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叶片与光合作用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3.5.1 光合作用 (叶片与光合作用) 课件(共22张PPT)
C.物质的运输受阻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学习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 2、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能知晓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观察叶片,你发现叶片的排列特点了吗?
轮生
对生
互生
1、仔细观察叶片
(1)观察叶的组成部分,注意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 有什么不同?
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
? 叶片上表面呈深绿色,下表面呈浅绿色
功能:透光,防止叶片过多的散失水分,保护作用。 气孔是 气体交换 和 水分散失 的门户。在
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数量多
特别提醒:气孔的分布和气孔的张开与闭合
左:保卫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开放; 右: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理解应用之星
荷叶露珠为啥可在上面滚来滚去,而不 吸收进叶片?
这与荷叶表面的角质层有关,角质层上有蜡质,不沾水
(3)为什么叶片的上表面呈深绿色,而下表面呈浅 绿色?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从哪里 出入叶片?
(5)叶有哪些结构特征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讨论:
(1)观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为什么要制作很薄的临时切片? (便于染色和观察叶片的内部结构)
(2)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叶绿体?叶绿体的分布有什 么特点?
(2)叶肉
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
栅栏组织
{
海绵组织
(2)叶肉(营养组织)
归纳之星!
叶肉由 叶肉 细胞组成,包括 栅栏组织 和 海绵组织 .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位置 细胞形状 细胞排列特点 含叶绿体
接近上 表皮
呈圆柱形 较紧密、整齐
接近下 表皮
不规则
较疏松
较多 较少
{ (3)叶脉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1节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案 北师大版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概述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2、运用给定的材料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推测叶片的结构与功能之间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中的一部分知识。
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生活的最大特点;所以本章首先讲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一节中,先介绍光合作用有发现史,让学生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学生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利用制作模型讲解叶片的结构,最后,总结归纳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学情分析:1、心理和生理特征:七年级12 班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有一定兴趣。
2、知识现状: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已经有2月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合作用现象虽熟悉,但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尤其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
3、知识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在理解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实验和制作模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学法指导: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
2、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和制作模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1叶片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家庭实验:尝试在家中种植一种绿色植物,观察在不同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探讨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小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b)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c)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
3.教学过程:
a)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新课: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叶片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c)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转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手段,直观展示叶片的结构,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叶片的组成和功能。
b)实践探究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d)巩固: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巩固。
e)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实验操作、合作学习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b)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1.叶片的组成与功能: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叶片的横切面,讲解叶片的组成,如表皮、叶肉、叶脉等,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4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4.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结构,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叶片结构模型、实物叶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利用显微镜观察叶片切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4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4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为了确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点进行了充分的期调研,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等部分,并能识别各种叶片的结构特点。
2.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产物,能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4.引导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植物、珍惜自然资源的环保意识。
3.通过对叶片与光合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初中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教学设计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叶片的结构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是在前面课时分别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以及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为下一节“呼吸作用”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概述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1、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2、根据叶片光合作用的功能特性,推测叶片的结构组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理解叶片结构如何与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的过程中,进一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熟练显微镜操作。
【教学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媒体】多媒体PPT课件等【教学准备】1、显微镜、新鲜的菠菜叶片、叶片横切永久切片。
2、盛有热水的烧杯,新鲜叶片3、叶表皮,叶横切,及气孔结构等图片。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表皮细胞:透明,不规则,排列紧密.表皮:保卫细胞:围成气孔(下表皮气孔多).栅栏组织: 细胞圆柱状,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叶肉:海绵组织:细胞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叶脉:导管:运输无机物.筛管:运输有机物.【教学反思】“叶片与光合作用”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采用多个活动包括实验,观察,讨论等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制作叶片的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 (1)徒手切片
把新鲜的叶片平 放在载玻片上
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 片,沿着图中和主叶脉 垂直的方向,迅速切割
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制作叶片的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 (2)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制作叶片的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 (3)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
A.栅栏层比海绵层含有的叶绿体多 B.叶脉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C.叶肉细胞和表皮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D.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够形成
B.细胞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
C.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
D.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少
2. 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重要区别是 ( B )
A.细胞形状不一样 B.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 C.保卫细胞中无叶绿体 D.两者都无叶绿体
3. 连线 表皮
输导组织
叶肉
营养组织
叶脉
保护组织
色透明,外有角质层。
下表皮
2. 表皮上面分布着一些由保卫 细胞构成的气孔。
表皮细胞之间分散着许多肾形的保卫细胞保 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上表皮的气孔数 少于下表皮的气孔数。
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表皮细胞 :无叶绿体 气孔开放 保卫细胞 :有叶绿体
不规则
细胞排 列方式
整齐, 状似栅 栏
疏松, 状似海 绵
叶绿 体的 含量
较多
较少
栅栏层 叶 肉
海绵层
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 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
讨论思考 为什么有些植物叶片的上表面呈深绿色,而下表 面呈浅绿色?
七年级生物上册 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教案 北师大版
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别叶片结构,说出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用叶片结构来说明叶片的形态情感目标:认识到生物形态、结构、功能一致性(二)、重、难点:叶片结构、气孔(三)、教具准备:课前布置每生采集2-3种叶片;叶片结构挂图(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学生:全体学生展示叶片,观察叶片形态教师:检查学生采集情况,收集独特叶片教师:我们采集到的叶子,大都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扁平上绿下白上面有“筋脉”……为什么是这样呢?二、新课: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1、叶片结构:教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叶片大都是扁平的?学生:易于接受阳光教师:出示:叶片结构挂图学生:认真阅读挂图,力图记住有关名称A、表皮:教师说明:上、下表皮无色透明,有角质层,(以书本表面压膜为例)学生思考:表皮属于什么组织?教师说明:表皮上有气孔,气孔由保卫细胞围成学生读P79插图:表皮与气孔,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表皮细胞都无色透明学生:不是,保卫细胞有叶绿体教师补充:一般植物叶片,下表皮气孔数量比上表皮多B、叶肉:教师:为什么叶片一般看来是“上绿下白”呢?学生:观察叶肉结构,同桌、前后讨论教师:请两个学生回答,为什么上绿下白学生:上面叶绿体多,下面叶绿体少上面阳光多,下面阳光少教师补充:接近上表皮的为栅栏组织,含叶绿多,整齐;接近下表皮的为海绵组织,含叶绿体少,疏松,都属营养组织;表皮是无色透明的(所谓“人心隔肚皮”,是因为肚皮不透明)C、叶脉:学生:观察手中叶片的叶脉形态,思考叶脉作用教师:说明叶脉主要有两种:网状脉与平等脉学生回答:叶脉作用支持作用:骨架输导作用:血管教师补充:两种管道: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2、叶绿素的形成:学生思考:豆芽菜、韭菜是植物,为什么不绿?教师说明: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3、练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叶片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学生:自由、前后左右讨论教师:请学生代表发言4、小结:请一学生总结,为什么叶片“上绿下白”5、作业:实验:如何让豆芽菜、韭黄长成绿色?练习册相关作业,下节课检查。
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观察思考
雨后,叶片上的水珠为什么不会渗透到叶片内部?
角质层:在叶表皮细胞 外壁上的一层透明而不 易透水的结构
减少水分散失
制作并观察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
无色透明的 表皮细胞为什么是无色透明的?
透光、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制作并观察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
气孔
O
观察上下表皮有什么区别?
排列紧密
由两个半月形 的保卫细胞组 成
透光、保护作用
气体交换和水 分散失的门户
思考:
1、叶属于植物的什么结构层次?
2、构成叶的组织有哪些?这些组织 存在于叶的什么位置?
组成叶片的组织有什么特点呢?
制作横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用手捏紧并排的两 个刀片,切割叶片
每切割一次刀片蘸一 下水
用毛笔从水中选出 最薄的叶片切片
A 表皮
B 气孔 C 叶脉 D 叶肉
2.叶肉海绵组织的特点是
(C )
A 细胞呈圆柱形,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多
B 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
C 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
D 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少
3.杨树叶片上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与水分散失 的
门户,气孔的开闭由 保卫 细胞控制,气孔在下表皮 分布比较
保护
保卫细胞:半月形、含叶绿体、成对存在,
形成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
叶
栅栏组织:
细胞柱状,排列整齐, 含叶绿体较多
叶肉
进行光合作用
海绵组织: 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
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叶脉
网状叶脉: 导管: 运输水和无机盐
运输营养物质
平行叶脉: 筛管: 运输有机物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学
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植物绿色叶片中哪些结构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肉中叶的是栅绿栏色层植和物海绵进层行、光表合皮作中的保卫细胞 用的主要器官
除叶片外,植物还有那些结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幼嫩茎的表皮细胞和绿色果实的表皮细胞
PART 02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绿素的形成及生产实践应用
答:1.减少水分散失; 2.保护叶片不受细菌和真菌的侵害; 3.防止过度日照对叶片的损害。
叶肉 位于上表皮与下表皮之间,一般分为栅栏层和海绵层。
栅栏层与海绵层的比较
栅栏层
位置
靠近上表 皮
细胞形状 圆柱形
细胞排列 方式
整齐,状 似栅栏
含叶绿 体的量
1、如图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1)表皮位于叶片最外层,分别为①_上__表__皮____、④_下__表__皮____。 (2)叶片是由__表__皮_____、___叶__肉____、__叶__脉_____三部分组成的。 (3)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⑤__气__孔_____,它是由肾形的⑥保__卫__细__胞___构成 的。 (4)叶肉是由②_栅__栏__层____和③_海___绵__层___构成的,其中含有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结 构即_叶___绿__体___。在叶肉细胞之间有⑦__叶__脉_____。
为什么叶绿体是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叶绿体中含有 叶绿素
叶肉细胞
叶绿素
叶绿素 能吸收光能
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保卫细胞
叶绿体 是绿色植
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 所
叶绿素的形成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需要光 叶绿素只有在 光 下才能形成
2019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第3单元 第5章 第1节 第3课时 叶片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3.木材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热量,可以将水烧开,把饭煮熟。 木材中贮存的能量是( B ) A.太阳光能 B.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C.电灯光能 D.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的能量
4.(2018 曲靖二模)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 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使用( B )
A.镊子夹出
B.毛笔蘸出
C.手随意拿出
D.上述做法都可以
7.葱的叶是绿色的,而地下部分则是白色的,这主要是因为
( C)
A.叶内无叶绿体
B.叶绿体的形成需要光
C.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D.地下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
8.绿色植物之所以是生物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成分,原因 在于( D ) 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B.绿色植物能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平衡 C.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 D.以上三者都是
11.(2018 商水期末)读图理解 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呈绿色,是因为构成图中标号 ② 所示结构的细胞内 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 光合作用的场所。
(2)图中的⑤表示 气孔 ,是气体进出叶的门户。 (3)图中的③表示 叶脉 ,其中有 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
细胞形状不规则, 含叶绿体较少,排 列比较疏松
叶绿体中含 有叶绿素等 多种色素, 是光合作用 的场所
叶脉
成束分布 在叶肉组 织之间
叶片的“骨架”具有 有些是网
支持作用;导管能输 状叶脉,
导水分和无机盐,筛 有些是平
管输导叶肉细胞制造 行叶脉
的有机物
3.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 叶绿素只有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在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把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这些有机物不仅满足了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答案】能量;叶绿体;光能;食物来源【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细胞的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故答案为:能量;叶绿体;光能;食物来源【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据此答题.2.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小燕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用于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
实验前将甲装置放到黑暗处48小时后,移出装置经阳光照射3小时;摘下A.B两个叶片,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
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氢氧化钾的作用下,A叶片与B叶片形成一组,其变量是空气中的。
(2)叶片经过酒精隔水加热是为了溶解掉叶片中的,使后面的染色效果更加明显。
(3)A.B叶片经过染色后,能被染成蓝色的是(选填“A”或“B”)叶片。
因为该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制造出有机物——,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该叶片细胞的中进行。
(4)该实验设计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
【答案】(1)对照组;二氧化碳(2)叶绿素(3)B;淀粉;叶绿体(4)二氧化碳【解析】(1)将甲装置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植物体的叶片因得不到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将被运走和耗尽.将甲装置移至光下后,在自然状态下,植物体的叶片能够接触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等有机物.A叶片处于装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内,这样玻璃瓶中的二氧化碳就被氢氧化钠吸收;B叶片处于装有水的玻璃瓶内,水几乎不吸收二氧化碳,B叶片能吸收到二氧化碳.这样A叶片与B叶片就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2)由于叶绿素的颜色较深,不溶于叶片中的叶绿素,滴加碘液后,叶片颜色的变化就不明显;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就可溶去叶绿素.(3)A叶片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制造淀粉;B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B叶片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能变蓝的是B叶片,A叶片不变蓝.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该叶片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
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化学反应过程。
在七年级上册的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1.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合作用的反应可总结为以下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这个反应式表示,二氧化碳、水和光能经过光合作用反应后,产生葡萄糖和氧气。
2. 光合作用的发生地点在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中,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片中的叶绿体内。
这是因为叶绿体含有大量叶绿素,可以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反应。
3. 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光合作用需要以下条件:(1)光照:在充足的光照下,叶绿体内的色素可以吸收光能进行反应。
(2)二氧化碳: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
(3)水: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供体,其中提供电子的水被氧化产生氧气。
4. 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产物主要包括葡萄糖和氧气。
葡萄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在植物体内可以用于细胞分裂、分化和合成其他有机物质。
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则供给动物呼吸时进行氧气的消耗。
5.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上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
它不仅能为植物提供养分,还为土地保持和修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此外,光合作用还能减少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维持全球气候平衡。
6. 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光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植物为我们提供食物、药品、燃料和建材等。
同时,在建筑设计、环保等领域也有相关研究和应用。
因此,光合作用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总之,光合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叶片的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在案例中,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和专业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叶片中的发生位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叶片各部分的功能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例如,我会让学生讨论:“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植物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重要性?”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一)导入新课
为了引起学生对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兴趣,我将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导入新课:“大家知道为什么植物是绿色的吗?”这个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接着,我会展示一片绿色的叶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叶片的颜色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这个导入,学生将产生对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叶片结构时,我会使用多媒体展示叶片结构的三维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叶片的组成。我会详细讲解叶片的各个部分,包括叶肉、叶脉、表皮等,并解释各部分的功能。例如,叶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部分,叶脉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表皮则起到保护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清晰地理解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2.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叶片结构的三维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叶片的美丽和复杂性,引发学生对叶片结构的探究欲望。
3.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场景,如树木生长、花草盛开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光合作用的神奇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证明光合作用方法及例题
初中生物--证明光合作用方法及例题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些证明光合作用的方法以及相应的例题。
证明光合作用的方法I. 酸碱指示剂法1. 选取一片绿色植物叶片,将其浸泡在含有酸碱指示剂的水中。
2. 将叶片置于强光下,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如果叶片由绿色变为蓝色或紫色,则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酸性物质,表明光合作用发生。
II. 阳性氧法1.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放入一片绿色植物叶片,加入适量的水。
2. 将一个试管放入强光下,另一个试管放在暗处作为对照。
3. 观察试管内的气泡情况。
如果明亮的试管产生了较多的气泡,而对照试管中没有或少量气泡产生,则说明光合作用发生。
题目示例题目1:小明进行了一次证明光合作用的实验,他选取了两片绿色植物叶片并分别放入含有酸碱指示剂的水中,一个试管置于强光下,另一个试管放在暗处。
观察后,他发现试管中的酸碱指示剂变为蓝色。
请问,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答案: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发生了,因为试管中的酸碱指示剂从绿色变为蓝色,表明产生了酸性物质。
题目2:小红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另一种证明光合作用的实验。
她将一片绿色植物叶片和适量的水放入两个试管中,一个试管放在强光下,另一个试管放在暗处作为对照。
观察后,她发现明亮的试管产生了较多的气泡。
请问,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答案: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发生了,因为明亮的试管产生了较多的气泡,而对照试管中没有或少量气泡产生。
以上是证明光合作用的一些方法及相关例题,请同学们在实践中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片与光合作用(附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叶片与光合作用”,是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的内容。
该节要求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本节内容涵盖了7年级上册所要求的主要内容。
包括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绘图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本节的教学在整册教科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节的教学设计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2.设计意图“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探究性学习贯穿于依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
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应该时时不忘探究,探究式教学理应成为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探究式教学理念应贯穿于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
3.设计思路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观察叶片的结构”这一实验活动,虽然这个活动不是一个探究活动,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进行改进,让学生循着探究的过程完成这一实验活动,使这一普通的活动增加了“悬念”感,变得更加有趣味性,促进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充满激情地、创造性地完成这一实验活动,而不是机械地照搬照套教材中的步骤。
4.教学中注意的问题(1)必须掌握好学生练习徙手切片的操作时间,重点应该放在观察叶片的结构上。
也可以连续安排2课时,这样时间充裕一些。
(2)课前教师应准备好一些切得较薄的切片(浸在10%~20%甘油的水溶液中)作为备用。
(3)实验材料应该选用易于撕下表皮的叶,如菠菜、槐树、蚕豆的叶。
可以在开学之初种些蚕豆,以供实验课上的使用。
(4)大班额上课,应事先分好活动小组,必要时可事先对小组长及科代表进行培训。
(5)徙手切片时,所用的切片很锋利,应强调安全,以避免伤害,同时应有防范措施,如准备医用碘酒、创可贴等药物。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1.学校和社区(1)学校的教学条件我校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城市万州的南岸,是开发新区(江南新区)的一所初级中学,与万州主城区仅一江之隔。
1999年通过了国家级的“普九”验收,教学条件介于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教材上要求的活动(包括实验活动)多数能够完成。
目前,我校有闭路电视系统、学生电视台、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等教学设施。
随着新区的开发建设,借学校整体搬迁之良机,我校的教学条件一定会越来越好。
(2)社区的生物课程资源的特点我校所在的社区一直是万州主城区的蔬菜基地,附近有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对岸主城区有三峡博物馆、西山动物园、西山公园、水产养殖研究所、三峡学院、三峡中心人民医院、卫校、中医校、青少年宫、疾控中心等与生物课程有关的机构。
离主城区不远处(约1小时车程)有国家级的歇凤山森林公园、王二包森林公园。
另外还有一些大型水库,如鱼背山水库、甘宁水库、登丰水库等。
2.学生(1)学生来源目前学校以农村学生为主(约占90%)。
(2)学生的学习状况由于学校离主城区近,家庭条件较好、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到对岸主城区的重点中学就读。
留下来的学生良莠不齐。
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学生行为习惯较差;有的学生的家长忙于做生意,疏于管理,对自己的孩子不做任何要求,放任自流,致使学校教育的效果付之东流,其学习状况可想而知,这就是所谓的“5?D2=0”(5天的学校教育很容易被2天不当的家庭教育相抵消)。
尽管学校的生源较差,但老师们并没有放弃,经过3年艰苦的努力,每一届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少学生升入到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
(3)学生的学习背景在当前形势下,生物、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被暂时冷落,部分学生想学也不得不忍痛割爱(升学考试学科作业多,无暇顾及),部分学生一开始就弃学(目光短浅,只顾眼前),部分学生学习劲头不大(因其他学科成绩差,转而求其次)。
当然多数学生都意识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学好各门课程,我校生物教师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生命世界的精彩,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通过近2年的新课程学习,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敢说全部)感觉生物课是有趣的,上生物课很轻松,学生表现出很大的活力。
〖教学目标〗1.知识:(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获得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肉、叶脉及气孔等基本概念。
2.能力: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思维等方面应得到一定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制作徒手切片,体验实验活动过程,养成胆大心细、认真仔细的科学品质并强化安全意识(刀片很锋利);(2)进一步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1)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特别强调场所。
(2)是不是整个植物体都含有叶绿体?哪些器官含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植物体的哪些部分是绿色的,从而得出“叶片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的结论。
)(3)叶的结构特点有哪些适于接受阳光?哪些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以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发现。
这样做既可复习已学知识,又可引入新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创设实验情境,体验探究过程(1)探究切片方法,制作临时切片设问:你认为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较好地观察到叶片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经片刻思考后,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可用显微镜;有的提出要先用刀片将叶片切薄。
教师适时插问:怎样才能将叶片切薄?学生的说法不一。
有说横切,有说切去表皮,然后看叶的里面;有的说斜着切;有的说竖着切。
师:到底怎样切才好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己试试就知道了,桌面上准备的器材由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
(学生切片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安全问题。
)教师先不直接告诉学生切片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实践,从而找到合适的切片法,这样做虽然有点“费时”,但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明确观察目标,观察临时切片学生在观察临时切片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在叶片的细胞中哪些是绿色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说出这些细胞的名称吗?②你能看到气孔吗?构成气孔的细胞是什么颜色的?它们叫什么细胞?③叶片的结构包括哪3部分?你所看到的这3个部分的细胞各有什么特点?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一边观察玻片标本,一边根据课文的知识,来认识叶片的结构,从而达到自主探索的目的。
3.创设交流情境,分享探究成果学生在显微镜下对叶片的结构作了充分的观察之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此时学生急于想把自己的体验和发现告诉同伴,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1)交流看法学生踊跃发言,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叶片分表皮、叶肉、叶脉3个部分;叶肉细胞是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体。
由于个体认知差异的客观存在,学生在解答时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与课文有很大出入。
例如,有的学生认为表皮都是绿的。
气孔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它们叫保护细胞,等等。
这些不同的看法,学生通过辩论和进一步的观察明辨是非,最终应该得出正确结论。
(2)交流成果由每小组选出制作得最好的一份玻片标本,统一由教师通过显微摄像投影到屏幕上。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此时教师要求学生边观看边评判,选出自己认为做得好的玻片标本并说出理由,再由作者介绍其做法并加以说明。
这样的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表达自己见解、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
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已不再是评判者和“正确的化身”,而是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4.创设练习情境,巩固探究成果【创新能力训练】从叶的横切面上看,从叶的正面看,保卫细胞和气孔的形状是否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实践能力训练】在两个花盆里分别种下几粒小麦或稻谷种子,一盆放在黑暗处,一盘放在露天,等长出芽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最后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学生当堂获得的知识还不够稳定,需要及时巩固。
练习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继续探究。
让学生带着“课题”下课,可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课外”文章,实施探究性学习,让生物与身边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埋下伏笔,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2.存在的不足大班额上课,组织教学这一环节有待改进和加强;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要跟上。
3.需要说明的问题(1)实验中,教师用实物演示,再配以简图说明什么叫做横切面。
(2)教师应及时指出: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气孔的形状在不同的切片中并不相同,这样的不同都是同一结构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的结果。
(3)向学生指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脉(横断面)和肉眼看到的叶片上的叶脉(平行的或网状的)不同,这也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致。
〖教学点评〗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从三个维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现了教学目标;注重了教法的创新,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是一节不可多得的优质课。
建议及时总结、完善,使这一课型日渐成熟,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