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2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水调歌头》《渡荆门送别》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水调歌头》《渡荆门送别》含答案阅读《水调歌头》和《渡荆门送别》,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1.《水调歌头》是一首咏月词。
作者将美好的月色、丰富的①情感以及人生哲片将人世的“②”和月的“阴晴圆缺”进行比照,悟出③的人生哲理。
22.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与《水调歌头》都写到了“月”。
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两位诗人分别借“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21.矛盾(纠结、郁结等)悲欢离合人世的悲欢离合自古就不可避免22.李白借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苏轼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对天下人的祝福。
【解析】2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的意思是: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欲”“恐”二字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第二空:根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析,应填:悲欢离合。
第三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意思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
据此得出:人世的悲欢离合自古就不可避免(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难以两全)的人生哲理。
2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这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考试题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在《渡荆门送别》中,诗人李白用“____”来描绘了荆门山的壮丽景色。
2.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中的“楚国”指的是今天的____。
3.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大荒”指的是____。
4. 诗中的“月下飞天镜”形象地描绘了____的景象。
5.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思念之情。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谁?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渡荆门送别》中描绘的景象?A. 荆门山B. 楚国C. 黄河D. 江水答案:C3. “山随平野尽”中的“平野”指的是什么?A. 平坦的田野B. 广阔的平原C. 平静的湖面D. 平坦的山丘答案:B4. “江入大荒流”中的“大荒”是什么意思?A. 荒芜的田野B. 广阔的原野C. 荒凉的沙漠D. 无边的大海答案:B5. “仍怜故乡水”中的“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喜爱B. 怜悯C. 怀念D. 羡慕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离开荆门,远眺荆门山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平原之中,而长江则流入了辽阔的原野,形成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观。
2.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尽管诗人已经远离故乡,但故乡的江水仿佛在送别他,让他感到了故乡的温暖和亲切。
四、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渡荆门送别》全文,回答问题: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5分)答案:诗人描绘了荆门山、楚国、平野、长江、月亮、云彩等自然景观。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5分)答案: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离别的感慨。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渡荆门送别》附答案
【湖北省黄石市】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⑴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⑵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0.⑴D
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2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线句所写之景。
24.两诗都是李白出蜀时的作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共同点?【答案】23.江面平静,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天空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24.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抒发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分析】23.本题考查画面描绘。
根据诗意,抓住意象,发挥想象,描绘出画面即可。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示例: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一轮明月渐渐升起,明月映照在江水之中,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
傍晚时分,空中层层的彩云飘飞形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2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峨眉山月歌》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诗中咏月的地方,都在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渡荆门送别(李白)阅读答案
渡xx送别xx·xx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想象奇特,颈联描绘出了两幅美丽的画面,第一幅是,第二幅是。
(2分)(2)此诗的尾联艺术地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请指出这种情感并简析其抒情的方法。
(3分)答:(3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分)答:(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答:17.(1)水中映月圆(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
(1分)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1分)(2)思乡惜别之情。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故乡的水不忍分别,将我送出万里之外的情景,诗句不直接写自己的惜别之情,用故乡之水送我远行,依依不舍之状,衬托我浓厚的思乡惜别之情。
(共3分,指出情感1分,简析方法2分)(3)(1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xx。
(4)(2分)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渡荆门送别》历年中考题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历年中考题及答案54.(2019·广西省河池市)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分)19.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18.思乡19.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8. (2019·云南省曲靖市,10,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分)(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答案】(1 )(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分)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分)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4篇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4篇在各领域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1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分)(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答案】 (1 )(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分) 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2.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13.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2、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13、示例: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篇一」【原文】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问题】(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诗所展示的画面。
(2分)(2)“月下飞天镜”一句中的“飞天镜”指的是什么?(1分)(3)诗中流露出年轻的李白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诗人坐在船上,只见那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岭渐次变化,过了荆门,两岸已是平川旷野,一片开阔。
向远处望去,奔腾不息的长江,有如流入了荒漠辽远的原野,是那样的空阔而高远。
(2)夜晚,月亮在江水中的倒影。
(3)初次出蜀,见到辽阔平原时的喜悦与新鲜之感,初次离别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篇二」(一)古诗赏析(2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解析】C.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表述不正确。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篇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
参考答案:①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②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2篇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2篇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2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标准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为大家的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
9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10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9答案: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10“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土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1分)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细草微风岸,桅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A.李诗写的是出峡日景,杜诗写的是峡中夜景。
B.李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出,杜诗语言超脱豪放,无迹象可求;李诗语言学郁,杜诗语言发奋。
C.李诗描绘的景象开阔壮丽,杜诗描绘的景象险恶孤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取景都非常阔大,构思都非常精巧,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用的是比喻手法,而官应老病休是老病应休官的倒装。
答:B(把李杜二人的语言风格弄颠倒了)答:(1)都在长江上扬帆而下,只不过李白是在出蜀之后,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作的这首诗。
杜甫是在今重庆市忠县至云阳县途中作的这首诗;(2)都为五律,不仅韵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仅四十余字的一首诗里,相同的词字竟有平野、江、月、流;(3)这两首诗的气象都十分开阔,艺术表现手法较为自然。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与解析-李白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与解析-李白(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与解析-李白渡荆门送别①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五、诗歌鉴赏12.阅读古代诗歌,依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23.以下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颁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改变,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观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径直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改变。
24.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涯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答案:五、诗歌鉴赏23.C24.选择图画一。
例如一: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写出江水的清澈明净,表现喜悦开朗的心境。
例如二:用比方的修辞手法,描绘明月映入水中,犹如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清澈明净,抒发诗人出游的欣喜之情。
例如三:“飞”字状写诗人出蜀入楚〔见到宽广而镇静的江面〕时激昂、兴奋的心情,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表达〔充斥了浪漫主义色调〕。
选择图画二。
例如一:以静观的视角,描写黄昏时江上云霞的变化多姿,令人沉醉。
例如二:描绘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犹如空中楼阁一般变化多姿,表现诗人喜悦心情。
【解析】23.C.有误。
“径直表达”错误。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家乡水拟人化,借写家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家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离开家乡时恋恋不舍,思念家乡的感情。
24.此题考查赏析诗句。
从颈联中任选一句赏析即可。
如“月下飞天镜”一句。
晚上,江面镇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似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
运用比方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镇静,呈现江岸宽阔,一幅“水中映月图”,充斥了浪漫主义色调。
又如“云生结海楼”一句。
黄昏时分,仰视天空,云彩兴起,变化无穷,结成了空中楼阁般的奇景。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六则附答案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六则附答案第一篇: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六则附答案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1、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2、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3、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5、怜:爱。
6、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阅读训练】:一:(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
”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5)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6)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二: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三:1.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两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考阅读答案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考阅读答案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
参考答案:
①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②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答出大意即可)(3分)。
《渡荆门送别》题集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题集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渡远荆门外”中的“渡”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 “山随平野尽”中的“尽”字,在这里是如何使用的?3. “月下飞天镜”中的“天镜”是指什么?4. “云生结海楼”中的“结”字,在这里是如何表达意境的?5. “仍怜故乡水”中的“怜”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句子翻译(每题5分,共25分)1. 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意境。
2. 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描绘的景象。
3. 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其艺术特色。
4. 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阐述其表达的情感。
三、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渡远______外,来从楚国游。
2. 山随平野尽,江入______流。
3. 月下飞天镜,云生______楼。
4. 仍怜故乡水,______送行舟。
四、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渡荆门送别时的所见所感,并说明诗中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五、描写手法(10分)1. 请分析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一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说明其效果。
2. 请分析诗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一句是如何通过夸张手法来增强诗歌的意境的。
六、句子赏析(10分)请任选一句诗句,进行详细赏析,包括其语言特色、意境创造和情感表达。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身份、心境以及在诗中的行为。
2. 请描述诗中的环境特点,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3. 请阐述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故乡的眷恋、对旅途的感慨等。
八、主旨剖析(15分)1. 请结合全诗内容,阐述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 请说明诗人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来展现这一主旨的。
3. 请评价这首诗在表达主旨方面的艺术成就。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然后答题。
阅读答案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然后答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阅读答案:答案:1.怜;2.A;解析:(1)1分(2)2分《渡荆门送别》《送严士元》比较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1—22题。
渡荆门送别①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严士元②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春袍③今已误儒生。
①此诗是李白25岁初次出蜀远渡荆门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湖北。
②严士元是吴人,曾任员外郎。
两人在苏州偶遇后,严要赴湖南,故刘长卿写诗赠别。
③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颜色。
21.两首诗题目中都有“送”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22.两诗中的颔联都是写景名句,但意境各异。
请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李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地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出一派寥廓的景象,蕴藏着诗人到楚地游览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
刘诗。
参考答案:转载请注明:“书村网”21. 李诗主要表达思乡之情。
刘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又写出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不满。
李白《渡荆门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举例简要谈谈你的见解。
(1)思想内容:胸怀大志,想做一番事业;思念家乡;(2)艺术特色:浪漫的手法,写壮阔的景色,工整的对仗作品鉴赏《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
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
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
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题答案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题答案《渡荆门送别》练习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家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记叙。
地点、目的2、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
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涌现消逝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3、不同。
颔联是以动态改变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
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如同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清澈,普照大地。
那漂浮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丽的空中楼阁的幻影。
4、拟人的修辞手法。
抒发了对家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家乡水,是由于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深厚爱恋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7.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有人认为:诗中无送别,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理由。
(3分)
参考答案:
16.描绘了群山远去,平原无际,江流奔涌的辽阔景象。
表达了诗人初出荆门时喜悦、激动的心情。
17.不同意这种说法,“送别”二字不可删,因为这首诗和常见的送别诗不一样。
常见的送别诗多以人送人为题材,而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送别诗人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曲折含蓄,形象奇伟,想象瑰丽,的确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
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724年)辞亲远游。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3] [4] [5]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
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这句好比用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
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
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
极其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夏水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