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之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教育学名著 卢梭《爱弥儿》介绍

教育学名著 卢梭《爱弥儿》介绍

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
倡导公民意识
01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
是社会的一员,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
02
他主张通过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协作,共
同完成任务,培养社会责任感。
强调服务社会的精神
03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
总结词
引导法是《爱弥儿》中的另一种重要教育方法,主张通过引 导让儿童自主探索和学习。
详细描述
卢梭认为,引导法可以让儿童在探索中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成长。教育者应该通过引导 ,让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也可 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04
《爱弥儿》中的教育目标
教育学名著《爱弥儿》介 绍
• 《爱弥儿》简介 • 《爱弥儿》教育理念 • 《爱弥儿》中的教育方法 • 《爱弥儿》中的教育目标 • 《爱弥儿》中的教育挑战与应对策略
01
《爱弥儿》简介
作者介绍
•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倡批判性思维
卢梭认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从鼓励孩子提问和质疑开始, 培养他们批判性地看待事物,不盲目接受权威观点。
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主张通过引导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发 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卢梭提倡让孩子在面对问题时,学会独立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培 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对策略
提倡扩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 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师资培训和教 师交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浅谈《爱弥儿》与自然教育-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爱弥儿》与自然教育-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爱弥儿》与自然教育一、引言《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该著作因其教育思想之丰富、观点之深刻,几百年来倍受世人推崇,被教育界人士奉为经典。

在此书中,卢梭虚构了一个名叫爱弥儿的孩子,并详细阐述了爱弥儿从0到20岁的自然教育,由此来反映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爱弥儿》一书中包含的自然教育思想在当时的法国具有反封建教育的重大意义。

二、教育应该顺应自然“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1]卢梭认为教育要合乎儿童发展的天性,要回归自然。

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出生就是脆弱的,我们出生时所没有的东西和成长后所拥有的东西,在卢梭看来,都是教育赐给我们的。

[4]这种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5]。

也就是说,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三个方面的教育的影响。

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我们人类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的教育我们只能决定一部分,而人的教育是我们真正能够加以控制的。

因此,卢梭认为,儿童的正常的发展依赖于这三种教育的圆满的“配合”。

又由于三种教育的可控程度不同,人们可以控制的“人的教育”与“事物的教育”都应该配合“自然的教育”。

只有这三种教育达成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时,儿童的成长才能按照自然的规律进行。

让教育按照儿童自然的天性而展开,让儿童成长成为“为自己而生活的自然人”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

三、儿童的天性不应被抹杀《爱弥儿》的第二部分指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6]婴儿生而柔弱,父母的爱是帮助婴儿顺利成大的重要的保障。

但父母的爱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的有时候,反而会成为儿童成为路上的障碍。

父母长期在文明社会中生活,鲜少接触自然主义,于是便按照他们一贯的生活方式给他们的孩子过早的灌输社会的经验,使他们的孩子过早地习惯社会生活。

这些父母所给予的东西远超过孩子所需要的,使得亲子关系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去发展,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

教育学名著卢梭爱弥儿介绍

教育学名著卢梭爱弥儿介绍

幼儿期教育-什么才是自然教育?
自然的教育: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
怎样做到自然教育?
(1)观察行动中的儿童,了解其自然倾向和特点,做到因材施 教,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充分发展。卢梭认为,兴趣是儿童最 好的老师。
(2)自然教育还要求“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 进”,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儿童 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
《爱弥儿——论教育》的主要教育观点
1、幼儿期教育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
自然教育 、 ——最好的教育方式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人、自然人,不是野蛮人和公民,而是自由、 自然、独立、不依附别人的人。他认为人本性为善,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在 文明状态下不违背自然法则,滥用自己的自由,使得偏见、权威、需要、先 例等制度扼杀人的天性,那么人必能趋于善。
完 2012.4.25
谢谢观赏
四、个人感受及评论
四、个人感受及评论——同感
1、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 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也不要对他们施加 任何种类的惩罚,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错究竟 是错在什么地方;也不要叫他们请求你的宽恕,因 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冒犯了你。”
例如卢梭举例说,如果孩子弄坏东西,大人只要不去修理,让他感受到没 有那样东西带来的不便,就可以让他在事物中明白,自己做的是不对的。
4、青年期教育(15~20岁)
青年期(十五到二十岁)是儿童发生重 大变化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关注孩子的道 德、宗教和性的教育。
道德教育:要教育孩子爱自己和爱一切 人,这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论《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观念

论《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观念

尊重孩子 的独立价值 ,不能将 自己的教育强加于孩子 ,而是要根据 1.孩子 的主体地位遭到忽视 孩子 的爱好 、能力 、特长等进行教 育 ,让 每个孩子 的价值 都得到应 读过《爱弥儿》之后 ,我们不难发现 ,卢梭在书 中很少提到爱弥 有 的体现 。第 三是 尊重孩子 的地位 ,卢梭认 为每个 孩子都是生而平 儿对 自己的教 育 ,其教育都是来 自于外人。当前 的教育观念认 为教
育 ,在遵循客观规律 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关于这一点 ,笔者 为 ,针对孩子心理的 日趋成熟 ,我们 可以培养孩子 的智力 ,多带领孩
认为 自然教育的观念大致 可以分为三种 自然 。第一是 尊重孩子的 子解 决问题 ,让 孩子在 面对社 会问题 的时候 变得更加睿智 。针对
自然年 龄 ,孩 子从 出生 以后 ,是会不 断成长 的,但是其不会 一出生 孩子萌生的欲望 理 ,我们可以教孩子劳动,让孩子明白劳动的价值 。
观察视 角
新 课 程 NEW CURRICULUM
论《爱弥 儿》中的 自然教育观念
高小 丽 (伊 犁师 范学院)
摘 要 :随着社会 的进 步和发展 ,社会能满足人们 的更 多需求 ,但相应 的,社 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缺乏一定素质 的人将 更难在 社会 中立足 。教育是培养人 的素质 的关键措施 ,因此在现 阶段 ,教 育受到 了更 多的关注。《爱弥儿》是卢梭于 l8世纪 中叶完成 的一部著 作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说式教育著作 ,其 中包含着卢梭 的 自然教 育观念 ,它对 当今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但是《爱弥儿》中 的教育观念 也存在 许多不足 。从《爱弥儿》出发 ,探讨其主要观念 以及存在 的问题 ,并总结其对 我国教育发展 的借鉴意义,希望 能为我 国 教 育的全面发展助力。

《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及启示

《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及启示

《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及启示摘要:卢梭借着爱弥儿的成长历程阐明了他的自然主义儿童观和发展观,这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教育改革的启示在于:教育改革必须回到儿童这个原点。

童年是人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恰当的、必需的和有价值的阶段,是人发展中的累积阶段而不是一个片段,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用于学习和开展适当训练的准备性;学校不应该被看作是与儿童的环境分离的,而应当被看成是儿童环境的扩展。

关键词:爱弥儿;自然主义儿童观;启示《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写于1757年的一本教育小说。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爱弥儿成了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愿景代言人。

小说主人公爱弥儿所经历的自然主义教育,对世界教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直接成了20世纪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的来源。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只要走进欧洲和北美的课堂,都可以触摸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承轨迹。

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尤其富有建设性的意义。

一、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小说中的爱弥儿,是一个体验了一场自然主义教育的男孩,他的性格也在这样的教育中被塑造。

爱弥儿最初的“自爱”意图过于发展,以至于他能够抵抗和克服通向“虚荣”的社会企图和压力。

卢梭让爱弥儿在乡村的环境里自然成长,远离腐败的社会机构和习俗。

在他的小说里,卢梭发展了对基于自然主义的进步主义教育改革有显著影响的几个主题。

一是童年,作为人成长和发展的一个固有的、有价值的阶段,有它自己的教育时间表;二是在一个准备好的环境中教育才能最美好地出现。

这个环境保持了它的天然特性,是为配合儿童的学习准备而设计的,这种学习的准备性必须是通过呈现刺激他的好奇心和采取行动的情境来完成;三是儿童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并做出有关他行动的基本选择,但也必须享受或承受他们选择的结果。

此外,小说《爱弥儿》中最具现代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的是卢梭的自然主义儿童观与发展观。

(一)自然主义的儿童观卢梭关于童年的概念与他写《爱弥儿》时期主流的儿童观点形成鲜明对照。

卢梭《爱弥儿》与儿童教育

卢梭《爱弥儿》与儿童教育

让儿童做儿童——《爱弥儿》对中国家庭儿童教育的破除刘思锐(2013级中文四班学号:201301020635)摘要:卢梭的《爱弥儿》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个理想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渴盼自由,真正能做到的家长少之又少,但《爱弥儿》夸张的言辞和论断确乎破除了中国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架构:一个父母为上,为子当孝的传统结构。

人既然生而平等,儿童和成人一样需要被尊重,允许孩子做孩子,真正的关心孩子的需要和幸福,不过度关心不过分干涉,不过度要求不过分宠溺,才能保证一个孩子拥有完整的童年。

关键词:儿童;卢梭;破除卢梭在《爱弥儿》开头便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

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成人。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卢梭“把儿童当做儿童而不是成人看”的儿童教育观点的核心,而他的尊重儿童,鼓励自然天性发展的理论,却与一般状态下的传统家庭教育产生了冲突。

所谓“儿童观”,指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卢梭的儿童观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即:把儿童当儿童看,尊重儿童;发现儿童的天性;将儿童看成是发展变化中的人。

“把儿童当儿童看”首要的是成人必须认识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特点既包括其与成人不同的需要,也包括独特的精神生活。

正如卢梭所说:“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关注儿童的快乐和幸福,就要摒除不顾儿童特点,不考虑儿童现实,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儿童的行为,不能把自认为的幸福当成儿童的幸福。

在卢梭的教育观点中,与儿童天性的发现紧密相连的是“消极教育”,也即反对在儿童期教给孩子各种知识和道德。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尊重天性,发展自然--论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尊重天性,发展自然--论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一、“回归自然”之思想
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思想,其理论依据源于他的天性哲学。它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这在开篇第一句就有所反映:“凡是出于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2]他在《爱弥尔》中系统阐述了性善问题,认为教育应顺任天性的发展,而且惟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上之策。因为“人一插手就变坏了”。[3]由于中世纪人们的思想行为被牢牢地禁锢在封建礼教之下,人们无丝毫的自由可言。在他看来人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便进入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关系、猜疑、倾轧、冲突、贪婪、野蛮的社会状态。所以,他在爱弥尔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宁、祥和著《卢梭教育思想述评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
(2)(3)(6)[法]卢梭著 李平沤译 《爱弥儿》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 1983年版
(5)赵稀方《中西“回归自然”的不同道路--庄子与卢梭“回归自然”思想辨析》《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4年第一期 p134-139
因此可见,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如今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启示的。
综上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不仅对当时有尖锐批判的作用,呼唤了一个教育的新时代,就是对后世的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小资产阶级性和社会局限性,但是其教育理论还是有实践价值的。他对儿童的认识也是值得我们参考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加关注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让他们更加自由快乐的发展。
另外,庄子的回归自然人是作为一种消极的主体存在的,人像自然屈服。他认为人的自由过程就是放弃自我的过程。人与天合为一体,客观必然性也就成了人的意志,人便超越了一切而达到了绝对自由。这实际上是自欺欺人,自由首先是主体之于客体的关系,是主体对客观规律的掌握运用,如果主体已经融合于主体而不存在了,那还有什么自由而言,因此庄子的绝对自由最终只会变为安时随俗的游世主义。而卢梭认为,虽然自然支配着一切动物,人也一样,担任友服从和反抗的自由,人会做出自己的主观抉择。正如“一只鸽子会饿死在满盛美味的肉食的大盆旁边,一只猫会饿死在水果或谷物堆上”[5]。因为动物只愿吃自然给它们安排的食物,而不会尝试一下同样可以维生的肉食及水果,这也是动物落后于人的地方。正因为人这种较之于万物的优越性,卢梭将人看作是地球的主宰。由此可见,卢梭的“回归自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的向上的,是有进步意义的。

卢梭《爱弥尔 论教育》中的观点摘要

卢梭《爱弥尔 论教育》中的观点摘要

卢梭《爱弥尔论教育》中的观点摘要(本文由家长群中的“刘天行的爸爸”摘自网络,仅进行了些许文字编辑;个人认为书中有些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提供大家参考,这些教育观点也可在群中交流探讨。

)《爱弥儿》不是一本详细的育儿指南,书中的不少观点确实需值得进一步商榷,不过其中也确有一些教育子女特别的忠告。

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特别是个人如何在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

全书分为五卷,几个重要思想是:第一卷:关于刚出生的婴幼儿该怎么照顾。

认识孩子特点,不操控孩子。

1卢梭认为襁褓是有害于孩子健康发展的,会阻碍孩子发育。

2、卢梭认为孩子的乳母不能因为照顾孩子就突然改变饮食,吃的非常丰盛,相反,卢梭认为素食产的奶是有助于孩子身体发育的。

3、孩子的要求要尽量满足,但是不能让他认为他有命令人和命令事物的权利。

他要求玩玩具时,不能把玩具给他,而是把他抱到玩具那边去。

孩子如果疼痛哭泣,父母不能慌张,而要镇静,否则孩子会根据父母的眼神判断自己有多痛。

4、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如果不能减轻他的痛苦,就不要安慰她,否则只会让孩子知道怎么操控父母。

5、不要让孩子形成任何习惯,不要按规律给孩子饮食,要根据孩子自身的需求。

如果孩子形成了习惯,就会在自身的需求上再添一个需求:习惯。

6、对孩子说话不要操之过急,不要让孩子乱说一通,要让孩子在小时候就清楚发音。

第二卷:幼儿期的教育。

拒绝理性教育、感官培育。

1、不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听不懂道理,他只会觉得道理是枯燥的,在他还没认识道理之前就厌恶道理了。

2、在儿童期,能明天教的,不在今天教。

尽量延迟儿童接受教育的时间。

3、尽早让孩子了解“财产”,这种财产不是他的衣服、玩具,而是他付出时间、劳动后的财产。

在卢梭看来,只有孩子了解财产是怎么来的,他才会珍惜自己和别人的财产。

4、看重感官训练,普通教育虽然重视体育教育。

但不注重将各种感官统一协调,用一种感官协助另一种感官判断。

《爱弥儿》中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爱弥儿》中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爱弥儿》中家庭教育思想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卢梭是法国18世纪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在西方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批判意义,而且对当今教育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其代表作《爱弥儿》中得到充分而详尽的展现,数十年如一日把日程表安排得像时钟一样规律的康德,唯一一次令他主动打破作息规律、使得柯尼斯堡镇居民以为教堂的钟坏了的,正是《爱弥儿》。

《爱弥儿》在蕴含了丰富的公民教育思想的同时,也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家庭教育的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系列重要指示。

因此,在我们日益重视和强调家庭、家教、家风的当下,吸收和借鉴《爱弥儿》中家庭教育思想的营养,对我们建设和谐家庭、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意义重大。

二、我国当今家庭教育现状(一)重知识教育而轻道德教育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了孩子将来进入名校,家庭教育中重知识教育而轻品德教育,导致道德教育缺失。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在“知识就是力量”“活到老学到老”的感召下,在不断学习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步伐、不被社会淘汰的压力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知识教育的普及。

于是家庭教育越来越功利化、工具化和片面化,“唯智化”倾向日益明显。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氛围中,孩子的内心感受被放到了次要位置,他们是否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很少被纳入考虑范围。

为了让孩子们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家长们将孩子送入各种补习班,导致很多家长和孩子都身心俱疲。

甚至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将“起跑线”不断向前移动,于是抱有功利化目的的“胎教”进入视野。

(二)爱的教育缺失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既包括父母给予孩子无私且有原则的爱,也包括教会孩子如何去爱———爱自己、爱他人,以至达到爱人类共同体的博爱。

然而现实情境中,爱的教育两方面的状况都不尽如人意: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独生子女的增多,使得很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增强,界线和原则意识缺乏。

品读《爱弥儿》,思考家庭教育

品读《爱弥儿》,思考家庭教育

品读《爱弥儿》,思考家庭教育潘秋杏(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0)一、家庭教育的内涵顾明远教授把家庭教育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

除此以外,也包括家庭教师对子女的教育。

本文探讨的家庭教育是指存在于家庭生活当中,由家庭的长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教育。

父母有意识、无意识的言语和行为都可能是子女学习和模仿的内容,父母良好的言行举止会给子女树立榜样作用,起到正面的教育意义;反之,则有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从家庭出发,步入到学校,再到走向社会,每一个阶段都在接受着教育。

这个过程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其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接受到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因此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我们在探索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同时我们也在解决问题。

《爱弥儿》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教育论著,书中蕴含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每一对父母都是直接经验的创造者,如果能得到《爱弥儿》一书中关于家庭教育的间接经验指导,我相信更多的父母能够少走弯路,孩子能够享有合理的家庭教育,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三、《爱弥儿》中的家庭教育《爱弥儿》产生于18世纪封建专制的法国,作者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卢梭,他的成就是伟大的,但一生却颠沛流离。

卢梭的教育思想跟其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他将对生活经历的反思体现在他的思想当中,《爱弥儿》就是他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爱弥儿》一书中,他设计让虚拟的爱弥儿享受到稳定的家庭教育,并把自己定位成孤儿爱弥儿的家庭教师,承担起父母的所有家庭教育责任。

论卢梭《爱弥儿》的教育学思想

论卢梭《爱弥儿》的教育学思想
总体来说,“ 《爱弥儿》 是教育中 划时代的巨著,是卢梭对教育的理性 思考和敏感想象。这部教育小说以爱 弥儿的成长与教育过程为顺序, 构想 不同时段爱弥儿所受的教育。全书诠 释了一个人应该如何追求自己的教育 和 选 择 自 己 的 美 好 生 活 ”。《爱 弥 儿》 一书的主要价值在于从家庭教育的视 角揭示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特 别是赞扬了歌颂自然的“乡村”视 角,这种乡村视角是信息化社会美丽 生态和谐构建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思考 维度。其次,卢梭赋予了教师极大的 权利,这种权利比“天地君亲师”的 权利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有了能够 制定人才培养规则、设计教学方案、 实施教学步骤的权力,爱弥儿才有可 能被培养出来,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取 得实效。此外,卢梭的教育学思想认 为,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学 问,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学习
河 南 农 业 2019 年 第 10 期(下)
14 H E N A N N O N G Y E
教育管理
JIA O Y U G U A N L I
的方法,以帮助其去发现世界的秩 序、社会的规则乃至找到自己的人生 伴侣。这种教育观,是一种全人的教 育观,是人的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的必然需求。
二、《爱弥儿》 中的“乡村”视角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是 《爱弥 儿》 一书的精华。无论是爱弥儿的生 长环境,还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场景, 甚至是爱弥儿及其理想伴侣苏菲的相 见、相交和相爱之地都在外省的异 乡,这是有别于作者在文中一再抨击 的“巴黎”的对照物。这种讴歌乡 村、热爱自然,反对城市禁锢人思 想、灵魂、行为和发展的思想是卢梭 自然主义教育观“乡村”视角的鲜明 特征。“由此,从自然状态也即从动物 状态经历漫漫进化而来的现在的人类 的种种特征,如理性、正义感、对朋 友的爱、对荣誉的追求等,这些被视 为人性之基本构成的东西在卢梭看来 不过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偶然事件的结 果,这种结果绝非必然,不是人的本 质,所谓的人性不过是历史的产物。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人的诸多特征也可 以从来没有。这是一种演化论的观 点,也是卢梭信奉近代自然科学的必 然结果。” 第一,乡村是自然主义的代名 词。在卢梭看来,乡村的一切都是宇 宙自然而然的结果,尽管这其中掺杂 了宗教的宿命论色彩,但这种强调自 然环境对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是值得 注意的。尤其是作者大力讴歌了乡村 教育对爱弥儿及其代表的“野蛮人” 的作用,这是今天研究西方教育史所 不得不深思的地方。然而,卢梭的自 然主义又是唯心的,过分强调只要按 照情欲和自然法则就行,“他在十岁的 时候是听糕点指挥的,在二十岁的时 候是听情人指挥的,在三十岁的时候 是只知道追逐享乐的,在四十岁的时 候是只知道追逐野心的,在五十岁的 时 候 是 只 知 道 追 逐 钱 财 的 ”。 通 篇 来 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认为,尽 管教育有规律可循,但总体来说,乡 村是要胜过城市的。“城市是坑陷人类

《爱弥儿——论教育》的英语

《爱弥儿——论教育》的英语

《爱弥儿——论教育》的英语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爱弥儿——论教育》的概述
2.作品的教育理念
3.作品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爱弥儿——论教育》是法国哲学家让 - 雅克·卢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教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这部作品中,卢梭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尊重人的天性,让每个人的天性得以自然发展。

他主张教育应该从儿童的早期开始,通过引导和培养,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他强调,教育者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可以随意塑造的泥土,而应该看作是具有独立意志和思考能力的个体。

这部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如尊重儿童的天性,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强调教育应该从儿童的早期开始等。

这些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爱弥儿》是弗兰克·穆勒(Frank Muller)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
描写了弥儿的家庭教育的情况。

故事的主题在于家长的孝心,主要内
容是父母如何以及为什么要把孩子教育好,如何有效地使孩子受到良
好教育。

家庭教育理念表现出穆勒对弥儿家庭制度(重德育)的理解
和施行,强调家庭教育应注重自我提高、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培养
伦理情感和科学精神。

例如,当弥儿犯了错误时,父母并不实施强硬
的惩罚,而是努力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重新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

此外,《爱弥儿》还把重视的管畔放在家庭教育中,以达到教育目的。

在前述小说中,读者可以明白到,弥儿的父母既不过分宽容,也不过
分严厉,即使孩子的犯错的行为有时不能立即被纠正,父母也会在他
们原有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去改变,从而使孩子能够在道德上有所
成长,并从而拥有更好的活力。

最后,《爱弥儿》通过描绘一个爱孩子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除了爱
之外,更多的家庭教育成长应该注重健康的知识学习、情感交流及表
现技巧的训练、以及生活礼仪的传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理查德·列
维在《爱弥儿》中指出,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乃至带入社
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帮手,它不仅可以培养出侠义和孝敬,还可以增
强婚姻忠诚精神及人道主义精神,使孩子能够向特殊灵魂学习,未来
成为一个社会有价值的人。

《爱弥儿》中的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参考文献

《爱弥儿》中的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参考文献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 ?爱弥儿?家庭教育观念探析【绪论】 ?爱弥儿?家庭教育理念内涵研究绪论【第一章】 ?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章】 ?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的哲学根底【3.1 3.2】家庭教育的根本原那么【3.3】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3.4】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第四章】 ?爱弥儿?家庭教育观评价【第五章】 ?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参考文献】 ?爱弥儿?中的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参考文献注释[1]国家教育开展研究中心编。

兴旺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28.[2]国家教育开展研究中心编。

兴旺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28.[3]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023.[4]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0.[5]顾明远。

中国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1.[6]卢梭。

忏悔录〔第二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816.[7]卢梭。

忏悔录〔第一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7.[8]卢梭。

忏悔录〔第一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7.[9]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366.[10]卢梭。

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49.[11]洛克。

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4.[12]卢梭。

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7.[13]卢梭。

忏悔录第二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428.[14]卢梭。

忏悔录第一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7.[15]卢梭。

论政治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32.[16]卢梭。

爱弥儿的读书报告,超全版

爱弥儿的读书报告,超全版

《爱弥儿》的读书报告一作者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科学与艺术》(1749年);《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年) ;《新爱洛伊斯》(1761年);《社会契约论》(1762年);《爱弥儿》(1762年);《山中书简》(1763年) ;《忏悔录》(1788年) 等。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发展。

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观念的指导思想。

二成书背景《爱弥儿》成书于1757年,这时候的西欧,正是资本主义日益壮大,封建社会面临崩溃,资本主义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封建专制达到了顶峰,资产阶级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

而这个时候学校的教育,受着天主教的全面统治,儿童的个性受到极大的压抑。

由于“原罪说”在当时的思想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教育目的,也就成了通过对儿童的约束、限制来改变儿童的本性,以洗清儿童生来有之的“罪恶”。

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使得资产阶级不会也不可能继续容忍这种状况,反对封建专制,扫除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先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也纷纷著书立说,阐述其资产阶级思想。

在这种背景下,卢梭写出了《爱弥儿》。

所以《爱弥儿》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也是他阐述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三《爱弥儿》内容简述“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教育阶段划分介绍
4.1.1.婴儿时期的教育(出生—2岁)
婴儿时期教育的重点是身心的养护和锻炼,以保证儿童具有健康的体魄。应该重视儿童的身体是否强壮,主张从出生起,就应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自然发展,增强体质,养成抵抗疾病的能力,为以后各时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婴儿时期的教育,通过对儿童身心的养护和锻炼,使儿童学说话、学吃东西、学走路,尽早使他们自由地支配身体,自己控制自己,还要保持身体的自然习惯。
从以上梳理表明,众专家学者等人对自然教育的研究基本上是立足于《爱弥儿》著作本身的内容出发,探讨其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对当世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是一种带有评析解读性质的研究范式。
2. 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
卢梭指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所以,卢梭的儿童观显然是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延伸和应用。而且,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和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因此,作为世界名著的《爱弥儿》,其内所涉及到的儿童观及其儿童教育思想便成为广大教师学者所关注的焦点。如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王桃英老师在其《<爱弥儿>中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意义》一文中将《爱弥儿》的儿童教育思想概括为五点,即“把孩子看作孩子”、培养孩子求知的兴趣,使孩子好学乐学、尊重孩子,让孩子快乐、了解孩子,与孩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欢同苦和以情以爱感化学生。除此之外,王桃英老师还对《爱弥儿》儿童教育思想的现实理论和实践意义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又如徐航在其《从<爱弥儿>中审视卢梭的儿童教育观》(《文教资料》,2011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爱弥儿》中的儿童教育观集中体现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更能为现实的儿童教育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因此,研究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卢梭的儿童观可分为教育目的观、师生观和教学观,并可在此基础上寻求其对现实的启示。再如张方园在《幼儿孝心培养的实践与反思》一文中也是从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念出发来研究当前幼儿的孝心培养问题的。除此,方晓东的《冲破封建教育的藩篱,倡导尊重儿童的教育》,焦晓玲的《从卢梭的儿童科字教育理念看当前幼儿科学教育》,和张方园的《幼儿孝心培养的实践与反思》等,都对《爱弥儿》中的儿童教育思想作出了深邃研究。但综述以上研究,这些研究者都主要把目光投向对其思想的介绍和其积极借鉴意义的开发上面。
4.1.2.儿童时期的教育(2岁一12岁)
儿童时期是理智睡眠时期,儿童的智力还处在感性阶段,记忆力还带有感性的特点,还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还没有理性,因此这一时期的智育和德育应是消极的,应该首先锻炼的是感官,其中触觉最重要。
4.1.3.少年时期的教育(12—15岁)
少年时期的孩子,身体强壮起来,理性开始发达,对事物有了初步辨别的能力,并通过感官的感受获得了一些经验,因此可以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使儿童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各种知识。
4.1.4.青年时期的教育(15—20岁)
青年从15—20岁起欲念日益增长,处于狂风暴雨似的转变时期,应主要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促使人的心中产生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然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防止产生妒忌、贪婪、仇恨以及所有一切有毒害的欲念。”
道德教育的途径是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学习历史知识、实用哲学和寓言故事,而不是纯理论的东西。道德教育的方法是重在道德实践,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在宗教教育方面,上帝的概念是很抽象的,不易理解,不应谈论宗教。
卢梭《爱弥儿》之文献综述
摘 要:卢梭的《爱弥儿》作为世界三大教育名著之一,历来受到古今中外广大学者的青睐,这些学者以其各自不同的维度对《爱弥儿》中所包含的内容作出了详尽的剖析和全面的研究。因此,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此进行了分析,试图以“自然主义教育”为主等多个视角来对《爱弥儿》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爱弥儿》研究的不同观点。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教育;研究;综述
前言
卢梭(1712—1778)是法国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其教育名著《爱弥儿》是一部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小说主要写了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的整个过程的教育问题,是一部奠定新的儿童观的巨著,也是开创现代教育的奠基之作,其中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儿童中心教育观,回归自然,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思想,直接影响了现代教育创始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思想,是杜威提出“新三中心论”的思想理念根据之一。另外,这部著作,在康德那里也曾经引起过非常巨大的影响。康德一生是一个生活异常严谨的人,曾经传言他严谨到了,镇里的人以康德散步的时候作为对自家钟表的标志。但是,因为读了这部书,而打乱了他好几天的生活节奏,不再出去散步,也不按常入睡。因此,当代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在其文章中说过:“可以说,没有卢梭,特别是没有卢梭的《爱弥儿》,就不会有现代教育理论,也就没有现在的教育理念。”也有的教育学者在其文章中大胆表述:如今所有的教育原理都被这本书在二百年前提出了,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留存于世,纵令其他教育著述焚毁,教育园地依然是馥郁芬芳的。所以,《爱弥儿》是值得广大学者不断为其付出汗水和艰辛,是值得深交的书中“挚友”。
4.2. 现实意义研究
他们认为,卢梭通过自然主义哲学观建立起来的这一套教学阶段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编制法则的,对当前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地导向作用。但是,他们又认为,卢梭将各阶段教育人为的断开,又是违反教育法则的行径。因此,他们主张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其思想内涵。
5. 关于“消极教育”的研究
3. 关于“女子教育”的研究
卢梭《爱弥儿》中所涉及的女子教育思想的研究比较淡薄,不如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消极教育思想等来得广泛,研究的重点也主要局限于第五卷中的内容。下面主要介绍几个比较有代表意义的研究观点。
宿茹萍在其文《论卢梭自然主义哲学视角下的女性观》(《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中表述到,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女性观的基础和核心是“自然主义哲学”,卢梭认为,女性对男人的服从角色不是由于社会和经济原因,而是她们天生应当如此,这是一种大自然的馈赠,卢梭从自然主义哲学视角,在父权制的前提下提出了男女平等思想,既超越了现实,又存在局限,是其理想与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许丽在《试论卢梭的女性观》(《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是“近代妇女运动的点火者”,同时他又成为早期女性主义理论家批判的标靶。晏志伟在其文《浅析<爱弥儿>的女子教育思想》(《教育时空》,2010年第4期)中的主要研究观点为,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教育经典著作,该书集中阐述了其教育思想,通书中第五卷主要是关于爱弥儿的未婚妻苏菲教育的论述,我们发现,在《爱弥儿》中卢梭的女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德性教育”、“知识教育”、“爱情教育”等方面。孙明梅和苏耆景在《<爱弥儿>教育思想述评》(《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第11期)一文中认为,女子教育要考虑女性的身体及其性格特征,女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贤妻良母,无需发展女子的智力。
自1762年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消极教育”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末,关于“消极教育”的研究,可说依然处于“草创”阶段,相关研究少而零散,且仅限于在探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提及“消极教育”。如范寿康的《卢梭》一文(载宋恩荣编.范寿康教育文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曹孚的《中国教育改造问题》一文(载瞿葆奎,马骥雄,雷尧珠选编.曹孚教育论稿[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滕大春的《卢梭的天性哲学和它的历史意义》(河北大学学报1982第1期)、喻立森的《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理论及其影响》(黄石师院学报1983年第3期)等。至20世纪80年代末为止,关于“消极教育”的研究寥若晨星。这种“冷清”局面,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似乎依然没有得到改观,但是,“消极教育”的研究视野较80年代末以前有所开阔。研究者开始从卢梭的童年观、人的本性等方面论述卢梭的“消极教育”理论。如:陈桂生的《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近代教育学史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杨孔炽的《论卢梭的儿童观及其现代意义》(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宋全成的《论卢梭的教育理论》(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等。自2000年代以来,一度低温的“消极教育”,开始热了起来。2003年至今,有三篇文章直接以“消极教育”作为文章标题。如:李海艳的《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及意义》(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彭茜的《卢梭“消极教育”的真谛及其当下意义》(教育史研究2006年第2期)、孙光琼,冯文全的《寓“积极”于“消极”,以“无为”成就“有为”——论卢梭的“消极”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中国德育2006年第9期)。相关的研究还有,黄希尧的《儿童的发现——卢梭儿童观述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刘新科的《国外教育发展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等。
例如,杨海等在《解读<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爱弥儿》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卢梭通过对爱弥儿的教育,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这在当时的法国社会,具有反对封建教育的重大意义,然而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这种教育却存在一些瑕疵,尽管如此,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而言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借鉴意义;又有张磊在《卢梭人本主义自然教育思想浅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一文中说,卢梭以自然哲学为理论基础,形成了其人本主义特色的自然教育思想,主张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因材施教,这些思想无疑是合理的,但他据此视天性为至上,抹杀教育的社会意义,由此而得出的教育目标一一“自然人”必然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再有覃素兰在其文章《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理性思考— — 读《爱弥儿》有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一文中表露出,卢梭这位让后人争议的启蒙思想家的矛盾个性在《爱弥儿》一书中也可见一斑,我们可从其矛盾的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中悟出一些真谛,他的性善论既充满了理性主义色彩,也充满了人道主义的体验,他是教育效能的积极肯定者和倡导者,他把儿童发展严格划分为五个时期,《爱弥儿》一书既有卢梭关于教育理论的精辟见解,也有充满美好臆断的观念;王鑫在《从<爱弥儿>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新课程研究》,2009年第4期)研究中认为,《爱弥儿》一书集中体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教育当“归于自然”、“把儿童当作儿童”、“自然后果法”,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从当时的历史处境出发去评价其思想的意义,同时,在应用这一思想时,要结合当下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除此之外,谭广宇的《从<爱弥儿>看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文学与艺术》,2008年第6期),丁永为的《卢梭:自然主义者,还是威权主义者?》(《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3期),张世举的《从<爱弥儿>探究自然主义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西部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等,均对此内容有着比较深刻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