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升级研究学习资料
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与战略
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与战略沿袭不变,必然落后,只有创新才能有所发展。
这句话在当今时代尤其适用,特别是在工业领域。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创新,以保持其竞争力和发展性。
那么,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和战略是什么呢?一、产业升级是必然之路产业升级是指将传统的制造、贸易和金融等产业向更高智能化和更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发展,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制造业,如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
但是,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中国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对于中国而言,产业升级是无论是出于历史趋势还是国家战略,都是必然之路。
1. 历史趋势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演进。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凭借着劳动力资源和低廉劳动力成本,放眼世界。
但是,这种模式已经瓶颈过期,如果不进行产业升级,中国经济将会遇到许多问题。
2. 国家战略随着“新基建”、“新社会”、“新发展”等概念的逐渐提出,中国已经明确了产业升级作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目前,中国产业升级计划,已经多次在各种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中,得到表述和纳入到国家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除了需要转型升级以外,中国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也有多条路可走。
具体来讲,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优化产业结构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是长期且有效的方法。
一方面,需要全面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传统领域向高附加值的创新产业、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领域转型。
同时,也需要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例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以及高端装备等领域,提高产业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需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尽可能地形成优势互补、竞争合作的局面,促进整合。
从而避免产业分散、内部竞争等可能导致的恶性竞争和低效竞争。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提升质量、效率和创新能力。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传统产业升级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传统产业升级研究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通过传统产业升级来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企业和政府的共同追求。
一、传统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传统产业升级不仅可以激发内生动力,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还可以借鉴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管理经验,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传统产业升级也面临诸多挑战,如管理思路的转变、技术创新、人才储备以及市场营销的提升等方面,这些挑战标志着传统产业升级的道路注定漫长而艰难。
二、主要产业的升级方案1.钢铁行业随着技术的发展,钢铁行业逐渐走上了高效能源、低碳节能、高技术和高品质的道路,实现生产线升级和能源转型。
在生产技术创新方面,产能过剩的纠正和经济转型成为当下钢铁行业发展的核心,实现技术更新和产业创新,将成为业内企业的迫切需求和政府的重点扶植目标。
2.制造业制造业的升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当前制造业生产的许多产品都面临价格压力,但通过提高研发能力、提升质量水平和创新技术应用,仍然有望实现生产的附加值增加。
同时,制造业的升级还包括对架构、物流、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调整,这些举措都为产品升级带来了长足的发展空间。
3.能源行业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其能源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因此能源的升级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能源行业的升级主要包括从传统的化石燃料走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时还要注重无人化、智能化的发展,这些措施将为能源行业的高效和低碳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传统产业升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可行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产业的升级已经变得越来越可行,因此升级的成本不断降低,同时升级后的收益也变得越来越显著。
2.必要性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才观念的转变以及市场压力的加剧,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逐渐显现出来。
同时,现代经济运行的发展也需要高效、品质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传统产业的升级已经成为当今经济运行中的必要因素。
中国产业升级的基础与前景
中国产业升级的基础与前景经过三十余年高速增长实现经济飞跃之后,当前我国已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加快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的历史任务。
从经济总量来看,我国已位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从经济发展质量来看,我国未能摆脱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低效率的发展模式,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已对既有的粗放发展模式提出严重挑战;从产业发展水平来看,一方面,一、二、三产业之间尚未形成合理化、高度化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我国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位置,以大量资本投入和资源消耗换取低廉附加值,产业价值升级任重道远。
因此,加快促进产业升级、打造经济“升级版”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法则。
一、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升级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首先从来料加工、加工配套等低端环节入手,此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始摆脱单纯的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而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市场,更多的国内企业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的行列,促使我国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和营销能力获得提高,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不断深化。
但在整体上我国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技术创新、研发设计、营销能力等也处于较低的层次,加上全球价值链的控制者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阻击,更加减缓了我国进入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的进程。
下图3-3大致描述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其中,U 型曲线代表发达国家的价值链曲线,可以发现发达国家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是研究、开发和营销、服务环节,低附加值环节是生产环节;倒U 型曲线表示我国的价值链曲线,与发达国家的情形正好相反,我国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是生产环节,低附加值环节是研究、开发和营销、服务。
二、我国产业存在问题及升级的必要性由上文分析可知,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位置,产业结构水平不高,而且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以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失去比较优势,资本密集型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空间约束,促进产业升级更为必要和迫切。
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理论
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理论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面临着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挑战。
而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的议题。
产业升级,指的是原先的生产方式因为市场需求、技术变革、竞争压力等因素,逐渐向更高端、更高附加值、更可持续性的产业链发展。
对于中国而言,产业升级将不仅提升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也有助于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侧重于发展质量和效益,而非盲目追求增加规模和速度。
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
那么,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呢?首先,中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将技术创新作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基础研究、专利保护等多种手段,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同时,中国还可以加强与国外科技先进国家的合作,引进更先进的技术,从而创造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并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技术含量、用户体验,以及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的提升,是促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创新是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不仅包括产品的创新,还包括管理、服务、市场等各个方面创新。
同时,企业还需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
最后,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协作与合作。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智慧化、市场化、法制化的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走向高技术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而企业则需要发掘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协同效应,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并深度参与公共事务,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在中国以及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广阔而富有机遇的领域。
基于垂直一体化的中国物流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垂直一体化的中国物流产业升级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也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尽管中国物流行业规模巨大,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瓶颈。
垂直一体化是物流企业实现升级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垂直一体化的角度探讨中国物流产业的升级路径。
一、垂直一体化的概念和优点垂直一体化是指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环节之间通过内部整合和控制实现更高效、便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垂直一体化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成本控制。
通过一体化管理,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下游采购成本和上游供应成本,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2. 信息共享。
一体化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内部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岛,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和外部客户满意度。
3. 去中间化。
通过垂直一体化,企业可以通过管理上下游环节的业务来实现中间环节的去除与管理,从而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与损耗。
二、垂直一体化在中国物流行业中的应用1. 三方物流的转变。
过去,三方物流企业只承担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现在,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垂直一体化的手段拓展新业务,如物流金融、跨境电商等,增强服务质量和增值服务。
2. 物流企业间的合作。
一些物流企业之间进行合作,通过垂直一体化实现物流平台的共建,构建物流服务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3. 起点与终点一体化。
目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已经开始影响传统物流行业,许多企业开始将起点和终点两端都纳入业务范畴,如顺丰、京东等。
这样可有效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垂直一体化在中国物流产业升级中的作用1. 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垂直一体化,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控上下游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2. 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垂直一体化可以有效整合物流资源,构建完善的物流网络,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质量。
3. 带动产业升级。
垂直一体化可以整合上下游企业,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升级,促进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对接和融合。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价值链(GVC)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框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凸显。
然而,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本文旨在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路径,特别是基于全产业链构建的研究。
本文将对全球价值链理论进行梳理和回顾,分析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机制、特点及其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揭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深入研究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动因和机制。
通过分析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揭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和模式,为制造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全产业链构建的中国制造业升级策略。
全产业链的构建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对全产业链的构建过程、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出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全球价值链和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认识,也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持续发展和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的关系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价值链(GVC)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各国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说,其与全球价值链的关系更是紧密而复杂。
全球价值链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全球分工的深化,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复杂的全球价值链网络。
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市场规模、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完善的产业配套,成功嵌入了全球价值链,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一环。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现状及前景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现状及前景姓名:××学号:×××××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各产业也在不断成长,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而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
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制造区域差距一、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1.从资本存量结构来看,外资企业的主要产业流向是工业中的制造业,并且这一投资程度在未来一段时期有上升的趋势。
从第二产业内部而言,外资主要促进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这两方面的变化均会导致资本密集型的产值相对上升,并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我国制造业中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行业倾向性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外商直接投资选择进入我国制造业的行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 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转移。
2.中国产业处在全球产条的低端,即“计、制造、销售、服务”中的制造环节。
中国产业升级停滞不前的症结,就在于中国产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这也揭示出残酷的现实:所谓“中国制造”其是“中国组装”,在全球价值链中,产品的附加值来自产品在中国组装前的许多国家,而中国的贡献仅仅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
由此来看,中国的产业升级尤其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
中国的产业升级, 要在战略层面上充分重视从被“俘获”与“压榨”的全球价值链中突围的问题, 加快构建以本土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国家价值链的网络体系和治理结构。
二、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现状中国的制造业升级在近二十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在从工业化中前期阶段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不断迈进。
此外中国的工业化率也高于典型工业化国家在类似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制造业结构演变趋势与典型工业化国家吻合度较高。
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及产业升级研究
2 全球 价值链 的治 理模式
全球价值链研究的一 个焦点 就是价值链 中各种参 与者 问
的关 系特 征 。G r f ( 9 9 按 照 驱 动 力 的 不 同 将 全 球 商 品 ee f 19 ) i 链分成采购者驱 动 ( u B y—di n r e )和 生产 者驱 动 ( rd cr v Po ue
i t u p —bs ) n h sp l ae 。在此基础上 ,根据全球价值链 中行为主 e y 体之间的协调能 力的 高低 ,提 出了市场型 ( re ) Makt 、模 块 s
型 ( o u r a eca s 、关 系型 ( e t nl au hi ) M d l l hi ) avu n R l i a vleca s 、 ao n 领 导 型 ( at evlecan) 和层 级 型 ( i a h ) 五 种 治 C pi au his v He r y rc 理模式的分类 方法 ,其 中模块 型 、关 系型和领 导型属于网络 治理模式 ,如表 1 所示 J 。 表 l 全 球 价 值 链 治 理 模 式 的 主要 影 响 因素
中 国 汽车 产 业 的全 球价 值 链 治 理 模 式 及 产 业 升 级研 究
焦媛媛 ,范静燕 ,李 科
( .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 1 30 7 ;2 0 0 1 .国核 电力设计研 究院,北京 10 3 ) 0 0 2
摘要 :从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入手 ,分析 中国汽 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 中的地位 ,研 究 中国汽车产业升级问题 。 关 键 词 :全球 价 值 链 ;产 业 升 级 ;汽 车产 业 ;治 理 模 式 中图 分 类 号 :F6 . o2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值链是指在全球范 围 内为实现 商品或 服 务价值 而连接 生产 、 销售 、回收处理 等过 程的全球性跨企 业 网络组 织 ,包括所有 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 的组织及其价值利 润分配 J 。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 深 入,汽车跨 国公 司将 其业
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与策略
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与策略中国产业升级一直是政府和企业都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推进产业升级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将从路径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路径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主要有两个方向:大众化和高端化。
大众化是指将传统行业用科技手段和服务实现标准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产品更加符合大众需求。
高端化是指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和向科技密集型产品转型,走在全球产业链的前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大众化大众化的路径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互联网+成为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词,通过互联网将供应链、物流、销售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生产更加精准、销售更加高效、服务更加贴心。
例如,传统零售业正在经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一些创新企业通过线上互动和营销,将销售额大幅提升,如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
2.高端化高端化的路径是提高科技含量和提高附加值。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高端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应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同时,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加强创新设计,增加附加值,提高国际竞争力。
例如,中国高铁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之一。
二、策略1.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策略。
通过完善专利法律、增加科技投入、建设研发中心等措施,支持企业独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高技术转型的效率,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协同发展。
2.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能力水平,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在学校教育方面,加强科研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与产业齐头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企业方面,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员工技能,挖掘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升级的基础。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产业升级对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球市场提供了无数优质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探讨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挑战和未来趋势。
一、现状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涵盖了多个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
一方面,中国的大规模市场和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为高技术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另一方面,政府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投入也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挑战与问题然而,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虽然中国在一些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高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限制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产业升级的路径为了实现高技术产业的升级,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的投入,并制定相应政策以鼓励创新。
其次,加强高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流的科技人才。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高技术产业。
再次,加强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高技术产业应该与传统产业相结合,通过技术创新和升级,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领域转型。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和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高技术产品和服务,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四、未来趋势展望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潜力和希望。
中国政府已经将高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基于要素禀赋的分析
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基于要素禀赋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及其演变,以及如何通过要素禀赋的调整和优化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要素禀赋的分析框架,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既注重理论阐述,也重视实证分析。
在数据来源上,本文广泛搜集了国内外权威数据库、行业报告和专家访谈资料,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论文结构上,本文首先对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行了系统梳理,然后从要素禀赋的角度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要素禀赋的分析框架,将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为深入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既注重理论深度,也关注实践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也期待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和业内人士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二、文献综述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
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其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要素禀赋的分析,深入探讨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及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在文献综述部分,我们首先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回顾。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后来经过赫克歇尔-俄林等学者的完善,形成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那些在生产中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
中国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对策建议
出30 0亿美元 , 9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 %。 3 这意味着如果届时 中国仍保持 9 %的经济增长率 , 全部用 以补偿 这一项还不够 。 中国工业 和经济经过三 十年的高速 发展后 ,现 阶段 的 个重要 特点就是传 统以低成本取 胜的劳动 密集 型产业 的 继续发展 , 受到 了人力 与 自然 资源成本上升 的制 约。 自然 从 资源 的角度看 , 土地 、 矿产 、 石油等 价格都在上升 ; 从人的对 策建 议 关
( ) 一 对中国政府而言 , 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推动产业升级
利益。
参 考 文献 : 【 1 ]陈英.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 中的动 态经济学—— 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的思考『. 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0 7 ( ) ] 20 ,6 .
值 的转 型 。
二 、 国产 业升 级 的必 要性 与 迫切 性 中
目前 , 中国 13国土 已被酸雨污染 , / 主要水 系 3%成为劣 0 五类水 ,0 6 %的城市空气 质量 为三级或劣三级 , 民呼吸不到 市 清洁的空气 。 许多大城市肺癌标化死亡人数增加了 8 1 。 ~ 0倍 据研 究 , 空气污染使慢性呼 吸道疾病成为导致死亡 的主要疾 病, 其造成的污染 和经济成本约 占中国 G P的 3 8 另一 D %~ %。 个数 据是 , 2 2 到 0 0年 , 中国仅为燃煤污染导致 的疾病就将付
附加值状态 向高技术、 高附加值 状态演变 的过程。
1大 力发 展 国家高 新 区 , 泛 的集 聚创 新 资 源 , 断 . 广 不 地改 善技 术创 新环 境 , 提升 技 术创新 能 力 , 才能 有效 承接 国际研 发转移 ,高新 区可 以集 聚一大 批大学 、科研 院所 、
重点 实验 室 、 工程 中心 等创 新 资源 , 正形 成具 有 竞争优 势 的创新 集群 , 成为 高新技 术和技 术创 新的 主要源头 。 以 将 加快 中 国更进 一步 融人全球 制造 网络 、 不断 向制造业 价值 链 的上 游推 进的进 程 , 提升 中 国在 全球 加工产 业链 中的价 值, 促进 了 中国制造业 从低 附加值 向中附加值 或较 高附加
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兼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融合之路
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兼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融合之路产业升级是指将传统产业转变为新兴产业,通过技术创新、资源优化、模式创新等手段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
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实践中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早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产业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动能。
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经济增长的潜力。
通过引入新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形成新的增长极,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
同时,产业升级还可以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
因此,产业升级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结合,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的产业升级可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
同时,产业升级也是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低效、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产业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来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
只有通过不断推进产业升级,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融合之路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激励、市场准入等手段,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其次,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融合。
此外,要提高教育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最后,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限制,要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上海产业结构-2023年学习资料
上海工业投资产出关系历年变化-02-1.6-1.4-20-1.2-15-人均产出-0.8-◆一人均资本-1 -0.6-▲一资本产出比-0.4-0.2-37661-电5661-1002-3202-电2002-502002-102-长2102
60.00%-50.00%-中国产业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478%-45%-43.79%-1.82%-4 .00%-6.23%-30.00%-10%-23.9-20.00%-.56%-10.00%-135T-E8 1-2000-2102-ETOZ-第一产业古比-第二产业5-三产业古比-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率-41 5%-42.8%-38.4%
上海三次产业比重变化-%-90.00-80.00-77.36-76.05-70.00-67.75-60.0 -50.00-40.00-30.00-31.81-28.48-18.61-20.00-10.00-4.03 0.44-昌員-F-胃-局-尉-美-第二产业比重-一工业比重-一第三产业比重-一第一产业比重
主要年份上海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分布及年均增速(单位:%)-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比上年增长-工业产性-房地产业-生产性服-房地产投-服务业-务业投资-2005年-25.55-14.64-43.89-18 67-10.78-39.82-10.82-2010年-24.61-14.57-45.57-1.81-11. 4--33.44-29.73-2011年-22.99-14.50-48.74--0.87--7.41--1 40-6.02-2012年-22.94-12.78-50.60-1.46-1.25--10.53-5.32 2013年-20.13-12.77-54.28-11.16--2.44-10.99-19.25-主要年份上 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指标名称-GDP增速%-10.3-8.2-7.5-7.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 .8--4.7-3.7
我国产业升级的相关要求及对策
【 关键 词】新时期 ; 产业发展 ; 所在 ; 关键 结构优化 ; 流动 ; 主创新 产权 自
中图分类号 :4 F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80 (0 9 0 17 0 4 2 0 )3—0 3 0 0 3— 5
一
、
加快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以提高产 业结构 的整体优化
我 国经济进 入新 一轮 稳步 和谐 持续 发展 周 期后 , “ 展方 式 转 变 ” 代 用 发 取 “ 长方式 转变 ” 增 是科 学 发展 观 的经 济 表 现 , 种历 史 性 变 化 意 味着 , 后 我 这 今 国民生 、 资源、 环境等一系列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 , 都将涵盖进经济发 展过程 中 , 这标 志 着那 种 “ 济 发 展 =G P增 长 ” 片 面 思 维 定 势 将 被 彻 底 经 D 的 舍弃。
20 0 9年 5月 第2 8卷 第 3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u n l fC o g igUnv ri f t n cecs S ca S ine dU n) or a h n qn iesyo sa dSin e( oil c csE io o t Ar e
新之 母” 。 [
( 通过 经济发展 方式转 变提 升产 业 二) 整体 实力
【 摘
要 】 国新 时期发展方 式的改变使产业发展得 以加快和升级 , 我 文章通过 对加 快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 以提 高
产 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 创新 国有产权的有序流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 通过 经济 的发展和产 业的升级 实现 自主创 新 等方面的研 究和 阐述 , 出了我 国新时期产业发展 的关键所在 和相 关对策。 以供政 策部 门、 究学者、 提 研 现代 企业等相关人 员借鉴和参考。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研究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研究一、引言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然而,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及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制造业现状及挑战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等导致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
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重,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制造业企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获得市场份额。
三、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为了应对上述挑战,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加强研发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同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绿色发展:加强环保意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通过绿色发展,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国际化战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向世界。
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四、结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战略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然而,转型升级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南京市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南京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京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策略方法影响启示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制造业发展对于全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产业升级与发展
中国传统产业升级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其中,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制造业始终是全球最大的,但在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领域还存在差距。
因此,如何引领传统产业升级,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技术创新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是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在保持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生产出新颖、独特的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
例如,传统纺织业在智能化生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智能化仓储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二、绿色发展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传统产业升级除了靠技术创新,也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大力推行节能环保等措施,通过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创造环保的生产和流程,已成为现代化途径之一。
例如,在传统制造业中期,开发清洁制造、轻量化和再利用的机会,推广可再生材料等绿色化生产,既降低成本,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
三、品牌营销打造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产品品牌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给产品带来附加值,提高客户粘性,提升品牌竞争力。
传统产业要想升级,就必须重视产品品牌。
现在不少传统产业正在进行品牌营销方面的探索,如对国宝级文化名品、地域品牌、民族文化等进行包装,不断提升产品文化含量,做出更具品牌特色的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
四、人才培训加强传统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标志,对于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而言,加强人才培训,打造传统产业的技能人才队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我国的产业政策与产业升级
我国的产业政策与产业升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呈现出一种高速发展的趋势,这是得益于众多的政策支持和改革创新,尤其是产业政策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推动。
产业政策是构建中国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的有力工具和技术支持,而产业升级则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着重探讨我国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升级的相关内容。
一、我国对产业政策的重视产业政策是国家在促进产业集聚、实施科技创新、打造领先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我国的产业政策遵循了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一方面聚焦核心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领域,另一方面重视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针对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支持科技企业、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等。
二、我国产业升级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转型,我国产业发展正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面对市场的日益激烈竞争和国际贸易的挑战,我国加强产业升级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任务。
产业升级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它是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通过升级提高了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其次,它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增强了经济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最后,它是实现民生改善的途径,通过产业升级可以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改善社会环境和民生福祉。
三、我国发展的重心和方向为了推进我国产业升级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我国政府应该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其次,政府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还应该加强与国际合作,开放市场,吸引高端人才和技术,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
综上所述,我国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升级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未来也将继续加强对产业升级的支持,激励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
但同时,也需要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发展,实现社会共同繁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产业升级研究一、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产品附加值较低伴随着国际技术、产业发展,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者,其所在的发达国家主要以产业价值链的分工为导向,把成本高的分工环节转移出去,而把收益高的分工环节控制在自己手中。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积极融入国际化进程,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但由于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低下的制约,我国产业还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的低端。
我国出口的制成品仍以初级制成品为主,即使在所谓高技术产品中,我国所从事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活动,附加价值和利润很低。
“中国制造”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价格优势,在关键技术、关键设备上对国外还有相当大的依赖。
2产能过剩严重产能过剩一直是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痼疾之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这一问题愈发严重。
在传统产业中,产能过剩已经从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汽车等行业,扩展到焦炭、电石、铁合金、铜冶炼、纺织、化纤等行业。
产能过剩问题是导致我国工业利润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产能过剩不仅出现于传统产业,还在某些新兴产业中出现,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在新兴产业发展中,不少地区盲目采用多种刺激政策推动投资,使这些产业产能快速扩张,部分新兴产业,如碳纤维、风电、多晶硅、锂电池、光伏等,先后出现产能过剩,并伴随着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
可以预见,产能过剩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工业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
3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结构主要从市场集中度和企业规模结构加以体现。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偏低,国企规模远大于民企而效率却相对低下,是导致我国工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产业组织不合理的重要表现。
二、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1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偏低,严重制约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总体偏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制造业增加值率偏低。
增加值率是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的一个综合指标。
由于主要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低、价格低、附加值低的“三低”产品,同时却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和高价格的“三高”产品。
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规模获得快速增加,但由于中国产业的低附加值和低效率,以及所处的价值链低端环节,使我国的经济发成就付出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以及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作用,中国以低端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的增加值率,加快产业升级,通过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跃升,获得更多的产品附加值,是产业发展升级的方向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不但表现在传统产业,也表现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
“十一五”以来,中国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重有所上升,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
但在高技术产业产量增长的背后是其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
从创新的资金来源看,收入分配过多地向政府倾斜加之企业税负较重,又是导致企业研发和创新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
2产业投资效率、劳动生产率和工业能耗水平等不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投资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投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和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与过低的投资效率直接相关。
投资效率可用投资效果系数表示,投资效果系数等于GDP 增加额除以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一定时期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新增的GDP。
近年来,我国投资效果系数不仅大幅度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而且在波动中呈现下滑趋势。
我国总体上还处于重化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业的效率及发展方式对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影响3人力资本水平不高中国人力资本的基本情况是: 一般的、中低端的人力资本较为充裕,因此在承担全球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具有较大的优势。
但是,专业的、高端的人力资本相对缺乏,因此对效率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经营管理等活动往往无法由本国人力资本承担进而被发达国家控制,总体上说,中国现有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符合。
随着我国经济将逐渐失去其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要把劳动力人口众多的压力转变成为人力资源雄厚的竞争优势。
4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导致升级压力增大我国的产业发展和升级与对外开放过程紧密相连,这一过程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推动、以这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全方位展开的过程。
发达国家作为这过程的主导者,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国际分工格局,占据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我国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这一个过程中来,但这种参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在产业的选择、转移的方式以及利益的分配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主动权。
随着我国对能源以及工业原材料进口依存度的不断加大,加之大宗商品市场的卖方处于寡头垄断,由此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我国工业企业的成本相对增加。
三、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第一,由外延式、粗放型发展转向内涵式、集约式发展。
我国产业体系的发展主要还是一种粗放型、外延型的发展方式,技术创新能力、要素生产效率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在调整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外延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全面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供给结构,着力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率,提高产业附加值水平。
第二,由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型。
在当今世界,产业的竞争主要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正是由于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水平低,所以我国产业在现今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或者说处于“微笑曲线”的中段。
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加快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在继续发挥原有比较优势基础上,着力增强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使产业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和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依靠高素质人力资本投入和管理创新转变。
要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强化标准制定能力,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使产业发展主要由创新驱动来实现。
第三,由高消耗、高污染式的产业发展转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与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此,实现产业升级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形成少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新型产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第四,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目前,我国产业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主要擅长做制造、加工、装配,来料加工、来图加工、贴牌生产等价值链低端的环节业务,消耗资源较多,劳动密集度高,对环境的影响大。
产业升级就需要向价值链前向和后向延伸,向前延伸是指进一步做研发、设计和品牌,向后延伸主要是指进一步做行销、增值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对策( 一)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引擎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能够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现阶段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一要综合考虑技术的产业布局、技术使用用途和技术含量等因素,做出创新方向的选择; 二要利用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外国直接投资、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采取合作、联营、并购、技术入股、特许经营等资金利用方式进行自主创新; 三要组建企业自主创新团队。
四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机构的建设。
五要通过有效的方式与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其他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合作,提高自身的创新实力。
其次,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中的作用。
政府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
进一步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支持,加强创新基地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
提高创新活动的网络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构建激励和促进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包括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政策; 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 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允许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项目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 加强税收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建立政策跟踪研究和不断完善的长效机制,根据创新发展的新需求以及政策执行中遇到的新问题,调整和完善现有政策,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 二) 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对象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抢占经济制高点的重要发展对象,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十八大报告也提出,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要从“三低”向高附加值、高效率、产业链高端环节“三高”演化,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契合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和方向,从创新产品技术、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以及创造新兴产业三个方面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过度投资、供给导向等问题,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需要从政策上,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时间图以及路线图; 从体系上,建成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明确体系的利益分配与共享机制,保持创新体系的持续性和创造性; 从制度上,深化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的有效结合,创新金融投资环境,建立支撑产业发展的金融制度; 从模式上,强化新兴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快速实现占据全球产业链高端的目标,实现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 三) 加快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有效措施两化融合是促进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两化融合的主要内容。
中国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同时正在渗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在信息化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今天,两化融合不仅能够产生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而且能够加速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完成生产中管理和体制模式的创新以及向产业链两端充分延伸和转型,加速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