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案例1:
小岳今年36岁,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虽然辛苦但效益还不错,他经常出差到各地拓展业务,家庭生活也没很美满。然而一场意外的车祸却改变可他的人生轨迹。他住进了医院,因脊髓受伤导致下肢截瘫。面对后半生不得不坐在轮椅上度过的现实,他觉得万念俱灰,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将来还能做什么,也不知怎样面对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
请思考以下问题:
1.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小岳的困境有哪些?需要有哪些?
2.社会工作者应为小岳提供怎样的服务(服务方案)来帮助小岳改善和摆脱困境?
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通常在专门的组织机构开展工作,工和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此外还涉及个案管理,方案评估以及研究工作。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当上述造成个人生活、活动能力的缺陷的状况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为残疾。中国把残疾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七大类。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工作,其表现如下:
1.工作对象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方式的特殊性。
2.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人数多、范围广)。
3.工作过程的艰难性。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严重缺损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一般不具有与工作对象相同的生活经历,因而增加了对工作对象生活境况及心理感受的理解难度。
1.价值观导致的反移情
在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要反思自己对于残疾人的看法,尽量避免排斥,拒绝残疾人或者过度保护保护残疾人等移情反应的出现。
2.文化差异与特定技能
社会工作者对残疾人的世界和残疾人的生活缺乏了解,会使建立工作关系的过程有许多困难,此外,跟残疾人沟通可能需要特定的技能和工具,社会工作者需要花费较多的努力才能熟练掌握。
3.职业倦怠
社会工作者要敏锐体察自己的工作状态,避免出现职业倦怠,在专业上不断充电,在工作手法上尽量多样化,通过找同事和其他专业人员咨询和督导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从而有效避免职业倦怠。
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残疾预防
从致残原因来讲,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发性的,主要有: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发育缺陷、意外事故、慢性病和老年病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残疾。
残疾预防可以分为三级:
1.一级预防
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
2.二级预防
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提供残疾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三级预防
残疾出现后采取的措施,预防残障。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功能训练方法改善功能,预防或减轻残疾。
二、康复
1.康复模式
我国目前采用的康复模式与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主要由卫生部门负责,是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依靠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及上级医疗系统,建立社区康复网,通过残疾人及病人家属、社区康复员,采用简单、实用、有效、经济的康复措施。
(2)社区服务模式
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是将社区康复纳入社区服务系列,为残疾人、老年人及生活能力有限的人提供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
(3)家庭病床模式
主要由社区卫生部门和医疗康复机构负责,向社区康复对象提供在家庭进行的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和康复服务。
(4)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
主要由民政部门与社区卫生部门、社区康复组织负责,专门为特殊类型的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2.康复类型
(1)医疗康复
目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物理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中医治疗等。
在医疗康复方面,社会工作者通常会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专业的人员组成小组,协同工作,同时也会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开展康复辅导。
(2)教育康复
应用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等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工作,称为教育康复,它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主要在盲校、聋哑学校、儿童福利院及社区康复站点开展。教育康复从内容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残疾人进行的普通教育,包括从初级到中高等教育;另一种是指对盲、聋、哑、精神或智力障碍的残疾儿童少年和有需要的残疾人进行的特殊教育。
(3)职业康复
国家劳工组织在1985年《残疾人职业康复的基本原则》中明确规定了职业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
①掌握残疾人的身体、心理和职业能力状况
②就残疾人职业训练和就业的可能性进行指导
③提供必要的适应性训练、身心机能的调整以及正规的职业训练
④引导从事适当的职业
⑤提供需要特殊安置的就业机会
⑥残疾人就业后的跟踪服务。
职业康复的四个步骤: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4)社会康复
社会康复是指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社会工作者开展的社会康复服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①用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帮助残疾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②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利
③帮助残疾人消除社会上、社区中和家庭中的物理性障碍,创造无障碍环境,为残疾人的生活起居和享受社会的公共服务创造条件
④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并激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建立起和谐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
⑤为残疾人的自身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能力
⑥帮助残疾人获得经济自立能力或得到社会保障
⑦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
第三节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要点
1.残疾人工作的基本观念与原则
(1)应从残疾人本身的视角看待其能力和潜能。
(2)拒绝把残疾人的问题视为其本身的问题,让其“修理”自己,以便能“嵌入”社会,充分发挥作用。
(3)残疾人工作模式应该把残疾视为一种社会建构,介入的重点要考虑社会因素。
(4)社会工作者应该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社会经历以及残疾文化的倡导者。
(5)残疾人的工作模式必须把残疾视为有所不同,但不一定是丧失功能。
(6)相信残疾人毫无疑问地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
2.与残疾人沟通要点
(1)与残疾人沟通的前提
人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本质上是自我成长与自我突破的缩影。由于残疾人比健全人在某些方面具有敏感等特征,与残疾人沟通时,除了举止形态、言语谈吐外,还应该把握好沟通的前提条件。
①自我局限的突破
在与残疾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自问:是否已经把自己和他区分开?是否感觉不同?认为自己是健全人,面对残疾人有着过多的怜悯与同情,而忽视残疾人的能力?
残疾人往往被误认为是在主流文化以外,所以一般人容易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其实,全世界残疾人数量已经达5亿多,占到总人口8%以上,完全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志愿者在与残疾人接触时,往往第一个意念就是“他们是弱者”或“他一定需要我的帮助”,这些想法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让人们忽略了残疾人的自身能力。过分的区隔,会潜意识地影响到交流的品质,造成沟通的障碍与局限。这是一种心理制约。因此,做好与“残疾人”沟通的第一个前提准备是:不要受自己意识的心理制约,突破自我的局限,平等与他们交流。
②积极乐观心态的展现
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沟通的另一个前提条件。人在有安全感或喜悦的时候才愿