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苏轼词两首》预习导航 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预习提示】(共3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预习提示】[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苏轼,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
下面是XX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预习提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预习提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他游赤壁的感慨,同时的作品还有前后《赤壁赋》。
词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作,铿锵有力,表现作者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显得旷达洒脱。
《定风波》是诗人前往沙湖,欲“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
词描写大雨之中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
学习这两首词,建议采用如下方法:1.抓特征。
《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喻今,借周喻的功业辉煌反衬自己功名无望,抒写“人生如梦”的感慨。
《定风波》托物寄志,表面写自然界的风雨,实则写政治上的风雨,言在此而意在彼。
把握上述特征,体会诗词内旨。
2.抓词眼。
“多情”是《念奴娇》中的词眼,因为它指的是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提挈全词;“风雨”是《定风波》中的词眼,诗人抒发如何对待政治中的风雨。
3.抓名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都是名句,细加分析,深入词中境界。
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推荐文章高中语文必修课本过秦论读后感热度:2018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热度:高中语文必修必背课文汇总热度:高中语文描写秋天的万能句子汇总热度:高中语文必修三课内作文素材汇总热度:《苏轼词两首》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是两首不同类型的作品,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解读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荡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历史的长河吞吐了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洗。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起头二句,即景抒情,词人登高眺远,抒发他面对长江的感受。
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流芳百世的历史豪杰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作者采取江山与人物合写的方法,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椽。
]故垒①西边,人道是,三国②周郎③赤壁④。
(西边那座古时的营垒,人们指点说: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①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的遗迹。
②三国:从公元220年到265年存在过的魏、蜀、吴。
③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
二十四岁时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
④赤壁:苏轼所游的赤壁,是黄州,即今湖北黄冈县城外之赤鼻矶,而周瑜败曹操的地点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县东北。
)[这几句破题,由大江引出赤壁,点明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由千古风流人物引出周郎,借怀古以抒慨。
“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表示不过传闻而已。
“赤壁”而冠以“三国周郎”,为的是突出其历史意义,并为下面写周瑜先伏一笔。
]乱石①穿空,惊涛②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5.苏轼词两首某某的东坡居士虽然经受着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煎熬,但他对某某赤壁的三次咏唱却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真的思考与善的情怀。
被贬某某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谷,却也是他精神历程中的一次升华。
在这座远离政治中心东京的江边小城里,苏轼一方面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一方面认真反思性格上的弱点,闭塞的环境反而成就了伟大的心灵,某某也成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圣地。
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回想世事变迁、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苏轼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长江边的赤壁,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天籁之音。
——《百家讲坛·康震评说苏东坡》■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念奴娇《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某某时期。
某某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来某某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1
5.苏轼词两首黄州的东坡居士虽然经受着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煎熬,但他对黄州赤壁的三次咏唱却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真的思考与善的情怀。
被贬黄州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谷,却也是他精神历程中的一次升华。
在这座远离政治中心东京的江边小城里,苏轼一方面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一方面认真反思性格上的弱点,闭塞的环境反而成就了伟大的心灵,黄州也成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圣地。
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回想世事变迁、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苏轼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长江边的赤壁,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天籁之音。
——《百家讲坛·康震评说苏东坡》■苏词辑评《四库全书提要》:“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
”《历代诗余》引晁以道语:“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醒,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耳。
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胡寅《酒边词序》:“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
”许昂霄《词综偶评》:“子瞻自评其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唯词亦然。
”■沈祖棻\《念奴娇》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在神宗元丰五年(1082)写的。
那时他已47岁,因反对新法被贬谪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已经两年多了。
古典诗歌中咏史、怀古一类的作品,一般都是古为今用,借对史事的评论、对古迹的观赏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词也不例外。
他想到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引起了无限的向往,同时就引起了自己年将半百,“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的感慨。
一起头二句,是词人登高眺远,面对长江的感受。
江水不停地东流,波涛汹涌,气势奔放,自然使人不可能不想起过去那些历史上留下了丰功伟绩,因而与祖国的壮丽山河同样永远保留在后人记忆里的英雄们。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7.历史背景:北宋时期的政治动荡、文化繁荣,了解苏轼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其词作的思想内容。
8.苏轼的思想观念: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见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9.苏轼的生平事迹: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了解其在文学、政治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2.设计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引入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来体验词作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课堂导入部分,有时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需要改进导入方式,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新课呈现部分,对某些难点的讲解可能不够透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提高讲解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例题5:请分析苏轼词作中的文化内涵。
答案:苏轼词作中的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在《定风波》中,作者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本节课将重点讲解苏轼的两首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描绘赤壁战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苏轼雄浑豪放的词风。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_苏轼词二首_苏轼词两首导学案上课 杜海波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编写人:杜海波【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4.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1、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2、通过激发学生丰富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知识链接:1、宋词的风格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关于苏轼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精品】高中语文5苏轼词两首第2课时预习案新人教版必修41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苏轼词两首(第2课时)
《定风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词的的意象、人物形象和情感,感受苏轼的精神世界。
2、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3、背诵全词,了解豪放派词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预习、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讲授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巩固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为高考鉴赏诗歌打基础。
2、感受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学习词人在人生困顿时的旷达精神。
预习任务
一、熟读并背诵《念奴娇》。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准字音、在写对字形的基础上把握本词的内容。
二、把这首词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来。
三、写出词文的意象并概括其特点。
四、这首词塑造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
五、分析词中抒发的感情,思考本词的表现手法。
自主检测
1、默写。
①莫听穿林打叶声,。
②,?一蓑烟雨任平生。
③,微冷,。
2、试着写出诗歌抒发的感情。
3、试着写出诗歌的表现手法。
问题意见。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辛弃疾词二首预习导航 新人教版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辛弃疾词二首》预习导航新人教版《水龙吟》一、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朝代)词人,字,号,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派词人的代表。
二、背景资料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
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
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三、字词。
遥岑.()玉簪.()螺髻..()鲈.()鱼堪脍.()倩.()揾.()遥岑远目:玉簪螺髻:断鸿:脍:倩:揾:四、赏析全词。
1.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作者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长天、、、、2.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苍凉空阔的意境;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3.上片的最后一句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能说说这两个形体语言要表明的意思是什么吗?手握宝剑却无用武之地,恢复河山的雄心壮志无人理解的愁与恨4.作者写了哪几个典故?①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风来,很想吃家中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弃官还乡②③5.结合这三个典故,说说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生选择(注意抓住能表现这种倾向,选择的关健词)休说——不会轻易离职退隐江湖应羞见——不屑于买田置产贪图享受——6.通读全词,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词中所抒发的“登临意”和“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是怎样的思绪?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无法实现和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和愤慨。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预习导航 新人教版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预习导航新人教版一、走近作者李清照(1804-1155),号_________,济南人,____代杰出的女词人。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教育下,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最高, 为__________派词人的代表,有__________ 、_________辑本传世。
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___________”。
18岁时,她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常一起投诗报词,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
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晚年。
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醉花阴》一、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二、品读赏析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助白天室内外的客观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词人_________、________的愁绪。
虽为景语,却句句____,构成一种__________的氛围。
想象当时词人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凄苦之情。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重阳到,词人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_____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同步练测新人教版必修4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lěi)磊.落(lěi)累.赘(lěi)罪行累累.(lěi)B.饥馑.(jǐn)谨.慎(jǐn)觐.见(jìn)怀瑾.握瑜(jǐn)C.伦.理(lún)沦.落(lǔn)腈纶.(lún)羽扇纶.巾(lún)D.莽.原(mánɡ)欺罔.(wǎnɡ)茫.然(mánɡ)竹杖芒.鞋(má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酹江月捋虎须淘米陶醉B.遵命酒樽纶巾人伦C.料峭俊俏树梢消遥D.萧瑟笙箫吟啸潇洒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B.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温暖。
C.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D.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4.下列词句中,诵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B.千古风流..人物C.回首向来..萧瑟处D.同行皆狼狈..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一首词的上、下段分别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朝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其长,但大体上可归于婉约派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
高中语文人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5 苏轼词两首(课时1)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_,号_________,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开________一派,为______________之一。
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
传世书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文体知识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3.创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4.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故垒()酹()狼狈()何妨()吟啸()樯橹()萧瑟()一蓑烟雨()5.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1)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2)羽扇①纶巾②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灰①飞烟②灭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同行皆狼狈()______________(5)竹杖①芒鞋轻胜马②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1.子瞻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豪放唐宋八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宋四家《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4.lěi lèi bèi fang yín qiáng/lǔ sè suō5.(1)名词作状语,向东。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讲义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
宋嘉祐二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
出狱后贬黄州。
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
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作品《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评价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二)人物轶事东坡赤壁苏轼被赦免后,遭贬至黄州。
靠朋友资助住在东坡上的一间茅屋里(“东坡居士”有此而来),这时的苏轼有了大量清闲时间,就到处题赋游玩,大量绝世名词如《临江仙》《卜算子》等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出来的。
其在游黄州赤壁时所写《念奴娇》更成了千古名篇。
不过苏轼虽然博学多才,但在地理上却犯了致命错误,三国赤壁在武汉上游,而黄州赤壁在武汉下游,此赤壁非彼赤壁。
不过将错就错,苏轼题词的这个赤壁现在就被称为东坡赤壁。
(一)背景链接1.《念奴娇赤壁怀古》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
他经常到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
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2.《定风波》《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黄州已整整两年了。
苏轼在黄州的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困窘,但他很坦然乐观,对人生路途中的沉浮有了深刻的领悟,并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
那年春天他到黄州城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看新买的农田,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独有苏轼从容不迫。
【优化指导】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4.doc
【优化指导】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4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纶巾(ldn)酹酒(lei)樵悴(qido)卷起(juan)• • • •B.华发(fd)故垒(lei)亳杰(hdo)檣橹(1。
• • • •C.狼狈(bei)雨具(j£i)吟啸(xiao)蓑衣(sud)• • • •D・料峭(qido)箫瑟(xiao)泠然(leng)贬谪(zhe)• • • •解析:A项,“纶”应读guan, “樵”应写作“憔” ;1^项,“毫”应写作“豪”,“橹” 应读10; D项,“箫”应写作“萧”,“泠”应读lingo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止确的一•项是()A.-•尊还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示凭吊)B.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 •C.料峭春风吹酒醒(非常寒冷)• •D.檣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 •解析:料峭,形容微寒。
答案:c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B.千古风流人物• • • •C.冋首向來萧瑟处D.同行皆狼狈• ・• •解析:A项,古义,指长江;今义,泛指江流。
B项,古义,杰出的;今义,轻浮放荡。
C项,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
D项,“狼狈”古今均形容“受窘的样子”。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B.檣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D.吾得兄事Z• •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C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故国神游A.蚓无爪牙Z利B.不拘于时,学于余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多情应笑我解析:例句与I)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状语后置句;C 项,判断句。
答案:D6.名句默写。
(1)羽扇纶山,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
⑵人生如梦,•尊还酹江月°(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牛。
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说课稿.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说课稿-ﻪﻭ苏轼词两首说课稿ﻪ说课人:陈原(一)说教材ﻭ1、教材分析ﻪﻭ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苏轼词两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2课。
这个单元学习宋词。
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苏轼词二首》选了苏轼作品中豪放婉约者各一,二首都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
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定风波》以路上突遇大雨却未带雨具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定自适的人生态度。
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②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掌握了现代诗歌,必修三了解了唐诗。
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
而现在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前卫文化了解甚多,而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
在本课教学上根据课标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一、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
二,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三,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
在此基础上,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在于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在于以定风波为例了解文人在人生低谷时的心灵指向与文化成因。
ﻭﻭ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一共选入两首苏轼词,两首词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
教学侧重也各不相同,我考虑分为三个课时进行授课。
“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
”这是孟子有关知人论世的名言。
在必修二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曾经向学生较详细的介绍过苏轼的生平与创作风格。
因此,第一课是着重于走进苏轼本人。
《苏轼词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2.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任务一:认真阅读注释,完成以下填空。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一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即、、。
苏轼(1037—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
其文明白畅达,为“ ”之一。
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合称“ ”,对后代很有影响。
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并称“宋四家”。
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2.《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因“ ”被贬黄州。
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是一首之作。
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使苏轼得了一场病。
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羽扇纶巾()樯橹()()一尊还酹江月()同行()吟啸()一蓑烟雨()料峭()4.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故垒:雄姿英发:樯橹:一尊:酹:已而:向来:芒鞋:吟啸:料峭:知识链接:怀古诗一向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家与作品
1.苏轼(1037-1101)字(),号(),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并称“苏辛”,散文与()并称“”,书法与、、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的一生。
虽然处于逆境之中,却始终保持着一种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乐观、旷达胸怀,并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清风明月中获得美的享受,从中排遣内心的苦闷,从而实现了由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化。
3.《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二、品析词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1、提问:整首词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
上阕品析:
2、上阕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手法?
明确:(描述画面要关注“乱”“穿”“惊”“拍”“卷”等词的效果)
3.上阕哪一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
4、赤壁是不是古战场“赤壁之战”的赤壁?
明确:
(二)下阕:
1、文中刻画的周瑜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
理由:小乔初嫁——()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能否将“初嫁了”换为“初嫁”?
明确:
1
3
周瑜苏轼
建功年龄
职务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功成名就
外貌
婚姻屡遭不幸
明确:通过下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注意调整语序)
5、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
《定风波》
一.解词释句
①芒鞋:②吟啸:③料峭:④萧瑟:
二、学习小序
小序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解读这首诗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三.学习上阙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是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
明确:
2、在遇雨时,行人及作者分别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
3、“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4从上阙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5、“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品读下阙,探究以下问题:
1.“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2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3.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
表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并且由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不畏坎坷淡泊超然的情怀。
双关:“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比喻:“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4.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5.“归去”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归去”是否相同?苏轼362首词赋中,归字出现105多次。
他要归向何处?
(1)、
(2)、
(3)、
(4)、
四.《定风波》总结
1、内容:都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重态度。
2、表达方式:夹叙夹议。
3、艺术手法:多口语;托事言志。
4、风格:语言质朴,感情平和,境界明快。
【课后训练】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1.这首诗叙写了什么事?
描述了作者在清明幽静的雨后东坡悠然自得行吟一事。
2.采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运用对比的手法,“市人”和“野人”“莫嫌”和“自爱”形成对比,作者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对比抒发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洋溢着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