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问题计算的先决条件是正确识别电路,搞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对较复杂的电路应先将原电路简化为等效电路,以便分析和计算。

识别电路的
方法很多,现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十种方法。

一些入门级的电源工程师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电路图中的Vcc接芯
片的地方加入了一个12V左右稳压管。

目的是为了保证芯片的电压上限,意
图很明确,稳压管能够保护芯片不会因为电压过高问题而烧毁。

看上去没啥
毛病,但实际上很危险。

1、特征识别法
串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串联电路中电流不分叉,各点电势逐次降低,并联
电路中电流分叉,各支路两端分别是等电势,两端之间等电压。

根据串并联电
路的特征识别电路是简化电路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例1.试画出图1所示的等效电路。

解:设电流由A端流入,在a点分叉,b点汇合,由B端流出。

支路a—
R1—b和a—R2—R3(R4)—b各点电势逐次降低,两条支路的a、b两点之间电
压相等,故知R3和R4并联后与R2串联,再与R1并联,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大概估算稳压管的功率消耗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比如Vcc绕组的上端为正下端为负的时候,上端对
地电位为14V,经过限流电阻和Vcc整流二极管到稳压管和芯片,此时我们
计算一下稳压管和IC以及Vcc电容共同消耗的电流:在不考虑二极管压降
的情况下,Iic+Izener+Ic=(14-12)/10=0.2A,假设占空比为0.5,此时
稳压管和IC共同消耗的功率为12*0.2*0.5=1.2W,除掉一部分Vcc电容上
的电流,虽然没有1.2W但IC和稳压管消耗的功率还是比较大,然后芯片的
电流主要用来做mos管的驱动消耗是比较小的,所以大部分功耗在稳压管上。

我们再来看一下限流电阻上的功耗,假设占空比为0.5,很好计算,变
压器Vcc绕组上端为14V,到稳压管12V,如果不考虑整流二极管的压降电
阻上的压降为2V,可以计算得到限流电阻上的功耗为,22/10*0.5=0.2W,
也比较大。

2、伸缩翻转法
在实验室接电路时常常可以这样操作,无阻导线可以延长或缩短,也可以
翻过来转过去,或将一支路翻到别处,翻转时支路的两端保持不动;导线也可
以从其所在节点上沿其它导线滑动,但不能越过元件。

这样就提供了简化电路
的一种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伸缩翻转法。

例2.画出图3的等效电路。

解:先将连接a、c节点的导线缩短,并把连接b、d节点的导线伸长翻转
到R3—C—R4支路外边去,如图4。

再把连接a、C节点的导线缩成一点,把连接b、d节点的导线也缩成一点,并把R5连到节点d的导线伸长线上(图5)。

由此可看出R2、R3与R4并联,再
与R1和R5串联,接到电源上。

3、电流走向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

从电源正极出发(无源电路可假设电流由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绕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分别流过的电阻均
为并联。

例3.试画出图6所示的等效电路。

解: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过A点分为三路(AB导线可缩为一点),经外电路
巡行一周,由D点流入电源负极。

第一路经R1直达D点,第二路经R2到达C 点,第三路经R3也到达C点,显然R2和R3接联在AC两点之间为并联。

二、
三络电流同汇于c点经R4到达D点,可知R2、R3并联后与R4串联,再与R1
并联,如图7所示。

4、等电势法
在较复杂的电路中往往能找到电势相等的点,把所有电势相等的点归结为
一点,或画在一条线段上。

当两等势点之间有非电源元件时,可将之去掉不考虑;当某条支路既无电源又无电流时,可取消这一支路。

我们将这种简比电路
的方法称为等电势法。

例4.如图8所示,已知R1=R2=R3=R4=2Ω,求A、B两点间的总电阻。

解:设想把A、B两点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进行分析,A、D两点电势
相等,B、C两点电势也相等,分别画成两条线段。

电阻R1接在A、C两点,也
即接在A、B两点;R2接在C、D两点,也即接在B、A两点;R3接在D、B两点,也即接在A、B两点,R4也接在A、B两点,可见四个电阻都接在A、B两点之
间均为并联(图9)。

所以,PAB=3Ω。

5、支路节点法
节点就是电路中几条支路的汇合点。

所谓支路节点法就是将各节点编号(约定;电源正极为第1节点,从电源正极到负极,按先后次序经过的节点分别为1、2、3……),从第1节点开始的支路,向电源负极画。

可能有多条支路(规定:不同支路不能重复通过同一电阻)能达到电源负极,画的原则是先画节点数少的
支路,再画节点数多的支路。

然后照此原则,画出第2节点开始的支路。

余次类推,最后将剩余的电阻按其两端的位置补画出来。

例5.画出图10所示的等效电路。

解:图10中有1、2、3、4、5五个节点,按照支路节点法原则,从电源正极(第1节点)出来,节点数少的支路有两条:R1、R2、R5支路和R1、R5、R4支路。

取其中一条R1R2、R5支路,画出如图11。

再由第2节点开始,有两条支路可达负极,一条是R5、R4,节点数是3,另一条是R5、R3、R5,节点数是4,且已有R6重复不可取。

所以应再画出R5、R4支路,最后把剩余电阻R3画出,如图12所示。

6、几何变形法
几何变形法就是根据电路中的导线可以任意伸长、缩短、旋转或平移等特点,将给定的电路进行几何变形,进一步确定电路元件的连接关系,画出等效电路图。

例6.画出图13的等效电路。

解:使ac支路的导线缩短,电路进行几何变形可得图14,再使ac缩为一点,bd也缩为一点,明显地看出R1、R2和R5三者为并联,再与R4串联(图15)。

7、撤去电阻法
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知,在串联电路中,撤去任何一个电阻,其它电阻无电流通过,则这些电阻是串联连接;在并联电路中,撤去任何一个电阻,其它电阻仍有电流通过,则这些电阻是并联连接。

仍以图13为例,设电流由A端流入,B端流出,先撤去R2,由图16可知R1、R3有电流通过。

再撤去电阻R1,由图17可知R2、R3仍有电流通过。

同理撤去电阻R3时,R1、R2也有电流通过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R1、R2和R3并联,再与R4串联。

8、独立支路法
让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在不重复经过同一元件的原则下,看其中有几条路流回电源的负极,则有几条独立支路。

未包含在独立支路内的剩余电阻按其两端的位置补上。

应用这种方法时,选取独立支路要将导线包含进去。

例7.画出图18的等效电路。

方案一:选取A—R2—R3—C—B为一条独立支路,A—R1—R5—B为另一条独立支路,剩余电阻R4接在D、C之间,如图19所示。

方案二:选取A—R1—D—R4—C—B为一条独立支路,再分别安排R2、R3和R5,的位置,构成等效电路图20。

方案三:选取A—R2—R3—C—R4—D—R5—B为一条独立支路,再把R1接到AD之间,导线接在C、B之间,如图21所示,结果仍无法直观判断电阻的串
并联关系,所以选取独立支路时一定要将无阻导线包含进去。

9、节点跨接法
将已知电路中各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用1、2、3……数码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最高,接于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最低,等电势的节点用同一数码,并合并为一点)。

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重新排布,再将各元件跨接到相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

例8.画出图22所示的等效电路。

解.节点编号:如图22中所示。

节点排列:将1、23节点依次间隔地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如图23。

元件归位:对照图22,将R1、R2、R3、R4分别跨接在排列好的1、2得等效电路如图24。

10、电表摘补法
若复杂的电路接有电表,在不计电流表A和电压表V的内阻影响时,由于电流表内阻为零,可摘去用一根无阻导线代替;由于电压表内阻极大,可摘去视为开路。

用上述方法画出等效电搞清连接关系后,再把电表补到电路对应的位置上。

例9.如图25的电路中,电表内阻的影响忽略不计,试画出它的等效电路。

解:先将电流表去,用一根导线代摘替,再摘去电压表视为开路,得图26。


后根据图25把电流表和电压表补接到电路中的对应位置上,如图27所示。

如果,我们非要更好保护IC,或者Vcc空满载的电压相差太大需要稳压,我们该怎么接比较好?
我画了一个电路,这也是非常常见的电路,供大家参考。

用一个电阻,一个稳压管,一个N型三极管,组件一个简单的线性稳压。

这个电路没有存在上面那个电路的那些弊端。

我们也来简单分析一下
假设Vcc上正下负的时候,上方为14V,此时没有稳压管强制把电压拉
低(稳压管是经过了一个比较大的电阻串联才到地的),所以经过整流后C1
上的电压是14V左右,而C2的正极接的是NPN三极管的e极,而e极是跟
随三极管的b极的电压的,所以C2上的电压会被稳定到12V(三极管PN结
压降忽略),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从C1到C2流过的电流,很简单,三极管
左端一个电流消耗在IC上,另一个电流在C2上,三极管流过的电流就是
Iic+Ic2,这两个电流都是比较小的,所以三极管上的压降乘以这个电流,
这是三极管上消耗的功率。

分析下来没有什么大的功耗,消耗了一部分功耗但对于效率影响很小,
比如要是没有这个稳压电路,这个14V加在IC之上,而IC功率消耗很大一
部分是用在驱动输出之上,IC上的大部分损耗为Vcc*Ig(Vcc电压*驱动电流),对于芯片来说,Vcc越高损耗就越大。

所以加这个稳压电路没有增大
多少功耗,只是把本该IC的部分功耗转移到了三极管之上,当然主要是要
把IC的供电电压稳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