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个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是个本能决定者,他认为人格 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 因此,人格的发展就是性的发展。弗洛 伊德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是以身体的某 个部位来命名的。
(1)口唇期(0—18个月) (2)肛门期(8个月—4岁) (3)性器期(3—7岁) (4)潜伏期(5—12岁) (5)生殖期(12—20岁) 3、对弗洛伊德个性发展理论的简评
1、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几种表 现
(1)过高的评价 自我评价高于小组对他们的评价,过高地估计 了自己的可能性、活动的成果以及某些个性品 质。 (2)过低的评价 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对自己的评价低于小组对 他们的评价,对自己的能力及今后的发展缺乏 信心。 (3)适当的评价 自我评价与小组对他们的评价比较接近。
试以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的人格结构理 论来分析浩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并指 出这个例子对我们教育的启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 阶段理论
(一)两大理论的区别
(二)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 这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对周 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否一致与可信赖性会影响 儿童对父母的信任感。 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
3、抚养方式的文化差异
在各种文化背景中,权威型的养育方式都是具 有利于幼儿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养方式。 文化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儿 童发展的影响上。
在东方文化中,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 儿童,并没有表现出像西方社会中的孩子那样 的适应问题,相反却表现出孝敬父母、尊敬师 长、爱好学习等良好的行为特征。 原因分析:东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对这种教 养方式的看法和理解不同所致。
这些举动常使他产生一种“犯罪感”, 觉得自己愧对老师和父母。为了在考试 中“常胜不败”,他几乎不外出与其他 同学玩,一心埋头学习,而内心却常常 为考试担忧。此后他自己又“创造”出 形形色色的禁忌行为,如在人行道上走 路脚一定要踏在水泥板中央,表示“目 标达到”,刷牙前先漱口6次,表示“顺 利”等,通过这些禁忌行为来缓解内心 的压力。
(3)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 加强
自我评价的稳定性是指个体自我评价保 持时间的长短,即前后两次自我评价的 一致性程度。它是相对于易变性而言。 总的来说,儿童自我评价的稳定程度在 整个小学阶段仍然是低下的,到了初中 三年级以后才趋于稳定。
(四)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研究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成人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 2、自我的分化; 3、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地增加; 4、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 5、逐步实现自我同一。
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215页)
(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点红测验” (二)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 1、依从性和被动性 2、表面性和局部性 3、情绪性和不确定性
(三)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发 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是自我认识,而自 我认识的核心又是自我评价。所以,自 我评价能力是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 平的主要标志。
(四)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 论评价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 个性(208)
1、鲍姆令德的研究和教养方式的类型 他是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进行了 长达十年的三次研究。 (1)把学前儿童按个性成熟程度分三类, 然后评定父母的教养水平,据此将这些 儿童的父母分别称为权威型、专制型和 娇宠型; (2)与前一次研究程序相反。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人中期) 8、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
(三)两大理论儿童发展阶段 的比较
年龄 心理社会 有重要影响的人 心理性欲 0-1 信任对不信任 母亲 口唇期 1-3 自主对羞怯 父母 肛门期 3-6 主动对内疚 家庭 性器期 6-12 勤奋对自卑 邻里教师学校 潜伏期 12-17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同伴群体 生殖期 理想“英雄” 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 朋友、异性伙伴 成年期 生殖对停滞 配偶、子女 老年期 完善对绝望 自我与他人的对比
自我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成分,代表人格中的 理性成分。 自我担负着在本我与超我之间进行调和 的任务,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
超我是人格的社会成分,是社会价值观 的代表。 超我是社会规则的代表,遵循至善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在童年期间形成的本我、 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个人 人格的基本面貌。
2、个性发展的阶段
男孩浩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学校里, 由于他成绩优异,经常在各种考试、竞 赛中为班级和学校赢得荣誉,因而使他 的班主任、父母对他寄予厚望,甚至把 他作为大人赢得自己荣誉的工具:一方 面对他鼓励、褒奖,关怀备至;另一方 面,又对他提出了很高的学习要求。一 旦他学习成绩不如人意,教师、父母就 常常在他面前显露出不安和失望的神色。
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 卑感(6-11岁)
此时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 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
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 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这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 的自我同一感。 自我同一感的概念 实现自我同一感后的青少年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的体验: 同一感分散或混乱,同一性拒斥, 顺利实现同一感的关键是鼓励并支持青少年亲 自去做一些试验。形成自我同一感是终身的任 务。
4、父母意识
有研究者(桑标,2000)指出,仅仅从 教养方式这一维度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 的教养行为。教养方式归根结底还是外 在的行为表现,父母意识才是内存的深 层因素。
父母意识概念
指父亲、母亲对于妊娠、分娩、育儿及 亲子关系的态度,对为人父母的自信心 与责任感,以及成为父母后对自身及配 偶的评价及情感体验等。 母性意识中最重要的两个因子是自我丧 失感与亲子一体感。 父性意识中接纳感与责任感排在首位, 还有一个独特因子是育儿焦虑。
(3)溺爱型(permissive) 特点:对孩子充满爱,但很少对孩子提 出要求或施加控制。 (4)冷漠型(indifferent) 特点:父母不关心孩子,对孩子也没有 要求。
教养方式的变化:由父母控制(婴儿 期)——与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控制(儿 童中期)——父母鼓励下的孩子自主决 策。(青春期)
2、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 趋势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大约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儿童自我 评价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他们逐步学会将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 为加以对照,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独 立的评价。
(2)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日益 提高
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是指个体对自己言行 评价的广度和深度,是相对于片面性和 表面性而言的。
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羞耻 感与怀疑感(1-3岁)
这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主性。 要使儿童获得自主感,(1)要允许儿童 去干力所能及的事,给予一定的自由。 (2)父母对儿童的行为也要有一定的控 制或限制。
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 疚感(3-6岁)
这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一是发展良心; 二是获得性别角色。 “良心”的含义,父母支持儿童活动的 情况影响儿童主动感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儿童已意识到性别差异,并 建立起适当的性别角色。 游戏的作用
第九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
杭师大教育学院 刘瑛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1、心理动力学中的人格结构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人格由本我(id)、 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 分组成,经过五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部 分逐渐整合,成为一体。
本我
本我是人格的生理成分,是人格三个部 分中所占比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成分。 本我是个性发展的动力,本我的行动原 则就是快乐原则。
评定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 : 控制和爱
控制,指的是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 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 这些标准。 爱:指的是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 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 。
2、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将父 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类。
(1) 权威型(authoritative) 特点: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 (2)专制型(authoritarian) 特点:只考虑到了成人的需要,忽视和 抑制了儿童自己的想法和独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