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应城地名趣谈

合集下载

孝感槐荫论坛

孝感槐荫论坛

孝感槐荫论坛解码历史上的郧子国朱绍斌自古以来,安陆称郧国故地。

那么,郧子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郧,是一个古老的方国,其祖先是上古黄帝部落联盟的一部分,一直生活在黄河流域,沐浴中原文明。

夏、商时期,郧人居住在今陕西云阳一带,后因与商发生矛盾,受到商的征伐,南迁至涢水流域,在以今天的湖北安陆为中心的鄂中地带生息繁衍。

西周初年,郧被封为子爵,称郧子国。

郧子国是南方主要诸侯国之一,与楚“爵位相等,地分东西”。

它的统治范围,北至安陆与随州接壤、广水市中南部,西以大洪山与楚国为邻,南至天门、潜江、汉阳一带的长江之滨,东接大别山区,幅员广阔,雄踞江汉,与楚、随等诸侯国共同承担着捍御周王朝南方安全的重任。

春秋早期,郧子国并入楚国,汇入楚文化的大潮。

从出现在历史舞台,至汇入荆楚文明,郧人前后存在了两千多年。

从春秋时期的《左传》记载算起,郧子国见诸史籍已有2700多年。

一、郧子国的来历郧,古体写作?,又作妘、云、郧,子爵、妘姓。

关于郧子国的渊源,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郧、周同源,黄帝一脉。

郧部族是黄河流域华夏部落联盟的一支,是夏商时期即存在的古老部族。

史载“上古八大姓”为“姜、姬、妫、姒、蠃、姞、姚、妘(郧)”,都起源于黄帝轩辕氏,其中妘(郧)姓,起源于上古“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中国史纲》指出:“黄帝之族,恐怕是由几个胞族组成的一个部族,所以其中有属于一个胞族的五个氏族,是以云为图腾……郧(?)部族起初是以云为图腾的,他们系黄帝一族后裔,居于少昊氏的云阳故地。

”“在氏族社会时,于云图腾云旁加女成为妘字,作为姓氏,象征着母系社会进展。

以后进入父系社会,也由游牧走向定居时,便出现封国。

于是去女旁而加邑旁,成为郧(?)字”。

二是郧、楚同源,祝融之后。

司马迁《史记·楚世家》记载,上古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

高阳的孙子重黎是帝喾高辛氏的火正,帝喾赐予他“祝融”之号。

重黎的弟弟吴回接替火正之职,仍称“祝融”。

应城市地方特色菜肴及小吃

应城市地方特色菜肴及小吃

应城市地方特色菜肴及小吃一、地方特色菜肴1、应城长江三扒:应城长江埠地处水陆交通要冲,物阜民丰,商贾云集,历代名厨辈出,有“食在长江埠”的美誉。

“长江三扒”更是闻名遐迩,经久不衰。

“长江三扒”即扒肉、扒鸡、扒鸭,是长江埠三道传统名菜,因其色、香、味、形俱佳而久负盛名,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长江埠有一家陈万顺餐馆,共兄弟四人,后由排行老四的陈发松一人经营,人们便习惯称为“四房馆”,在当地颇有名气。

陈的长子陈子庭12岁从师于堂兄其蔡、其芬,刻苦学艺,对菜肴的“滚、烂、淡”细心摸索,火候掌握恰到好处,烹调技艺日益深湛,尤对地方传统菜颇有研究。

他16岁独立经营“四房馆”,开始对传统菜品从选料、烧制、火候、佐料上不断研究,加以改进,尤其是在菜肴的“滚、烂、淡”上功夫,特别擅长“三扒”的烹制,他制作的扒肉、扒鸡、扒鸭醇香悠远,色泽鲜亮,质佳味美,轰动一时,成为烹制“长江三扒”的名家和传人。

后经历代厨师的继承和发扬,使之愈做愈精,成为享誉楚天的美馔佳肴。

扒肉是“长江三扒”扛鼎之作。

其制法:将猪膀肉切碗口大的整方块,皮朝下放炭火上经燎烤、刮洗干净后,皮呈金黄色,用刀从瘦肉上切划成斜方格块(不切伤肉皮)。

随即将其肉皮朝下,置放在垫有猪骨头的砂锅里,注入清水500克,加入酱油、八角、米酒、香葱、生姜一起入砂锅盖紧,待煮至肉块上色后捞出,用清水冲洗一次,并将原汤过滤,复将肉入砂锅,加入冰糖,移至微火炖2小时左右,至肉酥香气溢出时,盛汤盘,淋汤汁,葱花、胡椒粉略撒便可上桌。

此菜色如琥珀,形似夕阳,香美酥烂,肥而不腻。

扒鸡主料系选隔年黄雌鸡或阉鸡,此鸡肉鲜嫩腴美,营养性强。

制法是用刀把宰杀洗净的整鸡拍平,装放在砂锅里,注入适量清水,同时加入酱油、绍酒、八角等,煮至鸡肉上色后捞出,用清水将鸡表面杂质冲洗掉,并将原汤过滤,复将整鸡装入砂锅内,加入冰糖,用微火慢炖约1小时左右,直炖至汤汁稠浓,鸡肉熟烂,连汤带鸡盛入盘中,用筷子将鸡排成平卧式,稍加点缀,撒上胡椒粉、葱花,即成色泽黄亮、肉质鲜嫩、咸甜适中、回味悠久的扒鸡。

孝感市简介概述

孝感市简介概述

2018/10/31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26.48万人。全年出生人 口7.32万人,出生率13.90‰;死亡人口2.58万人,死亡率4.91‰ ,人口自然增长率8.99‰。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87.80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1.46万人,城镇化率53.60%。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市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45万元/人,比上 年提高8.6%。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其中:衣着类、食品 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烟酒类商品分别上涨 2.5%、2.1%、1.7%、1.4%和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 通和通讯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商品价格分别下降0.1% 、0.5%和 0.6%。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3%,农业生产资料价 格下降1.7%,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2%。
动植物
• 孝感市动物资源分为家养畜禽和野生动物两大类 。家养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兔 、蜜蜂、观赏鸟等。野生动物共有40余种。其中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老鹰、猫头鹰、绿头 鸭、白鹭(冬候鸟)5种;省级保护动物有黑斑蛙 、泽蛙、乌梢蛇、银环蛇、环颈雉、大杜鹃、八 哥、画眉、猪獾、花面狸、赤狐等22种。 • 森林植物资源共有103科、288属、772种。其中,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2种(银杏树、香果树),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6种(刺楸、闽楠、杜仲、 楠木、椴树、榉树),省级珍贵濒危树种31种( 三尖杉、中国粗榧、凹叶厚朴等)。
经济及人口
• 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7.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45亿元,增长5.1% ;第二产业增加值705.76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491.99亿 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6:49.1:32.3调整为17.8 :48.4:33.8。在第三产业中, 批发和零售业增长8.1%、交通运输仓储 和邮政业增长4.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3%、金融业增长14.9%、房 地产业增长11.1%、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3.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 增长13.3%。

应城地名趣谈

应城地名趣谈

应城地名趣谈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外在名称代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该地的历史、方位、风俗、传说、地方特色等深层次的内涵,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以下地名,都反映了各自的地方特色,或为水系之要津、或为交通之要道、或有人文之佳话、或为特定的历史之见证。

长江埠原名长岭,位于县境东南边缘,东临涢水与云梦为界,南与汉川县接壤。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有位名叫易宜仲的人,为避“宸濠之乱”,由江西流落到应城东乡“长岭”定居,以摆渡为业。

易有一子三孙,子名道敏,长孙长江、次孙长发、小孙长宏。

后来,长发、长宏迁居外地,长江则留居本地府河边以开饭铺为生,店名“长江饭铺”。

易长江在经营之余,见乘客上岸下船不便,就在河边修建埠头一座,方便客人,于是人们将这个埠头和长江之名联在一块,呼之为“长江之埠”。

时间一长,长江埠就取代了古称“长岭”而成为这里的地名了。

白粉壁位于长江埠西南,府河西边的一个湾子。

亦称白粉壁杨家(音ga)里,现又名东西村。

明朝开国后,社会逐渐安定,江西、湖北黄冈等地的流民在流浪中开始到应城落藉。

那时应城地广人稀,来此地者插竿为标,垦田种地。

白粉壁始祖和卿公因儿子在湖北军营当差,便携弟一起从江西泰和县来到湖北。

其弟在襄樊定居,他自己则选择了应城东面的白陂澥之畔落籍。

因为此地土地肥沃,加上他率领全家勤劳耕种,生活逐渐富裕。

随着人口日益增多,于是在村中盖起了一幢幢的房子。

其建筑青瓦青砖,飞檐走垛,墙壁内外用石灰粉刷得雪白。

在当时那种生活水平下,煞是显眼。

过往行人咋舌称赞,但不知其湾名,只见其白粉壁在日光中熠熠生辉,印象深刻,于是称之以白粉壁。

其名便逐渐流传开来,方圆百里之人皆知。

古时的白粉壁,风景很美,村居素有粉壁朝霞、石桥夜月、东冈三浪、西郭五峰、白澥渔唱、古寺疏钟、曲港清泉、横堤晚照等八景。

现录一首《粉壁朝霞》诗为证:“扶桑日出赤峰开,紫气重重拱照来,粉壁千家红一抹,参差曙色满楼台。

粉壁侵晨一色红,轩轩霞彩照晴空。

随州市地方文献

随州市地方文献
随州市图书馆地方文献目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随州志 广水市邮电志 湖北省随州市地方名志 随州文化志 随县志 (征求意见稿)四册 随州贸易志 随州市地方志丛书:大雁坡乡志 随州市体育志 随州志·劳动志(征求意见稿) 随州物价志 随县财政志 随县财政简志 随州五十年 钟鸣寰宇——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30周年文集 中国乡村妇女生活调查——随州视角 从屯长到皇帝——大夏国明玉珍故里资料 随州旅游一点通 题名
1999年9月 2002年6月 2003年11月 2004年11月
1993年5月
1992年1月 1995年
任儒举 编著 中共襄樊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 编 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中共随州市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编 包毅国 著 华夏文化出版社 谭军 编著 谭军 编著 随州老年书画研究会 编 朱玉梅 编著 朱玉梅 编著 随州市税务局税志办公室编 湖北省随县水利局 随州市文化局编印 随州市税务局史志办公室 随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随县金融志编写组 淅河镇地方志办公室 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随州淅河教育管理站 随县供销合作社志编写室 随县商业局《简史》编写组 随县林业局 随县粮食局《粮食简史》编写组 湖北人民出版社/吴量恺主编 中共随州市委党史办公室编 随州市委组织部、党史办公室、档案局 随州市委组织部、党史办公室、档案局 随州市委组织部、党史办公室、档案局 随州市邮政志编纂委员会编
167 跋涉(庆祝湖北省随州棉纺织厂建厂20周年征文集)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杨忠烈公年谱 杨忠烈公年谱 随州 应山县 随州八景图考 随州大洪山淳禅师语录 张亚农先生讣告暨哀启 随枣行 随枣会战纪要 屏障襄樊的大洪山 向大自然要饲料:应山县利用野生饲料的经验 李官全修渠除三蟒 学随县赶随县 随县牲畜主要疫病防治秘方汇编 红缨曲(应山县环城人民公社八一民兵连先进事迹) 革命青年的榜样 举旗抓纲领好路学习大寨绘新图——应山县郝店区农业学大寨先进事迹 李先念传奇之旅 建国以来李先念文稿 李先念年谱 李先念论财政金融贸易 李先念传(1909-1949) 炎帝神农 炎帝神农大典 炎帝神农大典 炎帝神农大典

云梦县名的由来

云梦县名的由来

云梦县名的由来作者:刘俊明云梦县之名为“云梦”,有多方面的根源,我们现在就从有关云梦的历史文献和云梦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方面来进行考察和研究。

云梦县及其周边地区在古代有云梦泽。

关于古代的云梦泽,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地理位置和大小有完全不同的说法。

其中一个很著名的说法是,云梦泽在位于江汉平原北部安陆县南、云梦县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云梦和安陆本是一体,紧密相连。

从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简、木牍家信及其他历史文献可以看出:从秦到东晋,安陆县县治一直在今云梦城区。

东晋末,安陆县治才移至今安陆。

正因为安陆、云梦联系紧密,所以古代一些史地著作常将安陆、云梦连在一起说。

《左传•宣公四年》“生子文焉,云阝夫人使弃诸梦中。

”西晋杜预注:“梦,泽名。

江夏安陆县城东南有云梦城。

”把云梦泽和云梦城紧密联系在一起。

《后汉书•和殇帝纪》记和帝于永元15年9月“进幸云梦”,唐李贤注:“云梦,今安州县也,即在云梦泽中。

”确指云梦县在云梦泽中。

李白到安陆后《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所说“见乡人(司马)相如大夸云梦之事……遂来观焉”,即是指的这个云梦泽。

唐《元和郡县志•卷27》在“安陆县”和“云梦县”条下记得更为具体,说云梦泽在安陆“县南50里,云梦县西7里”。

北宋初的《太平寰宇记•卷132》安陆县“云梦泽”条云:“在县东南,阔数十里,南接荆湘。

”北宋中期的《元丰九域志•卷6》“安陆县”条说:“云梦一镇,有……云梦泽。

”云梦在北宋曾撤县为镇,故这里称云梦为“镇”。

《资治通鉴•卷282》记五代时后晋马全节败南唐李承裕军于安州城南,李“掠安州,南走”,晋将安审晖率军追击,“败唐兵于云梦泽中,……唐将张建崇据云梦桥拒战,审晖乃退。

”就是说这里不仅有云梦泽,还有“云梦桥”。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云梦泽”条说:“云梦,楚泽薮也……今为县,隶德安(府)。

”这也是确指云梦泽在云梦县。

明末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地之以云梦名者非一处,而安陆之云梦最著。

应城话与普通话对照(最新)

应城话与普通话对照(最新)

应城话只流行与应城市当地应城话大集锦-(接家乡话)人体器官:头——脑阔(脑壳)脖子——颈谎腋窝——斜细阿(胳子窝)肘——倒拐乳房——妈子(妈妈)膝盖——克细包大腿——大垮(大胯)小腿——连把肚子脚踝——罗斯拐物品:茶杯叫罢碗(八碗)衬衫叫晃褂汤勺叫条狗或条根(调羹)油条叫油较(油绞)烧饼叫锅块(锅盔)棉袄----滚衫毛线-----麻绒棉被叫毕窝(被窝)短裤叫半头裤子自行车叫脚踏车轮子叫滚子玻璃珠叫珠驼罗(陀螺珠)小板凳叫克马凳小石头叫-----马拉古药丸叫圆子外套叫MEN子(蒙子)贝壳叫告娃床单叫卧单(褥单)毛巾叫扶子太阳叫日头硬币叫各子或银俺子动物:青蛙叫克马蜻蜓叫丁丁猫子叫材喜(财喜)龙虾叫毛嘎子蚯蚓叫蚯蒜鲫鱼叫即哭楼或喜头猫叫财喜小鸡叫鸡娃癞蛤蟆叫------癞个宝小狗崽-----叫狗蛙贝壳叫告娃或螺丝甲鱼叫脚鱼黄鲫鱼叫黄古丁各种人的称呼:小偷叫强偷蠢人叫苕货、业五、哈把、日美、入美(搜),(搜)入美,哈巴,苕,半倦,半调子老婆叫媳妇、屋地人外婆外公叫旮(家)婆旮(家)爹孩子叫伢形容一个让人厌恶的人:那个人啊,满雾照,呛个白错子很狠的人——拐子婴儿叫奶伢骗子----叫白搓子不讲道理的人叫------半吊子莽汉叫-----捶桶衣服穿得脏的人叫-----沙油(牛)婴儿~~~~~叫毛毛和毛驼.伙子长的帅气,头脑比较简单的人叫-------春白菜聪明、能干的人叫嘹亮或嘹将人地名、建筑物地方叫定昂厨房叫愁屋客厅叫陶屋厕所叫告屋街叫该里面叫洞的外边叫外显墙壁叫壁子汉口叫巷口动作:攘——老子攘死你(打死你)、你气攘一哈撒(意思是你去把某事办一下)吃饭叫七饭做饭叫烧火,吃菜叫应菜说假话叫车谎溜白蹲地叫哭倒打磕睡叫征磕许刷牙叫洗口吃早餐叫过早洗澡叫抹汗聊天-----日白坏了事:错拐,掉得大喊某人——昂某人跨过去——卡过气出洋相叫------蛇人买呆或者煎鸡蛋叫-------炕鸡蛋哄小孩睡觉~~~~~叫睡窝窝光着上半身叫------打尺巴光着下半身叫------打条跨信口开河叫------唱荒领锅.胡说八道叫-------扯不称没有位置叫-----冒得当.游泳叫------抹澡和打古球得了疟疾叫打皮汗或叫打摆子淹了水叫安了被水淹死了叫物死了睡觉叫困阔书游泳潜水叫拱米球吃苦叫照叶再不听话,老子产你几几巴(扇你几耳光)打个尿胯你把这个东西跟我尬到那的(放到那里)在哪里——呆哪里其他:完了——就了利害叫恶照长得漂亮叫长得刮气什么叫么事有能力很能干——狼扛、有板眼做事不利索——唾皮、憨罗嗦,纠缠不清——罗果宠爱——惯事差一点:差点咖、差一丢、西乎经常叫一它的哎呀——哟和过一会叫过一哈柔软叫肉奶干净叫年嘎烫叫塌(也有很多人直接說燙)毛毛细雨叫麻奋子雨咸了叫韩了属于北方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没有卷舌音也没有前鼻音和后鼻音之分。

带你认识如东

带你认识如东

⏹如东历史如东地区古时大多为未成陆的沙洲,至西周时期,逐渐涨接为一片卵形沙洲,史称为“扶海洲”。

春秋时期,如皋(今如东)又被称为郧,又名发阳、发繇口、发繇亭,属吴国。

战国时期,如皋改属楚国。

秦时,如皋属九江郡。

西汉初,为吴王刘濞封地,属于海陵县。

此时,扶海洲范围大略南至今如泰运河一线,西抵丁堰、栟茶一线,东、北在范公堤以内。

刘濞“东煮海水为盐”,开创了淮区煎盐之先河,如东也因此出现了第一批“盐丁”。

三国时期,江淮成为曹吴战争前线,曹操迁徙江淮地区居民,海陵县成为隙地。

东晋时期,如皋属广陵郡海阳县。

至太元七年(382年),扶海洲与大陆间的小芹河淤塞,最终与大陆连为一体。

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郡而设置建陵、宁海、临江、蒲涛、如皋五县。

此后,如东地区先后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战乱,其行政归属也多次变更。

在隋朝和唐朝时期,如皋县并入宁海县,隶属于扬州总管府(605年改为江都郡)。

元代时,如皋县隶属于扬州路泰州府。

明朝时期,在掘港建“备倭营”,设东营和西营,派重兵把守。

嘉靖年间,如东地区官民多次与倭寇交战,涌现出杨缙、邱升等抗倭名将。

清朝时期,如东地区迎来了沙地人、太平天国战争难民等移民,促进了沿海盐业的大发展。

民国之后,沿海逐步废灶兴垦。

1941年3月,“如皋西南行政公署”升格为如西县政府,两县正式分离。

1945年9月,如西县复名为如皋县;如皋县易名为如东县至今。

如今,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

⏹如东特产如东以海产特产居多,主要有文蛤、梭子蟹、鲳鱼、黄鱼、竹蛏、泥螺、紫菜、虾米等。

其中,如东文蛤是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地方特产,被誉为“天下第一鲜”。

它主要产于沿海地区,肉质鲜美,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

此外,如东是全国最大文蛤养殖出口基地。

如东的竹蛏也是一道美味的小吃,它又名蛏子王,为海产双壳软体动物,体呈延长形,长约10公分左右。

竹蛏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海产食品之一。

应城民俗文化

应城民俗文化
“起亲”。新女婿进门后,厨 房里就物色一位金童或者玉女端来了小半碗长生面让新郎官吃,新郎 官吃长生面时是要拿出红包打发端面的孩子。吃过长生面之后,女方 家就开始签席喝酒了。一般是为了尽早发亲,以免碰到丧葬的场面。 第四天早晨,新郎新娘起床,洗过脸后,就要开始拜堂了。拜堂是 新郎、新娘并排跪在蒲毯子上,对着神龛,面前放一个盒子。首先跪 拜祖先,拜了祖先就拜父母,拜了父母再拜舅爷、姑爷、姨父、伯、 叔。磕一下头,受拜的人就要丢一个红包。送了红包的人就可以去坐 下来高高兴兴的吃饼子、喝茶了,这叫酬茶客。拜完了自家就拜村邻, 等盒子装的满满的,就有了做家的本钱。 第五天吃过早餐后,新郎陪着新娘一起回娘家,叫做回门。回门之 后,新姑娘就是姑妈了,女婿就是姑爷了。 应城婚俗尽管有那么一点繁缛锁节,铺张声势,但也反映出应城人 对婚姻大事的重视,展现出婚姻场面的热烈喜庆,也体现出应城地方 民风的淳朴、应城人的重情讲义懂礼。
烧床铺草。人死后,将他睡过的床和地铺上铺的稻草全部搂 出去烧掉,叫烧床铺草。烧床铺草时,儿子要从火中大步跨过 去,听说这样做可以遮心寒(不生病的意思)。
搭望望台。在本家门前当面的一棵树的主干上一人多高处绑上一叠草纸, 叫作望望台,意思是死者的灵魂会在望望台上。 接重殇。人死了必须要请八个重殇,他们的职责:一是到死者生前的每 个亲朋好友家通知这一噩耗,并接他们在出殡前前来参加悼念:二是给死 者下葬的地方挖一个坟坑,叫打井;三是将死者入殓、送火葬厂直至送到 坟墓下土为安。 请道士乐队:家里死了人,至少要请三个道士。一般还要请一个乐队 (有的是喇叭、军鼓军号,有的还加戏班)。 入殓。人死的第二天,重殇就要将死者从铺板抬进棺材,叫入殓。棺材 要放在堂屋中间,用方桌或板凳搁着,棺材大头(即死者头部)朝堂屋下 方。死者睡在棺材里头部要枕三块瓦片,里面垫上棉絮,盖上棉被,嘴巴 上盖一张草纸。棺材下面仍然要点上长眠灯。 带孝。老人去世了。他的后辈们要有带孝的标志。过去一般是孝子孝女 全身穿白色孝服,鞋子前面缝上一块白布片。等老人入土后,在回来的时 候,都必须将戴孝的服饰取下来。 剃头。老人去世的第一二天,男性后辈们要接理发师到家理发,表示对 老人的悼念。

我的家乡200字作文

我的家乡200字作文

我的家乡200字作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我的家乡200字作文我的家乡200字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趣谈松滋地名的由来

趣谈松滋地名的由来

趣谈松滋地名的由来说松滋地名来源于安徽省,相信很多⼈会感到惊讶。

史载东晋咸康三年(337年)豫州安丰郡松滋县(今安徽霍邱县东)流民避兵乱到南郡,侨置松滋县,治在今湖北松滋市西北,从此县名延续到今。

据顾祖禹《读史⽅舆纪要》载:“东晋咸康中以庐江郡(误,应为安丰郡)松滋县流民避兵⾄此,乃侨置松滋县。

”(《湖北通志》认为松滋建县于西晋太康三年即公元282年,待考)。

何谓“侨置”,指中国古代政权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迁出的移民进⾏异地安置,暂借别地为其重建州郡县,仍⽤其旧名。

说⽩了,今湖北松滋县是公元337年由安徽省松滋县迁移过来的。

松兹县据《太平寰宇记》引⽤《古今地志》,松兹⼀名祝松,古鸠兹地,因当地松树滋⽣⽽得名。

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汉⾼后四年(前184年)建松兹侯国(今安徽宿松县),⽂帝⼗六年(前164年),分淮南国为衡⼭、庐江⼆郡,庐江郡“领县第⼗⼆⽈松兹”。

(⼀说汉平帝始元年五年即公元5年降松兹侯国为县,贬中散⼤夫张何丹为松兹县令)。

汉献帝建安19年(214年),东吴孙权攻占皖城,改松兹为松滋。

按《说⽂》解释为“滋,草⽊多益。

”是说松兹这块地⽅松树⽣长繁茂。

魏复置松滋县于今安徽霍邱县城东⼗五⾥东湖东岸徐郢(⼩圩⼦)⼀带。

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因避战乱,县⼈迁徙过江,于浔阳(今江西九江)侨置松滋郡,412年改松滋侨郡为松滋侨县,南朝齐废;另外,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松兹县流民避兵乱到南郡,在今松滋侨置松滋县。

东晋安帝义熙年间(405-418年),⼜在西汉松滋侯国故地设置了⾼唐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改为宿松县。

《太平寰宇记》宿松县条“本汉皖县地,元始中为松兹县,属庐江。

晋武平吴,以荆州有松兹县,遂改为宿松县。

”另唐⾼祖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松滋县于今霍邱县治西40⾥沣河西岸⾼家埠。

武德七年(624年)废县。

仅今湖北松滋县名留存⾄今。

附:松滋历史沿⾰古属荆州,战国属楚,秦属南郡。

汉⾼祖5年(前202年)始设县,名⾼成县。

湖北省云梦县义堂镇简介

湖北省云梦县义堂镇简介

搭好致富的桥梁织紧腾飞的纽带——云梦县义堂镇简介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义堂地处梦泽腹地,接云梦、连应城、通安陆,是云梦北部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乡镇。

东临汉十高速,西依府河,北通荆襄高速,南接京珠高速,汉渝铁路、316国道、汉十高速穿境而过。

地跨北纬31º05´,东径113º42´。

辖2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国土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人,耕地面积38770亩,2001年被列为湖北省中心镇,2003年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也是省“百镇千村”重点镇。

2、历史沿革及人文义堂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期,义堂有“鸟菟乡”、“于菟乡”、“子菟乡”之称,古名“利塘镇”。

公元—七七八年,清德安知府罗暹春路径此地,见“利塘”二字,认为“利之害所伏,义者事之宜”,便更“利”为“义”,易“塘”为“堂”,故名“义堂镇”。

一八五五年,清军迎太平军于此,清兵战败,溃逃时将义堂焚烧殆尽。

一九五八年设镇以来,一直称为义堂镇,一九八五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建制镇。

义堂是春秋令尹子文、汉孝子黄香的故里。

张尉柏(1868年一1930年),名焯,号正谊。

出生于云梦义堂张套村。

清光绪年间,考取秀才,名噪桑梓。

1903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化学系。

杨兰田,义堂唐岗村人,195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物理系,由于成绩优秀,他被留校任教。

在华师物理系,他先后讲授《力学》、《理论力学》、《高等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小恒星结构与演化》等十门课程,曾担任过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天体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天文学会与美国天文学会会员、华师大物理系主任、校委会委员、物理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师大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

3、交通区位及物产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0公里,东依三岗,西临府河,三垸相连,三港迂回,地势东高西低。

汉丹铁路、316国道、汉十高速公路纵横贯越全境。

湖北那些地方当过“省会”和国都

湖北那些地方当过“省会”和国都

湖北那些地⽅当过“省会”和国都⼀.“省会”指⼀级⾏政区驻地(或治所)。

中国古代的⼀级⾏政区,有秦“郡”、汉“州”(⼀直保持到隋朝)、唐“道”、宋“路”等,⽽⾏省制度历经元、明、清、民国、共和国,时间长达七、⼋百年,迄今总体格局未变。

(注:明朝地⽅的⾏省虽废⽌,但代之⽽设的布政使司在习惯上仍被俗称为⾏省乃⾄“省”)。

⽽省会的设⽴,与交通有很⼤的关系。

据专家考证:历史上湖北境内影响较⼤的交通⼲线主要有两条,其⼀经荆州、襄阳纵通南北,其⼆沿长江横贯东西。

在经过鄂北的南北向交通占全国主导地位时,襄阳、荆州处于咽喉之地。

及⾄途经鄂北的交通线衰败之后,长江⼀线临江⽽⽴的鄂州(今武汉武昌)交通勃兴,武昌⼀跃成为“⼭⽔之聚,⾈车之会”、“物货之交”的地⽅。

江陵⼜名荆州城。

今为荆州市和荆州区⼈民政府所在地。

秦属南郡,治江陵(今荆州)。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荆州刺史部。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为吴南郡治所)。

晋代,荆州治所⾃永和⼋年(352年)起定治江陵(⼀说晋太元⼗四年(公元389年),荆州刺史王忱将荆州刺史治所定于此)。

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

唐初属⼭南道,但中期成为陪都,升为江陵府(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为南都,改荆州为江陵府),其后是荆南节度使驻地。

五代⼗国时为荆南国都。

宋代是荆湖北路的治所。

元初丧失了湖⼴⾏省省会的地位,荆州为江陵路,属于河南江北⾏省,但保留荆湖北道宣慰司(位于⾏省和路之间的管理机构)和⼭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地⽅司法和监察机构)驻地的地位。

朱元璋在元末曾设有湖⼴⾏省荆州分省,之后地位与其他府相同。

注:东汉末年,荆州虽成为地⽅⾏政区划,但荆州刺史的治所是迁徙不定的。

如刘表⽗⼦即以襄阳、江陵、江夏(今武昌)为治所。

刘备被推举为荆州牧时,驻于今公安县城附近。

汉寿、夏⼝(今汉⼝)亦曾充当过荆州刺史治所。

魏也有⼀个叫荆州的⾏政区,以宛(今南阳)为其治所。

【散文原创】趣谈安陆古道

【散文原创】趣谈安陆古道

【散文原创】趣谈安陆古道【散文原创】趣谈安陆古道趣谈安陆古道雪岸欲说安陆古道,当先从郧子国说起。

安陆,周为郧子国,人云有300余年的历史。

至于郧子国究竟起源于何时?灭亡于哪年?史无明载。

诸多文献及论文认为,以姓立国的郧子国妘姓,与䢵、云、雲、员相通,乃祝融之后。

祝融吴回之子陆终第四子名桧人,妘姓,封于桧地(新郑、密州一带),是为桧国。

以妘姓立国的妘部落原在其祖吴回的始居地吴山之东,后欲避西戎之侵扰,东迁新郑,与同姓的桧国为邻,是为妘(云)国。

余读《荘子》、《绎史》,知尧曾欲伐桧。

《荘子·齐物篇》云:“故昔尧问予舜曰,我欲伐宋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宋脍胥敖,三国名也,宋一也,脍二也,胥敖三也。

余因此断想:脍(桧)国居地位于沃野千里之中,水肥草丰,为农业、畜牧的理想之地。

桧国因此人口、经济发展甚快。

后从夏、商至周,均有在一带诸侯国中桧为大之说。

知尧欲伐,桧国除留下本部外,其它几支陆续外迁。

迁至西邻的为邬国,东迁山西潞城的为路国,东南迁至鄢陵县的为鄢国,东迁夷人之地的为偪阳国,等等。

“尧欲伐”首当其冲的妘国也南迁。

即使如此,到了商、周,在这一带仍保持了桧为大的地位。

尧欲伐之理由,无疑欲占其沃地,控制其发展。

卧榻之侧,即使是尧也不能容忍其大。

这亦应是以后商、周伐桧之缘由。

为免尧伐,妘国为求生存,选择了南迁。

当时南方大部为蛮荒之地,是为畏途。

妘国人携家带口,举国南迁,越南阳,经襄阳,至随地,并在随暂短停留,留下了带“涢”字的地名,最后才来到安陆,在此定居,与曾国(即随国)为邻。

周成王在周公旦的辅助下,在周朝第二次大分封中,承认郧子国国号,予以加封,明確其子爵地位,改妘国(云国)为郧子国。

直至春秋时被楚灭。

算来郧子国就有了1500余年的历史。

郧子国被楚灭后,为郧邑(县。

楚先后灭小国30,均为县或县级邑)。

后为秦国、秦朝安陆县。

自汉、唐、宋、元、明至清,安陆县先后为郡、州、府治所。

正因为安陆具有如此高级别的行政区划,提升了安陆古道的级别和标准。

应城简介

应城简介

公园红枫叶
市内景色
应城石膏储量5.1 亿吨——毫不含糊 的世界第一
食盐工业
吃我更健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云鹤牌—请认准商 标哦!
我的家乡—神奇的应城
亚洲第一泉
应城简介 特色产业 历史人文 将军足迹 推荐小吃
应城,乃蒲骚故地。南朝·宋孝武帝建元年建县,因地处要冲“应置 城为守"而得名。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化历史。 应城位于江汉平原中部,处武汉经济圈之中心,交通发达,区位优 势明显,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县市之一。是湖北省省级文明城市、卫 生城市。 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应城,北接荆襄,南连汉江,为鄂 中腹地之咽喉,处武汉、襄樊、荆州大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点,国土面 积1103平方公里,人口68万,中心城区距武汉88公里,是特大城市武汉 的卫星城市。应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平均降水量 1,099.8毫米,境内平原、岗地、河湖相间。大富水、漳河、府河和汉北 河等穿越境而过,水域面积达118平方公里。

湖北麻城孝感乡-十大寻根基地

湖北麻城孝感乡-十大寻根基地

湖北麻城孝感乡“中国十大寻根基地”来源:中原姓氏寻根网编辑:贺晨曦元末明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中,麻城的孝感乡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

从那里源源不断迁出的人众,几乎填充到了四川省的每一个角落。

在西部:民国《简阳县志》卷17"氏族表"中载,麻城孝感乡胡彪等人"明洪武初移民实川,彪与虎、群二人同入川,至简(州)正教乡定水寺插业同居"。

民国《荣县志》:"明太祖洪武二年,蜀人楚籍者,动称是年由麻城孝感乡入川,人人言然。

"仁寿《李氏族谱》:"元末吾祖世居麻城孝感青山,陈逆之乱,乡人明玉珍据成都,招抚乡里,吾祖兄弟七人迁蜀,因与祖一公籍寿焉。

"在南部:民国《泸县志》:"自外省移实者,十之六七为湖广籍(麻城县孝感乡),广东、江西、福建次之。

民国《南溪县志》:"今蜀南来自湖广之家族,溯其始,多言麻城县孝感乡。

"泸州《王氏族谱》:"予思我父讳九,母雷氏,亦历风尘跋涉之苦,先由河南地随祖讳久禄于洪武元年戊申十月内,至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复阳村居住,新旧未满三年,奉旨入蜀,填籍四川,有凭可据。

由陕西至川北,洪武四年辛亥岁八月十四日至泸州安贤乡安十四图大佛坎下居住。

共计老幼男妇二十二名。

"在东部:新修《南川县志》:"湖广移民,尤以麻城孝感乡鹅掌大丘人为多。

"咸丰《云阳县志》卷2:"邑分南北两岸,南岸民皆明洪武时由湖广麻城孝感奉敕徙来者,北岸民则康熙、雍正间外来寄籍者,亦惟湖南北人较多。

"忠县新修《叶氏宗族谱》:"明洪武二年,叶端祥之子叶根一偕弟根二,同丁、陈、王、潘、肖、张、毛、莫九姓一道,从湖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高干堰铜鼓滩入川落迹(籍)忠县。

"在北部:光绪《李元仁墓碑》:"本籍湖广麻城孝感李家大土坎高阶,缘于元末入蜀,插占巴州。

应城地名趣谈

应城地名趣谈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应城地名趣谈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外在名称代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该地的历史、方位、风俗、传说、地方特色等深层次的内涵,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以下地名,都反映了各自的地方特色,或为水系之要津、或为交通之要道、或有人文之佳话、或为特定的历史之见证。

长江埠原名长岭,位于县境东南边缘,东临涢水与云梦为界,南与汉川县接壤。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有位名叫易宜仲的人,为避“宸濠之乱”,由江西流落到应城东乡“长岭”定居,以摆渡为业。

易有一子三孙,子名道敏,长孙长江、次孙长发、小孙长宏。

后来,长发、长宏迁居外地,长江则留居本地府河边以开饭铺为生,店名“长江饭铺”。

易长江在经营之余,见乘客上岸下船不便,就在河边修建埠头一座,方便客人,于是人们将这个埠头和长江之名联在一块,呼之为“长江之埠”。

时间一长,长江埠就取代了古称“长岭”而成为这里的地名了。

白粉壁位于长江埠西南,府河西边的一个湾子。

亦称白粉壁杨家(音ga)里,现又名东西村。

明朝开国后,社会逐渐安定,江西、湖北黄冈等地的流民在流浪中开始到应城落藉。

那时应城地广人稀,来此地者插竿为标,垦田种地。

白粉壁始祖和卿公因儿子在湖北军营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在湖北地区的传播

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在湖北地区的传播

彳检洛讦犬粵学报社鬻欝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在湖北地区的传播*庄美连(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福建莆田351100)摘要:根据湖北各县方志等资料统计,湖北境内历史上有史可考的妈祖宫庙有31座。

对妈祖宫庙的创建者、创建背景等的分析发现,位于东南沿海之滨的妈祖文化,随着福建商人和移民的足迹传入湖北,并以闽商会馆传播、移民迁移传播、官员主祭推动等多种途径在长江汉水间扩散辐射,具有一定的传播路线,并呈现出特有的传播特点.关键词:妈祖;湖北;传播中图分类号:G07;B9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5X(2021)03-0028-11DOI:10.6497/ki.1672-335X.202103003作为海神的妈祖文化发端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自北宋肇始至今已逾千年。

千百年来,人们对妈祖的信仰从未间断,从沿海一隅的莆田湄洲岛到内陆的云南、山西等地,从咫尺比邻的东南亚诸国到万里之遥的欧美,妈祖信仰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信仰人数越来越多。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对妈祖信仰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尤其是东南亚等地的传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考证,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如刘婷玉指出,妈祖文化具有外向型的特征,有清一代,即随着华人足迹传到美国,旧金山、洛杉矶等地均出现过天后宫庙;⑴澳大利亚的圣诞岛、布里斯班、悉尼和墨尔本等地也有6座妈祖庙宇,促进了妈祖文化和当地其他文化的融合。

2而在东亚,明清时期,妈祖文化即通过册封使往来、海上走私贸易、中国移民、进香交流等路径传播至日本,[3][4]并与日本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彼此分离,表现出“共生文化”的性格。

5东南亚的越南、马来西亚,也在不同的时期出现过妈祖宫庙妈祖信仰在国内传播的研究成果更为丰硕,沿海地区,如山东、环渤海地区、天津、上海等均有专人研究,9[0][11][2[13]其他省份,如北部的辽宁、甘肃、陕西、新疆等地、南方的海南、广西、云南、广东等也有学者专门撰文论述[15][17][8][19]然而,妈祖信仰在中国内陆地区的传播情况如何,却缺乏系统的考证和分析,仅散见于其他主题的简单涉及。

湖北汉川简介 -回复

湖北汉川简介 -回复

湖北汉川简介-回复湖北汉川,简称“汉”,地处中国湖北省东北部,属于荆州市。

汉川地处于沿江经济带和湖北省中部城市带交汇处,东临江苏扬州市,南靠安徽阜阳市,西连鄂西山区,北接湖北鄂北地区。

全市总面积3071平方公里,下辖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68万人。

汉川地处鄂东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汉川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汉川是一座典型的水乡城市,历代文人骚客多以“巴山夜雨”赞美其山水。

这里地势平坦,河网纵横,多水道交织的湖泊和池塘,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薛兆宏曾在《龙沉湖泊》中以汉川的湖泊和文化景观相联,赞美其独特的自然艺术:如果说各家风格的画中山水是静物的话,那么湖始终会是立体的自然雕塑,一个属于艺术的最自然、最大处、最活力、最美的概念。

汉川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这里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竹海飞瀑。

竹海飞瀑位于汉川市西南部,是中国东部最大的竹海。

这里有广袤无垠的竹海,高低错落的竹林,瀑布从笔架山的山顶上飞流而下,景色极为壮观。

尤其是在夏季,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都涌向这里,纷纷被这片绿色的海洋所深深吸引。

汉川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胜地,如溪口雨花自然保护区。

这里是蝴蝶的天堂,有多达200多种的蝴蝶在这里生长和繁殖。

除了蝴蝶,还有许多其他的野生动植物,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近距离接触到野生动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此外,汉川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如汉陵亭、云台山等。

汉陵亭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是汉川历史的见证者。

云台山则是汉川最高峰,山上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被誉为“汉川之冠”。

这些历史文化名胜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除了旅游资源,汉川还具有丰富的农业和工业资源。

这里盛产优质的稻谷、蔬菜和水果,农产品远销国内外。

工业方面,汉川拥有多个工业园区,涵盖了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多个行业,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应城市老虎山拆迁计划

应城市老虎山拆迁计划

应城市老虎山拆迁计划摘要:一、引言二、老虎山拆迁背景三、拆迁计划具体内容四、拆迁影响及应对措施五、展望未来城市建设六、结语正文:应城市老虎山拆迁计划近日备受关注。

这场拆迁计划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背景和意义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示。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拆迁是不可避免的一环。

应城市作为一座不断发展壮大的城市,同样需要对城市规划进行调整。

老虎山地区地处应城市核心区域,拆迁计划旨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为市民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

据了解,老虎山拆迁计划涵盖区域内住宅、商业、工业等各类建筑。

拆迁过程中,政府将充分考虑拆迁户的安置问题,确保拆迁户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同时,政府还将鼓励拆迁户积极参与到城市更新中来,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出一份力。

此次拆迁将对应城市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首先,拆迁将释放大量土地资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空间。

其次,拆迁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最后,拆迁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提升区域价值。

面对拆迁,应城市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如加强拆迁政策宣传,确保拆迁过程公开透明;对拆迁户进行合理补偿,保障其合法权益;加大对拆迁安置工作的投入,确保拆迁户顺利入住新居。

展望未来,应城市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序推进城市拆迁工作。

在拆迁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切实保障拆迁户的权益,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总之,应城市老虎山拆迁计划是一次富有意义的城市更新行动。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城市将继续关注民生需求,努力提升城市品质,为市民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城地名趣谈应城地名趣谈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外在名称代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该地的历史、方位、风俗、传说、地方特色等深层次的内涵,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以下地名,都反映了各自的地方特色,或为水系之要津、或为交通之要道、或有人文之佳话、或为特定的历史之见证。

长江埠原名长岭,位于县境东南边缘,东临涢水与云梦为界,南与汉川县接壤。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有位名叫易宜仲的人,为避“宸濠之乱”,由江西流落到应城东乡“长岭”定居,以摆渡为业。

易有一子三孙,子名道敏,长孙长江、次孙长发、小孙长宏。

后来,长发、长宏迁居外地,长江则留居本地府河边以开饭铺为生,店名“长江饭铺”。

易长江在经营之余,见乘客上岸下船不便,就在河边修建埠头一座,方便客人,于是人们将这个埠头和长江之名联在一块,呼之为“长江之埠”。

时间一长,长江埠就取代了古称“长岭”而成为这里的地名了。

白粉壁位于长江埠西南,府河西边的一个湾子。

亦称白粉壁杨家(音ga)里,现又名东西村。

明朝开国后,社会逐渐安定,江西、湖北黄冈等地的流民在流浪中开始到应城落藉。

那时应城地广人稀,来此地者插竿为标,垦田种地。

白粉壁始祖和卿公因儿子在湖北军营当差,便携弟一起从江西泰和县来到湖北。

其弟在襄樊定居,他自己则选择了应城东面的白陂澥之畔落籍。

因为此地土地肥沃,加上他率领全家勤劳耕种,生活逐渐富裕。

随着人口日益增多,于是在村中盖起了一幢幢的房子。

其建筑青瓦青砖,飞檐走垛,墙壁内外用石灰粉刷得雪白。

在当时那种生活水平下,煞是显眼。

过往行人咋舌称赞,但不知其湾名,只见其白粉壁在日光中熠熠生辉,印象深刻,于是称之以白粉壁。

其名便逐渐流传开来,方圆百里之人皆知。

古时的白粉壁,风景很美,村居素有粉壁朝霞、石桥夜月、东冈三浪、西郭五峰、白澥渔唱、古寺疏钟、曲港清泉、横堤晚照等八景。

现录一首《粉壁朝霞》诗为证:“扶桑日出赤峰开,紫气重重拱照来,粉壁千家红一抹,参差曙色满楼台。

粉壁侵晨一色红,轩轩霞彩照晴空。

繁华不厌新妆点,清白犹留乃祖风。

”解放后,白粉壁一直是乡公所、人民公社、管理区等行政机构的驻地,常驻人口5000多人,分为东村西村两个行政村,是云梦、汉川、应城三角地带较活跃的乡间集镇。

这里的人们商业意识很浓,商品交易活跃。

即使在“文革”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里的商品也是应有尽有。

改革开放后,这里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不仅盛产闻名遐迩的白湖莲藕,而且有传统手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各种小工厂;不仅有走南闯北的行商大贾,也有杨德清上将这样的军政精英。

伍家山位于应城市三合镇境内,为大洪山系余脉。

伍家山的得名,其说有二。

远在春秋时期,伍子胥率吴军伐楚,曾经过此地,由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当地居民为纪念他,将此山命名为伍家山。

唐后人们还在山上柏林寺供奉伍的塑像。

一说为楚平王时伍家山中居住着伍姓人家而得名。

楚平王四年(公元前525年),伍子胥叛楚奔吴,楚平王下令缉拿,因伍子胥又名伍员,而这里伍姓中族长也叫伍员,为避免株连受害,族长命族中人等在一夜之间改姓黄,留下了“一夜黄”的传说。

不管是哪一说,伍家山因伍姓人得名是无疑的。

伍家山东临漳水,其主峰“求水台”,为三合镇最高峰。

山上古木参天,百鸟云集,被应城人誉为蒲阳八景之一,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到此观光吟咏,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解放后,伍家山地区先后成立的人民公社、管理区,都以伍山命名,伍家山之名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这里更加生机勃勃,人们的生活已步入小康。

伍家山人正在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将古老的“伍岭樵歌”改写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颂歌。

东马坊位于应城市东,一座以盐化工业为基地的工业重镇,汉丹铁路、汉宜公路在此交叉,府河流经全境,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应城市迎接四方宾朋的“东大门”。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是皇家的御马坊,匹匹骏马,扬蹄飘鬃,飞驰在神州大地,传递檄文,迎官送显。

因这个地方拴过皇帝的宝马,人们称它为马坊,马坊分东西两个,东边即办事处所在地,名东马坊。

东马坊又叫古皮洼,“古皮洼,穷呱呱,三个人走路两人怕,媳妇接不到,姑娘也愁嫁”,是这里荒凉的历史写照。

或许是沾了皇帝与御马的灵气,这里地下拥有丰富的岩盐资源。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纯碱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加速纯碱生产,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国家计划委员会于1968年6月4日以(68)计化字第221号文,批准在应城境内建设一座生产原盐和采用联碱法生产氯化氨、纯碱的工厂。

1970年4月24日,化工厂正式动工,1978年2月试车成功,1980年1月正式投产。

随着省化工厂、省军区728工厂先后兴建,沉睡千年的古皮洼不再寂寞。

1974年,应城县委为了依托“大化”(泛指省、军企业),服务“大化”,推动本县国民经济发展,决定依托省化工兴建化工镇,镇址选在东马坊。

1986年,应城撤县建市,化工镇改建制为东马坊街道办事处。

牛堤口位于应城市南。

牛堤口的得名有两说,一说是大富水到挂口分为两支,经夹河沟的一支河段形似牛蹄,故名。

一说此河段的堤非常危险,遇大水时,只要牛蹄子踩一个缺口,就可溃口,故名。

不管真正的得名是哪一说,其地方是大富水出口的一个要津却是事实。

它在抗旱排涝中的战略地位为历届应城政府所重视,为历届水利人所关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政府在此兴建了牛堤口闸,使之能排能灌。

若遇大旱,提取汉北河水倒灌大富水,可一直灌到临江,阁老湾、鸭湖、临江等富水两岸几万亩农田干旱无虞,保证丰收。

若遇涨水,可通过夹河沟泵站排渍。

故当地农民有歌谣说:收不收,全靠夹河沟;收成有没有,就看牛堤口。

松林刘位于短港水库西岸的一个湾子。

何以如此命名,是因为此地有一大片松树林,此湾紧靠松林,其居民全部姓刘,故名。

松林刘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此地是当地抗旱抽水的制高点,是一个重要的抗旱地点。

1963年,政府在此建成浮船式泵站,安装120马力的柴油机3台和115千瓦的电动机2台,灌溉杨河区店坡、短港2.2万亩农田。

1986年1月,县委、县政府投资49万元,改浮船式泵站为固定落井泵站,安装185千瓦和135千瓦的电动机各2台,总容量达640千瓦,解决了店坡、短港等十多个村的供水,一直可以灌到张台,为确保一方的抗旱保收提供了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团鱼地位于汉宜线104K+960——105K+010地段(余祠茶场附近),此地原来三方环水,中间一土丘伸于水中,形似团鱼(学名鳖)。

再加上其土质为白隔子土,一层层不相粘连,遇水遇压容易滑脱,好象团鱼爬动。

故当地百姓称为团鱼地。

此路段遇雨季经常滑坡,给汉宜线的交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汉宜线上的一大要穴,穴阻则经络不通,为各级交通行政领导所高度关注。

1991年7月上旬,长江涨大水,荆江即将分洪,此时团鱼地又出现滑塌,致使舟桥部队和载物车辆不能及时赶赴荆江大堤,情况十分紧急。

省交通厅厅长王连东闻讯后,立即赶赴团鱼地路段,组织人员奋力抢险,经过三天三夜的拼命苦干,终于修通了道路,保证了车辆畅通。

汛期过后,孝感市交通局拨付8万元,责成应城处理此段路基。

以后屡修屡滑,直到1999年,应城交通局总结近十年处理滑坡的经验,采用桩基处理滑坡技术,予以彻底整治,才终于治服了这个桀骜不驯的团鱼,从此再没有出现滑坡,使汉宜线应城段一路畅通无阻。

猪拱地位于四龙河的上游,油榨村的西北面,与京山县隔河为界。

旧时枯水季节,当地的农民为行走方便,便在河中做一土坝,但屡做屡倒。

于是没有文化的农民就求助阴阳先生。

阴阳先生装模作样地到现场看了看,指着对面的一块高地说:你看对面的高地似一头猪,此低洼地为猪所拱,此为猪拱地,故土坝经常倒。

从此猪拱地的名称流传开来。

阴阳先生的话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不可相信,但此地确是四龙河水系的一处要津。

附近一万多亩农田赖此灌溉保收。

在历年修坝的基础上,1976年,杨岭公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此筑坝兴建了小二型水库,兴建了抽水机站,使猪拱地真正造福当地百姓。

从此汤池的40%,舒景、方集、罗王、黄围、油榨、蔡岭、四安等八个村14000亩农田干旱无虞,年年丰收,猪拱地不再倒坝子,而是造就出了一片苗绿禾青、金波滚滚的丰收年景。

郎君桥是郎君镇的驻地,位于县城东南,地当东经113°40ˊ、北纬30°53ˊ。

俗称郎猪桥。

旧时农民不识字,对郎君这个雅称听不懂,只熟悉家养的郎猪,误称也。

郎君桥之所以取名郎君,还有一个积善行德的故事呢!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邑人黄鞠让家财万贯,但膝下无儿,很是悲伤。

为了能求得儿子,开始修桥补路,积善行德,以期感动神灵,赐给他一个儿子。

于是出应城东门沿路修桥,先后兴建了萧家桥、小北门石桥、高桥、东门桥、三里桥、七里桥、双桥,当修到第八座桥时,其妻果然生下一个儿郎,黄鞠让非常高兴。

为了纪念儿子的降生,所以将此桥取名为郎君桥。

郎君桥在清·乾隆(1736年~1795年)时,还是一个“野树人家一望微”的荒凉小村落。

当时有一位叫李才的贡生,写过一首诗:遥天风起冻云飞,野树人家一望微;客路才行十五里,郎君桥上雪霏霏。

直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这里才逐渐形成一个小集镇。

解放后,郎君桥一直是郎君镇镇治所在地,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把式台旧时萧家畈湖畔的一个湾子,现为黄滩杨林村的幸福台。

所谓“把式”,就是贫穷的意思。

为什么穷?就是因为年年受水灾,灾后颗粒无收,湾里人只有靠打草鞋度日,所以当时流传这样一首歌谣:“养女不嫁把式台,年年月月打草鞋,老子打来儿子卖,婆纺棉花孙捡柴,媳妇畈里挑野菜,餐餐锅盖揭不开。

”1957年8月,应城县人民政府作出了在萧家畈围垦的决定。

组织动员了12个乡(镇)和机关干部15000人参加会战,经过100天艰苦奋战,终于治理了萧家畈湖的水患,使原来的荒湖变成了良田,从此人寿年丰,旧貌换新颜。

这里的群众说,治了水,治了穷,我们再也不“把式”了。

他们将“把式台”改名为“幸福台”,并作歌欢唱:“把式台,翻身台,翻身台变成幸福台,开挖新河三十里,贫穷一去永不来,幸福花儿遍地开,党的恩情记心怀。

”瞎子坟头顾名思义,即埋瞎子的坟。

此坟位于短港水库东北部的杨河汪店村的一处荒山上。

据当地村民讲:很久以前,有一个瞎子鳏夫,以赶脚猪(养郎猪供交配)为生。

一天,瞎子赶着脚猪到一家上完圈后,回家时,天色已晚,突然北风大作,下起了大雨,瞎子又冻又饿,发了急病,死在了这荒山野岭,一连几天无人收尸。

附近的村民见其可怜,找了张破芦蓆,就地掩埋了他,从此,此地以瞎子坟头相称。

瞎子坟头是短港东北岸的一个制高点。

政府为了解决杨河的抗旱问题,在此建了机站,通过提短港的水灌溉汪店、胡榨、土庙、大堰、土陂、茨庙、西合、马堰以下等十多个村的农田一万余亩,为灌区的农业丰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