟墓的考古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等会更高。
2、“俑”的定义及产生用来代替活人殉葬的偶人称之为“俑”,“俑”的出现既是当时社会的进步,亦是对劳动力的保护。
四、新课教授:(一)世界上最大的陵墓雕塑群——秦始皇兵马俑1、陵墓概况陵园总面积: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一个故宫相当于100个标准足球场)兵马俑位置及面积:陵园东侧150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2、陵墓特点(1)大:规模宏大,已挖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000多平米,足有50个篮球场之大。
(2)多:兵马俑数量之大达8000多个,阵容整齐,排列紧密,气势恢弘。
(3)精:对细节的精微刻画。
(4)美:不同的俑有不同的精神气质,体现了人的自然美、朴实美。
3、制作过程第一步,分不同动作,做出四肢;第二步,分不同样式,制作身体;第三步,分不同姿势,四肢与身体接上;第四步,制作头和五官;第五步,俑身上开洞,放入窑内焙烧。
第六步,着色;第七步,头和身体接上,制成。
(二)学生动手体验用教师分发的纸粘土代替陶泥,参考兵马俑的制作方法来进行一个迷你版的人物塑形,一起来感受兵马俑人物雕塑的一般制作过程!(三)点评及本地教材链接点评学生作品借此机会提及吴川本地泥塑历史(四)课堂总结秦始皇陵兵马俑艺术智慧与实践的结晶,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秦俑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艺术美,更有一种民族的团结美和创造美,我们应该引以为傲并将它们延续下去。
第11课_中国古代陵墓雕塑雕塑和宗教雕塑

骑兵鞍马俑
2、 霍去病墓前石雕群
简介
霍去病是西汉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18岁就率轻骑八百, 进击匈奴,歼敌两千,被封为“嫖姚校尉”。此后六次率领大 军出击匈奴,击败匈奴主力,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功受 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元狩六年(公元前 117年)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因其早逝十分悲痛,下诏令 陪葬茂陵。为了表彰霍去病河西大捷的赫赫战功,用天然石块 将墓冢垒成祁连山的形状,象征霍去病生前驰骋鏖战的疆场。 霍去病墓前共有16件石刻,包括石人、石马、马踏匈奴、 怪兽食羊、卧牛、人与熊等,题材多样,雕刻手法十分简练, 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 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 表。
陶俑身上的彩绘 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原来都是彩色的,出土时彩色大部分已经脱落,陶俑身上仅存斑 驳残迹,残存颜色较多的个别俑色泽如新。通过对陶俑身上色彩的分析,可以大体了 解秦俑各种服装色彩的特点,为研究秦代的服色及军服装备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 证。
秦陵兵马俑在塑造艺术上的手法:
生动写实 “致广大,尽精微”
《伏虎》雕刻家利用一块波浪起伏不规则的石料,把凶 猛桀骜的“虎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虎头、颈与胸连在一起, 似为积蓄力量,好像随时会扑向猎物。虎身上的斑纹虽没有 雕刻的很突出,但却异常生动。作品造型浑然一体,不拘泥 于细节的真实性,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式造型。是一种 整体写意的艺术处理方法。
《卧牛》
秦俑坑出土的陶马,与秦始皇帝陵园内马厩坑出土的真马 的体长、身高、身躯各部分的比例等基本相同,说明它们是以 真马作为原型塑造的。马的主要特征是个头较小、脖颈短、头 部宽阔,属于河曲(今甘肃洮河一带)马种。
秦俑的面部神态
第十一课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

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一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内容。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诵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
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
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从而掌握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并能运用其中的艺术手法做一些小型雕塑创作。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伟大成就和艺术特点,掌握赏析我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并对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产生和发展,分析秦汉时期雕塑群的艺术特色,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方法。
分组探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及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所独具的魅力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
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概述a. 陵墓雕塑的定义b. 陵墓雕塑的历史发展c. 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2.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主要类型a. 地上雕塑b. 地下雕塑c. 祭祀雕塑3. 代表性陵墓雕塑作品介绍a. 秦始皇陵兵马俑b. 汉朝陵墓雕塑c. 唐朝陵墓雕塑d. 宋朝陵墓雕塑4. 案例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a. 兵马俑的发现与意义b. 兵马俑的艺术特点c. 兵马俑的修复与保护5. 课堂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价值和影响a. 陵墓雕塑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b. 陵墓雕塑在艺术领域的地位c. 陵墓雕塑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修复保护情况。
3.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价值和影响。
4. 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讨论话题和问题列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环节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陵墓雕塑知识和作品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考试成绩: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总体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介绍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讲解不同类型的陵墓雕塑。
2. 案例分析:详细解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包括造型、构图、色彩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4. 课堂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介绍所研究的陵墓雕塑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七、教学实践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古迹,亲眼观察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作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高中美术_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
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雕塑艺术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
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雕塑艺术的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德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及部分专业名词。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
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五、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
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并巧妙导出新课。
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态。
要求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讨论比较四大石窟寺雕塑的差别,归纳总结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新课程美术教科书(人美版)<<美术鉴赏>>系列中的第十一课,是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
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雕塑艺术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美术鉴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一些优秀的中外美术作品有了认识和了解。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善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及其艺术特征,从而掌握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并能运用其中的艺术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手法做一些小型雕塑创作。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伟大成就和艺术特点,掌握赏析我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并对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产生和发展,分析秦汉时期雕塑群的艺术特色,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方法。
分组探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及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所独具的魅力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
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十一课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复习教学案侯凌云2009年7月15日 13:31浏览数:162 | 评论数:1一、目标解读新课标研究:1、中国古代陵墓雕塑2、中国古代宗教雕塑考纲研读:考点:秦陵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雕塑特点;四大石窟各自的特点考向:和历史结合在一起考查知识点一: (1)秦陵兵马俑雕塑群1974 陕西临潼秦陵东侧采用生动写实的手法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真人真马大小(2)西汉霍去病墓石雕巧妙利用世才的天然形貌,因式造型质朴浑厚写意,《马踏匈奴》——象征主义表现手法《伏虎》——高度概括(3)《马踏飞燕》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一座东汉墓中,发现了青铜雕铸的俑马群。
其中轰动世界的一件奔马雕塑,高34.5厘米,长45厘米,头部微侧,三足腾空,尾巴扬起,呈驰骋飞奔状,我们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
为了衬托出奔马的飞速,雕塑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把奔马踏地的一足踩在一只飞燕的身上,真是令人叫绝!这件雕塑反映了创作者超凡的艺术想像力和高超精湛的制作技巧,是东汉雕塑艺术中的瑰宝。
知识点二: 我国最著名的四大石窟(1)敦煌石窟甘肃北魏至宋形象生活化世俗化审美倾向与唐代仕女曲眉丰颊圆润肥美特点一致(2)敦煌石窟山西大同北魏昙曜五窟最具代表第20窟大佛释加牟尼坐像最著名印度式服饰(3)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北魏至宋卢舍那大佛人物造型秀丽敦厚佛教雕塑风格进一步本土化(中国化)(4)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泥彩塑像为主“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 秀骨清像素淡典雅巩固练习:1、中国古代雕塑以(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最能体现其辉煌成就,其中代表作分别有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敦煌莫高窟)。
2、我国四大著名石窟是(敦煌石窟)、(敦煌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塑是因为(佛教)的传入、影响而开凿的。
3、《马踏匈奴》雕塑出自( D )A. 秦始皇陵兵马俑B.敦煌彩塑C. 云冈石窟D. 霍去病墓石雕4、从云冈石窟到龙门石窟的雕塑造像在风格上产生了很大变化。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优质课公开课教
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其中的手法做一些艺术小雕塑创作。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3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一、导入探究课题
(一)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1、设置情景:用多媒体播放秦始皇兵马俑视频,
师问: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知不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内容呢?
并导出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2、引出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含义。
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形成原因及艺术风貌。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著名案例。
2.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著名陵墓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PPT、图片、文字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著名案例。
3. 案例分析:展示著名陵墓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幅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作品,进行分析鉴赏。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陵墓雕塑的异同,如埃及金字塔、古希腊神庙等。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陵墓雕塑,增强对实物的认识和感受。
七、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审美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2.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2. 强调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视和传承。
九、课后作业2. 鼓励学生收集更多关于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十、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感受中国古代恢弘 的雕塑群
——中国古代陵 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一、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
小组讨论问题: 1、秦始皇兵马俑雕塑 群在哪里? 2、猜一猜秦始皇为什 么把陵墓游览当中欲戏神女, 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很快就长了一身 的烂疮。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 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缘分。秦始皇为什么特别迷恋骊山这块风 水宝地呢?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 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骊山之阿,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 “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 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不过也有学 者提出过异议,持否定意见的一方认为,秦始皇陵选在骊山 之阿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 的影响。现在从风水角度来看秦始皇陵也不失为一块理想的 风水宝地。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这是大家有目 共睹的事实。然而在秦始皇陵的东侧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 池水。此外,在陵园东侧,在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由此 不难发现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 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
三、我国著名的石窟雕塑群
1、莫高窟在哪里?
2、云冈石窟在哪里?
3、龙门石窟在 哪里?
四、麦积山石窟 在哪里?
四、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
二、汉代杰出的石雕群
霍去病 (前140—前117)西汉名将,军事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 汾西南)人。汉代 霍去病墓 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 帝任为票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 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 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 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 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 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 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 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 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 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 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病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高中新课程美术教科书(人美版)<<美术鉴赏>>系列中的第十一课,就是了解与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就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
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就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与《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与分析略简。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雕塑艺术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美术鉴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一些优秀的中外美术作品有了认识与了解。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善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她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及其艺术特征,从而掌握分析与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并能运用其中的艺术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手法做一些小型雕塑创作。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的伟大成就与艺术特点,掌握赏析我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并对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产生与发展, 分析秦汉时期雕塑群的艺术特色, 学生初步了解中国
古代雕塑的艺术价值与欣赏方法。
分组探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及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兴趣与能力,让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所独具的魅力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
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德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就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中国现存最主要四大石窟以及雕塑群的艺术风格。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就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也就是本节课最主要的问题。
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
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五、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
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与图片,并巧妙导出新课。
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
生跃跃欲试的心态。
要求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讨论比较四大石窟寺雕塑的差别,归纳总结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的艺术特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1、创设情景:让学生观瞧视频《龙帝之墓》,并巧妙导出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
》
2、提出问题: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的含义?学生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知识探究
环节1
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秦始皇兵马俑
1、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用录像的形式介绍秦始皇兵马俑,学生感受其艺术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与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2分钟并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流行厚葬,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
陵墓雕刻就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引出陵墓雕塑的含义。
教师:整体与局部图片展示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让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
不瞧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瞧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环节2
汉代最杰出的雕塑群
教师: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与汉俑不同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
结论: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汉代霍去病墓前石刻欣赏,主要介绍《伏虎》与《跃马》石雕作品
学生: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风貌,因式造型。
不如秦俑的手法细腻。
教师: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
教师总结:秦俑艺术手法——写实汉俑的艺术手法——写意我国的宗教雕塑主要以佛教艺术最具代表,佛教艺术主要就是以相关佛教教义、故事、人物内容为题材,从而引出宗教雕塑的概念。
我国的宗教雕塑以四大石窟雕塑艺术成就最高,下面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四大石窟的艺术魅力。
环节3:
教师出示思考题:四大石窟就是什么,开凿的年代与各自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A敦煌石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其中唐代彩塑造像670尊,就是敦煌彩塑艺术的优秀代表。
唐代彩塑将佛的慈祥大度,菩萨的温静端庄、天王的威武雄壮、力士强劲有力的特点塑造的惟妙惟肖。
从菩萨塑像可以瞧出唐代佛教的世俗化倾向。
B云冈石窟:创建于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公元453年),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武周山北崖,主要洞窟有53个,石刻造像51000多尊。
其中以昙曜五窟最具代表,带有印度犍陀罗的造型风格。
C龙门石窟: 创建于北魏,座落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伊水两岸。
自北魏至宋代相继开凿,有2100多个窟龛,10万尊造像。
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最显著地区别,人物造型秀丽敦厚,不像云冈石窟造像雄伟高大。
同时所有的佛、菩萨的服饰多表现为褒衣博带的文士风度,不同于早期的那种通肩或右袒以及紧贴肉体的印度式风格。
说明汉化的趣味明显,反映出佛教雕塑艺术风格进一步本土化。
D 麦积山石窟:石窟创始为十六国后秦(公元384-417年),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造像以泥彩塑像为主,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其中北魏、西魏时期的彩塑最具代表,彩塑形象呈现出“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
麦积山的泥塑数以千计的与真。
这些塑像把神人格化,生活气息浓厚,令人感到亲切。
环节4
在这一环节中,要学生做的就是通过刚才的学习,自主的去探究山西晋祠圣母殿彩塑侍女群作品的艺术特点。
设计2个问题
教师活动:1、山西晋祠圣母殿属于哪一类型的雕塑作品?
2、山西晋祠圣母殿的艺术特点就是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其艺术特点并回答:造型生动,姿态自然侍女像的肢体身材优美,服饰美观大方,面庞清秀,表情自然,栩栩如生。
教师总结:就是我国古代泥塑艺术的珍品,属于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
环节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内容,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布置作业
通过网络或图书馆了解其她中国古代雕塑,向同学们介绍。
采集生活中的原材料,如石块、树根等,学习霍去病墓石刻艺术手法,尝试因材施艺,制作小件雕塑。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其中的各个环节,都突出了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
例如,导入时的“想一想”“猜一猜”,既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又激发出她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她们的认识与智慧进行共享。
最后一个环节“课后练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很明确: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并经过总结,认识提高,应该
初步具有了独立探究的能力与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结合课本完全可以在课后做进一步的探究。
将美术欣赏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真正进一步学会自主学习。
提高美术素养,养成对美术终身兴趣的情感,实现情感目标的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