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1

一、课程介绍

《统计学》是财经院校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统

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研

究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好地掌握《统计学》课程,除课堂教学应有的54课时外,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重视本课程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实现本课程的既定目标。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及总的要求: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通过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

行研究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提供定性和定量

分析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及其

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调查

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和调查表、调查时间等概念。统计报表制度的意义、作用和内容。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统计整理的意义、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

和形式。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分配数列中的名词概念,尤其是组中值的计算。统计表

的作用、结构和种类。统计表的编制原则

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的分类,尤其是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相对

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各种相对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

原则。

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意

义和计算方法,注意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标志变异指标的意义和作用,各

种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及特点,尤其是标准差的计算方法。正确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

动态数列的概念和作用。动态数列的种类。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各种动态水平分析

指标和动态速度分析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些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如逐期增长量与

累计增长量的关系、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

发展速度与平均发展速度的关系等。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异同点。平均发展速度两

种计算方法的侧重点。动态数列的四种变动形态。几种常用的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间隔

扩大法、移动平均法,尤其是用最小平方法配合动态趋势方程。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

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的计算。平均数指数的编制原理,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计算。平均数

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关系,以及平均数指数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和分

析方法。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运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以及根据指数体系进行指

数间的推算。

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抽样推断的理论依据。抽样误

差的概念和抽样平均误差的意义,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方法。抽样极限误差的意义及计算。概率度的意义及其与抽样推断可靠程度的关系。区间估计的方法与步骤。抽样方案设计的

内容以及抽样方案设计的原则。主要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必要抽样

单位数目的确定。

相关关系的概念和种类,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两种类型:函数关系、相关关系。相关

关系的特点。相关关系的测定方法,相关系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性质。回归分析的概念

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特点、方法。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估计标准误差

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相关系数与估计标准误差之间的数量关系。

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的概念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中三大产值指标

的核算方法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中的五大平衡表及四大

账户体系。

教学难点: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

型调查的区别。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分类,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各种平均指标的应用

条件及计算方法。标志变异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各种动态分析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指标之间的关系。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的区分和编制。算术平均数指数与调

和平均数指数的区分和编制。因素分析法。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概

率度的意义。概率度与概率的关系。区间估计。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确定。相关关系的种类。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其与直线趋势方程的区别。估计标

准误差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三大产值指标、GDP的核算方法、五张基本核算表和四大账户

体系。

三、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必修课,对象为财经类各专业本科学生。

四、教学时间的安排

五、教学方法

围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以适用浙江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教学中必须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讲授《统计学》课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联系我国改

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研究相关问题。

要采用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逐步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单项传

授教学为师生互动、交流式教学;变传统教学手段为现代化教学;对有些章节在教学时可采

用讨论式或自学式,区分不同的对象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倡导多媒体教学,在有条件的教室,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

能力,引导学生多种统计方法结合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学

质量。

六、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祁新娥著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

1、《统计学原理》主编:黄良文中国统计出版社 20xx年版

2、《统计学原理》主编:于声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3、《统计学》主编:袁卫高等教育出版社 20xx年版

4、《统计学》主编: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七、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课程的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平时

成绩要有依据。平时成绩的比重不超过40%,具体比例由各二级学院决定。凡课程期末考

试成绩低于50分者,即认定本课程为不及格,不再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计算。考试课程

的成绩一律以百分制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