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公开课教案 (5)

合集下载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公开课教案 (5)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公开课教案 (5)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先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起学生探索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 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顾2.教师引导学生环绕关键词质疑。

(学生质疑:谁回顾?回顾谁?回顾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顾?)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书籍抽屉严峻瞅了瞅披散散步勉强待了一会儿)(2)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 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 16 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 1927 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顾》。

那末课文主要回顾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 ? 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军阀、恐怖、含糊、尖锐、僻静、沉着、从容、局势、牺牲、沉着、祭奠"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受感动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大钊同志为革命事业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

2.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学习李大钊同志面对困境时的沉着、从容和坚定。

三、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李大钊同志为革命事业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精神。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李大钊同志的图片及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李大钊同志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李大钊同志的图片,介绍其历史背景。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李大钊同志的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

你们对李大钊同志有哪些了解呢?这篇文章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李大钊同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李大钊同志在局势严重的情况下是怎样对待工作和家人的?(2)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3)李大钊同志被捕后,他是怎样与敌人作斗争的?2.小组讨论,交流答案。

3.全班交流,教师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深入探究,感悟精神1.小组讨论: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体现在哪些方面?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了这种精神和品质?2.全班交流,教师随即引导,让学生深刻体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

2023最新-《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3最新-《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

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

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

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agrave;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

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部编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如排比、比喻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如排比、比喻等;体会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革命先烈的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学过的关于革命先烈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

2. 自学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停顿。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 交流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学会正确读写。

4. 深入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如排比、比喻等。

(2)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准备一台电脑和投影仪,用于播放视频和展示课件。

2. 课件制作:制作精美的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表达方式等,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教学材料:准备一些关于革命先烈的故事书、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

(精品教案)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案

(精品教案)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生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

2.导入:同学们,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李大钊的相关资料,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3.学生自主发言,教师评价。

4.过渡:让我们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去感受那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教师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音。

僻:读pì,不要误读成bì。

瞅:翘舌音,不是平舌音,读chǒu,不要读成qiū。

刑:后鼻音,不是前鼻音,读xíng,不能读成xín。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指导学生书写。

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注意对易错的字进行警示。

“魔”广字头的撇是长撇,里面写紧凑,不要忘记里面的“鬼”字的撇折和点。

“哼”下面是“了”,不要多写一横写成“子”。

“袍”的左边是“衤”,不要写成“礻”。

“执”不要少写一点,还要注意“执”第五笔不是横折折钩,而是横折弯钩。

3.教师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学生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含糊:这里的“糊”读轻声hu,表示不明确、不清楚,不要误读成hú或者hū)埋头幼稚含糊避免局势严峻轻易尖锐僻静魔鬼苦刑冷笑残暴匪徒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过度4.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5.全班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准确。

板块三整体感知,梳理顺序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

2.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说出课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

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

(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

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

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非常沉着、机智。

(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

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联系相关资料,在多元信息的关联中深刻体会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提升思维水平。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觉传承革命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联系相关资料,在多元信息的关联中深刻体会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提升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导入学习。

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讲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请学生思考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图片二、自主学习,自主交流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理解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形象。

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到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部分认真阅读,画出相关语句,运用以前学过的理解人物的方法,结合查阅的资料,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图片三、多元关联,体会品质1.聚焦“局势危急,父亲坚持留京工作"部分。

(依据学生反馈情况出示关键语句)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1)关注对话,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体会人物品质。

(2)指导朗读。

(出示关键语句)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3)关注语言,引导学生在关联资料中体会人物品质。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统整,在关注人物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等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聚焦“父亲被捕"部分。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1.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视频导入,激趣质疑1.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

(播放视频)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个爷爷是谁吗?那这个小女孩又是谁呢?带着这些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十六年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课文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他就是——李大钊)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女儿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的回忆性文章。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李大钊同志,看看这位革命志士给他的女儿留下了哪些回忆。

4.课前大家收集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吗?二、人物介绍,历史背景作者简介:李星华(1911-1979) 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人物简介: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二、走进李大钊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阅读本文时,我们会被李大钊这样的伟大革命者深深感动,但学生由于阅历较少,这样的历史知识掌握也有限 ,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 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李大钊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中抓住“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 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 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等句段引领学生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文章篇幅较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以 下几点:
一、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 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词句探究; 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2.升华情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写法及作用,只有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领悟才是最深刻的。
四、小结方法,学后有思
这节课通过关注父亲的言行体会到父亲对革命无限的忠诚,这是学习文章、感悟人物形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试着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思考在“被捕时”及“被审时”,父亲的言行让你感受到了他的哪些品质 ?请在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批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习李大钊被捕前部分,初步掌握作者抓住人物言行,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体会李大钊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学习李大钊被捕前部分,初步掌握作者抓住人物言行,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体会李大钊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法学法】 引导法小组交流讨论法点拨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部编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叙述的六件事,并学会按时间顺序描写人物事迹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高尚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人物事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大钊同志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革命先烈。

(2)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让学生齐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

(2)教师提问:课文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迹?请同学们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

3. 合作探究,深入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印象深刻的事迹,分析李大钊同志的品质。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李大钊同志的勇敢、坚定、忠诚等品质。

4. 朗读体会,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朗读课文的心得,表达对李大钊同志的敬仰之情。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李大钊同志事迹的感悟。

2. 搜集其他革命先烈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李大钊同志品质的理解。

2. 反馈策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升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1. 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李大钊传》等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李大钊同志的生平事迹,感受革命精神。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教案标题: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目标:1. 通过回忆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十六年前的记忆和情感的回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描述和表达十六年前的事物、人物和场景。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来描述和表达自己的回忆。

教学准备:1. 照片或图片资源:十六年前的场景、人物等。

2. 词汇卡片:介绍常见的十六年前的物品和事物的词汇。

3. 小组活动素材: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十六年前的回忆经历。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十六年前的照片,引导学生猜测场景和人物。

例如,一张家庭聚会的照片。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十六年前的印象和记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

探究:1. 教师以简单的句子和词汇描述照片中的场景和人物,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2. 教师通过示范,教授一些描述十六年前的词汇,例如"小时候"、"家人"、"玩具"等,并提供词汇卡片供学生记忆和识别。

实践:1.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共享一张十六年前的照片或图片资源。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对照片中场景和人物的回忆和印象。

3. 学生利用词汇卡片和学过的词汇,描述和表达自己的回忆。

鼓励学生使用完整的句子来描述,例如"当时,我们全家在一起庆祝生日。

"或"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是一只毛绒熊。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总结要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提醒学生珍惜回忆,并与家人分享彼此的故事和记忆。

拓展活动:1. 学生可在家中寻找十六年前的照片或物品,与家人一起回忆和分享。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十六年前的时间点,写一篇关于自己回忆和体会的作文。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可通过书面作品展示对十六年前的回忆和表达能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精选17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精选17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精选17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篇1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14个生字,并积累相关词语“军阀、恐怖、宪兵、皮靴、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相关内容。

学法: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

(5分钟)一、单元整体目标把握 (3分钟)1. 自读单元导读,并思考:(1)本单元课文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缅怀革命志士∕深深地怀念∕怀念革命先辈……)(2)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②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③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④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二、激趣导入 (1分钟)读完了单元导读,同学们一定在各自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很多的革命先辈。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走近一位伟大的革命志士。

板书题目。

三、课程呈现(一) 背景介绍(3分钟)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抵抗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他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 由背景介绍引出作者李星华,及作品简介。

(2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回答:《十六年前的回忆》是( )的( )李星华在( )遇难( )时所写的一片( )。

(三) 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预习效果(一人一词)(5分钟)个别指导:1.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培养语感、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文本的叙述顺序,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

2.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和明确写作顺序。

3.品味文本语言,在朗读比较中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父亲的光辉形象。

教学过程一、质疑“回忆”直接出示课题,根据“回忆”质疑。

(谁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等)二、理清“回忆”请你把课本翻到46页,让我们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带着这些问题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明白吗?好,开始。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这篇课文比较长,我把难读的词语请了出来,你会读吗?请小老师来领读。

2.随机解决较简单的几个问题。

3.合作交流: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你能说一说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省略修饰语和个别情节,语句简洁。

)穿插视频:李大钊的生平,三、走进“回忆”请你再一次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先来学习父亲被捕前这部分,找一找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预设交流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1.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父亲在干什么呢?(忙碌,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

)2.谁来把父亲的忙碌,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读出来?3.为什么父亲要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联系第6自然段,点名写法:照应)4.从父亲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你读出了什么?(时局紧张,不顾生命安危)5.这就我的父亲,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回忆和了解十六年前的重要事件和个人经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十六年前的重要事件和个人经历。

2. 描述和回忆的写作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十六年前的历史照片或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照片或视频片段的背景和相关事件。

2. 激发回忆(10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十六年前的重要事件或个人经历进行讨论。

-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选择的事件或经历,并解释为什么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3. 分析与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各小组分享的事件或经历。

-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或经历对他们个人、社会以及世界的影响。

4. 写作技巧讲解(10分钟)- 介绍描述和回忆的写作技巧,例如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节描写和时间顺序等。

- 提供一些示例和模板,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写作技巧。

5. 个人回忆写作(15分钟)-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十六年前的重要事件或个人经历,以描述和回忆的方式进行写作。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运用之前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6. 作品分享(10分钟)-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写作作品分享给同桌或全班同学。

- 提供时间让学生互相阅读和给予反馈,鼓励积极的建议和意见。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自己在回忆和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反思和感受。

教学资源:1. 十六年前的历史照片或视频片段。

2. 描述和回忆的写作技巧的示例和模板。

3. 学生的个人回忆写作作品。

评估方式: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表现。

2. 学生个人回忆写作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他人作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十六年前的历史事件,了解其背景和影响。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案标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讲述十六年前的回忆,激发学生对过去的思考和回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通过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变迁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教师讲述过去的回忆,包括十六年前的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

2. 学生回忆并描述自己的十六年前的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过去常见的物品或图片,如纸质照片、手机、MP3等,引导学生回忆起这些物品在十六年前并未普及的情景。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过去的回忆,引发学生对过去时光的思考。

2. 回忆十六年前的生活(15分钟):教师先以个人身份分享十六年前的生活,包括居住环境、学习和娱乐方式等。

然后,鼓励学生回忆并描述自己十六年前的生活,提醒他们注意细节和时代的变迁。

3. 分享回忆与总结差异(15分钟):教师和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回忆的内容以及对过去与现在的差异的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加深对时间变迁的思考,例如:过去没有智能手机和网络,人们的交流方式、游戏和阅读方式有何不同?4. 反思与展望(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十六年后的未来,提问问题如:在你们成年时,会不会有新的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你期望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会有怎样的差异?五、教学材料:1. 过去常见的物品或图片,如纸质照片、手机、MP3等。

2. PPT或小黑板。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回忆和描述十六年前生活的准确度和详细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七、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采访父母或长辈,了解他们十六年前的生活,并进行比较与对照,加深学生对过去的理解。

2. 组织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十六年前的生活的作文,展示在班级墙报上。

八、教学反思:通过回忆和互动讨论,学生更能真实感受到时间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影响。

此教案旨在唤起学生对过去的思考和回忆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想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024年《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2024年《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背景介绍
详细讲解十六年前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状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点讲解
针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介绍、文化内涵等,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课文内容。
13
2024/2/29
阅读理解练习
语言表达练习
写作练习
课堂讨论
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观摩名师课堂
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教学实践
28
2024/2/29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根据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等。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
21
2024/2/29
组织定期的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定期家长会
安排老师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家访活动
建立家校在线沟通平台,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学校通知、学生作业和考试成绩等信息,促进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
分析教学问题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持续学习提高
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30
2024/2/29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31
2024/2/29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公开课
1
2024/2/29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 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谁能说一说你对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理解?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阀()娱()僻()怖()宪()伐()误()避()布()选()胖()刑()押()舅()绞()伴()形()胛()臼()较()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十六年前的回忆》获奖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获奖教案

教学年级:高中教学科目:语文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品味和欣赏能力;2.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感动;3.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思辨能力;4.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1.理解文学作品《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主题和情感;2.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3.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1.理解文学作品《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主题和情感;2.透彻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

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文学作品《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朗读录音;2.学生听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表第一印象和感受。

二、学习篇章(15分钟)1.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十六年前的回忆》;2.学生可以标注文中的关键信息和重要细节。

三、理解篇章(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读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自由表达。

四、分析篇章(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展示篇章(15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激励。

六、个人思考(10分钟)1.学生针对文学作品《十六年前的回忆》,进行个人的思考和总结;2.学生撰写一篇主题为《我对《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理解和感受》的读后感。

七、教学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回顾;2.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主题和情感,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表述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学生也有机会进行个人思考和总结,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瞅、钊”2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一、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2、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吧。

(1)“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李大钊知道局势危险,可他还是不肯躲起来,真是对工作负责。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当时很危险,随时都有被捕和牺牲的的可能,从这里我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负责任的态度。

(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坚定的语气)当时,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进一步朗读体会情感)(3)“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父亲保持着……没有道理可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
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学生质疑: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书籍抽屉严峻瞅了瞅披散散步勉强待了一会儿)
(2)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那么课文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师:(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
师:(指板书)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

找出时间的词语。

看来,大家已经
对课题和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学们真会读书。

四、师生介绍资料
同学们,对于李大钊这个人,对他所处的时代,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们都可能不太了解。

我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些资料──同学们,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为了延长他的痛苦,敌人对他用刑的时间长达40分钟,比别人多了整整一倍。

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

李大钊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下577篇文章。

五、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

(一) 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板书:局势危急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板书:忘我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反馈: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a) 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b) 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少说空话、套话,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预设如下:
──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c) 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二)学习“被捕时”这部分。

(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2.交流反馈。

板书:身处险境毫不慌张
3、朗读课文。

六、存疑。

李大钊同志被捕后,敌人对他又进行了这样的严刑拷打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被捕前局势危急忘我工作
被捕时身处险境毫不慌张
法庭上
被害后
第二课时
一、交流“法庭上”这部分(十八自然段至二十八自然段)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
么?(读19节)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板书:遭受酷刑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读22节)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他坚信革命事业一定能成功。

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
板书:沉着镇定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a)“安定”——不动摇。

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b)“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二、交流“被害后”(二十九至三十二)
(1)轻声读,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板书:慈父遇害肝肠寸断
(2)“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没有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
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3)最后三段与开头有何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三、总结全文。

1、请同学们念一念板书上的内容
2、同学们,通过女儿对父亲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看到了一位意志坚强的革命者,同时也看到了一位慈爱的父亲,感受到女儿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革命者,记住这位慈爱父亲的名字————李大钊。

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被捕前局势危急忘我工作
被捕时身处险境毫不慌张
法庭上遭受酷刑沉着镇定
被害后慈父遇害肝肠寸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