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教师专业人格
1.教师专业人格的内涵: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修养,包括诚实正
直、善良宽容、公正严格等。 2.教师专业人格的内容:
良好的个性修养、高尚的道德品格、积极健康的态度。 3.作为人类个体文明的典范,教育者的个性品质表现在:(思考题 1) (1)好学的人。 (2)乐教的人。 (3)执著的人。 (4)懂得同情的人。 (5)爱憎分明的人。 (6)从善如流的人。 (7)严于律己的人。 (8)虚心谦让的人。 4.如何培养教师良好的个性修养?(思考题 1)(来自网络) (1)处处留心,小事做起。 (2)自我克制,磨练意志。 (3)勤奋学习,以智养心。 (4)自我评价,扬长避短。 (5)加强性格的自我修养。 5.教师的态度:
的过程。 2 地位: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条件和保障,代表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3 内容:教育知识技能的体系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教师资格的制度化、
教师活动的团体化。 4.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思考题 3) (1)社会功能上:专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体现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2)职业性质上:专业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复杂、需要高度心智的工作领域。 (3)职业行为上:专业人员在面对复杂情况时,是基于智慧与知识、经深思熟 虑与理性分析而作出判断的。 (4)职业道德上:专业人员具有为自己所作判断与行为负责的责任意识。 (5)职业生活方式上:专业人员坚持以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反思来改善自身的 服务质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6)拥有很高的专业权威和专业自主权。 (7)享有良好的职业声望和优厚的经济待遇。 5.教师专业化的意义:(思考题 3) (1)有利于人们重新审视教师的职业性质,深入把握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质。 (2)有利于教师重建职业自我意识,增强教师职业价值观和专业感。 (3)有利于教师职业地位的提升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6.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1)具有丰富的内涵。 (2)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 (3)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
5.实践性知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思考题 3) (1)实践性知识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 (2)教师个体实践性知识的数量与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教育教学的效果。 6.教师如何丰富提升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自己观点,仅供参考) (1)关注生活情境,注重经验的积累和对生活的体悟。 (2)在实践中不断建构和生成,并直接面对实践,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综合、深化、提炼和转变。 (4)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观念系统。 (5)自觉反思,善于总结,主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感悟和反思而形成的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真正实际采用的知识。
有如下特征:个体性、实践性、综合性、缄默性、保守性。
2.教师如何形成上述专业知识素养?(思考题 1)(自己观点,仅供参考) (1)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培养自己对历史、社会、文化的深刻洞察力和深厚 的文化底蕴,使自己成为知识视野宽广的人。
(2)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 (3)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基本教育 理论和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心 理品质和人格特征。 6.学生的“向师性”:(思考题 3)
学生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它是学生的本质属性,表现在: (1)凡是学生都有一种“学生感”:都感觉到自己是学生,要学习,要听老师的 教导和指挥。 (2)学生的再一个共同心理是:不论学习哪一门课,都希望有个好老师;不论 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 (3)学生还有一种共同心理: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注意。 7.教师对学生态度的核心:
b.19 世纪,师范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c.19 世纪初期,法兰西第一帝国实施初等教育教师考核和证书制 度。 (2)中国: 1 特点: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专职社会群体在组织上出现并逐渐得到强化。 2 表现:a.“官”与“师”实现分离 b.教师职业中传授学科知识的意识得到强化。 c.“师”与“学科”的关系意识加强。 3.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内涵:(思考题 4)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它包括: (1)教师个体专业化: 1 涵义: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 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 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 内容: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专业情谊等方面的专业 化。 3 地位: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4 途径: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学习。 (2)教师职业群体专业化: 1 涵义: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
《教师专业发展》
复习提纲
第一章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1)中国:
1 原始社会:“长者为师”。 2 原末隶初:学校、教师出现。(教师仍由其他职业的人士兼任。) 3 古代西周:“以吏为师”。 4 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出现专职教师。 (2)西方: 1 古埃及、古波斯及古罗马时代:“以僧为师”。 2 古希腊斯巴达:由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 3 中世纪:神职人员任教。 (3)共同点:教师承担的主要是道德教化的职能,社会给予的价值评价也主要 集中在教师对于社会政治伦理和道德教化的贡献上。由社会发展自然形成的长者 为师、典范为师、以吏为师、以僧为师,构成整个世界古代教师的基本特色。 2.教师专业化的初级阶段: (1)欧洲: 1 特点:兼职教师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专职教师出现,师范学校应 运而生。 2 表现:a.1681 年,拉萨尔在法国创立世界上最早的师资培训学校。
第二章 教师专业角色
1.教师角色的内涵: (1)角色意识:个体对自身角色地位、角色规范及角色行为的察觉、认识和理 解。 (2)教师角色意识:教师对自身角色地位、相应角色行为规范及角色扮演的认 识、理解和体验,不仅包括动态的教师对角色认识、理解的过程,也包括静态的 教师对角色认识、理解的结果。 (3)教师的十种育人角色:社会代表、知识的传授者和能力的培养者、法官与 裁判、辅导者和咨询者、侦探、认同的对象、父母替身、团体的领导者、朋友、 感情倾述的对象。 2.教师角色特点: 自主性、个体创造性、示范性、多样性。 3.教师角色隐喻:(思考题 2) “蜡烛”角色、“园丁”角色、“灵魂工程师”角色、“一桶水”角色。 4.教师职业为什么需要变革?(思考题 3) (1)时代的呼唤: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改体制,这势必改变我 们以往的教师角色。 (2)职业性质的要求: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 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 (3)师生关系的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的同伴、活动 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 5.教师角色的变革:(思考题 3) (1)教师即设计者:教师具备课程意识、课程能力,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 用,在课程实施中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生成,并在这个过程中合理规划自身的专 业成长。 (2)教师即促进者:教师要从传统课堂上的主讲者转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从 “独奏者”变为“伴奏着”。 (3)教师即引导者: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也不是“我与他” 关系,而是“我与你”的关系。 (4)教师即研究者:教师的研究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 观察和反思,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它是置身于教育教学之 中、改进教育教学的研究。 (5)教师即学习者:
乐业、勤业、创业、献业。(层层递进,相互统一,不可分割。)
5.教师人文精神的内容: (1)人道精神:两种表现形式:浅层表现是同情心、深层表现是博爱。 (2)人文精神:极其狭隘,主要指情感,它要求教师要有非常丰富的情感。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题 2)
1 情感的对象应广博宽泛。
2 情感的触发应敏感细腻。
第四章 教师专业精神
1.三种专业精神: 敬业精神(核心)、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2.教师职业观的三个层次:(思考题 1) (1)谋生型教师:小我,为物质所驱,庸俗的人生观。 (2)良心型教师:大我,凭良心教书,超越个人功利,尽份的人生观。 (3)事业型教师:忘我,无私奉献,为事业理想奋斗,崇高的人生观。 3.对教师职业观的认识强调以下两点: (1)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生存的手段,应放低标准进行评价。 (2)人们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总是有特殊的要求。 4.教师敬业精神的内容:
1 三层基本意思:教师学习者,而不仅仅是教育他人学习的人;教师又不 是一般的学习者,而是成人学习者;教师不是一般的成人学习者,而是有着独特 之处的成人学习者。
2 途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第三பைடு நூலகம் 教师专业知识
1.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思考题 1) (1)普通文化知识:丰富的人文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2)专业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学科知识。 (3)教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包括 两个方面:一般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学知识。 (4)实践性知识:指教师个体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经过不断的体验、
1 大学通过提升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 政府通过建立健全资格认证制度,推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三位一体” 资格认证体系: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教师教育课程认证、教师资格认证。) 3 国家通过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 待遇,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7.教师职业是专业吗?为什么?(思考题 2)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它有着与普通职业 截然不同的职业内涵和职业要求。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关于 教师地位的政府间特别会议”。会议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强调: “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 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 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这是第一次经由国际间的教育学者和政 府人士共同讨论,给予各国教师以专业的确认个鼓励。 8.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 (1)大学通过提升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政府通过建立健全资格认证制度,推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政府通过建立 健全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教师教育课程认证、教师资格认证三位一体的资格认证 体系 (3)国家通过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 遇,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4)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积累丰富、结构良好的实践性知识。 3.教师良好知识结构的基本特征:(思考题 2)
综合性、独特性、实践性、开放性。
4.优化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途径:(思考题 2) (1)坚持学习,善于学习。 (2)在实践中反思。教师反思的方法有:反思日记、教育叙事、成长自传。 (3)与他人交流与分享。主要形式有:说课、集体备课、观摩交流、建立教师 博客。
对学生的关爱、尊重。 8.教师对学生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言语方式、动作方式、眼神方式。
3 情感的内涵应浓烈厚重。 4 情感的表露应灵活生动。 5 情感的形态应五味俱全。 (3)人本精神: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主要体现为三个意识:童年意识、学生意识、生命意识。 6.科学精神的内容: (1)客观精神:在科学研究中承认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客观规律的存 在,承认科学理论知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自觉地避免主 观意识对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干扰。 (2)理性精神:在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各种客观现象的内部规律, 追求合理性(合规律性),使感性的、经验性的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认识。
1.教师专业人格的内涵: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修养,包括诚实正
直、善良宽容、公正严格等。 2.教师专业人格的内容:
良好的个性修养、高尚的道德品格、积极健康的态度。 3.作为人类个体文明的典范,教育者的个性品质表现在:(思考题 1) (1)好学的人。 (2)乐教的人。 (3)执著的人。 (4)懂得同情的人。 (5)爱憎分明的人。 (6)从善如流的人。 (7)严于律己的人。 (8)虚心谦让的人。 4.如何培养教师良好的个性修养?(思考题 1)(来自网络) (1)处处留心,小事做起。 (2)自我克制,磨练意志。 (3)勤奋学习,以智养心。 (4)自我评价,扬长避短。 (5)加强性格的自我修养。 5.教师的态度:
的过程。 2 地位: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条件和保障,代表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3 内容:教育知识技能的体系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教师资格的制度化、
教师活动的团体化。 4.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思考题 3) (1)社会功能上:专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体现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2)职业性质上:专业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复杂、需要高度心智的工作领域。 (3)职业行为上:专业人员在面对复杂情况时,是基于智慧与知识、经深思熟 虑与理性分析而作出判断的。 (4)职业道德上:专业人员具有为自己所作判断与行为负责的责任意识。 (5)职业生活方式上:专业人员坚持以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反思来改善自身的 服务质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6)拥有很高的专业权威和专业自主权。 (7)享有良好的职业声望和优厚的经济待遇。 5.教师专业化的意义:(思考题 3) (1)有利于人们重新审视教师的职业性质,深入把握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质。 (2)有利于教师重建职业自我意识,增强教师职业价值观和专业感。 (3)有利于教师职业地位的提升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6.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1)具有丰富的内涵。 (2)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 (3)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
5.实践性知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思考题 3) (1)实践性知识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 (2)教师个体实践性知识的数量与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教育教学的效果。 6.教师如何丰富提升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自己观点,仅供参考) (1)关注生活情境,注重经验的积累和对生活的体悟。 (2)在实践中不断建构和生成,并直接面对实践,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综合、深化、提炼和转变。 (4)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观念系统。 (5)自觉反思,善于总结,主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感悟和反思而形成的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真正实际采用的知识。
有如下特征:个体性、实践性、综合性、缄默性、保守性。
2.教师如何形成上述专业知识素养?(思考题 1)(自己观点,仅供参考) (1)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培养自己对历史、社会、文化的深刻洞察力和深厚 的文化底蕴,使自己成为知识视野宽广的人。
(2)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 (3)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基本教育 理论和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心 理品质和人格特征。 6.学生的“向师性”:(思考题 3)
学生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它是学生的本质属性,表现在: (1)凡是学生都有一种“学生感”:都感觉到自己是学生,要学习,要听老师的 教导和指挥。 (2)学生的再一个共同心理是:不论学习哪一门课,都希望有个好老师;不论 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 (3)学生还有一种共同心理: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注意。 7.教师对学生态度的核心:
b.19 世纪,师范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c.19 世纪初期,法兰西第一帝国实施初等教育教师考核和证书制 度。 (2)中国: 1 特点: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专职社会群体在组织上出现并逐渐得到强化。 2 表现:a.“官”与“师”实现分离 b.教师职业中传授学科知识的意识得到强化。 c.“师”与“学科”的关系意识加强。 3.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内涵:(思考题 4)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它包括: (1)教师个体专业化: 1 涵义: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 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 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 内容: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专业情谊等方面的专业 化。 3 地位: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4 途径: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学习。 (2)教师职业群体专业化: 1 涵义: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
《教师专业发展》
复习提纲
第一章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1)中国:
1 原始社会:“长者为师”。 2 原末隶初:学校、教师出现。(教师仍由其他职业的人士兼任。) 3 古代西周:“以吏为师”。 4 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出现专职教师。 (2)西方: 1 古埃及、古波斯及古罗马时代:“以僧为师”。 2 古希腊斯巴达:由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 3 中世纪:神职人员任教。 (3)共同点:教师承担的主要是道德教化的职能,社会给予的价值评价也主要 集中在教师对于社会政治伦理和道德教化的贡献上。由社会发展自然形成的长者 为师、典范为师、以吏为师、以僧为师,构成整个世界古代教师的基本特色。 2.教师专业化的初级阶段: (1)欧洲: 1 特点:兼职教师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专职教师出现,师范学校应 运而生。 2 表现:a.1681 年,拉萨尔在法国创立世界上最早的师资培训学校。
第二章 教师专业角色
1.教师角色的内涵: (1)角色意识:个体对自身角色地位、角色规范及角色行为的察觉、认识和理 解。 (2)教师角色意识:教师对自身角色地位、相应角色行为规范及角色扮演的认 识、理解和体验,不仅包括动态的教师对角色认识、理解的过程,也包括静态的 教师对角色认识、理解的结果。 (3)教师的十种育人角色:社会代表、知识的传授者和能力的培养者、法官与 裁判、辅导者和咨询者、侦探、认同的对象、父母替身、团体的领导者、朋友、 感情倾述的对象。 2.教师角色特点: 自主性、个体创造性、示范性、多样性。 3.教师角色隐喻:(思考题 2) “蜡烛”角色、“园丁”角色、“灵魂工程师”角色、“一桶水”角色。 4.教师职业为什么需要变革?(思考题 3) (1)时代的呼唤: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改体制,这势必改变我 们以往的教师角色。 (2)职业性质的要求: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 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 (3)师生关系的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的同伴、活动 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 5.教师角色的变革:(思考题 3) (1)教师即设计者:教师具备课程意识、课程能力,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 用,在课程实施中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生成,并在这个过程中合理规划自身的专 业成长。 (2)教师即促进者:教师要从传统课堂上的主讲者转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从 “独奏者”变为“伴奏着”。 (3)教师即引导者: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也不是“我与他” 关系,而是“我与你”的关系。 (4)教师即研究者:教师的研究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 观察和反思,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它是置身于教育教学之 中、改进教育教学的研究。 (5)教师即学习者:
乐业、勤业、创业、献业。(层层递进,相互统一,不可分割。)
5.教师人文精神的内容: (1)人道精神:两种表现形式:浅层表现是同情心、深层表现是博爱。 (2)人文精神:极其狭隘,主要指情感,它要求教师要有非常丰富的情感。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题 2)
1 情感的对象应广博宽泛。
2 情感的触发应敏感细腻。
第四章 教师专业精神
1.三种专业精神: 敬业精神(核心)、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2.教师职业观的三个层次:(思考题 1) (1)谋生型教师:小我,为物质所驱,庸俗的人生观。 (2)良心型教师:大我,凭良心教书,超越个人功利,尽份的人生观。 (3)事业型教师:忘我,无私奉献,为事业理想奋斗,崇高的人生观。 3.对教师职业观的认识强调以下两点: (1)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生存的手段,应放低标准进行评价。 (2)人们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总是有特殊的要求。 4.教师敬业精神的内容:
1 三层基本意思:教师学习者,而不仅仅是教育他人学习的人;教师又不 是一般的学习者,而是成人学习者;教师不是一般的成人学习者,而是有着独特 之处的成人学习者。
2 途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第三பைடு நூலகம் 教师专业知识
1.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思考题 1) (1)普通文化知识:丰富的人文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2)专业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学科知识。 (3)教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包括 两个方面:一般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学知识。 (4)实践性知识:指教师个体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经过不断的体验、
1 大学通过提升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 政府通过建立健全资格认证制度,推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三位一体” 资格认证体系: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教师教育课程认证、教师资格认证。) 3 国家通过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 待遇,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7.教师职业是专业吗?为什么?(思考题 2) 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它有着与普通职业 截然不同的职业内涵和职业要求。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关于 教师地位的政府间特别会议”。会议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强调: “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 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 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这是第一次经由国际间的教育学者和政 府人士共同讨论,给予各国教师以专业的确认个鼓励。 8.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 (1)大学通过提升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政府通过建立健全资格认证制度,推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政府通过建立 健全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教师教育课程认证、教师资格认证三位一体的资格认证 体系 (3)国家通过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 遇,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4)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积累丰富、结构良好的实践性知识。 3.教师良好知识结构的基本特征:(思考题 2)
综合性、独特性、实践性、开放性。
4.优化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途径:(思考题 2) (1)坚持学习,善于学习。 (2)在实践中反思。教师反思的方法有:反思日记、教育叙事、成长自传。 (3)与他人交流与分享。主要形式有:说课、集体备课、观摩交流、建立教师 博客。
对学生的关爱、尊重。 8.教师对学生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言语方式、动作方式、眼神方式。
3 情感的内涵应浓烈厚重。 4 情感的表露应灵活生动。 5 情感的形态应五味俱全。 (3)人本精神: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主要体现为三个意识:童年意识、学生意识、生命意识。 6.科学精神的内容: (1)客观精神:在科学研究中承认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客观规律的存 在,承认科学理论知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自觉地避免主 观意识对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干扰。 (2)理性精神:在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各种客观现象的内部规律, 追求合理性(合规律性),使感性的、经验性的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