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高尿酸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
西药治疗是高尿酸血症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尿酸合成抑制剂和尿酸排泄促进剂两类。
尿酸合成抑制剂如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等,可以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合成。
尿酸排泄促进剂如丙磺舒、苯磺唑酮等,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然而,西药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如肝肾损伤、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中药治疗在高尿酸血症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学认为,高尿酸血症属于“痹证”、“痛风”等范畴,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排酸、活血化瘀为主。
一些中药如土茯苓、萆薢、威灵仙等被证实具有降低尿酸的作用,但其疗效和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高尿酸血症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
一些研究表明,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药物选择和配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临床验证。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高尿酸血症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如URATOAT1等与尿酸代谢相关,通过针对这些基因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调节尿酸水平的作用。
例如,针对URAT1基因的治疗研究,一些药物如利尿剂和氯沙坦钾等被证实可以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药物靶向治疗也是高尿酸血症治疗研究的新方向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针对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关键蛋白酶进行治疗,可以减少痛风石的形成和关节炎症的发生。
例如,针对结晶相关蛋白1(FANCL)的治疗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关节损伤,降低痛风关节炎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免疫治疗在高尿酸血症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发生异常,导致炎症反应和关节损伤。
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摘要】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尿酸生成增多和(或)排泄减少所致的代谢性疾病。
其不仅是引起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而且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针对其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本文阐述了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药物治疗防治措施近年来,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正逐年升高, 而且血尿酸水平升高与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1 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1.1尿酸生成增多尿酸来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之分,外源性尿酸来源于食物,占体内尿酸来源20%;内源性尿酸源于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核酸分解代谢,占体内尿酸来源80%。
约10%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是尿酸生成增多所致。
其中,嘌呤代谢中酶的缺乏是尿酸生成增多主要原因,如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使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戊糖分解增加,尿酸合成增加 [1]。
骨髓、淋巴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细胞分裂增殖过盛,核酸分解增多,产生大量尿酸;尤其在化疗、放疗后,瘤细胞破坏增加,更易使血尿酸急剧升高[2-3]。
1.2尿酸排泄减少约90%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是尿酸排泄减少所致。
肾小球滤过的尿酸约98%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再分泌。
研究发现,肾小管上存在参与尿酸排泄的重要转运体,其异常与基因变异有关,主要转运体包括:(1)人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hURAT1),主要参与尿酸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Enomoto等[4] 和Ichida等[5] 研究表明,编码hURAT1的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功能降低可致低尿酸血症,提示hURAT1为促尿酸排泄药物重要靶点。
(2)人尿酸盐转运体(hUAT),主要参与尿酸在肾近曲小管的分泌。
hUAT的mRNA在肠道表达也较丰富,发挥着与在肾脏相似的分泌功能,因此hUAT在调节全身尿酸盐稳态中起重要作用。
高尿酸血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滤过 , 只有 6 ~1%吸收主要 由近 曲 小管的尿 酸 盐转运蛋 白 1 U A ( R T一1 完 )
成 , 肾功能衰竭 或长期 使 用 某种 药物 ( 利尿 剂 ) 可 引 当 如 时
造成 的直接损 害。尿酸 盐结晶 沉积 于 ’ 肾小管 一间质 可 以刺
起 尿酸排泄 减 少。正 常情 况 下 , 体 内的尿 酸每 天 大约有 人
1 0 g不 断转化 , 生成和排 泄各 6 0m , 中 2 3经 肾 0m 2 新 0 g 其 / 脏随尿液排 出体 外 ,/ 1 3通 过 粪便 和 汗液排 出, 维持 一 种 平
衡 状 态。 当尿 酸 的合 成 增 加 和 ( ) 泄 减 少 时 可 导 致 高尿 或 排
张 永 能。 ,程继 东。
汕头大学 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 心血管 内科 , 消化 内科( 广东 汕头 5 54 ) 10 1
高尿 酸 血 症 ( y e r e i) 嘌 呤 代 谢 紊 乱 引 起 的 一 hp r i m a 是 uc
症联 系最为 紧密的疾病 , 5 ~1 %的 高尿 酸血症 患者 最 有 % 2
・
l 4・ 3
广 东医学
21 02年 1月 第 3 3卷第 1期
Gu n d n dc l o r  ̄ Jn 0 2, o.3 a g o gMei un aJ a .2 1 V 1 3。N .1 o
逮≯ 麟
高 尿 酸 血 症 及 相 关 代 谢 性 疾 病 的病 理 生 理 学 研究 进展 木
种代谢性 疾病。随着我 国人 民生 活水 平的提 高 , 高尿酸血 症
的 患病 率也 显著升高 。流行病 学研 究表 明 , 高尿酸水 平
高尿酸血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现代研究进展摘要】高尿酸血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
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现代学者愈来愈关注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学、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各种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的临床应用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治疗药物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指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细胞外液的尿酸盐呈超饱和状态的一种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1]。
在国内,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亦逐年升高[2]。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4%,女性为1.3%[4];90年代中期以后男性患病率升至5.8%-33.1%,女性升至2.4%-11.9% [3-10]。
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并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
1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分型按照成因,高尿酸血症可分为尿酸生成过多型和尿酸排泄减少型两类;各型又根据有无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其他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其中,99%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为尿酸排泄减少型,仅有1%为尿酸生成过多型。
在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中,最多见的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尿酸排泄障碍导致的高尿酸血症。
2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研究高尿酸血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尿酸产生过多,或分泌减少,或者两者同时作用。
2.1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2.1.1 尿酸清除过低24h尿酸排泄少于600mg为尿酸排泄不良。
肾小管分泌尿酸功能障碍,使肾脏尿酸排泄不足,可能属多基因遗传缺陷。
尿酸分泌减少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与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水平呈负相关。
Cardona等[11]研究了68名痛风患者、50名健康者载脂蛋白E 不同基因型与肾脏分泌尿酸盐的相关性。
结果载脂蛋白E2等位基因的患者VLDL 和中密度脂蛋白(IDL)中甘油三酯(TG)增高,肾脏尿酸分泌减少。
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
4、提高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轻疼痛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中西医结合诊疗注意事项
1、强调早期干预: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急性 关节炎发作和痛风石形成。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3、监测病情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4、注重生活调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 嘌呤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5、避免过度用药:中药和西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切忌盲目加大剂量或长 期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总之,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主张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对于有需求的患者来说,应 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和建议,避免病情加重和私自用药。
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疲劳过度、肾虚等。饮 食不节可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聚湿生痰,影响尿酸排泄;疲劳过度可损伤 肾脏功能,影响尿酸排泄;肾虚则可导致肾气不足,影响尿酸排泄。现代医学研 究也发现,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在中医药 治疗高尿酸血症时,应注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
目录
01 高尿酸血症研究现状
02 高尿酸血症研究方法
03
高尿酸血症研究成果 与不足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 而引起的尿酸水平升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 因素。因此,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受到广泛。本次演示将探讨高尿酸血症研究现 状、方法、成果与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PPT课件
02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全球流行病学概况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 升趋势,尤其在发达国家更为显著。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存 在差异,可能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 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综合管理
结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并发
症的发生。
05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与建议
健康饮食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肉类、海 鲜、动物内脏等,增加新鲜蔬菜、水 果的摄入。
适度运动
保持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增强身 体代谢能力。
限制饮酒
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等含有大量嘌 呤的酒类。
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参与国际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研 究项目,共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02
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干预 措施,提高我国痛风与高尿酸血
症的防治水平。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进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研 究进展。
03
分享我国在痛风与高尿酸血症防 治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国际社会
提供有益借鉴。
04
环境因素
饮食、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对痛风与高尿酸血 症的发病风险有一定影响。
代谢因素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与痛风和高 尿酸血症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03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尿酸代谢与排泄
尿酸代谢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并由肾脏排泄出体外。尿酸代谢紊乱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进而引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高尿酸血症及其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及其肾损伤的研究进展同济医院马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蛋白质及酒类摄入量增加),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危害主要通过引起痛风和痛风性肾病引起。
近年来的一些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尿酸升高与肾脏疾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呈独立正相关,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代谢性疾病,其预防和治疗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1 高尿酸血症的产生原因血清中的尿酸水平取决于尿酸的生成以及排泄之间的平衡,生成量超出排泄的速度,可使血尿酸水平增高,成为多种疾病发病及进展的主要环节。
尿酸产生过多:①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②由内源性嘌呤产生过多所致,如调节嘌呤代谢的酶遗传缺陷可导致酶缺乏或活性改变致使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及补救合成增加,分解代谢增多,大量尿酸生成,③嘌呤代谢增加。
红细胞增多症、横纹肌溶解、癫痫状态、过度运动、白血病、淋巴瘤放疗和化疗都会使核酸大量溶解,造成高尿酸血症。
尿酸排泄减少:体内游离尿酸约2/3由肾脏排泄,1/3由消化道随着肠液被动排出,在结肠中尿酸被细菌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肾脏做为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其对血尿酸水平的调节主要通过四个环节进行:肾小球的滤过、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以及分泌后的再次重吸收,目前明确有4种尿酸盐转运蛋白参与人近曲肾小管对尿酸盐的转运,它们的功能异常将引起原发性尿酸排泄减少;而由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出和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则为继发性尿酸排泄减少,包括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肾小管疾病引起的尿酸滤过及排泌减少(包括多种药物如利尿药、抗结核病药、非甾体抗炎药、左旋多巴、烟酸或环孢素A等类药物都可使肾小管尿酸排泌减少)。
2高尿酸血症肾损伤的机制血尿酸升高是肾功能减退的共同特征,当GFR下降时由于肾脏尿酸排泌减少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高尿酸血症又会引起肾脏损害。
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键 词 ] 高尿 酸 血 症 ; 关 影响 因素 ; 血 管 疾 病 心 [ 中豳 分 类 号 ] R 11 3 8.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号 ] 10 —84 2 1 }10 7—5 文 0 01 2 (0 0 0 —0 40
血尿酸 为体 内嘌 呤代 谢 的 最终 产 物 , 响尿 酸 影
含有 12g尿 酸 , 日产 生 量 约为 0 8g 排 出量 为 . 每 . , 0 5 . . . ~1 0g 血尿 酸 水 平取 决 于尿 酸 的产 生 和排 泄 之间 的动态平 衡 , 酸 生成 增 多和 ( ) 泄 减少 时 尿 或 排
盐 的排泄减 少 , 而导致 高尿 酸血症. 响尿酸排 泄 从 影 及血 尿酸水 平 的因素有 嘌呤代谢 和尿酸合 成酶 的活 性、 。 滤过 功能及 主动 转换 功 能 、 肾脏 某些 药 物 、 食 饮 结 构 和各 种全 身性 疾病 . 性 血 尿酸 正 常值 范 围为 男
1 0 3 0/ lL, 性 为 10 3 0 mo/ ; 性 5~ 8  ̄ / 女 mo 0 ~ 0 lL 男
菌分 解. 常人体 内血液 循环 中 9 以上 的 尿酸 以 正 9
尿酸 盐形式 存在 , 游离 的尿酸盐 可 自由透过 肾小球 , 但滤 过 的尿 酸盐几 乎 完全 被 近 蓝小 管 吸收 ( 泌前 分 再吸 收) 而 肾小管 分 泌 尿酸 盐 , 泌后 的尿 酸 盐部 , 分
表明, 肥胖 、 高血压 、 高甘 油 三酯 血 症及 过 量酒 精 摄
1 期
・
7 ・ 5
4~ 5 o 9岁 为 1 . ; O~ 3 岁 女 性 患 病 率 为 91 2 9 2 5 ,0 9岁 的 患病 率 上 升 至 9 0 , 均 发病 . 4  ̄5 . 平
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相关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将高尿酸血症在这些疾病中所起到的负面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研究清楚,进而在疾病的初期就把尿酸降至正常范围将显得非常重要.【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013-02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igh uric acid hematic diseaseWang Fei, Ji Qingjuan.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Baotou City, Inner Mongolia, Baotou 014040, 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high uric acid hematic disease is high blood pressure, hyperlipemia, metabolic related diseases such as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iabetes, the potential risk . therefore, Research clearly high uric acid hematic disease of negativ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in these diseases, and to uric acid dropped to the normal range in the early stages , it is very important.【Key words】High uric acid hematic disease; The research progress1. 高尿酸血症的概述1.1 高尿酸血症的概念高尿酸血症(HUA)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C 2和 C 8位取代对 X O抑制活性的影响, 其中当 C 2 位的取 代 基 为 S ( C H ) C H 6 ) 时, 抑制 X O的 2 4O 3( I C 值可达到 2 8n m o l / L , 活性最强; C 8位的取代基 5 0 为S ( C H ) C H ( 7 ) 时, 抑制 X O的 I C 值也可达到 2 5 3 5 0 5 6 0n m o l / L 。推测 X O 的钼基团结合的位点为 N 3 位与 N 9位, 当C 2和 C 8位上带有硫烷基或硫烷氧 基时, 酶的活性结合部位硫离子可与化合物的 C 2 位的基团紧密结合; 当C 2位为硫烷氧基取代, 抑制 活性随着硫烷基的氧与硫原子距离的增大而增强; 当C 8位为硫烷基取代时, 由于酶的亲脂口袋结构 可与之结合, 从而促进活性中心与 C 2位 的 结 合。 此外发现化合物中氮杂环上的取代基和取代位置对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 而且与高血压、 高脂血症、 动脉粥 样 硬 化、 肥 胖、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
2 4 ] , 已成 为 威 胁 人 类 健 康 的 严 重 代 谢 性 疾 病。 关[
然而, 目前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非常有限, 主要依 赖于 X O抑制剂别嘌醇和促尿酸排泄药丙磺舒、 苯 溴马隆等, 这些药物多为 2 0世纪 5 0年代研制的产 品, 且毒副作用大, 患者常常不能耐受, 在一定程度
氮腺嘌呤( 3 ) 是混合型的 X O抑制剂( 竞 究发现 8 争性 非竞争性) , 其I C 5 4μ m o l / L 。H s i e h 5 0值为 0
1 0 ] 等[ 从小麦叶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的 6 氨基嘌呤
等
[ 6 ]
的研究表明, 编码 h U R A T 1的基因突变所导致
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
[18] S te mberger NH,Sternberger LA.B l ood bra i n barri er protei n recogn iz ed by m onocl ona l anti body[J].Proc NatlA catl SciUSA,1987,84(22):8169 8173.[19] K ili c E,K ilicU,W ang Y,et al.The ph osphati dyli nos it ol 3k i nas e/Ak t pathw ay m ed i ates VEGF s'neuroprotecti ve acti v i ty and i nducesb l ood bra i n b arri er per m eab ilit y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 h e m ia[J].FASEB J,2006,20(8):1185 1187.[20] Roznfel d C,M arti nez R,Seab ra S,et a l.Toxop l as m a gond ii preven t s neuron d egen erati on by i nterf eron ga mm a acti vat ed m i crog li ai n a m echan i s m i nvolvi ng i nh i b i ti on of i ndu ci b l e n itric ox i de s ynt hase and transfor m i ng grow t h factor b eta1produ cti on by i n fect edm i crog li a[J].Am J Pat ho,l2005,167(4):1021 1031.[21] B i nderW,M ousa SA,S itte N,et a l.Sympathetic acti vati on tri ggersendogenous op i oi d release and ana l gesia w it h in peri pheral i nfl a m edtiss ue[J].Eur J neu ros c,i2004,20(1):92 100.[22] T ri gg i an iM,G ranata F,G i annattasi o G,e t al.S ecret ory phos pholi pases A2i n i n fla mm at ory and allergic d i seases:not j ust enzy m es[J].J A ll ergy C li n I m m uno,l2005,116(5):1000 1006.[23] 曹锋生,韩继媛,任红刚.长托宁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J].临床急诊杂志,2006,7(1):10 12.[24] 雷利荣,王焱林,贾宝辉,等.盐酸戊乙奎醚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小鼠肺i N OS表达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8):735 737.收稿日期:2007 11 21 修回日期:2008 01 24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蒋光荣,郑 恒,邵少慰(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理教研室,广东肇庆526020)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2084(2008)11 1673 03摘要:高尿酸血症(HUA)是尿酸合成増加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近年来其患病率呈全球性上升趋势。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引言•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高尿酸血症的病理生理学•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表现•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和预防•高尿酸血症的研究展望01引言目的和背景探讨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原因和机制01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和影响02提出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03定义和分类定义分类02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范围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地域和人群分布地域分布人群分布03高尿酸血症的病理生理学尿酸代谢和排泄尿酸生成尿酸排泄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约2/3的尿酸通过肾脏以尿液形式排出,其余1/3通过肠道以粪便形式排出。
尿酸生成过多尿酸排泄减少混合性机制030201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关节病变肾脏病变心血管病变代谢综合征病理生理改变04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只是在常规血液检查中发现尿酸水平升高。
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常见于大脚趾、脚踝和膝关节等部位。
尿酸性肾病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性肾病,表现为夜尿增多、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
并发症和合并症肾结石高尿酸血症患者易形成尿酸性肾结石,导致腰痛、血尿和尿路感染等症状。
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常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共同增加患者健康风险。
诊断和鉴别诊断01020304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关节液检查影像学检查05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和预防治疗原则和目标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在全球的患病率与日俱增。
高尿酸血症被认为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干预尿酸水平有可能成为防治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对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也日益备受重视。
因此,本文就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及高尿酸血症致高血压病的可能机制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高尿酸血症相关性血压升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高尿酸血症;高血压【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 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the change of lifestyle,the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is growing worldwide. Hyperuricemia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hypertension. Considering that the intervention of uric acid levels could be important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of hypertension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the 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hyperuricemia and hypertension is receiving much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theoretical basis of hypertension prevention related to hyperuricemia,this article simply summarizes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uricemia,the epidemiology of hyperuricemia and hypertension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hypertension caused by hyperuricemia.【Key words】Hyperuricemia;Hypertension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高尿酸血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约 1% 原 发 性 高 尿 酸 血 症 是 尿 酸 生 成 增 多 所 致 。 0 1 1 次 黄 嘌 呤 鸟 嘌呤 磷 酸核 糖 转 移 酶 ( P T 基 因 . HR ) H R P2 基 因位 于 X 2 q6~q 7 长 度 约 为 4 }, 括 9个 外 显 子 ,7 2, 2k】 包 5
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的生成减少 , 嘌呤生 成的负反 馈抑 制减低 以及细胞 内磷 酸核 糖焦 磷酸 ( R P 的浓 度增 加 , PP) 最
终导致尿酸的生成增加。
有学者提 出 h A 1 O T 在将尿酸盐从管周 间隙摄取入 肾小管细胞
这一 过程 中起 重 要作 用 。h A 1的 缺 陷 会 引 起 血 尿 酸 水 平 的 OT
一
点 , 尿 酸 水 平 高 者 T T基 因 型 检 出 率 显 著 升 高 ( = 血 / P
00 3 。但 MT F .0 ) H R基 因 和血 尿 酸 水 平 升 高 之 间 的联 系 尚未
完全明确 , 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 尿 酸 排 泄 减 少
约占原发性 高尿 酸血症 的 9 %。肾小球 滤 出的尿酸 减 0
多 的 次 黄 嘌 呤 核 苷 酸 导 致 血 尿 酸 增 多 。2 0 0 3年 , ac G ri a—
其基 因位于 1q 17 含有 1 1 l. , 2个跨膜结 构域 , 并证实 O T A 3为
一
种尿酸盐转运 蛋 白。O T A 3编码 的蛋 白质 与 rA 1 r A 2 O T 、O T
制 尚不 清楚 。 肾脏 对 尿 酸 盐 的 排 泄 主 要 包 括 肾小 球 的 滤 过 、 近 曲 肾小 管 的重 吸 收 和 主 动 分 泌 。近 年 来 研 究 发 现 , 一 些 有 尿 酸 盐转 运 蛋 白参 与 了近 曲肾 小 管 对 尿 酸 盐 的重 吸 收 和 主 动
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研究进展一、概览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作为当代社会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对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两种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研发有效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进展主要体现在新药研发、药物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等多个方面。
新型药物的涌现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新型尿酸合成抑制剂、促尿酸排泄药物等;另一方面,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为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随着临床试验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药物被证实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这些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尽管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部分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研究进展迅速,但仍需继续努力。
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技术能够应用于这一领域,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高尿酸血症及其引发的系列症状。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清尿酸盐浓度异常升高,当血尿酸水平超过一定阈值(通常为360或420微摩尔每升)时,即可定义为高尿酸血症。
而痛风则是在高尿酸血症的基础上,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软骨、滑膜、肌腱及肾脏等处沉积,引发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关节畸形以及肾损害等。
流行病学特征方面,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当地经济和医学水平等。
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疾病 的发病 率在 逐年 升高 , 而且 女性 患者 的患病 率
有所 上升 。在 临床 上 , 纯 的 高尿 酸 血症 患 者 多无 单 明显 特 异 性 症状 , 期 的诊 断 治疗 有一 定 困难 , 早 故
明血 尿酸水 平 与体 质指 数 呈正 相 关 , 风患 者 的体 痛
维普资讯
福 建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0 0 6年 1 O月 第 1 6卷 第 5期
J u n l fF j n Colg fTCM t b r2 0 1 ( ) o r a ui l eo o a e Oco e 0 6, 6 5 59
质指数 明显 增 高 。痛 风 通 常 被认 为 是 较 高社 会 阶
对 其防 治存 在 一 定 误 区 。本 文 就 高 尿 酸血 症 的 中
西 医发 病机制 的研 究进 行综 述 。
1 高尿 酸血 症 的病 因
层 的疾病 , 知识 阶层 、 贾 富豪 等 。从 以 上 高 尿 如 商
疾 病 , 与性 别 、 龄 、 食 以及 遗 传 等诸 多 因素 密 它 年 饮
切 相关 。有研 究 表 明原 发性 痛 风 患病 率 男 性 高 于 女 性 , 女 之 比约 为 2 1 男 女 高尿 酸血症 患 病之 男 0: , 比为 2:1 高发 年 龄 组 是 男 性 5 ~5 , 0 9岁 , 女性 5 0
发作 有关 , 肉类 、 鲜 、 如 海 豆类 和浓 肉汤 等 。有关 研 究 也表 明酒 精是 比饮 食更 重 要 的 危 险因 素 , 自台 来 湾 的营 养与 健康 调查 表 明 , 痛风 患 病 率较 高 的 土著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颖;李长贵;苗志敏
【期刊名称】《国际遗传学杂志》
【年(卷),期】2006(029)001
【摘要】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而且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因此对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合成增加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长期的高尿酸血症易诱发痛风,还可伴发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近年来,尿酸合成增加的机制已基本明确,而导致尿酸排泄减少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尿酸合成增加和排泄减少两方面对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59-61,65)
【作者】陈颖;李长贵;苗志敏
【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研究室;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研究室;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4;Q3
【相关文献】
1.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J], 刘佳;李玲
2.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J], 臧路平;刘志刚;吴新荣
3.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李延平;李灿东
4.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王波
5.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J], 孙冠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 述・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李延平,李灿东(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福建福州350108)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5627(2006)0520059204收稿日期:2006205210作者简介:李延平(1955-),男,2004级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性疾病,尿酸(UA )结晶沉积到软组织所致的急性或慢性病变称为痛风。
该病在我国过去被认为是罕见的病种,近20a 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而且女性患者的患病率有所上升。
在临床上,单纯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多无明显特异性症状,早期的诊断治疗有一定困难,故对其防治存在一定误区。
本文就高尿酸血症的中西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1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 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病因是尿酸产生过多或经肾排泄不足所致,近年研究认为肾排泄不足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肾动脉硬化或脱水,导致肾内血循环量不足,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均会导致肾小球滤出UA 减少而潴留在体内。
慢性酒精中毒、利尿药、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类抗结核药、非固醇类消炎镇痛药、小剂量阿司匹林、左旋多巴等,均可使肾小管排泄UA 减少。
遗传性肾病也是本病病因之一。
代谢综合征的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常有高尿酸血症及高脂血症。
在高尿酸血症的发病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其发病。
Nakajima [1]认为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处于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环境中,首次提出高尿酸血症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它与性别、年龄、饮食以及遗传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有研究表明原发性痛风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0∶1,男女高尿酸血症患病之比为2∶1,高发年龄组是男性50~59岁,女性50岁以后[2]。
进食过多高嘌呤高蛋白食物与痛风的发作有关,如肉类、海鲜、豆类和浓肉汤等。
有关研究也表明酒精是比饮食更重要的危险因素,来自台湾的营养与健康调查表明,痛风患病率较高的土著人饮酒量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饮酒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3]。
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痛风患者的体质指数明显增高。
痛风通常被认为是较高社会阶层的疾病,如知识阶层、商贾富豪等。
从以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原因可知,年龄、性别、种族、肥胖、饮食习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可能是触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作的外部原因,高尿酸血症及原发性痛风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
2 高尿酸血症的病理 UA 是一种弱酸、超过溶解度的UA 盐析出针状结晶,特别易于沉积在温度较低的远侧端肢体和酸度较高的组织。
主要侵犯部位是关节的滑膜囊、关节软骨、肾脏及皮下软组织。
关节腔中的尿酸盐结晶被吞噬细胞、白细胞吞噬后,可破坏细胞的溶酶体等细胞器,释放出蛋白水解酶、激肽、组胺、趋化因子等物质,引起局部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出,白细胞集聚等炎症反应,组织被溶解侵蚀,表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多次复发可造成骨质穿凿状破坏,结缔组织增生,形成骨性肿大,活动障碍、畸形和局部骨质疏松。
大量尿酸盐沉积于软组织成为结节状硬结,称为痛风石。
在皮下破溃流出血恶样物质。
尿酸盐通过肾脏排出时,可沉积在肾间质,引起间质性肾炎、UA 性肾病、间质纤维95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10月第16卷第5期Journal of Fujian College of TCM October 2006,16(5)化,引起肾阻塞,晚期可致肾小管萎缩。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者不仅容易发生痛风,而且还可以促进血小板活化、粘附,尿酸盐晶体可使血小板快速释放A TP、ADP、52羟色胺,继以较慢释放全部内含物及启动血凝过程,促进血凝[4~9];还可沉积于小动脉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内皮NO 释放,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加速血管病变和糖耐量异常的发生和发展。
尿酸盐晶体可活化补体,刺激中性细胞释放蛋白酶及氧化剂。
高尿酸可促进LDL氧化,增加脂质过氧化、氧自由基生成等。
血尿酸增高可通过阴离子转运体透过血管内皮细胞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在细胞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激活核转录因子、促细胞分裂的蛋白激酶等,导致血栓素A2、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合成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10]。
3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关系 过去一直认为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肾脏而引起相应的病变,而近年许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结伴出现,并已成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11]。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作为一种症候群在临床上早有认识,MS是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集合,包括糖耐量异常、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微量的蛋白尿等代谢异常,这些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12,13]。
临床上一半以上的原发性痛风患者伴发上述疾病的一种或数种,长期随访认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病死亡率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14,15]。
还有研究者推测,代谢综合征中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肾脏对尿酸的清除率下降,继发血尿酸水平升高[16]。
由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导致尿酸结晶在血管壁的沉积,直接损伤动脉内膜,又进一步诱发和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17]。
3.1 高尿酸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insu2 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的外周靶组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生理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
有文献报道,在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高于糖耐量正常人群[18]。
高尿酸血症可加速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且血尿酸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风的前兆,这些都提示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
Modan等[19]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是高胰岛素血症的一个方面,它是一个与IR密切相关的独立因子,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评价IR的标志物。
以上均说明高尿酸血症在代谢综合征的演变与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合并糖尿病时,更加重了各种代谢紊乱,促进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3.2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有报道提示,血压不同的各组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1),随着血压升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增高,其中正常高值血压组的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是理想血压组的4倍,高血压组是理想血压组的5.6倍[20]。
但是,高尿酸血症导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基础尚未明了,尿酸是核酸代谢的产物,大部分尿酸由肾脏排泄,经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重吸收,最后仅排出肾小球滤过量的6%~12%。
有报道认为血尿酸浓度增高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阻力增高呈正相关,而与肾血流量呈负相关,这也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受损的早期表现[21]。
3.3 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有研究认为血尿酸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可能主要是通过甘油三酯的代谢介导的[22]。
但尿酸是否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尚无定论。
美国学者弗明汉指出:尿酸与冠心病的发生、心血管病死亡无因果关系,校正年龄因素后显示出的看似相关实际上是因与尿酸水平相关联的其它危险因素混淆所致。
其它的一些前瞻性的研究也指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升高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受到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独立相关性。
总之,不论尿酸升高为动脉粥样硬化是病因还是标志,高尿酸血症与一些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并存,它们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3.4 高尿酸血症与脑血管疾病: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证实,高尿酸血症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危险因子06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第16卷之一,Nhanesl II[23]研究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 416.5μmol/L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此外,高尿酸血症还可使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以及老年人病死率增高,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尿酸血症导致脑血管病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包括:①高尿酸水平与异常脂蛋白代谢和高血压等传统因素相互影响,促进包括颈动脉在内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②尿酸盐结晶可引起炎症反应,从而通过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和凝血过程;③高尿酸血症可能会通过嘌呤代谢促进血栓形成。
4 中医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及研究由于中医、西医对疾病认识的差异,中医学并无“高尿酸血症”、“痛风”等病名的记载,从临床症状看,痛风多归属于“痹病”、“历节”等病的范畴。
高尿酸血症大多参照痛风病进行辨证治疗。
文献回顾表明,目前中医学者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有以下几种观点:①本病由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嗜酒及恣食肥甘,复因七情、劳倦等,使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失分清泌浊,气机升降失常,气、血、水等运行障碍,湿热、浊毒、痰瘀,痹阻经络,滞留不去,形成高尿酸血症;②本病辨证有虚实二端,实者多为湿热瘀浊内蕴,虚者多为脾肾两亏或肝肾不足,而临床多见虚实夹杂。
先天为脾肾气虚,或年老肝肾气血生化不足,气化、排泄水液的功能减弱;后天为过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致水湿运化失常,内湿停留,蓄积不化,日久化热,湿热内蕴;③通过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观察,认为气虚、血瘀夹湿的证侯明显高于其它证候[24];④本病由湿浊蕴久化热,形成湿、热、瘀邪胶结,损及脾肾,出现脾肾两虚,浊毒内蓄、瘀血湿热内结的复杂病机。
总之,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是因饮食失宜,脾肾不足,或肝肾阴虚,造成湿、热、痰、瘀、毒邪痹阻、沉积而形成的。
对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有:①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湿浊滞留、肝肾阴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②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夹湿热、瘀血、寒湿;③肾阴亏虚、湿热痹阻;脾肾气虚、痰瘀阻滞;脾肾阳衰、湿热壅盛型;④初期为痰湿阻络,痹阻关节;中期为脾肾亏虚,水湿不化;晚期为脾肾虚衰,湿浊滞留。
在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上,多用补肾利湿、利水渗湿、活血化瘀、补肾健脾、清热利湿、化痰祛浊等法。
目前许多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作为一组复合性的代谢综合征之一,已成为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
根据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病因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目前可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和饮食预防。
同时对已确认为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采取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
特别是有几千年历史的祖国传统医学,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治病求本。
目前国内己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但范围有限,有待在中医的辨证论治方面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