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75f25d9ec3d5bbfc0a740e.png)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题答案第一部分 动量传递(流动、输送、非均相物系)一.名词解释1.过程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物质的量或能量。
2.雷诺准数:雷诺将u 、d 、μ、ρ组合成一个复合数群。
Re 值的大小可以用来判断流动类型。
3.扬程(压头):是指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后所获得的能量。
4.分离因数:同一颗粒在同种介质中的离心沉降速度与重力沉降速度的比值。
二.填空题1.理想流体是指 的流体。
(黏度为零)2.对于任何一种流体,其密度是 和 的函数。
(压力,温度)3.某设备的真空表读数为200mmHg ,则它的绝对压强为 mmHg 。
当地大气压强为101.33×103 Pa 。
(560mmHg )4.在静止的同—种连续流体的内部,各截面上 与 之和为常数。
(位能,静压能)5.转子流量计读取方便,精确,流体阻力 ,不易发生故障;需 安装。
(小,垂直)6.米糠油在管中作流动,若流量不变,管径不变,管长增加一倍,则摩擦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__倍。
(2)7.米糠油在管中作层流流动,若流量不变,管径、管长不变,油温升高,粘度为原来的1/2 ,则摩擦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倍。
(1/2)8.米糠油在管中作层流流动,若流量不变,管长不变, 管径增加一倍,则摩擦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_倍。
(1/16)9.实际流体在直管内流过时,各截面上的总机械能 守恒,因实际流体流动时有 。
(不,摩擦阻力)10.任何的过程速率均与该过程的推动力成 比,而与其阻力成 比。
(正,反)11.在离心泵吸入管底部安装带吸滤网的底阀,底阀为 。
(逆止阀)12. 是为了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损坏叶轮的叶片或妨碍泵的正常操作。
(滤网)13.离心泵工作时流体流速与压力的变化为:高压流体泵壳通道逐渐扩大的的离心力机械旋转所造成的气压流体被甩出后常压流体)()((低速流体、高速流体)14.泵的稳定工作点应是 特性曲线与 特性曲线式M 的交点。
(管路,泵或H-q v )15.产品样本上离心泵的性能曲线是在一定的 下,输送 时的性能曲线。
食品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4930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b.png)
食品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答案食品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答案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藏和保鲜等方面的原理和技术。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通常会布置一些课后习题,以检验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食品工程原理课后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程原理是指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和贮藏等过程中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对食品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食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热传导、传质、传热和流变学等基本原理,以及食品贮藏和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 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对象有哪些?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食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热传导、传质、传热和流变学等基本原理,以及食品贮藏和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食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3. 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两种。
实验研究是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和探索食品工程原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理论分析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方程,运用物理、化学、数学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食品工程原理进行推导和分析。
4. 食品工程原理中的热传导是指什么?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或不同物质之间热量传递的过程。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热传导是指通过热量的传递,使食品内部温度均匀分布的过程。
它是食品加热、冷却和保温等过程中的基本原理。
5. 食品中的水分是如何传质的?食品中的水分传质主要通过扩散过程实现。
扩散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作用下的自发性传递过程。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水分的传质是指水分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自发性传递过程,以达到水分均匀分布的目的。
6. 食品工程原理中的传热是指什么?传热是指热量在物质之间传递的过程。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传热是指通过热量的传递,使食品内部温度升高或降低的过程。
食品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498dd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8.png)
食品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一、食品工程的概念与发展食品工程是指利用科学技术对食品进行加工、生产和保鲜的过程。
它涉及了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销售和配送等。
食品工程的发展历史悠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工程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食品工程的发展受到了食品安全、食品营养和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中,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食品工程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工程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以满足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
二、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1. 热力学原理热力学是食品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比如热量、温度和压力等。
热力学原理可以辅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食品加工的过程,比如加热、冷却、干燥等过程。
通过热力学原理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食品加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 流体力学原理流体力学原理是研究流体运动和压力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在食品工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气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传递等,都需要运用流体力学原理来进行分析和控制。
通过研究流体力学原理,工程师可以更好地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液体和气体流动,从而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
3. 物质传递原理物质传递原理是研究物质在不同介质中传递规律的学科,比如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等。
在食品工程中,物质传递原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等过程。
通过研究物质传递原理,可以更好地优化食品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生物化学原理食品工程中,生物化学原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研究食品中的组成、代谢和变化规律。
通过研究生物化学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食品的特性和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同时,生物化学原理也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利用微生物等生物技术手段来增强食品的品质和营养。
5. 工程原理食品工程中的工程原理主要包括机械、电气、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原理,比如食品加工设备的设计、安装和调试等。
食品科学概论-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科学概论-食品工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b48650616fc700abb68fc72.png)
食品的冷冻原理
制冷-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物体中吸取热量,并
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
食品工业上冷冻温度范围在-100度以上
制冷量-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单位时间制冷剂
从被冷冻物质取出的热量
制冷剂-氨、氟利昂-12、氟利昂-22 载冷剂-水、盐水、有机化合物
由冰点下降至形成冰晶的临界温度而尚不冻结的现象
食品的粉碎
颗粒群的粒度分布 列表法 图解法 函数法 粒度测定方法 筛分法 沉降法 显微镜法 库尔特计数法 -透过法、吸附法
食品的筛分
泰勒标准 1in=2.54cm(目)
食品的搅拌混合、均质和乳化原理
均质度-一种或几种组分的浓度或其他物理量 分离尺度-表示组分或热量等可分散的“参量” 的未分散部分的大小 分离强度-表示两相邻块间浓度、温度等参量 的差异,同时也表示团块中的参量值与完全均 匀后的参量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混合的机制 对流混合-混合器运动部件表面对物料的相对 运动;分离尺度大时 分子扩散混合-分离尺度小时 剪力混合-对高黏度流体的混合
将能量传递给食品---(传热过程) 促使食品物料中水分向表面转移并排放到物料 周围的外部环境中,完成脱水干制的过程--传质过程) 湿热的转移是食品干燥原理的核心问题。
影响湿热传递的主要因素
(一)食品物料的组成与结构 (1)食品成分在物料中的位置;(2)溶质浓度 (3)结合水的状态;(4)细胞结构 (二)物料的表面积 (三)空气的湿度 (四)空气温度 (五)空气流速 (六)大气压力或真空度 (七)物料干燥温度
(三)冰晶的洗涤
膜浓缩(膜分离)
膜浓缩--类似于过滤的浓缩方法,只不过“过滤介 质”为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半透膜,如果“过 滤”膜只允许溶剂通过,把溶质截留下来,使溶质 在溶液中的相对浓度提高,就称为膜浓缩。 膜分离的种类 以推动力本质的不同: 静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过程 以蒸汽压差为推动力的过程 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过程 以电位差为推动力的过程
食品工程原理的定义和内涵
![食品工程原理的定义和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345db2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d.png)
食品工程原理的定义和内涵食品工程原理是指对食品加工中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本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原理的系统总结与归纳,是指导食品加工生产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食品工程原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食品工程原理涉及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
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物质传递、热传递、质量传递等基本物理过程,同时还需要考虑食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反应动力学等化学原理,以及微生物生长、酶促反应等生物学原理。
这些基本原理是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是指导食品加工工艺设计和生产操作的重要依据。
其次,食品工程原理涉及食品加工设备的设计与原理。
食品加工设备是将食品原料加工成成品食品的重要工具,其设计与原理直接影响到加工质量和效率。
食品工程原理涉及到传热设备、质量传递设备、搅拌设备、分离设备等各类加工设备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机理,为食品加工设备的选型、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食品工程原理涉及食品加工工艺的优化与控制。
食品加工工艺是将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操作,最终制成符合要求的成品食品的工程过程。
食品工程原理包括了优化加工工艺参数、控制加工过程条件、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等内容。
通过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可以使食品加工工艺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食品工程原理涉及食品安全与卫生的保障。
食品加工不仅仅是为了生产美味可口的食品,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食品工程原理包括了食品物理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研究如何通过加工工艺控制食品中有害成分的产生,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确保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食品工程原理是对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基本原理、设备设计与原理、工艺优化与控制、食品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理论总结与归纳,是食品工程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加工生产的科学性和效率性,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与健康。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思考题与习题及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思考题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c213f250e2524de4187e00.png)
思考题与习题绪论一、填空1 同一台设备的设计可能有多种方案,通常要用( )来确定最终的方案。
2 单元操作中常用的五个基本概念包括( )、( )、( )、( )和( )。
3 奶粉的生产主要包括( )、( )、( )、( )、( )等单元操作。
二、简答1 什么是单元操作?食品加工中常用的单元操作有哪些?2 “三传理论”是指什么?与单元操作有什么关系?3 如何理解单元操作中常用的五个基本概念?4 举例说明三传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5 简述食品工程原理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地位。
三、计算1 将5kg得蔗糖溶解在20kg的水中,试计算溶液的浓度,分别用质量分数、摩尔分数、摩尔浓度表示。
已知20%蔗糖溶液的密度为1070kg/m3。
2 在含盐黄油生产过程中,将60%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添加到黄油中。
最终产品的水分含量为15.8%,含盐量1.4%,试计算原料黄油中含水量。
3 将固形物含量为7.08%的鲜橘汁引入真空蒸发器进行浓缩,得固形物含量为58%得浓橘汁。
若鲜橘汁进料流量为1000kg/h,计算生产浓橘汁和蒸出水的量。
4 在空气预热器中用蒸气将流量1000kg/h,30℃的空气预热至66℃,所用加热蒸气温度143.4℃,离开预热器的温度为138.8℃。
求蒸气消耗量。
5 在碳酸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已知在0℃和1atm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3体积的二氧化碳。
试计算该饮料中CO2的1质量分数;2摩尔分数。
忽略CO2和水以外的任何组分。
6 采用发酵罐连续发酵生产酵母。
20m3发酵灌内发酵液流体发酵时间为16h。
初始接种物中含有1.2%的酵母细胞,将其稀释成2%菌悬液接种到发酵灌中。
在发酵罐内,酵母以每2.9h 增长一倍的生长速度稳定增长。
从发酵罐中流出的发酵液进入连续离心分离器中,生产出来的酵母悬浮液含有7%的酵母,占发酵液中总酵母的97%。
试计算从离心机中分离出来的酵母悬浮液的流量F以及残留发酵液的流量W假设发酵液的密度为1000kg/m3。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思考题与习题及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思考题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f7e303763231126edb1141.png)
思考题与习题绪论一、填空1 同一台设备的设计可能有多种方案,通常要用()来确定最终的方案。
2 单元操作中常用的五个基本概念包括()、()、()、()和()。
3 奶粉的生产主要包括()、()、()、()、()等单元操作。
二、简答1 什么是单元操作?食品加工中常用的单元操作有哪些?2 “三传理论”是指什么?与单元操作有什么关系?3 如何理解单元操作中常用的五个基本概念?4 举例说明三传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5 简述食品工程原理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地位。
三、计算1 将5kg得蔗糖溶解在20kg的水中,试计算溶液的浓度,分别用质量分数、摩尔分数、摩尔浓度表示。
已知20%蔗糖溶液的密度为1070kg/m3。
2 在含盐黄油生产过程中,将60%(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添加到黄油中。
最终产品的水分含量为15.8%,含盐量1.4%,试计算原料黄油中含水量。
3 将固形物含量为7.08%的鲜橘汁引入真空蒸发器进行浓缩,得固形物含量为58%得浓橘汁。
若鲜橘汁进料流量为1000kg/h,计算生产浓橘汁和蒸出水的量。
4 在空气预热器中用蒸气将流量1000kg/h,30℃的空气预热至66℃,所用加热蒸气温度143.4℃,离开预热器的温度为138.8℃。
求蒸气消耗量。
5 在碳酸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已知在0℃和1atm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3体积的二氧化碳。
试计算该饮料中CO2的(1)质量分数;(2)摩尔分数。
忽略CO2和水以外的任何组分。
6 采用发酵罐连续发酵生产酵母。
20m3发酵灌内发酵液流体发酵时间为16h。
初始接种物中含有1.2%的酵母细胞,将其稀释成2%菌悬液接种到发酵灌中。
在发酵罐内,酵母以每2.9h 增长一倍的生长速度稳定增长。
从发酵罐中流出的发酵液进入连续离心分离器中,生产出来的酵母悬浮液含有7%的酵母,占发酵液中总酵母的97%。
试计算从离心机中分离出来的酵母悬浮液的流量F以及残留发酵液的流量W(假设发酵液的密度为1000kg/m3)。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7877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d.png)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1. 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目标是什么?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对食品的原材料、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生产出安全、高质量的食品产品。
其目标是提高食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增加食品的保质期,并保障食品的安全、营养和口感等方面的品质。
2. 请简述食品加工过程中热传导的原理及作用。
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沿着温度梯度逐渐传导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热传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热传导,我们能够实现对食物的加热或冷却,从而达到杀菌、保鲜、烹调等目的。
同时,合理控制热传导过程可以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质地和口感等方面的特性,确保食品品质。
3. 请简要介绍食品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食品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通过监测和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关键参数,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营养、口感和外观等方面的品质。
常用的方法包括:- 原材料检验:对食品原材料进行检测和筛选,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 加工过程监控:通过监测关键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pH 值等,控制食品的加工过程,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 质量检测:对食品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微生物指标、化学指标、物理指标等方面的检测,确认产品符合标准。
- 标签和包装:食品标签应明确标注产品的成分、营养信息、生产日期等,包装应安全、卫生,保证产品质量在保质期内不受损。
- 监督和检查:建立完善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对企业进行抽检和监管,确保食品质量符合规定。
4. 食品工程中常用的加工技术有哪些?请简述其中一种技术的工作原理。
常用的食品加工技术包括传统加工技术和现代加工技术。
其中,超高温灭菌技术(UHT)是一种常见的现代加工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在短时间内将液态食品加热至超高温状态(一般为135-150℃),然后迅速冷却至常温,以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和酶,保持食品的品质和营养。
这种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乳制品、果汁、饮料等液态食品的加工,能够大大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降低储存和运输成本,并保持食品自然原味。
食品工艺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详解
![食品工艺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0aee8f4ad51f01dc281f1f3.png)
1、食物:可供人类食用或具有可食性的物质统称为食物。
2、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3、食品加工:就是将食物或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过程。
4、食品工艺: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
5、水分活度:食品表面测定的蒸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
6、MSI:在恒定温度下,以AW对水分含量作图所得到的曲线称为水分吸附等温线。
7、水分梯度:干制过程中潮湿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首先有水分蒸发,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向周围介质中扩散,此时表面湿含量比物料中心的湿含量低,出现水分含量的差异,即存在水分梯度。
8、导湿性:同时,食品高水分区水分子就会向低水分区转移或扩散。
这种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称导湿性。
9、导湿温性:温度梯度将促使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这种由水分梯度引起的导湿温现象被称为导湿温性。
10、干制品的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形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其他可见因素等各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11、干制品的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
12、复水比:物料复水后沥干重(M复)和干制品试样重(M干)的比值。
13、瘪塌温度:在冷冻干燥的二级干燥阶段需要注意热量补加不能太快,以避免食品温度上升快,使原先形成的固态状框架结构失去刚性变为易流动的液态,从而导致食品的固态框架结构瘪塌,干制品瘪塌时的温度即为瘪塌温度。
14、酸化食品:有些低酸性食品物料因为感官品质的需要,不宜进行高强度的加热,这时可以采取加入酸或酸性食品的办法,将整罐产品的最终平衡PH控制在4.6以下,这类产品称为“酸化食品”。
15、F0值:采用121.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单位为min。
16、Z值:是杀菌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单位为℃。
食品工程原理题库
![食品工程原理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af0763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8.png)
食品工程原理题库
1. 什么是食品工程?
2. 食品工程中的主要工艺步骤有哪些?
3. 食品加工中的热处理是指什么? 为什么需要热处理?
4. 描述一下食品中常见的物理变化过程和化学变化过程。
5. 食品的保存方法有哪些? 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食品?
6. 解释一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和微生物控制。
7. 食品贮藏条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有哪些? 为什么要注意食品贮藏条件?
8. 什么是食品加工中的灭菌和杀菌? 它们有何区别?
9. 食品中常见的防腐剂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
10. 食品工程中的灭菌方法有哪些? 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食品?
11. 食品的致病菌检测方法有哪些? 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食品?
12. 食品加工中的脱水过程是什么? 为什么要进行脱水?
13.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损失是如何发生的? 如何在食品加工中尽量减少营养损失?
14. 食品工程中的冷冻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冷冻对食品有什么影响?
15. 什么是食品质量控制? 如何进行食品质量控制?
16. 食品工程中的乳化过程是什么? 如何控制乳化过程的质量?
17. 食品中添加剂的种类有哪些?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8. 食品工程中的膜分离技术是什么? 如何应用于食品加工?
19. 食品中的氧化反应是如何发生的? 如何防止食品氧化反应?
20. 食品工程中的杂质去除是怎样进行的? 哪些杂质会影响食品的品质?。
食品工程的名词解释
![食品工程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8c4025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d.png)
食品工程的名词解释食品工程是一门与食品加工、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控制等相关的学科,它研究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技术与工艺。
食品工程学的深入发展对于提高食品产业质量、降低食品加工成本,确保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食品工程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是指将原料食品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处理和制作,以改变其形状、结构、质地和口感,以及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加工通常包括清洗、切割、研磨、混合、加热、冷却、包装等步骤,不同的食品类型和加工方法会有相应的特殊工艺。
2. 食品质量控制食品质量控制是指对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以确保食品能够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这些措施包括原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产品检测、卫生控制等。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和品质。
3. 食品工艺食品工艺是指将食品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转化为最终的食品产品的过程。
食品工艺涉及到选材、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设备的选择和操作等。
不同的食品工艺对食品的营养成分、风味、品质等具有重要影响。
4.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且不会导致食物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
食品安全包括对食品原料、生产环境、加工工艺等进行控制,以确保食品不会受到污染或变质。
食品安全也涉及到食品中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等问题的监管和控制。
5. 食品营养学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学科。
它包括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的含量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食品营养学通过研究食物的营养价值,为人类提供科学的膳食指导和健康饮食建议。
6. 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指生产和加工各类食品的企业和机构所组成的产业领域。
食品工业根据食品的类型,分为谷物加工、肉类加工、饮料加工等具体行业。
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食品加工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满足了人们对食品的多样化需求。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2e8600b7e21af45b207a817.png)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题答案第三部分质量传递(干燥、传质、蒸馏、萃取、膜分离)一.名词解释1.质量传递:因浓度差而产生的扩散作用形成相内和相间的物质传递过程。
2.介电加热干燥:是将要干燥的物料置于高频电场内,由于高频电场的交变作用使物料加热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3.临界含水量:物料干燥达临界点时的物料含水量。
4.比焓:湿空气的焓为干空气的焓和水汽的焓之和。
或称湿空气的热含量。
5.干燥的表面汽化控制:物料中水分表面汽化的速率小于内部扩散的速率。
6.分子扩散:单相内存在组分的化学势差,由分子运动而引起的质量传递。
7.费克定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物质的扩散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8.挥发度:达到相平衡时,某组分在蒸汽中的分压和它在平衡液相中的摩尔分率之比。
9.超临界流体: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状态时,向该状态气体加压,气体不会液化,只是密度增大,具有类似液态性质,同时还保留气体性能。
10.萃取:使溶剂与物料充分接触,将物料中的组分溶出并与物料分离的过程。
或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对某溶剂具有不同的溶解度,从而使混合物各组分得到分离与提纯的操作过程。
二. 填空题1.相对湿度φ:0≤φ≤1,φ越,空气吸湿的能力越强,越干燥。
(小)2.物料的干燥过程是属于和相结合的过程。
(传热、传质)3.干燥操作中,不饱和湿空气经预热器后湿度,温度。
(不变,升高)4.在干燥操作中,物料中所含小于平衡水分的水分,称为。
(不可去除水分)。
5.密度、和是超临界流体的三个基本性质。
(黏度、扩散系数)6. 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一种膜分离技术。
(纳滤)7.纳滤是以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压力差)8.常见传质过程是_______引起。
(浓度差)9.超临界状态既不是气体也不同于液体,属于状态。
(流体)10.精馏过程就是利用混合液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利用多次部分、多次部分的方法,将各组分得以分离的过程。
(沸点或挥发度,汽化、冷凝)11.在湿空气的焓-湿图中, 线以下的区域对干燥操作无意义。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8db6ca08a1284ac8504362.png)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相对密度:2.出汁率:3.沉降:4.离心分离因数:5.粒度:6.筛分效率:7.乳化:8.热传导:9.热对流:10.热辐射:11.浸出:12.吸附:13.过饱和度:14.单效蒸发:15.多效蒸发:16.冻结:17.灰体的黑度:18.对流传热系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流体的流动状态类型可用雷诺数来表示,当(Re<2000)时,流体流动属于(层流),当(Re>4000)时,流体流动属于(湍流),当(2000<Re<4000)之间时,流体流动属于(过渡状态)。
2流体流过任一截面时,需要对流体作相应的(功),才能克服该截面处的流体压力,所需的功,称为(静压能)。
13.离心机按分离因数分类时,常速离心机的分离因数为(K<3000),高速离心机的分离因数为(3000<K<5000),超高速离心机的分离因数为(K>5000)。
4.固体颗粒在层流中发生沉降时,主要的沉降过程为(匀速)阶段。
5. 根据斯托克斯公式,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为(颗粒的粒径)、(分散介质的粘度)和(两相密度差)。
6.离心分离的分离因数是表示分离强度的参数,它等于物料受到的(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
7.可用作过滤介质的材料很多,主要可分为(织状介质)、(固体颗粒整体层)、(多孔固体介质)和(多孔膜介质)。
8.乳化是处理两种通常不互溶的液体的操作,生成乳化液,按照内、外相的不同,分为(W/O)型和(O/W)型。
9.乳化液中,如牛奶与冰激凌是水较多,油较少的类型为(O/W)。
10.乳化液中,黄油与人造奶油是油较多,为(W/O),水较少,为(W/O)的类型。
11.过滤操作一般可以分为(过滤)、(洗涤)、(干燥)和(卸料)四个阶段。
12.在生产中的多数沉降过程是在层流区内进行的,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有(颗粒直径)、(分散介质黏度)、(两相密度差)。
13.离心分离是利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来分离悬浮液、乳浊液的操作。
食品工程原理的名词解释
![食品工程原理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342358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e.png)
食品工程原理的名词解释食品工程原理是研究和应用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用于加工、生产和保持食品品质和安全的学科。
这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涵盖了多个领域,如食品科学、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机械工程和工业设计。
1. 食品工程食品工程是涉及将原始农产品转化为可食用的食品的科学与技术领域。
它包括将农产品通过加工和改变其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具有良好的食品品质和安全性。
2. 食品科学食品科学是研究食物的组成、结构、特性、制备和保存的学科。
它包括食品的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
食品科学旨在理解食物的特性和相应的加工和保存方法。
3. 食品品质食品品质指食品在感官特性、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营养方面的表现。
它取决于食品的组成、结构、加工和贮存条件等因素。
食品工程原理致力于改善和保持食品品质,以确保食品符合消费者的期望和要求。
4.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确保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没有危害的责任。
它涉及到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和销售食品所需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实践。
食品工程原理通过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控制,以及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等方法,来确保食品安全。
5.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是利用适当的工艺和设备对原始食材进行处理和改变,以制造食品的过程。
这包括杀菌、脱水、冷冻、热处理、酸化和调味等步骤。
食品工程原理研究和应用各种加工方法,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口感、品质和保质期。
6. 食品工艺食品工艺是指将原材料通过特定的处理过程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
它包括原材料的选择、清洗、切割、混合、加热、冷却和包装等步骤。
食品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和改进食品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7.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质量、保持食品安全性或使食品具有特定功能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物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酸味剂和色素等。
食品工程原理研究和控制添加剂的使用,以确保其合理使用、安全性和遵守相关法规。
8. 食品贮存食品贮存是指将加工好的食品放置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以延长其保质期和保持其品质。
食品工程原理 重点
![食品工程原理 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1d536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a.png)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
食品工程原理是指食品生产过程中应用的一系列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
它涉及食品的加工、保存、包装、质量控制等方面,旨在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稳定性、营养性和口感。
食品工程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加工原理:食品加工是将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转化为成品食品的过程。
食品加工原理涉及食品成分的改变、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的控制等。
其中,物理原理包括热传导、传质和传热等;化学原理包括酶促反应、酸碱反应和氧化反应等;生物原理则涉及微生物的作用和发酵等。
2. 食品保存原理:食品保存是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避免食品的变质。
食品保存原理主要包括抑菌、杀菌、防腐、降解成分等方法。
这些原理可以通过高温处理、低温储存、添加防腐剂等手段来实现。
3. 食品包装原理:食品包装是保护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食品包装原理涉及包装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以及食品与包装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装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食品性质、保存期限和防止污染等因素。
4. 食品质量控制原理:食品质量控制是确保食品满足食品安全标准和消费者需求的重要环节。
食品质量控制原理包括原料选择、加工工艺控制、卫生管理和检测方法等。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防止食品的感官品质下降和营养成分丢失,确保食
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应用的一系列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的总称。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
食品工程原理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d9a7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4.png)
食品工程原理答案
以下是食品工程原理的答案:
1.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原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原理,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以改变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从而达到加工目的。
例如,利用热传导原理可以通过加热改变食品的温度和表面特性;利用酶的作用可以改变食品的味道和质构特性。
2. 食品质量与保存的原理:食品质量与保存涉及到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口感和储存寿命等方面。
其原理包括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生长和酶的活性。
例如,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食品的质构特性;微生物的生物活性会导致食品腐败;酶的活性与食品的新陈代谢和变质有关。
3. 食品加工设备的原理:食品加工设备通过运用机械、电气和热力学原理,实现对食品加工过程的控制和调节。
例如,搅拌设备通过机械原理使原料充分混合;加热设备利用热力学原理提供适当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电气原理实现对整个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4. 食品工程的安全与卫生原理:食品工程的安全与卫生原理涉及到对食品加工过程中潜在危害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这包括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和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等。
原理包括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卫生设施的建设、卫生操作规程的制定和食品工程设备的卫生管理等。
5. 食品加工的环境保护原理:食品加工的环境保护原理涉及到减少食品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这包括减少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的排放,合理利用能源和水资源以及推广可持续的食品加工技术等原理。
这些原理在食品工程领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13663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1.png)
食品工程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 如图,已知d1=2d2,u2=4 m/s,u1等于。
A.u1=1 m/s; B.u1=0.5 m/s; C.u1=2 m/s。
2. 双组分精馏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5x + 0.23,则塔顶产品流出液中轻组分摩尔分数为。
A、46;B、0.92;C、230;D、4.6。
3. 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制冷量为100kW,制冷剂循环量为0.10kg/s,压缩机单位理论功为200 kJ/kg,压缩机效率则实际制冷因数为。
A.0.05; B.5.0; C.2.0; D.20。
4. 测得某空气一水系统,空气的相对湿度为98%,则该空气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绝热饱和温度Ts及露点温度Td之间的关系为。
A、T =Tw = Ts =Td;;B、T > Tw = Ts > Td ;C、T >Tw > Ts > Td ;D、T = Tw > Ts > Td 。
5. 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时:。
A.Re≥2000; B.Re≥4000;C.2000<Re<4000。
6. 以下哪个不是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A. 流量B. 转速C. 流速D. 功率7. 物料衡算的理论依据是。
A. 傅里叶定律B. 质量守恒定律C. 亨利定律D. 能量守恒定律二、名词解释1. 沉降2. 粉碎3. 干燥4. 吸收5. 粉碎6. 热量传递7. 蒸发8. 制冷9. 蒸馏三、计算题1. 如图1所示,用泵将密度为1080kg/m3、黏度0.15Pa·s的苹果汁从地下贮槽送到高位罐,果汁流量为300L/min。
输出管出口比贮槽液面高10m,管道为φ57×3.5的无缝钢管,管路中有一个底阀(可按摇板式止回阀计算),4个90°弯头,一个闸阀和一个标准阀,直管长度为50m,阀门按全开对待,已知泵的效率为70%。
求泵的轴功率。
2. 稳态下在单效蒸发器中浓缩苹果汁。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1b4232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f.png)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采用工程学原理提取食品中有用成分,以改变食品性质并达到特定的目的。
它主要涉及到分析化学、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应用。
它的职责是提高食品可控性,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新鲜度。
食品工程原理的宗旨是使食品的质量达到用户的要求,生产出健康、高质量、安全的食品供消费者食用。
食品工程原理涉及到一系列严格按照一定规则处理过程,如辅助分离技术、流变性调控技术、加工动力学和计算机控制技术、气膜处理技术、冷冻热处理技术等等,它们影响食品的口感、质地和新鲜度处理的方式,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借助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可以实现完美加工并保持新鲜,快速可靠地送达消费者手中,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加工行业将持续进步,食品工程原理除了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需求以外,还将起到关键作用,改善食品加工行业的生产技术,将营养成分更好地体现在产品中,可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改进的进程。
食品工程原理的定义和内涵
![食品工程原理的定义和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3918f5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a.png)
食品工程原理的定义和内涵食品工程原理是指以科学的方法研究食品的生产过程和食品的基本特性,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从食品原料的选择和加工、食品工艺流程的设计、食品质量的控制、食品安全的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食品工程原理的核心是通过对食品的研究和探索,掌握食品加工过程的基本法则,使食品的加工技术更加科学和高效,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食品工程原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食品成分与品质控制:研究食品中的成分和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食品成分对品质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控食品成分提高食品品质。
2.食品贮藏与保鲜:研究食品贮藏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规律,探索食品保鲜技术,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和保持其品质。
3.食品加工与工艺设计:研究不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优化加工工艺,提高食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4.食品安全与卫生: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控制、微生物污染防治、食品中毒的预防和控制等,保障食品安全。
5.食品工程设备与环境: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所需的设备的设计、选择和运行,探讨食品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6.食品工程学科交叉:食品工程原理融合了食品科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物理学、食品工程学等多个学科,它们互相交叉、相互促进,共同为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对于食品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食品的研究和探索,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于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的需求。
同时,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也为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和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位能:由于流体在地球重力场中处于一定的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若任选一基准水平面作为位能的零点,则离基准垂直距离为Z的流体所具有的位能为mgz 2.动能: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若流体以均匀速度u流动,则其动能为mv2/2.若流动界面上流速分布不均,可近似按平均流速进行计算,或乘以动能校正系数。
3.内能:物体或若干物体构成的系统内部一切微观粒子的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对于不克压缩流体,其内能主要是流体的分子动能,对于可压缩流体,其内能既有分子动能,也有分子位能,如果单位质量流体所含的内能为e,则质量为m的流体所具有的内能E=me在热力计算时,我们对某一状态下的内能变化值。
4.流动功:如果设备中还有压缩机或泵等动力机械,则外接通过这类机械将对体系做功,是为功的输入,相反也有体系对外做功的情形,是为功的输出,人为规定,外界对体系做功为正,体系对外界做工为负。
5.汽蚀:水泵叶轮表面受到气穴现象的冲击和侵蚀产生剥落和损坏的现象。
吸上真空高度达最大值时。
液体就要沸腾汽化,产生大气泡,气泡随液流进入叶轮的高压区而被压缩,于是气泡又迅速凝成液体,体积急剧变小,周围液体就以极高速度冲向凝聚中心,造成几百个大气压甚至几千个大气压的局部应力致使叶片受到严重损伤。
6.汽蚀余量:指泵吸收入口处单位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气化压力的富余能量,7.泵的工作点:泵的特性曲线与某特定管路的特性曲线的交点。
1.雷诺准数:Re=dup/u;是惯性力和黏性力之比,是表示流动状态的准数2努赛尔特准数:Nu:表示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3普兰特准数:Pr:表示物性影响的准数4格拉斯霍夫准数:Gr:表示自然对流影响的准数5粘度: 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黏性,粘性的大小用黏度表示,是用来表征液体性质相关的阻力因子;运动黏度是流体的动力黏度与流体的密度之比6热传导:是通过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电子等)的运动实现能量传递;热对流:指流体质点间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热辐射:指物体由于热的原因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7水分结冰率:食品冻结过程中水分转化为冰晶体的程度;最大冰晶生成区:水分结冰率变化最大的温度区域(-1~5摄氏度)8形状系数:表证非球形颗粒与球形颗粒的差异程度。
9 分隔尺度:指混合物各个局部小区域体积的平均值;分隔强度:指混合物各个局部小区域的浓度与整个混合物的平均浓度的偏差的平均值。
10 泵的工作点:将同一系统中的泵的特性曲线和某特定管路曲线,用同样的比例尺绘在一张图上,则这两条曲线的交点称为系统的工作点11温度场:某一瞬间空间中各点的温度分布;温度梯度:沿等温面法线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12 颗粒群的频率分布曲线:将各个颗粒的相对应的颗粒百分含量绘制成曲线;累计分布曲线是将小于(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与该粒径的关系绘制成表格或图形来直观表示颗粒粒径的累积分布13粉碎:利用机械力将固体物料破碎为大小符合要求的小块颗粒或粉末的单元操作;粉碎比“物料粉碎前后的平均粒度之比14 床层空隙率:众多颗粒按某种方式堆积成固体定床时,床层中颗粒堆积的疏密程度可用空隙率表示,数值等于床层空隙体积与床层总体积之比15 床层的比表面:单位床层体积具有的颗粒表面积16水力光滑管:当3>△时,管壁的凸凹不平部分完全被黏性底层覆盖,粗糙度对紊流核心几乎没有影响,此情况成为水力光滑管17 紊流核心:黏性影响在远离管壁的地方逐渐减弱,管中大部分区域是紊流的活动区,这里成为紊流核心1 8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sp :在吸上真空高度上留有一定的余量,所得的吸上真空高度19 最大吸上真空高度Hsmax :当泵的吸入口处的绝对压力Ps 降低到与被输送液体在输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Pv 相等时,吸上真空高度就达到最大的临界值,称为最大吸上真空高度20 泵的几何安装高度(吸入高度):指泵的吸入口轴线与贮液槽液面间的垂直距离21 壁效应:壁面附近的空隙率总是大于床层内部,因阻力较小,流体在近壁处的流速必大于床层内部22 黑体:A=1 表示投射到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被该物体吸收;白体或镜体:R=1,表示投射到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被该物体反射;透热体:D=1 表示投射到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被透过;灰体:能以相同的吸收率且部分地吸收所有波长范围的辐射能的物体;特点:a, 灰体的吸收率u投射辐射的波长无关;b,灰体是不透热体A+R=123黑度或发射率:将实际物体与同温度黑体的辐射能力的比值24流化态:如果流体固定床层向上流动时的流速增加而且超过某一限度时,床层就要浮起,此时床层讲具有许多固定床所没有的特性的空塔速度达到颗粒的沉降速度时,颗粒将被流体带出器外,此速度称为最大流化速度 26 流化数K :操作速度与临界流化速度之比 27助滤剂:在过滤前预前覆盖在滤布上或添加于 滤浆中的物质 28沟流:是流体通过床层形成短路,使流体通过床层分布不匀,有大量流体 经过局部地区的通道没有与固体颗粒很好接触就上升, 而床层的其余部分仍处于固定床状态 而未被流化(死床) ,以致不可能得到良好的流化。
原因 :气体分布不均匀,气速过小,粒 度过细,密度过大等; 危害 :会引起气固接触时间的不均一性,在流化干燥时也会引起局部 未干又局部过干等问题; 节涌 :气体鼓泡通过流化床层时,因气泡汇合成为大气泡,将床层节节地往上柱塞式地推动, 然后在上层崩裂, 固体颗粒以较小集合体或个别颗粒淋洒而下; 原因 :床径较小而床高对床径之比较大,气流分布不均; 危害 :除了降低转化率和使床层温 度不均外,还会加速固体颗粒对设备的磨损 29 调匀度 :一种或几种组分的浓度或其他物理 量和温度等在搅拌体系内的均匀性 30粒度:颗粒的大小,表示固体粉碎程度的代表性尺寸 31 乳化 :将两种通常不互溶的液体进行密切混合的一种特殊的液体混合操作, 一种液体 (或含微细固型粒子)并以微小球滴或固型微粒子(分散相)均匀分散在另一种液体(连续相)1. 粘性流体在静止时有无剪应力,理想流体在运动时有无剪应力?若流体在静止时无剪 应力, 是否意味着它们没有粘性? 答:由牛顿内摩擦定律可知, 剪应力与速度梯队成正比,因此, 粘性流体静止时无剪应 力。
又由理想流体的定义可知, 没有粘性的流体为理想流体, 因此,理想流体流动时仍无剪 应力。
流体在静止时无剪应力不等于没有粘性,只是没有表 现出来。
粘性是由流体本身决定 的性质。
2. 粘性的物理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温度升高, 气体粘度上升,而液体粘度下降? 答: 粘性是流体流动时表现出来的重要性质, 其物理 本质是分子内聚力大小和分子热运 动强度的宏观表现。
流体流动时,由于分子间内聚力作 用和分子热运动动量交换作用,使宏观移动流层(速度为 u )中的分子拉动临近流层中的 分子,并使该临近流层以速度 u -?u 发生流动,内聚力越大或分子热运动动量交换越小, 粘性越大(即 ?u 越小)。
对于液体,当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距离加大,同时热运动也加 强,此时由于分子间距离加 大而引起内聚力下降对粘性影响大于热运动带来的影响, 因此, 液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即 ?u 加大) 。
对于气体, 由于分子间距离远大于液体, 因此, 分子间内聚力对粘性影响 处于次要位置。
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引起动量交换加强,使 粘度增加(即 ?u 减小) 。
答:由雷诺数表达式可知, 3. 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Re=du p 是流体流动惯性力与粘滞力之比, 其数值大小反映流体的流动状态。
4•什么是水力光滑管?答:设管壁绝对粗糙度为 ?,流体粘性底层厚度为 3,当S > ?时,管壁凸凹25 最大流化速度 :当床层之中 该现象成为乳表 面似乎被镀上 一层光滑的液膜,管壁粗糙度几乎不影响紊流核心。
此时,称为水力光滑 管。
5.是否在任何管道中,流量增大则阻力损失就增大;流量减小则阻力损失就减小?为 什么? 答:在某些管路中,流量与阻力损失并不是总成正比关系。
如在分支管路中,如图 所 示,当阀门1和阀门2全开时,流量最大。
如果此时关小阀门1,这时支路1流量减少, 而 局部阻力增加,如果支路沿程阻力可以忽略,则对支路 1而言,是流量减少,而阻力损失增力口。
如果主管路的阻力损失与支路的阻力损失相比很小, 则主管路的阻力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时,关小阀门1不影响支路2的流量,因为1-1 面和0-0面能量基本相同, 近似为常数,支路2阀门未改变,因此流量也不会改变。
但此时整个分支管路流量减少了, 阻力却增加了。
6.刚安装好的一台离心泵,启动后出口阀门已经开至最大,但不见水流出, 试分析原 因并采取措施使泵正常运行。
答:出现此类问题的可能原因如下: 1)没有向水泵内灌引水或没有灌满引水。
从吸水口到离心泵,水是在吸水口处与离 心泵进口处两处压力差作用下被吸入离心泵,压力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离心泵进口处的绝对 压力。
为了产 生足够的压力差,启动前应向水泵内灌足引水, 排空吸入管道内的空气, 使水 吸入水泵。
2)水泵工作总扬程或吸水扬程超过规定标准,这是选型与设计问题。
实际吸水高度超过水泵 标定高度, 水不能吸入。
如果实际扬程大于水泵标定扬程, 水虽被吸入但不能排出。
3) 水泵转速不够或反转。
电动机与泵轴之间如果是皮带传递方式,新安装的水泵要调整好皮 数和总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它导率的物理意义是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
热导率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 物理性质之一,其单位是 W /( m.K )。
对流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单位温度差下、 单位传热面积的对流 传热速率。
对流传热系数反 映对流传热的快慢,其值越大表示对流 传热越 快。
与热导率不同,它不是流体的物理性质, 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一个系数,其单位是W /( m 2 .K )。
总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单位温度差下的 传热通量。
总传热系数反映传热过程的强度, 其值 越大表示传热越快。
总传热系数值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流体的特性、传 热过程的操作条件以及 2换热器的类型等,其单位是 W /( m .K ) 。
?T ?n 知,温度梯带的张紧度,保证水泵的正常运行转速。
水泵反转是电动机接线问题造成的,应该 书接线方式接线。
4)吸水管路或水泵填料处漏气,造成压力损失。
处并拧紧漏气部位或压紧水泵填料。
1.在多层壁的热传导中确定层间界面温度具有什么实际意义? 中,确定层间界面温度具有的意义是:了解或掌握各层材料的热 如由多层保温材料构成的冷库壁面中, 有些保温材料吸水后热导 力下降。
因此,在这种保温材料中的最低温度要高于所处环境下湿 空气中的水汽不会凝结成水,保证冷库壁面的保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