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
⒈背景介绍
⑴社会工作的定义与概述
⑵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⑶社会工作与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关系
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与职责
⑴目标: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⑵职责1: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与参与
⑶职责2:提供包容性的服务与支持
⑷职责3: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⑸职责4:制定和执行政策与方案
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
⑴评估与个别化规划
⑵社区参与与倡导活动
⑶心理支持与咨询
⑷康复训练与技能培训
⑸就业与职业辅导
⑹家庭支持与家庭培训
⑺社会保障与权益保障
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工作流程
⑴建立联系与需求评估
⑵制定个别化服务计划
⑶实施服务与支持
⑷监测与评估服务成效与调整计划
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案例分析
⑴案例1:帮助残疾人获得适合的就业机会
⑵案例2:为残疾儿童提供家庭支持与康复训练
⑶案例3:促进残疾人在社区中的参与与互助⒍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⑴社会认知与偏见
⑵资源不足与分配不均
⑶系统性障碍与法律保障的不完善
⑷少数群体特殊需求的挑战
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⑴人权导向的社会工作实践
⑵技术与创新的应用
⑶多部门合作与整合服务
⑷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⒏总结与展望
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残疾人社会工作评估表格
附件3:案例分析工具及分析指南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 残疾人权利公约:这是一个由联合国制定的国际法律文件,旨在保障残疾人的权利与福祉。
- 社会工作:指通过改善个体与群体的社会功能,提升生活质量的专业实践,包括评估、干预和评估服务等方面的活动。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个案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个案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残疾人个体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工作,旨在帮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程度。
个案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和规划:社工通过与残疾人及其家庭的面谈和观察,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和支持计划。
2. 制定目标和制定计划:社工与残疾人合作确定合理、具体和可行的目标,并制定适当的行动计划。
这些目标可能涉及康复、就业、教育、住房、社交关系等方面。
3. 提供咨询和支持:社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资源链接等方式,帮助残疾人克服困难,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提高对问题的应对能力。
4. 协调和介入:社工与残疾人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起到促进个案工作的关键作用。
社工可能与残疾人相关的其他专业人士、服务机构、教育机构等联系,以便帮助协调和管理服务。
5. 监测和评价:社工会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个案工作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这有助于及时调整计划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通过个案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能够与残疾人建立亲近和信任的关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个人目标,提高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参与。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政策层面: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 1.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体系建设 社会保护:由政府、各类社会组织建立起保护性制度和措施,以避免和减少社会困难群体在快速社会变迁中所 遭受的利益损害,通过“社会补偿”的方式来降低“社会损害确认和保障 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残 疾人就业条例》 3.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 国务院先后颁布了7个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对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区康复模式 在城乡社区水平基础上,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属,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 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为残疾人及其他康复对象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从 而促进他们在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中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心,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进行社区康复,关键是要形成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气,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他们给予支持。在社 区资源的组织、动员方面,重要的是将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网络提供的资源、社会机构提供的资源和 正式组织 (政府) 提供的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者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社区康复的原则: (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2)成本低、覆盖广的原则;(3)因地制宜的原则;(4)因陋就简原则;(5)因 势利导原则;(6)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服务层面:残疾人康复服务 1.教育康复 教育康复是针对在社区或机构中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的青少年以及部分成年人,其重点是从出生到 学龄前的残疾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的早期干预,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后的与职业康复和就业安置等相关的教育工作。 (1)针对残疾人群体;(2)针对残疾父母、监护人或家属等;(3)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各类爱 心人士 2.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稳定且合理地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提供职业服务,如职业咨询、职 业评估、职业指导、职业训练和有选择地安置工作。 (1)职业咨询;(2)职业评估;(3)职业培训;(4)就业指导 3.社区康复 在社区中运用社区康复的理念来推动残疾人社会工作,帮助残疾人全面康复,实现回归社会生活的主流。 (1)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2)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3)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支持、帮助和促进其社会融合的专业工作。
这项工作旨在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在社会中的参与和发展。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和规划: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对残疾人的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其特殊需求和困难。
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规划,为残疾人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服务。
评估和规划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残疾人的身体状况、智力水平、情感和心理需求,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2.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就业能力。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旨在帮助残疾人恢复或增强他们的日常生活功能。
职业培训则致力于提供适合残疾人的工作技能和培训,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经济独立。
3.心理支持和咨询:残疾人面临心理压力和情感困扰的可能性较高,因此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他们可以通过定期与残疾人交流、倾听和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焦虑,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感稳定。
此外,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还可以组织心理支持小组,让残疾人之间互相分享和支持。
4.社区融合和平等权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是推动社区融合和残疾人的平等权益。
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合作,促进社会环境的无障碍建设,推动包容性教育和就业,并协助残疾人解决权益保护和社会歧视问题。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组织社区活动,增强残疾人与其他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5.家庭支持和教育: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关注残疾人本身,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家庭。
他们可以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情感支持、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应对困境和挑战。
家庭是残疾人最重要的支持和保障来源,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6.社会参与和倡导: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还需要积极倡导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和权益保护。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考点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考点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考点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四个方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考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发展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一)什么是残疾人残疾类型:功能、形态残疾,丧失功能残疾,社会功能残疾,残疾人定义(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概念内涵;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古代社会的残疾人被漠视、被歧视、被怜悯,人道主义对改善残疾人地位的贡献,1975年联合国的《残疾人宣言》,20世纪80年代残疾人国际成立及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
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的阶段。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一)关于残疾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论1、个人责任论;2、社会责任论;评价(二)关于如何看待残疾现象的理论1、标签理论;2、正常化理论;评价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一)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的理论探讨1、供养理论:内容及局限;2、回归社会论:内容及评价;3、增能(增权)理论:内容及评价。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1、个人模式:哀痛理论、渐进沟通模式,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2、社会模式:社会工作者的立场与方法(三)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方法1、社会康复的内容及工作过程;2、社区康复的理念背景与工作方法;3、职业康复的理念及工作方法。
三: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一、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组织体系以行政性组织和家庭为主的残疾人照顾体系;1988年成立半官半民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优势。
二、政府机构的残疾人工作民政部门主管残疾人福利服务及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福利工厂;卫生部门的预防残疾及社区康复工作;教育部门的特殊教育和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劳动部门的残疾人就业。
三、残疾人组织的社会工作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职能,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1.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
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3. 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4. 残疾人个案工作:指针对残疾人个人或家庭实施的一种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者通过收集并检阅受助者的资料,了解案主的情况,进行理性的反思,并有计划地面对不同的要求和反应,做好社会诊断及服务计划,提供社会服务,记录并评估。
5. 残疾人小组工作:指社会工作者根据不同的需要组建不同的社会群体,利用群体动力和群体工作的策略和方法,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
6. 残疾人社区工作:指社会工作者依托社区,通过教育社区宣传、社区教育、社区组织等工作形式帮助解决残疾人问题;通过动员社区力量、开发社区资源支持残疾人融入社会环境。
7. 残疾人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等措施对残疾人进行训练或再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以便重新参加社会活动。
8. 残疾人心理:是指有生理或智力、精神上缺陷的残疾人的心理。
9. 肢体残疾:是指人的上下肢、躯干部分发生病变或残损,从而明显影响人的日常行为动作的身体残疾。
10. 技能:是指通过不断练习而巩固下来转为“自动化”、完善化了的动作系统。
11. 生理残疾:是针对残疾人在心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了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这种情况进行的康复。
12. 职业康复:指残疾人在现有的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的基础上,训练和培养他的职业能力,变单纯的社会消费者为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者。
13. 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是指根据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007.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5+2)本章核心考点总结1.残疾人的需求2.服务模式变迁3.社区康复4.个案管理5.就业支持性资源6.职业康复1.残疾人的需求(必考)(1)康复权:前提条件(2)教育权(3)劳动权:充分体现自我生命意义和奉献社会;(4)文化生活权(5)社会福利权(6)环境友好权:平等社会生活无障碍的权利,物理环境、人文环境,逐步推进残疾人家居环境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2.服务模式的变迁残疾人社会工作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从“医疗治疗模式” 向“社会康复模式” 转变。
(1)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层面转型①致残原因的理论分析:从个人责任转向社会责任;②残疾现象的理论分析:从社会标签理论转向社会照顾理论;(2)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层面转型①工作方法理念上:由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转变,去机构化;②直接介入模式上:由单一个案模式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3.社区康复(必考)社区康复是集教育、职业和医疗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实施“治疗—康复—服务”整合性服务。
一级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发生:实施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预防性咨询与保健、减少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加强公共场所安全、避免引发伤病的危机因素或危险源、指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二级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三级防止残疾后出现残障: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功能用品用具、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护理、必要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
4.个案管理(1)建立专业关系的特殊性(价值观)信任是专业关系的基础;专业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2)个案管理的步骤①建立关系②评估阶段③制订服务方案:共同行动的必然结果④获得整合性资源⑤整合实施⑥结束阶段:主导型角色,评估服务绩效、巩固服务对象的变化、处理服务跟踪的事务5.就业支持性资源①政府部门:税收减免政策、优先生产、残疾人用人指标②企事业单位:加大聘用残疾人员工、公平环境中的特殊照顾③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发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④社区各类志愿者服务:融入社会、实现就业6.职业康复(必考)职业康复的步骤,即咨询—评估—培训—指导;职业康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最有效途径,是一种集合了“治疗—康复—发展”三种功能的方法。
社会工作者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残疾⼈社会⼯作概述
⼀、残疾⼈社会⼯作的含义
1、残疾⼈社会⼯作的定义:残疾⼈社会⼯作是围绕残疾⼈个⼈、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活动。
2、残疾⼈的界定:
(1)世界卫⽣组织(who)的定义
(2)《中华⼈民共和国残疾⼈保障法》的定义
3、残疾⼈社会⼯作的⽬的:增强残疾⼈的社会功能。
4、残疾⼈社会⼯作的意义
⼆、残疾⼈的特点及需要
1、残疾⼈的特点
(1)部分残疾⼈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
(2)部分残疾⼈与他⼈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
(3)部分残疾⼈⾃理⽣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存在较⼤障碍
(4)部分残疾⼈思维和学习能⼒受到不同程度负⾯影响
(5)部分残疾⼈的思维和⾏为⽅式与常⼈有很⼤差异
2、残疾⼈的需要
包括:治疗康复需要;基本⽣存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原理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原理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人权和社会正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核心是推动残疾人的人权和社会正义。
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确保他们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 个体和环境:残疾人社会工作认识到个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工作者不仅关注残疾人的个人需求和能力,还考虑到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生活的影响。
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如提供无障碍设施和包容性的社会政策,可以促进残疾人的融入和参与。
3. 能力和优势视角:残疾人社会工作采用能力和优势视角,强调残疾人的能力和潜力。
社会工作者帮助残疾人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4. 赋权和倡导:残疾人社会工作倡导赋权,帮助残疾人提升自我决策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鼓励残疾人参与决策过程,争取他们的权益,并促进社会对残疾人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5. 合作和多学科团队:残疾人社会工作强调合作和多学科团队的工作方式。
社会工作者与其他专业人员(如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合作,共同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6. 社会包容和社区参与:残疾人社会工作致力于促进社会包容和社区参与。
社会工作者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建立社交网络,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
总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原理基于人权、个体和环境、能力和优势视角、赋权和倡导、合作和多学科团队以及社会包容和社区参与等方面。
这些原理旨在促进残疾人的自立、自主和社会融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残疾人社会工作名词解释
残疾人社会工作名词解释1. 残疾人社会工作呀,就是专门帮助残疾人的工作嘛!比如说,就像小明,他因为意外失去了双腿,那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就会去关心他的生活,帮他解决困难,让他能更好地生活呀!这多重要啊!2. 残疾人社会工作呢,简单说就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呀!像小红眼睛看不见,社会工作者就会帮她熟悉周围环境,教她一些生活技能,这不就是在做残疾人社会工作嘛!3. 嘿,残疾人社会工作不就是努力让残疾人过得更好嘛!好比说小李耳朵聋了,社会工作者会给他提供一些辅助工具,还会鼓励他积极面对生活,这就是在发挥作用呀!4. 残疾人社会工作啊,就是要全力支持残疾人呀!就像小张手部有残疾,社会工作者会帮他找到适合他的工作机会,让他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意义所在呀!5. 哎呀,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给予残疾人温暖和帮助呀!比如小王是个残疾孩子,社会工作者会经常去陪他聊天,给他带去快乐,这多好呀!6. 残疾人社会工作,不就是成为残疾人的坚强后盾嘛!像小赵智力有点问题,社会工作者会耐心地教他一些简单的知识,守护着他呀!7. 嘿哟,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要让残疾人感受到关怀呀!比如老孙肢体残疾,社会工作者会帮他改造居住环境,让他生活更便利,这就是在行动呀!8. 残疾人社会工作呀,就是为残疾人的幸福努力呀!就像老周是个残疾老人,社会工作者会组织志愿者去照顾他,让他不孤单,这就是在做事呀!9. 哇塞,残疾人社会工作不就是围绕着残疾人转嘛!比如老吴是个残疾退伍军人,社会工作者会帮他争取应有的权益,这就是在付出呀!10. 残疾人社会工作,简单来讲就是让残疾人的生活有光呀!像老郑残疾后很消沉,社会工作者会不断鼓励他,让他重新振作起来,这就是价值体现呀!我觉得残疾人社会工作真的太重要了,能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和希望,我们应该多多支持和关注呀!。
残疾人小组社会工作总结
残疾人小组社会工作总结
在社会工作领域中,对残疾人小组的工作一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
残疾人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因此,残疾人小组的社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残疾人小组的社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希望能够更好地为这个群体提供服务。
首先,我们意识到残疾人小组的社会工作需要更多的专业化和个性化。
每个残疾人都有自己的特殊需求和困难,因此我们需要针对每个人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服务。
这就需要我们的社会工作者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其次,我们发现在残疾人小组的社会工作中,家庭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残疾人往往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关爱,这对他们的生活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残疾人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和培育,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最后,我们也意识到残疾人小组的社会工作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
残疾人群体在社会中往往被忽视和边缘化,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残疾人群体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从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总的来说,残疾人小组的社会工作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以更好地为这个群体提供服务。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我们才能让残疾人群体得到更好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残疾人是指身体、智力、精神或感官等方面存在长期障碍的人群。
在现代社会中,残疾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就业、教育、交通、医疗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帮助残疾人克服这些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需要进行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提供支持和服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首要目标是为残疾人提供支持和服务。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为残疾人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和困扰。
2. 为残疾人提供日常生活支持,例如卫生保健、饮食管理等。
3. 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支持,例如职业培训、就业咨询等。
4. 为残疾人提供教育支持,例如辅导学习技能、协助申请教育资源等。
5. 为残疾人提供交通支持,例如提供残疾人专用车辆、协助申请交通补贴等。
6. 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支持,例如提供医疗设备、协助申请医疗保险等。
二、促进社会融合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公众对残疾人的认知和理解,消除歧视和偏见。
2. 为残疾人提供机会参与社区活动和文化活动,例如组织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
3. 帮助残疾人建立社交网络和友谊圈,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4. 鼓励企业和机构雇佣残疾人员工,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和生活质量。
5. 帮助残疾人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为社区做出贡献并展示自己的才能。
三、促进政策制定除了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支持和服务以及促进社会融合,残疾人社会工作还应该促进政策制定,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权益和福利。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监督政府和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和福利。
2. 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向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残疾人发声。
3. 建立残疾人组织和联盟,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最后一个目标是帮助残疾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残疾人建立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他们同样需要得到关爱和支持。
残疾人社会工作作
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领域,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首先,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关注残疾人的个体需求。
每个残疾人都有自己独特
的需求和挑战,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个案管理,了解每位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生活质量。
其次,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
各类社交活动和培训课程,帮助残疾人拓展社交圈子,提升社会融合能力。
同时,也可以倡导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理解和支持,消除歧视和偏见,营造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此外,残疾人社会工作还需要关注残疾人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社会工作者可以
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获取适合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也可以协助企业和机构营造无障碍的工作环境,提供合理的工作调整和支持服务,促进残疾人就业机会的公平和平等。
最后,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积极参与政策倡导和社会改革。
社会工作者可以代
表残疾人群体,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革,争取残疾人权益的保障和促进。
同时,也可以积极宣传残疾人的正能量和成功案例,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刻板印象,推动社会的包容和进步。
总之,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充满意义的工作。
通过不懈的努力
和关爱,我们可以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让他们在社会中享有应有的尊严和权利,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和谐的社会。
残疾人小组社会工作总结
残疾人小组社会工作总结
在社会工作中,对于残疾人小组的关注和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残疾人群体往往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关怀和支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残疾人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工作,现在来总结一下这些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们在残疾人小组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和支持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帮助残疾人群体树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了解到他们面临的压力和困惑,因此我们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其次,我们还开展了一些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的工作。
残疾人群体往往面临就
业困难,因此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技能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
同时,我们也积极联系一些企业和单位,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和指导,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立自强。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些社交活动和文体娱乐项目,帮助残疾人群体拓展
社交圈子,增强社交能力,丰富业余生活。
这些活动不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看到了残疾人小组的成员们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他们逐渐
变得更加自信、独立,更加乐观向上。
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比如要关注残疾人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注重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要丰富文体娱乐活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残疾人小组,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让他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希望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能够让残疾人群体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让他们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融合。
社会工作对残疾人群体的支持与融合
社会工作对残疾人群体的支持与融合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特殊的支持和关怀。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行业,在支持残疾人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在支持残疾人群体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取得的成就。
一、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残疾人由于身体、智力或心理方面的障碍,通常面临许多特殊需求。
他们可能需要适应生活环境、掌握日常技能、寻求就业机会、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支持。
社会工作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他们的融合和发展。
二、社会工作在残疾人群体中的作用1. 个案管理:社会工作者通过深入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和困难,为每个残疾人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
他们提供心理支持、社交技巧培训、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服务,帮助残疾人提高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独立性。
2. 就业支持:社会工作者协助残疾人寻找就业机会,并提供适当的培训和辅导。
他们与雇主沟通,争取残疾人的工作权益和合理的工作环境。
通过这种方式,社会工作能够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独立,更好地融入社会。
3. 社区参与:社会工作者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互助意识。
他们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帮助残疾人与他人建立联系,打破社会孤立感。
同时,社会工作也致力于提升社区对残疾人的了解和认同,促进社会的包容性。
4. 倡导和政策推进:社会工作者代表残疾人群体提出诉求,倡导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保护。
他们参与制定和推进相关政策,争取更多资源用于残疾人的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
通过倡导和政策推进,社会工作能够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三、社会工作在支持残疾人融合方面取得的成就通过社会工作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得到了支持和帮助,他们的融合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 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康复、心理、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残疾人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许多残疾人成功地适应了生活环境,掌握了自理技能,实现了独立生活。
残疾人社会工作ppt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残疾人克服生活、学习和工作 中的困难,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实现自我价值和潜能 的发挥。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残疾人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国家,最初是慈善组织和社会团体为残疾人提供救助 和福利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残疾人社会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 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通过组织残疾人参加 各类小组活动,促进他们相互支 持、共同成长的专业方法。
小组工作有助于促进残疾人之间 的互动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 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组工作师根据残疾人的兴趣和 需求,设计各类小组活动,如康 复训练、技能培训、心理支持等 。
通过小组活动,残疾人可以相互 学习、分享经验,增强自信心和 社交能力。
社区融入与生活支持服务包括社区资源链接、生活照顾和社区参 与等多个方面,针对残疾人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协助。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融入与生活支持服务中扮演协调者、倡导者和 资源链接者的角色,为残疾人提供社区资源链接、生活照顾和社 区参与等方面的支持和协助。
03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
个案管理
01
个案管理是一种针对残疾人提供个性化、全面 服务的专业方法。
03
个案管理师定期跟进服务进展,与残疾人及其家庭 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调整服务计划以满足变化的需
求。
02
个案管理师通过评估残疾人的需求和资源,制 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并协调各类服务资源,
确保残疾人获得合适的服务和支持。
04
个案管理有助于提高残疾人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残疾人社会工作
$number {01}
目 录
残联社会工作计划方案模板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残疾人士的权益保障和福利水平不断提高。
为更好地服务于残疾人士,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方案旨在通过社会工作方法,为残疾人士提供全面、专业、人性化的服务。
二、服务对象本服务计划主要面向以下残疾人士:1. 听力、视力、言语、肢体等有生理缺陷的残疾人;2. 精神疾病患者;3. 智力障碍人士;4. 老年残疾人士。
三、服务目标1. 提高残疾人士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2. 促进残疾人士融入社会,提高社会参与度;3. 增强残疾人士的家庭功能,提高家庭幸福指数;4. 完善残疾人士的福利保障体系,提高残疾人士的社会地位。
四、服务内容1. 康复服务:(1)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2)提供康复设备,帮助残疾人士改善生活条件;(3)组织康复知识讲座,提高残疾人士对康复的认识。
2. 就业服务:(1)为残疾人士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士的就业竞争力;(3)搭建就业平台,促进残疾人士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教育服务:(1)为残疾人士提供特殊教育,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2)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残疾人士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拓宽残疾人士的视野。
4. 心理咨询与辅导:(1)为残疾人士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2)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提高残疾人士的心理素质;(3)组织心理疏导活动,帮助残疾人士走出心理困境。
5. 社区活动:(1)组织残疾人士参加各类社区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2)开展志愿者服务,让残疾人士感受到社会的关爱;(3)搭建社区互助平台,促进残疾人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实施步骤1. 需求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残疾人士的需求,为服务计划提供依据。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服务计划,明确服务内容、目标、实施步骤等。
3. 资源整合:积极争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为残疾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内容
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内容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内容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
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残疾人的社会工作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简介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
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人工作的理念:平等、参与、共享.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1780年,瑞士人奥比(orbe)创立了第一家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
1820年第一个残疾人之家在德国慕尼黑成立。
之后,欧美各地建立招收残疾儿童的学校。
1922年,第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国际组织“国际康复会”成立,在此前后,一些国家颁布了有关残疾人保障的政策,如1887年德国的残疾保险法令,1935年,美国颁布的紧急救济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残疾人社会工作得到较快发展。
1948年公布的《世界人权宣言》规定:“残疾人有接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此后各国纷纷立法保障残疾人的权益。
联合国及有关国际会议其后通过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
1970年公布了《弱智人权利宣言》,1975年公布了《残疾人权利宣言》,规定残疾人有基本生活权利、政治权利、康复权利、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以及人格尊严、平等待遇的权利。
这被认为是继种族解放、妇女解放、民族解放之后人类的又一次解放运动。
20世纪80年代,残疾人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1981年残疾人的世界性组织——残疾人国际(DIP)成立并得到联合国的承认与支持,其宗旨是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并动员、帮助残疾人以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社会生活。
"平等、参与、共享"成为残疾人工作的新的理念。
这样在世界范围内,残疾人福利或残疾人社会工作就大致经历了如下一些发展阶段:(1)文艺复兴之前的不被特别关注的“自然”状态;(2)文艺复兴时期把残疾人应该得到特殊关怀视为尊重人权的表现;(3)工业革命初期及以后关心残疾人的保障,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初创时期;(4)20世纪初期以来,“保障残疾人生活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理念被社会接受,成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时期;(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纷纷通过立法保护残疾人利益,可称为残疾人工作的立法时期;(6)80年代以后“平等、参与、共享”成为残疾人工作的新的理念,残疾人社会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可称为平等发展时期。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报告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报告一、引言残疾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和支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为了更好地服务残疾人群体,本次实践报告旨在总结分析我在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和感悟,以期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践背景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我主要关注残疾人的就业、教育和心理扶持等方面,旨在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合和参与度。
通过与残疾人和相关机构的合作,我深入了解了残疾人的需求和困境,加深了对于残疾人群体的了解。
三、实践过程3.1 就业支持通过与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的合作,我参与了一项关于残疾人就业情况的调研。
调研中,我采访了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就业困难原因,包括身体条件限制、社会歧视和缺乏职业技能等。
同时,我也了解到一些成功的案例,这些成功案例为其他残疾人提供了希望和鼓舞。
基于此,我向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推动就业歧视法规的完善,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和就业机会等。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能够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他们的经济独立和自主性。
3.2 教育支持在与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中,我重点关注了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
通过参观学校和与特殊教育老师的交流,我了解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
特殊教育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
在实践中,我与特殊教育老师一起制定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协助他们进行教学实施。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能够提升残疾儿童的学习效果和融入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心理扶持在与精神康复中心的合作中,我着重关注了精神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与精神康复专家的交流,我了解到精神残疾人面临的心理困扰和挑战。
为了帮助精神残疾人更好地恢复和适应社会生活,我们组织了一些心理辅导活动,包括个人辅导和群体治疗。
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交流平台,也帮助他们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总结与反思通过这次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我深入了解了残疾人的需求和困境,也加深了对他们的同理和关注。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由于身体或精神上的障碍,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这个群体就是残疾人。
残疾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致力于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融合的专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残疾人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
首先,身体上的残疾往往限制了他们的行动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自理,如出行、购物、就医等。
其次,心理上的压力也不容忽视。
由于自身的残疾,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孤独、焦虑,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再者,就业问题是残疾人面临的一大难题。
许多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存在偏见,导致残疾人就业机会稀少,经济来源不稳定。
此外,社会环境的障碍,如无障碍设施不完善、公众对残疾人的误解和歧视等,也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帮助残疾人克服这些困难,实现自身的价值,融入社会。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要进行需求评估。
了解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方面,从而为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提供依据。
在评估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以尊重和关爱的态度与残疾人及其家庭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其次,提供康复服务是关键。
这包括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两个方面。
身体康复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残疾人联系康复机构,获取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帮助他们提高身体机能。
心理康复方面,则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小组等方式,帮助残疾人树立自信,克服心理障碍。
教育和培训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例如,为视力残疾的人提供盲文学习,为肢体残疾的人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等。
通过教育和培训,让残疾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劳动,实现经济独立。
促进就业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宣传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和法规,消除用人单位对残疾人的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1:小岳今年36岁,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虽然辛苦但效益还不错,他经常出差到各地拓展业务,家庭生活也没很美满。
然而一场意外的车祸却改变可他的人生轨迹。
他住进了医院,因脊髓受伤导致下肢截瘫。
面对后半生不得不坐在轮椅上度过的现实,他觉得万念俱灰,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将来还能做什么,也不知怎样面对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
请思考以下问题:1.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小岳的困境有哪些?需要有哪些?2.社会工作者应为小岳提供怎样的服务(服务方案)来帮助小岳改善和摆脱困境?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通常在专门的组织机构开展工作,工和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此外还涉及个案管理,方案评估以及研究工作。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当上述造成个人生活、活动能力的缺陷的状况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为残疾。
中国把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七大类。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工作,其表现如下:1.工作对象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方式的特殊性。
2.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人数多、范围广)。
3.工作过程的艰难性。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严重缺损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一般不具有与工作对象相同的生活经历,因而增加了对工作对象生活境况及心理感受的理解难度。
1.价值观导致的反移情在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要反思自己对于残疾人的看法,尽量避免排斥,拒绝残疾人或者过度保护保护残疾人等移情反应的出现。
2.文化差异与特定技能社会工作者对残疾人的世界和残疾人的生活缺乏了解,会使建立工作关系的过程有许多困难,此外,跟残疾人沟通可能需要特定的技能和工具,社会工作者需要花费较多的努力才能熟练掌握。
3.职业倦怠社会工作者要敏锐体察自己的工作状态,避免出现职业倦怠,在专业上不断充电,在工作手法上尽量多样化,通过找同事和其他专业人员咨询和督导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从而有效避免职业倦怠。
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残疾预防从致残原因来讲,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发性的,主要有: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发育缺陷、意外事故、慢性病和老年病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残疾。
残疾预防可以分为三级:1.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
2.二级预防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
提供残疾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三级预防残疾出现后采取的措施,预防残障。
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功能训练方法改善功能,预防或减轻残疾。
二、康复1.康复模式我国目前采用的康复模式与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世界卫生组织模式主要由卫生部门负责,是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依靠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及上级医疗系统,建立社区康复网,通过残疾人及病人家属、社区康复员,采用简单、实用、有效、经济的康复措施。
(2)社区服务模式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是将社区康复纳入社区服务系列,为残疾人、老年人及生活能力有限的人提供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
(3)家庭病床模式主要由社区卫生部门和医疗康复机构负责,向社区康复对象提供在家庭进行的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和康复服务。
(4)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主要由民政部门与社区卫生部门、社区康复组织负责,专门为特殊类型的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2.康复类型(1)医疗康复目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物理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中医治疗等。
在医疗康复方面,社会工作者通常会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专业的人员组成小组,协同工作,同时也会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开展康复辅导。
(2)教育康复应用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等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工作,称为教育康复,它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主要在盲校、聋哑学校、儿童福利院及社区康复站点开展。
教育康复从内容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残疾人进行的普通教育,包括从初级到中高等教育;另一种是指对盲、聋、哑、精神或智力障碍的残疾儿童少年和有需要的残疾人进行的特殊教育。
(3)职业康复国家劳工组织在1985年《残疾人职业康复的基本原则》中明确规定了职业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①掌握残疾人的身体、心理和职业能力状况②就残疾人职业训练和就业的可能性进行指导③提供必要的适应性训练、身心机能的调整以及正规的职业训练④引导从事适当的职业⑤提供需要特殊安置的就业机会⑥残疾人就业后的跟踪服务。
职业康复的四个步骤: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4)社会康复社会康复是指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社会工作者开展的社会康复服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①用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帮助残疾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②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利③帮助残疾人消除社会上、社区中和家庭中的物理性障碍,创造无障碍环境,为残疾人的生活起居和享受社会的公共服务创造条件④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并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建立起和谐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⑤为残疾人的自身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能力⑥帮助残疾人获得经济自立能力或得到社会保障⑦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第三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要点1.残疾人工作的基本观念与原则(1)应从残疾人本身的视角看待其能力和潜能。
(2)拒绝把残疾人的问题视为其本身的问题,让其“修理”自己,以便能“嵌入”社会,充分发挥作用。
(3)残疾人工作模式应该把残疾视为一种社会建构,介入的重点要考虑社会因素。
(4)社会工作者应该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社会经历以及残疾文化的倡导者。
(5)残疾人的工作模式必须把残疾视为有所不同,但不一定是丧失功能。
(6)相信残疾人毫无疑问地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
2.与残疾人沟通要点(1)与残疾人沟通的前提人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本质上是自我成长与自我突破的缩影。
由于残疾人比健全人在某些方面具有敏感等特征,与残疾人沟通时,除了举止形态、言语谈吐外,还应该把握好沟通的前提条件。
①自我局限的突破在与残疾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自问:是否已经把自己和他区分开?是否感觉不同?认为自己是健全人,面对残疾人有着过多的怜悯与同情,而忽视残疾人的能力?残疾人往往被误认为是在主流文化以外,所以一般人容易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其实,全世界残疾人数量已经达5亿多,占到总人口8%以上,完全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志愿者在与残疾人接触时,往往第一个意念就是“他们是弱者”或“他一定需要我的帮助”,这些想法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让人们忽略了残疾人的自身能力。
过分的区隔,会潜意识地影响到交流的品质,造成沟通的障碍与局限。
这是一种心理制约。
因此,做好与“残疾人”沟通的第一个前提准备是:不要受自己意识的心理制约,突破自我的局限,平等与他们交流。
②积极乐观心态的展现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沟通的另一个前提条件。
人在有安全感或喜悦的时候才愿意敞开心胸,乐于接纳,这个时候的沟通往往才是最有效的。
不论是与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沟通,人是可以被感染和引导的。
在残奥会中,运动员们都是积极的,他们用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拼搏与奋斗。
志愿者是正面地看待残疾人的优势还是在他们身体的问题上打转?一个人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到交流的品质。
当人们打开了欣赏美丽风景的眼睛时,就会看到对方许多的优点,就可以协助对方在乐观积极的心态下不断地自我突破。
当人们在开心积极的环境中沟通时,不但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调整整个团队的氛围,他人的情绪也会受感染而愉悦,从而造就了沟通的最有效条件,很多头痛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2)与视力残疾者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与视力残疾者相处的几个误区①视力残疾就是看不见。
有些志愿者一听说“视力残疾”马上就联想到“眼前漆黑一片”、“暗无天日”的景象,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种,低视力有部分视力是毋庸置疑的。
即使在“盲”类中,真正“全盲”的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盲人”都还有一些剩余视力。
②恐惧。
由于许多视力残疾者眼部残疾使得外貌异常,或者在公共场合总是戴一副墨镜,加之行动不便,自己又看不到,有些视力残疾者坐、立、行姿势不端正,带有“盲相”。
这些会让一些志愿者对视力残疾心存恐惧。
其实视力残疾者和健全人一样,并不可怕;相反,他们作为视力有残疾的人生活在视觉社会里,处处都感到不方便,他们对这个世界也有一种恐惧心理,因此,双方的交流和理解非常重要。
③过度怜悯。
视力残疾者“生活在黑暗之中”,失明导致对环境信息获得的丧失和对环境有效控制能力的丧失,视力残疾者学习不便、生活艰辛、求职不易……,使得视力残疾者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更易为人们所怜悯与关注。
其实,视力残疾者与健全人一样有自尊心,非常要强,并非处处事事依赖他人。
对视力残疾者的怜悯之心是理解、关心、帮助他们的基础,但志愿者不能出于怜悯,以一种施舍的态度提供帮助,那样将会适得其反。
掌握沟通技巧①对盲人避讳“瞎说”、“瞎猜”、“瞎想”、“瞎……”等不文明不尊重的词句,免得刺伤他们的隐痛。
②第一次见面可以尽量多地告知对方关于你的信息,让他有信任和安全感。
③来到他们的身边和离开他们的身边一定要有声音或动作示意。
④对他(她)讲话时先说他(她)的名字,提示正在对他(她)说;并保持正常的语调和语音与他们讲话。
⑤指示方位要清楚准确。
如“把水杯放在你自己的前面”,而不是“把水杯放在那儿”;“在你左前方一米左右”,而不是“在这里”。
⑥别以为他们看不见而有时做些“小动作”——其实他们有可能“看到”,有可能听到,有可能猜到。
⑦不断向他(们)解释你所看到的一切或他关心的物品。
⑧见到好几个视力残疾者时,宜喊一遍名字都打招呼。
⑨让他等待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有所倚靠,而不是让他觉得“孤苦伶仃”和有无依无靠的“广场恐怖症”。
⑩鼓励使用残存视力。
志愿者要当他的“眼睛”,而不是做他的“手”——需要的是“借”你的眼并通过嘴翻译给他,而不是替他做他能做的事。
(3)与肢体残疾、脑瘫者的沟通技巧和注意事项①目光与神情志愿者与肢体残疾、脑瘫者相遇时的目光和神情很重要,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用正常的目光看待,千万不要一看见他们就显示出恐惧、惊讶、甚至想躲避的样子来;二是不能把目光长时间停留在他们的残疾部位,有的人习惯于上下仔细打量残疾人,就等于给他们的伤口上撒一把盐,伤害了他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